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我的二哥二嫂观后感 > 地图 > 我的二哥二嫂观后感,2024我的二哥二嫂观后感
我的二哥二嫂观后感相关栏目
我的二哥二嫂观后感热门栏目
我的二哥二嫂观后感推荐
我的二哥二嫂观后感

(共 9882 篇)

  • 1、 《我的二哥二嫂》观后感300字

    《我的二哥二嫂》观后感 随着电视荧屏《我的二哥二嫂》的热播,我本来不喜欢看这方面的题材的电影,可是在偶然间的机会观看后,我竟然渐渐喜欢上了,剧中的女主人公李英姿。 李英姿,她本人如同她的名字一般英姿飒爽。做事干练,不拖泥带水,对爱情的执着让我着实感动又钦佩。这么好心的人让我开始反省自己是否有如她一般的胸怀与勇气?我自问我没有这样的胸襟,如果是我或许我早就放弃周武了,因为女性的自尊。你不喜欢我,凭什么让我喜欢你,或许这是现在女性的共性,不刁我,凭什么我要刁你?更别提为了周武嫁给瘸腿的大壮,丫头她亲妈周双都舍得放弃,我为什么要去照顾她的女儿?如果不是因为周全出狱,几年后恐怕李英姿还真的照顾大壮丫头一辈子呢?电视毕竟是电视,电视的可贵之处就是能给女主人公安排幸福的机会,相遇的机会。如果真真现实中,谁也不知道。但是像李英姿那么大胸襟的人或许她已经根本没有考虑那么多。 所以我们和李英姿才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人,我们希望有那样的人,于是对着人性美好的向往让我们感动,其实我们感动的不过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缺失的美德与品质。
  • 2、 二哥哥读后感

    人生就是不断的战斗,我不想战死却当不了逃兵。本想作为睡前催眠,没想到一口气看完了整本书,眼泪几乎没停过,可想而知今天我的眼睛变得跟戗面馒头一样肿。早上委婉的劝说妹妹来陪我玩游戏,不是因为砸了大把的银子舍不得放手,其实我只是想有个人陪我打发时间。阴谋当然没有得逞,反而被妹妹规劝去写小说。怎么又是写小说,昨晚听二哥哥讲了一晚上他只会写小说的事,今天自己就碰见了。虽然yy有天马行空的想法和无穷无尽的幻想,但是这些总是呈片段式的出现,兴起了记下来,若是忘了也就真的忘了。游戏里跟那些小怪物战斗,工作的时候跟那些老奸巨猾的人战斗,开车出门我一塌糊涂的方向感跟闪闪的油表灯战斗。今天老妈良苦用心的召集了几乎所有朋友只是想告知大家,我女儿现在要找男朋友啊,有过得去的赶紧安排介绍了啊,不争气的我却一直在跟沉重的眼皮战斗。好不容易从诡异的聚会中抽身,任由方向感把我带进一家理发店,哼哼,那些不被爱的分叉,老娘要跟你们战斗了。

    这么多场战斗中,估计只有这一场是以我的全面获胜告终,全靠重金请的帅哥哥发型师。真的剪了一地不被爱的分叉,电头发的时候还忍不住睡着,估计洗头的小帅哥看到我戗面馒头的眼睛和深秋般枯黄的脸色会在心里默叹,真是个憔悴的女人。可是我还在继续战斗,电了卷发去战斗,打不过也得上。什么时候来个骁勇的士兵跟我并肩作战,我想就算战斗惨烈,也会很有意思的吧。 不厌其烦的告诉自己,我很强。在玻璃窗上呵气,写上,我很强。在楼下抢车位,一脸严肃,满脸都写着,我很强。在电脑上码字,人气不旺,气场要足,通篇都要有眯着眼到抽筋才能看到的三维图,上面写着,我很强。跟开心心抢拖鞋,两只手对一副狗牙,我很强。有时候我觉得人就是要靠自我暗示才能活下去的。一遍一遍的说,我很强,人就会慢慢的变得真的很强。就像二哥哥用“我很强”的语气去参加研究生的面试,然后被学校招不满也不录取他。二哥哥仍然觉得他很强,因为他身边有毛毛狗,在我看来就是无比浪漫的情节。现在我有“我很强”的语气,身边有条装可怜的金毛狗……怎么一点都不浪漫…… 最后一个词条,“很爱你的哦”差点被我改成“我的眼泪”。还好看完一半借着对blog还未褪去的热情迫不及待的写了读后感,后一半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催泪炸弹。回顾起来,我应该不至于沦落到为通俗畅销小说情感泛滥的地步,况且情节也不见得有多入人心肺。我觉得之所以会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看完这本书,是因为我老了,眼眶

