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伍子胥列传读后感 > 地图 > 伍子胥列传读后感,2024伍子胥列传读后感
伍子胥列传读后感相关栏目
伍子胥列传读后感热门栏目
伍子胥列传读后感推荐
伍子胥列传读后感

(共 2244 篇)

  • 1、 伍子胥列传读后感精选

    如何在读后感里找准文章的核心内容呢?读作者写的作品,涤荡了我们的心灵。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写进读后感,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吸收书本中的知识,基于网友的需要,我们整理了伍子胥列传读后感,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伍子胥列传读后感(篇1)

    伍子胥在吴国安顿了下来,过了些时,楚吴两国发生矛盾,原因是楚国的边地锺离与吴国的边地卑梁氏相接壤,而两地人都养蚕为业,在生产过程中,两国的女子为争夺桑树相互攻击。这本是件小事但却引得楚平王的大怒,最终挑起了战端。吴国得应战啊,就派公子光伐楚;公子光也不含糊,攻拔了锺离、居巢两地,得胜而归。伍子胥劝说吴王僚:“楚国可破,希望重派公子出征,一鼓作气拿下楚国。”可公子光有个人野心,他不想过多耗费自己的实力,就对吴王说:“那伍胥的父兄被楚王杀戮了,他劝您伐楚是想借机复仇,楚国是攻不破的。”其实伍子胥的建议固然有为自己复仇的打算,但不全是;他看到了楚王无道,也想乘机灭掉楚国为扩大吴国的地盘而效劳。可是公子光和吴王僚这对堂兄弟在王位继承权问题上老有矛盾,公子光一直想夺回王位。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再好的建议都难以被接受:这种情形伍子胥是知道的。他在个人感情和政治立场方面也都倾向于公子光,为助其成事,就把专诸举荐给公子,而自己领着太子健的儿子胜退归乡下种地去了。伍子胥这样做是韬光养晦、隐忍不发,静待时机。

    五年后,楚平王死了,他与秦女所生的儿子轸继位,即楚昭王。吴王僚被公子光指派的专诸刺杀了,公子光如愿以偿地自立为王,这就是吴王阖闾。他封伍子胥官职为“行人”,一同谋划军政大事。

    在楚国,耿直贤能的大臣郤宛也遭到费无忌的嫉恨谗害而被杀,他的儿子伯嚭侥幸逃奔到吴国。吴王看在伯噽祖辈父辈的名望上,也拜嚭为大夫。阖闾对伍子胥和伯痞都相当倚重;阖闾三年,让他二人带领军队讨伐楚国。攻拔舒地,擒获叛将,想趁机攻进楚都郢,将军孙武说:“老百姓太疲乏了,不能再进兵,暂且等待时机吧。”于是大军撤回。

    吴王阖闾在伍子胥、孙武这两位杰出人才的辅佐下,多次征伐楚国,攻城夺地,大破楚军。到阖闾九年之时,终于攻破郢都,楚昭王逃奔到随地。

    伍子胥当初逃亡时曾对好友申包胥说过“我一定要颠覆楚国”,而申包胥对曰:“我一定要保存楚国。”伍子胥找不到楚昭王,就掘开楚平王的坟墓,拖出尸首鞭打,一直打了三百下才停手。申包胥认为这样做太过分了,不是臣子所为。伍子胥告诉来人

  • 2、 伍子胥列传读后感(模板4篇)

    读后感大全专题“伍子胥列传读后感”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书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阅读一本好书能够让我们受益匪浅,每次读完作者写的作品,总能带给我全新的认知,是时候将自己的心得感悟写出来了,怎样有规划性地写一份作品读后感呢?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伍子胥列传读后感,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伍子胥列传读后感 篇1

    一部史家绝唱,一曲无韵《离骚》,作为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太史公秉承“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观点,为我们展现了煌煌华夏三千余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期间各色人物纷纷粉墨登场。帝王将相自不必说,刺客游侠更是破天荒地占了一席之地,颇得太史公青眼相加。这正体现了太史公对民本思想的发扬光大,对帝王专制和暴力思想的批判,更表现出他大无畏的胆略。“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及行文风格更是与之后的史书大相径庭,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这也是其后史书所无法比拟的。

    《史记》七十二列传,故事性较强,人物形象颇为丰满。或正或邪,或贵或贱。都彰显得淋漓尽致,阅读过程中我们会为豫让聂政的刚烈而感染,我们也会为屈原贾谊空有高才而不得其主的郁郁而哀叹。

