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年轻短文读后感 > 地图 > 年轻短文读后感,2024年轻短文读后感范文大全
年轻短文读后感相关栏目
年轻短文读后感热门栏目
年轻短文读后感推荐
年轻短文读后感

(共 4000 篇)

  • 1、 《太年轻》读后感_800字

    《太年轻》读后感800字

    几个月前,看了《岛上书店》,那是我去年读过的最喜欢的一本书,后来把《太年轻》加入书架,很大 程度上是因为看见作者也是gabrielle zevin。花了两天,6个小时读完,做了很多笔记,想留下点想法 ,仅仅是想法,不能称之为书评。中午在跑步机上,想了很多,却已经无关乎于这本书最开始吸引我的 地方,它不仅仅是一个“佛罗里达版莱温斯基的故事”了。五个处在不同年龄的女人,因为一个曾经站 在舆论中心的人,一件风靡一时的“桃色事件”而被命运牵扯在一起。十多岁的露比,曾经二十多岁的 阿维娃,三十多岁的简,五十多岁的艾柏丝,六十多岁的瑞秋,浓缩成了一个女人的一生,一个我们每 个人都会经历也正在经历的一生。之前总觉得莱温斯基的事离我很远,甚至在我年纪还小的时候也曾非 常反对她的行为,并且深深的觉得类似的事情绝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现在,读这本书的我,年纪已 经超过了当年的莱温斯基,也远比阿维娃年长,对她们,则多了一份包容。现在的社会,对于女性的容 错度实在太低,一旦出现这样的丑闻事件,被公众和舆论谴责的很少是那些滥用权力、利用年轻女孩感 情的男性角色,而那些女性,不得不放弃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从此被贬为阶下囚。这种潜意识的文化 ,这种公开羞辱女性的事件,什么时候才会改观。在我们的性别意识逐渐提高之后,我们能为自己辩护 了,也能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了,有人称这为“女权”主义的崛起,我想,这应该更多的被理解 为是女性在呼吁社会拥有平权意识。作为女性,而且是力量微不足道的女性,我们没有办法去阻止或改 变男人的做法,但至少可以在别人身处逆境之时,不加入公然羞辱她的行列,因为大部分时候,轻视女 性、看不起女性、羞辱女性的都是女性自己。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们已经在男权环境中生活的太久,导 致现在我们很难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在伤害其他女性了,“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穿那么少一看就不 是什么正经女人”、“她能有现在的成就不知道曾经屈于多少人身下”,是时候该停停了。

  • 2、 年轻 我们伤得起读后感

    年轻,我们伤得起读后感

    文/李佳琳

    因为年轻,我们伤得起;因为只有奋斗过,被伤过,才叫青春!本书的主人公葛一在人生的逆境中,她告诉自己:就算全世界都放弃你,你也不能放弃你自己!

    通过同学的介绍,我对这本尽收眼底就满了好奇,可能不仅是因为介绍吧!更多的是这个吸引人的书名《年轻,我们伤得起》,使正处于美丽又迷茫的青春期时段的我,产生了几份兴趣。

    它讲述了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孩葛一的故事,她从小学习就不好,被老师嫌弃,后来因为一塌糊涂的高考成绩,只能去读民办大学。毕业于一所民办大学大专生的她,在找工作的路上,走哪儿都遭白眼,跑遍招聘会,简历投出去几百份,全都石沉大海渺无音讯。

    但她没有放弃,犹如打不败的小强。终于在一次招聘会上,因专业知识对答如流,被某专业对口的公司妹用。事后她才知道,同时投简历的,有很多是名校的,甚至是硕士生。而自己却战胜了那些高材生,成为唯一一名拿到offe的大专生,进而通过努力顺利进入500强;成为一名销售精英。

    一个如此平凡的女孩,大专毕业,最后成为500强,就是她的努力,她的坚持,她的不放弃造就了这一切。人生就一次,在逆境中你,或许努力过,或许尝试过,但仍然没有成功,不要紧,或许成功离你不远。

