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论语通译读后感 > 地图 > 论语通译读后感,2024论语通译读后感
论语通译读后感

(共 719 篇)

  • 1、 热搜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之二

    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当一个人观看了一本书籍之后都会有所感悟,那么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写一篇关于作品的读后感,该如何才能将一篇作品读后感写好呢?以下是小编陆续整理的“热搜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之二”,欢迎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为您带来帮助。

    《论语》是一部举世闻名的国学经典,许多人崇尚它“和为贵”的处世哲学,而我,则更迷恋它对理想的追随。

    确实,整部《论语》都隐约的从礼仪、为政、学习等方面体现着对理想的追求。在《论语》里,有一大段还特别描述了它。子路、曾皙、冉求、公西华和老师——孔子在谈理想。子路抢先一步,急忙道出了自己的理想:给我一个很大的国家,但兵荒马乱、礼乐崩坏,我用三五年的时间,就能把敌人赶走,而且人人都举止高尚,成为一个礼仪之邦。冉求在老师叫他之后慢慢地说道:给我三五十里地,那里也有战争,给我三年时间,我就能把国家重归和平,但我可不敢把它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变成礼仪之邦。他们的态度可谓一个比一个谦逊,到了公西华,他说他只想做一个帮助实行礼仪的道士。最后,孔子叫到了一直在专心弹琴的曾皙,只听琴声渐轻,“当”一声,乐曲结束,曾皙坐了起来,说道:在万物复苏的春季,我带上朋友、妻子还有一群孩子,到刚开冻的河里去洗澡,然后去唱歌跳舞,之后,就唱着歌回家。这时,一直不发话的老师说:“我同意曾皙的观点。”老师私下里又对曾皙说:“他们三个人的理想太不切实际:子路如此性急,肯定治理不好一个礼仪之邦;冉求虽说是三五十里地,但也是一个国家,有人民群众,有政府;公西华只是想做一个道士,但礼仪的事太大太重要了,非君子不能做呀。而曾皙的理想,不宏大但最接近人生的起点,最重要的是,他倾听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是啊,我记得苹果之父——乔布斯说过: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追随人的内心心灵和直觉的勇气,因为心灵会告诉你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现在,许多人很忙碌,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们都在为别人而活。现在还有多少人在仰望星空?有多少人感受着四季的更替?有多少人会去倾听花开的声音?所以,我们不应该只活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不应该只有一颗冰冷的心。那么,就多去看看大自然吧,这时,你会全身上下都充满了能量。倾听自己心灵的声音,你会很快乐。所以,就请你停下疾行的脚步,等一等落在后面的那份纯真、那份快乐,去寻找真正的理想吧!

  • 2、 [范文收藏]论语读书心得其三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的意义在于获得智慧,所以有字书和无字书要一起读。一篇故事一篇心得,人们在阅读了一篇书籍后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一篇读书心得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请您阅读小编为您编辑整理的《[范文收藏]论语读书心得其三》,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咦?大上午的,谁在读书呀?哦,原来是焦作日报社组织校园记者在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呢!

    以前,我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给他们说的话他们不太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他们不相信我。我很生气,为什么不相信我呢?但自从读了《论语》后,想起《论语》里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我马上就不伤心了。

    还有一次,我的同桌不喜欢学习,我就耐心地给他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道理,使他感到学习并不是他想象的那么令人讨厌。后来,他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学习,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虽然再有两节课就不能和任老师共同学习了,但是,任老师的谆谆教导我会永远牢记在心。以后,我还会多读好书,做一个像孔子一样有学问的人,并且还要多读圣贤书,做一个少年君子!

  • 3、 值得参考!论语读书心得其三

    “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书是阳光,能照耀万物之灵。书籍就是我们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即使物质贫瘠,精神上却无比富饶。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优秀的书籍后,内心都一定会有所触动。对于写读书心得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值得参考!论语读书心得其三》,供您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今天,我看了《论语》,明白了许多道理,比如“欲速则不达”。

    说到欲速则不达,《论语》是这样记载的: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看到这儿,大家肯定会想到《拔苗助长》这个故事吧?对,故事里的主人公就是因为贪快,所以让禾苗枯萎了。我们觉得主人公很可笑,但在笑话之余,我们想想自己也干过此类“傻事”吗?

    我们班的吴金霖同学就是这样一个干“傻事”的例子。为了早点做完作业,她写字时乱涂乱画,结果老师罚她“重写”,还要“翻倍”。就这样,吴金霖非但没有获得更多的娱乐时间,反而又增添了许多学习时间。你们说,她达到原先目的了吗?

