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上海的弄堂读后感200字 > 地图 > 上海的弄堂读后感200字,2024上海的弄堂读后感200字范文大全
上海的弄堂读后感200字相关栏目
上海的弄堂读后感200字热门栏目
上海的弄堂读后感200字推荐
上海的弄堂读后感200字

(共 5220 篇)

  • 1、 老上海的那些名女人读后感(3)篇
    老上海的那些名女人读后感 第(1)篇

    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动荡不安、血雨腥风、英雄辈出。其中有青帮老大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有国民党的势力中统和军统,也有共产党的地下组织的势力,还有人侵中国的日本人,在这几大势力错综复杂的冲突中,很多女人也参与进来,并且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局势的平衡。

            她们曾经穿着摇曳多姿的旗袍,踩着倍显妖娆的高跟鞋穿梭于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滩上,她们几乎都有着复杂的政治与文化背景,在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在各路势力纷繁复杂的博弈过程中,她们绽放各自的光彩。 

    诠释的内容,可以用三个词来诠释:第一个词是“背景”,旧上海的地界上,没有背景的女人肯定不会出名,更不会被写入历史,而当时那些有势力的大腕都要捧几个女人出来当明星,这样才有面子。第二个词是“才华”,即便有“背景”,她们也是靠着自己的才华和影响,最终被人们接受,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第三个词是“智谋”,她们游走在黑暗的上层社会,用女人特有的资本与智慧,得到了她们名垂史册的荣誉,也同样书写了她们与众不同的人生。

    自古红颜多薄命,风云际会之时,她们犹如海上的花,随风摇曳在万千浪花之上,或冷眼观望,或漠然等待。

    该书真实地描述了这些旧时上海滩名嫒坎坷悲凄的一生,让读者走入一个既绚丽又黑暗的隐秘世界。在感觉她们如水般的轻盈与睿智的同时,亦为她们的际遇感怀沉重。

    老上海的那些名女人读后感 第(2)篇

    《老上海的那些名女人》情感细腻,以动人的笔调介绍了老上海知名女性的成长经历、情感经历等,宛如小桥流水的叙述风格使人们对那个时代的上海的知名女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老上海的那些名女人》把主人公们刻画进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中,富有一定的时代气息。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正是因为有这些佳丽万万千,乱世的上海才成为张爱玲笔下永恒的沉香。有人说,上海这个城市骨子里就是风流的。十里洋场的红浓绿翠,莺歌燕舞,养就了一群有貌有才有思想的名媛。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满足了名女人的全部幻想,其间的繁华与孤寂、传统与现代交织成一张网,令她们身陷其中无法自拔,生与死都系在旧上海那张错综复杂、毫无章法的网上。乱世中,那些女人绰约的身影在交际风云中若隐若现,冷酷而激荡的大时代背景,反衬得她们的刹那芳华如同永恒。自古红颜多薄命,风云际会之时,她们犹如海上的花,随风摇曳在万千浪花之上,或冷眼观望,或漠然等待。本书真实地描述了这些旧时

  • 2、 《上海寻宝记》读后感200字

    今天写完作业,我看了一本书,这让我深有感触。

    这本《上海寻宝记》虽然是一本漫画书,但是里面几乎每一页都有关于上海的地理常识,里面的动漫人物米克、果果、月半、卡卡还有秦博士他们组成了一个寻宝小分队,他们去的每一个地方都会有一些坏蛋,可都挡不住他们的聪明才智、火眼金睛。我来和大家说说他们的特长吧!米克他身手灵活,一块滑板能玩得出神入化,他被别人称为“板神”。果果可是一个电脑天才,只要关于电脑的她都知道。月半虽然很好吃,但他可是知识宅男,基本上什么都知道。卡卡呀,听名字就知道,他是一位富家小少爷,是秦博士的外甥,自称 “卡神”,因为他有一堆用不完的信用卡。最后一位就是秦博士了,她考古知识万事通。他们总能遇到一些千奇百怪的事,比如:宝物竟能飞起来……

