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康震评说李清照读后感 > 地图 > 康震评说李清照读后感,2024康震评说李清照读后感
康震评说李清照读后感相关栏目
康震评说李清照读后感热门栏目
康震评说李清照读后感推荐
康震评说李清照读后感

(共 3123 篇)

  • 1、 读康震评说李清照有感

    哀从词中来

    在月球的环形山上,有着许许多多形态各异的山脉,然而,它们的特别之处并不在于其形状或大小,而在于它们的名字是由古今中外的名人的名字来命名的。

    我国古代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的名字就位列其中。

    提起李清照,也许大多数人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个弱不禁风,只会在诗文中发泄哀怨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小女子形象。这和我过去对她的看法相差无几,但有一本书改变了我长久以来对她的看法。

    这本书是由康震老师所著的《康震评说李清照》,作者以当时的历史背景与人物命运的变化以及主人公词风的转变为主线,为读者讲述了一代词宗的人生,也让读者认识了一个更加真实的易安居士。

    她才华横溢,这令当时的许多男子都自愧不如。但那又如何?文采,学识皆不如她的男子照样可以做官,得到统治者的赏识。这一切,皆因她一介女子,她只得默默地忍受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道德标准。这,是她的不幸,也是我们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不幸。

    有人说,易安只善描哀景,述哀情,尽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语,无所可取。非也,易安作文的词虽然句句透哀,但这个哀是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的大哀,而并非一般女子所见的春花秋月。

    她的词,字里行间句句透露真情,丝毫不造作,也不会有过于华丽的词藻,她从来都不会为了作词而作词。她的每一首词的背后都有一个好比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美丽而又哀伤的故事。

    也有人说她弱不禁风,就像她词中所描写的人比黄花瘦。

    我认为,这样看的人就大错而特错了。她虽外表柔弱,但其内心很坚强。她一生命途多舛,尤其是她的后半生就是在生离死别,颠沛流离中度过的。但她并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更没有放弃诗词的创作她的第二任丈夫由于其品行低劣,并且还因为利益的关系与她成亲。她不甘于屈服,把一纸休书这个在当时只会由丈夫递给妻子的物品毅然递给了她的丈夫。这在当时无疑是惊世骇俗之举。但那样的气魄与胆量,试问有几人能及?

    我只能说,以前我们对易安的了解都太少太片面,现在每每读到她的作品时,就仿佛在与她沟通我深深爱上了这样的一个李清照,这样的一个易安居士!她的光芒会永远闪耀在东方的上空。

  • 2、 读《康震评说李清照》有感:心

    读《康震评说李清照》有感:心

    高二1班赵佳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凤凰台上忆吹箫》

    我总在想,像李清照这样一个出身书香门弟,有一个门当户对的丈夫是何等幸福,为什么她的诗中总让人感到愁呢?读她的诗有一种细腻又怜惜的感觉,为什么只有她,一个女人的诗流传至今?我想我在《康震评说李清照》中找到了答案。

    眼前的李清照并不是一个无动于衷,麻木不仁,视若无睹的冷美人。而她是一个嫉恶如仇,爱憎分明,仰慕人杰鬼雄的奇好。她是婉约派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可她从不儿女情长,她的诗中更有雄壮之气,更有非凡的历史洞察力、鉴别力,呈现出时而豪放锐利,时而典重妍婉的美学形象: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乌江》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

    一本《金石录》记载了李清照曲折又精彩的一生,我甚至无法想象,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是如何写完了《金石录后序》。她在结尾处只能安慰自己三十四年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天,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这是一种多么豁达开朗的抒发啊!

