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 > 地图 >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2024静静的顿河读后感范文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相关栏目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热门栏目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推荐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

(共 3638 篇)

  • 1、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集锦

    如何开始写读后感呢?首先,可以从作品的主题和情节入手,分析作品的立意和内涵。其次,可以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语言风格进行深入剖析,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表达方式。最后,我们应该结合自己的生活和经验,谈论作品对我们的启示和感悟。总之,这本书确实是一本值得我们认真阅读和思考的好书。读后感是我们分享自己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形式,此篇“静静的顿河读后感”文章内容充实、不容错过,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 篇1

    往日的烟雾,是抑郁的尘埃。

    逝去的窗外,不再等待。

    多少悲伤与无奈,全被洗刷成了空白。

    往事的精灵,揭开你黑色的疤瘌,

    然后在一阵不属于你的炮声中,抛下一切,重写你人生余下的光彩。

    这是我对《静静的顿河》中主人公格利高里一段个人评价。

    《静静的顿河》中格利高里的结局是悲剧,也是革命的悲剧和历史的悲剧。但是在悲剧的最后我们却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小说介绍了在新旧政权,红军与白军,新世界与旧世界斗战中,以主人公格利高里这个中农阶级出身的人物为代表以及哥萨克劳动人民由战乱走向新生活的艰难历程,在前进的路途中有多少人迷失了方向,以及多少人经历了悲惨的命运。从小说中可以看出肖洛霍夫对格利高里的毁灭表示无限同情与怜悯。通过描写主人公与时代的复杂关系反映出大时代里的大变动,唱出一道壮丽的人道主义悲歌。

    格利高里曾经两次参加红军三次参加白军,最后被迫当了土匪。有人认为他是叛徒,有人认为他反复无常,也许他是为了名誉而生,也许他是为了保全性命而活,但我们只看到了他凶残、冷酷的一面。对于格利高里个人性格和心灵上的扭曲,我们给予了他太多的批判与责备。可是,造成他的悲剧不仅他是个哥萨克,重要原因他还是个有良知、有责任感的人。他徘徊在沙皇的压迫和自己良心之间,面对这一切,他是无可奈何啊!

    我们知道格利高里有两个追求,那就是爱情与名誉。因为有了执着,他愿意为爱情牺牲、敢于反抗。在故事的结局,他的爱人阿克西妮亚最终还是静静地在他怀中死去。他的敢爱敢恨是值得我们所歌颂的。

    然而追求名誉与权利也不能全归咎于他的错,这是个人求生的本能,相对于波澜壮阔的革命而言,个人不过是漩涡中的一滴水,时刻会被滚滚前进的时代年轮而颠簸着、摧残着。

    在故事的结局,格利高里扔掉武器,回到故乡,这意味的是什么?是意味着死亡吗?不是,这意味着重生。他的儿子米夏洛带给了他生存的希望,也是整个哥萨克人民的希望。格利高里最后表

  • 2、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推荐15篇

    在读后感大全小编的精心选题和编辑之后,我们终于为大家呈现了最新的“静静的顿河读后感”。阅读作者的作品后,我们的思维能够发生许多变化。为了更好地留存这些故事情节,我们有必要写下一份读后感。在写作品读书笔记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着手呢?希望您喜欢本页内容,并与您的朋友分享!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篇1】

    我不喜欢看小说,更不喜欢看略长些的,可能是性格的问题,那密密麻麻是一行行,一排排的字迹看着就“眼花缭乱”,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对这本《静静的顿河》产生了顿悟,因为当时教师倡导我们看些文学性的小说。渐渐地,我接触了这本我初读并且印象最深刻的文学作品。

