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我的儿子是奇葩观后感 > 地图 > 我的儿子是奇葩观后感,2024我的儿子是奇葩观后感
我的儿子是奇葩观后感相关栏目
我的儿子是奇葩观后感热门栏目
我的儿子是奇葩观后感推荐
我的儿子是奇葩观后感

(共 3227 篇)

  • 1、 《我的儿子是奇葩》观后感350字

    电视剧《我的儿子是奇葩》观后感 人大多数的时候是很无奈的,譬如举止不能出格、行为不能高调、与人相处检点自己、在上司面前尽量不说不字。回到家里太任性会伤亲人,把自己的性格藏起来又太委屈自己。我比较认同日前在播放的电视连续剧《我的儿子是奇葩》,看看吧,一群生活在没有后台、没有靠山、没有背景的小市民是怎样挣扎着想让自己的生活过的好一点,年青人创业又是如何万般受挫。尽管片子有点俗,但很真 在现在这个竞争残酷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到了三十岁还没有自己的事业。父母把他们的终身幸福当作首要任务让他们去完成。可现实的残酷让这些大龄男女进退两难。 于是他们开始对自己的父母说谎或者是回避自己的父母。可越是这样,父母却逼的越紧。剧中汉民为了成为母亲心中的骄傲,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经历金钱等等去圆他自己的谎言。可是结果却是戏曲性的悲剧产生了:眼看要把自己的父母骗走,缓口气了,可却碰巧房主来验房,结果成了一个闹剧。工作丢了,面临业内的舆论压力,找工作也成了他最大的难题。 其实到了而立之年,谁不想有一个自己的家。只是面对社会的巨大压力,许多大龄的单身男女也都是有心而力不足。希望天下的父母们能够为自己的孩子舍身触地的考虑一下。稍微的放松一下对自己孩子终身大事的催促,多一些交流,少一点抱怨,多一点体谅,少一点训斥,多一点关心,少一点压力。或许到时候你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2、 读我是你儿子有感

    读我是你儿子有感

    偶然的机会从朋友那拿了一本书《我是你儿子》,这几天闲暇的时候把它看完了。起初没有想看这本小说的欲望,因为自己比较喜欢海岩的小说,对别的小说不太感冒。但当我看到作者是孙睿时,我想起了风靡一时的校园小说《草样年华》。好像那个时候的那种感觉又回来了,所以就决定看一遍《我是你儿子》。因为孙睿,因为《草样年华》,更因为逝去的那种记忆。

    看这篇《我是你儿子》,一直很平静,直到看到最后一页最后一段的时候,忽然感觉到很感动。小说以一对父子杨树林和杨帆平淡的生活为主线,把一个人从小到大的成长和一位父亲平凡而伟大的爱描写的淋漓尽致。把读者带回到了那些熟悉的小学初中高中生活,刻述的生动诙谐幽默。作者使用了较多的心理描写,生动再现了一个孩子的那种叛逆和可爱。用了较少的文字却把少男少女的那种情窦初开的感觉体现的真实而贴切。《我是你儿子》还原了看这篇小说的每一个75-80年出生的读者,还原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书中的真情让人充满回味。

    这不是一本令人震撼的书,却是一本真实的书。一个单亲家庭,一位伟大的父亲。

    也许好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或感觉,从小就不理解父亲看不起父亲,觉得自己的父亲不如别人的父亲,等到自己真正理解的时候,父亲已经老了。父亲的爱有时候不会那么细腻,却是那么的深邃,那么的经得起考验。其实惊天动地的父爱是伟大的,但平淡生活中的父爱同样伟大。有些平凡本身就是伟岸,有些平凡本身就是幸福。

    有时间看一遍这本书,对思想是一次升华。再有时间给父亲打个电话,只要父亲平安健康就是我们做儿女的一大幸福。天下所有的父亲都爱自己的儿女,不要去追寻汹涌澎湃的父爱,波澜不惊也是一种辽阔。

    挺经典的,《我是你儿子》!

