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今生今世读后感 > 地图 > 今生今世读后感,2024今生今世读后感
今生今世读后感相关栏目
今生今世读后感热门栏目
今生今世读后感推荐
今生今世读后感

(共 6275 篇)

  • 1、 《就在今生》读后感

    《就在今生》读后感

    上学期,弟子有幸在留学日本的大禅师——道炜法师的带领下,学习了《就在今生》这本书。本来寒假的作业是写篇有关南传禅法的论文,但因为电脑被外甥用水滴入了键盘,使得很快黑屏,工作不得不停下来。临近开学,一位师友寄来了一台旧电脑解了困。为了感恩法师教学的冰心一片,整理一篇短文却是必须的,敬请法师原谅。因为没有法师电话号码,所以以此作为迟到的新年礼物送给法师。

    《就在今生》这本书是缅甸“马哈希禅修中心”的住持和尚班迪达大尊者的着述。他将毗婆舍那实修的操作技巧及过程,用人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比喻,更好的诠释深奥的理论,增加人们对禅修的了解,启发行者认清自己,唤醒内在的智慧与慈悲,是可操作性很强的法宝,值得再三观摩学习。

    虽然末学一直以来多喜欢看净宗的书籍,但这本书对修学过程的精细指导,却是通用的,很有借鉴价值。最难得的是法师独特的教学态度和方式,真令弟子大开眼界,耳目一新。在上课过程中,无形中会受法师表现的一些言行所洗礼。他的步子总是舒缓和专注,整个人散发着谦恭无边的气息。

    每次他刚进入大家的视野,换上鞋子,跨进教室,总是微笑着冲大家点一下,说:“上午好!”大家开始表现的很惊愕和不知所措,后来渐渐习惯了,就会同时一致向法师合掌鞠躬,回敬:“法师好!”然后,随着法师轻步走上讲台,安坐后,法师会很客气的对大家说:“请上坐。”又是令人惊异的语言,转而各人会为这句难得的殊荣而喜笑颜开,赶紧坐好位置。

    这些在大陆很少见到的点滴礼节,被法师从日本带回来,感觉到很惬意温馨。法师用身教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礼节在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交往中所起到的便捷作用。这是礼节方面。上法师的课,尤其喜欢听法师给我们分享的他个人独到的经历和见地。他博学多才又见多识广,温文尔雅又幽默风趣,戒行清净而不拘泥刻板,勇于实践且深具悲心。

    还有,法师教学是一边解读原文,一边讨论。每位同学轮流朗读一段课文,然后让学生就自己的理解作一下浅析,很公平,民主。每个人心里会有些紧张,不敢掉以轻心,故没工夫开小差。上课的气氛很活跃。学生说完,法师从不马上否定,会“嗯、嗯”理解的点点头,再结合他的修学感悟,更深入的作精采的分析。上课中间,人人可以感受到被理解与尊重,真是很快乐的事。

