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身边的风景汪曾祺读后感 > 地图 > 身边的风景汪曾祺读后感,2024身边的风景汪曾祺读后感范文大全
身边的风景汪曾祺读后感相关栏目
身边的风景汪曾祺读后感热门栏目
身边的风景汪曾祺读后感推荐
身边的风景汪曾祺读后感

(共 3882 篇)

  • 1、 身边的爱丽丝(精选)

    几天前,女儿的学校向家长推荐了一本亲子读物《亲爱的爱丽丝》,我怀着好奇心与女儿同步打开了这本书。每晚忙完家务后与女儿静心阅读分享,感慨万千,受益匪浅,恍然明白学校的用意。

    一、这本书让女儿手不释卷。

    女儿每看完一章,脑子里会存不少疑问,比如“神秘的小脚印”到底是谁留下的?主人公米兰的爸爸妈妈有什么话故意回避着米兰?而这些疑问,在后一章里大多能找到答案。所以,大脑中的无数问号迫使女儿一章接一章地往下读,简直是“手不释卷”!

    二、这本书让家长脑洞大开。

    书中爱丽丝介绍许多有关书信的知识,大大开阔了我的眼界,比如书信体文学作品的起源、邮票的故事等,都令我脑洞大开。这本书人物生动形象,情节环环相扣,里面还收录了我们同龄人的十封有关谈礼仪的书信,让我也接受了教育。

    三、这本书让女儿找回儿时的梦想。

    女儿刚上幼儿园时曾跟我说过,她有自己的梦想:憧憬长大后有一个最崇高的职业,每天沐浴在阳光下,和自己的学生们一起学习、游戏,成为一名光荣的老师。女儿常常在自己的房间痴痴地望着窗外,就像米兰一样沉醉在梦境般喜悦中。然而,现实中一次又一次学习上的挫折,让她对美好的梦想望而生畏。读完《亲爱的爱丽丝》这本书后,女儿问我:“妈妈,在我的身边有像爱丽丝这样的人吗?”“当然有啊!妈妈就愿意当你的爱丽丝。”我神秘地对女儿眨了眨眼、笑了笑。我为什么不可以做女儿身边的“爱丽丝”?米兰可以与爱丽丝无话不谈,我应该反思自己,向爱丽丝学习,与女儿成为“忘年交”,多关心女儿的内心,多倾听、多交流,做女儿学习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四、这本书让家长找回教育的本真。

    在中国父母们的眼中,有两件事情最重要:孩子的健康和学习成绩。而在西方父母的眼中,却有一件事情远比孩子的学习成绩更重要,那就是:与人相处,与家人,与同学和朋友,与那些你偶然相遇的陌生人。这是一门很重要的功课。因为一个人不只是属于他自己,属于他的家庭,他还属于社会。他生活的价值,他生活的意义,都是与社会不可分隔的。只有当一个人走出校门和家门以后,他才会明白,他一生中最需要的,不一定是他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而是他待人处世的方式。这本书就是绕着这个写的,讲述了一个生活在德国的8岁中国小女孩米兰和一个德国老人爱丽丝的对话,这是孩子和老人的对话,文化和文化的对话,也是东方和西方的对话,谈论了美丽,讲了许多中西方的美人,可是,只有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

    作为孩子的家长,我

  • 2、 《美在你身边》读后感范文
    《美在你身边》读后感范文

    世界上有很多美,但是却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

    当我看了《美在你身边》这一档节目时,内心被震撼了。世界上有那么多美,有那么多神奇的美,让我震撼。

    邓丽,最美教师。她教留守在乡村的儿童们,让儿童们学到了前所未有的知识,也让留守儿童们见到了前所未有的板书、舞蹈、美术......更让留守儿童们体会到了温暖、幸福感。邓丽老师放弃在城里的美好生活、职业,而是来到乡村里教留守儿童,让他们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共同成长,共同生活。一转眼的时间,3年过去了,邓丽要走了,孩子们舍不得老师,老师更舍不得学生,学生特地为老师写了一首歌,还做了贺卡,希望留下老师,一名同学哭着说:“不管我们用尽全世界所有的办法,都要留下老师!!!”这是一种心灵的美,让人感动!!!

