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抗疫电影中国医生观后感 > 地图 > 抗疫电影中国医生观后感

抗疫电影中国医生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2-12-27 来源:互联网

抗疫电影中国医生观后感(精选4篇)。

观影是一种全方面的感官影响,人的思维不是静止的,观看作品的过程中思维也在不断跳跃。观看完的以后,相信心中有不少的心得,写观后感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提升自己的过程。你是否为写观后感而苦恼呢?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抗疫电影中国医生观后感(精选4篇),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抗疫电影中国医生观后感【篇1】

“要么不拍,要拍就拍最真实的一面”这是导演刘伟强常说的一句话。

从《中国机长》到《中国医生》刘伟强导演用最真实的电影语言讲诉着中国人的故事。

在国人的期待中,《中国医生》如期上映了。

本片根据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中国各地的白衣逆行者在这场浩大战役中纷纷挺身而出、争分夺秒、浴血奋战在武汉抗疫前线,不顾自身安危守护国人生命安全的震撼故事。

这部时长124分钟的电影,让每一位观影者都在揪心、泪水,泪水、揪心中度过。电影开篇不久,镜头就聚焦到武汉金银潭医院的动员大会上,医生报名参战的一幕击中了我的泪点。银幕上的画面开始模糊,江汉义工抗疫的场景渐渐清晰。也是在同一时刻,“江汉义工战疫突击队”组建时也是这样的场景,“我报名”,“算我一个”,“还有我”,“还有我”……当初做出这样的决定需要多大的勇气,将你们称之为英雄绝不为过。

我从未这样近距离目睹生命的脆弱,从未这样近距离感受医者的无奈。医生们摘下口罩,脸上的勒痕让人心疼。面对无法挽回的生命,中国医生内疚又心痛。在人类未知的新冠病毒面前,中国医生拼尽了全力,甚至搭上了自己。世界在说:感谢你中国医生,你们是拯救地球的英雄。

众所周知,2020年的疫情,是属于每一位中国人共同的记忆。电影院座无虚席,看电影就是一种情景再现的方式。时间也许会模糊记忆,但在国家危难、人民需要的时刻,那些不顾个人安危的逆行者们,为挽救他人生命而去拼命的中国医生,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医生亦是凡人,凡人就会有情绪。镜头聚焦到袁泉饰演的医生文婷,下班脱下防护服后,我从她的眼神里看到疲惫、迷茫、自责、无奈。当她得知小卖部的老赵死后,边听着老赵的语音边含泪吃饭,那一刻,我和整个影院哽咽成了一片。

2020年的抗疫之战,焦点在武汉,聚力在全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每一位中国人都在创造着“中国奇迹”。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春天,而我们把心中的美好与希望放在春天的路上,我们相信,既然是春天就会有百花盛开的娇艳。

武汉解封的那一刻,烟花满天,中国医生与中国人民赢得了这场人类与死神的亡命赛跑。一年之后,那个不寻常的春天,那个被乌云笼罩过的一百多天,被浓缩成124分钟的电影,让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再现。伟大盈满了我的眼眶,中国医生守护着全人类的健康!

什么是医生?“你们都想活,我们都想救”。外国专家来武汉考察时惊叹“你们是怎样做到的”?中国人的回答是“我们中国人本就信奉集体主义和利他精神”。

电影很好看,124分钟每一秒钟都精彩。也许是一闪而过的镜头,也许是一句对话,你的泪点就会崩塌。这不仅仅只是一部电影,这是我们不可磨灭的记忆,是一段中国往事,是中国人不畏艰险战胜困难的勇气。

中国医生好样的,我们为中国医生点赞!

抗疫电影中国医生观后感【篇2】

待凛冬离去,雪融草青,相信一定有新的相逢将温暖延续。题记

2020年的春节是一个特殊的春节,在这个本应热热闹闹的日子,在此时此刻,却显得十分冷清。而这一切都因为一次病毒的爆发。在这个国难当头的时候,一位84岁的老人,赶往了疫情爆发地武汉。

18日傍晚,钟南山从广州匆匆踏上前往武汉的高铁。这个情景,是多么的熟悉。17年前奋战在抗击非典第一线,如今已经高龄,但却毅然再战防疫最前线。一路奔波不知疲倦,到了医院也是立刻着手开始救治工作,满腔的责任只为国家为人民,实实在在令人肃然起敬!

请战书上一个个鲜红指印的背后,是一颗颗赤忱奉献的医者之心。无数医者组成一支医疗队,从全国各地奔赴武汉,支援武汉,成为最美逆行者。他们无惧无畏,在除夕夜,家家团圆,他们却在病房里同死神做着斗争,日夜不休,像是不知道疲惫似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支撑着,那就是将病人从死神手中抢回来!

与此同时,口罩紧缺。工人们全都再次上岗,为口罩的供应忙得不可开交。武汉先后开建火神山、雷神山两所医院,数千名工人夜以继日,在工地上吃盒饭,还要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寒风刺骨,他们却从未喊过一声苦!

此次疫情发生后,全国公安民警又一次义无反顾选择逆行。与全国医护人员并肩战斗,抗击疫情。交警们在各个地方开展工作,严格检查来往的车辆,有多少个交警大年三十不能回家吃年夜饭?有多少个交警大年初一第一声拜年献给公路?有多少个交警为了陌生人的安全放弃小家的团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短短11天,已有8名警察前后牺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他们是勇敢的!是善良的!是值得令人敬畏的!

有人趁火打劫,有人雪中送炭。无数逆行者不顾自身安危,为疫情做出重大贡献。他们无私无畏,称得上是真正的勇士。致敬!所有坚持为疫情奋斗的逆行者!你们是最美逆行者!

惟愿付出得到回报,至此国泰民安。武汉加油,中国加油!致敬,逆行者。

抗疫电影中国医生观后感【篇3】

《中国医生》让我哭湿了三张加厚纸巾,四层的哦。

小伙伴儿,看电影《中国医生》,别忘了多——多——多备纸巾。

不过我哭,可不是因为电影煽情,而是因为“真实”,电影以平实的叙事形式,为观众呈现出了疫情中,医护第一线的状态——毫不夸张的说——疫情简直就是一场战争!

电影从人们还不认识“新冠病毒”开始,那时候,大家的生活还是延续着昨天的样子,快递还是不着急拿,春节将至,节庆准备依然有条不紊。

直到“新冠病毒”突袭。

钟南山爷爷说,武汉是一座英雄城市。

是啊,武汉之所以是英雄城市,是因为她有着一个一个又一个的英雄儿女,还有一个又一个的英雄兄弟。

《中国医生》里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院长由张涵予老师演出。看完电影,我还纳闷,为啥给院长安排一个渐冻症的疾病呢——没必要的嘛。

早晨我去查了查人物原型,一查我便又哭了。

原来不是电影在做艺术夸张,而是那本就是真的。

电影里,当疫情结束,援助医护准备离开时,张院长对大家说,你们都是超人。

张院长啊,您也是一个超人。您本身有着渐冻症的疾病,家里太太也确诊了“新冠肺炎”,您却能够坚守住第一线,您也是超人啊!

电影里为我们呈现出医护人员最真实的样子——他们想胜利,想救人,他们恨病毒,他们也会想家人,也会疲惫……他们和我们千千万万普通人一样有喜怒哀乐,然而,疫情面前,他们成了钢铁战士。

《中国医生》之所以感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电影其实讲述的不仅仅是医护人员,还讲述了一千万武汉人对全国乃至全世界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一座城停摆,但生活不会停摆。所以,快递小哥才无法停下来,他是怕的,但他的心也是肉长的。

一座城休息了,但生活没有休息。电影里,文婷说:疫情总会过去,日子还要过下去。

为了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武汉封城,一千万人自觉在家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电影里,国外专家过来,问咱们是如何做到的,是如何说服这一千万人。

——我们的回答是,我们中国人本就信奉集体主义和利他精神。

仅仅一句话,道尽了武汉的英雄之处——我们哪里需要什么说服。这不光是因为我们骨子里的集体主义和利他精神,还因为我们“相信”——就像电影一开头,院长开会时说的,“共产党员24小时待命”——我们相信我们的党和我们的国家。

记得疫情时,工作虽然未恢复,但我必须去EMS领一个工作快递,那天早晨路上几乎没有人。我去邮局的路上,会路过一个过街天桥,天桥边是一个停车场。我看到社区工作者们在铲雪。

那一刻,我感动的想哭。当时我就想,也就是我们中国,我们中国才会有一早起来给老百姓铲雪的社区工作者,哪怕没什么人出门,哪怕他们的本职工作和铲雪根本不搭边,哪怕他们是因为疫情被临时抽调到街道、社区,只因为他们是一名共产党员!

这一件最细小的事,就能够看出我们的党为我们做事的决心和实干。所以,别说是武汉一千万人,就是我们全中国,哪里需要什么说服,我们太相信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了。

所以,武汉的英雄不光在于她的坚强和不屈,还在于她的相信和自信。

《中国医生》是心怀悲悯的电影里,有一句台词:你们都想活,我们都想救。

一句话,把患者和医生的心声都覆盖到了。

而最让人感动的,是《中国医生》让大家看到了医生的无奈与无力。看电影时,我突然明白了医生这个职业的神性——医生可能是这世界上最痛苦的职业。

为什么呢?

因为医生要经历太多的失败。而失败的代价是生命的流逝。

我突然发现,对于医生来说,失败是常态,而成功却是稀有的。

因为,一个人终究会死去。就像电影里那个死于心梗的患者。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死去,这是宇宙定律,而医生的所作所为是对抗宇宙定律,他们在和死神抢人。

但一个人,即使不被疫情夺去,也会被衰老或者其他疾病夺去,只是时间的早晚问题。

所以,医生真的会是最痛苦的一个职业。因为他们只能暂时把人留下,特别是哪怕是暂时留下,也是千难万难的。

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好好关爱医生吧,他们一定是痛苦的。让我们对他们说一句:这不是你的错,谢谢你。

其实,我们中国人是幸福的,因为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也会有一群人,尽全力挽救过我们,全身心的关爱过我们,发心想让我们好起来——他们叫做《中国医生》。

电影超级好看,很多地方我都没有覆盖到,很多地方,可能仅仅是一个镜头,一句话,就让人泪奔了。

小伙伴儿们,这是咱们自己的英雄、自己的超人的故事,是我们不可磨灭的记忆,是一段中国往事,是一段我们经历了的真实的时期。

抗疫电影中国医生观后感【篇4】

好久没有去过电影院,那天她说一起去看电影,她因为喜欢易烊千玺看了中国医生这部电影,而我喜欢朱亚文,这部电影让我感受颇深。让我感动的不仅是医生的奉献与担当,还有面对疫情下所展现的坚强。

故事开端和疫情之初爆发一样,与其说是电影,我感觉像是疫情的纪录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年轻孕妇,曾有过不懂事与医生闹别扭的幼稚,有过不敢插管的胆怯,但更有作为一个母亲的伟大:天塌了我也要把孩子生下来。“生命诞生,人类才能得以存续,孩子代表的是未来、是希望。”现实中,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对当时奋战在一线的医生们,有多大的鼓舞,我不得而知,但在电影院里,几乎是所有人都被感动的稀里哗啦。

欧豪饰演的外卖小哥,曾怕自己染上肺炎给家人添麻烦而拒绝接单,却在听到电话里听到别人小孩缺奶粉的哭声而触动,为各家各户日夜奔波。

年轻一代的医生,曾有过像杨小羊一样报名时的犹豫,曾有过像年轻女孩对满脸勒痕和高压生活的崩溃与焦虑,却在医院需要他们时挺身而出。

生命的意义并不仅在于活着,更在于人类生命独有的光辉,所能创造出的不朽的精神。环境很绝望,但每个人心中微弱的光聚集在一起更明亮了。于是我在看到医护人员伴随着“草原最美的花,火红的萨日朗”的歌声跳着可爱的舞终是泣不成声。

跟我们一起看电影还有她的妹妹,也是一名医护人员,我看到她俩被电影情节里触动后的泪水……

假如没有疫情,就不会一夜之间让人世间覆没成炼狱,就不会让芸芸众生从享受着生活一下子跌落到“拼命地活着”的窘迫。

但假如没有疫情,也就不会有后面那么多陌生人的相逢、相知、相助,不会有那些来自于平凡人的、震撼人心的战斗、牺牲与壮举。

在中国医生的故事里,人性之美深深地打动了我。疫情过后的现在,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珍惜现在的每时每刻。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精华4篇)


人们现在以观看影视剧为主要娱乐活动,所写的观后感是表达个人认识和情感释放的途径。实际上,观后感也是记录人生中的一个阶段,帮助我们不断丰富自身,提升个人素质。关于“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我们整理了一些有关情节和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 篇1

“要么不拍,要拍就拍最真实的一面”这是导演刘伟强常说的一句话。

从《中国机长》到《中国医生》刘伟强导演用最真实的电影语言讲诉着中国人的故事。

在国人的期待中,《中国医生》如期上映了。

本片根据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中国各地的白衣逆行者在这场浩大战役中纷纷挺身而出、争分夺秒、浴血奋战在武汉抗疫前线,不顾自身安危守护国人生命安全的震撼故事。

这部时长124分钟的电影,让每一位观影者都在揪心、泪水,泪水、揪心中度过。电影开篇不久,镜头就聚焦到武汉金银潭医院的动员大会上,医生报名参战的一幕击中了我的泪点。银幕上的画面开始模糊,江汉义工抗疫的场景渐渐清晰。也是在同一时刻,“江汉义工战疫突击队”组建时也是这样的场景,“我报名”,“算我一个”,“还有我”,“还有我”……当初做出这样的决定需要多大的勇气,将你们称之为英雄绝不为过。

我从未这样近距离目睹生命的脆弱,从未这样近距离感受医者的无奈。医生们摘下口罩,脸上的勒痕让人心疼。面对无法挽回的生命,中国医生内疚又心痛。在人类未知的新冠病毒面前,中国医生拼尽了全力,甚至搭上了自己。世界在说:感谢你中国医生,你们是拯救地球的英雄。

众所周知,2020年的疫情,是属于每一位中国人共同的记忆。电影院座无虚席,看电影就是一种情景再现的方式。时间也许会模糊记忆,但在国家危难、人民需要的时刻,那些不顾个人安危的逆行者们,为挽救他人生命而去拼命的中国医生,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医生亦是凡人,凡人就会有情绪。镜头聚焦到袁泉饰演的医生文婷,下班脱下防护服后,我从她的眼神里看到疲惫、迷茫、自责、无奈。当她得知小卖部的老赵死后,边听着老赵的语音边含泪吃饭,那一刻,我和整个影院哽咽成了一片。

2020年的抗疫之战,焦点在武汉,聚力在全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每一位中国人都在创造着“中国奇迹”。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春天,而我们把心中的美好与希望放在春天的路上,我们相信,既然是春天就会有百花盛开的娇艳。

武汉解封的那一刻,烟花满天,中国医生与中国人民赢得了这场人类与死神的亡命赛跑。一年之后,那个不寻常的春天,那个被乌云笼罩过的一百多天,被浓缩成124分钟的电影,让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再现。伟大盈满了我的眼眶,中国医生守护着全人类的健康!