  • 3、 《我的1919》观后感(二)

    《我的1919》观后感

    众所周知,1919年是我国近代史很重要的一年,是新民主主义和旧民主主义的分割线,具有历史意义的五四运动就是这一年发生的。而电影《我的1919》就是讲述了这一年发生的事情。这部电影是我高中时学校组织看的,今天又把这部电影看了一遍。算是重温一下这段令人气愤的历史,也有许多和当年不一样的感受。

    《我的1919》讲述了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陈道明扮演的本世纪初中国外交才子顾维钧作为中国全权代表参加1919年巴黎和会的种种经历和他的挚友肖克俭,为抗争列强,为讨回正义,在凡尔赛宫广场自焚的感人肺腑的事件。

    参加巴黎和会前,中国以为这是一个机会,作为一战战胜国的我们有权利让他们给我们的屈辱一个公正的判决,可我们得到的是什么?会议开始前,中国参会的五个席位减到两个。中国代表团希望德国归还山东省,取消日本强加的二十一条,可是我们得到的又是什么?遭到拒绝,山东省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这一切只是让我们深深地感到遗憾和无奈,总结起来只有五个字:弱国无外交!

    我印象最深的是顾维钧在和会上中文发表的演讲,他拿出会前捡的牧野先生的金怀表,说是牧野先生进入会场之前为了讨好他,争夺山东的特权送给他的。当牧野先生说他无耻时。他又说牧野男爵愤怒了,他真的愤怒了,姑且算是我偷了他的金表,那么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个山东,山东省的三千六百万人民,该不该愤怒?四万万中国人该不该愤怒?我想问问,日本的这个行为算不算是盗窃,是不是无耻?是不是极端的无耻??后来他又言辞激烈的强调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

    看到这段我首先对顾维钧的外交手段和机智表示钦佩,就像当时会议代表们所说的,他像老鼠一样聪明,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从他激烈的言辞中我们也深深感到他的爱国情怀和对不公平待遇的气愤。我为中国有这样一位有勇有谋的英雄感到自豪。然后是对日本的无耻行径表示愤慨,更对列强的行径表示无奈,和主权完整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巴黎和会并不是一次正义的审判而是帝国主义无耻的分赃场所。我不明白山东省是中国的领土,他们有什么权利把山东送给日本,中国在他们眼中到底是什么?弱国没外交,那连基本的尊严都没有了吗?

    另一段印象深刻的就是影片接近尾声给时肖克俭在凡尔赛宫广场的自焚,熊熊燃烧的烈火中英法美三国国旗付之一炬,他用牺牲自己生命的方式表达了对合约的不满,他把自己的满腔热血献

  • 4、 《2012》观后感(二)

    《2012》观后感

    其实,《2012》这部影片很久就已经上映了,而且红极一时,之前听说是一部灾难片,而我并不喜欢看灾难片,所以一直都没有看。最近百无聊赖中看到这部影片,所以决定看一下,了解一下里面所反映的内容。

    而当我认真把这部影片看完时,心里突然多了很多的想法,有对未来的思考,也有对现实的悲叹。

    突然想起一句话,人性都丧失了,人类的文明何以留存?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在影院的巨幕和环绕立体声的配合下,真是把影片的壮观景象发挥的淋漓尽致!片中激动人心的镜头太多,看到自己都像是融入了这个悲观的场面当中。