    慢工出细活,欲速则不达。爸爸就是一个喜欢慢工出细活的人。一天,爸爸在写材料,柔和的月光洒进屋子里。“爸爸,吃饭了!”我大叫。“等一下。”爸爸回答。过了一会儿,见爸爸仍没出来,我便推开紧闭的门,看见爸爸正在聚精会神地写材料,又一边核对资料。我向爸爸抱怨道:“爸爸,您干吗写一遍对一遍呢?直接写吧!”“慢工出细活!”爸爸说,话语里带着点严肃。果然,爸爸把材料交上去后,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工作迅速完成了。

    在现实生活中,快,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有时,慢才能解决问题!

    没有质量地贪快,会让你很后悔。因为欲速则不达!

  • 4、 论语读书心得(篇一)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书是一股清泉,沁人心脾。读书,可以让你抵抗孤独,只要你想读书,它随时都可以陪伴在你身边,让你不再孤独。阅读了一本书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本书都会有自己的感悟。大家一般写的读书心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论语读书心得(篇一)”,欢迎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感觉曾经遥远而枯燥的《论语》仔细倾听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感觉曾经遥远而枯燥的《论语》一下子变得丰富和温暖起来。于丹教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现代实际生活娓娓道来,阐述其深刻内涵,温暖起来。于丹教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现代实际生活娓娓道来,阐述其深刻内涵,有许多独到见解,豁然于眼前。多独到见解,豁然于眼前。于丹对《论语》的解读能够赢得民众的掌声的根本原因正是她没有把重点聚焦在什么王道于丹对《论语》政治、儒教等,她把论语的教导直接针对普通人的生活,比如她讲解的心灵之道、政治、儒教等,她把论语的教导直接针对普通人的生活,比如她讲解的心灵之道、处事之道都是帮助人的内心需要,这就是当今许多现代中国人的实际需要。

    人们从于丹的讲解中,是帮助人的内心需要,这就是当今许多现代中国人的实际需要。人们从于丹的讲解中,更多的现代中国人的实际需要去理解《论语》中的一些教导,以帮助自己求得心灵的平安,帮助自己为人处事、去理解《论语》中的一些教导,以帮助自己求得心灵的平安,帮助自己为人处事、帮助自己教人处事育孩子。尤其是在当今忙忙碌碌、竞争激烈以及精神相对空虚的情况下,育孩子。尤其是在当今忙忙碌碌、竞争激烈以及精神相对空虚的情况下,人们更有对内心平安的追求,当然孔子不能给当代中国人完全的精神寄托,的追求,当然孔子不能给当代中国人完全的精神寄托,但《论语》中的一些内容的确能给人某论语》种心灵安慰,也可以让人从中学到一些处事之道。种心灵安慰,也可以让人从中学到一些处事之道。

    于丹《论语心得》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她是一个循循善诱的教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于丹《论语心得》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她是一个循循善诱的教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友人。她可以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宽容的友人。她可以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中国传统的道

  • 5、 论语读后感精选

    古人曰: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人们在阅读了书籍后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心得体会。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读后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值得收藏点赞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读后感精选”,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前阵子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论语》,带着好奇,我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论语》中有一句话是: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叛)矣夫!”意思是:孔子说:“君子要广泛地学习一切知识,并且用礼来约束自己,这样就可以不背离君子之道了。”为了帮助孩子理解,下面还有一个小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小孩很放纵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家都以为他没出息。一天,他听见有人对自己家的孩子说:“你不要和他玩,他仗着自己家有钱不读书,别跟他学坏了。”他听了后收到深深的警醒,觉得很有道理,从此发奋读书,做了一个有用的人。

    是啊,我们要从小严格约束自己,广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能放纵自己。我不由地想起了我自己。这个暑假,我没有能好好管理自己的学习,每次都是在妈妈的再三提醒下做作业、看书。我又想到,我的一个姐姐在常熟市重点中学1200名学生的入学考试中考到了第2名,而她妈妈却向来不太管孩子的学习,我对姐姐的聪明绝顶佩服不已。而妈妈却说,姐姐能取得好成绩,都是靠自己的勤奋与自觉。她没有参加任何辅导班,妈妈也只让她自己学习,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姐姐自己抓重点、做练习,取得了全市第二名的优秀成绩。我想,如果我也像姐姐一样学习,我会不会也会有她那么好的成绩呢?

