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800字 > 少年孙中山读后感 > 地图 > 少年孙中山读后感,2024少年孙中山读后感
少年孙中山读后感相关栏目
少年孙中山读后感热门栏目
少年孙中山读后感推荐
少年孙中山读后感

(共 5962 篇)

  • 1、 少年孙中山读后感范文集锦

    阅读过后我们的脑海中会不由产生自己的思考和感想,作者写的作品蕴含深刻的思想。读后感是我们对书籍的见解。你是否正为写作品读后感而发愁呢?下面的内容是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少年孙中山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少年孙中山读后感范文 篇1

    暑假里,我阅读了《少年孙中山》这本书。他那感人的故事、伟大的精神、爱国理想,让我深受鼓舞。

    《少年孙中山》讲了1866年11月12日,一个夜晚,孙中山先生诞生在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一个贫穷的农家小院里。童年和少年时代,他发奋图强,立志报国。青年时代,他先是医生,试图用治病救人的方式服务国家。后来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拯救中国,就必须投身革命,推翻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的统治,因此他从青年时代,就以革命职业,常年奔波在国内外,宣传和发动革命。他一生,是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富强而奋斗的一生。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逝世前还留下了一份充满爱国情怀的遗嘱。 《 少年孙中山》这本书真的让我受益匪浅,我暗下决心﹕现在我一定要学习孙中山的执着精神与质量好好学习,长大后,要像他那样做一名祖国的栋梁之材,报效祖国!

    少年孙中山读后感范文 篇2

    这个假期我读了好几本书,其中这本书我给的感触最深。

    这本书描绘了孙中山童年和少年时代发奋读书,立志报国。青年时代,他先是当医生,试图用治病救人的方式服务国家。后来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拯救中国,就必须投身革命,推翻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的统治,因此他从青年时代起,就以革命为职业,常年奔波在国内外,宣传和发动革命。

    他的一生,是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富强孜孜奋斗的一生。1911年,他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彻底推翻了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宣告了统治着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覆灭,使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合上书,我突然想起了一句古诗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我觉的我们应该像伟人学习,趁现在早立志,多读书,读好书,积极汲取各种先进思想,像他一样为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少年孙中山读后感范文 篇3

    假期,我读了《少年孙中山》这一本励志小说,并且深切地感受到了,孙中山的爱国情怀!《少年孙中山》讲述了中国伟大的人物孙中山从小到大所经历的事,讲述了他如何走上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奔走一生,最后为救国救民而鞠躬精粹的曲折历程。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孙中山,从小就是一个机灵又有智慧的孩子,他与一个专

  • 2、 孙中山传读后感(读后感)

    一个平凡家庭走出来的伟人。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中山(原名香山县)翠亨村。幼时见过太多的不公平,是导致日后走上革命道路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檀岛学习期间,孙中山身临其境,耳闻目睹夏威夷这个弱小国家人民的斗争,感受到他们反抗侵略的觉悟和勇气,从而启发了他对于中国革命运动的思想,促使他对满清统治下的中国前途与命运产生无限遐想。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

    在檀期间,即1895年2月21日,孙中山领导成立了兴中会,后与黄兴成立之华兴会联合,于1905年8月20日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并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6字作为同盟会的革命宗旨,并首次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的革命号召,鲜明的竖起了三民主义的革命旗帜。

    同盟会成立后,在孙中山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多次领导或间接领导了无数次武装起义。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更为清王朝覆灭敲响了丧钟。1912年1月1日,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于8月25日,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由于革命军中主张议和的人多于主张北伐的人,故采取了议和的策略。在与袁世凯的谈判中,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然由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狼子野心,刺杀总理宋教仁,把自己逼上了绝路,孙中山再举义旗,发动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捍卫共和。袁世凯临死前,曾在半昏迷状态对徐世昌交出大总统印,并声称自己即使好了也不再问政,总统归别人去吧。后,黎元洪继任。孙中山对于这样的结果,虽然早有预料,但仍感到气愤,并写信给黎元洪,劝他恢复约法,尊重国会,保护共和政制。由于黎元洪的倒行逆施,期间,恢复国民党的名称,修改党章。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中国民国大总统职,在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再次改组国民党,重新定义“三民主义”,建立军事学校(黄埔军校),国民党得以迅猛发展,革命形势高涨。