    列传第六《伍子胥列传》中弥漫着一股蒙冤与复仇的血腥味,在血泪纠缠之中。仇恨可以颠覆一个国家,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于是身怀家仇的伍子胥英雄末路,不惜与故国反目,锐意攻伐、鞭尸楚平。这种被认为“倒行逆施,以下犯上”的举动是后世所谓正统史学所不敢记载的,然而忍辱负重以报仇的事迹在《史记》里并不少见,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便是一例,无论国仇家仇,有仇必报,在司马迁看来,似乎就是常理。而太史公在《伍子胥列传》中,毫不掩饰对伍子胥的偏爱,对伍子胥弃国投吴,替父兄报仇表示肯定和认同,赞美之词溢于言表:“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王者尚且不能行之于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虽然,《史记》载伍子胥曾“掘平王墓,出其户,鞭之三百”,“献专诸刺杀吴王到踏上进身之阶”,“编兵士为吴王殉以巩固既得利益”等行为,但即使将他的所有缺陷表现出来,也不能否认他是一位世俗英雄。

    司马迁作为一个“刀锯之余”同于宦竖的身份,为编写史记,不辞劳苦,将旁人的冷眼置之不顾,这与伍子胥暂忍失父兄之痛,为躲避追杀而四处逃亡,处心积虑要实现为父兄报仇的人生理想同样可歌可泣。在伍子胥刚毅不屈

  • 3、 伍子胥列传读后感600字

    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伍子胥,大家一定会想到他对吴王夫差的忠心耿耿,以死进谏。但,若是想要走近这个人物,那还得翻开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细细地品读《伍子胥列传》,我对伍子胥有几点感受:

    第一,伍子胥能忍辱负重。楚平王以伍奢(伍子胥的父亲)的生命作为威胁,想要杀害他们兄弟俩,而伍子胥不与弟弟一同赴死,“弃小义,而雪大耻”(太史公语),独自一人逃跑了,为后来的复仇做了准备。伍子胥列传

    不仅如此,他在从楚国流亡至吴国期间,一路以乞食为生。曾落入非常困窘的境地,可是他片刻没有忘记自己与楚平王的杀父之仇。难怪太史公这样评价他:“隐忍而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第三,伍子胥是一位有恩必报,有怨必还的人。他从楚国逃至吴国,遇到危难,一位渔夫救了他。尽管那时,他很穷困,但他依然将自己身上最值钱的宝剑,送给了渔夫,以作答谢。伍子胥列传

    几年后,他得到了吴王的重用,有了权利和地位,回到楚国,掘了楚平王的墓,鞭打尸体三百下。从故事中,可以看出这一恩一怨都得到了一一地报偿。

    第四,伍子胥对于吴王的忠诚。在处理越王勾践的问题上,太伯嚭接受了越国的贿赂,他的意见与正直的伍子胥产生了分歧。虽经伍子胥屡次直谏,可是终于因为小人伯嚭的谗言,伍子胥被吴王赐死。尽管如此,他的忠心与正直,依然被人们所称道。

    通读《伍子胥列传》,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有怨必报的刚毅性格。司马迁感叹:“怨毒之于人甚矣哉!”这不禁让我想到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真希望人世间少一份怨恨,多一份深厚的情谊。

  • 4、 伍子胥列传读书笔记通用7篇

    古语言: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阅读的过程,也是情感不趣起伏的过程,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为自己感受到的想法写一篇读书笔记,你知道读书笔记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呢?在这里,你不妨读读伍子胥列传读书笔记通用7篇,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伍子胥列传读书笔记 篇1

    通读伍子胥列传后,我被他报杀父子之仇,弃小义而灭大恨的事迹所震撼。昭关受窘,中途乞讨,未曾片刻忘掉郢都仇恨的心志,忍辱负重、艰苦卓绝,终于复仇雪耻,名留后世。难怪太史公评价:“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悲夫!方子胥窘于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伍子胥列传》是司马迁《史记》中最为著名的篇目之一,具有强烈的悲剧性。以吴国、楚国为主,兼涉鲁、晋、郑、秦诸多国家,诸多重大历史事件;以伍子胥为主,又兼涉太子建、白公胜、太宰嚭、申包胥、夫概等诸多人物。其中光杀父之仇就有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的一对不解之仇;伍子胥与平王的一对深仇大恨;郧公与平王的杀父之仇;白公与郑王、子西的生死之恨,相互穿插,节奏紧凑,有条不紊。诚如太史公所说,怨毒对于人来说实在是太厉害了。

