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西汉历史读后感 > 地图 > 西汉历史读后感,2024西汉历史读后感
西汉历史读后感相关栏目
西汉历史读后感热门栏目
西汉历史读后感推荐
西汉历史读后感

(共 6102 篇)

  • 1、 读《西汉历史》有感 (700字)

    外边,火一样热。为避开阳光的暴晒,我躲在屋子里。

    打开《西汉历史》这本书,每当看到楚汉双方激战时,我都惊心动魄,胸中热得几乎到了沸点。书中展示出的英雄内涵,让我赞叹不已。

    刘邦身世低微,没有饱读兵书,更不用说勇冠三军了。这平平常常的刘邦怎能打败项羽呢?可刘邦就是在逐鹿中原的乱世中,真的打败了不可一世的项羽,统一了中国,当上了皇帝。

    刘邦善于识人,不拘一格用人,不管什么出身都可以成为朋友。如小史出身的萧何、屠狗的樊哙、当过吹鼓手的周勃、能忍胯下之辱的韩信,他们都可以和刘邦同生共死,帮助刘邦征讨项羽。

    因为有了张良纵观全局的谋略,有了萧何治理关中的才能,有了陈平外交方面纵横捭阖的手段,所以刘邦最后打败了项羽。这些人都是刘邦打败项羽的基石般的人物。

    反观历史,项羽出身豪门,武艺高强,拥有百万雄兵。可为什么还会失败?这是因为项羽心胸狭窄,刚愎自用,太自负了。

    在反秦战争中,韩信先投靠的是项羽,只当了一名看守宫门的武将。数次为项羽出谋划策,都不为项羽所用。一次,韩信为项羽上疏一册,项羽看都不看一眼扔在火炉里。韩信深感前途渺茫,逃之夭夭,投刘邦去了。项羽还无故地猜疑部将,使得黥布等将领也先后投奔了刘邦。

    要知道,四年的楚汉相争,是英雄与英雄的较量,也是人才与人才的较量。孤家寡人怎能取胜?

    韩信出身寒门,小时候经常忍饥挨饿,但他从来手不释卷,饱读兵书战策。直至刘邦封坛拜将,成为刘邦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将军。刘邦采用了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缓兵之计,顺利挺进关中,由此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序幕。

    纵观其人生,和韩信一样,萧何、周勃、张良、陈平等人,也都是些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者。这些人都是经过大苦大难,生死诀别的成功者。

    辽宁抚顺顺城区将军二校六年级:李昊洋

  • 2、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西汉》读后感800字

    最近,我看了一套历史故事书,名为《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作者是台湾的陈卫平先生。这套书语言生动鲜活,讲起陌生遥远的历史来就像说书的老艺人一样亲切有趣,令我的“历史胃口”大开!读史使人明智,读第五部“西汉”篇时,我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汉朝出了两位有名的皇帝,一“文”一“武”,一“无为”一“有为”,这便是汉文帝刘恒和汉武帝刘彻。这祖孙俩的差距真是挺大的。

    文帝相信“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就是“不要刻意做什么”才是好。他推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减轻人民的田地赋税,废除了许多残酷刑罚,对周边国家尽力维持和平。由于社会安定,重视生产,到了文帝的儿子景帝时期,海内富庶,国力强盛,仓库的粮食多到腐烂的地步,而府库里的钱也多得用不完,由于太久没人用,连串钱孔的绳索都被蛀断了。

    文帝一生不喜摆威风和排场,相比之下,武帝却是个争强好胜的“霸道总裁”。他派张骞出使西域,派将领们持续作战,把匈奴赶到更远的北方和西方。武帝打败了大宛国,使汉帝国在西域名声大震,原先靠向匈奴的国家,纷纷向汉朝顺服。他还攻下北方的朝鲜国,拿下南方的闽越国、滇国、南越国,开辟了一条“南方丝路”。汉帝国在武帝手里达到了巅峰,成为东方世界的霸主。