    欲说还休一段新愁,李清照把内心的矛盾寄托在诗词中,敏感的心经历着挫折,可她从来都不是脆弱的,她相信她与赵明诚是有共同志趣并彼此真心相爱的。在失去丈夫赵明诚后,处在国破与家亡与痛苦中的李清照,这位年届天命之年的弱女子,并没有在重重困难面前倒下来,而是顽强地又站了起来。因为还有许多的事情等着她去做,去完成。她颠沛流离的生活并没有使她丧失斗志,而是在这个时期写下了能为后代吟唱千百年的优美之词。

    如果在现代,李清照就是当之无愧的才女作家,还是一位有着自己独特理论见地的词学理论家。一个没有经历过很多事的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然而正是因为李清照的生活经历与独特的个性,她是一代词宗,她笔下的女性,虽然多情却充满朝气,虽则缠绵却充满阳光,从她笔下女性的忧愁里我们能读出愤慨,从愤慨里能读出倔强,从倔强里能读出骨气,从骨气里能读出开阔的眼界与理想,多了一些大丈夫的气概,她的诗文诗词永不会消失,世世代代,用不断色,因为有情。

    读完书最大的感受并不是品味李清照的诗,而是从她的人中经历中约莫的有了一丝感动,我想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与李清

  • 3、 李清照读后感

    李清照读后感(一)

    李清照是宋王朝南渡前后的女词人。即使在那个词人辈出、人才济济的年代里,她也不失为一个特殊的大家,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读了【李清照】,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一位女词人在过渡年代里的悲欢离合,她的柔情挚一爱一、伤感离别、失国之痛、丧夫之悲、哀哀欲绝的真实感情。

    作为一个女作家,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出了一个妇女少女时期、少一妇时期、中年时期、老年时期的内心思想和情感,在数千年男子霸占文坛、描写妇女的作品也多处于男子之手的时代里,他的作品可谓异军突起,给文坛增添了一丛琪花瑶草,因而更增强了她在文坛上的地位。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用寥寥数语,表达了清照惜花的心情,在暮春时期,作为少女的作者,在雨疏风骤的天气里自然关心花卉的情况,同时也向世人描述了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只能呆在家中,无聊之中种些花卉,整日与花为伴,经历了一一夜春风雨后的变化,担心花卉的生长情况,她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这样,本词形象的表达了当时妇女的生活状况,写的无限凄婉,又含蓄委婉,被诸多有影响的大家称赞其情意真切。

    在我看来李清照对文学的热一爱一超过了她的生命,李清照的父母都有文学修养,受家庭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与赵明诚结婚后更是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不困苦的生活,坚持着她的文学创作,但是金兵入主中原后,宋室南迁,她带着很少的东西,随难民流落江南,背井离乡,漂流异地,多年来收集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重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祸不单行,不久,丈夫又犯病死去,更给她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痛。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一爱一国热情,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她的希望成为幻影。这时,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诟病,受到了更严重的戕害。她无依无助,呼告无门,贫困悲苦,流徒漂泊,最后寂寞的死在江南。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词写出了李清照对丈夫的无限思念之情,丈夫外出使她感觉孤独无助,丈夫不在,闺居无趣,要出游以消遣,但是只有独自一人上船,独字深刻的表达了她的无助和孤寂,仍然在怀念着丈夫,看到天空的大雁飞过,联想到大雁传书

  • 4、 李清照读后感作文通用

    作为学生,我们经常被老师要求写一篇作文,写作文有助于语文成绩的提升。写作文时应当采用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句子,如何才能写出高水准的作文?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李清照读后感作文,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李清照读后感作文 篇1

    半生烟雨,半世落花

    李清照,这位历史罕见的才女,她随着时光逐渐变幻的模样,经历了甘之如饴的爱情过后,独自的地老天荒,如画卷一般展现在我眼前。

    想来对这本书并无太多印象,这是因为从前思想太浅,只知词美、人美、意美,不知词或诗的背后,是年少天真活泼的欢乐,抑或是后来世事惨淡的悲凉。这本书里描绘了她的一生,她所保留下来的每一首词作,几乎都在这故事中渐渐道出。她是一位宋朝词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还是苏轼的弟子。在那样一个女子并不受重视的时代,她还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可以随心所欲地填自己的词,尽管朝廷之事扰人,依旧扰不乱她那颗淡然的心。她的一生,以北宋灭亡为明显的分界线,词作从此转变了风格,前半生的岁月静好,后半生虽是人走茶凉,但她还保留着自己那股子才情。战火、朝廷的偏安,世事的难料,让她看透悲欢离合,然而,岁月虽凄凉,她却从不绝望。