  • 2、 《胡兰成自传:今生今世》读后感_700字

    《胡兰成自传:今生今世》读后感700字

    论文笔,应该给五星,论人品,只能给三星甚至两星,所以均匀一下,给个三星吧。 人到了一定的岁数,都愿意回头看看走过的道路,一路上认识的人:爱过的,恨过的,辜负的,被辜负的,曾经以为遗忘了的,或者曾经以为会是永久的…… 胡兰成背负伪政府汉奸的罪名,敢写下自己的一生,一方面是流亡时期的无所事事,一方面是为了给千秋万代评说的机会。政治上的辩解书中基本没有涉及,查了一下三三版应该是最早的版本,也被删节了十几万字,这个版本恐怕更多,将来有机会看看全本的,怎么自圆其说。 因此就剩下他的成长过程,情感经历,当然最引人注目的是和才女张爱玲的婚姻。而除了张爱玲和他最后一任夫人外,不乏貌似平凡的女人。胡是一个多情的人,所以能够看到平凡女子身上的不平凡,他又是一个有才华的人,表达方式很容易打动人心。而他对每一个付出感情的女子,不能说都是虚情假意,爱的时候是真爱,都做出要娶你的承诺,或者说是愿望。让一个蒙尘的女子怎么能够不为之动容,因而动心。要知道那个年代,一个男人三妻四妾并非是违背道德的事,虽然已经开始女性自由自主追求独立的意识萌芽。但是不爱的时候又真的可以一拍两散,两不相欠。 胡是一个自我的人,明知道别人会不快,也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哪怕会牵连到别人,也会一意孤行,不管不顾。而亲人爱人处于困境的时候,就交付与天地,自生自灭,最多几声唏嘘而已。可能这种人能够成大事。他虽然一直在赞美身边的各种女性的明亮娴静,但是自己却是一个走不到阳光下的阴暗的人,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那些开朗爽直,不在乎世俗偏见的人比较能引起他的注意。 不多写了,总而言之,一个有才华的渣男回忆录,值得批判地看。

  • 3、 《胡兰成自传:今生今世》读后感_2500字

    《胡兰成自传:今生今世》读后感2500字

    今生今世

    提到胡兰成,世人的印象不外乎民族汉奸,情场渣男,风流才子,也的确如此。但也很少有人去细细探究,人们知道他多是由于张爱玲的缘故,以至于他写过一本自传体的作品《今生今世》也少有人问津提及,虽然出自此书的那句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已被当今一些鸡汤文用到烂大街。我也是一次偶然的契机才开始读这本书,一翻开便丢不下了,这本书大致交待了胡兰成的人生成长漂泊轨迹,从儿时的胡村,到求学杭州,执教广西,办报武汉,流亡江浙,偷渡香港,客居日本等等,当然最引人注目也最惹人非议的是他精彩变幻的罗曼蒂克史,整部书我最喜欢的是前三个章节,韶华胜极,有凤来仪和民国女子。胡兰成真不负才子之名,文笔清婉细腻,读来似有暗香于春夜随风飘进窗棂,沁入心脾。其中韶华胜极一章写的是他的家乡胡村,由于从小受所接触到的教科书电视剧所影响,我一直觉得,清朝末年乃至延续着整个民国世界,人民都是生活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内有兵连祸结,苛捐杂税,外兼帝国主义鱼肉瓜分,豪取强夺,我四万万炎黄子孙简直是朝不保夕,命悬一线,于风雨如晦的黑暗中背负着三座大山,热烈期盼着东方红太阳升,锤子镰刀红旗动。但历史书上的那些定性的词汇都是后人的大笔一挥,而当时的人们却还是要日子一天一天的过,韶华胜极描写当时的胡村,这个江浙小山村的风物民俗人情变成了大部头历史的生动注脚。这里的人们依山傍水而居,遵循着祖先开辟村落以来的规矩习性安居乐业,全然没有想象中乱世里的礼崩乐坏,一切婚丧嫁娶,迎来送往,还是沿袭着千百年来的旧习。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改朝换代似乎与这里的平头百姓关系不大,依然在一片纯朴祥和的山居环境里恬淡度日。日子虽然有时艰难,但也看不到有人呼天抢地,难以为继,人世间总有法子护人周全。蕊生,也就是小时候的胡兰成就是在这样山明水秀的胡村里,在父母亲邻的荫护下,哼唱着幼稚可笑的童谣,和一群兄弟姐妹的嬉戏追闹中一天天长大。韶华胜极关于村居生活的描写读来让人倍感亲切,总觉得像是带自己也游历重温了童年的旖旎烂漫时光,虽然他写的是水汽氤氲的江南,而我生在朔风呼啸的北方。但想来乡村世界里的安静纯朴又暗藏着的狡诈智慧,不分南北总是相通的吧。历史教科书里描绘的当时积贫积弱愚昧落后的旧中国,在胡兰成笔下却呈现出一派明媚灿烂的韶华光景,可见童年的无忧无虑总是让人感到温暖,不管以后会经历怎样的凄风冷雨,但有着这样美好的童