    《2012》中所表现的末日文化在今天并不罕见,早在二十一世纪还没有到来的时候,人们就开始幻想世界会不会再1999年结束。很可惜没有。也许那时候所想着的世界末日是有些不切实际,但是到了今天再来看末日这个问题,就不能一笑置之了。

    最令我难忘的是:谁去谁留已然成为挑战整个人类的道德抉择。面对灾难,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取,男主角之一终于说服了政要们,使来自不同国家的人类做出了最重要的抉择: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有平等的生存机会!终于,老百姓同那些花10亿欧元买一张绿卡的精英一起,被救于水火之中,在方舟中度过了这一全球性的灾害,获得了继续繁衍和发展的希望

    和谐在我们的口中说过无数次,但是,在现在的社会中,不和谐的现象随处可见:街头斗殴、车祸的围观以及报纸的社会新闻、案件聚焦都是都是人们喜欢的谈资。人们总是热衷于追求利益,何曾有人回头看看与我们未来息息相关的自然环境?今天,地震频发,水灾泛滥,极端天气已成为家常便饭,难道这些不是我们自作自受吗?这样的末日,绝对不是宇宙所带给我们人类的,恰好是我们自身的自我毁灭。

    从几百年前的工业革命开始,这是更早一些,从我们的祖先大规模的开山、挖地开始。我们就在一点一点地欠下了债。凡事都有代价,发展也一样,而且这代价绝不会只是那虚构的几个数字而已。我们借用了自然,然后就要以我们的未来来偿还,在此过程中的各种灾难可以说是那利率不低的利息。我们所欠下的债,总有一天是需要偿还的。

    如今,上海已经因为地下水的过度使用而导致地面下降,罗布泊失去了波光粼粼的湖面,只剩下了干裂的河床和飞扬的沙尘,太平洋上的小岛国因为海平面上升而心地开始准备举国移民,卫星地图上原是一块无暇碧玉的亚马逊森林出现了累累白色的伤痕而在未来,也许有一天英国将成为第二个亚特兰蒂斯,荷兰的大坝

  • 5、 《曼德拉》观后感(二)

    《曼德拉》观后感:传奇一生,精神不死

    文/云飞扬2046

    看完电影《曼德拉》,想起了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两人同为黑人,同为自由而战,同为人民而战,这样领袖般的斗士注定成为传奇。本片取材于最伟大的南非人曼德拉的光辉岁月,通过其生平事迹试图还原战功卓著的南非国父传奇的一生。本片选在7月18日上映,一则是切了曼德拉国际纪念日,二来是宣扬曼德拉的精神。《曼德拉》是要向人们宣告,曼德拉虽死,但他身上那股追求自由和和平的精神却永远存在。

    《曼德拉》云集了一流的制作班底和国际影星,是首部在中国公映的南非传记电影。饰演曼德拉的是好莱坞当红大叔级一线明星伊德瑞斯艾尔巴。他精彩的演绎,将曼德拉苦难时的消极和奋斗的激情,竞选时的点点焦虑与自信,生活上的爱等等,都用非常细微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淋漓尽致地诠释,那是散发出一位智者56年的智慧与善良,冷静与宽容,以及那颗追求和平和自由时的勇敢。

    片中,艾尔巴会拳击,会跳舞,会对女孩子甜言蜜语,更会为打赢一场场官司而喜上眉梢这样就将一个活生生的曼德拉真实的还原了出来,因为伟人也是人,也要生活。伊德瑞斯艾尔巴入木三分般的刻画,让他获得了今年的金球奖剧情类影片的影帝提名,更是在艾尔巴那堪称壮丽的表演依托下,整部影片逐渐达成英雄史诗般的气魄。