    故事里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远近闻名的学者,姐姐通过自己的勤奋、自觉取得好成绩,而我却仍然事事靠老师,靠家长,总希望别人推着自己前进。可现在我明白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我们不能靠老师、靠家长,只能靠我自己,靠我的努力,靠我的勤奋。我要像故事中的孩子一样,及时改正错误,自我约束,奋发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 6、 《论语诠解》读后感800字

    《论语诠解》读后感800字

    陈昕怡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论语诠解》是对《论语》中言论进行注解和翻译的书,它配有精确的注释和译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论语内涵,使我们真正读懂经典。这是我们新时代好队员传承祖国优秀文化,诵读经典名篇的必读之书,里面记载了孔子关于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各个方面的言论,从中告诉我们许多学习知识和做人道理。

    关于学习,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句子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它告诉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经常地复习,不断地练习,才能不断地进步。我想起了自己在期末语文考试时,有一道题我使劲想了好久才下笔作答,这就是平时没有认真复习到这个知识点的表现啊!我决心在新学期里努力做到经常性地复习老师教过的知识。还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告诉我们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也是对待学问的正确态度。有时候,爸爸给我讲解数学题,爸爸问我听懂了吗?我说懂了,可是再让我做类似题目,我又做不出来。以后,我一定要改掉不懂装懂的坏毛病,这样我的数学成绩才能越来越好。

    这本书不光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还告诉我们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呢!比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就告诉我们为人之道,替别人办事要做到尽心竭力,跟朋友交往要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要去复习。我从小到大,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小学与人交往都是诚心诚意的,从来不和同学们吵架闹矛盾,因此在班级里有很好的人缘,大家都非常喜欢和我做朋友。还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告诉我们见到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作为小学生,我要向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劳动、关心集体、成绩优秀的同学看齐,学习他们的各种优点,看到爱捣乱、表现差的同学,我就要反省自己上课有没有分心、不积极举手,下课有没有追逐打闹等跟他们相似的毛病。

    《论语诠解》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让我从中得到知识和道理不计其数。它真的是一本值得我们每个新时代好队员用心去阅读的书。

  • 7、 论语读后感800字:初逢《论语》
    论语读后感800字:初逢《论语》 陈梦瑶 有人说,人若不食,则胃饥;人若不读书,则心饥。胃饥尚不敢怠慢,况乎心饥?本不喜欢捧书的我,近来耳畔总会响起圣人的教诲:"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于是,清风吹月落,书声伴日升。尚且稚嫩的我捧起了国粹《论语》。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巧言令色,鲜矣仁。" …… 读着读着,似乎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左右着我,似月光朗照,把我的灵魂浸染得洁白一片;又似一轮朝阳从生命中冉冉升起。手执《论语》,静心品读,朗声诵读,躁动的世界似乎安静了下来。此时的我表里俱澄澈,肝胆皆冰雪,晶莹剔透的灵魂张开思想的翅膀理性地在翱翔。我从书中领悟到了应该如何获得智慧和力量,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面对挫折,面对人生。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说:"人类如果想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必须汲取中国孔子思想中的智慧。"《论语》博大精深,带着高山仰止般的情怀,初逢《论语》的我,逐渐走进《论语》,品读先贤智慧,倾听先哲心声。 "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孟子曾说"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古人说"知耻近乎勇".敢于正确面对自己的弱点甚至错误,敢于作自我批评并坚决改正,这更是勇敢。有句话说的好:凡事怪别人,路越走越窄;凡事怪自己,路越走越宽。一个人不断反省自己的行为,凡事从自身找原因,及时改正错误弥补不足,这样,即使太阳已经落山,月亮却会冉冉升起。 "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德,以德报德。"孔子还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人的行为一定要有分寸,要有原则,把握尺度。慎言慎行,修身做人,礼行天下。 读《论语》寻找内心的安宁和智慧,做一个胸怀坦荡荡的智者。 沏一壶香茗,邀一弯明月,迎一缕清风,弄一树花影,初逢《论语》的我终于结缘《论语》! 河南省信阳市第五初级中学如月文学社 指导教师:闫纪梅
  • 8、 论语读后感800字:以仁爱待天下人

    以仁爱待天下人——《论语》 论语,是记录圣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读了之后,你可以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负,可以感受到他兼济天下人的仁爱之心,他的很多高尚品德是当今很少人有的。他不仅教会人们应该如何接物待事,而且十分严谨地规范自己,以行动来做出表率。他之所以被后人称为圣人,就是因为他在平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累积成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给我们的思想世界带来了无穷的宝藏。 无美不备的《论语》的伦理思想核心是“仁”。“仁”这个词在孔子以前已广泛使用,但作为哲学范畴的提出,是从孔子开始的。仁在孔子思想中是最高、最根本的理想和准则。所以《论语》说孔子很少谈功利、天命,最推崇、最赞许的是仁。 “仁”字在《论语》中出现百次以上,但是,对于仁的确切含义,《论语》中并没有纯定义式的界说,常常是根据提问人的不同情况而随问作答,每次讲解并不完全一致。如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于礼人。”这就是仁。一旦克制自己而使言行都合于礼,天下的人就会称许你,是仁。具体做法是不合于礼的东西不看,不合于礼的话不听,不合于礼的话不说,不合于礼的事不做。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子贡问:“如果有人能广泛地把好处给人民而且能够周济大众,这个人怎么样?可能算是仁人吗?”孔子说:“何止是仁人!一定是圣人了!尧舜大概还做不到哩!仁人要做到:自己想树立的也帮助别人树立,自己想达到的也帮助别人达到。凡事能够推己及人,可以说是实行仁的方法了。”这表明,孔子所讲的仁,有对己、对人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对己就是“克己复礼”,即克制自己,使视听言动都合乎礼,一旦做到了这点,天下人都会称许你是个仁者。“克己”不仅是消极意义的自我克制,还包含积极意义的自觉实践。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在《论语》中孔子谈理想时,并不认为志向越高远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内心定力与信念以及对天下人的仁爱之心。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重要在于那一个“仁”字。

