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呼河兰传读书笔记 > 地图 > 呼河兰传读书笔记,2024呼河兰传读书笔记
呼河兰传读书笔记相关栏目
呼河兰传读书笔记热门栏目
呼河兰传读书笔记推荐
呼河兰传读书笔记

(共 5103 篇)

  • 1、 《向马里兰靠拢》读书笔记

    爱心?爱心是什么?相信很多人都问过这个问题。爱心,经常会在你不经意间露出来。它可能看不见,摸不着。有时,爱心是一杯寒冬里浓浓的热茶;有时,爱心也只是彼此间的一句问候。简单的来说,爱心,其实就是互相的帮助。

    读了《向马里兰靠拢》这篇文章,我觉得丹尼一家虽然饱受疾病和经济危机的折磨,但是他们并没有失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即使丹尼生病了,他也坚持天天打工。他的妻子苏珊怀孕了,仍然拖着疲惫的身躯继续去寻找工作。最后实在没有办法,才向他们的朋友凯西求救。但凯西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救济丹尼一家。后来,凯西灵机一动,在网上举办了一个捐款活动。通过网络讲述了丹尼一家的不幸遭遇,希望大家能够献出爱心,伸出援助之手,避免丹尼家的房子被银行拍卖。令凯西感到意外的是,不到24小时,捐款就达到了1000美圆,后来捐款数额越来越大,居然达到了10900美圆,当凯西在网上撤下募捐账号时,捐款额竟然达到了11030美元。还有一位好心的老板给丹尼提供了一份工作。在大家的帮助下,丹尼家终于渡过了危机。

    世界上好心人很多,但他们的力量还微不足道,让我们一起加入到爱心的行列,多做善事,互帮互助,让世界充满爱,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如果你在别人需要帮助时,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爱心,那么在你需要帮助时,别人也会斩钉截铁地把爱心献给你!如果人人都献出自己的爱心,那么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我们的明天将会更加灿烂、更加辉煌!

  • 2、 兰河传1000字读书笔记6篇

    《呼兰河传》这一部作品是时代的产物,也是那个时代留给我们的感悟,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兰河传1000字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对你能够提供帮助。

    呼兰河传1000字读书笔记

    最近几天被感冒纠缠的昏天暗地的,鼻涕眼泪充斥着每一天。不过还是看完了萧红的呼兰河传。这是前段时间在网上买的一批书中的一本,刚看了几页,就没有看下去。后来看了莫言的《生死疲劳》真的酣畅淋漓。看过之后总觉得一种失落,也许莫言的书写的太好了。于是我又拿起了没有看完的《呼兰河传》。有的时候总是不自觉的对比,莫言的书是带着一股肉味的。直接冲击人们的最敏感的器官,总是有一种大多快意的感觉。就好像是在最寒冷的腊八天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羊肉火锅,之后在来两瓶啤酒那样舒畅。

    可是羊肉也不能总吃啊,手里拿着《呼兰河传》,好像拿着一份东北的土豆丝卷饼一样,清爽自然。这部小说是萧红在1940年香港写完的。我看过关于她的电影,那时候的她身体极端不好,在贫困交加中完成了这部清新自然的自传体小说。就像她在尾声说的那样,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这本书向我们展现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北呼兰河地区的风俗人情,也浓墨重彩的描写我和爷爷的祖孙情深。同时也描写了下底层劳动人民的悲苦生活,以及对生的希望和执着。在这里我要说的一个人物就是他们的家的租户冯歪嘴子,他是一个拉磨的,做点粘糕。挣扎的生活着。和村里的王大姑娘生活在一起了,并且有一个孩子,在文中描写的真是凄苦,房子四处漏风,四周的水什么的都已经结冰了,墙根地下的耗子吱知乱跑。孩子只是盖着面口带,孩子一哭,从孩子的嘴里冒出了雪白的白气。后来搬到了草房子里,小孩睡到了草堆上,好像一直喜鹊睡在了窝里。总之,我似乎能感受到那种生活的恶劣情况。后来王大姑娘因为生第二个孩子死了,冯歪嘴子没有颓废下去,一个孩子才四五岁,一个才出生。大家伙都想看他的热闹时候,他没有绝望,因为他看见了自己两个孩子,他觉得在这个世界上,他一定要生根的,要长的牢牢的。于是他照常的活在这个世界上,他照常的负者他那份责任。到最后他还是没有让人看到笑话,还是顺其自然的活着。也许在他的心中希望总是孩子渐渐长大的脚步中。