    在我心中,武帝是个好战的侵略者。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打跑气势汹汹的匈奴是应该的,但是主动攻击对汉朝没有威胁的小国就有失大国风范。更何况,他只想扩大版图,征伐四方,成就一代霸业,却使人民饱受穷兵极武之苦,他的丰功伟绩是天下苍生的灾难。

    历史常常以相似的面貌出现,现实世界的一则新闻令我深思。今年初中国企业家马云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有人质问他美国经济的衰退是否是由于中国崛起造成?马云不以为然,他的回答是:美国之所以衰落完全是自己造成的。他用充分的数据表明,过去30年,美国打了13场战争,浪费了14万亿美元。这些如果用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帮助美国民众和开发不发达的中西部,“会带来很大的改变”。美国人无言以对。

    是的,一味地战争不但不能解决世界的争端,也会把自身引入发展的困境。把主要精力放在维护好本国发展、服务好国民需要的事上,才是长治久安、壮大实力的“有为”之道。

  • 3、 《西汉故事》读后感

    读西汉故事,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历史的兴趣。那么,来看看小编精心为你整理西汉故事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西汉故事读后感篇一

    林汉达的这本《西汉故事》改自《史记》,非常精彩,讲述的是西汉时发生的真实历史。我推荐大家去看一看。

    故事从秦始皇在会暨巡逻时差点被暗杀,项羽几乎被抓开始讲起……步步惊险。“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争王到刘邦家族和吕后家族的内斗……激烈沸腾。“霸王“项羽悲壮的死去至吕后残杀忠诚……令人感慨。赵高”指鹿为马“,篡改秦始皇遗召……诡计多端。

    其中的人物也各有特点:

    秦始皇:虽然文采非常好,会用人才,善用计谋,但是凶狠残忍,不管人民的苦难,还喜好杀人。

    秦二世:天性残忍,跟父亲一样,而且尽用计谋,把秦国灭了还想去汉王那里做一番”事业“。

    项羽:看着像一个大英雄,其实是一个宰人的屠夫,最终因为凶残才被杀。而且是被”汉王“手下所杀。

    韩信:天性斯文,会用兵,善用计,不会用臣。最后竟被自己的手下告死。

    刘邦:能用兵,善用计,知忠臣,会安抚民心,而且听取忠臣的建议,也体谅老百姓,所以做上了皇帝。

    王莽:王莽一路做到了代理皇帝,直到最后灭了强大的汉朝。就靠着民心,让老百姓都喜欢他的政策虽然他杀了不少忠臣,却也做了许多贡献。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人物。

    《西汉故事》这本书不仅情节多姿多彩,而且人物性格丰富。大家不妨也可以去看一看。

    西汉故事读后感篇二

    最近我读了校信通推荐的《西汉故事》一书,它从“张良拜师”一直讲到“王莽称帝”。我收获了许多成语典故,并且知道它们的来历。比如:揭竿而起、约法三章、破釜沉舟、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楚河汉界、指鹿为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极大地丰富了我的历史知识.

    我觉得书中最精彩的还是霸王项羽和刘邦争天下的情节。项羽是将门之后,小时候有很好的学习条件。但无论是念书、习剑、还是学兵法,他都是虎头蛇尾,坚持不了几天。从他小时候看,我就觉得他长大后成不了大器。而刘邦却是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他为什么能当上皇帝呢?我觉得,

    第一:刘邦每次打了胜仗,对将士们有封有赏,战士们都愿意跟着他打仗,人人都肯卖力。而项羽嫉贤妒能,打了胜仗既不赏功又不封赏。

    第二:刘邦深得民心,处处为百姓着想。他进关中时跟百姓约法三章,深受百姓拥护。而项羽呢?他仗着自己力气大,能打仗,能杀人,认为天下的人都应当听他的。他性情暴躁,凡是对他不满的他就杀,有一次,他残忍地杀了二十

