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先知中国读后感 > 地图 > 先知中国读后感,2024先知中国读后感
先知中国读后感相关栏目
先知中国读后感热门栏目
先知中国读后感推荐
先知中国读后感

(共 1415 篇)

  • 1、 先知中国读后感书评欣赏

    《先知中国》是一部由余世存著作的书籍,是一部主要讲述先秦时代的书籍,不知道各位小伙伴们有没有看过呢?书中主要讲述并且分析了29位人物的预言,表示预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警示我们。网友是如何评价这本书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这注定是一本云过不留痕的书。逛书店时看到这个书名,将先知与中国搭配在一起,颇有点新奇,冲动之下就买了回来。读来倒也轻便,看完却觉得真的只能算作者余世有的读书笔记而已,没有太大的营养,也没法给读者更深层次的思考。

    中国有没有先知,还真是个疑问?书中罗列先秦时代的29个人,都有过神神秘秘的预言曾经实现:或是国君主公的死亡,或是国际战争的胜负,或是水火灾异充满了无从解释的玄妙和语焉不祥的幽深。

    这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人与事虽可疑,却的确颇有几分趣味。但是这样真就可以称为先知吗?

    我倒觉得其中一部分,只不过是春秋战国那个剧变时代的迷途者,面对礼崩乐坏的现实难以自处,希冀凭借偶尔灵验的预言维系自己和他人的信心。很多时候,他们可以把国之将亡人之将死预言准确,却难以预言自己的人生悲剧。

    不过没必要去较真,这种书翻过去也就()罢了。

  • 2、 《先知中国》读后感:爱是指引

    《先知中国》读后感:爱是指引

    lin 历史学习之纵横

    爱是指引

    最近看了《先知中国》和bbc纪录片《法国艺术》(2017)的部分内容,目前有一个猜测,拟后续进行资料收集,针对猜测进行学习,在此先把猜想列出来,希望得到各位老师们和朋友们的指导点拨,以下都是胡言乱语的猜想。

    一直可以感受得到,西方的思想体系和我们国家的思想体系相差很大,但普通民众喜欢的和厌恶的都很相似;类似的,国家的发展方式大为不同,于此同时,很多地方也常常给我们殊途同归的感觉。我一直对这种现象存在疑惑,中西方差别的根源是什么?谁的思想体系在未来更有生命力?

    有人说,一个国家的文明就像河流,有时涨,有时落,而最终他们都将汇入文明的海洋,因此,和文明相联的各个国家,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文明,可以宣称自己是完全独立发展出来的。

    我想,相通的是人性吧,那么不同的起源,如果最终结果都会是一致的话,过程中采用什么方式是不是并不重要?这个几个问题在最近看的《先知中国》和bbc纪录片《法国艺术》(2017)部分内容中找到了一点脉络,勾动了我的好奇心。

    艺术是什么?我曾经一直认为艺术是虚无的、浪费时间的奢侈消耗,这次观看了《法国艺术》,才发现我大错特错了,艺术之于西方,就如同孔子之类的圣贤之于中国。

    有人评价孔子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艺术之于西方,亦是如此。我觉得这应当从西方的思想体系和我们国家思想体系的根本差别来看。

    我们国家,从上至下,融贯到血脉中的,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劳动人民最光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我们国家信奉的是仁政则民心所向天下归之、仁政则国威扬扬万国来朝,我们国家有着由父母子女之间的天然血脉之爱,推衍成强联系的社会关系——君臣、师徒、门生故旧、亲朋,以及至广泛群众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思想。

    总的来说,我们国家的君王与最底层的民众之间有沟通和对话的桥梁——历朝历代,从来不缺圣明的君主,也从来不缺“文死谏、武死谏”的臣子,总会有深受百姓爱戴的明君们和青天大老爷们。这种文化熏陶,永远有想做千古一帝的圣君,带领百姓反抗压迫;永远有想做名流千古的圣贤臣子,为民请命,为民发声。

