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乌合之众章节读书笔记 > 地图 > 乌合之众章节读书笔记,2024乌合之众章节读书笔记
乌合之众章节读书笔记相关栏目
乌合之众章节读书笔记热门栏目
乌合之众章节读书笔记推荐
乌合之众章节读书笔记

(共 2778 篇)

  • 1、 乌合之众的读书笔记(优选笔记)

    《乌合之众》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创作的社会心理学著作。这本书从社会集体心理角度,细致探讨了群体的道德观、情感、想象力、信念等诸多层面,并指导大家,应该理性的从群体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意识,而不是在集体意志的压迫下成为盲目、冲动、狂热、轻信的“乌合之众”的一员。

    读后感大全网为大家提供优质原创内容,转载请标明。http://m.dhb100.com

    从书中绵延至生活里,那么,怎样成为乌合之众呢?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学会慎独。

    何谓慎独呢?《礼记·大学》:“此谓诚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慎独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能够在独处中谨慎不苟,依我看来,慎独当从敬畏开始,若无敬畏之心,则难以以道义自绳,堕入肆意妄为之境。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慎独自律,是立身之本,视规则为无物,就容易出问题犯错误,而这,也正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游戏规则。

    正如《乌合之众》书中说的那样:“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这其实和孔子关于君子如何待人接物的箴言有异曲同工之妙,让人印象深刻”。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要告诫人们,群居交谈,应以义理为内涵,言谈都要涉及道义,实践大智慧。人类群居,切磋以善道,渐渐便会养成敦厚质朴的习性,道德修养亦会一日新过一日,慢慢会达到至诚至善的境地。

    然而,言不及义,好行小慧,不能慎独自律,则会养成投机取巧、行险侥幸的习性,道德修养也就日趋薄弱,也便很难有所成就了。也就是说,想在一个群体里面成仁,是可以在耳濡目染中得以实现的;当然,如果想在这个群体里跟歪风邪气的人成为一丘之貉,也是十足简单的。这里教化我们的,就是要学会遵守为人的游戏规则,不要总是跟风那些心术不正的人,这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拒绝成为那批乌合之众的立身之本。

    修身以立仁,慎独以正心,在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如果不能做到事事遵守游戏规则和社会规范,总是与那群乌合之众同流合污,往往就会产生“蝴蝶效应”,产生更恶劣的社会影响。多少高官年轻时尚存清廉之心,为官一任倒也恪守本分,但官升几品后,慢慢开始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监守自盗、公款博彩、亲朋好友走后门,利用职务收受贿赂……一桩桩,一件件,让原本干净忠诚的优秀官员渐渐被金钱腐蚀,最终走向不归之路。这些皆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浮躁动荡的物质世界里

  • 2、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乌合之众》在大众心理和传播领域的意义自不待言,相关解读也多见诸笔端,不需再多做解读。我今天想要做的是,以一种现实的视角,把《乌合之众》和今天的社会与世界联系起来,或许能够看到百年前勒庞的预见。

    读后感大全网为大家提供优质原创内容,转载请标明。https://www.dhb100.com/

    我们都知道,当今国际环境的复杂性远远超过了过去的几十年,之于“世界中”的中国也正在面临新的挑战。环视全球,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甚至瑞士,都在尖锐地与我们发出不同的声音。中美贸易战、南海的侦察机、驻休斯敦大使馆的关闭,从经济、科技、军事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外关系似乎进入了所谓的“新冷战”时期。于是便有了这样的民间论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显然,这种唱衰自身的观点绝非为了冷静审视诸种问题,而是将现在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和危机,全部归咎于我们自己。如果我们以史为鉴,或许多少可以理解今天的情形,给唱衰的论调一些反省的启示。1840年的鸦片战争,因中国禁止鸦片,招致英国来攻打中国,随后法国、葡萄牙、意大利等等国家也加入其中。这场战争孰是孰非已毋庸多言,正义的一方被多方攻击,与当今的世界何其相似。我们所以为的文明国家,对待中国的方式如此非理性,却还有为不少的人为此寻找一个合理的内在逻辑,这是何其荒谬的事情。通过一个小小的例子,已然能够驳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点,但是这些论调的鼓吹者却并未有清醒的认识。实际上,这个群体正是勒庞所说的“乌合之众”,他们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在汹涌的想象波涛之下,群体看不见事实,只看见幻象,不在乎真相,只在乎表象。”更为可怕的是,这个群体无力理解事件的“复杂”,把所有的事情都“简单化”,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是单向度的。