    《曼德拉》无论基调如何的温暖轻快,无论电影如何的励志,电影都无意掩饰追求自由与和平之路的悲剧底色。被迫入狱,破碎的家庭,动荡不安的局势,压迫的生活,无法奢望的自由与平等,等等,以至于曼德拉的出现与改变是一种突破,一种传奇,当然也含有受挫时的挣扎与怀疑。电影真诚的还原曼德拉一生的主要活动,那纪录片式的影像给了影片一种天然的真实感。

    再者,导演对细节的刻画,让人物的表现也更加的传神。片头片尾桥段的互相呼应,简直是神来之笔。画外音的点缀下,曼德拉悄悄地述说着自己的梦想,那是天真无邪的乐园,那是和平的摇篮,尽管他像一个影子一样活在爱人和孩子身边。而影片最后,曼德拉追求那自由与和平后所失去的亲人与朋友的镜头,让人无限敬佩之时,一种悲伤悄然流露心间,如刀割一般,疼。

    《曼德拉》多次运用慢动作暗示人物的注意力所在,这是片中刻画人物最成功的视觉策略。在《曼德拉》中,一组镜头表现拥挤的广场上,曼德拉高高一隅深情演讲,升格镜头里的领袖式人物的高大与人民追求自由与和平的心得到了速度化式的演绎。电影中的暴动与暴力场面,

  • 6、 《婚纱》观后感(二)

    《婚纱》观后感

    电影中下雨的三个镜头最令我感动。第一二次下雨,晓珞都没有带伞,在这时候,妈妈总会出现为晓珞撑起雨伞带她回家。但第三次,晓珞的妈妈已经去世了,我以为晓珞肯定澄澈的泪水在眼眶中涌动,大屏幕上那把小黄伞一点一点模糊起来,渐渐消失在我的视线里

    没有妈妈我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年仅六七岁的晓女主人公晓珞,由于妈妈设计婚纱的工作过于繁忙没有时间照顾她,从而导致了对妈妈没有感情。晓珞从小没有父亲,不幸的是,晓珞的妈妈高芸不幸患上了绝症,她知道自己以前没有好好疼孩子,所以想用自己的余生让晓珞感觉到爱。她努力地为晓珞付出:她每天挤出时间来陪晓珞玩;教晓珞骑单车;为晓珞做紫菜包饭;还陪晓珞过生日这一切的一切,终于让一开始并不领情的晓珞感动了。偶然的一次,晓珞得知妈妈在世上的时间不久了,但晓珞是个懂事的孩子,她每天依旧笑着面对妈妈,为了完成妈妈生前最后一个愿望看自己表演一场芭蕾,本来放弃了学习芭蕾的晓珞在短时间内努力练习芭蕾,为妈妈表演了一场精彩的芭蕾。而高芸也用自己的余生为女儿做了一件独一无二的婚纱。

    电影中不仅弥漫着浓浓的母爱,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小主人公晓珞的坚强。

    又忘记带伞了,可是这次,晓珞从书包里抽出了一把小黄伞,独自走在了雨中。看到这一幕,我的心猛地颤抖了,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对世事还没有任何了解,却要背负这么大的压力,承担这么多的痛苦,这是多么坚强的一个灵魂啊!

    可我又转念一想,其实,或许也是因为她妈妈的病危,晓珞才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吧!晓珞从小有洁癖,吃东西都要跟大家分开吃,因为好朋友喝了她的睡,她便与好朋友吵了架,后来因为她怕妈妈担心自己,学会了与他人共享,与好朋友和解了;一开始晓珞放弃了学校芭蕾,也是为了完成妈妈的心愿,晓珞又重新努力学习芭蕾;一开始晓珞上学从不知道带伞,也是因为妈妈的离开,她学会了照顾自己。这不都是因为种种苦难,晓珞才得以改变,变得坚强吗?

    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从小父亲去世,在外祖父家生活,亲情的淡薄和亲戚的伤害给他又笑的心灵留下了最初的伤口,高尔基出去打工,社会的人情冷漠又让他感受到了生活的困苦,但就是在这种残暴的社会中,高尔基学会了坚强,变成了一个勇敢的青年,拜托了困苦,走向了幸福生活,试想,如果高尔基生在一个高官厚禄的家庭,他会不会也变得像当时的贵族一样挥霍无度呢?