什么是医生?“你们都想活,我们都想救”。外国专家来武汉考察时惊叹“你们是怎样做到的”?中国人的回答是“我们中国人本就信奉集体主义和利他精神”。

电影很好看,124分钟每一秒钟都精彩。也许是一闪而过的镜头,也许是一句对话,你的泪点就会崩塌。这不仅仅只是一部电影,这是我们不可磨灭的记忆,是一段中国往事,是中国人不畏艰险战胜困难的勇气。

中国医生好样的,我们为中国医生点赞!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 篇2

这个片子最大的困难就是认人,好多演员都是因为戴着口罩,我都认不出来了。如果单纯评价电影要素,无论是故事、镜头语言、剪辑,《中国医生》都要比也是在不久前上映的《革命者》要弱了不少。

不过从观看后的感觉上上,我们会发现,看完《中国医生》后,有一种筋疲力尽的感觉。

因为整部影片都在燃烧你的情绪。

是的,这部电影,就是靠共情,靠渲染情绪,不用考虑啥电影剧情,啥镜头。

观众是非理想的,很少有人去观察镜头、剧本、表演到不到位,他们想要的是一种情绪的扩大化,无论是喜感的,还是悲情的。在这一点上,本片和《革命者》的初衷是一致的,它们都是想通过情绪的渲染来吸引观众。

这个片就是能让你哭,从片头哭到片尾,从一开始的伤心和无奈,到最后的激动和自豪。

前半部分的泪水来自于悲伤。

影片并没有为疫情的到来做铺垫,而是直接就看到一个个患者被送进ICU,尤其是在影片前半部分,我们看到的是恐慌的市民,能看到垂死任病毒宰割的患者,我们能看到竭尽全力想让病人活下去,但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的医护工作者。

影片中的抢救治疗镜头都较为专业,会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紧张感。

影片并没有渲染病毒多么恐怖,而是突出一种人面对未知疾病的无力感。

竭尽全力,但是病人仍旧一个又一个的离去,这种无力感恰恰是医生最能够感受到的,这也是最打击他们内心和意志的东西,所以我们能看到,有退缩,有放弃,有抱怨。

我们看到了医护人员的亲人也被感染,自己却无可奈何,帮不上忙。

我们看到因为工作而忽略的留言已经从他们留下的求助变成了最后的遗书。

我们看到拿到父母遗物后无所适从的女孩子。

影片里的新冠病毒就像飘荡在城市上空的坠天使一样,肆意的嘲弄众生。

本片的表演很有难度,大家都带着口罩,更多的还是需要肢体语言。

人因为无力,人因为事与愿违,人因为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人面对病毒,从无可奈何,转变到了一种恐惧感,这种对无可奈何的恐惧,与我们之前接受的人定胜天的价值观是截然不同的,因此会让观众更震撼!

人唯有之时方能勇敢。

是的,当我们在最绝望的时刻,当病人和银幕前的我们在最绝望的时刻,那些医护工作者所爆发出的勇气就显得如此耀眼,以至于我们的眼泪会不自觉地流出来。

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婆娑起皱的手,看惯了布满勒痕和汗渍的脸,要知道,这些护士们还是二十几岁的年华。

电影中的脸,要比海报上的触目惊心得多。

他们同时承受着身为一名医生、一名护士,身为一名母亲、一名丈夫的双重压力,他们救人,但是却对亲人的境遇爱莫能助。

影片中没有从天而降的救星、没有绝世武功的顿悟、没有干掉总Boss后的逆转,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再次站起来,然后再失败再起来的过程中,实现的胜利。

没有超级英雄,只是一群哭过、退缩过、迷茫过的普通人。

他们只是一直站在那里罢了,他们的眼前是病毒和绝望的患者们。

也许是因为工期短的原因吧,本片的遗憾还是挺多的。

我曾经畅想,能够在影片中看到那最美的日落,一名躺在病床上的老人和一名穿着防护服的医生就在那里,一躺一站、一老一少,我相信通过电影的镜头,我们能看到比那张照片更美的一幕。

这张照片其实是最适合放到大银幕上的。

我也曾想,在影片中看到武汉夜晚的大合唱,歌声从一个阳台到一幢楼,再到一个小区,然后是整个夜幕下城市的合唱。

可惜这些都成为了影片的遗珠。

当然,我们不否认影片存在的缺陷,故事主线的缺乏,以及缺少一个作为灾难性电影需要贯穿始终的核心戏剧冲突,同时人物支线上也是过于繁复,因为人物视角过多造成了每个人物多给予的笔墨有些少,如果没有演员功底的支撑,很难体现出一个活灵活现的,站立在这个历史时刻的普通人。

影片中的人物,我个人认为表演和塑造人物的亮点,就只有朱亚文了,这个张狂、鲁莽、毒舌的专家,同时也具备着顽强、干练、高度的责任感等特点,是影片中唯一个具有矛盾性的角色。

张子枫的角色,短短几分钟,但是说出了最催人泪下的一句话:“没有爸妈的孩子怎么活?”

张子枫客串的那几分钟,很精彩,请注意她的手,握着拳头,并不想去接父母的遗物。

很遗憾,其他几个重要人物,包括张涵予的张院长和袁泉扮演的文主任,以及易烊千玺扮演的杨小羊等,虽然戏份很多,但是并没有给到我们特别多的亮眼之处。

瑕不掩瑜,这部影片的卖点本就不是演员,本就不是一个多么精彩的故事,本就不是角度、灯光、声效、特效,真正感染观众的,让观众流泪的是那隐藏在死亡、绝望、未知后面的勇气和医者仁心。

当医院的院长无法为自己的妻子找到床位的时候,当护士把自己的长发剪掉的时候,当一个城市能够用十天时间建起一座医院的时候,当一座城市迎来了两万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支援者时……

吾国!吾民!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 篇3

终于怀着复杂的感情,我观看了《中国医生》。看完这部电影,去年的那一幕幕场景,再次萦绕在脑海里,无法让人不动容。

我认为《中国医生》最令我感动的是真实。没有对这场可怕的疫情进行掩饰,而是真实地还原了武汉抗疫的情况。让我看到了,在面对未知病毒时,人类本能的恐惧,对生命的渴望。我救得了众人,却唯独救不了你,让我看到了医生想拼尽全力救治病人却无能为力的无奈与痛苦。空荡荡的街道,让我看到了中国人民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利他精神。我觉得这部电影出众的也许并不是他的拍摄技巧,而是电影的事件背景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经历过的一段艰难时光,让我们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当看到老张在救治成功后又去世后,我很难过,是对生命逝去的惋惜。可当我看到婴儿成功出生后,我内心无比的激动,那是新生的希望,是生命的延续。在这部电影中,一句没有爸妈的孩子该怎么办戳中了无数人的泪点;一句我孩子刚出生,我不能有事让多少父母流泪:一句你就是那个不救我的医生又让多少医生扎心

风雪肆虐的季节,因为团结,温暖从未缺席。在党中央的一声号令之下,无数的医护工作者奔赴前线,义无反顾去到祖国需要他们的地方。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向世界展现了什么叫中国力量。在这场疫情的战役中,每个人都作出了贡献,总有很多人每时每刻温暖着我们,感动着大家,同时带给大家战胜疫情的力量和信心。

作为医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扎实基础知识,学会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就如电影中的杨小羊一般,要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始终怀有一颗对医学热情的心,面对困难要迎难而上,永不言败。

医学生的青春是什么,是那一摞摞的蓝皮书,是学不完的专业课和做不完的实验,是老师说考试没有重点,是穿着那普通的白大褂追求自己的理想,是虽辛苦却甘之如饴。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疫情还未过去,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提高防护意识。阳光总在风雨后,黑暗总会过去!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 篇4

冬末春初的这场疫情,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是在这场看不见敌人的战“疫”中,孕育并诞生了伟大的“抗疫精神”,有攻坚克难的奋斗与斗争精神、有积极作为的责任与担当精神、有充满信心的乐观与团结精神……正是这些“抗疫精神”,才让疫情形势出现了积极向好态势,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同样需要“抗疫精神”,因此,广大青年人尤其是青年干部要把“抗疫精神”融入到基层中,身心皆到基层,奋力书写心中所向往的“诗和远方”。

把积极作为的责任与担当精神融入基层,不断促进自身成长。在这场看不见敌人的战“疫”中,有许许多多的青年人冲锋在前。有竭尽全力救治患者的青年医生;有骑行4天3夜辗转300多公里返岗的青年女医生;有忙于防疫工作无暇顾及待哺孩子的青年女城管;有主动请缨到方舱医院巡逻的青年女民警;有兢兢业业排查登记、测量体温的青年志愿者;有加班加点生产医药物资的青年员工,无数青年人纷纷化身钢铁卫士为人民群众构筑了一道坚固的“防火墙”,把积极作为、慎终如始的责任与担当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充分彰显了青年人的价值取向。当然,并非所有的青年人都有机会到战“疫”一线去一展所长,但是却可以到基层去历练。凡成大事者,必从基层做起,基层天地广阔,基层大有可为,基层是人才的炼金石,因此,广大青年人要把把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结合起来,要到基层去、到艰苦环境去,同时把积极作为的责任与担当精神融入灵魂血脉,用汗水浇灌承诺,不断促进自身成长。

把攻坚克难的奋斗与斗争精神融入基层,不断锤炼过硬本领。在战“疫”初期,无数青年医务人员、青年党员、青年志愿者冒着被感染的危险,迎难而上与未知的疫情“死磕”;在战“疫”过程中,无数青年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地拼命寻找新冠病毒的“破解之法”;在战“疫”后期,基层青年干部全力以赴抢抓春耕生产。在两个多月的战“疫”工作中,青年人磨炼了意志,锻炼了能力,丰富了阅历,真正体会到了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青春只有通过奋斗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才能锤炼出过硬的本领。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还有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这一最难啃的硬骨头,而这离不开青年干部的奋斗和斗争。因此,青年干部要把攻坚克难的奋斗与斗争精神融入基层,不断锤炼过硬本领,俯身做小事,敢于变革、敢于创新,跳出“小我”视野、打破“自我”束缚、保持“忘我”状态、践行“无我”理念,把“小我”的水滴融入“大我”的海洋,以抓细抓实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增添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群众尝到改革的甜头,切实增强获得感。

把充满信心的乐观与团结精神融入基层,奋力书写向往的“诗和远方”。战“疫”中,无数青年人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感染着病患,带领病患跳广场舞、练太极、共赏落日余晖等,让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深入人心。正是无数青年人直面困难,带着乐观向上的状态投入到战“疫”中,才给抗击疫情注入了“色彩”、带去了“光亮”。而在基层中,有53000余名在岗“三支一扶”人员、91.8万在岗驻村干部也不愿当旁观者,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投入到战“疫”中,在危难险重任务中担当作为,在疫情防控一线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用汗水和智慧谱写“青春华丽篇章”。疫情形势积极向好后,青年干部又开始抓脱贫攻坚工作、经济发展等,以青春无悔的激情和能力焕发更有活力、更具冲劲的干事动能,担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用行动奋力书写向往的“诗和远方”。

青年人唯有将“抗疫精神”融入到基层中,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全力以赴,才能真正实现向往的“诗和远方”。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优选4篇)


作品名的观后感主要由哪些内容组成呢?读书有利于人们的成长,观影同样也不差,在我们观看了一部作品之后,心中不禁感慨万千。我们要学会用心去看感知作品蕴含的深意,根据您的要求我们为您搜集了一些优质的资讯“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 篇1

今天,我和朋友一起去电影院看了《中国医生》这部电影,让我十分感动,同时也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电影讲述了医护人员、医疗专家们,不顾一切前往武汉,去帮助武汉,他们也不想离开家人、亲戚和朋友。但祖国需要他们,需要他们来拯救被感染上新冠肺炎的人们。

影片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三个片段,第一个片段是在疫情的非常时期,一位孕妇感染上了新冠肺炎,金仔就是这位孕妇的丈夫,金仔一来到医院就争抢床位,医生让他排队,他却张口就骂:”你们这是什么医院啊?怎么见死不救,这可是两个人的生命呀!”这时一位主任走了过来,那就是文婷,文主任对着金仔说:”那些人”,昨天晚上就开始来排队,你问问他们哪个病人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换你老婆孩子的命?”文主任说完,就推着病床走了。

第二个片段是在疫情爆发严重时,让我特别伤心的片段就是一位小女孩叫张子枫。这一次新冠肺炎夺走了她父母的生命,也夺走了他父母对自己的爱和关心。就在一位主任把张子枫的父母个人信息交给张子枫时,主任掉下了眼泪,但张子枫不敢拿着父母的个人信息,因为他知道,拿到了父母的个人信息时,他就变成了孤儿。张子枫走了几步,回头时,并说:”叔叔,你知道一个人没有父母该怎么办吗?”

第三个片段是在疫情快要结束时,有个医生叫小羊,他在骑车时,明知这位女子感染了新冠肺炎,但是他还骑车把她送进她了医院,因为他知道,如果再让她走着去医院的话,会把病毒传染给更多的人,所以自己却感染了新冠肺炎,过了一段时间,张院长来看望他,这时他正准备做换肺手术,之后,身体会慢慢的恢复正常。

这就是我们伟大的白衣天使,在我们遇到危难时,他们总能挺身而出,不顾自己生命的安危来抢救感染上新冠肺炎的病人,。向我们的白衣天使致敬!