    这本书共四本,让我这个出入者不禁望而却步,但在读完第一本后,我就被文中一个个鲜活的形象牵动着,直到坚持看完最终一个字。

    文中写着作者肖洛霍夫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国内战争结束这个动荡的历史年代中,描述了顿河两岸哥萨克人在战争时期的生活和命运,葛利高里是她们的代表。在战争中,他在红军和白军中间摇摆不定,从一个单纯的孩子成长为暴躁偏激的军官。在经历了红军白军的多次选择之后,在经历了几次抗争和逃避后,这位平民英雄变得凶残放荡,最终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肖洛霍夫正是深知哥萨克人内心世界以往有过怎样尖锐的矛盾和斗争,他受时代的感召,满怀对他们的热爱,塑造了许多体现历史提高方向的革命者——布尔什维克红军战士形象,讴歌了他们为之斗争的苏维埃政权的彻底胜利。

    肖洛霍夫用他那淡淡的笔触,为我们描绘着顿河两岸哥萨克人的生活画卷。这本书以布尔什维克小组活动所触发的革命与反革命的较量以及社会各阶层的矛盾为轴心,层层展开,步步推进,将读者带进了风起云涌的哥萨克乡村生活。与书中的人物一同感受生活的疾苦与悲欢。我十分喜欢书中对顿河大自然风貌的描述,这些文字让人文静,让人暂时忘却了紧张的学习生活,使人徘徊于其间。整篇文字是那样安静,平静,冷静;就像他笔下那条静静的顿河,但无渲染的文字具有最强的冲击力。当一个作家从内心归属于一片土地时,他的血液里就流淌着那块土地的精神,风采和传奇,而那片土地所传达给他的某种特殊启示,将凝聚成这个作家平生抒发心灵和情感的语言。

    肖洛霍夫曾说:我愿我的作品有助于每个人变得完美,心灵变得纯洁,也期望我的作品能唤起每个人对同伴的爱心。期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样一本宏大构思,磅礴气势,具有深厚的生活内涵,人生意义,个性鲜明的人物,生动感

  • 3、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4篇

    俗话说:身体和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读书就是放飞心灵的途径,随着在看作者写的作品体会到万千感慨之后。这时写一篇读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品读作品,如何从小的感悟着手撰写作品读后感呢?通过本文您可以更好地了解“静静的顿河读后感”的背景和主要人物,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 篇1

    战争与改变

    ——读《静静的顿河》有感

    原创: 嘉之行知

    最近,我读完了肖洛霍夫诺贝尔文学奖得奖作《静静的顿河》。这本书的时间背景是一战期间,所讲述的事都是俄德战争及俄国内战期间发生的。那么我就谈一下战争对民众生活的影响吧。

    战争是残酷的。主角格里沙出生在麦洛霍夫家,这是个富裕的农村家庭。格里沙本应享受青春的美好,娶个漂亮媳妇,二人每年都辛勤劳作,再生儿育女,最后和后代共享天伦天伦之乐,最终安详离世。但战争改变了这一切:格里沙最亲的哥哥和初恋被杀;嫂子和妻子,还有女儿,都因医生参战而无处寻医死亡。这一切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有果必有因。那么造成这个恶果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两点:

    1、人们对打仗的轻视。在书中,许多德克萨人认为打仗是很轻松的,并且是一件很酷的"游戏".所以有很多年轻人都期待着打仗,结果战争时纷纷命葬异乡,只换来一地的泪水。

    2、二少数人的利欲熏心。有些人也向上述人一样期待战争,甚至主动挑起战争,然后乘机从中牟利。这样的人是令人愤怒的,但也是很可怜的,因为他已经堕落了。

    堕落的人会引发战争,但战争也可能会使人堕落。比如格里沙的妻子的哥哥米沙,曾经也是个热血青年。但自从他参军后,为了生存,他只能不断杀人,最后成了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坏蛋。他真的有错吗?没有。因为人人都想活下去。

    但相比于此,战争也可以洗礼人。如主角格里沙,就是在战争中看清了人生的真理:战后格里沙回到家乡,家人一个个都不在了,只有他已出嫁的妹妹和儿子,他发现这亲情是他唯一可贵的`东西了,值得好好珍惜的东西,也是人生最值得珍惜的东西。(此句为后加)

    其实,真正的好是不需要升华的,真正的坏也不是天生的,这两者的界线与关系并不是你我就能弄明白的。但我们只要珍惜眼前的和平,不就是最好的吗?