    我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像我一样走进他们的冒险之旅中。

  • 3、 《大上海》观后感200字

    《大上海》观后感 成大器,农村底层出身,志向远大。一生都在用生命去搏。用生命去抢名利,守名利。但呼风唤雨的大器,终将也有无可奈何花落去!反误了卿卿性命!这就是人生。底层有为的人生!小人物逆袭的人生! 与师傅过命之交后,亦师亦友! 有林坏,同为战友,士为知己者死! 与初恋,真挚,甚至一生都在实现自己的诺言! 同祁同伟!英雄不问出处! 出身卑微,有大志者,成大器!因为生死患难如同便饭,不断追求第一。每件事都是用生命去操做!顾无人能敌! 但终究也是个悲情角色!人生都在奋斗,都在赌一把,兴趣爱好,天伦都没有了心境!成也与此,败也雷同! 最终胜天半子又如何,命已呜呼! 时也命也!-------底层有志者!
  • 4、 上海的早晨读后感

    上海的早晨读后感(一)

    周而复先生的成名小说【上海的早晨】,描写得是解放初期,我国对民族资本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事,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初社会主义改造的曲折过程。按周而复自己的话说,【上海的早晨】是反映工人阶级和资本阶级这一基本矛盾的长篇小说。小说的主线是反映以徐义德为代表的上海民族资本阶级和以汤啊英为代表的上海工人阶级之间的斗争,所包括的人物还有地主、农民、商人、中一共领导等各色人群。他所提到的地点包括了工厂、资本家住所、工人宿舍、领一导一人物的办公地点、以及上海标志一性一的大马路和黄浦江,但作者却把工厂作为描写的重点,其他场所无一不围绕着工厂展开,和工厂有着牵连。

    上海是共和国最好的历史见证人,小说描绘共和国成立之初的大上海,那些发生在黄浦江两岸的故事。全书以5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描述了一党一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艰难历程,显示了一党一在这一历史时期的伟大功绩,并折射一出解放初上海的时代风貌,从中也可引起人们的反思。书中通过棉纺企业家徐义德及其一家人彼此间的矛盾,纠葛和他们的情感变化这条主线,揭示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一性一,还刻划了各种类型的工商业者,有不法一奸一商朱延年;拥护一党一,积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马慕韩等;多侧面地展示了当时资本家的不同心态。同时剧中再现了解放初纺织工人们的生活。

    徐义德是沪江纱厂的总经理。在解放之前,他对上海解放后共产一党一对民族资本家的政策不了解,心存担忧,就将部分纱锭转移到了香港,并委托自己的弟弟负责管理,自己则留守上海坐观其变。在随后,他又不甘心于失去对沪江纱厂的控制权,老谋深算地与厂长梅佐贤一起收买工人陶阿一毛一打进工会,以最终掌握和控制工会。同时,又通过梅佐贤贿赂税局驻厂干部方宇,在政一府决定提高税率之前,打着为国家建设服务的招牌,不顾工人生命安全,要求工人加班加点,为自己谋取私利,并且在生产上,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大发不法之财。这些充分暴露了资本家唯利是图的本一性一和资本的逐利本能。同时,还有一个细节,徐义德捐献六十亿元之巨款购买三架飞机支援抗美援朝。在事后,徐义德私下十分清楚地表达了这种捐献的无奈,完全是为了应付局面、为了他的沪江纱厂的生存。我们不用去猜疑徐义德的动机是什么,在当时,能够捐献巨款就是说明我们一党一的胜利,所以也不应该再苛求徐义德在捐献巨款时的意愿。小