上面这些就是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电影中国医生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 篇2

武汉是能够过关的!影片中,钟南山院士这句话令人动容。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之际,武汉的医务工作者,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广大人民勇于担当,让全世界看到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与此同时,每一个平凡岗位恪守职责,每一个中国人民全力配合,每一个你我微光成炬,共同汇集成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抗疫精神、中国力量。

常怀感恩英雄之心,让人民更有信仰。英雄都是一些普通人,当国家需要你的时候,你不站出来就是懦夫,你站出来就是勇士,冲上去就是英雄。疫情防控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白衣天使们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主动请缨,闻令而动,执甲逆行奔赴前线,用初心奏响了奋力拼搏的英雄凯歌,用使命谱写了拯救生命的壮丽篇章,党和人民将永远铭记,历史将永远铭记。各地以最高礼遇迎接英雄凯旋,就是在向全社会宣扬英雄,大兴感恩英雄之风,同时让人民意识到,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这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感恩英雄之心,更加坚定了对党的事业的信仰。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 篇3

袁泉、张涵予领衔主演的《中国医生》上映已经很久了,但是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一直没有机会去看。但是在封校的期间,学校组织我们去看这部电影。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内心还是很激动的,因为我终于可以看这个令人振奋的大片了。在星期六晚上,我和同学去看了这部电影。

整部电影看下来,大部分都压的我喘不过气来,哭到鼻子不通气,口罩都湿透了三次,看完后仍缓不过气来。明明只有两个小时,却真真重现了那几个月,在结合一些自己了解到的其他事迹,感人是肯定的,不过还很治愈,很启发人。

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各地的白衣逆行者们在这场浩大战役中纷纷挺身而出、争分夺秒、浴血奋战在武汉前线,不顾自身安危守护国人生命安全的故事。在这部电影中,张涵予饰演的张竞予院长,以“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原院长张定宇为原型,凭借超强的魄力与坚定的意志始终坚持在抗疫一线,面对疫情他眉头紧锁,但眼神中的坚定已经展现了一个临危不惧的硬汉形象。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金银潭医院的张院长,他自己得了渐冻症,不顾自己的安危救治病人。有一次他在开会时候向全体医生坚定地说:“同志们,我们要加强防范意识,减少病人的死亡率。”会议结束后,他马不停蹄的去诊治奄奄一息的张先生。张先生的各项指标也曾慢慢变好,可惜他最后还是死了。看到这里我想到生命是多么的脆弱,在病魔面前也是无能为力。另一个情节是金仔的老婆怀孕还生病,金仔同时也住院了,对他们的打击真是雪上加霜,幸亏文主任不顾一切安危,成功的挽救了他们一家的生命。电影里医生和护士手握“金枪”,与病魔举行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袁泉演重症医学科主任文婷,冯文娟演的麻醉科主任辛竹,宋佳演的妇产科主任黄佳慧,在一线并肩作战。三人作为抗战一线的女性代表,目光坚毅而冷静,展现出女性温柔而强大的气场。朱亚文演的广东援鄂医疗队医生,李晨演的上海援鄂医疗队医生,易烊千玺演的住院医生杨小杨。在不同的岗位上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眼神传递出紧张但绝不退缩的勇敢与坚定。这些人都为我们展现出来强大的舍己为人的能力,让我们这些年轻人知道了做人要有担当、舍己为人的精神。当国家面临危险时,我们这些年轻人要勇敢的站出来,为人民奋斗,为国家奋斗。

以前觉得疫情呀,白衣天使呀,死亡呀……似乎离我和周围的人很远,也有感触,有佩服,却远不及现在的生命,真的很伟大。里面有很多经典语录。比如,“想活的何止是病人,这群站在疫情第一线的逆行者们,也一样想继续活下去。”为了保护我们的城市,保卫我们的国家,保护我们的亲人,同志们,责无旁贷”。我最看不惯的,就是遇到点挫折,就丧失斗志,灰头土脸的样子!”这些语录都很清楚的展现了他们当时工作时认真拼搏的样子。

看到那些医护人员那么努力地救治病人;看到那些病人居然会这样的痛苦;治疗过程中有些场景甚至可以勇气“可怕”来形容,但他们也忍下来了,也没有主动放弃自己的生命,我感到发自内心的愧疚。我以后要向他们一样为国家作贡献。

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医生和护士舍己救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也看见了中国人在危难时刻总是团结互助,一方危难,八方支援,最后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以后我也要认真学习,把这种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用在学习上。最后给那些逆行者们说一句:“你们辛苦了!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 篇4

很久没去电影院看电影了,今天和同事们约着一起去看了电影《中国医生》。电影是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的真实事件改编,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为核心故事背景,以武汉医护人员,全国各省市援鄂医疗队为人物原型,全景式记录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抗议斗争。

看完以后的第一感觉是,作为医护人员真的太了不起了。看着演员脸上因为戴口罩而留下的那些痕迹,还有因为带医护手套而干裂的手,真的是太让人心疼了。他们真的在人民最需要他们的时候贡献了最大的力量,为他们点赞。

如果打算要去看的朋友,请备好纸巾,像我这种泪点低的人,是真的很好哭。本身这个题材的选择就是会让人落泪的,看看纪录片和新闻也会让人哭的稀里哗啦的。

就我个人的角度来说哈,电影前面半段描述疫情发生,越来越多的人感染,金银潭医院的院长说有病人就都收,到后来病人越来越多以至于床位不够,大家不按秩序来医院抢床位。前期剧情设计还是比较有序的在推进。但是随着电影慢慢接近尾声,个人觉得是有些拖沓,有些煽情,再拖剧情了。

电影里的演员都是很赞的,我最喜欢袁泉,演技真的是一流了。感觉她不管演什么就成什么。从她那双深邃的眼睛透出来眼神真的太让人感触了。我真的是她的粉。当然这次张亚文演的也很好。在我的印象里,医生应该都是比较通情达理的,但是张亚文演的医生让我对医生有了新的看法。这个世界上什么样的人都有,医生也是人所以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就是我以前没想到过罢了。张亚文这次演的前后的差演的也是很出色的。

作为新一代的小生,易烊千玺和张子枫,演技也是越来越好了。现在也是越来越喜欢千玺了,感觉只要是他的电影,我都有看哈。他的眼神,动作,在电影里都能看到越来越自然,越来越出神。张子枫在这部电影里面的那场哭戏真的是绝了,还有那句:叔叔,一个人如果了没有爸爸妈妈该怎么办?应该咋哭了影院里大多数的人吧。

当然还有很多优秀的演员,都演的非常的棒。但是对我而言,以上几位印象是比较深刻的。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题材还是非常赞的,可以去看看的我们的医护人员那时候的经历,去电影院目睹感受一下。温馨提醒请带好纸巾。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14篇


我们会观赏很多经典的电影或者电视剧,好的作品能直击人心,给我们带来震撼的感受,观看完的以后,心中感触颇多,明白了很多道理,在写观后感作文过程中,纷繁杂乱的思维可以被很好地梳理。那么该要如何写好观后感呢?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14篇,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篇1】

有时主流舆论会习惯性地赞美医生、拔高医生,而非以一个普通职业去看待医生、以普通人去看待医生,这在不知不觉间会影响一部分公众对医生的认知和期待:他们认为医生就该牺牲自我,认为医生就应该理所当然地治愈疾病。

因此,有些人去看病时,是带着一种消费心理的:我花钱看病了,你就得负责把病给我治好;我把人活着送过来了,人没了就是你医术不精、是你把人给治死了,你就得负责……很多医闹事件的发生都源于此:患者认为自己花了那么多钱,医生却没帮自己把病治好。

但患者错解了几个事实:一,医术的进步往往是技术的进步,就像朱良付说的,相比于医生,科技才是治病的最大力量;二,再安全的手术,都可能存在风险,这是概率问题,医生无法承诺百分百安全;三,这世上还有太多不治之症,以现在的医学技术仍无法攻克。

归结起来就是一个认知:医生并不是万能的。医生会尽最大努力去救治患者,但家属也得有最坏的打算。

《中国医生》让我们看到医生面对疾病的无力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孙自敏,谈起她职业生涯的“至暗时刻”:“在1990年,做过我们科15年的白血病回顾性分析,做了以后让人家很凄惨,所有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就剩一个病人,最后那个病人还是不在了,就整个全军覆灭。也就是我们这么多医生工作了15年,等于白干了,你没让一个病人活下来。所以我当时不想当血液科医生了……医生再苦,它支持我们的是什么呢,就是成就感,但是我们没有任何成就感,病人都死了,你讲我们天天在做什么……”

《中国医生》有这么一刻,它就值得高分,因为它罕见地为公众呈现了医生在面对疾病的脆弱和无力。我们太习惯于“最后一刻营救”的神医传奇了,可事实上,医院里经常有这样无力的故事,医生经常要承认自己面对疾病的无力。

这丝毫不会损耗医生的职业光芒,相反,医生这个职业让人尊敬,就在于医生哪怕时常被无力感击中,他们仍选择直面疾病,与之战斗。就像有人说的,我们对于医生这个职业的尊重,并非医生万能,而在于他们代表了人类可以用知识和科学去对抗自身的无常与脆弱性的希望之光。

气馁归气馁,孙自敏还是迎难而上,她立志要攻克白血病。自2000年起,孙自敏带领她的团队进行非血缘脐带血移植,终于攻克了脐带血移植中植入率的难题,目前她所在的科室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脐带血移植中心,给许多白血病患者带去了希望。

电影中国医生观后感2

当前,全国人民正在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这场战斗中,医院就是战场,医护人员就是战士。这段时间以来,一个个不畏艰险、主动请缨的医护人员感动着我们,全国各地的医疗队驰援湖北、冲在第一线让人动容。

正巧这段期间一个名为《中国医生》系列纪录片也让我为之动容,里面是无数中国医生用救死扶伤和医道仁心的故事温暖着人心,传递正能量。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展现出病痛给普通家庭带来的冲击,医生与患者面对共同敌人凝结出的诚挚情感,还有当下医生们所面临的挑战和抉择,既有在应对疑难和重症过程中的判断、选择甚至是冒险,也有面对患者和家属的耐心、诚恳甚至是无奈。

疾病无疑是对人类生命最严酷的拷问,它所带来的冲击不仅是身体和经济上的,还有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我印象很深刻的是第一集一条很长的镜头完整记录下了朱良付医生用手机录音,记录他与患者家属手术前的交流告知和环节确认,就这样短短几分钟让我看到了医生面对医疗过程不确定性的无奈,但这并不影响他在一次次寒夜中从家里赶来赴急诊。

可这却让我们反思,在疫情面前中国医生格外耀眼,但在平常他们面临最多的是什么,是医闹,医患纠纷,他们为了保护自己只能录音、签协议,但还是有些医生为此失去了生命、前程。他们在为我们付出健康和精力,他们在拼尽全力救治患者,他们珍惜每次救助的机会,我们应该更多地理解他们,而不是误解、闹事。医生凭借医术给患者带去治愈和慰藉,医生、患者、患者家属是同一条战线上的战友,应对付共同的敌人-疾病本身。只有大家一起加油,一切才会变得更好。

电影中国医生观后感3

很多患者不理解医生,一大原因是他们认为医生太“冷漠”了,这边家属为了病人心急如焚,但医生却“事不关己”,显得“敷衍”,冷漠又冷血。

但医生是真的是冷漠吗?

或者我们换个角度提问,医生应该跟每个患者成为朋友,急他们之所急,悲他们之所悲吗?

在以前的宣传中,我们似乎一直在倡导医生这么做,要跟每个患者成为朋友云云,让对患者有求必应云云。可在实际操作中,这并不可能,要知道我国每天就诊的人数超过2000万,每个医生每天要面对的病人太多。医生再博爱再有同理心,他的情感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他无法面面俱到地照顾到所有病人和家属的全部情绪。我们不能以圣人和超人的标准来要求医生。

南京鼓楼医院最年轻的副主任医师魏嘉,有个罹患胃癌晚期的病人,才二十几岁,特别年轻也特别乐观,这让魏嘉最挂心也最揪心,所以一直尽量为她多做点什么。但纪录片最后,魏嘉提到,以前有前辈建议她,“特别是对肿瘤科医生来说,不要跟病人做朋友,因为你跟他投入私人的感情越多,有可能你后面会自责、失落、伤心,会更难过,很长时间走不出来。”

医生也害怕伤心。他们并非拒绝付出情感,而是需要克制情感,因为他们面对的是来来往往的患者,而死亡每天都在医院里发生。魏嘉虽然并未听从前辈的话,她还是对这个乐观的患者上心,但这也非意味着那些没能成为她朋友的患者被她怠慢了。专业是本分,朋友是情分。

南京鼓楼医院烧伤科住院医生徐晔,25岁就博士毕业,工作三年后遇到自己职业生涯“难以跨越的沟壑”。一名全身95%重度烧伤的老年患者,他的家里人为了给他看病,拿出家里现有的全部积蓄,但依然凑不够高昂的医疗费用,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植皮手术,总体花费得100多万。徐晔帮患者争取到了2万元的援助基金,尽力劝说患者家属坚持治疗,因为患者出院离世的可能性极大。但患者家属还是强行出院了。徐晔赶到时,面对空荡荡的床位还是有一丝失落,他是真心希望患者得到救治,却也知道家属面临的困境。

年轻的医生类似的经历多了,心理能承担的极限就会提高。徐晔事后说:“为什么有人说有的医生看起来很冷酷?不是冷酷,他是冷静。因为你现在的这种情况,他早就见过无数个了,所以他才会显得如此的冷静。这个过程是每个医生都会去经历的。”

也就是说,当患者家属指责医生“冷漠”时,家属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他们很可能是第一次看到亲人遭遇险境。但家属也忽略了,今时今日患者的情况、家属的反应,在医生的职业生涯中,他们已无数次遇到过。医生并非麻木,他们的波澜不惊,是专业、经验和经历累积后的冷静。

慌乱、不安、痛哭留给家属就够了,慌乱之中需要冷静的医生做出专业的判断。冷静不等于冷漠。

电影中国医生观后感4

有人这样总结,“时刻在依赖,时常在忽视,时而在抱怨,却从来不了解”是我国医患关系的真实写照。《中国医生》以医患为什么无法相互理解为出发点,以平视的目光,让公众看到去掉光环、去掉标签、去掉附丽之后的普通医生,试着从他们的经历与付出,去理解他们的艰辛与崇高;从他们的局限与无力,建立起对医生的正确期待。

理解中国医生,并不是要控诉中国患者。虽然《中国医生》聚焦于医生,但从纪录片的案例和细枝末节,我们也能窥见中国患者的众生相。在中国,难的不只是医生,需要理解的,也不只是医生;除了呼吁患者理解医生外,我们对患者们做得足够吗?

电影《我不是药神》里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叫做穷病。”在《中国医生》里的多个案例里,我们看到的是被疾病拖累、拖垮的家庭,实在令人揪心痛心。纪录片中那个重度烧伤的老年患者,儿子选择强行出院,他并非不孝顺,他花光了积蓄,但他也非尽全力,因为他采访中他谈到,前几年买了房子,刚开了个厂,现在卖厂亏大了。

笔者注意到,纪录片中的案例,但凡孩子患病,家长都是砸锅卖铁、不惜一切,但年迈的父母患病,成年的子女首先权衡的是钱,是生活是否会受影响。就像徐晔医生说的,“有时候可能医术都还没有碰到瓶颈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人心的瓶颈了。”

网上有很多人指责烧伤患者的儿子。但恐怕谁也无权指责。在并不富裕的家庭里,生命的繁衍生息常常是建立在牺牲上一代的基础上,然后供给下一代;当上有(不止一个)老、下有(不止一个)小,“救不救”不只是良心问题,还是一个有限资源的可持续分配问题。

因此,不要一味去指责困境中的人的选择,而不妨思考,人心够不到的地方,制度可以做些什么。纪录片中也透露出太多无解问题:有些病人既没有医保也没有农保,一旦重病就倾家荡产,该怎么提升基础医疗保障覆盖率?为了让患者得到更好救治,很多家属首选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家属千里迢迢地陪护身心俱疲,客观上也造成三甲医院负担过重,门诊医生要与患者充分沟通也显得奢侈,该如何均衡医疗资源?