    侯奕嘉

    2018年8月5日晚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 篇2

    我愿我的作品有助于每个人变得美好,心灵变得更纯洁,也希望我的作品能唤起每个人

  • 4、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汇集10篇)

    读书建立的优越感某种程度上又是建立自信的一种方式,这是读书最明显的一个功效,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我们会更加了解书中人物形象。写读后感也是与作者在对话,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还在寻找读后感范文?读后感大全编辑为您精心准备了“《静静的顿河》读后感”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 篇1

    在我寒冷的时候,她会像一缕阳光照进我的心头,给我带来温暖。

    在我悲伤生气的时候她会像一台逗我开心给我讲故事的一台神奇电视机。

    在我生病的时候,会像一名合格的医生或护士,提醒我吃药,提醒我要多喝水,提醒我早点睡觉,早点休息,不要累坏身体,多加运动哦!

    这个她是谁呢?你们想知道吗?好吧,那我就告诉你们,她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最好的闺密我们定好要永远在一起,所以我们就有了四叶草的约定,约定四叶草谁先找到,如果找到了,我们就要永远永远,永远的在一起!

    你们有约定吗?可以告诉我吗?我们的约定就是这样简简单单,因为我们知道我们一定能找到四叶草,一定可以永远永远在一起,相信我,为我加油怎么弄呢?怎么办呢?想一想你们的约定和之前的好朋友,永远在一起,你们该定一个怎样的约定呢?如果可以,给约定加一个期限,我愿意是一辈子。如果你们的约定和我一样,我不会介意,你们也可以加一个期限不过我觉着女生吧,还是一种麻烦的动物呢!如果可以选择,我还想当男生呢!我不光在静静的夜里有它,我不孤单,而且在明朗的早晨,暖洋洋的中午,我们一是永远在一起,我们二是给约定加一个期限,我们三是要遵守约定,我们四是永不分离!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 篇2

    《静静的顿河》是俄罗斯文坛上一部不朽的巨著,小说构思于1926年,四部分别于1928年、1929年、1933年和1940年出版,前后历时14年。《静静的顿河》展示了1912到1922年间,俄国社会的独特群体顿河地区哥萨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以及国内战争中的苦难历程。主人公葛利高里,是生长在顿河岸边的哥萨克,他动摇于妻子娜塔莉亚与情人阿克西妮亚之间,徘徊于革命与反革命之间,他既是英雄,又是受难者,他有着哥萨克的一切美好品质勇敢、正直、不畏强暴,而同时,葛利高里身上又带有哥萨克的种种偏见和局限,在历史急变的关头,他徘徊于生活的十字路口。作者用悲剧手段,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的男子汉形象,从葛利高里身上,读者能感觉出作

  • 5、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10篇

    如果说,一本书就是一个台阶,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将有千万道台阶等着我们去跨越,当我们反思作者写的作品的过程中,获得了一丝心得体会时。读后感写出我们因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希望这份“静静的顿河读后感”能够超出您的期望,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 篇1