    晓珞就是这样,妈妈的病危让她学会了在苦难中成长。其实我们也

  • 7、 初二观后感

    写作品名观后感时可以考虑哪些角度呢?全身心投入到影视作品中,才能真正地欣赏到作品的内涵,此时坐下来写一篇观后感是一个好选择。观后感可以是我们对于未来的规划和期望,写好观后感能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梳理能力,经过我们多次修改和完善这篇初二观后感终于向大家呈现,本文内容仅供您的参考!

    初二观后感 篇1

    《手绢上的花田》是作者安房直子写的一本内容曲折富有幻想而且还带有童话色彩的书。当我看完这本书时我深知要经得起诱惑,不能为了金钱而放弃了自己道德的底线。而且一定不能贪图小利而背信弃义,因为这样不仅会受到惩罚还会让你的朋友都离你而去。

    这本书讲了,主人公良夫是一名邮递员。有一次偶然给一个老婆婆送信,然后受老婆婆之托保管一个神奇的酒瓶,这个酒瓶可以自己酿出非常好喝的菊花酒。良夫可以自己享用美酒,但是不可以把酒瓶的秘密告诉别人,更不可以用这个神奇的酒瓶赚钱,如果违背了诺言就会发生很可怕的事。开始的时候良夫一直都恪守诺言幸福的享受着神奇酒瓶里的小人们给他带来的无比美好惬意的生活。但是好景不长,良夫结婚之后,不小心让妻子绘美子知道了酒瓶的秘密了。然而绘美子根本经不住金钱的诱惑,把酿出来的菊花酒卖给了料理店的老板。最后虽然良夫和绘美子都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财富,但是他们也受到了惩罚,就是变成了小人。尽管最后他们回到了现实生活,但是羞愧难当的夫妻俩再也没有勇气向老奶奶问起关于酒壶和小人的事情。

    虽然这只是一个童话故事,但是安房直子却反映出了社会上的现实状况,现在社会上这样的有很多。安房直子是想用这本书来告诉大家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放弃了自己的道德底线是会受到惩罚的。同样也在告诫那些靠着自己不劳而获的财富而整天过着提心吊胆自以为很快乐的人,难道这样会快乐吗?真正的快乐是靠自己的双手去不断地努力、去不断地前进只有这样换来的财富才会真正使你快乐!

    初二观后感 篇2

    《平凡的世界》的作者是路遥。当代作家。路遥的小说多是农村题材,但又不局限于农村生活的描写和城市交叉地带发生的人和事。特别是着重表现年轻人的生活,通过他们爱情的波折反映出新生活中一代年轻人的价值观。

    《平凡的世界》时间跨度是七五年至八五年。发生地点在广袤的黄土高坡上一个叫做双水村的地方。基本上整部小说是写双水村的变化和双水村的人。在这个十年里,中国又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双水村及双水村的人是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缩影。在那段年代里,

  • 8、 《国王的演讲》观后感(二)

    《国王的演讲》观后感

    在上礼拜四的课程中 我们观看了《国王的演讲》这一部非常具有价值的影片。在看完这部影片之后,让我有了深刻的反思和总结 。

    电影《国王的演讲》以历史上英国乔治六世战胜口吃成功进行演讲为题材,讲述了一个国王战胜自己的奋斗史。1925年在温布利举行的大英帝国展览闭幕演讲,因为当时还是艾伯特王子的口吃让他出尽洋相,自那以后妻子一直帮助丈夫寻找一名出色的语言治疗师。直到找到杰弗利拉什饰演的澳大利亚出生的语言治疗师莱昂纳尔罗格。

    父亲乔治五世于1936年去世后本应该是由当时还未称王的艾伯特的哥哥继位,然而哥哥爱德华八世爱美人不爱江山,选择了退位,担子落在了并不想成为国王的艾伯特身上,最无奈最尴尬的是乔治六世口吃。在基于历史的情况下,电影围绕乔治六世和语言治疗师罗格之间的友谊以及乔治六世为克服口吃所做的努力展开了细致入微的描写。