患者的“看病难、看病贵”,与医生的“医生苦、医生累”,共同指向的是医疗体系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医生和患者只不过首当其冲,是最直接的受害者。比如跟付出相比,中国医生的收入水平并不算高,医生的手术费、诊疗费很低,医生的劳动价值没法体现。医院为了维持“生计”,常常是通过药品和医疗器械创造利润,这就造成了药价虚高,大型检查、检验价格偏高,没必要的检查太多,由此加剧了“看病贵”。

医生的苦、医生的累是真实的,患者的痛苦、家属的焦虑与无助也是真实的。我们不能要求医生做圣人,同样也不能要求患者和家属做圣人,永远通情达理、永远临危不乱、永远笑对苦难。相反,我们要理解人性,要尊重人性的弱点,然后不断通过制度去化解人的难题,让每一个人哪怕遭遇重大疾病,都尽可能地保持尊严和体面。

但体系的调整总是滞后的,当下仍需要医生和患者去承担不尽完善的体系的代价。医生依旧会很累,患者看病还是会觉得“难”和“贵”,此时医生和患者能做的、应做的,就真的是多一点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和相互理解了。

疫情终究会过去,祝愿奋战一线的医生平安归来。但我们对医生的尊崇不应是局限于一时,而是日常;医院对于患者的救治与关怀,也不应只有经济的考量。无论是爱护医生还是怜悯患者,说到底是对人的本质性关怀,这是一个社会的文明底色。

电影中国医生观后感5

电影《中国医生》除了真实还原医护人员不畏生死、艰苦奋斗的同时,也有战疫前线无数的公安干警、社区干部、乡镇干部和志愿者。他们是聚光灯照不到的人群,但同样也是直接和病毒打交道的群体,甚至有时候比在病房更加凶险。因为他们所面临的人群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不知道是否已经被感染,也不知道曾经接触过哪些人。在防护措施极其简陋的情况下,他们坚守在社区、村口、车站、码头、机场和各个交通要道,排查重点人群,检测人员体温,送诊可疑对象,帮隔离群众代买代送生活物资。

挺身而出,冲锋在前,让青春力量在火线中激扬。在风雨中前行,在磨砺中成长,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生动写照。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全国各省各市和军队广大青年医务工作者响应党的号召踊跃“请战”,他们挺身而出,冲锋在前,让青春力量在火线中激扬。在抗击疫情一线的4.2万多名驰援湖北医护人员中,其中“90后”有1.2万多名,且相当一部分是“95后”甚至“00后”。同样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奋斗者中,许许多多的党员干部、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各类志愿者亦是“90后”,他们成为战疫中披坚执锐、英勇奋战的生力军。关键时刻、危难关头,无数“90后”青年胸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不畏艰险繁难,坚守各自岗位、认真履职尽责,为疫情防控斗争作出重要贡献,他们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不愧为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

英勇奋战、不畏艰险,让青春篇章在行动中书写。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穿上白大褂,我就是战士!”无数的“90后”在疫情防控中的铮铮誓言证明,他们不愧是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他们如今已经长大是懂得感恩的。这些“90后”青年表现出的勇敢与坚强、责任与担当,令人动容,也令人振奋。他们年轻的脸庞朝气蓬勃,青春的力量一往无前,他们在这次大考中“交出了合格答卷”,用实际行动写出了青春篇章。“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植根于中华大地的“90后”甚至“00后”,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在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侵害时,受命于危难之间,救人于危难之际,不惧风险,不畏艰险,英勇奋战,为国家尽匹夫之责,他们向世界展示了当代青年蓬勃向上的群像,展现了当代青年捍卫青春中国之姿态。

舍生忘死,担当奉献,让青春本色在危难中闪光。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面对这场生与死的严峻斗争中,“90后”青年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责任、担当和价值。与疫魔的较量,看不见硝烟,听不到枪炮声,但生与死的考验真真切切,有的医护人员倒在了抗疫一线,协和江北医院医生夏思思今年只有29岁。他们中很多人火线入党,上海瑞金医院医生、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插管小分队”的'“90后”小伙缪晟昊就是其中一个。这些“90后”青年所表现出的勇敢与坚强、责任与担当,让青春本色在危难中闪光,令人动容,令人振奋。他们是当代青年的缩影,我们从他们身上强烈感受到青年一代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新时代历史发展的步伐将见证,以抗疫一线“90后”为代表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必将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篇2】

这个春天,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猝不及防。在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受到巨大威胁时,有一群人如钢铁洪流一般,逆流而上,驻守在疫情一线。他们没有武器,没有超人一等的体魄。他们以信仰的白衣作为战袍,在人群中逆向而行,与最危险的病魔殊死搏斗,他们感动着我们,也牵动着我们的心。

这群人的名字就是中国医生。正因为呼应了当下人们对医生群体的关切,近日上线的纪录片《中国医生》获得热烈反响,引发社会思考。《中国医生》获得关注,首先在于它所蕴含的真切的、炙热的、足以打动人心的力量。《中国医生》将镜头对准成都华西医院、南京鼓楼医院、西安交大一附院、浙江省人民医院、合肥的中科大附一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等6家大型三甲医院,跟踪拍摄了近30位医护人员,深入妇产科、急诊科、肿瘤科、麻醉科、手术室、ICU等不同科室,进行长达一年的纪实拍摄,镜头更多聚焦的是医者之心,以及他们身为普通人的真实悲喜。

在《中国医生》第一集《挚诚》中是朱良付对着镜头无奈、沮丧又不解地说,曾经有个老太太,是一个老爷子的家属,那个阿姨说我想把你撕成碎片,说我把他家老爷子给害死了。我跟那个老爷子我们在病区里关系很好的呀,他也很慈眉善目,我也不希望高灌注(脑高灌注综合征)发生。但他们也知道你是个好大夫,那个老太太一边这么说一边还说,我近来高血压了,你再给我看看,但是不耽误她投诉你。

心脑血管病是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发病紧急无前兆,短时间内得不到救治就容易致残乃至致死,很多大型医院为此专门设置了绿色通道。朱良付是河南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主任,同时也是医院心脑血管绿色通道的发起者。所谓的绿色通道,按纪录片中的说法,要像军队一样的,要做到24小时全天候,所有医生链条都是住院值班,才能做到争分夺秒去抢救患者。片中,一位83岁的患脑梗的老太太,从打电话到抢救,仅仅用了12分钟。手术结束后,朱良付骑上一辆小电驴,匆匆回家吃饭,和大女儿聊两句天、瞅一眼襁褓中的小女儿,又接到了急诊电话。朱良付穿上大衣奔出家门,打车赶往夜色中的医院。

天天这样作息不规律,工作量大,我有时候就担心我会突然死掉,但是我不能死,我的家庭责任没有尽到,我自己的医疗责任也没有尽到。朱良付有过对生命的怀疑,更有着不能死的决心,我现在是主任医师,差不多要用25年才有可能培养出来,我现在44岁,如果我死了,那就是浪费国家资源。

《中国医生》有这么一刻,它就值得高分,因为它直白又实际地为公众呈现了医生在面对疾病的脆弱和无力。我们太习惯于最后一刻营救的惊天逆转了,可事实上,医生是平凡的,医院里经常有这样无力的故事,医生经常要承认自己面对疾病的无力。

但,这丝毫不会损耗医生的职业光芒,相反,医生这个职业让人尊敬,就在于医生哪怕时常被无力感击中,他们仍选择直面疾病,与之战斗。就像有人说的,我们对于医生这个职业的尊重,并非医生万能,而在于他们代表了人类可以用知识和科学去对抗自身的无常与脆弱性的希望之光,用平凡铸就伟大。

医生凭借医术给患者带去治愈和慰藉,文艺作品通过故事给社会带来更多的信任和力量。据说,《中国医生》纪录片中的几名医生也参与到了湖北新冠肺炎疫情支援的一线队伍,疫情终究会过去,祝愿奋战一线的医生平安归来。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篇3】

《中国医生》这部影片主要描述了在疫情期间,中国医生们同心协力救治病人的故事。武汉的一家规模并不大的传染病医院的院长张竞予,即便身患渐冻症行动不便,但依然奔走在第一线,面对物资紧缺资金不足和对对手的不甚了解下,他依然坚持把病人都拉来,其他的事情,他去解决,即便是自己的妻子也被感染了,但他也没时间去看。在防疫一线上,他并不是个例,有很多医护工作者舍小我为大我,而他们也只是这个岗位的一个缩影。

面对这个不甚了解的对手,即便知道它很强大,但也丝毫不畏惧它,心中坚信我们一定会战胜他们。大家知道新冠肺炎的传染方式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通过唾液传播,但有很多病人都呼吸困难,医生不得不为他们插管,往喉咙里放喉镜,这些行为都是极为危险的,稍有不慎便会被感染,但医生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做了。这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零零后医生杨小羊,从最初的不敢插管,然后不断练习,最终为病人插管成功。他并没有因为自己年轻、害怕而放弃这份工作,转去普通病房。我认为我们所有人都应向他学习。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中,努力的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剥去“医生”这个光线靓丽的身份,他们也是一个人,也是儿女、父母,也是家里的顶梁柱,中心谷,但他们却义无反顾地从各地来到武汉、来到医院支援、工作,这不仅仅是他们的身份给他们带来的责任和使命,更是他们对医生这个神圣职业的崇高的敬意和对人民群众的使命和担当。邓小平先生曾说过,“我是人民的儿子”,而医生们此刻的表现不正是体现了这些吗?曾经英俊帅气,美丽大方的脸被防护面罩勒出一道道的印痕,也有的医护人员为了工作剪掉了自己心爱的头发,他们顶着我们难以想象的压力,在为人民服务。

作为医学生,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当我们踏进医学学府的那一刻,我们的肩上就有了难以卸下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的大公无私,勇于奉献,对工作严谨,对生命尊重的态度,将会让我们的学习更加深刻,感悟更加彻底。医学是一生的学习与磨练,只有遵守自己的初心,才能做到“除人类之疾痛,助健康之完美”,为人类健康奋斗终身。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篇4】

电影《中国医生》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的真实事件改编,作为建党百年华诞的献礼巨制,全景式记录了波澜壮阔的抗疫故事。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某种程度上像是一场纪录片,很多场景真实得让人不忍直视,让人将思绪不自觉地代入2020年初的那场回忆:平日摩肩接踵的诺大城市变得空荡荡;原本是阖家团圆的春节,却因为新冠的肆虐而无法与亲人相见;无数的人被疫情隔在了生死两端。对未知的恐惧、每日新增的揪心,病患症状的加重……让人仿佛又置身于那个冰冷可怕的冬天。

《中国医生》以细腻的拍摄手法记录了每一个平凡人的生活,有医生,有病人,有病人家属。现实中国的医疗环境、邻里的和谐、生离死别和现实残酷而又不乏温情的医患关系都在电影中有所展现。

首先触动我的是袁泉饰演的是ICU主任文婷医生。打动我的不仅在于她强大的领导能力,寥寥数语控制住医院收治病人的混乱局面,更是得知熟悉的便利店老板因感染去世的悲伤,那句“这儿还有你的快递,等疫情后记得过来取。”背后的热心淳朴让镜头外的我也潸然泪下。

我们都曾从住院医走过,当死亡的阴影扑面而来,易烊千玺饰演的杨小羊住院医生和医院的所有同事一起努力,展现了超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是无数普通医生在非常时期所能做的所有选择,用拼命地练习换取飞速的成长。在陶医生的帮助,甚至是奚落下,他飞快地进步着,因为他知道时间不等人,能力不行就要看着病人一个接一个地死去。可是后来他却感染上了新冠,当路边等不来救援的患病阿姨求骑摩托的他带一段路时他选择救援。明知道她感染了为什么还要带她?他说,我能怎么办呢,她那么无助,她有点像我妈妈。医生站在手术室是救死扶伤的天使,在生活他们只是一个善良的普通人。他们也为人父母和子女,但在国家人民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舍弃了自己的小家庭,义无反顾的投身到这场战斗中去,扛起了生命的重量。

在疫情突发的时候,我们的中国医生坚守医疗岗位,时刻充满力量,从死神手中夺回无数条鲜活的生命。他们不是神,却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生命,将自己的生命堵在了死神与病人之间。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作为一名乳腺X线诊断医生,在观影途中,我无数次热泪盈眶。《中国医生》不只是叙述,更是呼唤。呼唤着社会关注“医生”这个群体及相关的事物。我没有去过武汉疫情一线,但看到焦虑的就诊病患,看到医护脸上的N95口罩压痕和脸上手上的湿疹,仿佛亲历了救援现场。就如电影里说的那样“得对得起这身衣服!”

为进一步提高乳腺X线诊断质量,我不断学习本专业知识,结合国内外各大医院乳腺影像专业同行的文献和讲座,积极参与网上影像学习、交流和疑难病例的讨论。我知道只有不断吸取新的知识、技术,才能积累丰富经验用于本职工作。

科技的发展令大量现代化设备应用到了影像医学上,在为乳腺患者做X线诊断前,诊断医师要参考临床科室提供的各种报告、诊断结果和患者症状,任何漏看、错看都会让错误报告误导临床医生诊断。用如履薄冰来形容我的工作心态丝毫不为过,对待每个患者的乳腺X线片,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

乳腺X线摄片是乳腺首选的检查方法,尤其是对病变钙化显示是最好的。我科室通过讲解乳腺疾病的各种影像学表现、乳腺X线病例讨论,将乳腺X线诊断结果与超声结果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有效提高了乳腺X线诊断的准确率。

每一位医生都是优秀的、值得被尊敬并学习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柯察金曾说: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而已。人的一生应该这样来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耻。医生们做到了这一点,影片医生是全中国医生的缩影,专业、认真、温暖、充满力量,虽然在工作中可能面对着误解,但他们依旧坚持初心,不断为病人和家属着想,为中国的医疗事业无私的奉献着。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篇5】

“你可不可以告诉我,如果一个人没有了爸爸妈妈,她该如何活下去?”——《中国医生》

这是一部描述疫情期间武汉金银潭医院发生的事情,让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医护人员的伟大,他们真的舍小家顾大家。

电影的开始是武汉金银潭医院出现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随后患者迅速增加,最开始每个人都很恐慌,在这样的情况下院长最先挑起抗疫大旗,带领着医生护士奋斗在一线,他忙里忙外搞定防护物资、电源问题、召开会议以及与安排支援医生的工作等等,到处都是他的身影,以至于他的妻子感染新冠肺炎时都没能去照顾,自己也身患渐冻症,却一心只为抗疫。

花开春还之时,我们繁花与共,忘不了小卖部老板在家中隔离去世时,最后一句聊天信息:“文婷,你还有快递在我这,记得来取。”

看到电影里疫情初期,那一刹让我感到恐慌,回想现实疫情初期那种无所谓的心态,事不关己态度,认为新冠病毒离的很远,为那种无知的愚蠢思维而感到后怕。

其次是感动。从疫情初期的手忙脚乱,到疫情大爆发的人心惶惶,再到与疫情分庭抗礼,最后到战胜疫情,是英勇的医务人员战斗在一线;是勇敢的志愿者前往支援,与医护人员并肩作战,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平凡而伟大!

最后是油然而生的自豪感。火神山医院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设以及各种防控措施的执行,看到了祖国的超强执行力;各个地医务人员支援,看到了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舍小为大,看到疫情期间各界人士的无私奉献,邻里们的互相帮助,网友们的相互鼓励,使我万千感慨!

