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广州在包围中读后感 > 地图 > 广州在包围中读后感,2024广州在包围中读后感
广州在包围中读后感相关栏目
广州在包围中读后感热门栏目
广州在包围中读后感推荐
广州在包围中读后感

(共 7635 篇)

  • 1、 《C型包围》读后感

    《c型包围》读后感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对本书的作者戴旭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作为一名军人,他用文笔向我们道出了中国现在所面临的周边国家的威胁与机遇。在写这个读后感时,我一直在想,会不会这种题材的读书笔记不合大众口味。但是生长在中国,从中国看世界,与周边的很多国家相邻,必须是要了解自己国家的情况,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掉以轻心。这本书《c形包围》正是点醒国人的一剂苦药。

    整本书是一个中国军人站在世界的角度去解剖和思考中国现在的情况,眼光从中国的上方俄罗斯开始,到巴基斯坦,印度,越南,菲律宾,日本等,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正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中国加以排挤与打压,构成了一个c形的包围圈。中国正被困在这包围圈中,前进脚步难上加难,整本书全部以事实说话,加上作者的分析,深刻的阐述了中国在国际上所面临的真实情况。

    中国今天的gdp是全球第二,各种国际舞台都有中国华丽的身影,走到哪里都能引起媒体的一阵焦点,看似中国风已经吹遍了全球,难道中国就是强大了吗?如果强大的话为什么日本还会经常地去挑动中国钓鱼岛的敏感神经?为何菲律宾、越南会在中国周边联合对付中国渔民?为何马航事件中国会如此被动?甚至在世界上看不到真正对中国怀有尊敬的眼光,只是看到一双双要你钱,夺取资源的眼睛,尊敬你是一时的,实力才是一切。所有国与国的交流归根到底就是利益的博弈,没实力的国家是不可能得到尊敬的。

    有中国近代史的教训,我们找到自己的建设道路而强大起来,可这往往会成为资本主义帝国的眼中钉。毛主席的很多指导思想我们一直沿用至今,正是因为自信独立,艰苦奋斗,中国才有今天的成就。可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多多少少会让国人产生懈怠,而这本书正是一剂深度解剖自己不足的苦药,正是如此,争议一直不断,当看到部分国人自满于自己的成就时,我就常常思考,我们是不是太自我感觉良好了?

    在经济方面,gdp不是一个国家富强的量纲,作者戴旭曾经说过,没有国防转化能力的“gdp”就是“狗的屁””。军队是一个国家维护利益最后的手段。从现在放眼看中国,一方面,中国在对外交往上必须注重搞好周边邻国的关系,更加注重区域的影响力。要更多参与解决地区性问题,不断的增加话语权。加强与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国家间的合作,不断的巩固和提升与这些国家的关系。