    影片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首先从国王的口吃来讲,是复杂的语言失调症,与后天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各种负面的心理情绪与外部压力,都会加剧症状的恶化,所以首先要纠其病因,要打开心结,治疗心理创伤。在乔治五世过世之后,艾伯特向罗格袒露病因:母亲爱哥哥不爱自己,连保姆也不爱他甚至常常让他饿肚子,明明是左撇子却硬要被掰成用右手,于是他在强势父亲的光环下胆怯寡言,在兄长的不屑和嘲笑下丧失信心。

    因而他害怕面对父亲,面对兄长和公众。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心里缺陷,怯懦也是每个人都有,问题在于是否面对,是否担当。当兄长不爱江山爱美人,当国家和人民需要他的紧急关头,他不断的努力战胜自己的缺陷,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是他战胜自己的动力源泉。这对我们的启示是我们要有责任感,要敢于担当,不要轻言放弃,只要努力就会有奇迹。

    其次,最另我深思的是国王与平民医生的朴素友谊。国王在兄长面前口吃,在父亲面前口吃,在初次见到伯格时口吃,可是他在妻子面前,在最爱的女儿面前,在对他不卑不亢,最终赢得他信任的伯格面前,口吃仿佛痊愈,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了人的沟通贵在平等,平等才能换来尊重,平等才能换来真挚的友谊。人也只有在自己信任的人面前展露自己。这点想我们大家都能切身体会,比如我们只有在自己最好的朋友面前才会吐露心声。

    看了这部影片以后,联想我的幼师工作,我感触颇深。口吃的乔治六世就好比幼儿园里胆怯不敢在人前回答问题的孩子。要想让幼儿能大大方方、声音洪亮的完整表达自己,就需要幼教老

  • 9、 《同桌的你》观后感(二)

    《同桌的你》观后感

    11年的台湾小清新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是清纯的校园爱情,13年大陆的《致青春》掀起了回忆青春的热潮。如果说《那些年》铺垫在前,《致青春》演绎在后,那么《同桌的你》就像汉堡包中的夹层,把两者的元素融在了一起,与其构成了一个青春汉堡包。

    《同桌的你》通过男主人公林一回忆的方式向观众呈现出他俩从93年到03年十年的感情,而后通过正叙的方式抒发了到13年时这十年理想终究敌不过现实的感慨。

    影片以南斯拉夫大使馆爆炸、911恐怖袭击事件、全民抗击非典等80后记忆犹新的事件为时间轴,向观众们慢慢呈现男女主人公从初中同桌开始这十年间慢慢积累的哪怕中间也有一些磕磕绊绊风雨波澜但最后也是春意盎然的感情。周冬雨、林更新演绎的情感故事,从做我女朋友我就和你走到两个人一起努力考到了一所大学,从打掉一个孩子到在非典时周小栀砸碎窗户拉着林一逃跑,从约会时间5分钟变成21分钟、13分钟、14分钟,最后成了一个5211314的美好的爱情寓言。期间的一幕幕场景都让观众捧腹大笑,但又不断地回忆着自己的上学时代。只要你经历过,那些脑子里浮现的场景便无处遁形,感同身受,一次次击中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人常说乐极生悲。美好的日子终究敌不过残酷的现实。没考过斯坦福、签证拒签,两年的时间让周小栀最后放弃了梦想,同时还有感情。他们彼此惦记,但是终究还是像两条交叉线一样,虽然重合了但是还是越走越远。周小栀的婚礼把大家都聚在了一起,10年时间,让大家都改变了很多,就像林一的室友,从每天发呆到饭桌上的侃侃而谈,让大家都看到了彼此的变化。