所谓英雄,大概就是遇到危险的时候别人在后退,他们在前进;别人会恐惧,他们却奋勇向前与死神赛跑!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篇6】

很久没有看一部完整的电影了,当同事告知最近热播《中国医生》是反映目前医行事业很现实的电影,很想看下无影灯下白衣天使的生活,于是我利用假日在影院里一气呵成看完,看后感慨万分。

当前,全国人民正在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这场战斗中,医院就是战场,医护人员就是战士。影片歌颂了医生护士的努力,称我们为英雄。但其实,我们每一个医护人员都是普通人而已,也曾害怕陌生的病毒,“垂大名于万世者,必先行之于纤微之事”,在复兴的时代洪流中、在防疫的攻坚战场上,一位位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履职尽责,用信仰照亮方向、以担当浇灌收获、靠实干笃定前行,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在攻坚前沿中彰显不一样的担当,汇聚起亿万人民用心奋斗、齐心抗疫、同心筑梦的磅礴伟力,影片开始不久张院长(金银潭医院院长,中共党员,偶像张涵予饰演)就要做全院抗疫动员大会,行政部门的,妇产科的,都要上,人手不够啊,虽然不是ICU、感染科医生,但好歹是医生。当时有医护人员犹豫了,谁不是血肉之躯呢,谁又不怕死呢,这点非常真实。医护人员不是生来就不怕死的,但一想到门口外面就有无数病人奄奄一息,你如果不拉他一把,他就没了。金银潭如果失守了,武汉可能就撑不住了,那么整个湖北甚至中华大地都要哀鸿遍野了。想到这里,所有医护人员都站起来了。“我报名!我报名!”这个场景,让我鼻子酸了。真正的英雄从来都是将人民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千方百计保卫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安全,成为全党的统一意志。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号令一出、闻令而动,排山倒海、一往无前。各路战疫大军、专业人员、志愿者英勇请战,驰援一线。我们医院第一时间通知党员积极报名参加时,群里一个个积极回复我报名-我报名——这个场景无限接近现实,一个个不畏艰险、主动请缨的医护人员感动着我,里面是无数中国医生用救死扶伤和医道仁心的故事温暖着人心,传递正能量。

影片中WHO的专家也来了,也看到了我们中国、武汉的努力,他很惊讶,中国人真的都能居家隔离吗?国内专家告诉他,咱们中国人讲究集体精神、利他主义,随后世界卫生组织干事谭德塞高度评价我国防控工作,认为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界罕见,彰显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制度的显著优势。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全国一盘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这些显著优势,我们不仅能战胜眼前的疫情挑战,更能创造一个又一个“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奇迹”。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感到无比自豪,我相信周围人跟我的感受是一样的,尤其是大家高呼“武汉必胜、中国必胜”的时候,那段岁月的点点滴滴都浮了上来。它所蕴含的打动人心的力量,抗击疫情的阶段性胜利,来自中国共产党高高擎起的“指挥棒”。疫情能在较短的时间取得阶段性的胜利,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坚强的领导。疫情暴发后,党中央统一指挥,号召全国人民共同支援武汉。短短的几天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写下请战书,换上白大褂,迅速集结。一股股强大的力量纷纷注入武汉,一份份“爱心礼物”纷纷送至武汉。全国人民,以最大的勇气和决心共同保卫武汉,一场生死殊途的武汉保卫战在山川河流的见证下拉开了帷幕。武汉“封城”,从省到村形成五级书记抓防控的领导机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级党委发挥“主心骨”作用,带领勇敢的“战士”奋战在疫情各条战线,冲锋陷阵,用生命力挽狂澜,最大限度减少国家和人民的损失。居民纷纷响应“宅在家里,也是为国家做贡献”的号召,以最大的信任期待胜利的曙光。伟大的祖国,我们为你而骄傲。

同时,影片也弘扬了、诚实、信任、勇气,让我们能够切身感受到医者仁心的力量。这正是危难之际,他们勇于向着“战场”逆行的原因,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快递小哥冒着生命危险为千家万户送上生活急需品,农民工兄弟不问报酬日以继夜修建方舱医院。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碧血丹心。这种无穷无尽的“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感天动地泣鬼神,打败了狡猾恶毒的“新冠君”。中华民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中,发扬了“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电影到最后,死亡率终于下来了,雷神山、火神山医院还有各个方舱医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看着护士老师们带着轻症患者在舱内跳舞唱歌,很多人笑着笑着就落泪了,正因为有了这些英勇战士,我们才能在全球面前无比骄傲自豪。抗疫大战之中的中国,一串串闪亮的名字、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幅幅精彩的画面,到处充盈着不怕万难、朝气蓬勃的青春活力、昂扬锐气。

最终我们战胜了疫情,虽然我们提前都经历了结局,但当电影真到这一幕时,大家忍不住高声欢呼,内心的激动无以言表。我们是个伟大的民族!愿祖国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上面就是网小编特意收集整理的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2000字左右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篇7】

春节,应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一场疫情,像一个巨石砸入我们原本平静有序的生活,一时间,巨浪翻涌。

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而使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者各自带着合作伙伴赶往施工现场。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灯火通明,工地的战士们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光与陌生的伙伴们只能在堆满方便面、矿泉水、杂物的小盒房中各司其职。看着那潮湿且沾满泥土的泡沫纸盒中已稍微冷硬的年夜饭,脸上有说不尽的疲倦,头盔都还没来得及脱,脚上染着土黄色的是泥,但为了工程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工,他们只能匆匆忙忙,狼吞虎咽,以最快的速度填饱饥肠咕噜的肚子,这应该是世界上最迅速的年夜饭了。

为了和疫情赛跑,自火神山医院开工以来,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建筑工人,她们是建设者、组织者、协调者、指挥者7天建成一座医院,速度奇迹里有她们的功劳。向你致敬,逆行者!

为了为祖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出一份力,感谢一线的战斗者。河南退伍老兵王国辉,将自己种的九千多斤新鲜蔬菜带领村里人连夜拔起,年三十自驾300多公里,载着5吨多的新鲜蔬菜,不管道路的泥泞,路途的艰辛,只身从河南沈丘赶到武汉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全部免费捐给项目部,到时已是凌晨,疲倦的他说:自己曾在武汉服役17年,武汉就是自己的第二故乡。看到武汉人民众志成城,攻坚克难,也想尽一份绵薄之力。王国辉驾车回到河南,并将自己隔离了起来。致敬,逆行者!

在危难中,总是有这样善良的人来温暖我们的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全国一线战士们奋力前行,一方受难,八方支援,让大家看到疫情之下的希望与阳光,让所有人都相信,这样的中国,一定能赢,致敬,逆行者!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篇8】

这是纪录剧集当初在央视首播的时候的名字。它相较于医疗题材的行业剧而言,没有更多戏剧性,而是更加的平淡真实。

它甚至没有过多戏剧性的拍摄,剧集到现在,也没有过多地去展现重疾,也没有用特别煽情的音乐,而是简单几句的解说词,点到为止。

团队深入全国六家大型三甲医院的妇产科、急诊科、肿瘤科、整容烧伤科、麻醉科、手术室、ICU等科室,进行了长达一年的纪实拍摄。用返璞归真的叙述手法,去向大众全方面立体展现“医生”这个群体。

这群人值得被这个时代记住,尤其是在当下,他们不仅是天使,同样也是英雄。

过去1年里,我们用《烈火英雄》记住了消防英雄,用《中国机长》铭记了那群“空中英雄”。我们同样也需要用影像牢记这群“白衣英雄”。

每天新闻的滚动,都是他们冲在第一线的身影。

17年过后,年过八旬的他,坐在餐车,成为第一批逆流而上的人。在对抗着疫情同时,还实时亮相电视前,向群众解读疫情,让大家了解并做好预防。

有参加过非典抗战的医生,写《请战书》,“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有驰援湖北的青年医生,还在恋爱的他们,不约而同地报了名,选择成为家人,“回来后,我娶你。”这是两人把自己的爱,给了更多需要爱的人。

在这场战役中,正是他们的身影,时时刻刻在温暖着我们,感动着大家,同时给社会力量。

他们就是中国医生。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篇9】

一场疫情,像一个巨石砸入我们原本平静有序的生活,一时间,巨浪翻涌。

为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者各自带着合作伙伴赶往施工现场。施工现场灯火通明,工地的战士们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光与陌生的伙伴们只能在堆满方便面、矿泉水、杂物的小房间各司其职。看着那潮湿且沾满泥土的泡沫纸盒中冷硬的年夜饭,脸上有说不尽的疲倦,安全帽都还没来得及摘,脚上染着土黄色的泥,但为了工程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工,他们只能匆匆忙忙,狼吞虎咽,以最快的速度填饱饥肠辘辘的肚子,这应该是世界上最迅速的年夜饭了。

为了和疫情赛跑,自火神山医院开工以来,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建筑工人,他们是建设者、组织者、协调者、指挥者......7天建成一座医院,为的就是让那些没有床位的病人能有个好的环境更快接受治疗。在这危难时刻,活着是最重要的。

为了给祖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出一份力,感谢一线的战斗者。河南退伍老兵王国辉将自己种的九千多斤新鲜蔬菜带领村里人连夜拔起,年三十自驾300多公里载着5吨多的新鲜蔬菜不管道路的泥泞,路途的艰辛只身从河南沈丘赶到武汉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全部免费捐给项目部,到时已是凌晨。

疫情当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得了新冠的孕妇,她说:天塌了我也要把孩子生下来。庆幸的是最后,肚子里的宝宝成功诞生了。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神圣的,生命诞生,人类才能得以存续。孩子代表的是未来、是希望

在危难中,总是有这样善良的人来温暖我们的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全国一线战士们奋力前行,一方受难,八方支援,让大家看到疫情之下的希望与阳光!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篇10】

很久没去电影院看电影了,今天和同事们约着一起去看了电影《中国医生》。电影是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的真实事件改编,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为核心故事背景,以武汉医护人员,全国各省市援鄂医疗队为人物原型,全景式记录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抗议斗争。

看完以后的第一感觉是,作为医护人员真的太了不起了。看着演员脸上因为戴口罩而留下的那些痕迹,还有因为带医护手套而干裂的手,真的是太让人心疼了。他们真的在人民最需要他们的时候贡献了最大的力量,为他们点赞。

如果打算要去看的朋友,请备好纸巾,像我这种泪点低的人,是真的很好哭。本身这个题材的选择就是会让人落泪的,看看纪录片和新闻也会让人哭的稀里哗啦的。

就我个人的角度来说哈,电影前面半段描述疫情发生,越来越多的人感染,金银潭医院的院长说有病人就都收,到后来病人越来越多以至于床位不够,大家不按秩序来医院抢床位。前期剧情设计还是比较有序的在推进。但是随着电影慢慢接近尾声,个人觉得是有些拖沓,有些煽情,再拖剧情了。

电影里的演员都是很赞的,我最喜欢袁泉,演技真的是一流了。感觉她不管演什么就成什么。从她那双深邃的眼睛透出来眼神真的太让人感触了。我真的是她的粉。当然这次张亚文演的也很好。在我的印象里,医生应该都是比较通情达理的,但是张亚文演的医生让我对医生有了新的看法。这个世界上什么样的人都有,医生也是人所以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就是我以前没想到过罢了。张亚文这次演的前后的差演的也是很出色的。

作为新一代的小生,易烊千玺和张子枫,演技也是越来越好了。现在也是越来越喜欢千玺了,感觉只要是他的电影,我都有看哈。他的眼神,动作,在电影里都能看到越来越自然,越来越出神。张子枫在这部电影里面的那场哭戏真的是绝了,还有那句:叔叔,一个人如果了没有爸爸妈妈该怎么办?应该咋哭了影院里大多数的人吧。

当然还有很多优秀的演员,都演的非常的棒。但是对我而言,以上几位印象是比较深刻的。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题材还是非常赞的,可以去看看的我们的医护人员那时候的经历,去电影院目睹感受一下。温馨提醒请带好纸巾。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篇11】

影片塑造了生动感人的中国医生群像。大量纪实性段落展现了当下医生们所面临的挑战和抉择,既有在应对疑难和重症过程中的判断、选择甚至是冒险,也有面对患者和家属的耐心、诚恳甚至是无奈。在第一集中,有一条长镜头完整记录了朱良付大夫用手机录制他和患者家属术前交流的告知确认环节,真实表现医生面对医疗过程不确定性时的无奈,但这并不影响他在寒夜一次又一次从家中赶赴急诊现场,在查房过程中他频频和患者开玩笑,用最简单的语句鼓励患者积极康复。第四集中的孙自敏大夫长期从事血液病治疗,她一度因为治愈率很低备受打击,甚至不想继续从事这个职业。但也正是这些人间疾苦让她立志一定要攻克难关,最终带领自己的科室成为世界上知名的脐带血移植中心。

医生凭借医术给患者带去治愈和慰藉,文艺作品通过故事给社会带来更多的信任和力量。这些真实、鲜活、普通的医生,让影片的弹幕和评论充满敬意。“我们是同一条战线上的战友,我们的共同敌人是疾病本身”,这些质朴的话语由拍摄对象讲述出来,更能引起共鸣。可以说,《中国医生》主动呼应了社会热点,通过贴近式的.拍摄展现了医疗卫生领域的最新成果。同时,影片也弘扬了专业、诚实、信任、勇气,让我们能够切身感受到医者仁心的力量。这正是危难之际,他们勇于向着“战场”逆行的原因。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篇12】

今天,我和朋友一起去电影院看了《中国医生》这部电影,让我十分感动,同时也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电影讲述了医护人员、医疗专家们,不顾一切前往武汉,去帮助武汉,他们也不想离开家人、亲戚和朋友。但祖国需要他们,需要他们来拯救被感染上新冠肺炎的人们。

影片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三个片段,第一个片段是在疫情的非常时期,一位孕妇感染上了新冠肺炎,金仔就是这位孕妇的丈夫,金仔一来到医院就争抢床位,医生让他排队,他却张口就骂:”你们这是什么医院啊?怎么见死不救,这可是两个人的生命呀!”这时一位主任走了过来,那就是文婷,文主任对着金仔说:”那些人”,昨天晚上就开始来排队,你问问他们哪个病人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换你老婆孩子的命?”文主任说完,就推着病床走了。

第二个片段是在疫情爆发严重时,让我特别伤心的片段就是一位小女孩叫张子枫。这一次新冠肺炎夺走了她父母的生命,也夺走了他父母对自己的爱和关心。就在一位主任把张子枫的父母个人信息交给张子枫时,主任掉下了眼泪,但张子枫不敢拿着父母的个人信息,因为他知道,拿到了父母的个人信息时,他就变成了孤儿。张子枫走了几步,回头时,并说:”叔叔,你知道一个人没有父母该怎么办吗?”

第三个片段是在疫情快要结束时,有个医生叫小羊,他在骑车时,明知这位女子感染了新冠肺炎,但是他还骑车把她送进她了医院,因为他知道,如果再让她走着去医院的话,会把病毒传染给更多的人,所以自己却感染了新冠肺炎,过了一段时间,张院长来看望他,这时他正准备做换肺手术,之后,身体会慢慢的恢复正常。

这就是我们伟大的白衣天使,在我们遇到危难时,他们总能挺身而出,不顾自己生命的安危来抢救感染上新冠肺炎的病人,。向我们的白衣天使致敬!

上面这些就是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电影中国医生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篇13】

反映抗击新冠疫情历程的电影《中国医生》,7月9日正式全国公映。

影片由刘伟强导演,张涵予、袁泉、朱亚文、李晨领衔主演,易烊千玺特邀出演,欧豪特别出演。当然还有佟丽娅、宋佳等客串。

这部影片的场景,几乎都高度集中发生在一家医院里,没有华美的服饰和特效,但情节紧张、节奏飞快,每一秒都是和死神赛跑,观众的观影过程中全程揪心。可以说,这部没有任何大场面的电影,却是一部实实在在令人感动与揪心的大片!