    总之,要营造出一个稳定的周边和外部环境,稳定是我们的首要选项。国内要进一步做好民生工作,真正的让老百姓富裕起来。

  • 2、 在逆境中崛起

    凉风吹来,掀开了《外国名言一千句》,马克思的一句名言跃入我的眼帘:在科学上没有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句名言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在科学大道上及人生长河中,道路并不是平坦的,而是铺满了荆棘,时时有可能遇到拦路虎只有那些在逆境中崛起,自强不息的人,方能取得成功。 古今中外,有许许多多的伟大人物,往往是历尽艰险而取得成功的。 俄国伟大的学者罗蒙诺索夫,自幼生活在俄国北部北德维纳河岸的库尔岛上一个穷困的村子里,十岁就随父亲到大海中去打鱼。艰苦的海上生活,把他锤炼得意志顽强。他善于观察,爱动脑筋,凡事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十九岁时,为了探求知识,他长途跋涉,到莫斯科求学。终于这个渔民的儿子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闯进了科学之宫,成为俄国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的莫基人,被誉为俄罗斯的第一所大学。 又如乌克兰的民族诗人、画家谢甫琴柯,自幼沦为孤儿,生活于一个农奴家庭里,他没有被贫困吓到,自强不息,树枝为笔,大地作纸,晨诗9画,终于成了乌克兰著名诗人,画家。 在我国,古往今来,也有许多仁人志士在逆境中发愤图强,终于取得了成就。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因替李陵说情,祸及自身,被打入监牢,但他毫不气馁,终于写成了开一代文学先河的《史记》。 蒲松龄几次考试都名落孙山,他没有灰心,暗自提醒自己:要发愤读书,并写下了这副对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铁甲可吞吴。 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他终于写出了《聊斋志异》这部不朽的传世之作。 现在,我国许多年轻有为的青年,他们虽经历了十年浩劫,遇到千难万苦,但他们没有磋蛇岁月,而是在缝隙中求生,在艰难困苦中上进。象时代的楷模张海迪大姐姐,五岁时,胸部以下的身躯瘫痪,这一严重挫折并没有使她悲观丧气,她立志要追求真理,追求知识,作生活的强者,为社会尽责。她惜时如金,发愤学习,学完了中学的全部课程,并攻读大学英语教材,同时学习德语、日语和世界语,翻泽了十六万字的外文著作和资料。并用学习和掌握的医学知识和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一万多人次,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少年朋友们,我们应当在困难面前面不改色,在人生长河中,不虚度年华。成功是在困难的炉火中炼成的, 让我们记住这句名言吧: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
  • 3、 在苦难中成长

    两个舅舅忽的一声站起来,把身子探过桌子,冲着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冤屈地龇着牙,哆嗦着。米哈伊尔舅舅忽然扬起手对着他弟弟的脸就是一下;弟弟大吼一声,揪住了他,两个人在地板上滚开了,发出一片喘息、呻吟、辱骂的声音。每当说到《童年》,我都会想到这些残忍的画面。

    《童年》是我在今年暑假读的一本好书。这本书只要讲的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父家的生活。在充满黑暗与斗争的生活中,阿廖沙和外祖母以及小伙伴们辛酸地生活

    在高尔基的笔下,我看见了勇气、坚强、正直的阿廖沙;认识了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的外祖母;知道了一对自相残杀的兄弟他们,令我感受颇多

    阿廖沙告诉我遇到困难要坚强;外祖母告诉我要微笑面对生活;外祖父让我知道吝啬、贪婪、专横会令人多讨厌;两位粗野、自私、心里只有钱的兄弟让我学会了去宽容那些只放了小错的人们

    而在那么多人物形象中,我最喜欢的角色非外祖母必属了。她是一位有着圣徒般的宽大胸怀,对生活总是非常热情的一位老人。

    面对丈夫的暴打,儿子对自己的野蛮行为,外祖母总是能够一笑了之,不会去埋怨,而是设身处地的去为他人着想。

    如此强大的忍受力令我不禁佩服。因为有时自己受到了一点委屈都会和那个惹自己的同学大干一场,所以在学校里每天都和同学打打闹闹的。现在想一想觉得自己心胸太狭窄了,如果外祖母也像我这样不善于容忍的话,那她是不是早都气抽了?

    外祖母还是一个特别会讲故事的人,她讲的每一个故事不仅成为了阿廖沙的向导,也成了我的引航星。

    在《童年》里,我似乎走进了另一个世界,和里面的主人公一同成长。

    《童年》!是你让我学会在生活中微笑,在微笑中成长!