    伍子胥过昭关,前临大江,后有追兵,与太子胜各自只身徒步逃跑的慌恐,危急之中偶遇渔父的紧张场面,读起来令人心惊肉跳,而他韶关一夜白头的故事,更是万世流传。攻克郢都,没有找到昭王,竟做出“掘楚平王之墓,出其尸,鞭三百,然后已。”的疯狂行径,把他多年来忍辱负重,压抑在内心的深仇大恨,突然迸发出来的烈火般的感情,都如泄洪般一泄而出。他头脑清楚,看问题尖锐,深知应父之召必然俱死,故弃小义而雪大耻。如果他象伍尚一样愚忠愚孝,也许我们就不会对他评价这么高了。他能舍小义,成大名,其意志非一般人可比,故后人对他也是褒多于贬,这或许是缘于司马迁对他的美化。他有张弓拒捕,桀骜不驯的一面;也有忍辱负重,含辛茹苦,虽困病交加、中途乞讨也不忘郢都仇恨的一面;有把自己唯一的宝剑送给渔父的感恩报德的一面;也有因时机不成熟,到乡下种地以韬光养晦的一面,此等做法,让人想起越王勾践,有着坚定信念的能人,都似这般忍耐,深埋野心以在日后一击即中。

    伍子胥是有政治眼光的。他多次规劝吴王伐越,分析形势,指陈利害。虽遭伯嚭谗言诬害,但他的形象越显得光明磊落。伍子胥又是智勇双全的人物。他为吴国率兵打仗,为吴王称霸一

  • 5、 《伍子胥;奇谋战圣》读后感800字

    走近伍子胥的风雨人生 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名员,字子胥,楚国人。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父兄遇害后,伍子胥开始逃亡,一路经过楚、宋、郑、陈、吴等国数千里的奔波,一路历尽磨难,最终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带兵攻入楚都,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遂成为诸侯一霸,展示了他的雄才大略与超人胆识。公元前483年,夫差派伍子胥出使齐国。夫差听信谗言,说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在伍子胥死后9年,吴国为越所灭。书中通过极富传奇色彩的伍子胥一生坎坷经历的描写,再现了春秋时期的一段历史过程,在阅读时没有看一般人物传记时生硬感觉,而是仿佛在阅读一个极其生动的故事一样,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有道是:读史可以让人明智。《伍子胥;奇谋战圣》这本书让读者在体会阅读乐趣的同时,又了解了春秋时期楚、吴、越三国的兴衰发展史。故事中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给人以丰富的人生启迪。伍子胥本人文韬武略,他从小师从神箭手养由基学习武功,武艺过人,同时他又具有超常的智慧,是一位真正的文武双全的英雄。伍子胥原为楚国人且出身名门世家,楚平王听信谗言杀太子太傅伍奢时,因伍奢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均有治国平天下之能,想把他们一起除掉,大儿子伍尚选择一死尽孝,而伍子胥则选择历尽艰难为父为兄报仇尽孝,忠心但不愚忠,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人生目标是伍子胥处理问题冷静客观的一个体现。伍子胥不仅自己是一位难得的人才,而且他还具有超凡的识人能力,他向阖闾推荐多位忠贞不二而又极富才华的贤臣,比如孙武就是伍子胥向阖闾推荐的人才之一,助其成就大业。但是伍子胥虽智慧过人、人生阅历丰富却并没有像孙武一样为后人留下精典、系统的思想精华,可谓是后人的一大遗憾。《伍子胥;奇谋战圣》这本书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让人在感叹伍子胥坎坷人生的同时,更验证了乱世出英雄这句话,一段这么艰难的人生旅程,却让伍子胥演绎的如此精彩纷呈,真是不得不叫人暗自佩服,伍子胥的这段历史对于那些具有雄才大略但是正承受不幸或是正走在艰难道路上的人们无疑是一种启发,读后让人回味无穷。

  • 6、 《华胥引》读后感

    《华胥引》读后感(一)

    读了网上最流行的《华胥引》,算不上一本很好的小说,故事有曲折起伏,语言也算有趣,但都脱不了小女生写情爱故事的套路,女主角永远貌美如花,男主人公永远深情款款,至死不渝。孰不知人间美女千里挑一,一往情深的男人更是稀有,怕是亿里也挑不出一个吧!想分辨一个故事作者的性别其实很容易,只须看主人公即可。若女主角被描写成冰清玉洁、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却对男主角爱的付出一切都在所不惜。作者大抵是个男性。若男主角被描写得用情至深,爱上一个女人便终其一生不能忘怀,那作者大体是女人了。