电影《中国医生》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的真实事件改编,记录了武汉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

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之际,武汉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而焦点的中心地带,就是武汉金银潭医院。这里是中国抗疫之战最早打响的地方,也是电影《中国医生》聚焦的“抗疫主战场”。当然剧中也穿插了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方仓医院及其他医院。

电影取材与现实,把观众拉回到了去年1月份,让大家更加了解武汉,看到普通人如何在经历短时间的混乱后,克服了自身的恐惧配合隔离、众志成城;看到国家自上而下全民同心、各司其职的将疫情的数字一点一点往下降。

剧中同时穿插了外卖员、流调员、社区工作者为防疫抗疫贡献的力量,同时也讲述了方仓医院的故事。

故事让我又想起了去年看的两部抗疫防疫电视连续剧《最美逆行者》《在一起》。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篇14】

记忆里是那些意气风发的少年,穿上白色防护服战袍,戴上一层层的口罩和手套。奔赴战场,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个个不畏艰险、主动请缨的医护人员感动着我们,全国各地的医疗团队驰援湖北、全部冲在第一线让人为之动容。正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电影里的剧情让我为之动容,在疫情居家期间,我们能从互联网上知道的他们的艰辛,可能仅仅不到一半。现实生活中,那些少女少男用青春去拼命奋斗,救死扶伤;一层层口罩的勒痕毁去了他们美丽的脸庞,在一层层防护服掩护下被汗水湿透的身体;在过年期间不能回家对亲人的思念、担忧与懊悔;一次又一次送走医治无效的病人,他们一次又一次面对去世病人的尸体,尊重却又不甘的鞠躬;面对生离死别却又无能为力的泪水,面对去世病人家属脆弱无力的眼泪与包含愤怒的责问……这种心理与生理上的挑战甚至是摧残,又岂能是寥寥“艰辛”可以概括的?

正如同观看前辈们的革命英雄事迹一样,我们以后人的角度俯瞰历史,已经知道了结局而感叹他们的伟大,而在现实生活中的白衣天使们与革命前辈一样,是不能预知结局的,他们明知不一定能迎来胜利,却固执的忠于职守,才是真正可歌可泣的伟大。

电影里最让我震撼的人物就是张竞予医生,明明已经到了花甲之年却依旧精神饱满,面对其他护士嘲笑他的腿走路姿势,他丝毫不气馁。身患渐冻症,身体将一天不如一天,慢慢走向终点,可是他却依旧报有乐观的心态,冷静沉着的指挥大家抢救病人,那一句不怕担责任的壮语:“把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有多么振奋人心、那一句询问别的医院“还有空床位吗?”以便收治自己病重的爱人,就有多么的无助心痛。正是有无数这样在疫情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们,社会才从最初的慌乱、互相埋怨到现在的互相帮助、共度难关。正是因为这种信念我们才取得了今天的胜利。

那些“90后”、“00后”的少年,披上战袍,奔赴战场。在疫情肆虐的时代,替我们负重前行,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与青春谱写了又一代属于中国的奇迹与辉煌!

中国抗疫观后感精选


有时候读书对人的影响不如观影,观看过程,我们可能会不断有思维的火花在跳跃,在观看的过程中,情节的展开让人欲罢不能,通过写观后感,我们真正地认识作品,获取知识。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观后感分享与他人呢?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中国抗疫观后感精选,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中国抗疫观后感 篇1

2020年的清明,是一个举国悲痛的日子。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公告:在2020年4月4日这一天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在此期间,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致哀,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4月4日10时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沉痛、严肃、永生铭记的日子。

湖北省暨武汉市悼念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活动,于2020年4月4日上午10时在汉口江滩一元路广场举行,这里是全国哀悼主会场。在国家有难时,我们的医护人员为了保护大多数人不被感染病毒疫情而不幸牺牲,他们是我们应该一辈子铭记的英雄。英雄们的离去给这个清明增添了一抹悲壮。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不仅存在于课本里,也在我们的生活中。湖北省14名防疫一线牺牲人员被评为首批烈士。他们是在这一年中离开我们的英雄,在他们心中,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重于泰山。这个清明是他们离去的首个清明,回顾他们生前的英勇事迹,泪水模糊了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眼眶。没有他们的英勇无畏,没有他们的最美逆行,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就不会有今天的太平稳定。

今天的我们怀着无限的悲痛缅怀烈士的离去,他们留给我们的信念将鞭策我们更加奋力前行,接过他们的“接力棒”,将舍己为人的精神传承下去,这是对他们最好的祭奠。我们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子孙,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一定会团结一心战胜疫情,秉承英雄们的遗志继续战斗下去,还我们的祖国一片美好光明!

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奋进!愿山河无恙!愿祖国昌盛!

中国抗疫观后感 篇2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坚持疫情防控监督不放松,正风肃纪反腐不停步,更好服从服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纪检监察机关责无旁贷。

中央纪委常委会25日召开会议,专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落实措施。会议强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立足本地本部门实际,特别是当前疫情防控情况,加强统筹、整体谋划、科学调整,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扎实做好政治监督、审查调查、巡视巡察、深化改革等各项工作,把四次全会任务落实落细落到位,持续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段时间以来,纪检监察机关在强化疫情防控监督的同时,坚持正风肃纪反腐不停步,持续通报曝光了一批接受审查调查、受到党纪政务处分的典型案例,释放了“两手抓”“两手硬”、正风肃纪反腐一刻不停歇的强烈信号。疫情发生以来,面对严峻复杂又瞬息万变的防控形势和党中央紧锣密鼓的安排部署,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履行防控监督责任作为落实四次全会精神的“试金石”,闻令而动、果断迅速,集中力量围绕疫情防控重点工作、重点环节加强监督检查,压实各级党委、政府疫情防控责任,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履职尽责,及时发现和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等问题,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

根据各地实际,不少地方纪委监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围绕当前市场供应、复工复产、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等,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任务和做好“六稳”工作等,加强监督执纪问责,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

在这场防疫抗疫的严峻挑战中,纪检监察机关履行防控监督责任既及时快速,又精准稳慎;既通过有力有效问责压实防控责任,又努力避免问责不当挫伤党员干部防疫抗疫积极性;既敏锐捕捉网络纷繁舆情中民意呼声,又积极去伪存真实事求是地加以处理。纪检监察干部队伍锻炼了能力、积累了经验、发现了问题、完善了制度。这些既是当前落实四次全会精神的集中体现,也必将对进一步全面落实四次全会精神起到巨大促进作用。

中国抗疫观后感 篇3

待凛冬离去,雪融草青,相信一定有新的相逢将温暖延续。题记

2020年的春节是一个特殊的春节,在这个本应热热闹闹的日子,在此时此刻,却显得十分冷清。而这一切都因为一次病毒的爆发。在这个国难当头的时候,一位84岁的老人,赶往了疫情爆发地武汉。

18日傍晚,钟南山从广州匆匆踏上前往武汉的高铁。这个情景,是多么的熟悉。17年前奋战在抗击非典第一线,如今已经高龄,但却毅然再战防疫最前线。一路奔波不知疲倦,到了医院也是立刻着手开始救治工作,满腔的责任只为国家为人民,实实在在令人肃然起敬!

请战书上一个个鲜红指印的背后,是一颗颗赤忱奉献的医者之心。无数医者组成一支医疗队,从全国各地奔赴武汉,支援武汉,成为最美逆行者。他们无惧无畏,在除夕夜,家家团圆,他们却在病房里同死神做着斗争,日夜不休,像是不知道疲惫似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支撑着,那就是将病人从死神手中抢回来!

与此同时,口罩紧缺。工人们全都再次上岗,为口罩的供应忙得不可开交。武汉先后开建火神山、雷神山两所医院,数千名工人夜以继日,在工地上吃盒饭,还要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寒风刺骨,他们却从未喊过一声苦!

此次疫情发生后,全国公安民警又一次义无反顾选择逆行。与全国医护人员并肩战斗,抗击疫情。交警们在各个地方开展工作,严格检查来往的车辆,有多少个交警大年三十不能回家吃年夜饭?有多少个交警大年初一第一声拜年献给公路?有多少个交警为了陌生人的安全放弃小家的团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短短11天,已有8名警察前后牺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他们是勇敢的!是善良的!是值得令人敬畏的!

有人趁火打劫,有人雪中送炭。无数逆行者不顾自身安危,为疫情做出重大贡献。他们无私无畏,称得上是真正的勇士。致敬!所有坚持为疫情奋斗的逆行者!你们是最美逆行者!

惟愿付出得到回报,至此国泰民安。武汉加油,中国加油!致敬,逆行者。

中国抗疫观后感 篇4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疫情发生以来,无数党员干部、志愿者奋战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线,掀起了一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以下三句话可以帮助我们窥见基层战疫全貌,彰显农村党员的战疫斗志。

兄弟爷们需要我,我必须把担子扛起来,打好这场硬战!

说这话的正是临沂市费县东蒙镇西武家汇村党支部书记曹文强,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后,他带领全村党员群众,有序开展,守好第一道防线。由于家住临沂市内,回家需要一个小时的车程,曹文强怕浪费时间,连续十多天来未踏进家门半步,把疫情防疫战场当成了家,24小时值防疫站点,困了就到值班小屋凑合睡会儿,就连大年三十的晚上也是默默坚守值班岗位。连续多日值班,曹文强憔悴不少,其他人劝他回家休息,看看老婆孩子。他却不同意,说在检查点守着心里踏实,身为书记更要靠上,坚定的语气中透漏着些许疲惫。

父亲患病前总是嘱咐我们哥俩一定要时刻铭记共产党的好,我自愿捐赠1000元为咱村疫情防控做点贡献。

曹鹏也是一名党员,目前在新泰市公安局抗疫一线,以上就是他给曹文强打电话时说的原话。说起曹鹏的父亲曹守良,村民们也是一致竖起大拇指,他以前是镇小学的老教师,在岗时尽职尽责,培育了大量的优秀学生,在村里也是为人谦和,热心参与村里工作。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他身患渐冻症,目前已成了植物人。患病前,他一再嘱咐两个儿子一定不忘共产党的恩情,为村里做贡献,以后他不能动了,两个儿子要替他完成党员应尽的责任。儿子们没有让父亲失望,大儿子曹鹏在外执勤主动捐款1000支援村里,小儿子曹超也是捐钱捐物在村里轮流值班防控。由于植物人父亲卧病在床,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花销很大,考虑到哥俩的实际情况,曹文强象征性的收了他们俩每人200元的捐款。

现在咱村就是战场,到处都是地雷、到处都是炸弹,大家千万要记住,一定不能出门,一定要守住!

每天清晨,东蒙镇巨庄村党支部书记王法玉会准时在村村响大喇叭上喊话,提醒村民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以前俺们都不重视,现在王书记天天喊,俺们才知道这次疫情的厉害,门也不出了,村里的一位老同志说到。经摸排,巨庄村有湖北返乡18人,占到全镇的65%;其他地区返乡21人,防控任务严峻。王法玉没有慌乱,将返乡人员居家隔离到位,并为他们提供采暖设备、粮油、蔬菜、口罩、消毒剂等生活用品,给予关怀。同时成立疫情防控志愿队,参与到路口值班、村内巡逻、和宣传上来,采用无人机给村里各个角落消毒,让病菌无处藏身。现在,巨庄村无一例漏管人员、外出感染人员,村内情况平稳可控。

中国抗疫观后感 篇5

“要么不拍,要拍就拍最真实的一面”这是导演刘伟强常说的一句话。

从《中国机长》到《中国医生》刘伟强导演用最真实的电影语言讲诉着中国人的故事。

在国人的期待中,《中国医生》如期上映了。

本片根据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中国各地的白衣逆行者在这场浩大战役中纷纷挺身而出、争分夺秒、浴血奋战在武汉抗疫前线,不顾自身安危守护国人生命安全的震撼故事。

这部时长124分钟的电影,让每一位观影者都在揪心、泪水,泪水、揪心中度过。电影开篇不久,镜头就聚焦到武汉金银潭医院的动员大会上,医生报名参战的一幕击中了我的泪点。银幕上的画面开始模糊,江汉义工抗疫的场景渐渐清晰。也是在同一时刻,“江汉义工战疫突击队”组建时也是这样的场景,“我报名”,“算我一个”,“还有我”,“还有我”……当初做出这样的决定需要多大的勇气,将你们称之为英雄绝不为过。

我从未这样近距离目睹生命的脆弱,从未这样近距离感受医者的无奈。医生们摘下口罩,脸上的勒痕让人心疼。面对无法挽回的生命,中国医生内疚又心痛。在人类未知的新冠病毒面前,中国医生拼尽了全力,甚至搭上了自己。世界在说:感谢你中国医生,你们是拯救地球的英雄。

众所周知,2020年的疫情,是属于每一位中国人共同的记忆。电影院座无虚席,看电影就是一种情景再现的方式。时间也许会模糊记忆,但在国家危难、人民需要的时刻,那些不顾个人安危的逆行者们,为挽救他人生命而去拼命的中国医生,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医生亦是凡人,凡人就会有情绪。镜头聚焦到袁泉饰演的医生文婷,下班脱下防护服后,我从她的眼神里看到疲惫、迷茫、自责、无奈。当她得知小卖部的老赵死后,边听着老赵的语音边含泪吃饭,那一刻,我和整个影院哽咽成了一片。

2020年的抗疫之战,焦点在武汉,聚力在全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每一位中国人都在创造着“中国奇迹”。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春天,而我们把心中的美好与希望放在春天的路上,我们相信,既然是春天就会有百花盛开的娇艳。

武汉解封的那一刻,烟花满天,中国医生与中国人民赢得了这场人类与死神的亡命赛跑。一年之后,那个不寻常的春天,那个被乌云笼罩过的一百多天,被浓缩成124分钟的电影,让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再现。伟大盈满了我的眼眶,中国医生守护着全人类的健康!

什么是医生?“你们都想活,我们都想救”。外国专家来武汉考察时惊叹“你们是怎样做到的”?中国人的回答是“我们中国人本就信奉集体主义和利他精神”。

电影很好看,124分钟每一秒钟都精彩。也许是一闪而过的镜头,也许是一句对话,你的泪点就会崩塌。这不仅仅只是一部电影,这是我们不可磨灭的记忆,是一段中国往事,是中国人不畏艰险战胜困难的勇气。

中国医生好样的,我们为中国医生点赞!

中国抗疫观后感 篇6

《中国医生》让我哭湿了三张加厚纸巾,四层的哦。

小伙伴儿,看电影《中国医生》,别忘了多——多——多备纸巾。

不过我哭,可不是因为电影煽情,而是因为“真实”,电影以平实的叙事形式,为观众呈现出了疫情中,医护第一线的状态——毫不夸张的说——疫情简直就是一场战争!