    她被誉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但其实,她内心深处的浩然正气也时时刻刻影响着她,不然又怎会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的千古名句呢?她是个温婉的女子,曾经乘舟采莲,细嗅青梅;后来与赵明诚结为夫妻,煮酒论诗,醉心于金石书画……世事不问,毫不挂心,岁月里是那样的悠然自得。诗词中无不透出的是活泼灵动。到了后来,却让她遇见了生活的真相,遭受了国家的风雨飘摇,让她何去何从。

    虽然命运多桀,经历了那么多起起落落,李清照的生活才显得更加圆满。然而,在这历史长河中,她真正没有被忘却的是什么?是才华。作为一位女词人,在重男轻女的社会,她的才气纵横才让所有人记住了她。如果她仅仅是一个平庸的女子,或许已被许多教条管住了脚步,再也迈不开来。她的才华,是她所拥有的骄傲。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是那样贴切,她的学识,她对人生丝毫不屈服的态度,对周围人事的理解,都是她的才华。她成为了一颗历史中永不磨灭的明珠。

    并非岁月深情,而是她的才华惊艳了岁月。

    李清照读后感作文 篇2

    你从哪里来,带着淡淡的芳香;你又将身往何方,吟唱的词阕余音绕梁。你号易安,可却颠沛流离了一生;你原是小家碧玉,可那铮铮傲骨硬是比一般苟且偷安的男人要刚强。是你啊,散发

  • 5、 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读后感

    篇一:乱世中的美神(读后感)高雨辰

    乱世中的美神

    ——读李清照有感

    省靖中高一(5)班 高雨辰

    1

    胭脂,仅一个词,却让我感受到了美。

    仿佛看见一位病态的少女坐在铜镜前,从梳妆的匣子中拿出一盒胭脂点一些在双颊,细细匀开,便成了淡淡的红晕,再一点,点在微开的樱唇上,便完成了质 的锐变。铜镜中雪腮白里透红,朱唇微启的美人何曾有过半思病态? 何人不爱美呢?只是美人终有迟暮。

    莎士比亚说:“时间会刺破青春的华美精致,会把平行线刻上美人的额角,它会吞噬稀世珍宝,天生丽质,没有什么能逃过它横扫的镰刀。”

    时间啊,几乎是无敌的,它可以轻易地摧毁许多东西,即使不能摧毁,也能使它从内到外悄然改变。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尽力守住自己的本心,仅此而已。

    2

    我无法想像,几十年过后的每一天,妈妈会忘记我是谁,那样自信飞扬的明媚女人,会畏畏缩缩的佝偻着背,她在出门时会突然忘了她要做的事,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会找不到回家的路,茫然若失的像个孩子。在照镜子时,会忽然发现,那仿佛含着一汪的 杏眼早已浑浊,深深皱纹将如瓷般光滑的肌肤取代,水润饱满的唇也不再,她老了,真的老了。

    她会不会也想着回家,回到那美好的旧时光里?那里遗落着与她共白首的丈夫,总爱待在她身旁的女儿,那里封存着她的青春与美貌。

    若有流星从天际滑过,我必定对它许下一个愿望:不要让我的妈妈成为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那里,但是再也早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3

    美是什么呢?我想:几乎没有人可以给我正确的答案。美,是一种很抽象的东西。它令人愉悦。美到极致,也能令人疯狂

    美,有些时候是肤浅的,它让人惊艳于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的浅薄。有的人,自我陶醉于自己那美丽的皮囊,沉沦于别人眼眸中的赞叹。却不将自己的美貌沉淀。每当这时,望向那镜中人扪心自问,你要问他,你那如招魂幡的秀发下是否有一颗聪明的脑袋?你那眼波流转的明眸之后是否是知识的海洋?

