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世界顶级思维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世界顶级思维读后感800字,2024世界顶级思维读后感800字范文大全
世界顶级思维读后感800字相关栏目
世界顶级思维读后感800字热门栏目
世界顶级思维读后感800字推荐
世界顶级思维读后感800字

(共 3746 篇)

  • 1、 《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读后感_2500字

    《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读后感2500字

    想读了很久,但到今天总算是读完了。万维纲的《万万没想到》这本书,算是他的成名作,很新,思想公认很前卫,一共25万字。全书看完第一感觉就是和他《精英日课》写作结构与风格都非常相似,整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就像她一向将文章分为三个副标一样,4不过3貌似是他阐明问题的独门绝技,也是理科学霸的简洁逻辑。这本书内容很杂但只用了三章,对人性,目标,方法三个问题阐释了简洁的看法,串起了当代“明白人”对复杂世界应该有的全新认知。第一章题目为“反常识思维”,第二章为“成功学的解药”,第三章为“霍金的答案”。整本书其实都在说明一个观点,就是书的封面“我们要用理工科思维来理解这个世界”……貌似这句是废话。不过我个人读完后认为这是我们这个时代非常重要的一套思想。我试着用我的理解和收获翻译下这三章内容。

    1,最不靠谱的就是直觉,尤其是普通人

    从他第一章的标题其实想说明的一点就是我们日常的直觉,在这个时代,这个社会已基本不起作用了,世界变得极其复杂,变化还在加速,书中提到的有很多真实现象都是反常识的,其支撑都是极具科学精神的研究成果,很靠谱,涉及概率论运用,阴谋论误导,心理学,经济学现象,总之,相信直觉,在这个复杂的世界已经靠不住了,我们一定要拥有一颗有批判性思维,怀疑自己直觉的心态,认识这个现象,拥有这种心态才能算第一步,就像苏格拉底说的“我知道自己不知道”,毕竟单凭这一点让之后的哲学诞生,才可能演变出科学,有了科学的思维,才可能真正认知这个复杂的社会,仅仅是认知。这个是万sir第一章带给我们的启示,反常识思维。

    2,成功学是虚的,方法论与时间是实在的。

    第二章“成功学的解药”,市面上有很多成功学,心灵鸡汤等书籍,其实多起源于当年的《查理芒格宝典》,成功学心灵鸡汤开始盛行,然而都是只有鸡汤没有勺,以至于后来负面评价甚至影响到解读查理芒格智慧的这本好书,那么万sir这本书也向我们证实了成功学就像没有勺的鸡汤,除了心理上给自己些安慰,但在方法论上根本没有建设性意见,也就是没有勺,而理工科思维,专治这个!所以,第二章成功学的解药到底是什么呢?万sir给了我们列举了一些科学研究的最前沿的思想,第一个就是刻意练习结合一万小时理论,这部分让我想到了之前看到的一本书《刻意练习》,这本书教会了我一个重要的价值观,任何高手都不神秘,都不是真靠天赋,也可以说不完

  • 2、 《罗辑思维:迷茫时代的明白人》读后感_800字

    《罗辑思维:迷茫时代的明白人》读后感800字

    这是罗振宇的罗辑思维系列书籍之一,讲了些故事和道理,像一本好多书籍的读后感和启示录。据说他的脱口秀展示了他知识的广博,说话风趣,本书的风格也比较轻松。 书里讲到的一些理念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看起来也很有道理。比如个人的崛起导致组织的不可控制性增加,比如沙堆实验反映的不确定性,比如创业的模式与投资的疯狂等等。 “个人崛起的时代已经到来。这个世界不可预测,这个世界不可控制。面对一个越来越像生态系统,越来越不像机械组织的世界,必须拿出一种园丁精神,像园丁看护花草那样含情脉脉地看着这些花草,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通过提供适宜的环境,维护它的生态,帮助它成长。” 书里提到的与拖延症斗争的三招,感觉还是比较实际: 第一招,把那些创造性的任务分解成机械性的劳动。(我经常写文件写不出来的时候,先复制、粘贴,或者照着书敲字。) 第二招,“让种子飞一会儿”,先把事情了解一下,然后再把它搁下。(往往飞很久。。。) 第三招,当你面对的是一个人的任务时就会拖延,而在群体压力下,拖延症会消解很大一部分。(大家开个会,就拖不下去了。) 有一段话,我差点又信了。“在传统社会里,我们经常要判断一件事靠谱不靠谱,但在现代社会里,没必要这么想,不靠谱又何妨?只要你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力量,呈现出来的精神,以及方方面面你能整合的资源,让所有人看到了,你就获得了够到另外一棵竹子的资本。即使事情本身失败了,你的后半生也自然会有人接盘。”然而刚刚发生的80后创业明星茅侃侃自杀事件,突显出创业者的巨大压力,不是有人接盘能够解决的。 就如书中所写:“我们一定要跳出别人给我们设计好的因果论的框框去想问题。”各种理论都有其合理之处,真正要去面对问题的是个人,问题背后的情势复杂而多变,成功需要做对一系列的决策,而做错一个决策就有可能是致命的。在这个迷茫的时代,做个明白人,不易。