    如果在被银行拒绝242次之后,霍华德舒尔茨放弃了,就不会有星巴克:如果在被出版社拒绝了数年之后,jk罗琳放弃了,就不会有看《哈利波特》;如果他的主题公园被否定了302次之后,华特迪斯尼乐园。爱迪生发明灯炮尝试了1000多次,玛格丽特米切尔经过整整10年的艰辛付出,她的《飘》终于正式发行

    这么多的例子,一个个摆在我们眼前,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放弃自己!现在的我们都还年轻,跌倒再爬起来,失败了我们重新再来,我们的路还很长,还有着许多的时间,这些时间不正是用来给我们去创造,让我们去坚持,让我们重新站起来的吗?依然再坚持的你但却没有成功,请不要放弃,可能再坚持一下,再尝试一次,你就成功了!

    从现在起,我要给自己一个承诺,不管在奋斗的路上有多么的困难,多么的艰辛,我都一定不会放弃,哪怕是屡战屡几,我要给自己一个美好、幸福的未来,那时的我会感谢现在捍洒汗水的我!年轻,我们伤得起,不要让自己的青春有所遗憾,奋斗吧,努力吧,少年!

  • 3、 趁年轻,折腾吧读后感

    趁年轻,折腾吧读后感(一)

    梁尚宇

    这本书我无意间在寝室发现的。不知道是哪个同事的,书的名字让我异常动心。书还挺厚,可能因为质量好的关系吧,不过拿回来一番才二百多页,吃完晚饭后忍着性子没开电脑,三个小时看完了。书写的很随意,也很直接,让我发现了一些没有意识到的问题,见识了看问题不同的视角。

    人呐,只要你勤奋,你的目标都能达到,眼睛里要有活儿,你自己要主动找到能做的事情。 我是来自修理分公司乘风分厂的修理工,我认为一个人的人生效率怎么样才是最高的,同时对人生的满意度也是最高的呢?那就是你今天喜欢的东西正好就是你的职业而这个职业就是你学的那个专业;你爱的人正好就是你嫁的人,你娶了很多年之后发现你娶得还真不赖——这就是理想的人生。人的一辈子,在这个年龄如果还不去追求,还不去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去接受自己不想要的东西的话,你这一辈子活得有什么劲儿!人们看到的都是暗淡的,脸色都是灰的。刚刚阅读此书斗胆总览几个方面:

    社交方面——生活中本来我们有很多能力是可以转移到其他方面,但是自己却没有意识到,甚至不能很好地利用这个能力,为什么呢?没有见识!对于年轻人来说,更应该创造机会去接触一些具备行动性知识的人,他可能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推销员,可能是一个公司的经理,也可能是一个很会搞宣传的组织者。获得良师益友的途径跟我们的活动半径有关。你的活动半径越大,获得社会关系的类型越多,意味着你应付社会风险的能力就越强。必须要扩大自己的视野,书中提到我们这种企业单位里面有五件东西。第一件是领导力;第二件是组织力;第三件是寻找一个参照物;第四件是丰富的知识;第五件是沟通力。大家要成为相对出类拔萃的人,你的目标是一辈子读很多书。其实社会上有许多工作,都要求我们的知识面广。这就意味着我们只交往一两个圈子是不够的。要交往很多圈子,我们在一个地方学的知识,离这个要求还差的太多。所以我们要走一个很多年的计划。从这个角度看,今年也许你25岁或者30岁,在未来的一生中,如果当中有一段时间相当牛的话,其实这并不算什么,因为要变成‘老牛’才行。人情世故真的重要,真的是用心经营和维护的。对于这个道理,我现在也比较认同,但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在走入社会和单位时远比想象中的重要和必要。你怎样才能够脱颖而出呢?这需要你有见识,同时跟其他人相比你要看的更深,更远。处在压力之下,处在热爱之中,你对很多问题的认识都会超过其他人。站

  • 4、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读后感3篇

    做"林震"式组工干部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读后感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真实的笔调给我们展现了在当时那个时代背景下区委组织部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刘世吾,他是组织部主要负责人,工作能力强,"一下决心,就可以把工作做得很出色。"但对生活的无奈与厌倦使他有着可怕的冷漠与麻木的心态和病症。

    韩常新,职位不高,却"比领导干部还象领导干部".常常"迅速地提高到原则上分析问题和指示别人".工作作风浮夸,脱离群众,追求数字结果,不注重过程,写起文章来会用几个无所不包的概念,却被人视为"能干稳重".