    美在另一些时候却是澄净的。它代表着优雅的气质,满身的书香,还有那横溢的才华。她或许在初见时不那么的光彩照人。但是时光却如剖玉的利器,而

    她,在经历时,去越发恬淡一人。那种美细水流长,润物无声。

    4

    历史在风雨中飘摇数千年,其间涌现出的才人不计其数,或是藏书千万的背景,或是现实残酷的一课,或是自是胸中有丘壑,造就了他们的无与伦比的才情。而在以往的封建社会中,常常会听到一句话:女子无才便是德。

    多么可悲,在男尊女卑

  • 6、 李清照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李清照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李清照的一生无疑是精彩的,即便晚年悲惨,家国不安,但始终活出了自己的姿态,个性独立,坚毅不屈。书中有句话说得好,李清照人生两部书,一部漱玉词,一部自己的爱情。和赵明诚的爱情惊羡世人,与宋词邂逅碰撞出时代最强音,开心时小酌泛舟惊起一滩鸥鹭,愁寞时也想泛舟却只恐载不动许多愁,垂暮之年还能咏出玉骨冰肌未肯枯的气魄,敢爱敢恨敢休夫,能歌能绘作词绝,这哪是凡世女子,根本就是上天送给宋代最好的礼物!n再说此书,此书故事性强,而且生活细节很多,让我知道了更多李清照的生活,尤其是罗希亮这号难得的人物。高高在上的女神回到凡间俗世,真实性且不究,只是把易安与赵的爱情写得有点粗俗,对二人如何志趣相投的细节,精神层面的相互满足交代甚少,不太喜欢这样的叙述角度。此外,与之前看过的李清照传有些内容不尽相同,不知哪个更近史实,也许缺乏史料的前提下也只能各家之言了,但不妨碍我对易安的喜爱!最后,错别字泛滥[微笑]李迒就没写对过一次,这可能是电子书的责任。总的来说,此书不太对味。本来觉得随园散人写的李清照传文字矫情,过于伤感,但叙事有条不紊,角度拿捏得当,更显易安风采!两者一比还是喜欢随园散人的。

    李清照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李清照一生有两大爱,一是宋词,一是爱情。从少女到少妇,再到寡妇,再到老妇,李清照的词和她的感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是一个要强的女人,当然是建立在她是一个绝代的才女的前提下,然而和赵明诚在一起的时候,她更愿意做一个温柔的妻子。后来,最爱的人离世,收藏的金石古玩大多被毁,山河飘摇,大的环境改变了,从清照到居易,李清照从一个温柔的妻子变成了一个刚烈的妇人,当然温柔没有减少,只是换了一种形式。从思念丈夫到牵挂国家命运,一首“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写出她的忧国忧民。然而终究一生,李清照都是高傲着的。作者把史料和想象结合,文章更像通俗小说,写的是李清照一生的境遇变化。之前一直觉得李清照的一生就是从顺境到逆境,从美满到困顿,从青涩小姑娘到爱国词人的转变,看完之后还是感觉有不同的感受的。写爱情,她是热情的,对于信仰,她是执着近乎固执,而高傲,是一生的标签。突然,觉得,和张爱玲,有一些相似,但是又那么的不同。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然而这本书错别字有些多,有些地方写的感觉是作者脑洞开得有些大啊.......