  • 3、 《罗辑思维(全集)》读后感_800字

    《罗辑思维(全集)》读后感800字

    读完全书,感受最深的就是曾国藩先生的那句话——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往不恋。

    真是好境界!

    反思自己,有时候,要么纠结于未来的事,或恐慌或担忧……,要么纠结于过去的事,或难过或悔恨……,对当下的事反而不能专注于心,于是当下又变成了过去……

    其实,在未来到来之前,一切都是变数,我们可以畅想未来,根据自己的目标、规划,努力奋斗,但是为了未来的事而给自己带来负面情绪,真的是庸人自扰,将自己带入了那种未成定局就先自我臆想的状态中,提前让自己遭受负面情绪的侵蚀,如果认定了会发生不好的事,那么反正迟早也会发生,发生的当下好好伤心难过就是了,何必在事情未发生之前就先自己入了角色,增长痛苦期呢?这样想想,也觉得自己那些时候的可笑。

    对于纠结于过去发生的事情,为其伤心难过,这该说自己是恋旧呢?还是傻呢?明知事已成定局,无法改变,又何必沉迷于过去呢?可以从过去的事情中反思总结,从中成长,但不能还是活在过去中,总要面对现实,时间就这样在缅怀过去中浪费掉了。

    再反观当下,当下总是被冷落,当失去当下的时候,又去缅怀,这样想想,人也还真是奇怪的动物。

    何时才能学会珍惜呢?为何要等到失去之后才懂得——哦,原来自己当初拥有的时候是那么的幸福,这时候,过去的不珍惜又变成了现在的悔恨和遗憾,这就像一个死循环,但当你懂得珍惜的时候,这个死循环就会被打破,即使失去,也不会自责悔恨,因为拥有的时候好好珍惜过,失去并不是自己的错,是不珍惜自己的对方不配拥有,反之,若拥有时不珍惜,那么失去也是必然,不要责怪对方,再难过悔恨也是活该,是自己不配拥有,这个时候,就要反思自己了,不要再沉湎于过去,要以更好的姿态专注当下,面向未来,这样就会看淡得失,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往不恋。

    难吗?难,但不是做不到,愿自己,愿更多的人能够修炼出这样的境界 !

  • 4、 《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读后感_800字

    《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读后感800字

    看完了,谈谈感受,至少我不是理工思维,物理数学差。 第一大章节反常识思维,逻辑差的人容易人云亦云,不能够独立思考是这类人的通病,独立思考的人是思维方式不同,并不是反常识,作者把身边的都看成什么人了。 第二章 成功的秘诀 作者也比较俗套了,无非是教,他认为的学习和实践方式,并且持之以恒,分析和比较了一些研究案例,看着像写论文。我一个数学不怎么样的人,也知道成功不是光努力,有机会和运气,而且成功的方式千万种,作者说的概率论和随机性这些专业术语太生硬,一件事连续做30年,做好是应该的,做不好是那些人没想过把它做好,你给他们100本书也没用。 第三章 霍金的答案,作者从本专业出发谈的科学的问题我不大会看,其他一些案例也是真的很普通,灵魂和医学,本来就没那么神,在他们各自的领域里确实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解决不了的还是要考其他学科,没有一种学科是绝对正确和万能的,这是常识,作者用了专业的论证方式大篇幅解释,难道他觉得不学物理学文科的人就不懂这些。 看完整本书 ,给我的感觉作者看了许多书,对这些书也非常了解,并且促成了这本书的很多观点,他在不断的学习才能够有今天这样的世界观,当然他的世界观是以物理学为基础,心理学为辅。本书的语气感觉,作者觉得自己的学科是世界上最好的学科。 世界的解释方式有很多,生物学,经济学,历史哲学,包括宗教和阴阳五行学说,这些大家们都是各自领域的科学家,指导着他们的生命意义,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后人,并在后世的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 作者有句话是我一直进的,不要盲目崇拜一个人,也不要小看任何一个人,包括自己。这个世界对每个人的意义都不同,每个人的出生是不可选的,成长环境是不可控的,没有固定的哪种模式是最好的。也没有哪一门学科是最重要的,生命的意义真的很难有固定的标准,人活着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