  • 4、 西汉故事读后感

    西汉故事读后感(一)

    读完《王莽称帝》这个故事,《西汉故事》这本书就全部被我看完了。合上书本,脑海里面回响的依然是嘶鸣的战马,杀敌的将士。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张良拜师》和《约法三章》。

    《张良拜师》主要讲了张良向一个老人拜师学习本领,老人叫他五日后到桥上去,然后就走了。第五天,张良一早起来就匆匆忙忙洗过脸到桥上去了。谁知道老头儿正生着气,对他说:"小子,怎么还要叫我等着你?五天后再来吧。"又过了五天,张良一听见鸡叫,脸也不洗,就跑到大桥上去了。谁知老人早已道桥上去了。最后一次张良半夜就跑到大桥上了,老人交给他一本书,这本书让张良学到了很多本领。我才明白:做事不能半途而废,要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

    《约法三章》主要讲了刘邦与咸阳的老百姓约定了三条律法:第一,杀人要偿命;第二,伤人要抵罪;第三,抢劫盗窃要赔偿。废除秦朝其他的一切严苛法律。饱受秦朝暴政的百姓们奔走相告,欢呼庆幸。大家都能遵守新的法令,生活也正常起来,社会就慢慢地稳定。我觉得任何严酷的法律都不能长久,像商纣王、秦始皇等,要学习刘邦的办法,让百姓真心顺从,社会才能稳定。

    读完这本书,历史上的朝代分分合合,久合必分分久必合,中华历史五千年,历史上的名人数不胜数,文人思想是代代流传,老子、孔子、孟子、……,以后我要好好学习历史,学习中国古人的文化和智慧。

    西汉故事读后感(二)

    最近我读了校信通推荐的《西汉故事》一书,它从"张良拜师"一直讲到"王莽称帝".我收获了许多成语典故,并且知道它们的来历。比如:揭竿而起、约法三章、破釜沉舟、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楚河汉界、指鹿为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 …… 极大地丰富了我的历史知识 .

    我觉得书中最精彩的还是霸王项羽和刘邦争天下的情节。项羽是将门之后,小时候有很好的学习条件。但无论是念书、习剑、还是学兵法,他都是虎头蛇尾,坚持不了几天。从他小时候看,我就觉得他长大后成不了大器。而刘邦却是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他为什么能当上皇帝呢?我觉得,

    第一:刘邦每次打了胜仗,对将士们有封有赏,战士们都愿意跟着他打仗,人人都肯卖力。而项羽嫉贤妒能,打了胜仗既不赏功又不封赏。

    第二:刘邦深得民心,处处为百姓着想。他进关中时跟百姓约法三章,深受百姓拥护。而项羽呢?他仗着自己力气大,能打仗,能杀人,认为天下的人都应当听他的。他性情暴躁,凡是对他不满的他就杀,有一次,他残忍地杀了二十万缴

  • 5、 《西汉故事》读后感300字

    读了《西汉故事》之后,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项羽邀请刘邦去鸿门宴这一段。

    话说刘邦到了关中自立为王,而且,还不让项羽进关,项羽气得连眼珠子都瞪出来了。再加上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出使者前来告刘邦的密,简直就是火上浇油,雪上加霜,令双方的形势更加紧张了。读到这里,我觉得曹无伤这种人不值得重用,怪不得后来被刘邦杀了。可是,项羽营里也有一个人泄密了,他就是项羽的另一个叔父项伯。

    刘邦听闻消息后,很害怕,他请项伯在项羽面前替自己分辨几句,项伯也答应了。

    最后,项羽与刘邦在鸿门宴相会,虽然项庄曾想以舞剑为由杀死刘邦,但是没成功。刘邦也证实了自己是清白的。

    读完了这本书,我觉得刘邦这种大丈夫能屈能伸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后来之所以能称霸天下也正因为如此。