  • 9、 论语读后感800字2024

    论语读后感800字2024

    古人曰:半部论语治天下。我在这几个星期学习论语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孔圣人的思想和精神,但我想我可能没有那种治理天下的能力,可每天必读的论语以及孔子这部电影却让我感悟颇深。

    如何做人

    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时起,我们就是这地球上自称为最高级最具有智慧和思考能力的人类,而人是不同的,有好人、坏人、男人、女人那么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不同的呢?那就是在于当你是人这个前提条件成立之后你是如何做人的。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说明做人一定要正直,光明磊落,而那些做了不光彩的事的人只是侥幸没有被发现,他们最终都会受到惩罚的,不论身在何处,做人都要堂堂正正。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说明了做人要有仁德之心,并且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更有意义。但是,我们可以在孔子的言论及后世之人的学习中可以看出,真正得达到仁德的境界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孔子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广泛学习典籍,继承和改进古人的礼法,用礼来约束自己,学习别人的仁德,培养自己的仁德,做一个有仁德之心的人。

    如何学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很明确的提出了关于学习的三个问题,第一是悦己,第二是乐人,第三是修身,学习首先让自己快乐,再帮助别人使别人快乐,最后增加自己的道德修养。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头等大事,而如何学习才是关键。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可见学习不仅仅是学,更在于思考。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说明学习还要经常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找到自己的学习漏洞,加以补缺。而最最重要的是自己对学习的态度,作为学生的我们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合理得利用方法,养成良好的心态和习惯。

    学习了这么久的论语,或许,在我们看来孔子的言论中有着我们现代人无法理解的、错误的封建观点,但也不难发现,孔子一直是以一种勤奋、虚心的态度来面对尘世,并且孔子所留下的言论并不是什么大道理,而是通俗易懂的实在话。总的来说,孔子优秀的精神和思想是值得每一个人学习的。

  • 10、 《论语》读后感800字2024

    《论语》读后感800字2024

    《论语》中许多哲理近乎尝试,却仍然意义高深。世俗中见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也许就是《论语》中所蕴涵的精神。从《论语》诸多名言中,每个人都可以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有人读出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求知之心,有人读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处事之道,还有人读出了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的孝顺之心。而我在读《论语》时,仿佛看到一位老先生坐在一群年龄各异,品性不同,出身不同的人中间,同他们畅谈自己的人生感悟,推行自己的仁礼之道。

    读《论语》时,她让我们感到亲近自然,没有长篇大论,没有泛泛而谈的大道理,没有寓意深刻的典故,而是一篇篇言简意赅,意味深长的对话。

    在《论语》中我们可以读出孔子的仁礼之道的具体表现。孔子认为仁礼最为重要,我们能看出他对礼的重视,宴请宾客,祭祀典礼都严谨对待,并认为礼是治国安邦之本。但孔子又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可见在他看来,没有仁爱的基础,礼乐也是无用的。在《论语》中孔子反复阐述孝道,尤其是对父母之爱。人人都以为孝就是赡养父母,而孔子则认为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同时他认为色难,即对父母始终和颜悦色最难。而非仅仅只是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这样的孝仅仅停留在表面,不是从心底产生的真正的敬爱。当林放向他请教礼之本时,孔子回答: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这则是在教导我们办理丧事礼节时与其表面搞得隆重,不如从心底真正为逝者悲伤。在处世之道中,他用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做出了最好的阐述,即君子重于团结,而小人重于勾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则是孔子认为君子胸怀坦荡开阔,小人却经常忧愁恐惧。

    从《论语》中我们领悟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得失缺憾的正确态度。每个人一生难免有缺憾和失意,我们无力改变事情,却可以改变自己的态度。从另一个方面看待。因此,孔子之道值得我们学习。

  • 2019-10-23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10-20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28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8

  • 2019-10-20

  • 2019-11-11

  • 2021-08-07

  • 2019-10-09

  • 2019-10-19

  • 2022-02-18

  • 2019-10-09

论语通译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论语通译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论语通译读后感、2024论语通译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