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荷花课文的读后感 > 地图 > 荷花课文的读后感,2024荷花课文的读后感范文
荷花课文的读后感相关栏目
荷花课文的读后感热门栏目
荷花课文的读后感推荐
荷花课文的读后感

(共 9932 篇)

  • 1、 课文《难忘的启蒙》读后感
    课文《难忘的启蒙》读后感 这个星期我们学习了第六章难忘小学生活,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难忘的启蒙》了。 课文讲了曾在竺西小学上课的作者与他的启蒙老师老师发生的几件事。特别是在演讲上,是老师偷偷在日本兵的监视下举办的;写作上,老师以风趣的批语严厉批评作者;写字课上,又用严肃的语气教训作者;而日语课上却十分宽容——这些都是老师为了教导学生。 看了这篇文章后,我深深地体会到老师的苦心。在这里,我向所有的老师说声:“谢谢你们,是你们传授我们知识,让我们从懵懂到成熟,是你们教会我们做人,让我们从学校步入社会。” “是他们,在我童稚的心里播下美好的种子,教导我:要热爱祖国,要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从这一句话中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更加具体、清晰地教会了我们做人要踏实、要勤奋、要热爱祖国。这不禁使我想起了老师们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在教我们做人的道理,他们为我们着想,希望我们能成为有用的人,成为国家的栋梁。 在课堂上老师之所以能够为我们讲好每节课,让我们理解地更清楚、深刻,是因为他们课前为我们准备好的一切——备课。又有谁知道老师要备好一节课,需要花多少时间呢?又有谁体谅老师的良苦用心呢? 老师像一盏明灯,为了迷路的孩子照亮前进的路,让他们找到归家的路。老师,谢谢你们。
  • 2、 课文在山的那边读后感

    在山的那边是我们的课文,被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入选、鄂教版六年级下册入选,看看下面的课文在山的那边读后感吧!

    篇一:课文在山的那边读后感

    叮,闹钟把我们从睡梦中叫醒。

    啊!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让我来给你们讲讲发生在今天的事吧!读后感

    今天学了《在山的那一边》这一课,我受益匪浅。

    课文讲了作者在童年时代的一个梦想。

    这首诗叙述了作者渴望见到大海,但是愿望总是被否定。

    作者虽然很失望,但却又一次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向着目标前进,最终见到了海。

    读了这首诗,我的脑海里涌现出了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拼音的情景。

    记得那是在我刚刚上小学不久的事情了。

    当时,老师正在教我们学拼音。

    而我却不知是怎么回事,总是记不住拼音是怎么写的,甚至连拼音的格式是怎样的我都不知道。

    爸爸妈妈知道了这件事,认为我年纪还小,才学拼音不久过一段时间就会学好。

    可是,事情却并非他们预料的那样,我的拼音水平还是如此,老师见我学不好拼音,就认为我很笨,经常批评我。

    我伤心极了,下定决心要学好拼音,给老师看,我并不笨。

    于是,我每天都竖起耳朵听老师讲课,回家后,认真做好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并且照着书上的格式,一笔一画地写,不会读的拼音,就放磁带听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我的拼音水平渐渐提高了,还赶上了其他人。

    那时的我别提有多高兴了。

    从那件事后,我懂得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句话的意思。

    故事里的我就像诗里的作者一样,克服困难,达到了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这难道不是令人高兴的事吗?

    以后,不管什么挫折,我一定会战胜它的。

    向美好的明天走去。

    篇二:课文在山的那边读后感

    一翻开崭新的书本第一页,《在山的那边》这篇文章展现在我眼前,并且在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受到深刻的启发。

    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呢?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本文的作者把群山比喻重重困难,把大海比喻理想,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表达了作者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的精神。

    在本文有一段话深深地吸引住我:在山的那边是海吗?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一段使我在不断鼓励自己,不要害怕挫折和失败,坚持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海边,这就是人生的哲理。

    这里,我就情不自禁想起我的往事

    记得在幼儿园大班时,我就第一次接触舞踏,那时的舞蹈名字叫《青蛙》,青

  • 3、 一篇课文的读后感

    一篇课文的读后感(一)

    昨天,老师讲了《金色的鱼钩》这一课,读完以后,我十分感动。

    《金色的鱼钩》讲的是长征途中过草地的一段感人的故事。(出国留学网)红军进入草地时许多战士得了病,指导员就让老班长一路上照顾三个小战士。为了让战士们能走出草地,老班长为他们钓鱼做汤吃,为了弄鱼饵,他不知翻了多少草皮,晚上,老班长还要一棵一棵地找野菜,给战士们煮着吃。老班长却吃战士们吃剩下的几根草根和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最后他为了能让同志们活着走出草地,和大部队回合,最后活活饿死了。