    赵文慧,初入社会时,对工作和生活充满信心,但在环境的大染缸里慢慢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和热情。

    林震,有个性,有理想、有抱负,有激情,作风踏实,单纯好学,"对于党工作者生活,充满了神圣憧憬".虽然工作遇到挫折时曾有过惶惑,但没有退却,"越是有重重的困难越觉得是发挥战斗精神的时候".尽管被领导否定,但依然坚持自己的做事原则,"人要在斗争中使自己变正确,而不能等到正确了才去作斗争。"因擅自同意召集座谈会时遭受批评时提出:"但是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不但不去主动了解群众的意见,反而制止基层这样作","掌握了而不去解决,这正是最痛心的!党章上规定着,我们党员应该向一切违反党的利益的现象作斗争".在讨论麻袋厂问题的区委常委会上,他勇敢地站出来,提出一个人们需要深思的问题:"王清泉个人是作了处理,但是如何保证不再有第二、第三个王清泉出现呢?"并掷地有声地表示:"党是人民的、阶级的心脏,我们不能容忍心脏上有灰尘,就不能容忍党的机关的缺点!"批判道:"老韩同志知道缺点的存在是规律,但他不知道克服缺点前进更是规律。老韩同志和刘部长,就是抱住了头一个规律,因而对各种严重的缺点采取了容忍乃至麻木的态度。"林震这种敢于坚持自己,勇于对错误叫板的精神很值得我们每一个年轻人学习。

    时代需要林震这种人。林震的激情与激进,让赵慧文这种有良知的青年找到前进的力量和生活的温暖,让韩常新这种投巧主义者无地自容,让刘世吾这种有些丧失斗志的领导干部重新思考事业和岗位的价值。林震这种人多了,我们的党政机关才更"干净",人民群众更拥护党,社会会更和谐。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林震的激情。认识到现实与理想的距离,不应接受现实麻木生活,而应努力使现实靠近理想。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读后感(二)