    勒庞认为“乌合之众”的分子是一个个具有共同目标的个人,按照个人构成国家的观点,我们或许可以把由人民群体组成的国家视为一个“世界中”的个体。在这个意义上,今天的各个国家之中,也不乏“乌合之众”。不久之前,蓬佩奥在尼克松图书馆所做的演讲,宣称过去50年美国对中国接触政策的失败,并提出所谓“团结自由世界对抗中国”,按照蓬佩奥的原话,和美国站在一起的包括“从布鲁塞尔到悉尼,再到河内”,美国还意图联结“联合国、北约、g7集团、g20集团”。事实上,我们与这些国家、团体并不存在何种必然要发生关系变化的缘由,而目前与我们发出不同声音的国

  • 3、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1000字(优质范文)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著作《乌合之众》是研究群体心理的开山之作,是值得多次阅读、思考的作品。这本书其实在研究生阶段就已经读了一次,但是再读一次的时候,又有了新的不同的感觉。最近看之前读过的书,都会萌发出新的之前从未有过的感悟,常读常新。

    读后感大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www.dhb100.com

    书中对群体及群体心理的特征进行了探讨,如群体的冲动、易变和急躁,群体的易受暗示和轻信等。由于群体所屈服的冲动因素是多种多样的,群体也就极为多变。书中写到集体中暗示的传染性会瞬间形成这个群体感情的一致倾向,因此群体便在毫无目的的状态下听从于所有外界的暗示,缺乏自己的主见与判断、没有批判精神。这让我想起初中时的一件事情,可能在现在看来,我由于自己的不作为,也成为群体中的一份子。一个爱告状的女生,被班上男生无意中发现,从此在我们班受到了排挤。当时我们班一个非常强势的女生对她进行了“教育”,其实就是质问她为什么要将整个班级的小秘密告知班主任,当时这个强势的女生问我,要不要参与质问的队伍,可能由于小时候家庭极为严苛的教育,我选择了拒绝,可能如果自己不坚定,就会鬼使神差的成为群体中的一员。虽然我也是唾弃这种爱打小报告的人,但是让我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质疑,我也做不到如此。

    这样想来,历史上不论成功与否的农民起义、群众游行等革命群体的行为,也不一定是事先就有高瞻远瞩的计划的,也许他们是更倾向于本能的行为。他们只是受到了一种群体的鼓动,让他们变成了一个愿意为了国家浴血奋战的人。

    作者在他那个时代所预言的:“我们即将进入的时代,无疑将会是一个群体的时代。”如今的信息时代,也分布着各种群体。伴随网络发展而来的除了惊人的信息量与便捷,还有网络上的“键盘侠”,他们在网络上毫无顾忌谈笑风生,语出惊人,但在层出不穷的网络暴力事件中,他们也是“伸张正义”的主力军。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吸引眼球本身没有毛病,但一旦被有心人利用,形成极端观点,就易形成群体性网络暴力事件,进而对他人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这让我想到,自己关注的一个公众号,学术与社会。当然现在已经改名了,这个教授当时被指控猥亵女学生,网上一片的谩骂声,大家都在网络世界中讨伐着他,但是事情过去一年多了,好像事实真相和网络传言似乎不一致,但是大家所关注的不再是真正的真相,而是他们所愿意相信的真相。

    韩国是一个偶像群体非常庞

  • 4、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600字(精选)

    《乌合之众》的作者是古斯塔夫·勒庞,是一位法国人,他在书中层层分析,逐步推进,明确指出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被湮没了,群体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而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他也在书中例举了大量的例子来论证他的观点,而我在读完这本书后,针对他的观点我也存在着不认可,但是回想起自己所在的社会,不也处处存在他所说的“群体化”现象。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模板,希望对您有帮助。m.dhb100.com

    就从当前疫情来看,社会自发性的进行捐款,许多明星也参与其中,但总有人会跳出来说:“你一个大明星就捐这么点?这么抠门的!”慢慢地、种种话语接踵而来,形成群体对捐款者人身攻击,从而形成道德绑架,然而这些群众也是从个人观点向舆论中心靠拢,思想慢慢被同化。但平心而论,这些明星捍卫自己的财产有何不对,但公众情绪此时处于高度敏感,他们只会觉得有钱人就应该多出钱,但是无论出多少钱,群体只会认为出的少了,从而引发“众怒”。这群体中每一个人就如一滴水汇入了整个河流,河流依然在,但这滴水却再也找不到了。