  • 5、 《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读后感_800字

    《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读后感800字

    世界在我们面前,有时素颜,有时化妆,我们是观众,也是角色,时刻清楚自己的位置与角色,演好自己,做好自己,让自己做自己。

    看着看着可能有时候,我们自己都会迷失,自己在哪,身处何处?该以怎样的心情与行动来对待它。

    这本书像流水一般,随着阅读,不停的在你的心里流淌,总会有渴的地方在等待它,总会在某个瞬间突然醒悟。原来我真的不了解自己,真的需要重新好好活啦!

    想起许三多的活,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好好活。好好活,该怎样活?我们嘴里说着好好的生活,却在无数个夜里逃避生活,我们说着要坚强,却在没人的时候独自落泪,你说每个人都会累,每个人都有悲伤难过的时候,是的,谁又没有呢?我们总是大声的说着,却又以善意的谎言迁就着,生活,学习,工作,娱乐……我们演绎着不同的身份,谁说不是呢?

    好吧,说着说着就跑题啦!不过这本书真是不错。不说教会了我多少,只是在一个看清自己,看清世界的一个角度来给我指导,让你我能真正的明白自己,看清外界。

    有人说,我要没心没肺的活着,因为看清了太累。我不认同,如果看清了反而会累,那么看不清呢?就如同深陷沼泽之中,身心都比较无助。所以我选择看清,哪怕再不好,又如何?给自己心留一片净土,留一份喜悦与天真,爱自己,爱这个不太完美的世界!

    与此同时,我还想说一下关于爱的感悟与反思。以前确实看过一些书,也知道爱是什么?可是真的难以做好,虽说爱不是一味地给予与付出,还要有获得,可有时候就情不自禁的给予,想把世界最美的东西赠予她,想用世间最美的词语赞美她,以为她是你的世界,就像一杯水,想把最好喝的留给她,而自己不喝也没事,可这真的可以吗?书中说了,爱不是全部给予,而是在爱自己的同时去分享爱,给予她,只有足够的爱自己,才能更真实的去爱别人。确实对。

    从小到大,大道理我

    们听了又听,却依然过不好生活,请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简简单单生活,简简单单思考,简简单单做自己!

  • 6、 《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读后感_700字

    本书的三部分从社会常识到经济物理领域知识宗教发现灵魂转世观点……可谓五花八门,但是每一篇都反应了作者作为\物理人\的典型思维模式,那就是:

    学习需要在实践中进行;科研论文也未必可信;真正的沉浸式学习才会带来进步。

    同时刚好也在读《如何深度工作》,两书其实有相同的观点,其实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有一套可以进步可以评价的办法,但是如果你没走心去进行,那么可能花了时间也依然不会取得进展。

    理工科思维的逻辑严密,从实验中得到可靠结果,在实践中积累构建知识体系的闪光特点在本书中时时闪现,经济或者生活宗教的种种现象背后,其实是有一个\道\的,世界的种种改变,人类社会的进步的背后其实也是基于\理\的;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则依赖于自己的一套特别的独一无二的\道理\。我们读书,我们与他人交往,我们经历这世上一切的一切……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搭建自己的\道理体系\,支撑自己同时回馈社会帮助他人——这就是我们生存于世界最大的意义所在。

    《万万没想到》的书名一句双关,诙谐有趣,点名书的作者和主题,也是这本书的一个亮点。

    附:是否读书四条标准

    1.理清结构脉络;

    2.对比关联其他;

    3.找出内容亮点;

    4.形成个人观点;

    以后读完一本书基本就按照这个模式写评论,一个学习与内化的高强度脑力运动,希望不负时间。

  • 7、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800字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800字

    最近利用闲暇时间拜读了《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此书与以往提升自我修养的书有所不同,不是一味灌输心灵鸡汤,而是用一个个故事来阐明一些人生的道理,受益非浅。书中阐述的内容较多,我从两方面谈谈个人感受。

    第一方面,不要因固有观念禁锢了你的脚步。

    自从来到广西,无论是公司员工还是外来人员都在吵嚷着买房,中国人有种固念,没有房似乎就不是家,借贷买了房省吃俭用的用半生来还。那么人活着的意义是不是就是背负一个房子?