    而法国的大革命,并没有产生一个政权替代了另一个政权,新上台的政权有些地方还不如老政权,民众们谁都不相信,最后形成民主共和制。

  • 3、 纪伯伦《先知》读后感800字

    诗似琴,韵味幽深,须赏。 诗似茶,余香饶舌,须品。 诗似酒,无色而醇,须醉。 诗是迷醉心怀的智慧,智慧是心思里唱歌的诗。 当面对这样一部伟大的诗集时,除了用虔诚,膜拜的心来拜读外,其他都是亵渎。 品读《先知》,读到的是咏叹调式的浪漫格调: 我说生命的却是黑暗的,除非是有了激动, 一切的激动都是盲目的,除非是有了知识, 一切的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是有了工作, 一切的工作都是虚空的,除非是有了爱。 当你仁爱地工作的时候,你便与自己、与人类、与上帝联系为一。 中国式的重峦叠唱,环环相扣,朗朗上口,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悠扬。品到的是理性思考的严肃和冷峻,你们工作的时候,完成了大的的深远的梦之一部,它指示你那梦是从何开始。而在你劳力不息的时候,你却爱了生命。从工作里爱了生命,就是通彻了生命最深的秘密。揭示了生命生生不息的奥秘。 品读《先知》,读到的是诗人是一位退位的君王,坐在他的宫殿的灰烬里,想用残灰捏出一个形象,形象而深刻的比喻,再现了诗人人生的巨大灾难,留下一片想象空间。品到的是东方诗人延续千年的形象:狂热,孤独。 品读《先知》,读到的是优美的旋律如孱孱流水般悦耳,如行云般流畅舒适,品到的是诗人历尽人世沧桑后的博大胸怀,在你的孤独里,你曾守卫我们的白日,在你的清醒里,你曾倾听我们睡梦里的哭泣和欢笑。 这里也讲述居室,但不再是一栋房子。在诗人的认知中,房子是舒适和舒适的欲望,是摧毁意志的刽子手。他想让人建一间心灵小屋,以晓烟为门户,以夜的静寂和歌曲为窗。与自然相接,向着无穷的宇宙。为灵魂的自由与高飞提供场所。 这里也有教与授,但不是简单的灌输,他告诉我们,老师不是在传授他的智慧,而是在传授他的忠信和仁慈。就如音乐家能给你唱出美妙韵调,却不能给你聆听韵律的耳朵一样,一个人不能把他理想的翅膀借给别人。学习之路待自己探索。 一百多年前,繁华的纽约街头,一位孤独的东方老人,在红尘中生活,但又超越了浮华,静静思索着人生、世界、自然、自我。达到了他的誓言:我愿为追求理想而死,不愿百无聊赖而生。他的巨作在历史的浪潮里激起最绚丽的浪花。

  • 4、 先知(纪伯伦全集)读后感300字(3)篇

    首先,它是诗化了的哲学。

    整本书的内容短而深刻,需用心挖掘。

    诗歌内容虽然有些抽象迷离,但其博大深远的思想精髓却值得细细品味,认真解读。

    有评价说,《先知》是诗化了的哲学。书中耐人寻味的寓言故事,穆斯塔法与凡人的经典对话,的确可称得上是一本真正的哲学书了。对其中的哲理后知后觉,颇为震撼!

    比如:

    这种大海一样的宽广和平静,应该就是生活不变的主题曲。

    勇敢地面对孤独并接受孤独,当你不再受愿望羁绊,孤独也是自由的享受。认识自我,并欣赏自我。

    爱不是索取,也不是一味的给予,而是纯粹的爱的流淌,仅仅满足于自己。

    只觉得这种境界很旷达也很崇高,很向往也很佩服,但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真正达到。

    总之,灵魂触及之处,能深知,便是收获。

    其次,美得一塌糊涂的文字也是本书的亮点。

    《先知》的诗句,读起来像雪花一样轻盈,又像沙子一样厚重。

    但愿我们都能后知后觉,在美的青的叶里酝酿,在深的红的果实里丰收。

    没咋看懂[捂脸][捂脸]

    这应该算是哲学类书籍吧

    内容是涵盖了作者不同时期的几部作品

    先知那篇

    写作手法有点类似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后面疯子等有点类似于佛经故事集

    富含故事性,且大多具有哲学意义

    具体含义则须自行领悟

    所谓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所以嘛,悟不出来或领会错了

    大概不会是作者的问题[捂脸][捂脸]

    这大概也算是东方人的含蓄吧

    最后那篇长诗,则完全没看懂在写啥

    总体感觉,略显枯燥的智慧之书

    以我在这本书中很喜欢的几句话作为总结吧:美就是揭开面纱露出神圣面容的生命。你们就是生命,你们就是面纱。美是揽镜自照的永恒。你们就是永恒,你们就是镜子。

  • 5、 初读纪伯伦之《先知》有感2500字

    初读纪伯伦之《先知》有感2500字范文:

    记忆里,第一次见到纪伯伦的名字还是在八月长安的小说《橘生淮南·暗恋》里——从后海回来的那天晚上,盛淮南送洛枳回寝室,送给了她一套她特别喜欢的诗人纪伯伦的全集,沉甸甸的纸袋,整整六大本书,被自己一直暗恋的男孩不动声响地傻乎乎的背了一整天,实在是一份甜蜜地心意——这样的初相识,也不禁使我对这位素不相识的黎巴嫩诗人生出几分特别的好感来。

    终于在几天前,我完成了对纪伯伦《先知》一书的第一遍通读。全书共计28篇诗歌,内容为即将离开阿法利斯城的“上帝的先知”亚墨斯达法(almustafa)回答阿法利斯民众的问题,除去第一篇《船的到来》与最后一篇《言别》外,亚墨斯达法回答了涉及“爱”、“婚姻”、“孩子”、“施与”、“饮食”、“工作”、“欢乐与悲哀”、“居室”、“衣服”、“买卖”、“罪与罚”、“法律”、“自由”、“理性与热情”、“苦痛”、“自知”、“教授”、“友谊”、“谈话”、“时光”、“善恶”、“祈祷”、“逸乐”、“美”、“宗教”与“死亡”总计26个相关问题。说来惭愧,只有在读西方优秀诗歌作品的时候,我才会对自己外文的不足深深羞愧;不过幸运的是,此书得由我国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冰心先生翻译而成,故而可在不曲解原意的前提下极大程度地保有了诗歌所应有的美学。

    但是,《先知》于我,则不单单只能纯粹地用“喜欢”来标注。它让我觉得:如果真的曾经存在过先知,那就应该如纪伯伦笔下的亚墨斯达法;而纪伯伦,也不单单是一位诗人,他就像先知一般,言语间,无不让人感受着智慧、仁善与平实。

    “爱除自身外无施与,除自身外无接受。

    爱不占有,也不被占有。

    因为爱在爱中满足了。

    ——《爱》”

    在古汉语中,“爱”共有三种写法,对应《说文》中三种含义:其一,惠也,从心,无声(“恋爱”意,此种爱无需理由);其二,行貌也(“婚姻”,此种爱需要理由,必须考虑家庭、经济、身体、性格等状况);其三,为第一种之变形(正面义为抚爱;反面义为失意貌,似若有所示,然转念亦可消逝)。而在西方“爱”亦包含三种不同形式,即:激情、承诺、亲密关系。但相比这种掉书袋式的论“爱”,纪伯伦所言之“爱”,则更为深广,且更为无私。类似的论调,还可见于“友谊”一诗:

    “愿除了寻求心灵的加深之外,友谊没有别的目的。

    ——《友谊》”

    早些年的时候,记不清在哪个平台,我曾读过这样一句话,大意如下:除了生离死别,人

  • 6、 2019关于纪伯伦《先知》读后感范文5篇500字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9关于纪伯伦《先知》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19关于纪伯伦《先知》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一)

    诗似琴,韵味幽深,须赏。

    诗似茶,余香饶舌,须品。

    诗似酒,无色而醇,须醉。

    诗是迷醉心怀的智慧,智慧是心思里唱歌的诗。

    当面对这样一部伟大的诗集时,除了用虔诚,膜拜的心来拜读外,其他都是亵渎。

    品读《先知》,读到的是咏叹调式的浪漫格调:

    我说生命的却是黑暗的,除非是有了激动,

    一切的激动都是盲目的,除非是有了知识,

    一切的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是有了工作,

    一切的工作都是虚空的,除非是有了爱。

    当你仁爱地工作的时候,你便与自己、与人类、与上帝联系为一。

    中国式的重峦叠唱,环环相扣,朗朗上口,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悠扬。品到的是理性思考的严肃和冷峻,你们工作的时候,完成了大的的深远的梦之一部,它指示你那梦是从何开始。而在你劳力不息的时候,你却爱了生命。从工作里爱了生命,就是通彻了生命最深的秘密。揭示了生命生生不息的奥秘。

    品读《先知》,读到的是诗人是一位退位的君王,坐在他的宫殿的灰烬里,想用残灰捏出一个形象,形象而深刻的比喻,再现了诗人人生的巨大灾难,留下一片想象空间。品到的是东方诗人延续千年的形象:狂热,孤独。

    品读《先知》,读到的是优美的旋律如孱孱流水般悦耳,如行云般流畅舒适,品到的是诗人历尽人世沧桑后的博大胸怀,在你的孤独里,你曾守卫我们的白日,在你的清醒里,你曾倾听我们睡梦里的哭泣和欢笑。