    在这本书中作者总是用一种绝对性的词语来叙述,虽然他在书中例举了大量的例子来证明他的观点,但我始终觉得还是比较武断。并不是所有的群体都能同化每个人的思想,个人的思想还是占据主导地位,就如一颗沙粒他哪怕汇入了沙漠,可他还是那粒沙,始终都能找到。

    读完《乌合之众》这本书让我们接触到了群众这种行为、心理产生的原因。但是我认为每个人都应保持自己的批判精神、怀疑精神,永远不要随波逐流,成为“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群体时代的大众心理》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创作的社会心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895年。本书描写了群体心理、群体的观念与信念、不同群体的分类及特性,其中有意思的是分析了社会教育问题和群体领袖及其演讲。

    读后感大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m.dhb100.com

    一群具有什么样特性的人才能定义为群体,是首先要讨论的问题。他们也许是有着相同的宗教信仰,或者属于某个阶层,亦或是有着共同的政治立场,什么样的一群人不是群体呢,一个广场上的人,一个国家的人,因为你没法用一个共同的心理特性去描述他们。

    群体的特性是冲动的,可善良的也可以是邪恶的,他们对复杂的事情无法处理,哪怕他们是一群大学生,平时理性和富有知识,成为一个群体后,对复杂

  • 5、 乌合之众的读书笔记

    《乌合之众》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创作的社会心理学著作。这本书从社会集体心理角度,细致探讨了群体的道德观、情感、想象力、信念等诸多层面,并指导大家,应该理性的从群体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意识,而不是在集体意志的压迫下成为盲目、冲动、狂热、轻信的“乌合之众”的一员。

    从书中绵延至生活里,那么,怎样成为乌合之众呢?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学会慎独。

    何谓慎独呢?《礼记·大学》:“此谓诚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慎独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能够在独处中谨慎不苟,依我看来,慎独当从敬畏开始,若无敬畏之心,则难以以道义自绳,堕入肆意妄为之境。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慎独自律,是立身之本,视规则为无物,就容易出问题犯错误,而这,也正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游戏规则。

    正如《乌合之众》书中说的那样:“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这其实和孔子关于君子如何待人接物的箴言有异曲同工之妙,让人印象深刻”。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要告诫人们,群居交谈,应以义理为内涵,言谈都要涉及道义,实践大智慧。人类群居,切磋以善道,渐渐便会养成敦厚质朴的习性,道德修养亦会一日新过一日,慢慢会达到至诚至善的境地。

    然而,言不及义,好行小慧,不能慎独自律,则会养成投机取巧、行险侥幸的习性,道德修养也就日趋薄弱,也便很难有所成就了。也就是说,想在一个群体里面成仁,是可以在耳濡目染中得以实现的;当然,如果想在这个群体里跟歪风邪气的人成为一丘之貉,也是十足简单的。这里教化我们的,就是要学会遵守为人的游戏规则,不要总是跟风那些心术不正的人,这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拒绝成为那批乌合之众的立身之本。

    修身以立仁,慎独以正心,在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如果不能做到事事遵守游戏规则和社会规范,总是与那群乌合之众同流合污,往往就会产生“蝴蝶效应”,产生更恶劣的社会影响。多少高官年轻时尚存清廉之心,为官一任倒也恪守本分,但官升几品后,慢慢开始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监守自盗、公款博彩、亲朋好友走后门,利用职务收受贿赂……一桩桩,一件件,让原本干净忠诚的优秀官员渐渐被金钱腐蚀,最终走向不归之路。这些皆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浮躁动荡的物质世界里,如何坚守本心,心中常怀红线,不去违反游戏规则,这是一个需要我们一代又

  • 6、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

    《乌合之众》在大众心理和传播领域的意义自不待言,相关解读也多见诸笔端,不需再多做解读。我今天想要做的是,以一种现实的视角,把《乌合之众》和今天的社会与世界联系起来,或许能够看到百年前勒庞的预见。