  • 6、 读《西汉故事》有感范文300字

    读了《西汉故事》之后,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项羽邀请刘邦去鸿门宴这一段。

    话说刘邦到了关中自立为王,而且,还不让项羽进关,项羽气得连眼珠子都瞪出来了。再加上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出使者前来告刘邦的密,简直就是火上浇油,雪上加霜,令双方的形势更加紧张了。读到这里,我觉得曹无伤这种人不值得重用,怪不得后来被刘邦杀了。可是,项羽营里也有一个人泄密了,他就是项羽的另一个叔父项伯。

    刘邦听闻消息后,很害怕,他请项伯在项羽面前替自己分辨几句,项伯也答应了。

    最后,项羽与刘邦在鸿门宴相会,虽然项庄曾想以舞剑为由杀死刘邦,但是没成功。刘邦也证实了自己是清白的。

    读完了这本书,我觉得刘邦这种大丈夫能屈能伸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后来之所以能称霸天下也正因为如此。

  • 7、 历史读后感

    历史读后感范文一

    历史沧桑,到头来什么也剩不下,永生的愿望随同历史的波涛一起消逝在我们目光尽头。又是一个长假,终于又拿起了读了一半的《万历十五年》,重新翻开读到孤单的将军戚继光,读到首辅张居正,读到万历皇帝。曾有人感叹道:历史竟然可以这么写!是的,在读本书时,我也有同感,这本书不是单纯的描述历史,而是生动的分析历史。本书的英文名字叫做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直译到英文就是1587,无关紧要的一年,这正是这本书的读到所在,我想本书说到的末端小结也许正是某些重大的历史事件的结证。

    整本书读起来很有意思,作者黄仁宇先生由于为了写一个论文从此结缘于明史,而他的著作更是让读者对历史长胜了浓厚的兴趣。在书中我也看到了一位皇帝的无奈,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但是有很多东西去不由他抉择。旁人可能觉得皇帝是一个十全十美的职务,但是在立储这件事上它却无法平自己的意愿行事,这体现出了皇帝的苦恼。由此,万历皇帝走上了怠政的道路,他是在和文官集团怄气,但他应该知道,实际上文官集团的力量是一个皇帝难以约束的。我终于知道,一个不好的皇帝往往是由于一些原因。从书中我们不难看出,万历少年是一个有为的君主,他曾经励精图治,打算开创一个万历中兴,但由于一件件事的不能决断,他终于无法忍受。而立储之事就成了他的一个爆发。他终于在这件事上开始怠政。而一个王朝也由于君主的怠政而渐渐走向没落的深渊。

    读到张居正是,我更是感到了世态炎凉,生前的荣华和身后的悲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清算张居正的行动中,凡是和他有关的人都受到牵连,不是流放边关就是把官回乡,其中戚继光就是其中之一,戚继光是一个大英雄,但是它也蒙逃脱历史的惯性发展,它便是牺牲品。戚继光和张居正一样是很有作为的,戚继光发明的战法确实令人惊叹,这让我知道早在明代就有人发明了各兵种协同作战,并使用火器。弗朗基和大将军炮,在当时也有一定的应用,但是他们哪里知道,西方国家已经有了大船,火炮。1587年,这一年正值西欧历史上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

    历史读后感范文二

    其实先前对这本书我了解并不是很多。只是知道作者黄仁宇先生经历不凡。我想在读一读中国历史的初衷,所以就动了心翻看这本书,刚开始看的时候,也确实觉得有点宽泛、不得要领的感觉,不过还好,坚持就是胜利,花了一段时间继续读下去欲有一种与从不同的感受:很新鲜,令人耳目一新。第一

  • 8、 历史名着读后感

    历史名着读后感范文一

    她不愿描绘苦难的人生,赚取人们的泪珠,因而就选择了理想的人生,作为自己讴歌的对像。在她理想的人世间里,只有同情和爱恋,只有互助与匡扶。所以,母爱、童真,和对自然的歌颂,就成了她的主旋律。