    这里也讲述居室,但不再是一栋房子。在诗人的认知中,房子是舒适和舒适的欲望,是摧毁意志的刽子手。他想让人建一间心灵小屋,以晓烟为门户,以夜的静寂和歌曲为窗。与自然相接,向着无穷的宇宙。为灵魂的自由与高飞提供场所。

    这里也有教与授,但不是简单的灌输,他告诉我们,老师不是在传授他的智慧,而是在传授他的忠信和仁慈。就如音乐家能给你唱出美妙韵调,却不能给你聆听韵律的耳朵一样,一个人不能把他理想的翅膀借给别人。学习之路待自己探索。

    一百多年前,繁华的纽约街头,一位孤独的东方老人,在红尘中生活,但又超越了浮华,静静思索着人生、世界、自然、自我。达到了他的誓言:我愿为追求理想而死,不愿百无聊赖而生。他的巨作在历史的浪潮里激起最绚丽的浪花。

    2019关

  • 7、 《建设幸福中国》读后感1200字:幸福中国,感恩中国

    最近在读《建设幸福中国》这本书,深深体会到建设幸福的中国是多么不容易,需要克服很多艰巨的困难。新中国成立,经历了多少的风风雨雨,从翻身做主到富起来再到幸福起来,又经历了多少一代又一代人地努力、奋斗和拼搏,他们创造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光辉伟业,才有了现在的美好生活。在这本书里,介绍了十一五的成就,以及十二五的规划。中国逐渐地从东亚病夫渐渐地变成一个东方巨人,令许多的国家刮目相看。

    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篇章中,我了解到国家实施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确保了所有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儿童、青少年都有学上。特别是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学生,国家每年资助近1.8亿学生,2010年资助经费达510多亿元。在我的老家,我姑爹重病瘫痪在床,没有收入生活得不到保障,家中一贫如洗,幸好有了九年免费义务教育,他的三个孩子才得以重返校园,每个学期还有生活补助。现在,他的三个孩子,一个上小学,两个上初中,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得到好的教育,姑姑说免费上学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在我的学校,新建了两栋五层高的教学楼,还新添了多媒体室、实验室、书法室等等,班级里也新添了书柜,里面放满了课外书。在带有书香味的校园里,我们愉快地学习着。

    在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这两个篇章里,介绍了90%以上的城乡人口有了基本医疗和生活保障,国家社保基金规模也不断扩大,抗风险能力也显著提高。让我感到祖国对人民的关怀,生活在祖国这个大家庭里,倍感幸福。我的亲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都买了医疗和养老保险。特别是生活在农村老家的爷爷、奶奶,现在生病后也舍得去看医生了。身体好,心情自然就好,家庭也十分和睦。

    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这个篇章,着重讲述了我国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用于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资金增长了8倍。基本实现了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服务目标,解决了农村看书难、看电影难、看电视难和收听广播难这四大难点。推进了文化科学发展体制,发展了文化生产力。在我的家乡---柳州,人民广场每月甚至每个星期都播放几场电影。不用花钱就能增长见识,一举两得,一到周末我就奔向广场去,连家里的人也被带动起来,每周如此,乐此不疲。所有的公园也全部都免费开放,每天都有许多人在各个公园唱歌、跳舞、锻炼身体。柳江上还建设了号称亚洲第一的水上喷泉和水上大舞台,每个晚上市民都可以观看到华丽的表演,丰富了我们业余生活。

    在困难家庭住上新房

  • 8、 《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读后感

    《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读后感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长历史的文明古国;是一个强大富有的国家;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我们这么强大,也是从以前积穷积弱,经历风雨才积出了我们伟大的国家。

    最近,我看了一本《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读本。中国古代的文物有许多,但因为战争、不正当贸易等原因,使大量珍贵文物被外国人轻易拿走。

    中国,从东亚病夫到世界体育强国,这是多么地不容易啊!以前,我们的体育算不上什么,现在,体育键儿们为了不再让国家受到外国人的讽刺,加倍努力地为祖国争夺更好的成绩。如今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世界奖牌总数第一名的好成绩,让讽刺中国四个字无影无踪。

    人们都说中国美,中国到底哪里美呢?最美的湖青海湖,还有最美的森林,天山雪岭云杉林、最美的海岛就是西沙群岛。中国有许多美地方,说也说不完。

    我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中国有许多世界第一,因为中国很强大。为什么强大?因为创造中国的人很努力,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一定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做一个对祖国有贡献的人!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美,更富强。