    吴斌,最美司机。他非常普通,普通的转眼之间就消失在人海之中。但是,他做了一个超越平凡人所做的事:

    一天,吴斌和往常一样在高速公路上开大巴车。忽然,一块正方形的铁片飞了过来,穿过大巴车玻璃,打到了吴斌的腹部。顿时,鲜血直流,但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把住方向盘,停靠在路边,刹车,45秒起警示灯,警示后面的车辆前面有车,并下座叮嘱:“乘客不用着急,快给我打110、120,先不要下车,现在正处于高速公路上,千万别慌!!!”一会儿,110、120来了,经长时间的抢救,吴斌叔叔走了,走的很慌,不过他保证了24位乘客的生命,但他却与世长辞......他是多么的伟大啊!!!我不禁流下了泪水......

    其实,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美,只要你用心去看,用心去发现,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感受到的。如果你发现了美,就一定会有所震撼和感动的!!!

  • 3、 身边的士兵读后感

    身边的士兵读后感(一)

    冯彦妍

    2016年07月26日 文章来源:河北省审计厅 信息提供:冯彦妍

    今天细读了厅领导推荐的《身边的士兵》一文,深有所感。那些稚嫩的士兵饿着肚子怀着满腔热情赶赴师部驻地参加对抗比赛,秩序井然的等候乘客们拥挤上车后才在3分钟停车的最后一瞬间上了车;面对临座的那个女乘客的不屑显得有些木讷和无奈;闻着饭菜的香味努力克制着自己的食欲;该文作者曾经也是一名解放军战士,他联想到自己当年的情景,看着这些同自己当年一样孩子似的战士,心生怜爱,决定自己掏钱为十六名战士每人买两盒饭。这一切都彰显出人民子弟兵的可敬可爱。故事本身并不复杂,但却表现了一个大的主题,就是我们的人民群众在目前的和平环境下,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子弟兵。

    这些战士未参军前在家里也是父母的娇宝宝,也是自由快乐的孩子。但到了部队他们就有了约束和纪律,就成为保卫国家安全的一名不怕苦累的战士。不能因为社会上某些人对战士的冷漠和鄙视而伤了年轻战士的心。他们随时等待召唤或奔赴灾区,或杀向战场,是我们这个国家最可爱的人。"如果一个国家和广大人民,都尊重和爱戴自己国家的军人,这个国家就一定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作者所要体现的主题。

    纵横几万里,军人是一道最美丽的风景。忠心贯日月,豪情万丈长。为了家国安宁,为了天下太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着人生的辉煌和荣耀。军人如一轮蓬勃的朝阳,把光明与温暖,洒遍万里江山,洒遍美好人间。军人是一条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巍然屹立在中华大地。洪水来袭,军人用身体筑成了堤坝,守护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地震无情,军人有情,抗震救灾日夜奋战,军人成了人民眼中的光明,成了人民心中的希望。哪里有灾难,哪里就能看到军人的身影,哪里有不幸,哪里就有军人的风采。军人是战火硝烟中,冲锋陷阵,不怕牺牲的战士;军人是和平年代里,赈灾救难,扶危济困的天使!

    只因有军人,我们才有了日日幸福的生活;只因有军人,我们才有了夜夜平安的睡梦。他们为祖国和人民献出了青春和热血,始终是国家的依靠和脊梁,没有战士的付出,何来国家的强盛和我们安定的生活?

    他们是伟大的,值得赞美的!