    婚礼现场后男女主人公酒后吐真言,询问着你爱他吗?你爱她么但又只能各自沉默,还有句我们再也回不到过去的撕心裂肺,让我们知道原来时间是强大的,无论是电影还是现实,10年之后,终极牵着你的手和你走下去的人,不是现实中的那个你原来的他,更不是林一。无论当初的感情有多么浓烈,就像周小栀说的那样,我们已经回不去了,谁也不欠谁。

    感情如同奔流的大河,一去不返,可能有些甚至来不及道别,或者在道别之后就变成了两条平行线,再也无法交集。但是我们爱过、开心过、哭过、疯过、傻过、怀念过,或许那段感情将来不能在我们生命中再次出现,但是它就像是一个音符,奏成了我们生命中华丽的乐章。只要我们那时真心付出了,那就是一份属于我们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精彩。

    或许每个人在走着走着的时候就会因为

  • 10、 公司的力量观后感二
    公司的力量观后感二 在观看完《公司的力量》全集后,我的第一感觉是:公司的力量之大,令人惊叹。 这绝对是一部精品的纪录片,对经济类的学生来说,我更是认为这是一部必看的纪录片。整部影片分为十集,通过追溯历史纵向比较、列举国家横向比较、专家评述、案例分析、数据比较等多种手法,全面地展现了公司这一“近代最伟大的发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客观地呈现了公司的影响力,具有极强的震撼力。整部纪录片有两条主线,其中一条是历史的演进,另外一条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我们看到,本片从两千年前的古罗马的商业组织谈起,此后又展现了16世纪末的英国最初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出现,再到18世纪法国约翰劳组建国家银行,以及20世纪的大萧条,等等,同时,纪录片中的国家和地区也从英国、法国,转变到美国、日本,以及中国,最后提出了全球化。可以说,整部影片线索清晰,资料充足,有效地表现了公司的巨大影响力,是一部不可不看的精品。 首先,我将谈一下对整部影片的整体感悟。这部影片涉及的方面非常广,信息量非常大,但是其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却非常简单,那就是:通过展现公司的力量,说明人类的进步离不开公司。正如第一集结尾语所说,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本影片以历史为主线之一,将人类的进步历程与公司的发展紧密结合,表现出了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密不可分的关系。正如《经济学人》的编辑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所说:“公司是世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性组织之一,许多哲学家、作家和学着都曾说过,正当、国家、宗教是现代社会的缔造者,但是我认为,真正缔造了现代社会的是股份有限公司。” 所以,公司的力量最伟大之处就在于,公司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关于人类的进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一是科学的进步,二是思想的进步,三是经济的进步。事实上,科学、思想和经济的进步,这三者是互相促进、互相联系的,只要其中一个有新的发展,其余二者都会或多或少地有相应的发展。例如,十八世纪末工业革命的产生,蒸汽机的出现在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然而此时英国政府命令禁止任何机器设备的出口,这将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与此同时,就在博尔顿-瓦特公司推出蒸汽机4天后,亚当·斯密的经典著作《国富论》出版了,斯密在这部著作中倡导通过平等契约来发展经济的自由贸易,并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注明观点,这对当时人们
  • 2019-11-06

  • 2022-11-30

  • 2021-04-29

  • 2021-05-26

  • 2021-04-26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1-06-02

  • 2021-04-16

  • 2021-05-10

  • 2021-05-26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1-04-20

  • 2021-04-20

  • 2021-04-20

  • 2021-05-02

  • 2021-04-27

  • 2021-04-28

  • 2022-06-30

  • 2021-06-02

  • 2022-06-16

  • 2019-11-06

  • 2021-04-17

  • 2021-04-20

  • 2021-08-15

  • 2023-07-02

  • 2023-05-17

  • 2019-10-28

  • 2021-06-04

  • 2023-04-28

  • 2021-04-20

  • 2021-04-17

  • 2021-06-03

  • 2021-06-03

  • 2021-05-10

  • 2021-05-27

  • 2021-05-29

  • 2022-07-06

  • 2022-06-24

我的二哥二嫂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我的二哥二嫂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我的二哥二嫂观后感、2024我的二哥二嫂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