    我觉得老班长这种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品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他在这么艰苦的情况下,也要保住几位小同志。那硬梆梆的鱼刺,他是怎么咽下去的呀?而我呢?在现在如此幸福的生活中,还不珍惜幸福时光,平时,天天吃饭,我都要在桌子下面的地上种上一些饭粒,尤其是一吃完米饭,饭桌上、地上,白花花的一片米粒。有的时候,我要是觉得不好吃我饭菜,就背着父母半碗半碗地倒掉。回想起来,可真是惭愧啊!

    我一定要向老班长学习,学习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将来作业个对大家有用的人!

    一篇课文的读后感(二)

    今天,我读了《军神》这篇课文,深深的被刘伯承将军那钢铁般的意志感动了。

    《军神》这篇课文主要写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使用麻药,表现了刘伯承钢铁的意志,表现了作者对刘伯承将军敬佩和赞扬的感情。当我读到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捉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背青根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时,想到刘伯承将军当时要忍受多大的痛苦,我与刘伯承将军相比简直有天渊之别。有一次,水煮开了,妈妈叫我把水入进暖水壶时,不小心水溅到了我手上,我痛得把水壶扔出一边,哭着叫妈妈帮我涂药。刘伯承将军动手术不用麻药,而且不吭一声,而我被水烫一下就哭哭啼啼。读了这篇课文,我才明白我是多麽的渺小呀!又如文中说到沃克医生为刘伯承将军动手术,他不但不叫还一直数着刀数,清楚地知道沃克医生割了七十二刀!多麽坚强的意志呀!有一次在放学的路上,两辆正在奔驰的汽车撞在一起。砰,一辆车被撞出一边,一辆车横在路上。突然,被撞出一边的车的车门打开了,司机从里面艰难的走了出来,只见他的头流着鲜血,白色的衣服都被染红了。但他坚持走到路边,边用手机报警边向旁边的行人求救,直到救护车到来为止。周围的人都被他那坚强的意志感动了。如果那个人是我,早就痛的

  • 4、 荷花镇的早市读后感

    篇一:荷花镇的早市读后感

    篇二:《荷花镇的早市》读后感

    篇三:《荷花镇的早市》读后感

    篇四:《荷花镇的早市》读后感

  • 5、 关于荷花的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荷花)这篇短文。荷花那不孤傲、不娇贵、毫无私心的品格深深地感动了我。

    “荷花从不孤傲,要开就是满池满塘……”这使我觉得荷花是那么合群。古语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做人也应这样。记得有一次,我语文测验是全班第一,就得意极了,心想:“哈,真好,这回又是第一名了。”放学后,老师要我帮助不及格的同学学习,我有些不愿意,心想:“她自己不会学吗?”老师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说:“你要知道,独枝花开不是春,许许多多花一齐开,开得才灿烂。”我觉得很有道理,便把老师那番话牢记心上,鞭策自己。当那位同学在我的细心帮助下,由学习成绩中下进入中上时,那种满足感,真是难以形容。

    “荷花也不娇贵,只要有泥土和水,它就能生长……”啊!原来荷花有这么强的生命力。我学了(种子的力)这篇文章,文章中讲的是种子有超人的力,我觉得荷花的生命力并不比种子差,记得有一回,我在姨妈家拿了一些荷花回家种,头两天,我挺有精神细心照管它,但时间一长,就没怎么理它了。一个月过去了,那荷花竟长出了小花蕾,我真惊讶。读了(荷花)这篇文章,我才知道那是荷花有着极强的生命力的缘故。

    “荷花毫无私心,她把自己的根、茎、叶、花、果实……献给了人类。”的确,我也有这样的感觉。荷花一生出来,人们就可以用它煮凉汤,而且营养价值很高。

    读了(荷花)这篇文章,使我得益不少。文章中的荷花和实际生活中的荷花是相同的,它们都有着不孤傲、不娇贵、毫无私心的品格。

    (点评)

    小作者在仔细阅读原文后,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抓住感受最深的三点,即荷花不孤傲、不娇贵的品格和毫无私心的精神,写出自己受到的启发和教育。特别是文中的第二段,抓住从荷花的不孤傲联想到古人的话和老师的话,以及自己帮助同学学习的事例来写,内容充实、具体。从另一方面看,文中没有过多地复述原文的内容,引用原文句子做到重点突出、恰到好处。另外,全文语句流畅,结构完整,阐述有条理。(鲍玉瑛)