    大约人总是自私的。男人总希望女人可以为自己付出一切在所不惜,最好这女人再貌似天仙,纯洁的不食人间烟火。那就满足所有的期待了。经历了现实中青草遍地、芳草难寻的无奈;脂粉横流、清纯不再的失望;贤淑成为历史、野蛮当道的痛苦;男人也只能把所有的梦想寄托给小说中的人物,让女主人公集所有优点为一身。对同性是聊以安慰,对异性是树一个楷模,他日骗无知少女时也可佐以为证。

    女人则是被天生的无安全感折磨,一心寻找可将此心托付终身的人。特别是在现实中遍寻无果,又看过太多的薄情寡义的负心汉,渐渐连自己也怀疑那样的那人是否存在。当现实那样硬生生摆在眼前,硌的眼生疼生疼。只好把内心仅有的一点幻想融进故事里:我无法左右现实中你的方向,但故事里的你爱上了,就是一辈子。这样的结果是:故事里多了许多让人印象深刻又赞叹不已的男人,混淆了更多女人的视线,把故事当成了现实,拔高了对现实的期待值,被无情的事实伤得更重。家里有女儿的人实在应该注意,青春朦胧的年代一定少看小说,尤其要少看女作者写的小说。以免误把书里的故事当成真,把书里的深情当成自然,反而承受不了现实之重,带来一生的遗憾或痛苦。

    扯远了,值得写两句的也就是故事的创意吧。一把织梦的琴,一个梦与现实的交替。每个人在一生中总有选择的关口,非此即彼的时刻,无论选了那条路,谁能保证自己未来不会后悔。总会忍不住的想,如果当时我选了另外一条,怕是比今日更好吧?如果梦里我们可以将过去的遗憾弥补,如果梦里可以重新来过,谁又经得起这样的诱惑,哪怕要付出生命?生命的珍贵本就在是一条单行线,只能往前不能往后。如果可以有机会弥补过往,谁又会在意是梦中还是现实?佛说一切皆是虚空,包括我们认识的真实世界。也许现在的我们也正在做梦,梦醒后是另外的世界在等待我们。

    《华胥引》读后感(二)

    梦一场

  • 7、 带队伍读后感

    带队伍读后感(一)

    或许是因为工作、生活中的的琐事太多,更或许是因为自己的惰性,有一段时间没有认认真真的去完整的读一本书了,带着半完成任务半学习提高的想法,利用两个月的时间把《带队伍》一书认真的读了一遍,从最初完成任务的想法到后来被书中内容吸引,觉得这本书中很多内容贴近实际、切中要害值得去仔细阅读,读完后又把画出的重点章节通读了一遍感觉受益匪浅。读一本书不能所有都是重点、都要精读,本书我重点研读的是第二章和第三章,这两章与实际最为接近,其中所谈的也最具可借鉴性。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吧,全书带给我的启发主要有两点:一是要先带好队伍干部必须以身作则,二是改变生硬的管理方式用趋于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效果会更好。

    这本书给我第一个启示,一个单位管理水平的高低,关键因素是如何带队伍,而带队伍成功与否,最关键、最根本的一点在于领导,就像本书最后一章提到的团队的瓶颈在领导这里。领导最为一个单位的管理人员,领导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周围职工产生较大影响,本书中也反复强调了一点就是,领导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借用书中所说的道理,基层干部是一个基层队的先锋,也是职工体会、领会单位文化和价值观的第一接触点,也是最直接的接触点,自己本身的工作能力、行为方式、思维方法甚至喜好都会对班子成员、职工产生很大的影响。作为基层干部,就一定要做下级学习的标杆,毛主席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管理者要想管好职工,必须以身作则。所谓以身作则,就是应该把照我说的做改为照我做的做,以身作则,行胜于言,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激励作用,管理者要事事为先,严格要求自己。规章制度是给职工制定的,更是给干部制定的,确定下来的规定就要坚决执行,基层干部要起到一个标杆作用,永远站在队伍的最前方,给职工以榜样、力量、方向、方法。在知识经济时代,唯一不变的法则就是变化,作为基层干部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突破自己,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管理者。

    自身素质和要求提高了,还要善于抓住工作中的细节之处,展示自己的工作。

    第一、必须明确岗位职责,责任分工到位,并对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对部属工作负荷明显不足的及时调整;第二,工作中进行阶段性量化考核。及时跟进工作进度、质量,要求部属及时反馈;要求部门员工提出周工作计划,写月度工作总结等,给部属一定的压力,让他们有紧迫感;第三、建立公正的奖惩制度,奖罚分明。对于表现较差的人员及时处罚,促使其认识到