    李清照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

    我读的

  • 7、 《康震讲苏东坡》读后感1500字

    这周我读完了《康震讲苏东坡》一书,便想以札记的形式,记录下在这本书里看到的苏东坡。

    从公元1101年到公元2019年,这九百一十八年的时间里,有太多的人在用文字怀念着那位千古文豪苏东坡,目前最为知名的当属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了。《苏东坡传》一书我几年前读过,现在对书里的细节已记不太清,但书的整体感觉还是和《康震讲苏东坡》一书有着明显的差异。

    康震的书风,更偏向学院派;林语堂的书风,则偏向散文化。

    同样是写苏东坡,康震笔下的苏东坡,从生到死,像编年体的史书一般,脉络清晰。读《康震讲苏东坡》,如同在听讲座一般,轻松明白、简单明了的了解苏东坡的一生,并偶尔伴有笔者的感悟。康书中没有太多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故事细节描写,它更全方位的从一个大的轮廓上,讲述了苏东坡的一生。读完之后,会很客观的了解一个多方面的苏东坡,但并不能深入。

    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更为浪漫化,带有一定的个人色彩在里面,且故事性强,文字更细腻,情感更丰富,更有代入感,让人仿佛置身其中,以一个看客的身份,伴随着苏东坡走完他的一生。

    就拿章淳来举例,康书中只提到他和苏轼的政治矛盾和政治斗争,并没有去细致的讲述章淳和苏轼的年轻时代。而林书中,则详细记述了章淳和苏轼两人年轻时关系的要好,当然这样写也与后文中章淳作为当权者残害苏轼的不择手段,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以矛盾的冲突性来刻画故事,具有很好的阅读体验。不过两书中,都记录了在乌台诗案中,章淳站出来为苏轼说话的事,其中也能看出章淳这个人的复杂性。事实上,历史上的章淳在政治上还是有所建树的,不过人品上确实很差。

    因为时间久远,林语堂《苏东坡传》的细节我实在回忆不起来,因此这篇札记主要还是以读《康震讲苏东坡》为主。

    康震是一个学术型学者,所以在书中,对苏轼的诗词作品有所谈及,在讲述苏轼和苏辙两兄弟的故事时,也是引用颇多,可以很负责任的讲,读完该书,不仅仅是了解苏东坡的一生,更能收获苏东坡的诗词感悟。孔子说过,诗可以兴、可以群,诗是非常能将心里无法言说的情感表达出来的一种文体,它可以在那几十个字里,构建出奇妙无比的一方世界。

    以康震在书中所讲苏轼《雪后书北台壁二首》为例,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王安石对这两句诗的用典特别欣赏,王安石的女婿蔡卞则认为这就是一句描写雪景的诗,将雪中的楼台比作玉楼,将漫天飞雪比作银海,没有哪里用典;而王安石说,在道家典藏里,将双肩比作玉楼

  • 8、 读《康震讲苏东坡》有感_读后感700字

    听了《百家讲坛》的康震老师讲苏东坡,我深深地被吸引,迫不及待买了本《康震讲苏东坡》,再次走近苏轼。看了这本书,我如同穿梭到了北宋,亲眼看到了苏东坡的生活,亲耳听见了宋神宗在上朝时的怒吼他原是宰相王安石的知己,是皇后的信任者,也是当过距离宰相一步之遥的官员。他是谁?他就是北宋大名鼎鼎的词人、书法家、画家、散文家、政治家苏轼,苏东坡。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他们是唐宋八大家的三位,由于得到了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苏东坡是哥哥,他的父亲给他起这个名字是为了什么?他觉得,这个轼是马车上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东西。可是,车只要没了轼,很快就散架了。所以东坡的父亲希望他的这个大儿子就像这个轼一样,永远地装在那个固定的地方,永远也不屈服,就给他起名为:苏轼。我们都知道,唐宋八大家中都有谁。曾巩,欧阳修,柳宗元,韩愈,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其中我觉得最厉害的三位,就是欧阳修,苏轼和王安石。