  • 6、 《最后的姿势》课文读后感范文

    导语:四川汶川发生的大地震是我国人员伤亡最为惨重的一次大地震。在那次大地震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最后的姿势》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文《最后的姿势》读后感【1】

    第一次读完《最后的姿势》,我有点似懂非懂。当读完第二次后,嘴里掠过一丝又凉又冰的感觉

    灾难从天而降,教学楼瞬间坍塌,成了废墟,大家都被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震惊了!而这时的谭老师却及时地张开双臂,护住了四名学生。他用身躯做起生命的桥梁,用生命诠释了一名教师的伟大。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老师最后的姿势,这最后的姿势,体现了他在危难之际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以学生的安危为重,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这最后的姿势,震撼了所有人,感动了所有人。张开双臂,护住学生这最后的姿势已深深地铭记在人们心中,成为人们对他永恒的记忆!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谭千秋就是这样向全世界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课文《最后的姿势》读后感【2】

    今天,我们学了《最后的姿势》一课。它讲述了谭千秋老师在5.12大地震来临时,做出的可歌可泣的壮举。使我深受感动。

    这篇课文主要说了:在5.12大地震来临时,正在上课的谭老师当机立断,安排大家逃离。但教室里还有四位同学逃不出去了,谭老师见了,想都没相,便把他们拉到课桌下,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护住了学生,自己却被砸下来的砖瓦压的血肉模糊。

    学完了这篇课文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谭老师用身躯挡住水泥板时,难道不顾自己的生命吗?同样是血肉之躯,谭老师为了拯救四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忘记了一切。心里只有一个目标:保护他们的生命!其实,论论条件说,谭老师离门口最近,他完全可以像范跑跑一样,丢下学生,扬长而去。但他没有,他毅然留下,拼死保护了四个学生。谭千秋,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他用自己51岁的生命,再一次告诉人们什么是爱与责任!谭老师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像范跑跑 一样的老师身上的污点。他用自己的生命为他的学生以及全国人民上了一课!这一课,也是他生命的最后一课。双手撑着桌子,死死护住学生,成为他最后的姿势!这一幕感人的场面,会永远印在我的心里!

    xx年5月12日,是谭老师最壮烈的一天,正如人们所赞颂他的一样: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课文《最后的姿势》读后感【3】

    学习了《最后的姿势》,我热泪盈眶。

    课文主人公是谭千秋老师。xx年5月12日那一天,他在教室里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他讲

  • 7、 《最后的姿势》感谢师恩课文读后感

    导语:当苗儿需要一杯水的时候,绝不送上一桶水;而当需要一桶水的时候,也绝不给予一杯水。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课文《最后的姿势》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范文【1】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课文叙述了在5。12汶川大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迅速组织自己的学生撤离。但是有四名学生还来不及撤离,谭老师迅速把他们拉到课桌下。楼房就要坍塌了,谭老师立马用自己的身躯遮住课桌,也护住了课桌下的四名同学。最后,在谭老师的保护下,四名学生都安全的活了下来,而谭老师自己却因此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在我们身边也有许许多多像谭千秋老师那样格尽职守,一心为学生,充满无私大爱的老师。

    我们学校有一位姓付的老师。有一天,正好是付老师值日,放学后负责送学生过马路。这天车十分多,付老师领着学生,做手势示意让车子停下,然后安全通过。岂知有一辆小车看见了一群学生在行走,却毫无停下车的意思,横冲直撞地就冲了过来。付老师见势,便赶快把学生推向一边。可还没有等她自己躲开,那小车撞了过来。在猛烈的撞击下,付老师的腿被撞伤了。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老师用他们自己的行为诠释出来了,那就是无私。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范文【2】

    一支粉笔积淀千秋智慧,三尺讲台寄托万世文明。就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一位老师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所有的学生上了一节珍贵的课,这节课的主题就是无私。

    在5月12日房屋坍塌的一瞬间,闪现了这样一个镜头:一位老师将困在教室里的四个学生立即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这位老师就是谭千秋。