  • 4、 读《今生今世的证据》有感
    我真实地活过 ——读《今生今世的证据》有感 魏幸悦 “有一天会再也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这是《今生今世的证据》中让我颇有感触的一句话。 物质是运动的,当我们褪去青涩面貌,当高跟鞋代替了运动鞋,当我们脱下校服换上婚纱时,蓦然回首,原来曾经所拥有的所有美好都变成了虚无的记忆。我是真的高兴过、哭泣过、受伤过、爱过恨过、努力过吗?我真实地活过吗? 我是真实地活过。即使一切都面目全非,将行消失,但我还有证明自己活过的神奇宝箱——日记本。这神奇的宝箱里装满了我犯过的错误,我的喜怒哀乐,我认为美好的瞬间,它们就像七彩水晶一样闪烁着不一样的光芒。当夜幕降临之时,窗外的点点繁星会陪我一同翻开日记本,我们一起感受字里行间的温暖。感谢自己一直保持写日记的习惯,这让我能够清楚自己的成长过程,这让我看到自己是如何从一个懵懂的女孩一步步走向成熟,更能让我相信过去。 也许沙发会变、衣柜会变、连那软绵绵的大床也会变,但日记本中书写下的在沙发上、衣柜里、大床上的记忆是不会变的。人会变,变好或者变坏,但日记总能给予我与过去的自己对话的机会,这样我也不至于忘掉初心。也只有在写日记的时刻,我能够摘下面具,让疲惫的心灵休息…… 我真实地存在过,我也会一直保持写日记的习惯。当我变成了老婆婆,我可以在那暖洋洋的阳光下手捧日记本,回味自己的年少轻狂;当我永远地睡去,就将我那一沓日记本作为礼物赠送给这变化无穷的世界吧!去证明自己是真实的活过。 附:原文 今生今世的证据 刘亮程 我走的时候,我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我们随便把一堵院墙推倒,砍掉那些树,拆毁圈棚和炉灶,我们想它没用处了。我们搬去的地方会有许多新东西。一切都会再有的,随着日子一天天好转。 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去告别,不知道回过头说一句:草,你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房子,你能撑到哪年就强撑到哪一年,万一你塌了,可千万把破墙圈留下,把朝南的门洞和窗口留下,把墙角的烟道和锅头留下,把破瓦片留下,最好留下一小块泥皮,即使墙皮全脱落光,也在不经意的、风雨冲刷不到的那个墙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留下划痕、朽在墙中的木钁和铁钉,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 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 有一天会再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
  • 5、 胡兰成自传:今生今世 读后感(3)篇