    身边的士兵读后感(二)

    张彭东

    读了《身边的士兵这篇文章后,我很感动,感动的地方太多。

    第一、为什么有人嫌弃士兵呢?列车在向前开着,小男孩好奇地摸士兵的衣服,戴士兵的帽子,可他的妈妈却嫌士兵脏。我想问一下那个妇女,你难道就没有脏的时候吗?这

  • 4、 赏析昆明的雨 汪曾祺
    昆明的雨 汪曾祺(赏析 江心舟) 本文通过对昆明雨季中茵子、杨梅、缅桂花的描写,向我们全方位展示了昆明的雨,使内容更丰富,更完整。结尾处的诗词画龙点睛,传神地展现了作者与朋友悠然自得的情景。“我想念昆明的雨”这句话首尾呼应,且短小而意味深长,令人回味无穷。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与喜爱之情。 昆明的雨时断时续,无锡的雨也不是连绵不断的。春天,淅淅沥沥的小雨下起来了,多如牛毛,似一根根银针,晶莹剔透,真怕它们摔在地上会断成两截。下得稍大些,雨被拉成长长的银线,一条条,很细很细,仿佛是天上的珠宝店不慎掉落的。不过无论如何,它听上去没有一点声音,像是一名下凡的仙女怕吵醒了人们的美梦,要悄悄地把幸福与祥和撒向人间,把生机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它静静地拂过人们的脸庞,与人们擦肩而过。它依旧是那么羞涩,常常是天刚亮,它就藏起来不露面;到了傍晚,它又止不住自己的淘气和顽皮,溜出来玩会儿。它又是无私的,默默无闻地滋养着世上的每一株植物,却不求一丝回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它的最高境界,也是它终身追求的目标,是对它奉献一生的诠释,也是对它的真实写照。它用自己的生命,无言地讲述了“奉献”一词的真谛。“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想必这也是它的内心独白吧。 而夏天的雨的性格与春雨的可谓是截然不同。夏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但要狂风怒号,还要电闪雷鸣来为自己助威。它的火爆脾气大家都见识过。先是台风来袭,卷得地上尘土飞扬,“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然后乌云密布,雷公敲着沉重的大鼓来了,刺眼的闪电也在空中扭动着身躯,跳着舞蹈。最后暴雨来了,狂风夹杂着豆大的雨点打在脸上,打得人脸上生疼。暴雨倾泻而下,如颗颗断了线的珠子,在屋檐下形成了一道水帘洞,似瀑布一般,屋顶上的水“哗哗”地往下流,在街上汇成了一条条浅浅的小溪。大大的雨珠猛地撞在水泥路上,刹时间粉身碎骨,溅出一朵巨大的水花,足有七、八厘米高,短短一小时,也许只有五分钟的功夫,整座城市都接受了一番洗礼。乌云散尽,空气格外清新,灰尘也消失不见,碧绿的叶子舒展着身体,准备在太阳底下好好地晒个日光浴。风雨来得快,我们应以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困难,面对每一天。困难也许像暴风雨一样来势汹汹,但只要凭我们的努力,不久就会烟消云散,何必恐惧呢?更何况,困难像雨一样,能冲刷掉我们身上的每一个小缺点,让这些“灰尘”不再危害我们的
  • 5、 《美在你身边》读后感

    《美在你身边》读后感

    世界上有很多美,但是却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

    当我看了《美在你身边》这一档节目时,内心被震撼了。世界上有那么多美,有那么多神奇的美,让我震撼。

    邓丽,最美教师。她教留守在乡村的儿童们,让儿童们学到了前所未有的知识,也让留守儿童们见到了前所未有的板书、舞蹈、美术......更让留守儿童们体会到了温暖、幸福感。邓丽老师放弃在城里的美好生活、职业,而是来到乡村里教留守儿童,让他们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共同成长,共同生活。一转眼的时间,3年过去了,邓丽要走了,孩子们舍不得老师,老师更舍不得学生,学生特地为老师写了一首歌,还做了贺卡,希望留下老师,一名同学哭着说:不管我们用尽全世界所有的办法,都要留下老师!!!这是一种心灵的美,让人感动!!!