    我们都知道,当今国际环境的复杂性远远超过了过去的几十年,之于“世界中”的中国也正在面临新的挑战。环视全球,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甚至瑞士,都在尖锐地与我们发出不同的声音。中美贸易战、南海的侦察机、驻休斯敦大使馆的关闭,从经济、科技、军事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外关系似乎进入了所谓的“新冷战”时期。于是便有了这样的民间论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显然,这种唱衰自身的观点绝非为了冷静审视诸种问题,而是将现在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和危机,全部归咎于我们自己。如果我们以史为鉴,或许多少可以理解今天的情形,给唱衰的论调一些反省的启示。1840年的鸦片战争,因中国禁止鸦片,招致英国来攻打中国,随后法国、葡萄牙、意大利等等国家也加入其中。这场战争孰是孰非已毋庸多言,正义的一方被多方攻击,与当今的世界何其相似。我们所以为的文明国家,对待中国的方式如此非理性,却还有为不少的人为此寻找一个合理的内在逻辑,这是何其荒谬的事情。通过一个小小的例子,已然能够驳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点,但是这些论调的鼓吹者却并未有清醒的认识。实际上,这个群体正是勒庞所说的“乌合之众”,他们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在汹涌的想象波涛之下,群体看不见事实,只看见幻象,不在乎真相,只在乎表象。”更为可怕的是,这个群体无力理解事件的“复杂”,把所有的事情都“简单化”,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是单向度的。

    勒庞认为“乌合之众”的分子是一个个具有共同目标的个人,按照个人构成国家的观点,我们或许可以把由人民群体组成的国家视为一个“世界中”的个体。在这个意义上,今天的各个国家之中,也不乏“乌合之众”。不久之前,蓬佩奥在尼克松图书馆所做的演讲,宣称过去50年美国对中国接触政策的失败,并提出所谓“团结自由世界对抗中国”,按照蓬佩奥的原话,和美国站在一起的包括“从布鲁塞尔到悉尼,再到河内”,美国还意图联结“联合国、北约、g7集团、g20集团”。事实上,我们与这些国家、团体并不存在何种必然要发生关系变化的缘由,而目前与我们发出不同声音的国家,更多的是处在一种应和的状态中。恰如“乌合之众”受到了蛊惑,“假如谬论对他们有诱惑力,他

  • 7、 乌合之众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说实话,一开始是因为追星才看的这本书。因为想通过这本书了解“饭圈粉丝”这个群体的本质、发展、特征、影响等等。读到后来觉得这本书越来越有意思。当今社会造星风潮之下,粉丝群体越来越成为社会舆论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力量,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甚至有力量左右舆论(还有营销号这一群体),粉丝经济也成为商家挖金的新大陆,小到杂志周边销售,大到奢侈品代言带货,都是依靠粉丝这个群体进行消费而完成的。用饭圈黑话来说,粉圈即是一个群体,书中“领袖”即对应饭圈“大粉”,领袖的“领导、发言”等即对应饭圈“带节奏”,“议会”等发言平台和舞台即是“超话”,“山岳派与别派之争”即是不同派系粉丝之间的“掐架”...... 如此如此,一一对应。这么看就很有意思了,因为按照书中所说,群体都是“毫无智慧”的,听信领袖的话而盲目从众,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人都会受到群体影响而被左右,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么说来,我们常常唾弃某些偏激极端的粉丝为“神经质粉”也是情有可原了。说不定那些“神经质粉”也是群体舆论的受害者呢。在群体中保持理智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就我本人而言,在经历过为数不多的几次饭圈掐架的现场,都感受到了群体被煽动的阀值有多低,只要所谓的“大粉”说几句“内涵”的话,就会有一大群不明真相的粉丝跟着留言表态,“大粉”给他们营造了一个与事实不符的假象,而那些“群众”在气氛渲染和挑拨下会选择完全相信“大粉”的话,舆论就此形成并以极快的速度传播。群众对于似是而非的话总是更加信奉一些。而“偶像崇拜”与“人设”大概也由此产生,营销号更是靠着这些赚足了粉丝的钱。我常劝诫自己做个“理智粉”,虽然可能是一种奢望,但还是提醒自己不要轻易上当,与“饭圈”保持一定的距离,能让自己看得更透彻明白一些,总不至于被软文左右感官与情绪。说回这本书本身,整个大纲目录比较详尽也比较..杂乱(个人感觉),常常有一种“哎这部分我是不是读过”的感觉... (也可能是我读书不走心吧hhh)。偶尔有些文字让我觉得偏激了一些,譬如整本书总体来说是对寻常群体进行否定的。但是受到毛概思修马原的熏陶,我当然要反驳一声:我们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就做成了大事啊!谁说群体成就不了伟大事业的!(不排除我这样的思维是作为“人民”群体一员已经被“党”的舆论洗脑的可能性hhh)读到最后部分的时候竟然有了一种读《百年孤独》的奇异感觉,社会从群体而诞生,社会也毁于群体,又是一个历史的大