    在没有任何了解和预期的情况下,仅带着据说他才情了得的好奇翻开的这本书。开篇即被胡兰成的优美文字所吸引。惊艳于他解说的白蛇娘娘、故土风情、童年时光,也敬重于他对发妻的情谊,对爱玲的仰慕,可是自他去武汉后与护士小周生情以后就开始为爱玲心生抱不平,直至与斯家姨太、日本友妻一枝后几欲弃书,对他平淡描述日军暴行几近愤慨,直到最后却被黑帮遗孀佘爱珍的传奇扳回一点印象,看完觉得余音缭绕,竟然又倒回第一章重头读了一遍!经常我们说什么品都如人品,可是看胡的文字也许最好将文品和人品分开。人品我们不甚了解,也不知传说与文字透出的真假,但文品看得见。如编者在跋中说著名诗人柏桦先生说:“胡兰成是文学水平的试金石。”又说“胡也是人品人格的照妖镜”。又写“胡先生写《今生今世》,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处处有着欢喜。民国乱世,虽跌宕起伏,但在胡先生的追述里,却到处充满惊艳的故事,一路皆是悠悠人世”。对此评价深深同感。最爱“韶华胜极”一章,再读更觉美妙。他笔下如长镜头般展开的故乡浙江的风土人情实在悠远绵长,应为经典的民俗民风志,可单独拿出来阅习。采桑、制茶、清明端午过年的各种年节风俗、民间传说和戏文重说、暑夜秋蝉、父母养父母各亲友的身世浮沉……一一在他的笔下呈现出岁月静好、人世悠悠。“有凤来仪”中对民间婚嫁的描述叹为观止。“民国女子”自是他对张爱玲最吸睛的体会。对武汉大轰炸的记录犹如身临其境……“民国以来,至于今天,是要有一全面的反省。我写《今生今世》是为此。盖文明生于格物,而历史要能打开,人世的现实即是解脱。然亦诚如兄所言,‘不知者读之,只是羡慕你老婆多’,我亦开心好笑。世俗之人,但能读之不生厌倦,此即其中必有知之者了。”对胡先生给友人的信中所说的“全面的反省”,并未感觉深刻,许是文字的隔膜还是他有意的模糊,一直不得理解他的思想形成、政治立场和文化主张。初读的确感叹的是胡先生的撩妹技术堪称无双!细数书中所写他的女人:民间发妻玉凤、一带而过且生儿育女的慧文、旷世才女张爱玲、普通护士小周、斯家姨太秀美、日本友妻一枝、黑帮遗孀佘爱珍……类型之广、或无缝衔接或并行发展,且每一位都谈婚论嫁、真情款款、并无欺瞒,也每一位都对他情真意切、倾其所有,真是无愧风流才子之称号。尤其是他在天涯逃亡路上仅用八天就把斯家姨太撩成妻、在日本收到张爱玲的借书信后又回信撩拨之举,让人瞠目。胡先生自认“我之于女人,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

  • 6、 婚姻的许诺——胡兰成《今生今世》读后感1000字

    婚姻的许诺——胡兰成《今生今世》读后感1000字

    读胡兰成的《今生今世》,开始是为了猎奇,读着读着就有了好奇,及至看完,不得不称奇了。胡的叙述汪洋恣肆,用典信手拈来,观点别有见地,写自己时貌似比较真实,写别人时也显得比较宽容。一枝生花妙笔如游龙戏水,开合奔放,舒畅自如。好久没有这样一口气读完一本书。读完后感觉一个字:值!

    和别人在讨论胡兰成时,我觉得,胡可说是个至情至性的真男人。对女人,他的爱也真,他的弃也真,爱之如珍宝,宝贝到自己都感到不真实;弃之如敝屣,以致于笔下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这种如西装革履上沾满油渍的真实,恰到好处地把一个政客与文人在得意和失意时的境况比较客观地展现了出来,所以读起来比较亲切。其实,就是今天,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男人,只是没有他这样的“运气”罢了。

    我个人觉得,胡自小是在一个缺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兄弟姐妹多,他排行老六,父母不可能给他很多的爱,所以一路走来,他总是在寻找爱。也因此,他对女人总有一种别样的感觉,见到任何一个女人,他总会想到是他的妻(他自语),一旦有接触的机会,他一定要让她变成自己的女人!胡在《今生今世》里记述了他与8个女人的情路历程,其实,在这8个女人之外,还有数不情的莺莺燕燕,包括他的朋友,爱铃的朋友,甚至歌女妓女,只要能得手,他绝不会放手;只要有女人经过,他绝不会放过。对女人,思想上,他企望是人皆可妻,生活中,他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及至古稀,他还不准备收手,两个女学生被他撩得神魂颠倒,只是上帝没有给他太多的机会。

    因为从小缺少爱,尽管他在女人面前驾轻就熟,但他的骨子里是自卑而不自信的,所以在他的笔下,他身边的女人都有着独特的美:爱玲是少有人间烟火味的民国第一临水照花人,小周是不施粉黛的清纯美少女,秀美是肤白腰纤的别人看着很青春的女人,一枝更是有着日本风情味的美人,就连年近五十的佘爱珍,亦有着女人男相的另类之美。