    在此期间,北京的局势又有了新的变化,冯玉祥推翻直系军阀曹吴政权后,把在天津的段祺瑞请出来当中国民国临时总执政,暂主政局。使北京政府又成了北洋牌的军阀政府,冯玉祥也因此受到排斥。孙中山知道这个政情变化后,大失所望地说:“看到北京的情况,便一天不如一天,似乎受到别种势力的牵涉,不像革命的运动。”但是他仍然决定北上,准备“去看看近来的真情况”,同时也把它当作“一次极好的宣传机会。”

    孙中山入京后,马不停蹄宣传革命,发表演讲,终因积劳

  • 3、 《少年孙中山》读后感500字

    寒假里,我如饥似渴地读完了红色励志书籍《少年孙中山》,顿时觉得热血沸腾,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孙中山这一伟大领袖的形象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

    孙中山虽然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家,但是他在童年时代就发奋读书,立志报国;青年时代,先是当医生,试图用治病救人的方式服务国家,后来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必须革命。因此他从少年时代起,就以革命为业,终生奋发努力……最终他推翻了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翻开了中华民族崭新历史新篇章……

    敬佩之余,我懂得了:不付出,就不会有收获!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少年时代的孙中山也只是一个农家弟子,但他却用顽强的毅力,不断追求光明,寻找救国救民真理,成为我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和孙中山相比,我真是自愧不如!我们之所以有现在的美好生活,全是千千万万的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而自己却生在福中不知福,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遇到一点点小挫折便叫苦连天。就拿打乒乓来说吧,我总觉得那么枯燥无味,而且不管严寒酷暑,都是一身臭汗,就因为这些困难,我曾多次想放弃乒乓的学习。今天学习了伟大领袖孙中山的感人事迹,我惭愧: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呢?

    《 少年孙中山》这本书真的让我受益匪浅,我暗下决心﹕现在我一定要学习孙中山的执着精神与品质好好学习,长大后,要像他那样做一名祖国的栋梁之材,报效祖国!

  • 4、 孙中山的读后感

    孙中山的读后感

    《孙中山》讲述了中国伟大的人物孙中山从小到大经历过的事,讲述了他如何走上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奔走一生,最后为救国救民而鞠躬精粹的曲折历程。《孙中山》前有序言,正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再见了,翠亨村;第二章:海外求学;第三章:推翻满清,建立民国;第四章:讨袁护国;第五章:伟大的转变;第六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孙中山出生贫苦,祖籍广东,12岁时随哥哥孙眉到夏威夷去,到了意奥兰尼中学,全校的教师只有一个是夏威夷人,其余都是英国人,他们用英语进行教学。孙中山听不懂老师的话,更不认得黑板上的那些字2020。他没有因此而气馁,认真学英文,最后他把英、汉两种语言相对地比较,英语较好学。他发现,英语有26个字2020母,由26个字2020母组成各种各样的单词。学校开设的课程是上私塾时所没有的,这些课程大大地激发了他学习的积极性。在三年以后,孙中山毕业了,他的英语语法课获得了全校第2名!后来他又到了奥阿厚书院读书,在学校一直是优等生。由于哥哥孙眉担心孙中山会变成一个洋人,就迫使他离开檀香山,回到翠亨村,这时他已经是一个17岁的大小伙子了。他有了新知识、新思想,胸中燃烧着改革的热情。他一面帮助家人做些农活,一面在村民中大力宣传社会改革,抨击腐败的中国政治和落后的社会习俗。 1883年11月,孙中山再次告别家乡、告别父母,到香港求学。他学习努力、成绩优秀。他从中央书院毕业后,改学医学,他想由医人而医国,借医术为入世之媒。在西医书院念书期间,他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在宣传革命、策划革命上了,满脑子都是革命思想,见人就谈革命。孙中山从西医书院毕业后,在澳门当了一名西医师。但他认为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医国比医人更重要。1893年冬,他组织成立了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宗旨。他先后组织了10次革命起义,都以失败告终。但他没有气馁,继续组织发动革命武装起义,终于在1911年的武昌起义取得了成功,推翻了清朝政府,这就是有名的辛亥革命。由于孙中山轻信袁世凯,把总统之位让给了他,革命果实就这样被窃取了。孙中山又开始讨袁护国活动。粉碎了袁世凯的皇帝梦后,孙中山又奋起斗军阀。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后,为求统一,扶病北上,最后鞠躬尽瘁,为革命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孙中山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他一生成就了两件大事一件是推翻了统治中国268年的大清帝国,