  • 8、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老实说,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感到愤怒,我认为勒庞一定是个极端主义者,才会这么绝对的看待一类事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被思辨思维支配,又或者是我的潜意识里一直在遵循中国传统文化中那种中庸之道,认为绝对地认识事物是愚蠢的做法。这世界上有精英群体,也有乌合之众,而我认为自己所接受的教育和在思维上的训练足以让我在某个群体中保持理智,我完全可以头脑清醒地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可转念一想,根据我这些年在各种各样群体中的经历来看,事实好像并不是这样。

    就像我本以为读这本书一定是一次糟糕的体验,但事实证明我开始反思自己,思考一些以前我从未注意过的问题。

    “在群体的心理特征中,有些可能与独处的个人有相同之处,另一些则完全相反,完全为群体所特有,只有在群体当中才见得到。”我开始明白自己的那部分理智也许只有在独处时才能发挥到极致,当我处于群体当中或许会变得有所不同,换句话说,或许大部分时间里我向别人展示的是我的另一个维度。就如勒庞举的例子,众多细胞聚集在一起创造的新生命有着与单个细胞完全不同的特征,酸和碱组合后会形成与原来物质完全不同的新实体,我们在群体当中会不自觉根据当前环境调整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它们当中有些愚蠢的成分我们意识不到。对于这种现象我觉得很无奈,我想不出方法来让这种积聚愚蠢的行为停止,只能尽力的保持冷静,向别人展示我理智的一面。因此在大多数时间里,我选择保持沉默,甚至在无意中迎合大多数人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我已经被群体所影响,成为乌合之众中的一员。

    一个具有一定理性思维的人在融入群体之前会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但不可避免的是另一种更强大的心理暗示,这就是群体心理。小到自我,大到国家民族。我们在高中历史中研究民粹主义和精英决策到底哪个更能维持国家的和平稳定,我一直认为群众的力量强大,任何重大历史事件都离不开他们,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有能力参与国家治理。就拿一些西方国家来说,公投的弊端已经非常明显。有一类人,他们不需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他们的行为带来的后果也不会对他们产生过多影响,因此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可以说是毫无责任意识。另一类人以为自己做出了符合逻辑的理性选择,但事实上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被他人或某个组织所影响,做出了与自己的意愿和国家利益不完全相符的选择。在这种几乎无法避免的情况下,民主的一个相对理想的状态就是决策者反映民众的意愿,但不要完全被群

  • 9、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感悟赏析1000字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感悟赏析1000字:

    最近读《乌合之众》,险些读不下去,总算读完了,觉得是翻译不到位,于是后悔自己当年不好好学习,今天没本事看原文。

    这是一本关于群体心理学研究的书,基本可以称之为理论专业书,但是仍然可以发现很多有趣和值得深思之处。

    作者说“密切关注公众的想法现在成了报纸和政府的主要工作,一个事件一个法案一场演说会引起什么效果这就是他们最想知道的事情。但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没有什么比群众的思想更不稳定更多变了,我们常常看到前一天还在受欢呼的东西,今天就被谴责。

    缺乏主导性意见,普通信念也纷纷解体,结果是任何事情都没有统一的看法。公众对与自己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东西越来越不关心,各种理论学说,比如社会主义,他们只能在文盲阶段,比如矿山和工厂里的工人中找到真正信服它的捍卫者。小资产阶级以及受过一点教育的工人都成了怀疑论者,至少观点极不稳定。”

    这段话写于1895年,我看完了想大笑,因为与2019年的开始有惊人的相似,一个事件,一个法案,一场演说,巧合到让人感到滑稽。心理学在很长时间内注重研究个体,进而研究极富特色的个体,可是如此认真研究群体,研究社会底层的心理学家,勒庞无疑占有唯一的高度。历史上许多大政治家比如罗斯福丘吉尔戴高乐甚至崇拜作者,我觉得一点不为过。