    小说直接从题目就可以知道有个年轻人来到了

  • 5、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读后感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读后感(一) 小说直接从题目就可以知道有个年轻人来到了组织部,而这个年轻人却是不轻易放弃的。 林震是个富于理想主义精神、勇于进取的人。当他来到的组织部门时,对党工作充满了神圣的憧憬,他很单纯,也有些幼稚,比如根据电影里全能的党委书记的形象来猜测党的工作者的,不乏有些天真。他带着他满腔的热血来到组织部,就像小说当中开始不久写道“他带着一种节日兴奋心情跑着到组织部第一副部长的办公室去报到。”这是他跟刘世吾的第一次见面。刘世吾是个有经验以及经历的人,在他的面前,林震显得是弱小的,他只能集中最大的注意力去听他讲一些他觉得相当深奥的概念。但是这时候他还是高兴的。当然正因为他和刘世吾对工作的态度的不同导致两个人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在讨论麻袋厂问题的区委常委会上林震显得有点执着勇猛他勇敢地站出来,提出一个人们需要深思的问题:“王清泉个人是作了处理,但是如何保证不再有第二、第三个王清泉出现呢?”并掷地有声地表示:“党是人民的、阶级的心脏,我们不能容忍心脏上有灰尘,就不能容忍党的机关的缺点!”但同时他又是矛盾的他判断不清究竟那样对,是纳斯嘉的“对坏事绝不能容忍”对呢,还是刘世吾的“条件成熟论”对。刘世吾老道有经验,他总能把他的思想打压下去,变得模糊。 刘世吾的精神世界里充满了冷漠,但这并不等于往日的革命热情在他身上已经完全泯灭。不,他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有时也有不满之感,因而他为了摆脱自己对实际生活的厌倦感情和无聊心绪,常常贪婪地读小说、诗歌等文艺作品,从中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梦想一种单纯的、美妙的、透明的生活”。可是当他睁开眼睛来看现实的时候,那种“透明生活”的幻影就立即消失,心情又回到黯淡和灰色。他怀念过去的战斗生活,然而对于眼前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却陷入极大的麻木与冷漠。像刘世吾这样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在革命到来之前,昂扬兴奋,对革命抱着诗一般的幻想;然而一接触革命实际,他们便容易失望。特别是社会主义革命事业,它本身就是一种十分繁琐的事业。对于刘世吾来说,如果过去那种暴风骤雨式的、充满激情的战斗生活曾经鼓舞过他,那么当前需要进行坚韧、琐屑的日常工作的时候,现实在他眼里就失去了诗意。革命的日常工作不再是他的内心要求,而变成了他的负担。因此革命热情随之衰退,疲惫情绪应运而生。他自己的灵魂里害上了与时代对立、无爱无憎的精神冷漠症。
  • 6、 年轻我们伤得起读后感
    年轻我们伤得起读后感 因为年轻,我们伤得起;因为只有奋斗过,被伤过,才叫青春!本书的主人公“葛一”在人生的逆境中,她告诉自己:就算全世界都放弃你,你也不能放弃你自己! 通过同学的介绍,我对这本尽收眼底就满了好奇,可能不仅是因为介绍吧!更多的是这个吸引人的书名《年轻,我们伤得起》,使正处于美丽又迷茫的青春期时段的我,产生了几份兴趣。 它讲述了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孩“葛一”的故事,她从小学习就不好,被老师嫌弃,后来因为一塌糊涂的高考成绩,只能去读民办大学。毕业于一所民办大学大专生的她,在找工作的路上,走哪儿都遭白眼,跑遍招聘会,简历投出去几百份,全都石沉大海渺无音讯。 但她没有放弃,犹如打不败的小强。终于在一次招聘会上,因专业知识对答如流,被某专业对口的公司妹用。事后她才知道,同时投简历的,有很多是名校的,甚至是硕士生。而自己却战胜了那些高材生,成为唯一一名拿到offe的大专生,进而通过努力顺利进入500强;成为一名销售精英。 一个如此平凡的女孩,大专毕业,最后成为500强,就是她的努力,她的坚持,她的不放弃造就了这一切。人生就一次,在逆境中你,或许努力过,或许尝试过,但仍然没有成功,不要紧,或许成功离你不远。 如果在被银行拒绝242次之后,霍华德·舒尔茨放弃了,就不会有星巴克:如果在被出版社拒绝了数年之后,j·k.罗琳放弃了,就不会有看《哈利波特》;如果他的主题公园被否定了302次之后,华特·迪斯尼乐园。爱迪生发明灯炮尝试了1000多次,玛格丽特·米切尔经过整整10年的艰辛付出,她的《飘》终于正式发行…… 这么多的例子,一个个摆在我们眼前,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放弃自己!现在的我们都还年轻,跌倒再爬起来,失败了我们重新再来,我们的路还很长,还有着许多的时间,这些时间不正是用来给我们去创造,让我们去坚持,让我们重新站起来的吗?依然再坚持的你但却没有成功,请不要放弃,可能再坚持一下,再尝试一次,你就成功了! 从现在起,我要给自己一个承诺,不管在奋斗的路上有多么的困难,多么的艰辛,我都一定不会放弃,哪怕是屡战屡几,我要给自己一个美好、幸福的未来,那时的我会感谢现在扞洒汗水的我!年轻,我们伤得起,不要让自己的青春有所遗憾,奋斗吧,努力吧,少年!
  • 7、 袁岳趁年轻折腾吧读后感
    袁岳趁年轻折腾吧读后感 《趁年轻折腾吧》这本书是弟弟推荐给我看的。书写的很随意,也很直接,让我发现了一些没有意识到的问题,见识了看问题不同的视角。原来很多问题,在袁老师这个阅人无数和阅历无限的人眼里是这样的。 第一,人情世故真的重要,真的是用心钻营和维护的。对于这个道理,我现在到也比较认同,但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在走入社会和职场时远比想象中的重要和必要。 第二,兴趣是尝试出来的,而不是想出来的。直到现在,我还曾幻想不知哪天哪个人的一句话或一本书能将我内心深处的兴趣点燃并让我看见。但是看过这本书,我真的意识到了,即使今天很成功的人士,他们也不是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兴趣的,大部分都是干中学找到的,或是干了才知道自己的兴趣。 第三个是扩大自己的视野。创业里面有五件东西。第一件是领导力,第二件是组织力,第三件是寻找一个参照物,第四件是丰富的知识,第五件是沟通力。大家要成为相对出类拔萃的人,你的目标是一辈子读1000本书。 如果优秀的人会变成平庸的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太多的压力,等到压力大的时候,他慢慢就会脱颖而出---压力会让我们某一方面的能力突出的迸发出来。为什么我们会在感觉到某种东西的时候特别有感觉,而这个东西事先说不出来呢?就是因为过去我们只用意识。一个人的品德和威望,不完全是由你本质的人品决定的,实际上,相当一部分是由你的先行投入决定的。 我们不要轻看了手头的活,其实我们今天做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可以用与众不同的方法来做的,我们能够借此证明自己的能力。
  • 8、 《写给年轻妈妈》读后感