电影从人们还不认识“新冠病毒”开始,那时候,大家的生活还是延续着昨天的样子,快递还是不着急拿,春节将至,节庆准备依然有条不紊。

直到“新冠病毒”突袭。

钟南山爷爷说,武汉是一座英雄城市。

是啊,武汉之所以是英雄城市,是因为她有着一个一个又一个的英雄儿女,还有一个又一个的英雄兄弟。

《中国医生》里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院长由张涵予老师演出。看完电影,我还纳闷,为啥给院长安排一个渐冻症的疾病呢——没必要的嘛。

早晨我去查了查人物原型,一查我便又哭了。

原来不是电影在做艺术夸张,而是那本就是真的。

电影里,当疫情结束,援助医护准备离开时,张院长对大家说,你们都是超人。

张院长啊,您也是一个超人。您本身有着渐冻症的疾病,家里太太也确诊了“新冠肺炎”,您却能够坚守住第一线,您也是超人啊!

电影里为我们呈现出医护人员最真实的样子——他们想胜利,想救人,他们恨病毒,他们也会想家人,也会疲惫……他们和我们千千万万普通人一样有喜怒哀乐,然而,疫情面前,他们成了钢铁战士。

《中国医生》之所以感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电影其实讲述的不仅仅是医护人员,还讲述了一千万武汉人对全国乃至全世界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一座城停摆,但生活不会停摆。所以,快递小哥才无法停下来,他是怕的,但他的心也是肉长的。

一座城休息了,但生活没有休息。电影里,文婷说:疫情总会过去,日子还要过下去。

为了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武汉封城,一千万人自觉在家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电影里,国外专家过来,问咱们是如何做到的,是如何说服这一千万人。

——我们的回答是,我们中国人本就信奉集体主义和利他精神。

仅仅一句话,道尽了武汉的英雄之处——我们哪里需要什么说服。这不光是因为我们骨子里的集体主义和利他精神,还因为我们“相信”——就像电影一开头,院长开会时说的,“共产党员24小时待命”——我们相信我们的党和我们的国家。

记得疫情时,工作虽然未恢复,但我必须去EMS领一个工作快递,那天早晨路上几乎没有人。我去邮局的路上,会路过一个过街天桥,天桥边是一个停车场。我看到社区工作者们在铲雪。

那一刻,我感动的想哭。当时我就想,也就是我们中国,我们中国才会有一早起来给老百姓铲雪的社区工作者,哪怕没什么人出门,哪怕他们的本职工作和铲雪根本不搭边,哪怕他们是因为疫情被临时抽调到街道、社区,只因为他们是一名共产党员!

这一件最细小的事,就能够看出我们的党为我们做事的决心和实干。所以,别说是武汉一千万人,就是我们全中国,哪里需要什么说服,我们太相信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了。

所以,武汉的英雄不光在于她的坚强和不屈,还在于她的相信和自信。

《中国医生》是心怀悲悯的电影里,有一句台词:你们都想活,我们都想救。

一句话,把患者和医生的心声都覆盖到了。

而最让人感动的,是《中国医生》让大家看到了医生的无奈与无力。看电影时,我突然明白了医生这个职业的神性——医生可能是这世界上最痛苦的职业。

为什么呢?

因为医生要经历太多的失败。而失败的代价是生命的流逝。

我突然发现,对于医生来说,失败是常态,而成功却是稀有的。

因为,一个人终究会死去。就像电影里那个死于心梗的患者。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死去,这是宇宙定律,而医生的所作所为是对抗宇宙定律,他们在和死神抢人。

但一个人,即使不被疫情夺去,也会被衰老或者其他疾病夺去,只是时间的早晚问题。

所以,医生真的会是最痛苦的一个职业。因为他们只能暂时把人留下,特别是哪怕是暂时留下,也是千难万难的。

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好好关爱医生吧,他们一定是痛苦的。让我们对他们说一句:这不是你的错,谢谢你。

其实,我们中国人是幸福的,因为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也会有一群人,尽全力挽救过我们,全身心的关爱过我们,发心想让我们好起来——他们叫做《中国医生》。

电影超级好看,很多地方我都没有覆盖到,很多地方,可能仅仅是一个镜头,一句话,就让人泪奔了。

小伙伴儿们,这是咱们自己的英雄、自己的超人的故事,是我们不可磨灭的记忆,是一段中国往事,是一段我们经历了的真实的时期。

中国抗疫观后感 篇7

《中国抗疫简史》读后感800字!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在疫情里我们迎来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拿起《中国抗疫简史》,来找寻抗疫力量的人性光辉。

我一直相信文字是有他的力量的。疫病带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危机,深刻而持续地作用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迫使我们去面对那些“正常”情况下不消考虑的局面:我们人类,究竟怎样去应对这次全球性的大瘟疫,又是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死亡的阴影?我们在这些拷问中,看到那一段段承载着民族英魂的抗疫历史里,迸发出文字的洪荒之力。

张剑光新书《中国抗疫简史》以正史为纲,写先秦到清末历朝防疫抗疫史,通过讲述经验与思想观念的转变,最后指出我们中国人抗击疫情的不败法宝——正是我们有着同舟共济、坚韧顽强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才得以在一次次瘟疫大灾变的洗礼中浴火重生,使中华民族几千年屹立不倒。手边恰有张教授早些时间(九十年代)的书《三千年疫情》,拿来比较阅读收获颇丰。

同是讲抗疫史,和那本专著相比较,这本新书《简史》更是一本大众读物和内涵丰富的精神食粮,三千年来人与病魔的抗争,汇集在这样一本小册子,无论是古代神医的诊病故事,还是官吏身上体现的的谋略智慧,虽然知道有些只是传说,但至少也是一种社会现象,灾难面前临危不惧,相信政府、相信科学,仁人志士能够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潜能,顽强抗争的精神主线延绵不断,薪火相传,贯穿中华民族的千年历史。可以说我们今天赞颂的那些抗疫英雄身上的奉献精神,我们引以为傲的群防群控的政治智慧,正是文明传承与时代呼声的紧密贴合,汇聚成抗击疫情胜利的磅礴伟力。

这书虽是紧急出版,绝非仓促而就。曹操兵败赤壁与瘟疫,诗神苏轼与医书,康熙登位与天花,这些名人轶事的背后是疫情之下的大历史,原来大灾难背后也是一个个渺小的、个体的人,在危亡中挺身力挽狂澜,整个民族戮力同心方战胜瘟神。我们也从中看到,一次次瘟疫的来临,往往伴随着思想变革与制度进步,对今人来讲仍是不过时的经验与理念。

中国抗疫观后感 篇8

好久没有去过电影院,那天她说一起去看电影,她因为喜欢易烊千玺看了中国医生这部电影,而我喜欢朱亚文,这部电影让我感受颇深。让我感动的不仅是医生的奉献与担当,还有面对疫情下所展现的坚强。

故事开端和疫情之初爆发一样,与其说是电影,我感觉像是疫情的纪录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年轻孕妇,曾有过不懂事与医生闹别扭的幼稚,有过不敢插管的胆怯,但更有作为一个母亲的伟大:天塌了我也要把孩子生下来。“生命诞生,人类才能得以存续,孩子代表的是未来、是希望。”现实中,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对当时奋战在一线的医生们,有多大的鼓舞,我不得而知,但在电影院里,几乎是所有人都被感动的稀里哗啦。

欧豪饰演的外卖小哥,曾怕自己染上肺炎给家人添麻烦而拒绝接单,却在听到电话里听到别人小孩缺奶粉的哭声而触动,为各家各户日夜奔波。

年轻一代的医生,曾有过像杨小羊一样报名时的犹豫,曾有过像年轻女孩对满脸勒痕和高压生活的崩溃与焦虑,却在医院需要他们时挺身而出。

生命的意义并不仅在于活着,更在于人类生命独有的光辉,所能创造出的不朽的精神。环境很绝望,但每个人心中微弱的光聚集在一起更明亮了。于是我在看到医护人员伴随着“草原最美的花,火红的萨日朗”的歌声跳着可爱的舞终是泣不成声。

跟我们一起看电影还有她的妹妹,也是一名医护人员,我看到她俩被电影情节里触动后的泪水……

假如没有疫情,就不会一夜之间让人世间覆没成炼狱,就不会让芸芸众生从享受着生活一下子跌落到“拼命地活着”的窘迫。

但假如没有疫情,也就不会有后面那么多陌生人的相逢、相知、相助,不会有那些来自于平凡人的、震撼人心的战斗、牺牲与壮举。

在中国医生的故事里,人性之美深深地打动了我。疫情过后的现在,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珍惜现在的每时每刻。

中国抗疫观后感 篇9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部署,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守土有责、靠前指挥,党员干部坚守一线、心系百姓。这是一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这是一个考验党委政府意志信念的考场,这是一场检验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考试。在“疫”考场上,考验干部的政治素质、面对急难险重任务的战斗力,从“疫”情考试中,考察、识别、评价党员干部,充分运用“考卷”成绩,使用敢担当勇作为的干部,凝聚力量明确导向,真正把讲政治、顾大局、能力强、作风好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在这形式严峻的考场上,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加强斗争历练,增强斗争本领,永葆斗争精神,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一线高高飘扬。同时对表现突出的,要给予表扬表彰、大胆使用;对作风飘浮、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的,要严肃问责。”这是建设忠诚干净担当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动员令”,也是吹响党员干部专业能力素质考验的“集结号”,更是人民群众给各级领导干部开出的“考试卷”。“疫”考场上,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不能成为一句空话,人民群众心里有一杆公平秤,疫情防控效果是一台计分器。

答好“疫”考卷,人民打高分,能者上!

疫情是检视干部、考察干部的“试金石”。在关键时刻,领导干部打起十二分精神,站出来、冲上去。他们用“初心”为燃料,点燃了驱散疫情的“春火”,舍生去“疫”,他们被记功奖励、火线提拔、委以重任。“渐冻症”院长,疫情上报“第一人”张继先被记大功奖励,湖北咸宁市崇阳县天城镇四级主任科员罗浩因工作表现突出,被通令嘉奖,并火线提拔其担任天城镇党委委员职务。湖北省委委员、常委王贺胜同时兼任湖北省卫健委主任,他在履新前已赴鄂工作多日等等。疫情面前他们还有更多领导干部当机立断、因情施策,不避讳、不搪塞,把防控的责任扛在肩上,把群众的安危放在心里,他们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换来的是写在群众脸上的“幸福指数”。“疫”考场上,能者上!

敷衍进考场,“官”状病毒留,庸者下!

疫情防治需要杀灭的不仅是NCP还有“官”状病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这两种“顽固疾病”。都什么时候了,还在搞填表抗疫!这句话道出了多少基层干部的心声,网格式排查、地毯式防控、大数据监督,落到实处的往往是发通知、填表格、报信息的“老三样”。一些领导干部作风不实,对中央疫情防控决策部署口号式传达、机械化贯彻、工作层层转包。有的则打着抗击疫情的名号四处奔波“亮相”,看似关心关爱群众实则中看不中用,让基层干部和群众难以招架。因不配合疫情防控,呼和浩特多名公职人员被处理。黄冈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处理处分党员干部337人。此外,河北、江西、广西、贵州等省份纪委监委网站近日也通报了多名干部应对疫情工作履职不力等问题。防治疫情各级领导干部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容不得一丝麻痹侥幸、搞不得片刻表面文章。“疫”考场上,庸者下!

遇“题”绕道走,坐享避风港,劣者汰!

称其任,则政立;枉其能,则事乖。当前绝大多数领导干部都是使出“看家本领”,勤政务实对抗疫情,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中不愿担当,不敢作为,忘却初心使命,没有斗争精神,防控不精确,落实不到位。在“狙击战”中没有冲锋姿态,战时状态当逃兵,关键时刻“掉链子”,坐享避风港。被火速提名免职的“一问三不知”的黄冈市卫健委唐主任,连收治数字和床位接待量这些起码的日常工作数据都摸不清,湖北省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因失职失责引发网友众怒被免职。他们的“光速下课”彰显了战时思维钢铁意志,对他们严肃问责,让他们红脸出汗,是对不作为的“零容忍”。“疫”考场上,劣者汰!

一路荆棘一路歌,“疫”考场上,党员干部在“疫”线要把平凡岗位当作“磨刀石”,把重大任务当作“试金石”。越是冲锋的时候,越要为担当者撑腰,为奋斗者加油。我们步伐铿锵有力,信念无比坚定,我们定能战胜疫情,交出满意答卷!

中国抗疫观后感 篇10

自防疫阻击战打响以来,湖北十堰东城开发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电话声没有停过。当下防疫工作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来电多、问题多、请求多、投诉多成为指挥部办公室的常态。

“能否帮忙送一支体温计”——群众身边无“小事儿”

家住东城开发区辖区的小区居民打电话来,称自己从武汉回来,自己身体虽健康正常,但母亲似乎有一些感冒,而家里的体温计摔坏了,从电话中的语气里可以感受到当事人的焦急和惶恐,在耐心听完他的电话后,工作人员对他进行了安抚,建议其居家观察,不要外出,在记下联系电话后立即联系了小区所在的天津路社区居委会为他们提供帮助。后来天津路社区书记余军回电话,“一支体温计而已,这是个小事儿,我跑一趟已经给他们送去了”。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以来,通过“小电话”建立起的两级联动为民服务的桥梁,指挥部办公室落实电话里的各类群众“小事儿”26件。

“能不能帮我看下家里无法联系的老父亲啊”——严控严管有“温度”

1月31日晚上,家住在东城开发区辖区徐家沟村村民打来电话,称自己被困在回十堰的高速上已长达两小时,家里的老人年事已高一人在家,无法联系,希望村委会能帮忙看望老人。工作人员立即将诉求转达给徐家沟村村委会,党支部书记徐鸣成当即与当事人取得联系,在确认住址后,立即去到该村民家中看望老人情况。村书记徐鸣成考虑到老人独自在家需要人照料,在确认该村民为本村村民且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帮助联系高速公路管理处放行,最终该村民在村书记的帮助下成功回堰与老父亲团聚。当前,通过电话互通,开发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帮助协调群众出行、回家、生活、就医等各项诉求30余件。

“我家楼下的商店今天开门合规合法吗”——“人民之眼”起作用

在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开发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接到各类群众投诉和举报电话20余件,涉及到居民外出聚众、小区消杀工作、企业未按规定开工等各项群众关心问题。接到电话后,工作人员立即将群众反映的事项转达给相应村和社区,村居干部立即开展调查核实,按照属地责任督办整改,必要时由指挥部协调派出所、执法大队、市场监管等执法部门联合处置。一通通举报电话,是对基层单位工作成效的监督,也是控制当前疫情的一把“利剑”,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一场人民战争,要增加群众的“参与感”,切实让“人民之眼”照亮工作的“盲区”和“死角”。

电话虽小,但要把“小电话”里的“大民生”解决好,工作人员不仅要有“态度”还要有“温度”,守“初心”的同时还要有耐心,必须同时具备责任意识和严实作风。看起来简单的“接电话”实际上对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统筹协调能力、防疫知识储备等方面都提出挑战,同时还需要在多级多部门的“默契配合”中形成横向与纵向科学联动的工作机制,在实现信息共享、“对话”通畅的前提下解决好群众诉求。

当下,群众为防疫工作作出牺牲,居家坚守不出门,他们作为疫情防控的“主力军”,传递出的“声音”真挚真切而有分量,基层工作人员还当进一步紧跟疫情发展步伐,与时俱进,强化头脑武装,切实处理好“小电话”中的“大民生”。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通用8篇)


观看电影或者视频,已经是人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观看过程,我们可能会不断有思维的火花在跳跃,写作品的观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写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作文水平。如何在写的观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通用8篇)”,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篇1)

“你可不可以告诉我,如果一个人没有了爸爸妈妈,她该如何活下去?”——《中国医生》

这是一部描述疫情期间武汉金银潭医院发生的事情,让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医护人员的伟大,他们真的舍小家顾大家。

电影的开始是武汉金银潭医院出现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随后患者迅速增加,最开始每个人都很恐慌,在这样的情况下院长最先挑起抗疫大旗,带领着医生护士奋斗在一线,他忙里忙外搞定防护物资、电源问题、召开会议以及与安排支援医生的工作等等,到处都是他的身影,以至于他的妻子感染新冠肺炎时都没能去照顾,自己也身患渐冻症,却一心只为抗疫。

花开春还之时,我们繁花与共,忘不了小卖部老板在家中隔离去世时,最后一句聊天信息:“文婷,你还有快递在我这,记得来取。”

看到电影里疫情初期,那一刹让我感到恐慌,回想现实疫情初期那种无所谓的心态,事不关己态度,认为新冠病毒离的很远,为那种无知的愚蠢思维而感到后怕。

其次是感动。从疫情初期的手忙脚乱,到疫情大爆发的人心惶惶,再到与疫情分庭抗礼,最后到战胜疫情,是英勇的医务人员战斗在一线;是勇敢的志愿者前往支援,与医护人员并肩作战,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平凡而伟大!