    在读此书前,我也有同感,必须先有房,哪怕是借、是贷,别的都是其次,但在读此书后我恍然大悟。作者讲述了股神巴菲特当年的蚁族生活,他的妻子无条件支持创业,直到他们第一个女儿出生才购买了一套3.5万美金的住宅,之前他们一直租住在一套天花板上老鼠开派对的旧公寓中。巴菲特用金钱投资了自己而不是一套房产,从职业发展来说,一套房子能消灭一个人的创业激情。当我们有一部分资金时,想的是什么?是创业还是买房,90%人选择买房,当有创业思想时,首先想到的是,还是稳定地呆着吧,还有房贷呢。

    在工作中我们也同样被固有思想捆绑着,遇到事情先想的是我们以前是怎么做的,而不是这事应有几种解决方式,有没有更好的方式。

    第二方面,职业生涯不是贴在墙上的,应作为工作计划来实施。

    《拆掉思维里的墙》一书冲击着传统的职业生涯观念,职业规划可以有20年的梦想,尽量抽象;10年的理想,为自己确立培养自我核心竞争力;5年内达到的目标,细分为3年的职业计划。作为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我,一直传统地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就要划到底,规划要细,往往这样的规划很快就不实用了,读后感.要么人员离职,要么人员转到其他岗位,按着原规划发展的微乎其微,这样也不是说职业生涯规划不做了,做还是要做,就像书中所讲,做20年的梦想规划,10年的理想规划,保证3年内的规划保持应有的进度。

    员工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总是有种不以为然,总会认为那仅是个理想状态,我怎么能做到呢?!我的答案是能做到。上帝不需要你的成功,它只需要你去尝试。与其在等待中枯萎,不如在行动中绽放。作者:张利书

  • 8、 《故事思维》读后感800字

    《故事思维》读后感800字:

    万事开头难,任何一件事的开始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一个好的故事,需要一个好的心态,一个好的故事其实就是在做我们的人生展示,不断的去改变我们的自己,让这个故事越来越好,一个“好的”生活情景,加上我们的身体动作演示,用我们的原来最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的东西,就是做好我们自己。

    让听到我们故事,看到我们故事的人,和我们身临其境,一样的有感触,有感觉。故事里面我们的身体,语音,表情所表达出来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够决定我们一个故事的成功与否。

    可能是5s的沉默,就会让你讲故事的时候给别人的感觉和情绪,带来不一样的感觉,这些小细节就会成为扩音器,传播到听到这个故事的人的心里。一个故事可能是一件小小的事,也可能就是一个人的一生。

    我们并不是为了讲故事而去讲故事,而是让讲故事成为我们生活的一个态度,生活态度决定我们的思维,思维决定我们的生活高度。一个有人情味的好故事,就是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影响到他人,让别人和你一样,先说通这个故事,让故事本身具有感染力,你就可以说服这个人。

    讲故事,对错不重要,用情感说话,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的世界,不需要数据分析,不需要1+1=2,可能我和你有感情有故事,我们就是1+1=3,这就是故事。

    我们的每一天每一个表情每一个事件的产生,就是一个个小故事,你如何让这个影响别人,就看你的魅力你的描述力,你的篇章由你来写,篇幅长短,内容随时间随地点随人等等,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最后总结一点,欲想讲好故事,首先做好好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你自己。你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的故事,影响别人,从改变自己开始,让自己成为一个故事,其次,不断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身体表现形式,表情等等能够传达出去信息的任何一个小细节,不断修正自身,成为一个好故事。

    还有一点短故事容易给人以思考,长故事给人以改变,坚持去倾听每一个小故事,与你的故事相连接,可以串出大故事,让故事变得有意义,才是故事的真正价值,同样的,讲故事也是扩大影响力唯一的办法。