    《写给年轻妈妈》读后感

    《写给年轻妈妈》内容概要:孩子是人,是独立的人,他要自己长大,也只能自己长大,并且将投入社会中创造自己的事业。大人们应当爱孩子、鼓励他们,支持他们,保护他们,引导他们,但绝不能代替他们,实际上也代替不了。孩子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工和大人都不一样,强要有和大人的想法套到孩子的头上去,代他们下决心,逼它们按自己的意志去做,难免格格不入

    闻名全国的知心姐姐首部家教力作,写给年轻妈妈的知心话。书的每一页都记录了母爱的亲切、温暖、深沉、坚强、无私和伟大;也记录了妈妈的过失、不足,以及带给孩子的烦恼和不幸。书中所谈到的问题,正是当前社会和千千万万家长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许许多多的青年父母苦无对策的难点问题。作者为年轻妈妈敞开心扉,指点迷津,是为父母者(不仅是妈妈)的良师益友。本书将伴着年轻妈妈不断成长,更伴随着孩子一天天地成长。不知该如何去教育孩子。现在的子女也不好教育看了这本书我真的很感动,深受启发和教育,一个人看书全家受教育,我不能说完全按照书上要求的去做,但我会借鉴书上的教育方法和具体感人的事迹去教育孩子,改变自己和孩子,让孩子在今后的人生中能积极向上、和谐的气氛中成长。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有了教育好自己孩子的信心和决心

  • 9、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读后感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读后感(一)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这篇小说写的是青年教师林震被调到区委会后,在工作中碰壁,困惑,迷茫的故事。小说以处理麻袋厂党支部的问题为中心情节展开叙述,通过工作和爱情两方面,塑造了林震,刘世吾,赵慧文等一个个鲜活的形象。

    小说的中心人物林震,他富有理想主义,对党支部的歪风邪气不满,他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但他又是单纯的,和刘世吾等人比起来是弱小的,他怀着一股热情想要改变组织部存在的一些坏习气,勇敢的向上级提出批评,却没想到没有任何人给予理睬,他感到气愤,也使得他的反抗意志更加坚定。他有过惶恐,但却没有退却。林震与许许多多的年轻人一样,作为一个涉世未深的新生儿踏进社会,对一切充满了热情。在他的头脑中,生活就应该像党允诺的一样,单纯明朗,人们应该按照党章那样循规蹈矩。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困惑,自然也不能接受。但令人佩服的是,即使对革命的热情被压迫在社会的洪流中,也仍然继续为之努力。他就是社会主义新势力与旧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斗争的象征。也许有的人会说,若干年后的林震,或许就会被社会同化,对社会屈服,成为下一个刘世吾。这不禁让我想到另一篇小说《活动变人形》里那句静宜对倪正吾说的话;人们都是这样的,年轻时候觉得社会不合理,要和社会作战。最后却总是要和社会和解,个人与社会达到彼此的两利。选择没有对错,只要记住学会肯定自己的价值。