  • 5、 《上海色拉》读后感

    《上海色拉》读后感

    如果以前有人问我,上海有什么特色美食的话,我一定答不上来。城隍庙的那些所谓的生煎,小笼,都已不再是只属于上海,于是便开始思索,什么才算是真正的上海?我一直在寻找,那种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摩登的独特气质,直到在书丛中看到这本陈丹燕的《上海色拉》,欣喜地发现,原来一直在心底的静静地流淌着的河流,竟被精巧细心地收藏在层层书页间,和着油墨凝重而有力的色彩,散发着几乎难以察觉的馨香。上海色拉,是一道在上海大大小小的中餐馆和西餐馆都可以点到的冷盘,做法也很简单,是将煮熟的土豆切成小方块,一只苹果切成小方块,一些煮熟的青豆粒,还有同样的被切成了小方块的红肠,用色拉酱拌成。我从没想过,这道我从小吃到大的菜肴,却是属于上海独具匠心的发明。 色拉本应该是生吃的,可是中国人偏爱熟食,于是便有了这“改良西餐”的做法,而且还一直流传至今,深受青睐。在七八十年代,整个中国只有在上海的油酱店里能买到八角二分一斤的色拉油,这就足显上海的特别之处了。 陈丹燕是一位对上海文化研究感触颇深的女作家,她所著的《上海的风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的红颜遗事》,身临其境般地展现了三十年代上海的浮华璀璨,和美丽优雅的上海小姐的命运。而在这本《上海色拉》中,陈丹燕的脚步行走在现在,逐渐褪去了当年模样的上海,走过上海的音乐厅,上海的咖啡馆,书店,客厅,玫瑰,婚纱,教堂,墓地,一条又一条暗藏故事的街道……是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留下的挥之不去的永恒的纪念,有着古典的东方文化与欧洲气质的融合的上海的历史,其实尽在那一条条蜿蜒曲折的铺着青石的小巷深处,寻常人家抽屉底下的一个个蜕皮生锈的铁皮罐头里的老相片,旧唱片,还有一片散落的玫瑰花瓣,沾满了历经风霜的尘埃,却依稀可见盒子上面五颜六色的图案,墙上剥落的老上海穿着旗袍的香烟美女的画像,是曾经的繁华留下的痕迹,有一些模糊却可以看得清晰。 书中随意的涂鸦,是作者漫步上海的悠闲的心情的写照,同样也是上海的城市气质,带着些许欧洲式的随心浪漫,却仍保留着东方的含蓄腼腆。上海,就如那精致的青花瓷小盘中盛的上海色拉一样,是一种优雅精致的混合物,昔日的繁华掩埋在老石库门房子里,却依然藏不住它的贵族气质,透过斑驳的砖瓦间的缝隙弥漫开来,让我不再彷徨寻找,却深深地为它痴醉,为它着迷。

  • 6、 读《弄堂女孩》有感范文250字

    在十二岁女孩小小的记忆中,曾经有一条长长的弄堂,还有弄堂里许多久远的故事……弄堂的历史、弄堂本身和弄堂里形形色色的人,对小小来说,都充满了故事和秘密。这些故事充满了古朴和率真,就发生在将要改革开放的那个年代!小小就是在探究这些故事和秘密的过程中慢慢长大!小小发现,她眼中的成人世界真是纷繁复杂!美好与丑陋之间,快乐与悲伤之间,幻想与现实之间……都在教她学会生活和做人,她似乎因此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童年,在弄堂中度过的童年。童年是发现,童年是寻找,童年是去感知。丰宫的童年经历胜过最好的思想教育。小小在弄堂深处度过的童年时代,深深地触动了我……

    其实,每个人的童年都拥有一番特别的经历,这经历当中孕育着许多深刻的做人道理。

    如水的年华,将童年这笔宝贵的财富封存在了记忆的最深处……

  • 7、 大上海影评

    大上海影评(一)

    在《大上海》上映之前,我已经写了一篇博文表示对本片品质的不看好,现如今看完全片之后,跟我预料的相差不多。需要声明的是,如果是在十年之前,我还没有看过这么多港片,或者至少我还没有看过麦当雄的两部《上海皇帝》,也许我会很喜欢这部片子,但是可惜的是没有如果,我只能说我现在的感觉不喜欢。