    我们每时每刻不处于一个故事中。作者:珺儿

  • 9、 《经济思维:以理性融入社会》读后感800字

    这周我读了一本经济管理的书,它的名字叫《理性融入社会:经济思维》。在当今,就算是作为一个普通人,他的生活也充满了利益的纠葛,我们必须要不断做出判断和决策。可是,当纷繁复杂的信息一起呈现在在面前时,我们应该依靠什么来做出判断和决策呢?是听取专家的意见,还是依靠别人的建议,还是听从个人的喜好呢?这些其实都很不错,可是这本书的作者告诉我们,应该要拥有一种经济思维,也就是冷静分析问题的思维。 刘易斯说:找到一双适合我的鞋,然后系紧鞋带,这就是我跑的最快的原因。柳传志曾说:我从来不干被人称作勇气可嘉的事。不管你承认与否,要想在竞争中走在前面,关键不在于走的早或者是其他别的原因,而在于在整个行进的过程中你必须都做好准备,这样才能保证自己走得快,走的稳。 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做准备时就应该有明确的目标,这样才不会迷路,才不会浪费时间和精力徒劳行事。就好像是射击场上的靶子,它告诉你射击的方向,还会显示出你的子弹离靶心有多远。在复杂的社会中发挥自己个人的力量,有了正确的思维才不会掉入陷阱。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每一次错误都是因为准备不足够,每一次的成功都是因为准备得充分。现今是知识经济和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学习和准备越来越重要。我渐渐发现,做准备就是学习,学习就是做准备,而这都是为了提高人的自觉性。 史蒂文?芬克说:知道自己准备好之后的力量,才能与命运周旋。彼得?克拉克说:充分的准备可以使弱者变强,对准备的漠视亦可使强者变弱。面对强大的对手,是坐以待毙,还是积极做好准备呢?我觉得没有谁愿意选择前者。弱者并不一定永远是弱者,经过充分的准备,提高自己的条件,那么战胜强大的对手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有人说,世界上最悲哀的一句话是:曾经我有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可惜我就是没有把握住它。如果说成功确实是存在什么偶然性,那么这种偶然性也只存在于有准备的人。其实机会对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但是在它来临之前请一定做好准备。 切尔西一名足球教练曾经这样说:我的生活便是要时刻做好准备,走在人前。所以我想问你,你还在苦苦等待着机会是吗?那好,请你马上去做好准备吧!

  • 10、 《经济思维以理性融入社会》读后感800字

    这周我读了一本经济管理的书,它的名字叫《理性融入社会:经济思维》。在当今,就算是作为一个普通人,他的生活也充满了利益的纠葛,我们必须要不断做出判断和决策。可是,当纷繁复杂的信息一起呈现在在面前时,我们应该依靠什么来做出判断和决策呢?是听取专家的意见,还是依靠别人的建议,还是听从个人的喜好呢?这些其实都很不错,可是这本书的作者告诉我们,应该要拥有一种经济思维,也就是冷静分析问题的思维。

    刘易斯说:“找到一双适合我的鞋,然后系紧鞋带,这就是我跑的最快的原因。”柳传志曾说:“我从来不干被人称作勇气可嘉的事。”不管你承认与否,要想在竞争中走在前面,关键不在于走的早或者是其他别的原因,而在于在整个行进的过程中你必须都做好准备,这样才能保证自己走得快,走的稳。

    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做准备时就应该有明确的目标,这样才不会迷路,才不会浪费时间和精力徒劳行事。就好像是射击场上的靶子,它告诉你射击的方向,还会显示出你的子弹离靶心有多远。在复杂的社会中发挥自己个人的力量,有了正确的思维才不会掉入陷阱。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每一次错误都是因为准备不足够,每一次的成功都是因为准备得充分。现今是知识经济和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学习和准备越来越重要。我渐渐发现,做准备就是学习,学习就是做准备,而这都是为了提高人的自觉性。

    史蒂文?芬克说:“知道自己准备好之后的力量,才能与命运周旋。”彼得?克拉克说:“充分的准备可以使弱者变强,对准备的漠视亦可使强者变弱。”面对强大的对手,是坐以待毙,还是积极做好准备呢?我觉得没有谁愿意选择前者。弱者并不一定永远是弱者,经过充分的准备,提高自己的条件,那么战胜强大的对手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有人说,世界上最悲哀的一句话是:“曾经我有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可惜我就是没有把握住它。”如果说成功确实是存在什么偶然性,那么这种偶然性也只存在于有准备的人。其实机会对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但是在它来临之前请一定做好准备。

    切尔西一名足球教练曾经这样说:“我的生活便是要时刻做好准备,走在人前。”所以我想问你,你还在苦苦等待着机会是吗?那好,请你马上去做好准备吧!

  • 2021-07-01

  • 2022-10-25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10-16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0-01

  • 2019-10-29

  • 2023-01-07

  • 2019-10-11

  • 2022-11-25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10-11

  • 2022-12-20

  • 2019-10-17

  • 2019-10-20

  • 2019-10-19

  • 2021-10-28

  • 2023-01-22

  • 2019-10-11

  • 2021-05-22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3-01-20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11-16

  • 2021-12-24

世界顶级思维读后感800字
世界顶级思维读后感8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世界顶级思维读后感800字,世界顶级思维读后感800字大全,世界顶级思维读后感800字2024,更多世界顶级思维读后感800字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