  • 8、 管仲列传读后感

    篇一:管晏列传读后感

    《管晏列传》读后感一

    管夷吾和晏子同为齐国效力,虽不处于同一时代,但都做出了丰功伟绩,故将两人放在同一列传。

    说起管仲,不得不提的是鲍叔牙,这个自幼和管仲结交,受到管仲欺负却毫无怨言:管仲与其一起做买卖,管仲分大头,鲍叔牙知道他穷,不认为他贪;为鲍叔牙考虑事情,却将其陷入困境之中,鲍叔牙不怪他,知道时运有时好有时不好;管仲多次任官多次被逐,鲍叔牙不认为他不忠而认为他没有遇到好机遇;管仲带兵打仗输了逃回来,鲍叔牙不认为他胆小,而知道他家中有老母亲。当管仲受困,鲍叔牙荐举他做官,愿意做他下属。对此,管仲感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

    管仲任官后利用齐国的地理优势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又善于因祸得福,转败为功,齐国遵从他的政策,使得齐强于其他诸侯。

    鲍叔牙能够看出管仲的才能,又能对其的“过分”行为处处包含,在有好的机会时,因为管仲更有能力而让贤,可见其拥有独具慧眼的识人能力和宽容的胸怀,后人也因此不多讨论管仲的才能,而称赞鲍叔牙的识人之才。

    篇二:管晏列传读后感1000字

    读《史记·管晏列传》有感

    摘 要:管仲与晏婴是春秋时齐国相距一百多年的两位宰相,为齐国的兴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史记》中,太史公将二人合传,写了两人的成就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此文主要探究太史公将二人合写的原因,及太史公所寄寓的感情。

    关键词:管仲;晏婴;知人善用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004-01

    《管晏列传》记录了春秋齐国的两位著名宰相管仲和晏婴的事迹。此传分三部分:一是管仲的传记,主要记录了管鲍之交;二是晏婴的传记,主要记述其不拘一格提拔人才;三是司马迁本人对管仲与晏婴的评价。读完《管晏列传》,不禁想知道太史公将这两人合写的原因。《史记》列传内,合传的不少,命意各不相同,将管仲与晏婴合传难道只是因为两人都是齐国的贤相吗?不尽然。

    (一)表面原因:管仲与晏婴行事相类,思想相近,都为齐国强盛做出了突出贡献。管、晏二人都是齐国的贤相,治国方略上虽有不同,但都以民为本,重视民生,尽心竭力地辅助国君治国。

    管仲“以区区之齐在海滨”,流通货物,使齐国国富兵强,而且他与百姓同好恶,顺应民心民意,体现了其以民为本的思想;晏子同样重视民生,办事尽心尽力,且身体力行,崇尚节俭,任齐国宰相篇二:管晏列传读后感2

    《管晏列传》读后感

  • 9、 华胥引读后感书评

    《华胥引》是一部由唐七公子创作的小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小编整理了一些网友们对这本书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这本书古韵很浓厚,却又结合了现代感,不拘于古时的过分压抑传统,文风很有特点,是我的菜。

    说实话,前章铺垫实在太多,一直看不到重点和亮点差点没弃,辛亏坚持了下来,第一篇宋凝支线,明知套路的走向,依旧被感动的稀里哗啦的,更多的是心痛。

    第二篇莺哥篇,不是很合我胃口,看了大半实在忍不住跳着看,也算看完了。其实比起姐姐更喜欢妹妹的灵动活泼以及善良,对于姐姐的性格及做事方面都不是很喜欢,却碰到了这么好的一个男人真心哭死

    第三篇柸中雪,说实话从头至尾都不太喜欢卿酒酒,没了记忆的她肆意妄为读者能够理解她,可她之前干的蠢事真心一点都欣赏不起来,明明可以好好商量共谋计策,非要拉着一干人陪葬,还打着为凄美爱情献身的旗号博人同情,真心无力吐槽。

    第四篇,偏于平淡,后面三个故事相比第一篇都过于平淡,不太能勾起看下去的欲望,除了支线中的男女主性格都感觉差不多外,主线的男女主,以及配角炮灰们的人设还算讨喜,性格刻画的还算饱满鲜明。