  • 3、 《我是你儿子》读后感

    小说中杨帆虽年轻时不懂的父爱的深沉、伟大,何尝不同我们一样呢?但在父亲重病时翻然醒悟,意识到岁月的无情,父亲已经老了。

    看完了《我是你儿子》感触颇深。想想自己,二十多年了自己又何常不是呢?他们默默的为我付出着,而我呢做过什么,有的也只是不够理解,不懂的关怀。我们的爸妈和我们是有代沟的,当我们在交流中产生障碍时,不要急着自私的去抱怨他们,先回头想想自己,说话前考虑考虑他们的感受。看看文中的爷俩,时而赌气时而欢快的像兄弟。青春期的叛逆心理人人都有,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小说中杨帆虽年轻时不懂的父爱的深沉、伟大,何尝不同我们一样呢?但在父亲重病时翻然醒悟,意识到岁月的无情,父亲已经老了。

    止不住的岁月,停不住的年轮。长者不在奢求什么,记得常回家看看。在外在忙也要记得常打个电话和他们唠唠。每个人都害怕孤单,千万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到那时后半生留给自己的将是良心苦苦的煎熬!又是一阵胸闷心疼,无尽的思念啊。想想他们伟大无私的爱,我想我只有低头的份。再看看小说中爷俩的人生经历,偶尔父亲的爱会让人难以接受:小时候,时尔为男人尊严打打骂骂,偷偷看儿子日记,反反复复的叮嘱,还常常冷战。总归来说都是小大小闹。看看这位父亲,真令人佩服、敬仰,他证明了父爱的伟大。也不多夸夸其谈了,给自己定个目标,好好的爱他们。《我是你的儿子》值得我们当子女的从中总结学习!

  • 4、 奇葩观后感1000字

    看电影让我们轻松畅快。看完之后我们常常有许多话想说。这时我们应该飞快地写好一份观后感。撰写观后感可以方便我们在以后的生活能重新回味当初的感动。你收集了多少作品观后感范文呢?也许以下内容“奇葩观后感”合你胃口!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奇葩观后感【篇1】

    小说读后感1200字 奇幻小说的奇葩读《临界爵迹》有感

    一本小说没有好坏之分,小说的唯一目的是为了娱乐读者,而不是说教某种精神。如此看来,无论是恢弘缜密的背景设定、跌宕起伏的情节发展,还是个性鲜明的人物塑造,郭敬明的奇幻小说《临界?爵迹》都给读者递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这本书真的很精彩,而且必须一口气读完,才有说不出的感觉。

    这本奇幻小说主要写了:店小二麒零成为七度王爵银尘的使徒,再成为七度王爵,最后化身为结尾里,幽冥和特蕾娅在天格内部的谈话中,特蕾娅所称唯一能容入白银祭司邪恶灵魂的完美容器。说实话,我以前还喜欢过许多奇幻小说,如:r?l?斯坦的《鸡皮疙瘩》、雷克?莱尔顿的《波西?杰克逊》、雨魔的系列作品《兽王》但我自从走进老郭的奇幻小说后,便有了答案:老郭的奇幻小说几乎是史无前例的绝!因为一般的奇幻小说,不是胡编乱诌,让读者很难融入和信服这个世界,或是有些老套,如去寻宝、救公主之类的。但当我看完《临界?爵迹》后觉得,郭老师的奇幻小说是非常与众不同的,不仅新奇,还全是健康的想像。因为这本奇幻小说多角色,多人物,《临界?爵迹》看完后,要想好久才能将此书的事情发展情况梳理透彻。而且,这本书没有一个真真正正的坏人。哪怕连恶鬼般的幽冥,都有个保留点绝不去伤害特蕾娅一根毫毛。(嘿嘿,忘了告诉你们,特蕾娅是侵蚀者不是人!除了有披到脚跟的乌黑长发,应该没有毫毛吧!)最重要的是《临界?爵迹》从第一章开始,我便被这个庞大的世界观给迷住了。每一个人物,他们魂兽、魂器、攻击方式让我觉得不是一部小说,而似一款制作成熟的游戏,又如好莱坞大片,还有着史诗的气势。