    吴斌,最美司机。他非常普通,普通的转眼之间就消失在人海之中。但是,他做了一个超越平凡人所做的事:

    一天,吴斌和往常一样在高速公路上开大巴车。忽然,一块正方形的铁片飞了过来,穿过大巴车玻璃,打到了吴斌的腹部。顿时,鲜血直流,但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把住方向盘,停靠在路边,刹车,45秒起警示灯,警示后面的车辆前面有车,并下座叮嘱:乘客不用着急,快给我打110、120,先不要下车,现在正处于高速公路上,千万别慌!!!一会儿,110、120来了,经长时间的抢救,吴斌叔叔走了,走的很慌,不过他保证了24位乘客的生命,但他却与世长辞......他是多么的伟大啊!!!我不禁流下了泪水......

    其实,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美,只要你用心去看,用心去发现,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感受到的。如果你发现了美,就一定会有所震撼和感动的!!!

  • 6、 《汪曾祺的春夏秋冬》读后感

    我曾错过一次见到汪曾祺先生的机会,至今都很遗憾。十多年前求学北大,我和几个同学负责张罗学术讲座,曾经邀请过汪老为我们做“文学漫谈”。当时他住城东南的蒲黄榆,距离北大相当之远,我本来该与另一位同学一起去接请汪老。但已记不清是什么缘故,我却未能去成,当晚的讲座也未听成。后来我请同学向我描绘汪老的形象,他只是说了这么一句——“一个老头子,眼睛特别亮!”就是这样简单的描绘,却让我对汪老愈加神往并想象至今,其憾其悔,也每见其深。但是,陆建华著《汪曾祺的春夏秋冬》(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对于汪曾祺创作历程和人生道路的书写及对其形象真切生动的刻画,却让我在另外的意义上走近了汪老。更为重要的是,阅读陆著,我还更加深入地领略了汪曾祺的精神世界,特别是作为其精神世界之核心的“生的执著与热情”。

    对于汪曾祺来说,沈从文应该是其最为重要的人生导师。陆著用了很多篇幅记述了汪曾祺和沈从文的交往,读来令人动容。1948年春,当汪曾祺在北平因为谋职无着而悲观苦闷的时候,沈从文曾经对他有过这样的劝慰:“曾祺,不要这样,千万不要这样!重要的是对生活的执著,要对生活充满热情。即使是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也不要觉得世事一无可取,也一无可为。一个人总该用自己的创作,使这个世界美好一些,给这个世界增加一点好的东西。在任何逆境之下,也不能丧失对生活带有抒情意味的情趣,不能丧失对于生活的爱。”1958年,在汪曾祺被打成“右派”下放劳动期间,沈从文又常写信,抚慰和鼓励他说:“时代大,个人渺小如浮沤,应当好好的活,适应习惯各种不同的生活,才像是个现代人……热忱的、素朴的去生活中接受一切,会使生命真正充实坚强起来的。”因此,对于生的执著与热情,一直是汪曾祺对待生活的基本态度,也是其抵抗时生乖蹇的人生命运的精神资源。在西南联大的艰苦岁月里,汪曾祺博览群书,潜心阅读,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流寓上海任教中学期间,他独处陋室(铁皮小棚),也能自得其乐,读书写作;即使是在身为“右派”的四年中,“也不丧失对生活带有抒情意味的情趣,和对人生、对生活的挚爱之情”,满怀热情地去劳动,去接触中国的土地与农民,甚至是“坐对一丛花,眸子炯如虎”地完成了一部《中国马铃薯图谱》,而这样的精神,与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写作,又是何其相似!身处逆境时况且如此,在较为顺遂的“新时期”以后,他的人生与创作,更是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一般以为,汪曾祺最为“

  • 7、 经典,在身边

    小时候,对于经典这个字眼,总是充满着许多问号,那是什么?