    文章里也充满着对女性的同情,在那个年代,被汉子打,被婆家打,是再正常不过的。老胡家的两个孙媳妇,大的聪明灵力,有一手好女红,这也逃不逃被男人打的命运。可是她

  • 3、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

    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读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美得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

    看了矛盾的评价,使我很好奇作者萧红笔下的故乡的故事和人们?她的故乡是什么样子使他怀念?很想知道关于作者故乡呼兰河城的人、事、景、也就是所说得风土人情,人情世故。在那个时代,没有通讯设备,信息工具人呼兰河城人们的生活娱乐又是怎么打发的?带着这些问题,怀揣着好奇心我走进了她的故乡。

    作者总共用七章篇幅描述呼兰河城里的故事,1、讲述了故乡呼兰河城的大环境、2、故乡呼兰河城的精神面貌,娱乐。3、故乡呼兰河城的自己家里的故事,和祖母祖父亲戚间的故事,4、故乡呼兰河城作者的邻居街坊的故事,5、因为跳大神团圆媳妇的死,6、在城里四处游荡好吃懒做的有二伯,7、工人冯歪嘴子的生活。

    通过,第一章介绍的故乡的整体环境,轻轻松松把读者引进故乡呼兰河城,让读者感受到呼兰河城是一个自然,美丽,可爱的地方,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的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着自然的结果。在当时没有出现信息工具,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娱乐方式,晚饭后大家(邻居们)围坐在一起,看天上的火烧云,唠唠家常。

    每一章读后感受如同矛盾评价的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读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美得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

    读完第五章,因为跳大神团将一个如花的少女活活整死。我的眼角湿润了。因为人们的愚昧和无知,在那个时代女性的地位始终不可以和男人平起平坐,他们的行为举止一定要附和当时人们所认为的规矩,说话小声小气,走路慢油油,一旦不符合标准一传十,十传百,都认为你是外星人来的怪物,没有自我可言,更无法谈论女性自己的想法,要么使用酷刑(暴打)让你顺服。

    团圆媳妇因为平时大大咧咧,为了把活做完,走路如风,平实说话口无遮栏,只 有12岁的她,受不住婆婆的暴打,而喊回家,暴打的程度更变本加厉,团圆媳妇受不住,倒下了,本是一场小小的感冒,在左邻右舍的胡乱猜疑下,团圆家给团圆媳妇请来了大神,没病都被整出病来,跳大神里的各种奇怪、病态的动作,吓坏了团圆媳妇,半夜常常被噩梦惊醒,又哭又叫,吓坏了团圆家,不断的请大神,就这样来来去去,跳大神中各种病态的举动,将一个活生生的少女折腾死了。

    一个如花的少女,就因为她的言行举止,对于现

  • 4、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范文

    篇一

    《呼兰河传》是着名女作家萧红后期的重要作品,在这部饱含忧郁深情的作品的序言中,茅盾先生这样写道:如果有使我愤怒也不是,悲痛也不是,沉甸甸地压在心上,因而愿意忘却,但又不忍轻易忘却的,莫过于太早的死和寂寞的死。

    在这部温婉如诗的小说里,萧红笔下的我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满怀着对于广阔世界的好奇和烂漫的童真,用一双清澈的眼打量着四周的一切。祖父、后园和她自己,就成了全部的天地。在小说的开篇,作者细细的描绘了小城呼兰河的风俗人情,在她的眼里,这个小小的县城里,有着心智未开的居民和乡村应有的纯净生活,虽然不如大城市的繁华,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作者极力想表现孩童眼中未知而灿烂的世界,她在字里行间流露的却是刻骨的忧伤,笔下的人物和风景无不带着一种忧郁的美。她这样写请神的鼓声:那鼓声就好像故意招惹那般不幸的人,打得有急有慢,好像一个迷路的人在夜里诉说着他的迷惘,又好像不幸的老人在回想着他幸福的短短的幼年。又好像慈爱的母亲送着她的儿子远行,又好像是生离死别,万分的难舍。而她眼里秋天的后园是这样一番景象:每到秋天,在蒿草的当中,也往往开了蓼花,所以引来了不少的蜻蜓和蝴蝶在那荒凉的一片蒿草上闹着。这样一来,不但不觉得繁华,反而更显得荒凉寂寞。