    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不是那有些傻头傻脑,憨厚、正直,魂力还浩如汪洋的零度王爵(即完美容器)麒零、不是那帅气的孤傲男,现任七度王爵,上代大天使银尘、不是那尊贵如神,仍有大度作风的上任一度王爵吉尔伽美什、也不是高深莫测,速度极限的三度王爵漆拉,而是二度王爵幽冥。他在本书中,首次出场就极符合他的外号,杀戮王爵。一身由不明黑雾幻化而成墨一样的黑袍,还戴着伏地魔式的兜帽。有着披到腰

  • 5、 奇葩说观后感范文欣赏

    最近,很多人都在观看《奇葩说第五季》,每一期辩论的题目都不一样,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网友观看《奇葩说第五季》最新一期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好不容易又看了一期《奇葩说》,每次当我想要认认真真看综艺的时候,也不知道是什么在阻挡我浪费时间,反正正事儿时一件也没干成,但是时间都过去了。

    想让我浪费过的时间再重新来过一次,让我再好好浪费一次。

    每次看电视电影综艺的时候,都想着看完我一定好好记录下来,写个心得什么的,但是每次到最后的结果都是匆匆的用一句话在豆瓣上标记一下表示朕已看。

    比如看完《如懿传》的时候,标记每次看完古装剧都像是已经过完了一生;看完一部电视也只会标记还行不错就是对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来说有点遥不可及,每次都是这么敷衍了事,想想真是惭愧,看到那些认真写影评,还有看一部电视剧每集都要截屏写感悟总结,这样的人也是了不起,所以人家靠自媒体赚钱是人家应得的。

    这期辩题是他真的很努力是一句好话吗?,正方说是,反方说不是。

    刚开始看到这句话我还觉得有点懵,也没有自己的观点,后来看到最后,我支持反方,结果也是反方赢了。

    不过在之后看辩论的时候,我觉得还是应该先有一个自己的观点和思路,然后可以在看节目的过程中享受一下自己思想摇摆的过程。

    看电视的时候我想到前几天准备**考试的时候,有一个选择题是这样的:努力是__、__、__的因素。然后正确答案是:努力是内部的、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

    肖骁是上一季的冠军,他说他知道结果的时候一点也不觉得惊讶,因为他说这是他应得的。他说他不想别人说他真的很努力,因为这样好像是说其它队员不努力一样,但事实是其他队员也很努力。

    但是我想说的是,光努力也没有用啊。

    你很努力很努力,真的很努力的去做了一件事,但是结果你却没有做好,结果摆在眼前,大家还是会觉得你是一个loser,还有人会对你说:你真的很努力了。想象一下你听到这句话会怎么()想?我这么努力还没能考过,难道是我智商有问题吗???