    三四岁,最喜欢看的就是童话,连环画,既有精彩的故事,又有美丽的图画,最得我心,一个个地拼音字,吚吚呀呀地读,读完后,总是心生满满的成就,觉得,童话就是经典。

    一年级,会认点儿字,读读一本书,三年级,读几本缩写的名著,那仿佛就是我心中的“经典”。

    那是始于一次家庭大扫除……

    “韬,这本《三国演义》拿出读读吧。”一听到这叫声,对新事的好奇心驱使着去年个热闹。妈妈拍拍书上的灰尘,把书递给我。抱着这本厚厚的大书,我一脸茫然,对于这种古籍,我怎么看得懂呢?但是,一本大书放在你面前,你又怎能经住它的诱惑呢?于是我翻开第一页。

    《三国演义》,它既不像《西游记》那般天马行空,也不像《红楼梦》那般柔情细腻。仿佛记述的就是我们的生活。你看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再到后来“攻城夺地”,“三英战吕布”,直到后来关羽、张飞被斩杀,刘备仍是扬言为他们报仇,这让我感受到他们之间的情义,就像是生活中的两位死党、好兄弟,在困难中为你两肋插刀,那可谓“义”。三国还讲了不少心理战“三气周瑜”,“美人计”等,心理是打好胜战的关键,就好比考场,参赛竟演现场,很多时候都需要有好的心理。这本书中,诠释的最好的,那就是“谋”,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的草船借,黄盖假意降曹操,还有智取汉中,雕像退司马等。一计连一计,“天下如棋,一步三算。”,学习和生活,亦要讲“谋”字,有了好方法,好计策,才能取到事半功倍。

    三国中,赵云赵子龙是我很喜欢的一位将领,长坂坡救主,那可真是惊心动魂,一身披战甲,身单影只冲入曹营,连战几十人曹将,所向披靡,无人能挡!另一位是司马懿,让人佩服的,是他的谋略,曹操掌权他俏无声息,曹丕掌权,他慢慢铺垫,曹睿掌权,他便一飞冲天,曹睿死后,一举夺权,真是一计扣一计。

    就这样,一页一页地翻过,我读完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把世间的友情,亲情都诠释在这本书中,我觉得,真正的经典,是能写进人们的心中,是最贴近生活的。

  • 8、 就像妈妈在你身边读后感

    就像妈妈在你身边读后感 以前读《就像妈妈在你身边》这篇文章,我哭了;现在重温这段文章,我还是哭了。在生命只剩下一个月时,母亲程媛用她那伟大的母爱,照亮了女儿笑笑以后的路。 文章注意讲述了:一个确诊为肺癌晚期的母亲程媛,在生命只剩下一个月的情况下,带着病痛,教会了女儿笑笑过日子的手艺,并在止痛针的作用下,开始分别给高考、上大学、工作、结婚、做妈妈时的女儿写信,用最后的教育,照亮了女儿以后的路 看完这篇文章,我愣住了,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般往下掉。在我心目中,患有绝症的病人都是很痛苦的,同时也给他们的家属带来了很重的负担。可这位母亲程媛却不同,她给女儿笑笑带来的是最后的教育。虽然令人感到残酷,但这是一位肺癌晚期、即将离世的母亲最后的母爱。她用信的方式,不在孩子成长中缺席,她用信的方式,给孩子提供一种思路,帮助孩子照亮以后的漫漫人生之路。 母亲程媛的爱是在绝症下的母爱,但在我们身边,母爱大多是一种出于平常的爱,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像报纸上登过的吴菊萍阿姨,看见妞妞从楼上掉下来,毫不犹豫地跑过去,伸手将妞妞接住,双手因此骨折了。我想她一定不会是想上报纸,想得到别人的称赞,也不会是因为钱而起了私心,一切在她看来都是理所应当的。吴菊萍是一位母亲,在伸手接住妞妞的一瞬间,她的母爱爆发了,她用自己伟大的母爱,救了一个小孩的生命。 我的母亲很平凡,并没有做过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情,但在我看来,她对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一种伟大的母爱。记得有一次冬天,我穿着羽绒衣下楼玩雪,雪撒满了我一身。慢慢地,雪化成了水,把我的衣服都浸湿了。等我上楼的时候,就一直不停地打喷嚏。阿嚏,阿嚏!妈妈急坏了,她知道我感冒了。于是,她让我去洗热水澡。可没想到,一冷一热使我感冒更加厉害了。妈妈这下真的吓了一跳,回过神来时,她一边不停地数落、责备自己太不小心,太没有经验,一边忙着给我找病历卡,准备上医院。看着在寒冷冬天里忙碌的妈妈头上已经出了汗珠,我鼻子一酸,对妈妈的埋怨立刻烟消云散了。 不论是在绝症中的母亲,还是平凡的母亲,她们都用那伟大的母爱,帮助、照亮孩子以后的路。