  • 4、 在感恩中成长读后感

    在感恩中成长读后感(一)

    今天我读了关于感恩的一本书《在感恩中成长》,读后使我想到了很多。在我们生活中,许多同学都不懂得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更不知道怎么去感恩、报恩,只是在想自己要得到什么,却没有付出很多。

    从婴儿的哇哇坠地到哺育他长大成人,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从上小学到初中,乃至大学,又有多少老师为他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着光和热,燃烧着自己,点亮着他人。我小时候不知道也不懂得父母是如何的辛苦,现在我长大了,已经是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了,我开始明白父母的辛苦,那都是为了我,为了给我最好的,他们付出了很多汗水和心血。有的同学不听父母的话嫌他们烦,还顶撞,这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尊敬和孝顺父母,不应该做让他们伤心的事情了。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你是否在父母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卡片,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他们往往为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们又何曾记得他们的生日,体会他们的劳累,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报答。感恩是敬重的。居里夫人作为有名的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但她在会上看见自己的小学老师,用一束鲜花表达她的感激之情;伟人毛泽东也同样在佳节送上对老师的一份深深感激。自古以来的伟人无不有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激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你的一句问候,一声呼唤,一丝感慨。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而作为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条隔离带,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忘记了那一声声快乐,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你的胸怀,学会感恩,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在感恩中成长读后感(二)

    感恩,让人美丽。

    雨果说,卑鄙的小人总是忘恩负义:忘恩负义原本就是卑鄙的一部分。题记

    何为感恩?感恩就是知恩图抱;何为感恩?感恩就是饮水思源;何为感恩?感恩就是千恩万谢。

    有些人可能会问:感恩真的很重要吗?而我要说的是:感恩是一种高尚中的美德,感恩是一种精神上的宝藏。

    华罗庚让我们切记:人家帮我,永志不

  • 5、 《在告别中成长》读后感

    《在告别中成长》读后感

    《在告别中成长》这是一片很不错的文章,作者以清新、幽默、活泼的份额语言叙写了自己如何告别父母的关爱而学会独立、坚强、给予的成长经历。

    这经历看似简单,却需要坚强的意志力和足够的耐心。文中写的那个赖床的毛病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改掉的,我就试过了,可是睡了还想睡,结果到现在还保留着“这个优良传统”呢。所以我打算从心底开始佩服起作者来了,可以把赖床如此年的一件事,轻而易举的改掉。同时我也应该改掉这个坏毛病了,说出去要被人笑死的。

    父母的以爱之名对于我们来说可是一个沉重的包袱。渐渐的,我们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做的这些事看似简单,却又很难,就像作者自己所说的“我可以熟练地写出氮、磷、钾的化学方程式,却中不好一棵仙人掌;我能够自如的计算电流的示数,却无法安装一个电灯泡;我习惯每天煮好的饭菜,叠好的衣被,却洗不净自己的一双跑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就是父母太爱我们了,凡事都替我们着想,包办的太多了。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作者想要独立,并付诸于行动。使自己摆脱了依赖,学会了独立。即使摔了个仰面朝天,也咬紧牙关不喊疼,这一切的一切都充分体现和证明了作者的成长

    以独特的方式让自己成长,这个方法不错,看来我也需要成长一下了,总不能老是活在依赖中,我也要宣告独立了。

  • 6、 《在感恩中成长》读后感

    读了小学生感恩故事全集,我加深了对感恩的理解。感恩,原本就是一种简单、朴素的情感。因有父母的恩惠,才有子女的诞生和成长;因有老师的恩惠,才有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有朋友的恩惠,平淡的生活才充满趣味;因有大自然的恩惠,人类才拥有生生不息的家园

    其中题为《感恩》这篇文章,没有曲折起伏的情节,但却写得平中见奇。作者用平实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三兄妹每天给妈妈写感谢信,信上写的也都是简单的语句,但正是这些简单的语言记录了他们幼小心灵中感受幸福的一点一滴。

    读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的爷爷奶奶。从小,爷爷奶奶视我为掌上明珠。他们对我的关爱,是用语言无法表达的。爷爷他是我生活中的保镖、营养师。奶奶她是我生活中的保姆、家庭教师,辅导我写作文,学英语、做作业。每天早上上学时,奶奶总要抱抱我,她说:经常被拥抱的孩子要比一般的孩子更坚强,更自信。是啊,我无时无刻不被爱所深深围绕和滋润着,无时无刻不被爱所拥抱和温暖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我要学会感恩,在感恩中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但怎样感恩呢?我想到了当爷爷奶奶身体不好时,我应该多陪陪他们,和他们说说话,或从零用钱里拿点钱买点水果孝敬他们,这可要比吃药更管用;当我吃到好吃的东西时,首先要让他们先尝一下,或给他们留好;当他们累的时候,我给他们递上一杯茶,或给他们捶捶背;大冷天也可以主动的给他们二老,端上一盆热水洗洗脚此时他们脸上一定会笑得比盛开的花朵还要美。