    虽然《大上海》没有明说人物原型是谁,片中角色名字也尽量避免令人产生联想,但是只要看了开场你就会知道,这根本就是上海三大亨的故事,成大器是杜月笙,洪寿亭是黄金荣,茅载是张啸林和戴笠的合体。虽然王晶说这是他准备了多年的故事,但是我怎么看都是参考了麦当雄的《上海皇帝》,片中的主要角色和主要情节在《上海皇帝》中都能找到对应,角色上黄晓明和发哥对应吕良伟,洪金宝对应郑则仕,吴镇宇对应徐锦江+苗侨伟,高虎对应汤镇业,袁泉对应叶童,袁莉对应斯琴高娃,莫小棋对应刘嘉玲,情节上成大器和京剧名伶的感情线,洪寿亭因为一个戏子打了督军的儿子被抓,茅载投靠日本人等等,在《上海皇帝》中都有对应段落。当然,不能因此就说这部片子抄袭,因为既然同是以自杜月笙为原型,人物和情节有重合也是说得过去的。

    可是不得不说,在看过《上海皇帝》之后,再看这部《大上海》就只能是索然无味,看到开始就基本上可以猜到结尾了,没有任何惊喜。《上海皇帝》用了两集的篇幅来详细讲述杜月笙的生平,人物扎实、过程详细、细节生动;《大上海》只有一集的片长,还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煽情了,主角成大器的上位过程十分的潦草和不可信,莫名其妙的一开始茅载就救他出狱,一转眼他就在上海站稳了脚,再一转眼他就成了流氓头子。此外,洪金宝饰演的洪寿亭也没有任何重头戏来表现其分量,吴镇宇莫名其妙的就从国民党特务变成了大汉奸,没有任何心理转变过程,仿佛就是为了造出一个反派而存在。以上种种可以看出,王晶只是在用演员本身的知名度、一贯的银幕形象和在演艺圈的地位来套在角色身上,而根本没有想过用故事来塑造角色。

    杜月笙和国民党关系密切,曾经捐献飞机资助抗日,也曾和国民党一起迫害共产党人,《上海皇帝》的第二集主要就是讲政治,寓意和《黑社会2以和为贵》基本一致,都是说黑社会再牛也只不过是政治家手里玩弄的棋子。以现在我国的审查制度,可以料到王晶会对人物进行洗白,绝对不会再碰党派斗争这一段,可是没想到他会把人物洗得这么白。主角成大器作为一个黑道人物居然声称不碰黄赌毒,对新旧两个情人

  • 8、 环绕上海读后感3000字欣赏

    《环绕上海》一书由哈罗德师克明所著,这是一位美国作家所著,是他环绕中国旅游后所写的文章,通过外国人的视角,我们看到不一样的中国文化,你有没有读过这本书?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环绕上海读后感3000字欣赏。

    都说海南岛没有冬天,其实,在年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的日子里,这里轻寒逼人、浓潮侵人的感觉一点也不好受。在这样的时候,捧着一本特别的书,和一名美国人一起环绕着二十年代的旧上海走一回,可以暂时忘记现实的阴郁,有一种踏实而又温暖的美妙体验。读罢掩卷,余味绵绵。

    作者哈罗德师克明,于1920年代从美国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上海,开启了他环绕上海的观光之旅。他从上海乘住家船游历了苏州、杭州,又乘汽轮船沿长江游览武汉三镇、九江、安庆、南京,又游了舟山群岛普陀山,后回到上海租住在一户四口之家里体验生活,最终离开上海回国。作者用写实的手法记录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所见、所闻、所历、所感,像记录片一样展现了那个年代、那些地方人们的生活、面貌、风俗。

    这里,不说师克明所看到的沿途景象,读者在读书时都能够读得到。单说说读到一些地方自己的感受。

    师克明初来上海住在南京路边的东方大酒店,南京路昼夜不停的噪声,让他以为赶上了全国性纪念日,到第三天,他终于认识到这样的声音是这个地方的常态之后,居然进入了中踏实、无梦的睡眠。他说:我第一次赢了,从睡眠的角度看我已经成为一个中国人。(p014)读到这里,顿时觉得这位美国人有些幽默可爱。