    当我读到: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时,已是热泪盈眶,深深感动之余,我不禁想到了自己:记得四年级时,512大地震过后,老师发动大家为灾区的人民捐款,当时我一点也不积极,最后还是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才不舍的捐了三元钱,比起谭老师,我是这么渺小,谭老师可以无悔的将自己的生命献给别人,而我却连区区几元钱也舍不得,学了这篇课文后我才明白当时我是多么自私。

    我突然间被谭老师这种无形的爱带动了,树立了一个新的理想当一名塑造灵魂的教师,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一个真正的强者﹑无私的人。用一份份质朴的爱把一个个灵魂塑造。做一个像谭千秋那样的老师,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

    谭老师的这一堂课我会永远铭记在心,他的最后这一堂课,为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又增添

  • 8、 课文《去年的树》读后感

    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读书的力量常常不是通过肉体感官体现,而是源源不断地潜移默化。书中有人,人在书里,书人合一。这“人”,是作者,更是阅读者。小编为您提供!更多精彩,尽在小编,欢迎您的关注阅读!

    【篇一】去年的树读后感

    这篇文章开头写了树和鸟儿是好朋友,鸟儿要和树份开时,给了他一个承诺: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树唱歌。

    但是第二年,当鸟儿回来时,树不见了。于是它就问树根,大门和小姑娘,从语气里可以知道鸟儿一次比一次着急,一次比一次伤心。可是最后找到的却是树变成的火柴点燃的火。但是鸟儿同样履行了承诺,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的歌。

    从这里可以知道:鸟儿是一只很守信用的小鸟,它的这种精神值得我学习。也知道了环保的重要性。

    【篇二】去年的树读后感

    读了第11课《去年的树》,我想对伐木工人们和鸟儿说:”伐木工人们,请你们以后不要乱砍伐树木,要爱护树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可以说没有树就没有我们人类。“

    我还对鸟儿说:”鸟儿,你为了实现诺言,历尽了千辛苦。虽然最后只剩下火柴点燃的灯火但是你信守诺言,珍惜友情,这一点很让我敬佩。请你不要伤心,以后还有很多事情呀要做,不能为一点小事而苦恼。我们相信伐木工人乱砍伐树木,会受到惩罚的。“

    【篇三】《去年的树》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去年的树》。

    这篇文章讲的是小鸟为了承诺自己的诺言,千方百计的去找树,可是大树被做成了火柴,卖到了村子里,可是火柴用完了,于是小鸟就对着树做的火柴点燃的火,唱起了去年的歌。

    读了这篇文章,让我懂得了,要遵守自己的诺言,说到做到,不要欺骗别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半途而废。

  • 9、 夏天的荷花作文

    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作文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写作文可以使人保持内心的一份宁静,要想写好一篇优秀的作文一定要多花一些心思,优秀的作文一般都是怎么样的呢?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夏天的荷花作文,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夏天的荷花作文【篇1】

    那次带我去河边看了,它使我的脑海中又增加了一个美丽的身影。

    荷花,没有的“凌寒独自开”;没有白杨的适应力强;更没有的顽强。但它有着别的都没有的特点—圣洁美丽。

    它的身影到底多洁白优雅呢?我便立在河边,眺望这一池挺立的美影。每一个硕大的花都在如毛笔一样直的绿杆上。它们像一位位害羞的少女,亭亭玉立。花朵已经完全绽开了。一朵朵花色彩绚烂,引人注目。黄色的花那么的淡雅,粉色的那么高贵、美丽……那五颜六色花瓣上颜色又不相近,有浅色的也有深色的,层层递进,显得更加优雅﹑素洁,惹人喜爱。我不禁俯下身,趴在堤坝上,揽过一朵花来。轻轻抚摸,那花瓣上的根须十分明显,上面还沾着几滴露水。花瓣像只小船,两头也不尖,一层层重叠着,中间藏了个莲蓬,莲蓬上有许多孔,里面便是那还未成熟的莲蓬籽,它可作药材,有许多用处。这所有的花果都是盛开在那翠色欲流的大圆盘上的,大圆盘绿的地地道道,无一丝杂色,也是那么干净。我感受到它那清洁饱含着无极限的沁人心脾之感。忽然,几只蜜蜂飞了过来,在这里嬉戏玩耍。我不由得松开了手,静静的看着它们与荷花在一起玩耍,荷花情不自禁地摇曳起来,在我眼前摆动着它那洁白的身姿和肆意的花香。我站在河边,大口的吮吸着,使我顿时精神饱满起来。

    我也被这自山而下的清洁而定住了脚步,心中想起了那么一句话:“出于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啊,荷花在泥土中扎根,长大后却是那么的婀娜多姿。我又没有这样呢?是否在巨大的诱惑力下而坚定不摇呢?是否干过不文明的事呢?没有。但“它”将来一定出现,那时我们能否还可以像荷花这样依旧洁白无瑕?