    我在感恩中生活,在感恩中成长,同时我还懂得了教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同学对我们有帮助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祖国对我们有呵护之恩。

    感恩是我们必上的一门社会学科,感恩如阳光、雨露一路陪伴着我们,我们将会更加茁壮成长。

  • 7、 在反思中成长读后感

    在反思中成长读后感(一)

    《在反思中成长》一本是由幼儿园一线教师写的可读性较强的书。书中的一篇篇案例体现了作者的真心和细心,体现出一线教师在平凡的工作中发现的不平凡,融合了他们对教育现象的理解和对事件深层意义的思考。一个个富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给我很多以启发,让人产生共鸣。

    案例《不愿认错的东东》中描述,东东是个非常调皮捣蛋得孩子,经常恶作剧吓唬别的小朋友,对老师的批评和要求从来都是满不在乎的,可以说这是一个老师眼中的问题儿童。但是案例中的老师非常细心,她能够查找到孩子异常行为背后的原因,深信每一个伤害别人的孩子都隐藏了一颗受过伤的心。于是,老师对东东伸出了爱心之手,通过家访了解到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家庭教养方式不一致。通过不断地与家长沟通,以及在幼儿园给予孩子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园所和家庭的教育形成了合力,双管齐下,这个孩子慢慢发生了改变。

    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有些孩子身上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行为,老师要做好家长工作,一起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家长工作做得细致了,家长就能全面关注孩子的发展,孩子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了。

    这本书启示我们要善于从小事情中总结和思考,感受和体会。这里,关键是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把握事件的意义,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教师将自己的教育实践和身边发生的小事记录下来,在写作的过程中对事件进行梳理,引发思考,从而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把行动的过程作为研究的过程,持之以恒,就能够从简单的事情中看出端倪,使自己的思想和认识更加深入,增强自身的职业敏感度。只有让思考伴随平凡的日常教育工作,伴随教育行为的记录,教师才能在反思中获得专业的成长。我们都应该向书中的老师学习,做一个细心的人、当孩子出现了问题要从自己的行为上找答案,而不是把答案硬塞在孩子身上,从教育行为反思,寻求更合理的教育对策促使孩子成长,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首先,教师比较有效的成长途径还是自己的反思。

    教师的成长最终还是自己的事情,设法让自己进入研究状态,可以说是教师内在成长的不二法门。教师之所以感到职业的倦怠,之所以感到自己的日复一日的工作单调重复,那就是教师还没有将自己当作专业工作者来看待,还没有让自己进入研究状态。

    如何让自己进入研究状态?老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用自己的眼睛审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者身边发生的教育故事,就等于开启了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大门!因为,丰富的教育实践开始进入了老师

  • 8、 在痛苦中成长作文

    文章不仅仅能够展现个人的思维深度和魅力,还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帮助。同时,写作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找出问题的难点,更好地解决问题。那么,如何能够使我们的文章更加出彩呢?在此,读后感大全的编辑向大家推荐了一篇网络上精选的好文“在痛苦中成长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参考,同时也请收藏。

    在痛苦中成长作文【篇1】

    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严冬,一个冷得大地皮肤都开裂的下午,在一条乡间的小路上,路旁都是枯树杂草。远处过来一个蹦蹦跳跳的小男孩,一看就是从大城市来的,头顶鲜红的绒帽,鼻梁上架着一副蓝框墨镜,裹着一身鸭绒大衣,在这满目沧桑的背景下是那么的时尚夺目。