    静静的顿河,整篇文字是那样安静、平静,甚至有点冷情,就像他笔下那条静静的顿河,带着无限的忧郁、惆怅,流露出一丝一缕的浅浅的哀愁。饱含着对大自然的崇拜,对生命的敬畏,充满了那种对人类的痛惜心情!主人公葛利高里参军入伍,军队生活寂寞无聊,容易想家,他看不惯军队里的人的作风,军官对士兵残酷无情,还有那些士兵们强奸妇女,这些都使他愤慨,身为读者的我也感受到当时水深火热的处境。杀人的行为让葛利高里的脚步变得又乱又沉,内心感到痛苦。在离维奥申七俄里的地方,在一片荒凉的、起伏不平的沙地上,几个押送的哥萨克惨无人道地把他砍死了。先是活活地挖掉了他的眼睛,砍掉胳膊,割下耳朵和鼻子,又在他的脸上来来回回地划了几刀。他们解开裤子,一面叫骂,一面对着他那高大、英武、健美的身子撒起尿来。他们对着血肉模糊的躯体骂够了,然后一个哥萨克踩住轻轻哆嗦的胸膛,踩住仰面倒在地上的身躯,斜砍一刀,把头割了下来。最没有渲染的文字却越是带来强大的冲击力。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些在战争中肆意杀害敌人,甚至是残暴剥夺别人生命的那些人为何能够如此坦然自若,心安理得!即使是敌人,信仰也罢,为何一定要如此残暴?这就让我联想到在南京大屠杀中,那些残忍的以杀害手无缚鸡之力的民众为乐的日本人,又是如何寝食得安?一个人,总是该有善恶、内疚之心吧,而丧失人之本性即良心,又凭什么称之为人?看在影片《一路有你》中,我被男主人公高尚的品行深深折服。一次意外,男主人公撞死了女主人公的丈夫,其实本来除了赔偿金钱,他不没有义务再做其他的事了。可是,因为心怀愧疚,因为责任感,他毅然承担起了照顾死者家属的责任,这就是人性的差别吧,我想。不管何时,信仰也罢,我们都要保持着心中那抹高尚,不能丢失我们的本性!

    小说中有很多环境描写,篇幅也很宏大,人物众多,从中反映了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人物上至将军,下至一般群众,个性都塑造得很鲜明,其中几个主要人物形象尤其生动。肖洛霍夫用细致入微的笔描绘出哥萨克世界,这个世界不是匠人构建出来的,而是对土地与人的情感宣泄。肖洛霍夫出身

  • 6、 范文推荐:《静静的顿河》读后感优秀模板(9篇)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在阅读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会有一些独到见解。可以将我们感悟和体会用读后感的方式记录下来。读后感是人们从书中得出的一些启发和心得。那么,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范文推荐:《静静的顿河》读后感优秀模板(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篇一)

    初读此书,感触最深的是作者对人物、环境的描写,用词生动形象,大篇幅运用修辞,别具一格的形容手法,语言优美华丽又丝毫无做作之嫌,读来沁人心脾,让人欲罢不能。怀着这种心态,我如饥似渴地读完了四册中的第一册。作者对情景的描写细致入微,令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中。通过对哥萨克人劳作、习俗、日常生活、邻里琐事的描写,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一个粗犷、豪放、勇猛无畏、怡然自足的马背民族勇士的哥萨克形象,着实令人神往。尤其对两军对垒、冲锋陷阵的哥萨克骑士的心理描写瞬间给人一种大战在即,生死一线即在眼前的心理冲击。

    小说的历史背景大约为1912至1922年间,这期间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以及苏维埃政权的稳固,反映了英勇的哥萨克民族在此期间为战争背井离乡,流血牺牲。用写实的手法,从人性的角度,以哥萨克人为中心构成了小说的内容框架。

    我对主人公葛利高里的感情经历感触颇深,年青的葛利高里的感情是波折的,不幸的。与丰满、性感的邻家有夫之妇阿卡西妮亚的甜蜜而大胆的邂逅糟公之于众后,令强势的老父亲潘苔莱颜面扫地,接下来等待着葛利高里的便是一次赤裸裸的包办婚姻。葛利高里性格是倔强的,是不屈服于伦理道德的,他任性地从不幸福的婚姻中解脱出来,毅然决然带着阿卡西妮亚私奔而去,抛下孤苦的妻子娜塔莉亚,愤怒的司捷番,甩给顿河人民一个大个的供茶余饭后解闷的风流话题。最不幸的是娜塔莉亚,她所有的一切,幸福的与不幸福的、好的与坏的、期盼中的与落了空的,都随着丈夫的远去而变的不再有任何意义。昙花一现的幸福抖然间便从指间滑落,碎了一地。