    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这些女人在多情客胡兰成的眼里可能是美的,但他用这么多的笔墨,刻意描画这些女人的美,是不是刻意想告诉别人:我胡兰成的女人都是有品味的,我胡兰成也不是老少通吃、美丑不分、人皆可妻的男人!但掩书一想,他这是不是在做一种做贼心虚、越抹越黑的表演呢?胡的这些女人究竟有多美,我们似不得而知,但是,爱玲在民国的美女中,并非绝色;秀美一蚕妇徐娘,也不可能美到哪里去;而悍妇佘爱珍如果说她很美,就只能让人齿冷了

  • 7、 《胡兰成自传:今生今世》读后感_800字

    《胡兰成自传:今生今世》读后感800字

    《今生今世》这本书名是张爱玲题写的,今生今世,胡兰成讲述自己的一生。我们先撇开政治方面的观点,以一个写作者来看待,《今生今世》的文笔让人惊叹!他的情话,真的是比《诗经》还让人动容。比如他第一次娶妻时,对发妻玉凤,这样说道:众人看是新娘,我看则只是她。比如:他逃亡前对张爱玲说:“我必定逃得过,惟头两年里要改姓换名,将来与你虽隔银河亦必定找得见!”比如说:他离开时对小周说:“古人说,三载为秋,我与你相聚只有九个月,到好像自从天地开辟时起已有我们两个人了,不但今世,前世已经相识了。”等等,这样美的情话,让那么多女子沉沦。他与那么多女子在一起,总是没有一点愧疚的,总是能为自己说一套解说。好比他说:我已有爱玲,却又与小周,又与秀美,是应该还是不应该,我只能不求甚解,甚至不去多想,总之它是这样的,不可以解说,这就是理了。胡兰成有这个本事,为自己自圆其说。

    网上很多人讨论胡兰成最爱的是谁,我认为小周与秀美,一枝是出身贫苦的姑娘,与胡兰成的身世相似,她对她们是有怜悯,在她们面前他是可以主导的。对于张爱玲他从一开始是崇拜的,张爱玲出生高贵,并且才华出众,他总是说在爱玲面前他是个小丑,其实他拿张爱玲当做他所仰视的对象。而爱珍对他来说,是个超越他控制的,爱珍泼辣,曾是黑社会老大的夫人,她不像以上女子对胡兰成言听计从,在她与胡兰成之间,她主导两人之间的关系。

    最后,说一下玉凤,胡兰成的发妻,他们之间是媒妁之言,胡兰成说,玉凤未曾称了他的心。可当玉凤病重时,他却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玉凤死时,他曾说了一句话,“我是幼年时的啼哭都已还给了母亲,成年后我的号泣都已还给了玉凤,此心已回到了如天地不仁。”

    网上总是有人说,胡兰成最爱的是何人?我不知,我只觉,最称他心意的便是玉凤了。

  • 8、 《胡兰成自传:今生今世》读后感_900字

    《胡兰成自传:今生今世》读后感900字

    (其中李文源只是草草写过,没有发生实质关系,但李对胡貌似有过情意,遂也就写在一起了)

    1.唐玉凤,兰成明媒正娶之人,二人七年婚姻,期间兰成也是有用心的,玉凤为其生下一子一女,子唤作启儿,女芳名棣云。可怜棣云,据说因雇不起奶娘,拿不出一月三元钱,夭殇

    2.李文源,北京师范大学毕业,上海共产党员,其哥是广东军阀李扬敬。因打赌,遂兰成亲过李文源,后人道,李文源不宜家室,所以没有多少纠葛,其后嫁给一师长

    3.全慧文,胡兰成28岁时经同事介绍迎娶之 ,在这本书里只是提到

    4.张爱玲,,相必张迷们都了解,就不多言了

    5.周训德 ,汉阳医院认识的一个16岁小姑娘,胡兰成大她22岁,后因胡兰成的汉奸罪名被抓入狱,胡兰成逃亡温州没有想发设发营救,小周获释后就嫁给了《大楚报》编辑姓李的一位年轻人