    其实更喜欢原来的书名《群体心理学》,乌合之众怎么都有点吸引眼球的贬义。群体,按照作者的诠释是一个特殊的心理整体,马路上菜场里的人再多,并不能称之为群体。勒庞强调当很多人由于激情,恐惧,爱憎聚集在一起,为了某个目标或精神需求而有所行动,才能被称之为群体。群体不具备理性,却具有非凡的能量和破坏力,我于是想到现在的售楼处和非法集资。读书笔记·一个很老的法国人,向我们描述当下中国的种种现象并英明指出,这些现象几乎与政治经济无关只是底层百姓长期在沉默中孕育的一种能量,这种能量在缝隙的压迫中有了强大的爆发和破坏力。

    我觉得最应该读这本书的是秦始皇,他要是知道那些貌似沉默无能软弱可欺的奴隶,在长时间的压抑后爆发出足以摧毁帝国的巨大能量,怎么也要想个办法让继位的儿子别那么窝囊。其次,做父母的也必须明白,你今天的粗暴无理可能导致孩子的加倍报复,因为会有一群孩子聚集了能量分别报复各自的父母。

    好多人觉得不快乐所以想了解心理学,其实真正的心理学并不能让人快乐,而这本《乌合之众》让人更加不快乐,是因为它让你突然

  • 10、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1000字

    翻阅这本书是被书的名字所吸引,以为讲述的是带有黑色幽默的讽刺小说,看完才知道是研究群体心理的书籍。

    勒庞的这部心理学力作被翻译成汉字只有寥寥200多页,但他却探讨研究了“群体的感情、道德观、观念、信念、意见的变化范围、推理与想象力、分类”等许多与群体心理相关的问题。

    刚开始看的时候有点晦涩,觉得没什么特别之处,说服力并不强,作者所讲述的不过是指出当时所处社会很多重要现象,而这种现象恰巧在目前的社会也广泛存在,这或许就是该书如此畅销的原因。

    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勒庞是一个不顾世俗眼光,凭借自己本能的嗅觉去揭露人类的虚荣心,将种种可悲的人性曝光于公众让人们自己审视。

    他怀着绝望的心态看着群众在法国掀起一场场革命,讽刺那些所谓理性的人,伟大的群众,以及平等和幸福!

    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作者归纳出群体的一般特征:头脑简单、多变、易受暗示以及少数领袖人物的主导作用等,这些都是我们现在社会中依旧存在现象,在这里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当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后,就容易产生与一个人单独活动所没有的感受,会觉得充满支持,自己不是异类,会跟风学着这个小群体其他人的做法,会很轻易地被怂恿喝酒、抽烟、赌博,这些以前自己从来不会沾上的恶习,在此时此刻没有感觉到任何不对。

    最直观的现象比如过马路,国际友人戏称“中国式过马路”,只要在马路两边一群人中,有一个人闯红灯,会接二连三的有人闯红灯,很多人都是跟风,觉得自己不跟着做,会被耻笑,会是异类,只有跟着多数人的路径才不会让自己显的那么扎眼。

    同理可得,同样这群人,在优良社会道德的暗示下,我们也会遵守宿迁文明20条,不闯红灯、礼让行人、不乱扔垃圾等等,这就是勒庞所说的群体中头脑简单、易受暗示的情况吧。

    再比如国外举行的动物保护游行示威,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先有个领袖类的人物带动一小股人游行,再扩大到整个科室、整个院,就跟得了流行性感冒一样,总找不到病源一样,在游行施压时,官方做法是把带头的领袖类人物(类似代表)抓起来,进行谈判,互相商讨后达成一致,马上又恢复平静。

    虽然他们仅仅是群体中最普通的一员,但其中不乏头脑聪明的人,但是群体冲动怎能独立于大众,理性也无法阻止传染。

    当一个人习惯于用推理和讨论方式说明问题时,往往在群体中是没有地位的,因为在观念简单化效应的作用下,面对群情激奋时,他说的一切显的那么的苍白无力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3-01-25

  • 2023-02-27

  • 2023-01-21

  • 2023-02-1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1-19

  • 2022-01-15

  • 2019-10-11

  • 2022-01-21

  • 2019-10-29

  • 2023-04-10

  • 2019-10-11

  • 2019-10-11

  • 2022-10-13

  • 2022-07-17

  • 2019-10-29

  • 2021-11-19

  • 2019-09-19

  • 2019-10-29

  • 2022-01-11

  • 2022-07-10

乌合之众章节读书笔记
读后感大全(hdh765.com)乌合之众章节读书笔记栏目为大家提供乌合之众章节读书笔记、2024乌合之众章节读书笔记,乌合之众章节读书笔记摘抄,乌合之众章节读书笔记大全等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