    赵慧文也挺有意思。她和林震是年轻党员的两种代表。前者初入社会积极性还没有被残酷的现实打击,后者则是在工作和婚姻中遇到挫折后渐渐失去了热情。当她遇到林震之后,她说自己好像又年轻了,不难想象,林震就像那以前的自己,但现在的她终于还是在那氛围中失去了勇气,默认不反抗。而林震的出现,仿佛又带给了她一丝的希望,她理解林震,鼓励林震,支持他与一些组织部的歪风邪气作斗争,做她没有勇气做的事。很多人说在那个年代,赵慧文是聪明的,既达到了想要的目的,又不怕损害自己的利益。

    而我印象最深的是刘世吾。他在小说里被塑造成一个新式官僚主义形象,身上带有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和习气,但却一点也没让我讨厌。他是一个有智有谋的人,会统筹大局,懂得适可而止,也是对一切事物看得最透彻的一个人物,心里面什么都明白。他有时能把工作做得很出色,并且还有一套坚固的理论,领导艺术论、成绩基本论、条件成熟论。他仿佛是一个看透一切的哲学家 baike.baidu/vi

  • 10、 《趁年轻,折腾吧》读后感

    《趁年轻,折腾吧》读后感(一)

    这是一本袁岳老师写给大学生和年轻人的书,集结了袁岳老师在大学演讲的许多内容。袁岳老师是零点调查公司创办人,零点是一家调查公司,所以袁岳老师通过大量的数据和自身阅历阐述了现实生活中大学生们如何在大学中学习、实践和成长的诸多方法。内容涵盖面广,实用性强。袁岳老师以实在幽默的语言娓娓道来,是一本年轻人必看的好书。

    几年前听过袁岳老师的一次演讲和一次主持,袁岳老师的演讲风格和渊博的知识以及实用的理念深深的影响了我。他是一个实业家,很实干的人。而他所主张的江湖概念也是这样具有实效意义的理念。有一段时间他成为了我的偶像,可是慢慢的随着生活和时间的推移渐渐的淡忘了他,也淡忘了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份激情和理想。直到前几天再次看到他的书,深处的那种激情再次被掀起。

    我们每个人在人生的旅途当中都需要一个或一些导师,导师的作用就是在所走的路上前方或后方有一个知道这条路的人时刻能够给你引导。哪里有坎坷;哪里可以停歇;哪里可以找到资源;哪里该转弯。袁岳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事实上他已经帮助到了很多的年轻人,同时有很多的在迷茫中的年轻人因为他的许多理念走出了误区。

    这本书虽然名字2020里有折腾的字2020眼,但我觉得这种折腾是一种务实的折腾。是一种挑战自我挑战未来的倡议。这本书共分成五大章节。很系统,分别从我们年轻人涉世之初的几个关键的层面系统的给出指导。涉世之初的人情世故、职业规划、创业、学习和如何做好自己五个方面。

    初涉江湖,人要懂得江湖的规矩。江湖规矩与校园的规矩是两个概念,校园里面是一种单纯的、简朴的学习生活方式。是喂养的模式,同时所学习的大多是历史知识体系。而江湖规矩更多的是潜规则、竞争模式和面对未来的知识体系。所以袁岳老师提出要做一个具备气、根、用、道的这样的人。气就是年轻人要有活力要有生机,根就是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原则性,用就是要到社会中去学习和运用,道就是规矩,要懂规矩讲规则。袁岳老师还提出了他的交往经验,与各种层面的人不同的人交往的方法。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理念。

    《趁年轻,折腾吧》读后感(二)

    《趁年轻,折腾吧》这本书是弟弟推荐给我看的。书写的很随意,也很直接,让我发现了一些没有意识到的问题,见识了看问题不同的视角。原来很多问题,在袁老师这个阅人无数和阅历无限的人眼里是这样的。

    第一,人情世故真的重要,真的是用心钻营和维护的。对于这个道理,我现在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8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02

  • 2019-09-26

  • 2019-10-09

  • 2021-09-10

  • 2019-11-08

  • 2021-08-05

  • 2021-05-27

  • 2019-09-23

  • 2019-11-03

  • 2022-04-08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10-28

  • 2019-09-2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10-20

  • 2023-02-05

  • 2019-11-11

  • 2022-01-13

年轻短文读后感
年轻短文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年轻短文读后感,年轻短文读后感大全,年轻短文读后感2024,更多年轻短文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