    作者笔下的人物有着凄哀的命运,原本天真活拨的小团圆媳妇被婆家狠心的折磨致死,而围观的人都抱着猎奇的心态,从未有人对她抱以同情和拯救的念头;有二伯一个人孤独的生活着,害怕死后没有人为他送行,成为孤魂野鬼;冯歪嘴好不容易成了家,而媳妇却早早的离去,剩下他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

    萧红静静的叙述着这些人物的故事,正是这种平静带给人不安和绝望的心态,故意去压抑,故意去冷漠,反倒给人无尽的伤感。其实令人伤心的不仅仅是这些社会最底层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更让人苦闷的是他们周围那些人的冷酷无情,在这些人的举动中我们看不到怜悯的存在。小团圆媳妇被热水浇头,浇一次昏一次,却没有人去阻止这种暴行,而是围在旁边看热闹。这场景让我不自觉的想起那让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一幕:一群中国人在木然的观看自己同胞被处死的电影。可怕的不是暴力,而是暴力下的臣服和麻木。呼兰河城里的人早已见惯了贫苦百姓们颠沛流离的命运,于是他们的同情心也在不知不觉中丧失殆尽了。关于冯歪嘴子的故事就更令人伤心,大家得知他成家之后,不但不关心他如何养活一家人,反而热衷于寻觅他自杀的蛛丝马迹,在他床上发现一根绳

  • 5、 书籍《呼兰河传》读书笔记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中需要我们写感悟读后感,学生十分头疼的是读后感,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呼兰河传》读书笔记,欢迎阅读。更多资讯尽在读书笔记栏目!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吃果子就种了果园。祖母又喜欢养羊,羊就把果树给啃了。果树于是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为因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他们是并不存在的。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

    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也是为着神鬼,而不是为着人的。

    这庙会的土名叫做逛庙,也是无分男女老幼都来逛的,但其中以女子最多。

    女子们早晨起来,吃了早饭,就开始梳洗打扮。打扮好了,就约了东家姐姐,西家妹妹的去逛庙去了。竟有一起来就先梳洗打扮的,打扮好了,才吃饭,一吃了饭就走了。总之一到逛庙这天,各不后人,到不了半晌午,就车水马龙,拥挤得气息不通了。

    挤丢了孩子的站在那儿喊,找不到妈的孩子在人群里边哭,三岁的,五岁的,还有两岁的刚刚会走,竟也被挤丢了。

    所以每年庙会上必得有几个警察在收这些孩子。收了站在庙台上,等着他的家人来领。偏偏这些孩子都很胆小,张着嘴大哭,哭得实在可怜,满头满脸是汗。有的十二三岁了,也被丢了,问他家住在哪里?他竟说不出所以然来,东指指,西划划,说是他家门口有一条小河沟,那河沟里边出虾米,就叫做虾沟子,也许他家那地名就叫虾沟子,听了使人莫名其妙。

    再问他这虾沟子离城多远,他便说:骑马要一顿饭的工夫可到,坐车要三顿饭的工夫可到。究竟离城多远,他没有说。问他姓什么,他说他祖父叫史二,他父亲叫史成。。。这样你就再也不敢问他了。要问他吃饭没有?他就说:睡觉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任他去吧。于是却连大带小的一齐站在庙门口,他们哭的哭,叫的叫。好像小兽似的,警察在看守他们。

    娘娘庙是在北大街上,老爷庙和娘娘庙离不了好远。那些烧香的人,虽然说是求子求孙,是先该向娘娘来烧香的,但

  • 6、 有关呼兰河传读书笔记

    古语言: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书籍,对于推荐阅读作品,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这是感触是非常难得的,它是我们去写作读书笔记的宝贵素材。那么,值得被我们借鉴的读书笔记有哪些?为此,小编特意呈上“有关呼兰河传读书笔记”,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篇1)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呼兰河的人们所产生的不幸与其说是封建社会压迫的苦果,不如说是其思想的愚昧所带来的恶果。比如团圆媳妇家的杯具,为什么人会死,怕真不是婆婆人恶毒,而是千百年根深蒂固的观念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一种共同的顽固的价值观,他们所有的亲友邻人都觉得团圆媳妇的行为举止不对,想把它矫正过来,最终共同活活把团圆媳妇折磨死了。