  • 9、 论中国读后感900字:论中国读后感

    作为一个中国人,在这块土地上活了十八年,对中国还是比较了解的。当读了《论中国》之后,从一个外国人的眼中,又发现了另外一个中国,与我以往的认知大相径庭。

    基辛格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通,对于中国的了解和接触不必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少。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及1979年的中美建交都有基辛格的功劳。多亏基辛格,让中美双方搭建了友谊交流之桥。

    多亏基辛格,给了我一个不一样的中国。

    在十多年间,我对中国的认识都是透过生活得来,却并没有深入探究自己的祖国。以前,我也好奇中国为什么是共产党执政,弄不清中国的社会主义到底是什么,不明白孔子如何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屹立千年不倒,想明白中国终将向何方发展。但是,这些突发奇想只是奇想,我并没有更进一步思考千奇百怪的表象背后潜藏着怎样的缘由。许多问题在历史课本上,在人们饭后闲谈中,在电视节目的讲授里略有解说,只是不够具体完备,且带有很多主观色彩。

    基辛格的《论中国》则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站在一个更加客观和宏观的角度重新解读了中国的历史和价值内核。

    在史实方面,基辛格是很负责的,冷静客观陈述了中国的历史,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还包括鲜为人知或者少有人提的历史真相。比如,看完这本书,我不再简单地把中国与苏联的关系看成盟友,而是更加清楚的理解了两国关系复杂多变相生相杀背后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再比如,对于美国出兵朝鲜,我也不再天真认为那是所谓的反社会主义反人民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这实质上就是二战后全球两大正营的较量和角逐。

    《论中国》的重点,自然在一个论字。透过漫溯上下几千年的历史,基辛格深入浅出讲述了中国的发展历程,勾勒出了中国的社会模型,呈现给读者一个全面清晰的中国面貌。在整本书的论证中,最触动我的就是对于中国建国后六十年建设进程的解读。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无疑让人难以看清,基辛格透过独到的视角用细腻的笔触由浅及深探讨了中国的转型过程,客观评价了中国的建设和改革,论证了中国在今后的世界中将成为一支独立的强大的力量。

    当然,基辛格是令人佩服的。能够以宽阔的视野和严谨的方法研读一个人类历史中最复杂独特的国家,并能用宽广的胸怀辩证看待中国的当前与未来,实在难能可贵。

    感谢基辛格,给了我一个不一样的中国。

    读完整本书,对中国有了更加透彻的了解。虽然很多资料我都只能囫囵吞枣,但这番阅读确实带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受,让我再一次走进了我的祖国。

    读罢《论中国》,收获

  • 10、 《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读后感

    《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读后感

    中国,是一个饱受了五千年风霜雨雪的伟大国家。《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这本书写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代的科技发展,使我感受到身为一个中国人,这是多么的骄傲。

    这本书写了中国的辉煌发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人面像我国的青铜治炼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巨大精美的青铜器曾让世界惊叹!我国美丽的汉字是中华文明最丰硕的成果,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汉字的形体各种各样;或篆或楷,或隶或草,或行,有的飘逸潇洒,有的刚劲雄健。中国的京剧,堪称国粹,它富有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2012年选出了十大最美中国人,他们用自己的顽强意志和一颗真诚、善良的心,打动了所有的人,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向他们看齐,做一个善良、知道感恩的人。读了这本书,我心潮澎湃,中国的伟大发明和科学技术,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步的进步,我为我们的伟大祖先而感到自豪,他为了中国的以后,中国的将来,为我们做了这么多: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此外,还有很多,如:算盘、手纸但中国的伟大发明远远不止这些。我们是中国的后代,我们应该延续祖先为我们留下的所有成就。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让我们携起手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让中国真正变成一个美丽的,和谐的国家吧!中国,因自然而美丽,美丽中国,因我们而美丽。有希望才有行动,有行动才有现实,让我们行动吧!

  • 2019-10-23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20

  • 2019-10-29

  • 2023-06-05

  • 2022-12-15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1-09-03

  • 2019-09-21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0-23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0-17

  • 2019-09-21

  • 2019-10-17

  • 2019-11-08

  • 2021-08-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1-09-25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09-21

  • 2019-10-23

  • 2019-10-22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10-24

先知中国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先知中国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先知中国读后感、2024先知中国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