  • 9、 陆建华《汪曾祺的春夏秋冬》读后感

    对于汪曾祺来说,沈从文应该是其最为重要的人生导师。陆著用了很多篇幅记述了汪曾祺和沈从文的交往,读来令人动容。1948年春,当汪曾祺在北平因为谋职无着而悲观苦闷的时候,沈从文曾经对他有过这样的劝慰:“曾祺,不要这样,千万不要这样!重要的是对生活的‘执著’,要对生活充满热情。即使是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也不要觉得‘世事一无可取,也一无可为’。一个人总该用自己的创作,使这个世界美好一些,给这个世界增加一点好的东西。在任何逆境之下,也不能丧失对生活带有抒情意味的情趣,不能丧失对于生活的爱。”1958年,在汪曾祺被打成“右派”下放劳动期间,沈从文又常写信,抚慰和鼓励他说:“时代大,个人渺小如浮沤,应当好好的活,适应习惯各种不同的生活,才像是个现代人……热忱的、素朴的去生活中接受一切,会使生命真正充实坚强起来的。”因此,对于生的执著与热情,一直是汪曾祺对待生活的基本态度,也是其抵抗时生乖蹇的人生命运的精神资源。在西南联大的艰苦岁月里,汪曾祺博览群书,潜心阅读,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流寓上海任教中学期间,他独处陋室(铁皮小棚),也能自得其乐,读书写作;即使是在身为“右派”的四年中,“也不丧失对生活带有抒情意味的情趣,和对人生、对生活的挚爱之情”,满怀热情地去劳动,去接触中国的土地与农民,甚至是“坐对一丛花,眸子炯如虎”地完成了一部《中国马铃薯图谱》,而这样的精神,与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写作,又是何其相似!身处逆境时况且如此,在较为顺遂的“新时期”以后,他的人生与创作,更是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一般以为,汪曾祺最为“复杂”的经历,便是他在“文革”时期曾经担任《沙家浜》的主要编剧并且受到江青的“赏识”。陆著不为尊者讳,在很忠实地记述汪曾祺“文革”经历的同时,又很详细和令人信服地揭示出,特殊处境中的汪曾祺并没有发生精神的畸变,他只是以相当平常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知遇”。他“对江青既心存感激,又诚惶诚恐,有时还流露出知识分子的一点傲气和几分自得,但绝不奴颜婢膝,更不阿谀奉承”。所以他在《沙家浜》的“智斗”一场中不顾江青“江湖口太多”的指责,瞒天过海地保留了阿庆嫂“垒起七星灶”那一段后来被广泛传唱的著名唱词。1970年5月,当他获得登上天安门的“政治殊荣”时,“也没有激动得‘热血沸腾’”,而是“看着铺在桌子上的一大摊改了又改的文章草稿,居然向军代表建议:‘能不能另换老杨去?’”这些记