    在唐七所有小说中,最喜欢的就是华胥引中主线的女主了,呆萌逗比,看得开,不过分矫情,努()力,专情,最主要男主同样戳中我的一颗原本枯黄的少女心,果然这样的小白文非平常小白文能比的。

    很多人都说主线不如支线,但我不这么认为,比起支线,我认为还是主线比较打动我的,主线也是比较讨喜的。

    曾因抄袭问题特意去看了下所谓的原作《七夜谈》。

    发现远没有华胥引写的扣人心弦,无论是故事性还是人物塑造情节构思等方面,除了部分套路相似之外,发现根本是两个独立体,七夜谈实在无聊没能看下去,有点不解。

    这本书应该是四星,因太多人抹黑and大爱苏誉and情怀的缘故,果断五星!

    华胥引,引着走向某个情境梦境。

    算是第一次完整地看一本小说,也非常入神。

    就文笔来说,充斥着现代大白话,可好可不好,有时平白的话更亲民,有时觉得古语不应是如此,情境描绘和心境的描写让人大赞,行文有稍许错乱,但在整体来说这不算什么。

    当成爱情故事来看了,它本身就是言情标签嘛。

    听着自己精选的古风歌单,随着作者走进了一段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心思细腻,时而甜,时而虐,时而期待爱情,时而思考爱情,跌宕起伏得自己都动容了,一幕幕梦景映入眼帘。

    爱情是奇怪的,美好的,自私的,无私的,感触颇多。有人一见钟情,有人日久生情,

  • 10、 李斯列传读后感

    李斯列传读后感(一)

    今天我读了《史记》当中《李斯列传》这一部分,我对李斯的人生经历深有感悟。

    李斯是楚国人,当时只是一个地方小官。有一次,李斯发现厕所里的老鼠,生存环境非常差;而粮仓里的老鼠,生活环境特别好,有着吃不完的粮食,于是李斯感慨说: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处耳。意思是说,一个人是不是有才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处的平台。

    于是,李斯就把官辞了,投奔了当时齐国一位大师,这位大师就是大名鼎鼎的荀子,李斯跟荀子学习帝王之术,也就是如何治理一个国家的道理。过了一段时间,李斯觉得自己已经学有所成,应该找一个平台来施展自己的才华。他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去当时最强大的秦国。

    李斯到了秦国之后,投奔到当时秦国最有权势的吕不韦门下,吕不韦很快就发现李斯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就把他引荐给秦始皇,于是,李斯终于有了施展自己理想抱负的平台,在秦国消灭诸侯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觉得李斯是一个有理想和抱负的人,他从老鼠哲学中受到启发,并为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付诸行动,辞官投学,努力提升自我的能力,最终在秦国统一中国这个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出精彩的人生好戏。

    我感悟到:一个人首先有心存远大志向,然后付诸行动,通过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终才能找到实现自己理想的道路;相反,如果一味好吃懒做,只能让理想变成梦想和空想。

    李斯列传读后感(二)

    读完司马迁的《李斯列传》久久不能释怀,感慨颇多。李斯由一小吏到位极人臣的丞相再到身败名裂,其中之事对我们多有借鉴。

    李斯列传开篇先介绍了李斯当郡小吏时,看的看到办公处附近厕所里的老鼠在吃脏东西,每逢有人或狗走来时,就受惊逃跑。后来李斯又走进粮仓,看到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积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更不用担心人或狗惊扰。于是李斯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一个人有出息还是没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这就是李斯的着名的老鼠哲学。可以说这句话到处了多少现在中国人的心声。河北大学一起校园撞人事故带来了一个官二代我爸是李刚的铿锵自白,这是对社会公平的公开叫板,可他却说出了一个令人无可奈何的现实:拼爹时代已经到来。有网友调侃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见女友把命催,醉驾撞人咱不怕,李刚就是我老爸。在这样的时代,真是干得好不如生得好,生得好就有权力、就有财富、就可以肆意逾越人间规则。那些富二代、官二代

  • 2019-10-29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09-28

  • 2019-10-17

  • 2019-10-09

  • 2019-09-20

  • 2023-01-02

  • 2019-09-26

  • 2019-10-19

  • 2019-09-23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11-08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10-17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10-17

  • 2019-11-06

  • 2019-09-28

  • 2019-09-21

  • 2019-10-24

  • 2019-10-17

  • 2023-03-27

  • 2019-10-19

  • 2019-10-29

  • 2023-01-15

  • 2019-09-23

  • 2023-02-02

伍子胥列传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伍子胥列传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伍子胥列传读后感、2024伍子胥列传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