    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不能算是一句好话。

    大家可能更想听到的不是你真的很努力 而是你真的很厉害。我觉得听到第二句话会比听到第一句话更让人开心,没错,就是这么虚荣的人。哈哈哈。

  • 6、 《奇葩说》观后感400字

    昨天看了《奇葩说》关于如题的辩论,哭了,为了里面真实的故事,也为了世间难得的真情! 现代的社会是一个自由恋爱的社会,也是造成了巨多剩男剩女的社会,为什么这么多人害怕进入婚姻的殿堂呢?仔细思量一下,是不是因为爱情太过沉重,很多人负担不起?恋爱的过程是美好的,是浪漫的,但是步入婚姻的殿堂之后就要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现实,而这些需要的是责任感,需要的是活生生地付出,这需要的就不仅仅是爱了。 这两天和老公因为小事闹矛盾了,冷处理了2天,其实心理憋屈的很,真想不要他了,就自己坚强地生活下去,但是每每想到他,心就隐隐地痛,这种感觉太难受了,不知道这是不是就是爱,虽然他太多的缺点,可是免不了地就是喜欢他,不知道前辈子和他两个人之间发生了什么,需要这辈子和他在一起度过。 就像奇葩说里的观点一样,吵架,貌似不爱了,其实心里是深爱对方的,正因为爱着对方,才那么在乎对方,所以才会吵架。其实当初两个人能走到一起,步入婚姻的殿堂,就是因为对方有吸引自己的特质,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只要不忘初心,一定会相伴到老的。男人就要负起男人的责任,女人要负起女人的责任,家才会像家,爱才会持久。不能仗着爱的名义逃避责任。 希望老公能真正爱我一辈子,能为这个家去努力奋斗,我也要多多关心他的身体,照顾好他!
  • 7、 奇葩说观后感1300字

    《奇葩说》这是一档综艺节目,由马东主持,蔡康永、高晓松等人担任过导师,旨在寻找华语世界中,观点独特、会说话的奇葩,这也是一个辩论节目,让人不得不佩服里面的人的口才。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奇葩说观后感1300字。

    《奇葩说》第五季终于一口气补完了。为此付出了连续几天熬夜的代价,但收获了更为多角度感悟的通透。

    人生没有大事。包括生死。

    亦或可以说,人生的事,于个人而言,都可大可小。你眼中的大事,于别人而言也许是一件小事,反之亦然。

    如果人的出生,都已经必然定好了死的宿命。那么生死不是一件大事,而是一件完整的事,也是一件重要的要去完成的事。

    有一个词叫向死而生。其实,生而为人,在世界中忙碌、奔波,加快生活节奏,就像是在加速自己的死亡一样。

    任何的焦虑,任何的追赶,都是在更接近死亡。

    人终有一死,向死而生,可以是一种知道反正都在向着死亡而去从而珍惜生的时间的从容。而不是一味向前,奔赴死亡之日。

    《奇葩说》往期,暂且不论。只说说第五季的淘汰赛制下最残酷的这一季。

    很多辩手,很多辩题,也不一一列举。

    就说说,对辩论的一些感觉。

    《奇葩说》跟专业辩论还是有区别的,很多论点,全凭选手个人风格取胜。但还是很能说服我,觉得都好有道理,以至于非常羡慕这样能说会道又十分幽默的人才。

    想想自己活到现在,只羡慕两类人:一种书读得多的人,一种口才一流的人。

    这大概是我喜欢看《奇葩说》的原因之一。

    在自己的人生经验中去总结得到的东西来佐证自己的论点,这种往往最能打动我。

    尤其是倒数第二期的虫仔,分享自己抗癌至今已219天的经历。当死神逼近之际,她扛住了且扛的很好。而这个时候,她发现从那些安慰她的人里面,每个人都在扛着生命的重击且扛得很好。

    人生,没有谁不在负重前行。每个成年人都有自己糟心的事,毫无例外。如果你觉得没有,那说明你的舒适圈太过牢固,而且人生没有太多可能性。

    当然,程度上或轻或重,幸运程度可大可小。

    而纵观人的一生,这个比例很均匀,不多不少。

    无论你一生平淡,少年得志,还是大器晚成,所遭受的打击和获得的幸运都是差不多的。我们终将是芸芸众生的一员,上帝不会偏爱任何一个我,也不曾亏待任何一个你。

    这是千万个已经存在过的人类大数据上可以得到的普遍规律。

    就像我们终其一生,得到的财富和失去的东西都会是一笔均衡的账本。你不会多,也不会少。这个在科学里叫生态系统的平衡性,以及自我调节能力,也是福祸论的本

  • 8、 奇葩观后感900字模板

    读后感大全栏目精选:“奇葩观后感”,欢迎阅读。

    欣赏优秀的作品可以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愉悦,在观看过程,会不断的各种想法迸发出来,我们可以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写观后感,要充分而又妥贴地运用学过的语言。您一定在思考如何去写作品的观后感吧!读后感大全编辑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奇葩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奇葩观后感【篇1】