    师克明在租住家船时,说好连船长一起四个船夫。结果这是中国的住家船,船长是一家之长父亲,船夫是船长的两个儿子,船长的妻子和大儿媳妇。这一点师克明有上当受骗的感觉,但他还是入乡随俗,接受了这个现实,他把船长取名为拿破仑,船长的大儿子称为大副。观察了船长的丰富经验与领航能力,观察了船长对小儿子的惩罚,和船长的小儿子成了朋友。当他发现船长的那个挨了打毫不反抗的小儿子阿胖很有学问时,他写道:如果世上所有像阿胖这样的人都能拥有别人的优点,那么其他那些具有这些优点的人很快就不是阿胖的对手了这种令人不安的想法有时候会给我们每个人带来烦恼。(p048)读到这里,觉得这是典型的美国人的烦恼,当他们认定一个人该笨的时候,结果发现这个人比自己还聪明,因此就不爽了。当今美国在世界上这制裁、那扼制,似乎都有这种烦恼的思维影子。

    他在住家船上看到船家在水里打捞煤渣的情景时,写道:看到此情此景,还有谁会只是满足

  • 9、 上海人读后感

    上海人读后感(一)

    近来有幸看到了余秋雨的《上海人》。觉得我们真的不应该用一连串的贬义词来评价他们。

    作者写了这样一段话这些年,外地人富起来了,上海人精明到头还是十分穷困。这很让人泄气。去年有一天,在上海的一辆电车上,一个外地人碰碰撞撞干扰了一位上海妇女,象平时每天发生的一样,上海妇女皱一下眉,轻轻嘟囔一句:外地人!这位外地人一触即发,把历来在上海所受的怨气全都倾泄出来了:我外地人怎么了?要比钱吗?我估量你的存款抵不上我的一个零头;要比文化吗?我的两个儿子都是大学毕业生!是啊,上海人还有什么可骄傲的呢?听他讲罢,全车的上海人都发出酸涩的笑声。

    这个妇女确实令人讨厌。瞧比起外地人,这真的不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难道大家都不是中国人吗?难道我们中华民族过去所受的苦还不够多吗?难道还想在窝里斗个你死我活?我们也站在大多数上海人的立场上来看待这个问题。你们这些外地人抢我地方夺我田!你们这些外地人占我岗位挤我路!你们这些外地人赚了我们的钱还说我们穷!你们这些外地人讨厌我们还又来烦我们!这就是上海人与外地人的对立面!外地人认为自己在上海自己属于弱势群体。而上海人认为自己又是一种有苦说不出的弱势群体。所以产生了双方的矛盾与对立!当然也又统一面了。都是中国人,同属华夏文明。上海经济的发展谁也离不开谁,外地人离开了上海,上海人活不了,上海离开了外地人,上海人也活不了。

    难道我们就这样把对那妇女的恨都纠结到上海人身上。这样未免太草率。对上海人未免太不公了。几十年前来自农村的社会改革使很多骄傲的上海人离开了上海。他们带着社会历史使命感来到祖国大地的各处。越是冷僻险峻的山区越能找到上海的工厂,淳朴的山民指着工人的背脊笑一声:嘿,上海人!他们大多数无怨无悔,这其中他们的心酸现在又有多少人能体会。又有多少外地人会去了解。对于这些人我们给予的应该是无限的赞美。可那时也有好多祖国各地的人来到了上海。我们现在敢肯定那妇女就是地地道道的老上海人的后代吗?大多数真正的上海人是郊区的淳朴的农民。仔细想来我们把罪恶的帽子扣在了上海人身上,其实我们本身就是罪恶的。其实我不是说城里的上海人就不是上海人了,我只是为骄傲的上海人说句公道话。