    这个闪亮登场的小男孩就是我,正在追风逐雪时,突然脚下一绊,我大吃一惊,回头一看,一块石头滚落一旁,石缝中居然钻出一棵青青的小草。它不似植展的花草多姿多彩,却在此刻更显得鲜艳夺目;它不似非洲草原上的野草粗犷豪放,却在此刻更显得高大威猛;它不似足球场上的假草坚韧耐磨,却在此刻更显得顽强不屈。

    我深深地被它感动了,我那缩在华丽外装里面的身体,与这微不足道的小生命相比,是多么的自惭形愧。谁更值得敬畏呢?我感到一股强大的力量,重重地敲打着我那丝条状的、弱不禁风的虚荣之心。

    在小学的时候,我读过很多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主题的课文,为了应付考试,我都感到厌恶了。而今天,我却有不一样的感受,我被这不起眼的小草而折服,对它怀着无以言表的敬畏,此时此刻,我才真正理解了生命二字的含义。

    我哪是被石头绊了脚呀?我分明是被小草绊了心!

    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沉思,想起那棵傲霜的小草,其中必有一根要长成参天大树。我想,它看上去那么渺小、柔弱,却要接受最残酷的现实,克服重重困难,在夹缝中寻求机会,茁壮成长,这是多么鲜活的榜样。

    而我,平时在大人的呵护下,有属于自己的天地,无忧无虑、幸福快乐地生活。这样下去,我会成长吗?哦,不!我不再需要爸爸妈妈的遮挡,当困难逼近,我要像小草一样,勇敢地迎上去,展示自己经历沧桑的风骨,有骨气地活下去!

    与其畏缩,不如挺拔。因为痛苦,所以成长!

    在痛苦中成长作文【篇2】

    人的一生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不可能不遇到风风雨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不可能不遇到坎坷。遭遇挫折,面对苦难,我们该怎么办?有人会选这毫不犹豫的退缩,有人会选者不顾一切的奋进,我们要学会在痛苦中成长。

    因为生活的艰难我们时常渴望的是温暖的关心和

  • 9、 在关爱中成长作文

    写作是展示我们个人才华和独特魅力的重要方式,为了写好作文我们可以尽可能阅读优秀的作品和一些名著,如何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大家好今天读后感大全编辑要为大家介绍一下“在关爱中成长作文”的相关知识,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在关爱中成长作文 篇1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有一段话:“少年智则国智,少少强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提高则国提高,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段话一点也不假,一个国家的但愿在于它的整个下一代的素质,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但愿,是新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法制知识对于我们青少年十分重要。因此,我们必需做一个知法、懂法、遵法的人。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像我们这些小学生就有《未成年保护法》,老师有《教师法》,我们只有做好自己应遵守的法律才能快乐地糊口。马路上的车辆必需遵守交通规则,不然就会发生交通事故。我们糊口在社会上,必然也要受到法律的约束与制裁,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一旦违背法律触犯法律,也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目前青少年犯罪现象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然而,青少年犯罪数不少,去年,我国青少年犯罪已占全国刑事案件的10%,这是多么令人心寒的数据!。一男孩为获取钱财,竟统一外埠男子敲诈父亲,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因为男孩只有15岁,故未追究其刑事责任。在15岁男孩的提议之下,与同伙向父亲发送多条吓唬短信,所要人民币两万元,父亲随即报警,被公安局当场抓获。另为,一个叫高昌华的中学生,他就读于太仓高级中学,学习比较优秀,但品性差劲,因涉嫌杀人、抢劫、纵火、盗窃于20xx年6月被逮捕判死刑,终极被枪决。高昌华杀人案,震动了全太仓、全省乃至全国,他成了我们太仓的耻辱,成了学校的耻辱。一个年仅18岁的花季少年,为何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只因他从小学三年级起就迷恋上了游戏机而走上邪路。玩游戏机需要花钱,他就动歪脑筋,骗人、偷东西。刚开始是在小学里小偷小摸,被家人发现后挨一整理打,然后发展为在初中巧取豪夺有钱人,被循分局关押,最后发展为频频作案,行窃、抢劫、杀人,终于走上了自我毁灭的绝路,终于受到法律应有的惩罚。假如高昌华不走上犯罪道路,他的前程将布满阳光和但愿。