    这难道也是阶级压迫吗,我看未必,这种愚昧的思想归根结底来源于不高的生产力和千百年的礼貌传承,来自于社会现实。撼山易,憾人心难,这隔了几层的我们看来,这是愚昧而不可理解的,而在当时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看来,那恐怕是再正常但是的。

    所以,个人觉得,萧红的个人杯具怕也多多少少来源于那里,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自己的思想观念超前于自己所处于的时代,那绝对是一个杯具,如果做不到糊涂一点,那么人生注定是要坎坷的。因为对于作为一种社会动物的人类来说,如果做到了“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请”,那绝对是不容于人,不容于社会的,轻则受到排斥,重则有可能像西方众多中古世纪的科学家那样,丢掉性命。也许,就算不被社会清算掉,自己也可能受不了这个荒谬而不可理喻的社会,以自杀为结局。也许,那么多杰出人物走上这条路,也是有这个原因在的吧。

    所以说难得糊涂,也难怪苏轼洗儿戏作,“世人养子望聪明”“我愿生儿愚且鲁”,世人大多是有排他性的,如果一个人的思想行为与大众不同,大多是要以杯具收场的。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篇2)

    在一个周末,我看了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窗外细雨绵绵,我的心情由天气变得很沉重。

    灰色的色彩,平静的叙述,黯淡的画面把我们带到了二十世纪初的小城呼兰河,这个小城并不繁华,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在故事发生的小村庄里,到处都显得那么萧条: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画面,灰色的人生。整个村庄就像是笼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乌云蔽日,见不得半点阳光。在这里,到处可见由于人们的无知、愚昧而引发

  • 7、 《呼兰河传》萧红读书笔记

    看过电影《黄金时代》后,我便迷恋起了萧红,敬仰于她的才华,悲悯于她的命运。

    最近读完了她的《呼兰河传》,让我对萧红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她儿时生活的呼兰河小镇是刻板单调的,但又不是没有音响和色彩的;她的童年是多彩而寂寞的。

    茅盾说,《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萧红通过朴实自然的笔触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东北农村风土画。她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成长,对这片土地有着深深的眷恋与深刻的认知,这里承载着她太多的记忆。

    1、对小镇零碎的记忆

    冬天里,大街上行走的人们:赶车的车夫、卖豆腐的人,卖馒头的老头……街上的门面,学校,以及淹死马的大泥坑……

    作者对小镇的这些地方都进行了细腻的描写,有详有略,让我们看到了呼兰河的刻板,也看到了它的色彩。

    一年之中,这里的人们很有规律地过生活;一年之中,必定有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一年四季,依着那些走马灯似的挨次到来的隆重到来的节日,在灰暗的日常生活的背景前,呈现了粗线条的大红大绿的带有原始性的色彩。

    2、对祖父温情呵护的记忆

    因为父亲的严肃,母亲的寡言,祖母的严厉,儿时的萧红与慈祥温和的祖父走得最为亲近。在和善的祖父那里,她的调皮被珍视,她的好动被理解,她的贪吃被善待……

    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在萧红的眼里,祖父是个充满童趣的老人。他经常和小孩开玩笑,说“你看天空飞个家雀。”趁那孩子往天空中一看,就伸手去把那孩子的帽给取下来了,有的时候放在长衫下面,有的时候放在袖口里头。他说,“家雀叼走了你的帽啦。”

    祖父对萧红疼爱有加。不慎掉入井中的小猪,小鸭,被祖父打捞上来,用黄泥包着烧好,先让她选嫩的吃,吃剩的祖父才吃。

    读到这些,我的眼里涌上一股热泪,想起了已故的外祖父。与萧红相似的是,我的童年也是和外祖父一起生活的。那个时候,外祖父骑着老式自行车,我坐在前梁上,走上几十里路,去城里的集贸大厦逛街。在那里我看到了不同与乡村的另一个世界:人们穿着西装,烫着卷发、踩着皮鞋以及琳琅满目的新奇物件……