    娜塔莉亚的不幸着实令我惋惜,这其中,除了葛利高里的倔强外,也有娜塔莉亚的执着,一根筋。当初执意追随葛利高里是违了父亲的意愿,受伤回家后又让好面子的父亲自觉颜面扫地,无形中父女间的隔阂越来越大,矛盾越积越深,而禽兽不如的哥哥甚至企图有非分之想,远去的丈夫又无从寻觅,生活完全暗淡,看不到半点希望。她太不幸了,伤心欲

  • 7、 热门读书心得:《静静的顿河》读后感优秀模板九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人如字,事如书,让读书回归生活,让有字与无字合一,便是读书的意义。观看一本书之后,我们对于作品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值得一品再品的读书心得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热门读书心得:《静静的顿河》读后感优秀模板九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篇一】

    初读此书,感触最深的是作者对人物、环境的描写,用词生动形象,大篇幅运用修辞,别具一格的形容手法,语言优美华丽又丝毫无做作之嫌,读来沁人心脾,让人欲罢不能。怀着这种心态,我如饥似渴地读完了四册中的第一册。作者对情景的描写细致入微,令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中。通过对哥萨克人劳作、习俗、日常生活、邻里琐事的描写,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一个粗犷、豪放、勇猛无畏、怡然自足的马背民族勇士的哥萨克形象,着实令人神往。尤其对两军对垒、冲锋陷阵的哥萨克骑士的心理描写瞬间给人一种大战在即,生死一线即在眼前的心理冲击。

    小说的历史背景大约为1912至1922年间,这期间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以及苏维埃政权的稳固,反映了英勇的哥萨克民族在此期间为战争背井离乡,流血牺牲。用写实的手法,从人性的角度,以哥萨克人为中心构成了小说的内容框架。

    我对主人公葛利高里的感情经历感触颇深,年青的葛利高里的感情是波折的,不幸的。与丰满、性感的邻家有夫之妇阿卡西妮亚的甜蜜而大胆的邂逅糟公之于众后,令强势的老父亲潘苔莱颜面扫地,接下来等待着葛利高里的便是一次赤裸裸的包办婚姻。葛利高里性格是倔强的,是不屈服于伦理道德的,他任性地从不幸福的婚姻中解脱出来,毅然决然带着阿卡西妮亚私奔而去,抛下孤苦的妻子娜塔莉亚,愤怒的司捷番,甩给顿河人民一个大个的供茶余饭后解闷的风流话题。最不幸的是娜塔莉亚,她所有的一切,幸福的与不幸福的、好的与坏的、期盼中的与落了空的,都随着丈夫的远去而变的不再有任何意义。昙花一现的幸福抖然间便从指间滑落,碎了一地。

    娜塔莉亚的不幸着实令我惋惜,这其中,除了葛利高里的倔强外,也有娜塔莉亚的执着,一根筋。当初执意追随葛利高里是违了父亲的意愿,受伤回家后又让好面子的父亲自觉颜面扫地,无形中父女间的隔阂越来越大,矛盾越积越深,而禽兽不如的哥哥甚至企图有非分之想,远去的丈夫又无从寻觅,生活完全暗淡,看不到半点希望。她太不幸了,伤心欲绝而又无人

  • 8、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汇总(9篇)

    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在阅读写的作品时,我们会得到一下启发和知识。写一篇读后感,可以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本书籍。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它是阅读一个作品后的心得体会。在写读后感时怎样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静静的顿河》读后感汇总(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篇一)