    6.范秀美,斯家姨娘,在家都称范先生,比胡兰成大一岁,但胡感觉她别有一番风味,是真风流。逃亡途中,结夫妇之好,最后一路逃到范秀美的娘家温州,在47年胡与张不再往来后,一直陪伴左右

    7.一枝,日本少妇,胡兰成在日本时池田安排住处的女主,相识一月多,胡说要与其结婚,一枝不同意,说现在的关系就好,关系一直暧昧

    8.佘爱珍,民国四十三年三月归兰成家,以姊弟相称。佘爱珍是共产党南下,上海陷落前不久保释出狱,飞到香港,住香港两年,转来日本,与兰成遂成夫妇。此女原是吴家某男的妾,是该男子设计趁醉要了她,在吴家十二年,去时21岁,走时32岁之后诞下一男婴,九岁夭殇。

    之后又与青帮的吴四宝(33岁)结婚,一起生活近16年,1942年吴四宝被李士群毒死后,与当时汪伪政府的宣传部常务次长胡兰成同居。1945年被抓入狱,判7年,建国后保释出狱,54年与胡结婚

    9.应英娣,上海歌女,胡兰成在汪精卫政权中得意之时,抛弃患病的妻子全慧文,在酒店里包养了上海歌女应英娣,据说是胡兰成一众纠葛女子中颜值最高的,胡在未与全慧文离婚时就与应同居,及至张爱玲出现,二人才分开,但两人却长期保持着联系。尽管胡在这里赞她,但这本自传中却没有提及二人如何相识相知,应在胡心中究竟有几许分量可见一斑。

  • 9、 《胡兰成自传:今生今世》读后感_8000字

    我是因为想着胡兰成是一代才女张爱玲的先生,才看这本书的,爱玲的文字总是花团锦簇,却又夹杂着看破世情的冷漠,凄清与惆怅。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书中对爱玲的描写远远不够,夹杂着自由散漫,泛泛而谈。所以我在网上有搜集了一些资料贴在下面,希望能给因为张爱玲而看这本书的书友们一些启发。

    张爱玲(1920—1995),上海人,她的曾外公是李鸿章,祖父是张佩纶。张爱玲生长在一个不缺金钱单缺情感的家庭,父亲是纨绔子弟,母亲黄逸梵则是成色十足的新女性,在绘画和音乐方面颇有造谐。

    大家闺秀,名门淑女,张爱玲的文学启蒙居然要感谢鸳鸯蝴蝶派的小说,起点偏低,那份艺术滋养却相当有益。《歇浦潮》《啼笑姻缘》《海上花列传》是她喜欢的读本,张恨水是她喜欢的作家。妙就妙在,她是“先看言情小说才知道得有爱的”。一位十三四岁的女中学生竟写出了六回《摩登红楼梦》,支遣着曹雪芹笔头嘘活的那些才子佳人陀螺似地团团直转,在现代社会里再演一幕悲欢离合,宝玉与黛玉分手,怡红公子单身出洋,更使这对璧人额外地遭受了许多现世人生的忧烦苦痛。由于精神上太落寞,家庭如枯井一般生趣索然,张爱玲才多有幻想和郁积,一一诉诸笔端。母亲是家中的过客,父亲则是昏君和暴君,她没法讨好姨娘(父亲的小妾),父母仳离后,她更无法取悦那位性情酷虐的继母,她被禁闭于一室,饱尝铁窗滋味。当飞机掠过天顶,她不禁恨恨地祈求,赶紧丢一颗炸弹下来吧,好与这个无情无义的家庭同归于尽!她终于设法脱身,逃到大门外,依着往昔的性子,念念不忘省钱,与车夫拉锯似地讲价,花去一盏茶的工夫,她到了母亲那儿,背脊上冒出冷汗,才感到几分后怕。张爱玲的母亲早年留法,受过顶好的西方教育,现在女儿挣脱樊笼,前来投靠,没有不收留的理由,但她的积蓄已被丈夫榨干,手头正觉艰窘,只好向女儿摊牌:你要是想早点嫁人,我给你置装,想继续读书,我给你学费,二者只能选一。张爱玲选择了读大学。