    欧阳修是一座大山,山间林泉磊落,万木竞秀,生机勃发,郁郁苍苍;王安石是一团烈火,敢于烧毁一切落后陈腐,意志坚定,勇于担当;至于苏轼,很难用一句话来形容,他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者,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苏轼他是少年成名,人家考中科举的人都五六十多岁了,何况他们哥弟俩,一个二十二岁,一个十九岁。把欧阳修都吓了一跳!他的一生写过三千六百多首词!著名的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是啊!当我们登高望远,面对滔滔江水,会禁不住高声吟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我们中秋佳节,望着皎洁的明月,会禁不住深情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我们面对生活的挫折,会禁不住宽慰失意的自己: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9、 康康人体历险记读后感范文400字

    在我读的很多书中,康康人体历险记是我最爱不释手的一本书。它是我从外公家附近的一个小书店里挑了许久才挑中的一本书。 这本书以童话式的描述,通过曲折惊险的故事情节,生动讲解了人体解剖的卫生知识以及一些常见病和传染病的预防。书中主要讲的是健康神被病魔用从海洋女巫那购来的毒品海洛因打倒了,健康神的儿子康康和他的两个好伙伴克斯和赖巴一起借助那些免疫战士和细胞精灵的帮助下进入健康神体内,去与盘踞在健康神各个身体器官的病精灵作激烈的斗争,并最终粉碎了病魔统治世界的梦想,救醒了健康神,而且还使神通广大的海洋女巫藏身海底。 我一字一句地认真读着,心情随着书中的情节而变化,当我读到克斯用变出的三角翼带着小康康和劳改犯大肠杆菌中士险些被具有腐蚀性的胆汁淹没时,我的心顿时紧张起来,替他们捏了一把汗,而当读到病精灵被武装起来的肝城居民们痛扁时,我又深感高兴。 每次我读这本书时,总会沉醉在故事情节中。这本书让我认知了自己的身体特点,懂得了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从小树立保护环境、拒绝烟酒、远离毒品的健康生活信念。

  • 10、 李清照买书读后感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总能带给我很多收获:有的书给我自信和勇气,有的书使我感动得热泪盈眶,有的书坚定了我的理想和信念,有的书为我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优秀的书籍像一座宝库,一走进去,你会被里面的奇珍异宝吸引住。

    《李清照买书》就是其中一个让我喜欢的宝贝。有一年清明,我国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来到书市,仔细翻看,希望找到一本中意的书。忽然,一套几乎失传的、用篆字写的《古金石考》吸引了她。她马上拿起书,认真地读了起来。过了好久,想起此书是卖的。求书心切的李清照问:此书卖多少钱?老者答道:家道中落,此书至少也得三十两吧未等老者说完,李清照担忧地说:出门急促,没带那么多银两,明日可否?我与家作文人约好,日落时,不管是否卖出,都要出城回家。老者无奈地说道。这可怎么办呀?求书心切的李清照脑筋一动,让老者稍稍等下,说她去去就来。

    原来,李清照想到的办法是,将自己的新衣典当了,换了钱来买《古金石考》,最后终于成功地买到了书。

    读完这个故事,我被女词人对书籍的热爱所感动。没想到,她对书籍竟然这样痴迷,在她的心中,书籍比美丽的新衣服宝贵得多。也正因为她博览群书,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知识,后来成了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写出了无数精彩的作品。我想,这与她对知识的热爱、对书籍的痴迷是分不开的。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应当保持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不断地吸取能够使自己快乐成长、健康有益的东西。让我们一起爱上读书吧,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阅读的人!

  • 2019-10-11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09-28

  • 2019-10-17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1-10-06

  • 2019-10-29

  • 2019-10-17

  • 2019-09-20

  • 2022-12-14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11-08

  • 2021-06-09

  • 2021-08-28

  • 2019-10-20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09-25

  • 2019-10-16

  • 2019-10-16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11-11

  • 2019-09-23

  • 2019-10-03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16

  • 2019-09-25

  • 2019-09-21

  • 2019-11-16

  • 2019-11-11

  • 2019-11-02

  • 2019-10-24

康震评说李清照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康震评说李清照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康震评说李清照读后感、2024康震评说李清照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