    趁着这几天休息,我读了《静静的顿河》的梗概。因为时间关系,也因为这本书实在太厚了,也只能读一下梗概。

    这是真正的史诗,真实地描写了每个生命的悲剧、痛苦和创伤,作品散发着强烈的有别与社会主义或所谓共产主义的人道主义气息,你可以感受到哥萨克的生活,哥萨克浪漫不羁的性格,他们对春种秋收的眷恋,他们对生与死的豁达无畏,他们对正教虔诚的信仰。我非常喜欢文字里对顿河大自然风貌的描写,这些文字让人安静,让人暂时忘却了残酷生活里的死亡:黑夜里星星流着悲哀的眼泪,冬日的月亮,像战争和火灾的血红光亮一样,烟雾朦胧地在村庄的上空照耀着;初春的早晨,顿河边的树林、草地、湖泊和光秃秃的田野,都庄严地和静静地被粉红色霞光的火堆阳照得通红;像母亲的膨胀的乳房一样的满潮的小河里流淌着清凉的,像孩子的眼泪一样纯净的泉水;像缎子一样光滑的,绿油油的冬小麦,全身凝结着眼泪一样的露珠,像怕冷一样紧紧贴在松脆的黑土地上,吸着黑土地的黑色鲜血;野麻丛里,连续不断地发出了鹌鹑斗的咕咕叫声,金花鼠吱吱叫着,野蜂嗡嗡叫,被风吹动的青草沙沙响,云雀在流动的蜃气当中歌唱,远处的干枯的山沟里,有一挺机枪顽强地、凶狠地和沙哑地嗒嗒嗒响着,表示着人类确实是万物之灵。

    在这些美丽的背后是什么呢:在一个明媚的春天,红军李哈乔夫被俘并押送上路,“树枝上那褐色的芽儿已经灌足了三月的甜汁;那种淡淡的、隐隐约约的香气预示着春天的繁荣,预示着太阳转回后生命又要开始。“在离维奥申七俄里的地方,在一片荒凉的、起伏不平的沙地上,几个押送的哥萨克惨无人道地把他砍死了。先是活活地挖掉了他的眼睛,砍掉胳膊,割下耳朵和鼻子,又在他的脸上来来回回地划了几刀。他们解开裤子,一面叫骂,一面对着他那高大、英武、健美的身子撒起尿来。他们对着血肉模糊的躯体骂够了,然后一个哥萨克踩住轻轻哆嗦的胸膛,踩住仰面倒在地上的身躯,斜砍一刀,把头割了下来。”最无渲染的文字具有最强的冲击力。

    静静的顿河,整篇文字是那样安静、平静、冷

  • 9、 推荐!《静静的顿河》读后感范文优选

    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阅读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会有一些独到见解。通过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读后感是阅读一本书之后,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记录。那么,一篇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怎么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推荐!《静静的顿河》读后感范文优选,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篇一)

    初读此书,感触最深的是作者对人物、环境的描写,用词生动形象,大篇幅运用修辞,别具一格的形容手法,语言优美华丽又丝毫无做作之嫌,读来沁人心脾,让人欲罢不能。怀着这种心态,我如饥似渴地读完了四册中的第一册。作者对情景的描写细致入微,令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中。通过对哥萨克人劳作、习俗、日常生活、邻里琐事的描写,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一个粗犷、豪放、勇猛无畏、怡然自足的马背民族勇士的哥萨克形象,着实令人神往。尤其对两军对垒、冲锋陷阵的哥萨克骑士的心理描写瞬间给人一种大战在即,生死一线即在眼前的心理冲击。

    小说的历史背景大约为1912至1922年间,这期间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以及苏维埃政权的稳固,反映了英勇的哥萨克民族在此期间为战争背井离乡,流血牺牲。用写实的手法,从人性的角度,以哥萨克人为中心构成了小说的内容框架。