    这周有一位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提到一个节目叫《奇葩说》,非常有趣。讲的是有关辩论的话题,这让我感到非常好奇,于是就决定看一下。

    我看的那集,辩论的话题是:请问一个同学打另外一个同学,那个同学是否打回去?还是告老师?他们的辩论进行的非常激烈。有的大人建议告老师,因为觉只有大人们才能解决问题,如果打回去的话,小孩子是没有分寸的;但是也有大人们认为要打回去,打回去才能不显的你软弱,这样的话那个同学,就觉得你不好欺负,而且他们觉得告诉老师的方法是没用的',没有打回去那么直接、那么爽,并且这么一反击,以后也不会骚扰你了。他们就以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论,吵得沸沸扬扬,不可开交。可惜最后还是“告老师”,也就是反方胜利!

    这胜方的观点,我非常不认同。我认为,应该打回去!

    告老师不一定能达到你理象中的结果,而且更有可能的,是那个同学会再来欺负你,因为对你告老师的这种方式,会激怒他。对于你来说,如果你这样一直告诉老师的话,老师以后觉得烦了,就不会理你了、或不相信你了,也许就开始讨厌你了。

    比如说,我们班有个同学,由于他非常爱打小报告,最后有个同学打了他,他报告给老师,老师压根就对他置之不理。如果不打小报告,而是打回去,则可以告诉那个同学我不是好惹的,别惹我;兔子急了也会咬人的,何况是我呢!不仅如此,如果发生了令人生气的事情,比如把我打出血了;我不仅会打过去,而且还会告诉管理纪律的老师。就是说,打回去是必选项,如果情节严重,同时报告老师,从两个方面,毕其战于一役。这样一来,从此,在同学们中间也会树立起凛然不可侵犯的形象。

    看完这个节目以后,我忽然觉得,原来辩论不是什么干燥无味的事情,恰恰相反,还很有趣。我也多么希望,我们学校也能组织几次辩论啊!

    奇葩观后感【篇2】

    最近,我期盼已久的《奇葩说》第六季终于拉开帷幕了。这一季可以说是高手云集,有蓄势待发的老奇葩,也有来势汹汹的新奇葩。导师队伍也迎来了罗振宇老师(罗胖子)。

    你要是问我最喜欢哪个导师,我会毫不犹

  • 9、 奇葩说观后感800字范文欣赏

    《奇葩说第五季》已经播出有一段时间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看呢?新奇葩和老奇葩的辩论真的很是精彩,小编这里整理了一篇网友对这个节目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吧1

    观看《奇葩说》已经成为每周的习惯。

    喜欢《奇葩说》很多年了,每一期节目看完心里触动特别大。源于知识的魅力,源于严密的逻辑,源于丰富的人生,源于有趣的灵魂。

    喜欢薛兆丰老师缜密逻辑,日常生活的细微争论在他的思维里都可以用经济学的逻辑严丝合缝的解读;喜欢李诞的诙谐幽默,嘻嘻哈哈的笑脸上藏着一个世俗正经的人格;喜欢康永老师的高情商,温柔的言语总能在节目末尾将本来紧张激烈的辩论变成温情柔软的人生哲学细语;喜欢马东自嘲爱钱奸商的痞气,不羁的笑意背后藏着一双犀利智慧的眼眸;喜欢晓松老师豁达满腹的才气,气定神闲的言语中尽是人生的大智慧。