    我称他们为骄傲的上海人不是去讽刺他们。而是他们是有理由有根据去骄傲的。革命年代有多少革命先驱得到了上海的庇护,中国经济少不了上海的贡献,中国文化更少不了上海的雍容大度,曾经上海

  • 10、 上海的早晨读后感(优秀范文)

    黑暗中,一盏灯被点亮,忽明忽暗,沙沙的写字声撩拨心弦。——题记

    读后感大全网专门为您提供免费的读后感优质模板,如转载请标明来源。http://m.dhb100.com

    每次都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才会开始看这本书,因为那种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感情,在喧闹的时候,是不能领悟的。看了也就是相当与白看。

    周而复先生经历二十七个春秋,从构思执笔,到小说第四部完结,呕心沥血才创造出这部《上海的早晨》。小说通过棉纺企业家徐义德及其一家人彼此之间的矛盾、纠葛、感情变化的主线,提示中国名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反映工人阶级和资本阶级的基本矛盾。它值得我们去阅读,这不仅仅是一个作家的心血,更是中国的一段历史。

    一辆黑色的小奥斯汀汽车,一段发出发出咝咝声的柏油路。两边整整齐齐的梧桐树。我们小说的故事也就开始了。

    上海是中国数一数二的繁华之地,解放初期到现在一直都是……

    一九四九年,解放战争胜利的曙光将要冉冉升起,彻底的黑夜将要迎来早晨的太阳,中国的蓝图将要重新绘制,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召开,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马上要诞生了。民族资产阶级“妥协性的一面”和“剥削工人阶级取到利润的一面”这样浅薄的认知,是不符合历史的真实性的,我们就间接成了抹掉历史的罪人。

    其实这样的小说,没有多少人会去看,太绕了政治性很强。老实说我看时,中间还停顿了很长一段时间,才继续阅读。所以我耐着性子细细品,品党在解放初期所做的付出,品企业家那时创业的艰辛,品那默默贡献和人性复杂……

    “中山公园的水池象是一面镜子,圆圆的月亮映在池面。池子附近树旁的几盏路灯,那圆圆的灯光映在水里,就象是一个小月亮似的,围绕着池中的月亮。一片一片臃肿的白云缓缓地移过池面,仿佛是一群老妇,弯着背,一步一步吃力地从月亮前面走过,想把月亮遮住,月亮却透过云片的空隙倾泻下皎洁的光芒。一片白云和一片白云连起,如同一条宽大的不规则的带子,给澄澄的天空分成两半。白云移过,逐渐消逝在远方。天空碧澄澄的,月亮显得分外皎洁。”

    文中的景写的很美,这样的景在百废待兴、白色恐怖的时候是多讽刺。上海的早晨,始与清醒,忠于东方的太阳,陷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看看如今的上海,是一座极具现代化而又不失中国传统特色的海派文化都市。

    天空被橘红色的光渲染,驱散黑夜迎来一天的早晨。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模板,希望对您有帮助。https://m.dhb100.com/

  • 2019-10-29

  • 2019-11-02

  • 2019-09-20

  • 2019-11-12

  • 2019-10-09

  • 2023-06-21

  • 2019-11-16

  • 2019-09-25

  • 2022-04-09

  • 2021-06-10

  • 2019-09-20

  • 2023-07-02

  • 2021-06-09

  • 2019-10-11

  • 2022-11-21

  • 2019-10-28

  • 2019-11-06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5

  • 2021-06-07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09-23

  • 2023-03-22

  • 2023-01-03

  • 2019-11-04

  • 2019-11-04

  • 2021-05-09

  • 2023-01-23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1-08

  • 2019-11-06

  • 2022-04-26

  • 2019-11-04

  • 2023-04-20

上海的弄堂读后感200字
上海的弄堂读后感2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上海的弄堂读后感200字,上海的弄堂读后感200字大全,上海的弄堂读后感200字2024,更多上海的弄堂读后感200字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