    我们正在成长,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时候,我们在面对世界时,有夸姣有难过有阳光有黑暗有竞争有压力,同时也在面对着社会上的不良风气。

  • 10、 名著读后感:在阅读中成长

    每个人都会一点一滴的成长,也许过程不一样,所经历的事情不一样,可是结果会一样,成长就意味着要失去一些东西,也会得到一些东西,无论好的,坏的,愿意的,不愿意的,生活会慢慢教会你很多东西,会慢慢让你成长。题记

    学会倾听,就会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了解生存之道,这些是我从《倾听》中学会的。倾听多么简单,只要有心和耳就好,然还是有许多人只记住了用耳,却不知道用最重要的心。心之一字含义深远,只有持有一颗真诚的心,真实才会开

    直至如今我才恍然,及时眼前的人在说话,他在发出声音,但这并不是全部。

    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远离了城市的喧闹,我回归了自然,倾听着她美丽的声音。

    冬天,下雪了,白皑皑的。雪花轻盈的舞姿翩然而至,风一吹,她如春风扶柳般被风拉着,摇摇晃晃的,她们下得很大,似窃窃的私语,向我们带来欣喜的消息。她落下的声音又好似春天的序曲。思绪至此,与其用眼耳观看倾听,倒也不如去用心感悟了。

    倾听故事中的人物,你会发现自己已经在不经意间被感染。

    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想海伦.凯勒在写这本书时,一定重新拾回了渐行渐远的童年记忆了吧!她在书末曾写过把活着的每一天看做生命的最后一天想然她是一个乐观的人,虽然拥有悲惨的身体缺陷但她依然保持乐观,我也许就是因为她的这一点喜欢她的吧!

    海伦.凯勒身体虽然不自由但她广阔的精神世界确实自由的,她一直在她的精神世界里寻找、学习。

    在海伦.凯勒的童年里,自从盲聋哑后就如海上的船只,迷失在无边的大海里,她只见到了黑暗。终于,她找到了光明,在她见到莎莉文老师的那一刻,他见到了渴望的光明,也从此踏上了学习的路程

    她就那么度过了87年,笔直的走在学习的道路上。她的坚强与乐观令我们震撼,她的求知道路令我们惊叹。

    品读《倾听》我学会了用心倾听;品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读到了海伦.凯勒历史般的成长;品读《童年》我得到了阿廖沙成长背后的辛酸。

    《童年》的男主人公阿廖沙的经历说起来从某种程度上说和海伦.凯勒的经历相似,他生活在19世纪末,在俄罗斯过着底层市民生活,他的亲人粗暴、自私、贪婪但他却成长为一个善良坚强的人,这与他外婆是有脱不开的关系。

    阿廖沙从小经历过各种苦难,这也促使他变得坚强。他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残酷的事太多了,有时连他自己都不相信竟然有那样的事情发生。好在有外婆,阿廖沙认识了很多人:搬进新房子的房客、隔壁的三少爷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

  • 2019-09-20

  • 2019-09-28

  • 2021-06-24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1-11

  • 2019-09-22

  • 2019-09-22

  • 2023-06-16

  • 2023-05-29

  • 2019-11-11

  • 2019-11-11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3

  • 2023-06-08

  • 2019-11-04

  • 2019-11-11

  • 2021-03-26

  • 2021-07-13

  • 2019-09-20

  • 2019-11-11

  • 2023-05-28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21

  • 2021-09-01

  • 2019-10-16

  • 2019-11-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1-11

  • 2019-11-11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24

  • 2019-09-21

广州在包围中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广州在包围中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广州在包围中读后感、2024广州在包围中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