    她这两本含蓄隽永、富于哲理的小诗集,竟会使我久已沉默的心弦受到拨动,从而在她的影响下,我读懂了人世间几乎所有美好的事物,我坠入了凉静的安闲的境界,我会想到人生是多么有意义呀。

    母爱是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当她在一个雨天看到一张大荷叶遮护着一枝红莲,触景生情而写下: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母亲,在她的心目中,是人生唯一可靠的避难所。

    与对母亲的颂扬相联系的,便是对童真的歌咏,以及时一切新生、初萌的事物的珍爱。儿童是纯真的,因而也最伟大,草儿是弱小的,世界的欢容却须赖它以装点。她放情地赞美纯真的童心和新生的事物,表现了她的纯真与纤弱,对真、善、美的崇仰和坚强的自信心与奋斗精神。

    她亦有独特的审美情趣,歌咏自然,描绘自然之美:晚霞边的孤帆,在不自觉里,完成了自然的图画。春何曾说话呢?但她那伟大潜隐的力量,已这般的,温柔了世界了!不施浓墨重彩,没有夸饰与渲染,只是用轻淡的笔墨将自然的本色美显示出来。她崇尚自然的美学观和娴静温柔的性情,也已经表现在这短短的诗行中了。

    阳光穿进石隙里,和极小的刺果说:借我的力量伸出头来罢,解放了你幽囚的自己!树干儿穿出来了,坚固的盘时,裂成了两半了。有一些小诗,表现了她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勇于反抗的精神,和对于未来所抱的必胜的信念。这温婉的诗句,固然表现了她自我为中心的宇宙观人生观,然而,又何尝不是对革命的新生力量的信任与鼓励呢。

    她的诗,常将自己从生活里获得的新鲜感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自然含蕾,又富有哲理,给人以无尽的回味和思想的启迪。

    历史名着读后感范文二

    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正如她自己所说,是在两寸象牙上细细的雕刻,它是奥斯汀的代表作。这部反映婚姻问题的小说是作者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部,也是她本人最喜欢的作品。作品生动的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

    其社会风情画似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实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她是第一个现实地描绘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恩的小说家,在英国小说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整部作品没

  • 9、 隋朝历史读后感

    隋朝历史读后感(一)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显现繁荣景象;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全面辉煌。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

    明清时期是古代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最后一个阶段,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时期,是一个繁盛与危机并存的时代,社会处于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前夜。

    隋朝历史读后感(二)

    在短短三十几年中,隋王朝恢复了几个世纪以来因割据纷乱几乎中断的对外关系。通过丝绸之路的商业往来,促进了中国与西亚的相互交流。在东亚,隋与新罗、百济、日本的使者来往频繁,特别是日本有不少的僧人、学生到中国来学习;隋炀帝派裴矩到西域,招引各地商人来参观贸易,还派使者远至东南亚真腊、赤土等国,使隋代中国在亚洲的地位和影响力都得到增强。为后世盛唐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随着对外关系的改善和交流的发展,当时的地理学也有了较大的发展。炀帝下令撰写的《区宇图志》共1200卷,是一部图文并茂的全国地理专着,在中国地理学发展史上占有相当的地位。

    在中国历史上,隋朝与秦朝相比,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隋与秦都是凭借强大的武力统一分裂多年的中国,而紧接着完成一系列改革,使经济得以发展。与此同时,又对人民大施徭役,致使民不聊生,终于使政权毁于一旦,短命而亡。然而,也正是凭借此时国家对物资财富丰盈的积累,为后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从而,带来了隋之后中华民族引以为骄傲的盛唐文化。

    隋朝历史读后感(三)