    每次回来,祖父都会给我买回各种新奇的玩意,有小糖人、花裙子、小三轮车……这些有趣的玩具陪伴了我的童年,给我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萧红以一个孩童的视角,用朴实细腻的描写,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童趣与被呵护的童年;也将我们带入了那些已经逝去的儿时光阴。

    3、残忍的灰白

  • 8、 读呼兰河传读书笔记

    【篇一:读呼兰河传读书笔记】

    作者萧红细腻地表写了旧时代的呼兰河。在她的表述下,我渐渐地走进了80多年前的东北,一个衰落的村庄。村子里面,只有灰色的街道,灰色的人生,灰色的社会整个村落就像暴风雨前的天空一样,乌云蔽日,没有半点色彩。这里的村民,活着的目的仅仅因为活着,生的普普通通,死的平平淡淡,让人觉得呼兰河的人们,缺少了些什么。

    灰色的色彩,平静的叙述,黯淡的画面把我们带到了二十世纪初的小城呼兰河,这个小城并不繁华,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在故事发生的小村庄里,到处都显得那么萧条: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画面,灰色的人生。整个村庄就像是笼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乌云蔽日,见不得半点阳光。在这里,到处可见由于人们的无知、愚昧而引发的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人们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为了死去而死去。一个又一个画面,一个又一个悲剧地出现,让我不知道该如何去评判哪个更值得我同情,哪个更值得我痛恨

    在东二道街上有个大泥坑,六七尺深,人们和家畜无论是在晴天,还是在下雨天都会遭受到灾难,淹死过小猪,用泥浆闷死过狗,闷死过猫,鸡和鸭也常常死在这里边。人们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有,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平。这是在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现的一个镜头,它让我感慨:多么愚昧的人民呀!在他们的脑海里就要顺应社会,顺应天意,人是不能违抗天命的,这不能不是他们的悲哀!

    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写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这就为里面人物的悲剧埋下了伏笔。文章中的团圆媳妇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她才十二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龄,而她却被过早地卖给了一户人家做童养媳,刚来时是那样的健康、活泼,一个人孤单地生活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尽心尽力地做事,可动不动就会遭受到婆婆的打骂,在人们眼里,婆婆打她是为了让她更听话、更懂事。没多久她就匆匆地离开了人世,让她的家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自己为了她用了那么多的钱,使了那么大的劲,这是一个赔本的买卖。与其说团圆媳妇的死是被吓的,还不如说她的死是被封建社会害的。我不知道在这个村庄里,在这座城市里,在旧中国这片土地上,还有多少像团圆媳妇这样受到迫害的人,一个团圆媳妇死去了,还有更多的像团圆媳妇这样的女人在受着迫害!王大姑娘的死,胡家媳妇的死在那个年代里,她们的遭遇在人们看来是司空见惯的,是自作自受的,是没有人可以挽救的。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我们的新社会,人们在知识中变

  • 9、 《呼兰河传》的读书笔记

    书名:《呼兰河传》

    作者:萧红

    简介:

    《呼兰河传》是著名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本书描绘了东北边陲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独特的艺术个性与特色。这部作品是萧红后期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 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讲述了作者的童年故事。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巅峰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她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不少研究者提出的作品所流露的那种孤寂与苦闷的情怀,其实也可以从这一角度予以理解。

    文中经典语句:

    1.人活着是为吃饭穿衣。

    2.这地方的晚霞是很好看的,有一个土名,叫火烧云。说晚霞人们不懂,若一说火烧云就连三岁的孩子也会呀呀地往西天空里指给你看。

    3.夜一来蛤蟆就叫,在河沟里叫,在洼地里叫。虫子也叫,在院心草棵子里,在城外的大田上,有的叫在人家的花盆里,有的叫在人家的坟头上。

    4.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地,便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

    5.天再冷下去:水缸被冻裂了;井被冻住了;大风雪的夜里,竟会把人家的房子封住,睡了一夜,早晨起来,一推门,竟推不开门了。

    6.人死了,魂灵就要到地狱里边去,地狱里边怕是他没有房子住、没有衣裳穿、没有马骑。活着的人就为他做了这么一套,用火烧了,据说是到阴间就样样都有了。

    7.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长去;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老,老了也没有什么关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聋了,就不听;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动了,就瘫着。这有什么办法,谁老谁活该。病,人吃五谷杂粮,谁不生病呢?死,这回可是悲哀的事情了,父亲死了儿子哭;儿子死了母亲哭;哥哥死了一家全哭;嫂子死了,她的娘家人来哭。