    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样,喜欢奇葩说是因为在复杂的世界里,依旧有那么一群人用言语来拨云见雾,激励我内心向往爱,向往知识 ,向往梦想。每一句拍手叫绝的金句背后都是人生走过的智慧,每一次严密的逻辑背后都是日积月累知识的储备,每一个话题的讨论,都让我深深的体会到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需用一颗柔软的心看待世间万物。

    《奇葩说》,被知识圈粉,表面轻松,背后深刻。

    我想用诙谐的话语,谈正经的()人生才是这个时代语言的通行证吧。

  • 10、 我给儿子当孙子观后感800字

     我看了一个家庭伦理视频,很特别。讲的是快60岁的老子养着已经大学毕业的儿子和儿媳妇的事情。不过视频中的心理师并没有从心理学上来引导儿子,而是从道德上来指责。作为心理学范例,这个片子是不合适的,但为思考怎样帮助这个家庭留下了话题。 有人问我:如果我是心理师或主持人,该怎样做?我认为,对于这个事例,心理师或主持人应具有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法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才能去引导和帮助这个家庭。下面我讲5个观点。 、把父亲养活已经大学毕业的儿子看作是一种家庭生活方式。家庭生活方式很多,有老养小的,有小养老的,有互相支撑的,有aa制的,有雇用型的,有契约型的,等等。为什么就不能把父亲养活已经大学毕业的儿子看作是一种正常的生活方式呢?下面我从哲理上分析。对耕牛你不觉得可怜吧,但对于养宠物牛的人来说,人与耕牛生存方式对牛是残忍的。在事例中的这个家庭,成员内部都接受父亲去养育已经成年儿子,没有觉得不合理。但是,在外人看来,儿子太不像话了,父亲太可怜了。这如同一些人看耕牛很可怜一样。而耕牛呢?它愿意卖力气,直到死亡,它满足了。说的再明白点吧,父亲愿意养活已经成年的儿子,你指责儿子干吗?我这样分析,并不意味着我提倡这个家庭模式,而是把这种模式看作是正常的家庭生活方式,尽管它不普遍。 ,从心理学上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结果呢?是儿子的心理处于幼年期所致。一个人的心理要经历幼年期、成年期、老年期,一般随着年龄而同步。在这个事例中,看20多岁儿子说话的语气,显然是个10岁左右的孩子,心理还未成熟。有的人到了60岁,心理还是20岁的。但不要误会,心理与智力两会事,看儿子与别人的交流,智力成熟了,符合其年龄。一个心理未成熟的大人,行为就是一个孩子,并能理直气壮地一直向父母索要。同样,事例中的父亲快60岁了,心理也没有向老年期转化,有供养儿子一直到自己死为止的心理趋势。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这个家庭儿子的社会角色转变得很晚,社会化程度和家庭化程度不够。父子的角色定位模糊和不准确。父亲定位在照顾的角色,儿子定位在被照顾的角色。不过这不用担心,再过一段时间,这个角色会进化的,只是比其他家庭要进化得晚些。 、从法学角度怎么看这个事例呢?我认为,儿子要爷爷留给老子的房屋补偿款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为什么合理,这涉及一个理论问题,就是,儿子出生后是否占有家庭财产?黑格
  • 2019-11-06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1-04-22

  • 2019-11-16

  • 2019-11-02

  • 2019-10-28

  • 2019-10-29

  • 2019-10-28

  • 2021-04-19

  • 2019-10-24

  • 2019-11-06

  • 2021-04-23

  • 2022-11-23

  • 2019-10-28

  • 2019-11-06

  • 2019-11-02

  • 2021-05-24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0-23

  • 2019-10-19

  • 2023-01-09

  • 2021-05-09

  • 2021-05-05

  • 2019-10-28

  • 2021-04-22

  • 2019-11-06

  • 2019-10-16

  • 2019-11-06

  • 2021-04-22

  • 2021-04-22

  • 2019-11-04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11-06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4

我的儿子是奇葩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我的儿子是奇葩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我的儿子是奇葩观后感、2024我的儿子是奇葩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