    今天,我读了一本世界经典文学名着 《隋唐演义》,可好看了,它主要讲的是:杨坚死了以后杨广继承了皇位,在大隋快要灭亡的时候,突然,出现了十八路反王,有宇文化及、李渊他们为了夺取江山,天天打打杀杀,不是这个投奔那个,就是那个投奔这个,最终宇文父子杀死了杨广,当了几天皇帝,可好戏还没结束,不久,李元霸就杀死了宇文化及和天宝无敌大将军宇文成都,最终,李渊打败了另外十七路反王,夺取了皇位,最后,尉迟恭和秦琼在玄武门前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李渊知道后不久就病死了,后来李世民当上了皇上的传奇故事!

    书中情节十分生动有趣,人物形象简直是栩栩如生,有拿着一对双锏武艺高强、一表人才的护国并肩王秦琼,有拿着

  • 10、 历史读本读后感

    历史读本读后感

    下面是我们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历史读本读后感供大家参阅!

    为纪念裘古怀烈士诞辰110周年,奉化史志办年前正式出版了《裘古怀烈士纪念文集》,值得庆幸!

    裘古怀烈士的事迹让我弥久难忘,深深地感动了我。他,年仅二十六岁美好年华的时节,就离开了我们,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之下。那一幕幕慷慨就义时高呼“同志们,永别了!望你们踏着我的血迹前进!”、“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场景久久萦绕在我的脑海之际。尤其是,他对我们党的事业的赤胆忠心和坚定的信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胜利的时候,请你们不要忘记我们!”。

    裘古怀烈士出生在奉化松岙附近的一个小山村——大埠。从小刻苦求学,好学上进。虽然家庭经济十分贫寒,依然愤发苦读,松溪小学毕业后,私约两三同学,投考忠义高等小学,进而以第一名成绩被宁波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录取。进入师范不到一年,父亲病逝,雪上加霜,家庭境况更加困难,学费无着落,书又买不成,其情其景,真可谓是凄惨悲凉。他在日记中抒写当时的情感:龙欲游而无云兮,予欲渡而无舟兮;秋将熟而天旱兮,日将出而云蔽兮,奈何而时不至兮!

    不难看出,裘古怀对贫寒处境的无奈和怨恨,更是对壮志难酬的焦虑和责问!短短的几句感慨,其语风可与爱国诗人屈原楚辞的《天问》相媲美!充分表达了裘古怀从小就有改变现实的凌云壮志。

    就在他就学期间,阅读大量的进步刊物,接受马列主义思想,确立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与此同时,他积极组织和参加反帝爱国的学生运动,在报刊上公开发表抨击和揭露反动当局丑陋嘴脸的文章。

    1925年,上海发生的“五卅” 惨案,更激发了裘古怀的爱国热情,毅然投笔从戎,考入了黄埔军校,并于次年的上半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真正成为了一名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自此以后,他在叶挺领导下的独立团进行革命战争,参加了北伐战争和八一南昌起义,在汀泗桥、贺胜桥、武昌城的三大战役中,英勇奋战,获得了“虎胆英雄”的光荣称号。而后,他在潮州、汕头的英勇奋战中不幸负伤,辗转宁波公立医院治伤,伤愈后就在浙江萧山、富阳、兰溪进行地下革命工作,领导开展农民运动。

    这段时期,裘古怀历经军旅生涯的磨砺和残酷战争的考验,他已经锻炼成为一名真正的无产阶级战士,铸造成为一名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的革命斗士。

    尤其是在被捕以后,他被关入浙江陆军监狱之中与国民党发动派的坚强斗争,更加奠定了他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20

  • 2019-10-29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09-28

  • 2019-10-19

  • 2019-11-11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24

  • 2021-06-07

  • 2019-10-09

  • 2019-10-23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2-12-10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1-08-10

  • 2022-12-17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21-10-02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28

  • 2023-03-24

  • 2019-09-19

西汉历史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西汉历史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西汉历史读后感、2024西汉历史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