  • 5、 孙中山传记读后感

    篇一:《孙中山传》读后感

    篇二:《孙中山传》读后感

    篇三:孙中山传记读后感

    篇四:《孙中山传》读后感

  • 6、 孙中山传读后感

    【篇一:孙中山传读后感】

    和平奋斗救中国!这是一位老人临终时的遗言,他的一生都在为这个理想奋斗,他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竟不是自己,而是人民,他是谁?他就是孙中山。

    他是一位优秀的文人。

    孙中山的一生留下了诸多墨宝,但他却不以书法知名。他的书法作品风格多变,时而气势恢宏,时而儒雅清新,使其拥有了不同寻常的韵味。其中最令我影响深刻的便是书中天下为公四个大字,浑厚有力,只怕普天之下也只有孙先生能把自己的情感也融入到这几个字中,使它们显得如此厚重吧。除此之外,孙中山先生也是极爱读书的,他曾经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像这样把读书当成了自己的生活,又怎愁读不好书呢?

    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是他毕生坚持着坚持民主、共和救中国和三民主义救中国的信念与理想。国家之本,在于人民,治国经邦,人才为急,由此可见孙先生对人民是很重视的,我想,他被尊称为国父也一定不仅仅是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的决议,更多的是天下百姓的心声和对其的尊崇。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大部分都是他将中国道统和西洋欧美各家学说综合整理而来的,少部分为他所独创,由此可见,孙先生的文学造诣也是极高,这恐怕也与他爱读书有关吧。然而他做到的是从书中汲取知识,同时把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这就是常人很难做到的了。

    他是一位伟大的救世主!

    是他创建了中华民国,推翻了封建、腐败的清政府。在电影《十月围城》中,我震惊于那些革命志士的勇气和魄力,为了保护一个于自己从未谋面的人,竟一个个前赴后继地献出自己的生命却毫无怨言。在读完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之后,我明白了,他们保护的是新中国的未来,而在那时,孙先生就是新中国的未来!是他拯救了整个中国于水火之中!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这就是一位革命伟人思想。从第一次广州起义到黄花岗起义,从辛亥革命到武昌起义,一次又一次的起义和革命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孙中山先生用自己的生命和思想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为国家、为理想,坚持不懈地奋斗着。

    人们常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而我却想说没有孙中山就没有新中国!

    【篇二:孙中山传读后感】

    有的人,不仅其生前活动为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其去世后,仍保有着持久、强大的影响,人们会从他的遗产中汲取教益,获得力量,继续推动社会和历史向前。孙中山就是这样一位人物。

    十九世纪末叶,中国积弱积贫,孙中山最初喊出振

  • 7、 孙中山读后感

    孙中山读后感(一)

    在《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书的后面,有对孙中山一生的评论:

    用无数次失败,换取了最大的成功,失败与成功的交替,铸就了他的人格。公而忘私,救国救民,百折不回,愈挫愈烈,使他留下的遗产。

    的确,孙中山先生,曾因为推翻清政府的独裁统治,而发动了十一次起义,就失败过九次;因为讨袁护国,发动过四次进攻;因为要打-倒军阀,发动了三次起义。在挫折的阻挡下,他不但没有向困难低头,而且态度更加坚决。

    记得有一次,孙中山先生患了肝病,需要休养,但部队也要北上,他的亲属、战友都劝他不要去了,但他却说:我已经五十九岁了,就是死,也心安了。其他人见中山先生态度坚决,只好同意了。坐船走的孙中山,接受了岸上的军人致的举枪、撇刀礼。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中国的,是伟大的。他的一生是平凡的,但他留给后人的精神遗产是伟大的。

    在《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书的后面,有对孙中山一生的评论:

    用无数次失败,换取了最大的成功,失败与成功的交替,铸就了他的人格。公而忘私,救国救民,百折不回,愈挫愈烈,使他留下的遗产。

    的确,孙中山先生,曾因为推翻清政府的独裁统治,而发动了十一次起义,就失败过九次;因为讨袁护国,发动过四次进攻;因为要打-倒军阀,发动了三次起义。在挫折的阻挡下,他不但没有向困难低头,而且态度更加坚决。

    记得有一次,孙中山先生患了肝病,需要休养,但部队也要北上,他的亲属、战友都劝他不要去了,但他却说:我已经五十九岁了,就是死,也心安了。其他人见中山先生态度坚决,只好同意了。坐船走的孙中山,接受了岸上的军人致的举枪、撇刀礼。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中国的,是伟大的。他的一生是平凡的,但他留给后人的精神遗产是伟大的。

    在《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书的后面,有对孙中山一生的评论:

    用无数次失败,换取了最大的成功,失败与成功的交替,铸就了他的人格。公而忘私,救国救民,百折不回,愈挫愈烈,使他留下的遗产。

    的确,孙中山先生,曾因为推翻清政府的独裁统治,而发动了十一次起义,就失败过九次;因为讨袁护国,发动过四次进攻;因为要打-倒军阀,发动了三次起义。在挫折的阻挡下,他不但没有向困难低头,而且态度更加坚决。

    记得有一次,孙中山先生患了肝病,需要休养,但部队也要北上,他的亲属、战友都劝他不要去了,但他却说:我已经五十九岁了,就是死,也心安了。其他人见中山先生态度坚决,只好同意了。坐船走的孙中山,接受了岸上的军人

  • 8、 《伟人少年的故事——孙中山》读后感500字

    这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翻开了这本《伟人少年的故事——孙中山》,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书中那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使得孙中山这个形象在我心中变得神圣而不可侵犯。

    这本书主要讲了历史伟人孙中山虽然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家小院,但少年时期的他发奋读书,立志报国。他从六岁起,就经常跟随姐姐上山砍柴草,去池塘边捞猪饲料。年纪稍大,便下田除草、排水、放牛;有时还跟外祖父出海。贫困而勤劳的生活,使他懂得了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正是这些,才造就了孙中山立志报国的信念。

    看到这些,我真为自己感到愧疚。同样是少年,孙中山过着那种艰苦的生活,而我却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却还嫌不够,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如果我到孙中山的那个年代去生活,一定会叫苦连天的。可是,即使生活在那种环境中,孙中山还是不忘发奋读书,以至于他最后终于圆了他的心愿。再看看我吧,虽然家里堆满了书,可我基本上没几本是看过的,就算有时会看一会,也是被逼无奈。比起孙中山来,我真是差远了。

    《 伟人少年的故事——孙中山》这本书真让我受益匪浅。我暗下决心﹕处在童年时期的我要学习孙中山孜孜不倦读书的习惯,到青年时代,我要学习他爱国的情感,长大了,我也要像他那样做一名祖国的栋梁之材,报效祖国!

  • 9、 《孙中山》读后感1500字
    《孙中山》读后感1500字 《孙中山》讲述了中国伟大的人物孙中山从小到大经历过的事,讲述了他如何走上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奔走一生,最后为救国救民而鞠躬精粹的曲折历程。《孙中山》前有序言,正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再见了,翠亨村;第二章:海外求学;第三章:推翻满清,建立民国;第四章:讨袁护国;第五章:伟大的转变;第六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孙中山出生贫苦,祖籍广东,12岁时随哥哥孙眉到夏威夷去,到了意奥兰尼中学,全校的教师只有一个是夏威夷人,其余都是英国人,他们用英语进行教学。孙中山听不懂老师的话,更不认得黑板上的那些字。他没有因此而气馁,认真学英文,最后他把英、汉两种语言相对地比较,英语较好学。他发现,英语有26个字母,由26个字母组成各种各样的单词。学校开设的课程是上私塾时所没有的,这些课程大大地激发了他学习的积极性。在三年以后,孙中山毕业了,他的英语语法课获得了全校第2名!后来他又到了奥阿厚书院读书,在学校一直是优等生。由于哥哥孙眉担心孙中山会变成一个洋人,就迫使他离开檀香山,回到翠亨村,这时他已经是一个17岁的大小伙子了。他有了新知识、新思想,胸中燃烧着改革的热情。他一面帮助家人做些农活,一面在村民中大力宣传社会改革,抨击腐败的中国政治和落后的社会习俗。 1883年11月,孙中山再次告别家乡、告别父母,到香港求学。他学习努力、成绩优秀。他从中央书院毕业后,改学医学,他想“由医人而医国,借医术为入世之媒”。在西医书院念书期间,他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在宣传革命、策划革命上了,满脑子都是革命思想,见人就谈革命。孙中山从西医书院毕业后,在澳门当了一名西医师。但他认为“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医国”比“医人”更重要。1893年冬,他组织成立了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宗旨。他先后组织了10次革命起义,都以失败告终。但他没有气馁,继续组织发动革命武装起义,终于在1911年的武昌起义取得了成功,推翻了清朝政府,这就是有名的辛亥革命。由于孙中山轻信袁世凯,把总统之位让给了他,革命果实就这样被窃取了。孙中山又开始讨袁护国活动。粉碎了袁世凯的皇帝梦后,孙中山又奋起斗军阀。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后,为求统一,扶病北上,最后鞠躬尽瘁,为革命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孙中山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他一生成就了两件大
  • 10、 孙中山的故事读后感