    妈妈带我观赏了荷花,它印在我脑中的不仅是那风姿卓越的体态,更多的还是它那高洁﹑出尘离染的品质。

    夏天的荷花作文【篇2】

    我爱春,因为她有金灿灿的油菜花;

    我爱秋,因为她有红叶似火的枫叶;

    我爱冬,因为她有傲然挺立的梅花;

    而我最爱的,则是有水上仙女——荷花的夏。

    ——题记

    初夏,荷花小姐们还没有准备好迎接人们,都还是个花骨朵呢!她们打理着着装,面容,有时还捂着小嘴甜甜地笑呢!这个时候啊,蜻蜓娃娃可是荷花小姐们的好朋友

  • 10、 叶圣陶荷花读后感

    叶圣陶荷花读后感一:读叶圣陶《荷花》有感

    (210字)

    读完叶圣陶的《荷花》,更加觉得荷花是美丽的也是优雅的,而荷叶更是突出荷花的内在美。如果说荷花是漂亮的姑一娘一,那么荷叶就是默默无闻地衬托出荷花绅士。

    古往今来,描写荷花,赞美荷花的文人很多。作者从荷花的形状,颜色,数量,神态来展开描写,甚至把自己比作其中的一朵荷花,和别的荷花一起迎风舞蹈。当作者的朋友叫他时,他才醒来由此可见,作者对荷花的喜一爱一之情。

    全篇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细致引人,读来仿佛让人身临其境。作者由衷地赞美了荷花。

    叶圣陶荷花读后感二: 叶圣陶《荷花》读后感

    (484字)

    《荷花》这本书的作者是叶圣陶。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是中国现代着名作家、教育家。我们三年级下册语文书中的课文《荷花》,就是选自这本书。

    《荷花》这本书分为散文辑和小说辑。散文辑中主要介绍了人和物;而小说辑,则写了很多小故事。我很喜欢散文辑中的《我的侄儿》和《爬山虎的脚》这两篇文章,从《我的侄儿》中,叶圣陶先生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刻画了一个刚满三岁,正在学说话、学走路的可一爱一幼儿形象,我看了这篇文章,不禁想起我那天真调皮的小表弟,可我就没有细心观察,当然也不会写得这么详细、一逼一真。再说《爬山虎的脚》,爬山虎是一种会攀爬的植物,我也看过,没发现有什么稀奇的,可作者却通过细致的观察,把爬山虎当成了一个可一爱一的小娃娃,生动准确地记录了它的生长过程,尤其是描写爬山虎爬墙的动词:“触”、“巴”、“拉”、“贴”、“爬”,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片正在努力向上生长的爬山虎。作者还写出了爬山虎叶子在不同生长阶段颜色的变化,从嫩一红长成嫩绿,再长成鲜绿,使爬山虎这种植物的形象跃然纸上。

    看这本书,我觉得像在听故事。生活中,我们只要多观察,就能像叶圣陶先生一样,发现许多有趣的人、物,有意思的事。

    叶圣陶荷花读后感三: 读《荷花》有感

    (405字)

    我星期日在新华书店买书,想挑几本适合我的书,我在书从中急切的寻找,可就是找不到我感兴趣的书,正在我打算放弃,回家的时候我一扭头看见了一本叶圣陶的《荷花》我顿时心花怒放,喜上眉梢,边看了起来。

    原来这本书是叶圣陶的专辑,《荷花》说起荷花我对它可是“情有独钟”的。我最喜欢的花类就是荷花了,它纯洁无瑕,“出淤泥而不染”,而叶圣陶笔下的荷花又是怎样的风格?我便打开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叶圣陶的荷花是分两类的,一类是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22-12-20

  • 2023-06-1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23-04-07

  • 2019-10-16

  • 2019-10-09

  • 2019-09-28

  • 2023-04-29

  • 2021-08-10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23-04-20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0-29

  • 2019-10-19

  • 2023-05-09

  • 2019-09-25

  • 2022-12-16

  • 2023-07-04

  • 2019-09-20

  • 2022-04-22

  • 2023-01-09

  • 2023-02-02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10-29

荷花课文的读后感
荷花课文的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荷花课文的读后感,2024荷花课文的读后感,教您怎么写荷花课文的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