    “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就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

    在香港大学,张爱玲的文学才华显山露水,一篇《天才梦》被上海《西风》杂志初定为征文奖的第一名,最终被定为十三名,卒章所言“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这种沧桑尽阅、世味遍尝的感慨哪像是源自一位十八岁少女的笔端?

    “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快,快,迟了来不及了,来不及了!”战火延烧的面积愈广,她也就愈发肯定自己的认

  • 10、 读《今生今世的证据》有感_中学读后感800字

    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

    人类一直在向前走,每一天都有自己生命的一条路。路,越来越多,纵横交错,像一张永远也织不完的网,静默的解构着大地上的草木与风物,而当生命之旅到达终站的时候,谁又能留下今生今世的证据?

    其实也没有那么难,去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去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做一个临时告别。就算有一天再也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连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可回忆不会欺人,那不是证据吗?但是,留下什么就真的那么重要吗?落日用尽全力,掏空自己的所有金黄,就像一个暖瓶,打碎自己的胆,释放自己的热,不怕烫伤自己,只为捂热接下来的黑夜。它什么都没留下。

    现在,谁还能说出一棵草,一根木头全部真实,谁还能把所有的风声留在他的一生中,谁都不能。可能一个人就这样被人吹老了,它逐渐穿过一个人的身体,吹走了黑发留下白头,吹干了皮肤留下皱纹,最后吹松了血肉留下一把老骨头,这时候风又指明了另一个去处。它哪里就吹完了呢?平静的时候,夜晚黄昏,往往有几声低吁,像安命的老人,无可奈何的叹息。你知道它不会停,可你能证明它真实吗?你的白头,你的皱纹,能给它定罪吗?

    真相往往是残酷的,即使它们真的存在过,那等到一切都面目全非、行将消失时,是否变得毫无意义,有时你会感到,经历的一切像风一样转瞬即逝。可不一样的是,风一辈子都不会平静,它究竟还不肯被驯服,它是嚣张跋扈的。而你在这短短数十载的时光中却是无力的,还是将那些无人知晓的郁结和悲伤赠予它,嘱托它替你送给远方,从此往事葬与清风,那些就不要留下证据。

    这一切,难道不是一场一场的梦?再去联想过往那些碎片化的记忆,心上不知怎的有被猫尾轻轻扫过的微痒酥麻感,心从未如这一刻般洞若观火,明晰且淡然。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五千多个日夜曾在我血管里燎原的萤火,早就如鸦羽落地般冷却,不需要谁去见证曾在你心中汹涌的惊涛骇浪,其实也没有东西可留下。日久且长,但愿你所经历的大起大落能为你还没走完的路作一些警醒才好。

    风不大,夕阳正好,而我心中那团火还在烧,熏得夕阳的颜色灰澄,似久置的柑橘,我能听到它落在每一寸土地上细碎的声音,像下雨。

    恍然间,仿佛已是过了一生一世。

  • 2019-09-25

  • 2019-10-24

  • 2019-11-08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11-06

  • 2019-11-08

  • 2023-01-18

  • 2019-11-06

  • 2023-03-31

  • 2019-11-06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11-11

  • 2019-11-0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1-06

  • 2019-11-16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1-04

  • 2019-11-11

  • 2019-10-11

  • 2019-11-06

  • 2019-09-21

  • 2019-10-20

  • 2019-09-20

  • 2022-09-23

  • 2019-09-20

  • 2021-12-31

  • 2022-03-12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1-10-26

  • 2021-12-24

  • 2022-03-28

  • 2019-09-20

今生今世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今生今世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今生今世读后感、2024今生今世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