    我对主人公葛利高里的感情经历感触颇深,年青的葛利高里的感情是波折的,不幸的。与丰满、性感的邻家有夫之妇阿卡西妮亚的甜蜜而大胆的邂逅糟公之于众后,令强势的老父亲潘苔莱颜面扫地,接下来等待着葛利高里的便是一次赤裸裸的包办婚姻。葛利高里性格是倔强的,是不屈服于伦理道德的,他任性地从不幸福的婚姻中解脱出来,毅然决然带着阿卡西妮亚私奔而去,抛下孤苦的妻子娜塔莉亚,愤怒的司捷番,甩给顿河人民一个大个的供茶余饭后解闷的风流话题。最不幸的是娜塔莉亚,她所有的一切,幸福的与不幸福的、好的与坏的、期盼中的与落了空的,都随着丈夫的远去而变的不再有任何意义。昙花一现的幸福抖然间便从指间滑落,碎了一地。

    娜塔莉亚的不幸着实令我惋惜,这其中,除了葛利高里的倔强外,也有娜塔莉亚的执着,一根筋。当初执意追随葛利高里是违了父亲的意愿,受伤回家后又让好面子的父亲自觉颜面扫地,无形中父女间的隔阂越来越大,矛盾越积越深,而禽兽不如的哥哥甚至企图有非分之想,远去的丈夫又无从寻觅,生活完全暗淡,看不到半点希望。她太不幸了,伤心欲绝而

  • 10、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600字

    《静静的顿河》一部宏篇巨著。这本书再现了俄国十月革命前后,俄国人沉痛的生活。看完我在想,这部电影到底在向人们诠释什么呢?我想有以下几点。

    一、爱情。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葛利高里执着的爱着,已为人夫的婀克西妮亚。为此他们两次私奔。第二次时,他们乘着满天云霞上路了,还没走几步,婀克西妮亚就被子弹击中了。血从她的嘴里无情的流出来,葛利高利把自己的棉衣脱下来,枕在心爱的人头底下,赶忙查看她的伤口,然后把自己的内衣撕下一块,塞进还在沽沽流血的胸口,抱起她的头悲痛欲绝的喊:“你倒是说句话啊!”曾不顾一切和他私奔,虽不是妻子却爱他胜过妻子的心爱的人,没有再说一句话,就此撇下一生的挚爱撒手人寰。葛利高利悲哀到了几点,他用双手沉痛的掩埋了自己的爱人。虽是畸恋却如此感人至深,我想只有那种不顾一切的爱,才会如此的打动我们的心。

    二、战争。战争也好像是人类不变的主题。只要有人存在,就不免要强取豪夺。有些人为了自己一己私利,让许多无辜的人们卷入这场死亡游戏。爱好和平的人们,是不需要战争的,战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死亡、恐惧、饥饿、穷困,人民不能安居乐业,而是颠沛流离;夫妻不能长相厮守,而是聚少离多,或是从此阴阳两隔。每次政权的更跌,都是血泪交流,横尸遍野。人民只想过个安生日子,却是如此的难。想想家人的团聚,温馨的饭桌,自由的来去,安逸的睡眠,该是多么的舒服满足。珍惜和平和安宁,才不会轻易陷入战争的漩涡。

    三、亲情。丈夫去打仗,妻子的不舍;儿子战死沙场,母亲肝肠寸断;新婚妻子瞬间变成寡妇,不忍抛弃的公婆……

    静静的顿河,却是如此的不平静。这里曾演绎了爱的欢歌,这里曾经历了弥漫的硝烟,这里曾撒下了数不清的血泪,这里曾有一批人日落而息日出而做,这里曾有铁骑踏过的一条静静流淌的顿河。(朱姿翰)

  • 2019-11-16

  • 2019-11-12

  • 2019-11-04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17

  • 2019-10-16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09-28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0

  • 2021-09-11

  • 2021-10-01

  • 2019-10-19

  • 2019-11-02

  • 2019-09-28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静静的顿河读后感,2024静静的顿河读后感,教您怎么写静静的顿河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