    孙中山的故事读后感(一)

    今晚,我看了关于孙中山先生的一本书,这本书写的是他的一生的故事。我今天看的部分讲的是孙中山的少年时期。

    孙中山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从小就聪明伶俐,勤劳善良。6岁开始跟他的姐姐砍柴,每年还要替有钱人牧牛,空闲的时候,帮家里做零活。在劳动中,他身体锻炼得非常结实。孙中山不仅勤劳,而且正直勇敢,一直好打抱不平。在一次外出中,他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逃脱了危险,还抓住了贩卖人口的坏蛋。

    孙中山不仅如此,他的记性还很好,老师教几遍的东西很快就能背诵,从来没有因为北宋不出来而在孔子像前罚跪。他渐渐感到这样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于是就像老师提出意见:老师,我每天读书,不知书中讲些什么道理,这有什么用呢?这件事告诉我们读书是好事,但不能死读书。

    以上就是我今天看的内容,下次再继续为大家讲以后的故事吧!

    孙中山的故事读后感(二)

    孙中山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读了孙中山的故事,我才知道孙中山小的时候也没有很好的生活,和他相比我真的很惭愧。

    今天,我读了一个关于孙中山的故事,这一篇故事主要讲了孙中山一生喜欢读书。他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有一天,几个中国留学生一起去看他,发现他的生活很艰苦,几乎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离开前,这几个留学生凑了40英镑,送给孙中山补贴生活。三天以后,这几个留学生又一起去看孙中山。来到孙中山的宿舍门口,他们敲了半天门,都没有人答应。算了,先生大概不在。我们下次再来吧。一个姑娘说。等一下儿,我来敲。一个不高不矮的年轻人说。他用力敲了一会儿,孙中山才来开门。孙中山不好意思地说:请原谅,我正在看书,没听见你们敲门。快请进!他们走进孙中山的宿舍,看见桌子上摆满了新书。大家一算,买这些书大概需要30英镑。他们觉得很奇怪,问孙中山:你连吃饭的钱都不够,还有钱买书?这是用你们送给我的钱买的,我还剩下10英镑呢!你应该多买一些好吃的,不要把身体搞坏了。孙中山笑着说:我觉得买书比买吃的还重要。

    读完这故事,我觉得很惭愧。我平时不爱读书,读着读着就会犯困,妈妈说我没有心机去读书,所以读着读着就会犯困。

    孙中山的故事读后感(三)

    我在课堂上学了这样一篇课文叫《孙中山破陋习》。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孙中山小时候很喜欢自己的姐姐,当时孙中山家里很穷,他的姐姐一点也不怕吃苦,样样活都干,孙中山喜欢听姐姐唱歌,姐姐也经常唱给他听,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看见妈

  • 2019-11-04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09-22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6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19

  • 2023-01-23

  • 2019-10-16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09-21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09-20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0-19

  • 2019-10-28

  • 2021-08-20

  • 2019-11-02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09-22

  • 2022-12-20

  • 2019-10-22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1-02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24

少年孙中山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少年孙中山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少年孙中山读后感、2024少年孙中山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