  • 10、 汪曾祺,复仇读后感

    篇一:汪曾祺作品读后感

    汪曾祺文集读后感

    最早开始读汪曾祺的作品,是在高中时学校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汪曾祺的作品选《梦故乡》,作为课外阅读的内容,语文老师还专门开辟了课程给我们讲析其中的一些经典作品。我依然记得语文老师在上面讲课,下面的我渐渐被汪老书中描写的世界吸引,几节赏析课下来,这本书已经被全部读完。

    我是一个高邮人,是汪曾祺正宗的同乡。他在许多作品里以高邮为原型所描写的南方小镇,和我所见到的这些年来的高邮有些一样、又不太一样。这些年来的高邮和别的所有地方的县城一样,竖起了高楼大厦,建起了宽阔的广场,从前小巷前后的住家都变成了整齐统一的住宅小区;但是如果在运河堤上向下望去,就能看到有着密密麻麻老房子的街区和最初记忆里的高邮并无二致,要是再深入老城,走进那些幽深安静的小巷子,看到房前屋后的花花草草和古旧的窗棱门板,就会觉得时光仿佛在此刻倒流,依稀能看见一些汪老作品中小镇的影子。

    汪曾祺的作品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如话家常般平淡质朴。无论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他首先一定会不紧不慢地叙说故事发生的地理和人文环境。这样的叙述就像是潺潺流过的河水,不喧闹、不沉闷、不因人事而变。《晚饭花》里开始的一段对于李家巷的叙述就令人印象深刻:

    这是一条南北向的巷子,相当宽,可以并排走两辆黄包车。但是不长,巷子里只有几户人家。西边的北口一家姓陈。这家好

    像特别的潮湿,门口总飘出一股湿布的气味,人的身上也带着这种气味。他家有好几棵大石榴,比房檐还高,开花的时候,一院子都是红通通的。结的石榴很大,垂在树枝上,一直到过年下雪时才剪下来。陈家往南,直到巷子的南口,都是李家的房子。

    往往寥寥数百字,一个恬淡的小巷景象就跃入眼帘。读汪老的文章,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话语平常,但饶有滋味。正如他自己曾经说过:“??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故事的情节或欢快、或悲伤、或挣扎、或无奈,但这些风景在他的笔下仿佛跃然而生,永远不会改变。

    汪曾祺的作品中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很难遇见大悲大喜的描写。尽管他自己走过的人生岁月充满了艰难坎坷,但是藉由乐观的个性和率真的文笔,他的文字里很难看到那段荒唐岁月留下的痕迹,一张张面孔都仿佛游离在时间之外,有着自己的世外桃源,生活简单快乐,连仅有的不快也被一笔带过。人物心中那些欢乐或苦涩的瞬间,他并不会去刻意放大,而是以最平铺直

  • 2019-10-09

  • 2019-09-21

  • 2019-10-09

  • 2022-10-12

  • 2019-09-21

  • 2019-10-19

  • 2019-10-23

  • 2023-03-27

  • 2019-10-19

  • 2021-06-09

  • 2023-05-18

  • 2019-09-22

  • 2019-10-09

  • 2023-04-19

  • 2023-06-18

  • 2019-10-09

  • 2021-08-20

  • 2023-05-25

  • 2019-09-20

  • 2019-10-16

  • 2019-10-16

  • 2023-06-18

  • 2023-06-08

  • 2023-04-24

  • 2023-05-11

  • 2023-05-15

  • 2023-04-18

  • 2023-03-10

  • 2019-09-19

  • 2019-11-06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16

  • 2019-10-16

  • 2019-10-16

身边的风景汪曾祺读后感
身边的风景汪曾祺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身边的风景汪曾祺读后感,身边的风景汪曾祺读后感大全,身边的风景汪曾祺读后感2024,更多身边的风景汪曾祺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