    8.哭了一朝或是三日,就总得到城外去,挖一个坑把这人埋起来。埋了之后,那活着的仍旧得回家照旧地过着日子。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外人绝对看不出来是他家已经没有了父亲或是失掉了哥哥,就连他们自己也不是关起门来,每天哭上一场。他们心中的悲哀,也不过是随着当地的风俗的大流逢年过节的到坟上去观望一回。二月过清明,家家户户都提着香火去上坟茔,有的坟头上塌了一块土,有的坟头上陷了几个洞,相

  • 10、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范文

    篇一

    这一章主要讲了萧红童年时代,与她的祖父、祖母一起生活的点滴记忆。开头一篇便是我们课本中学到的《祖父的园子》。课文总之没有原著好,太多的删删改改,没有了原来的味道。这一章的文字真是质朴无华,散发着田野的芳香,写得太自然了。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

    我太喜欢这段文字了,在那个年代,能写出这样自由的文字,真是不一般!我仿佛看到那蓝悠悠的天空、明晃晃的阳光、蝴蝶乱飞,蜜蜂嗡嗡地叫着,所有的一切,都那么无忧无虑。

    我还喜欢萧红的祖父。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她的祖父对她很好。村里的小猪小鸭掉井了,祖父会用泥包起来烧给她吃。把小猪的皮一撕开,立刻冒了油。再蘸点盐、韭菜花,啊!真香啊!我都要咽口水了。她的祖父是个和蔼慈善的老人,我最喜欢他的就是,他从来不会批评、训斥小孩子,总是心平气和。萧红学种地,把好好的菜种踢飞了,犯了错,祖父依旧笑呵呵的。她吃熏小猪时,没有一点儿吃相,满嘴油,随吃随在大襟上擦着,祖父看了也并不生气。他的祖父有教养、有气度。我猜想他一定是个家道中落的文人,说不定还是个秀才呢。文中提到:祖父教我的《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我觉得他一定不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他有文化,萧红的文学修养也许就是祖父从小培养的结果。所以我更加钦佩他的祖父了。

    萧红不喜欢她的祖母,我也是。她的祖母洁癖严重,以她屋的窗纸最白净。而萧红偏偏要捅破这雪白的窗纸。而严厉的祖母就躲在窗外,她一捅,祖母就拿个大针在她的手指上狠狠地一扎。这样的教育方式到现在也算得平常,比如小孩子乱摸乱动,要挨手扳、要罚站,掉饭粒要挨罚,吃手指要挨敲。。。。。。而且她的祖母还爱骂人,她骂祖父是个死脑瓜骨,骂萧红是小死脑瓜骨,哎!可惜她先死了,不知道这个小死脑瓜骨长大以后,竟成了有名的作家。

    她的祖母死时,家里来了很多人。我也说不上那些人究竟是些什么人。总之他们是来办丧事的。还说阴间有十八关,过到狗关的时候,狗就上来咬人。可是,他们有绝招,用油锅炸了许多的面饼,说是什么打狗饽饽,用这饽饽打狗,狗就不敢咬人了。哈哈,这些封建迷信可真是神乎其神啊!真的有十八关吗?,《祝福》里的祥林嫂不是最爱问有没有地狱?死后有没有魂灵吗?,我也很想知道!

    篇二

    名著,发感想。自古至今名著一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不同时期的

  • 2019-11-12

  • 2021-11-22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3

  • 2022-12-15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1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1-07-06

  • 2023-03-18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11-12

  • 2019-09-20

  • 2021-11-20

  • 2021-09-25

  • 2019-10-11

  • 2019-11-12

  • 2019-11-11

  • 2021-10-02

  • 2021-10-26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1-12

  • 2019-11-11

  • 2019-11-12

  • 2021-06-02

  • 2021-06-10

呼河兰传读书笔记
读后感大全(hdh765.com)呼河兰传读书笔记栏目为大家提供呼河兰传读书笔记、2024呼河兰传读书笔记,呼河兰传读书笔记摘抄,呼河兰传读书笔记大全等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