最后是油然而生的自豪感。火神山医院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设以及各种防控措施的执行,看到了祖国的超强执行力;各个地医务人员支援,看到了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舍小为大,看到疫情期间各界人士的无私奉献,邻里们的互相帮助,网友们的相互鼓励,使我万千感慨!

所谓英雄,大概就是遇到危险的时候别人在后退,他们在前进;别人会恐惧,他们却奋勇向前与死神赛跑!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篇2)

这是纪录剧集当初在央视首播的时候的名字。它相较于医疗题材的行业剧而言,没有更多戏剧性,而是更加的平淡真实。

它甚至没有过多戏剧性的拍摄,剧集到现在,也没有过多地去展现重疾,也没有用特别煽情的音乐,而是简单几句的解说词,点到为止。

团队深入全国六家大型三甲医院的妇产科、急诊科、肿瘤科、整容烧伤科、麻醉科、手术室、ICU等科室,进行了长达一年的纪实拍摄。用返璞归真的叙述手法,去向大众全方面立体展现“医生”这个群体。

这群人值得被这个时代记住,尤其是在当下,他们不仅是天使,同样也是英雄。

过去1年里,我们用《烈火英雄》记住了消防英雄,用《中国机长》铭记了那群“空中英雄”。我们同样也需要用影像牢记这群“白衣英雄”。

每天新闻的滚动,都是他们冲在第一线的身影。

17年过后,年过八旬的他,坐在餐车,成为第一批逆流而上的人。在对抗着疫情同时,还实时亮相电视前,向群众解读疫情,让大家了解并做好预防。

有参加过非典抗战的医生,写《请战书》,“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有驰援湖北的青年医生,还在恋爱的他们,不约而同地报了名,选择成为家人,“回来后,我娶你。”这是两人把自己的爱,给了更多需要爱的人。

在这场战役中,正是他们的身影,时时刻刻在温暖着我们,感动着大家,同时给社会力量。

他们就是中国医生。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篇3)

7月16日,我特别有幸参加了公司组织的《中国医生》观影活动。《中国医生》实在是太震撼了,影片最大程度的还原了新冠肺炎大爆发时期,全国医护工作者聚集武汉全力抗击疫情的那段真实经历。事情已经过去了一年多,有些人可能记忆已经发生模糊,但是上个月刚刚经历了广州新一轮的本地疫情,身处疫情中心的我,看到这部影片就特别受触动,中国医生实在是太了不起了,中国的普通民众也实在是太了不起了!

抗疫期间,最美的人,不再是颜值、身材的代名词,而是穿着一层又一层厚重的防护服、戴着护目镜、看不清脸、但依旧沉着冷静又耐心专业的医护工作者和我们可爱的志愿者们。当危险来临时,人的本能是退缩,是逃跑,但是他们没有,当警报响起,他们毅然决然地勇往直前,放弃了休假,放弃了团圆,他们迎难而上,冲在最前线,他们是战士,是这个城市的守护者,也是最美逆行者。

看完这部电影,还有一个感受,就是世间温暖的传递,是来自一个个普通人的付出,即使你只是一个小人物。印象比较深的金仔、小文夫妇,一对普通的小夫妻,第一次去医院被拒诊,要求回家隔离,他们对医生有怨气,随后小文被确诊接进医院,刚好主治医生就是第一次拒绝了他们的文婷医生,小文因为有怨气提出换医生,可就是文婷医生向院长提出了剖宫产保住了小文和孩子。当小文提出换医生的时候,文婷委屈吗?我相信也是委屈的,可医生的职责、信仰还有慈悲心让她尽全力保住了她的病人。隔离在家,不能出门,孩子的奶粉不足,老人的药品缺少,这时候,只能依靠快递员,不想接单的金仔,听到电话那头孩子的哭声,他重新走上了岗位,挨家挨户地送快递,为孩子挣钱买奶粉,买尿不湿。我们都是平凡人,有自己生命中必须要渡的劫,也有属于自己的小确幸,更有帮助他人的慈悲心。

正是有了一批批医护工作者的努力,一批批志愿者的帮助,全国人民的自愿居家隔离还有我们强大的祖国作为坚强的后盾,才迎来了今天的平静生活,疫情还没完全过去,日常防护不可松懈,我们要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也要更具勇气和热情,在平凡的岗位也能谱写不平凡的篇章。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篇4)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把医生这一群体再一次推到了最前列。我们从新闻里,看到这群人成为了新时代的逆行者。当前,全国人民正在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这场战斗中,医院就是战场医护人员就是战士。病毒传播速度之快,让人猝不天时间,便席卷了半个中国。

因为他们的出现,让原本躁动慌张的气氛,有了冷静下来的力量。他们勇于冲到第一线,成为阻挡病的一道防线。他们同样是父母的孩子,家中的顶梁柱,孩子的爸妈。但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历来都是我们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所以他们义无反顾,他们的口号是:不计酬劳,无畏生死。因为,他们是中国医生!在疫情期间,学校组织了同学们线上一起观看《中国医生》,这个纪录片真实的记录了这群群体日常工作的点滴,向观众剖析了他们作为普通人的那一面,他们也很脆弱,他们也有难处。无数中国医生用救死扶伤的故事温暖着人心,传递着正能量。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展现出病痛给普通家庭带来的冲击。医生与患者面对共同敌人凝结出的诚挚情感。还有当下医生们所面临的挑战和抉择,既有在应对疑难和重症过程中的判断、选择甚至是冒险,也有面对患者和家属的耐心、诚恳甚至是无奈。这一切正如同剧集那句旁白:“这是中国系统的一个缩影”。

我们今天一起观看的是第六集,讲述的是一位肝癌晚期患者面对镜头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她患病十年间没有放弃治疗和生的希望,浙江省人民医院的感染病科主任医师潘红英也希望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延长病人的生命。医生潘红英每次在面对患者时都会给她以精神上的鼓励,希望她能够挺过难关,获得新生。病人面临着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她也曾想过要轻生结束自己的生命不给家人带来负担。但是医生一直鼓励她不要放弃治疗,同时给病人心灵的慰藉。在住院两周后,病人又一次战胜了病魔,身体恢复的不错,准备出院了,真是为她高兴。此时此刻,作为观众的我们会觉得活着就是幸福,我们每一个人一定要倍加珍惜当下的生活,好好的活着。在后来,她重病昏迷后,被送到浙江省人民医院抢救室抢救,在这期间潘红英医生一直陪在她的身旁,可这一次她再也没有醒来离开了这个世界。生命就是这样的无常,令人叹息的同时,也告诉活着的每个人生命的重要性,珍惜当下每一天的生活。

疾病无疑是对人类生命最严酷的拷问,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国家这次疫情面前,中国医生才格外耀眼。但是在平时他们面临最多的是什么呢?是医闹,医患纠纷,有些医生为此丢去了生命,前程。他们在为我们付出健康和精力,他们在拼尽全力救治患者,他们珍惜每次救助的机会,我们应该更多的理解他们,而不是误解闹事。医生凭借医术给患者带去治疗和慰藉,医生、患者、患者家属是一条战线上的战友,应对付共同的敌人,就是疾病本身,只有大家一起加油,一切才会变得更好。

这让我不禁又想到了我们现在面临的疫情,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将多少思念家乡的人阻隔在了家乡之外。在这次疫情,最让我感动的一幕是:武汉封城了,医生护士要零距离的与病毒接触,全国各地的医生护士都争先恐后地申请前往一线,申请书一份接着一份,签名盖手印。他们穿着防护服,八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看到这里我哭了。

逆行,是一种无畏。敢于逆行的人,谁的心中没有一把光明的火,古往今来,坚持不懈、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流淌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里,烙在我们每一次心脏的搏动中。在危难之际,是医生和护士们逆流而上,以行动与一腔热血,去守护我们的国家。

逆行可以是伟人的壮举,也可以是平常小人物的感动。即使是普通人的小小的执拗,照样可以让人的心里涌出一股暖流。而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有这种逆行精神,勇挑时代的大梁。逆行可以是坚持不懈钻研一道题,可以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可以是好好学习打好基础,在别人休息时仍然不松懈。胸中有丘壑,才能与逆境深渊中寻得光芒万丈,立马振山河!

此时此刻,我们应该严密关注疫情的动态,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采取科学防疫措施,家庭隔离减少外出,绝不让病毒因我而扩大传播范围,这就是我对自己,对亲人最浓厚的爱护,对战斗在抗疫第一线的医生护士们最强有力的支持,最负责任的爱国行为!

的确,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篇5)

周末,学校组织观看了《中国医生》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这部电影真实的还原了20年春节时期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故事。使我们了解到了疫情前线防疫医护人员所付出的辛勤汗水,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在我们和平的生活背后,其实是有人为了我们的美好生活负重前行。

《中国医生》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向我们生动展示了抗疫医护人员在面对种种困难和压力时做出的选择。其实每个时代都有人为了我们能够和平幸福地生活付出着,电影中有很多催人泪下的片段,前一秒活生生的人,再见就已经阴阳相隔。疫情使很多人失去了生命,失去了家庭。最作文吧可怕的是这些电影片段都是通过真实事件改编的。

很幸运我们身在中国,长在红旗下,此生不悔入华夏。陈独秀曾说:世上没有救世主,要想创造大家的幸福,只能靠自己。所有的幸福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没有,那一定有人替你承受了代价。

在和平的年代里,他们为了国家安危甘愿承受重任,接受重重挑战和生死考验,他们不仅是抗疫的战士,更是人民的英雄,他们是伟大的,传递希望。温暖人间。没有他们舍生忘死的壮举,也不会有我们的今天的胜利。而我们也应学习他们勇于担当和敢于奋斗的精神,成为一个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篇6)

今天,我和朋友一起去电影院看了《中国医生》这部电影,让我十分感动,同时也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电影讲述了医护人员、医疗专家们,不顾一切前往武汉,去帮助武汉,他们也不想离开家人、亲戚和朋友。但祖国需要他们,需要他们来拯救被感染上新冠肺炎的人们。

影片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三个片段,第一个片段是在疫情的非常时期,一位孕妇感染上了新冠肺炎,金仔就是这位孕妇的丈夫,金仔一来到医院就争抢床位,医生让他排队,他却张口就骂:”你们这是什么医院啊?怎么见死不救,这可是两个人的生命呀!”这时一位主任走了过来,那就是文婷,文主任对着金仔说:”那些人”,昨天晚上就开始来排队,你问问他们哪个病人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换你老婆孩子的命?”文主任说完,就推着病床走了。

第二个片段是在疫情爆发严重时,让我特别伤心的片段就是一位小女孩叫张子枫。这一次新冠肺炎夺走了她父母的生命,也夺走了他父母对自己的爱和关心。就在一位主任把张子枫的父母个人信息交给张子枫时,主任掉下了眼泪,但张子枫不敢拿着父母的个人信息,因为他知道,拿到了父母的个人信息时,他就变成了孤儿。张子枫走了几步,回头时,并说:”叔叔,你知道一个人没有父母该怎么办吗?”

第三个片段是在疫情快要结束时,有个医生叫小羊,他在骑车时,明知这位女子感染了新冠肺炎,但是他还骑车把她送进她了医院,因为他知道,如果再让她走着去医院的话,会把病毒传染给更多的人,所以自己却感染了新冠肺炎,过了一段时间,张院长来看望他,这时他正准备做换肺手术,之后,身体会慢慢的恢复正常。

这就是我们伟大的白衣天使,在我们遇到危难时,他们总能挺身而出,不顾自己生命的安危来抢救感染上新冠肺炎的病人,。向我们的白衣天使致敬!

上面这些就是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电影中国医生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篇7)

春节,应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一场疫情,像一个巨石砸入我们原本平静有序的生活,一时间,巨浪翻涌。

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而使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者各自带着合作伙伴赶往施工现场。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灯火通明,工地的战士们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光与陌生的伙伴们只能在堆满方便面、矿泉水、杂物的小盒房中各司其职。看着那潮湿且沾满泥土的泡沫纸盒中已稍微冷硬的年夜饭,脸上有说不尽的疲倦,头盔都还没来得及脱,脚上染着土黄色的是泥,但为了工程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工,他们只能匆匆忙忙,狼吞虎咽,以最快的速度填饱饥肠咕噜的肚子,这应该是世界上最迅速的年夜饭了。

为了和疫情赛跑,自火神山医院开工以来,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建筑工人,她们是建设者、组织者、协调者、指挥者7天建成一座医院,速度奇迹里有她们的功劳。向你致敬,逆行者!

为了为祖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出一份力,感谢一线的战斗者。河南退伍老兵王国辉,将自己种的九千多斤新鲜蔬菜带领村里人连夜拔起,年三十自驾300多公里,载着5吨多的新鲜蔬菜,不管道路的泥泞,路途的艰辛,只身从河南沈丘赶到武汉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全部免费捐给项目部,到时已是凌晨,疲倦的他说:自己曾在武汉服役17年,武汉就是自己的第二故乡。看到武汉人民众志成城,攻坚克难,也想尽一份绵薄之力。王国辉驾车回到河南,并将自己隔离了起来。致敬,逆行者!

在危难中,总是有这样善良的人来温暖我们的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全国一线战士们奋力前行,一方受难,八方支援,让大家看到疫情之下的希望与阳光,让所有人都相信,这样的中国,一定能赢,致敬,逆行者!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篇8)

《中国医生》这部影片主要描述了在疫情期间,中国医生们同心协力救治病人的故事。武汉的一家规模并不大的传染病医院的院长张竞予,即便身患渐冻症行动不便,但依然奔走在第一线,面对物资紧缺资金不足和对对手的不甚了解下,他依然坚持把病人都拉来,其他的事情,他去解决,即便是自己的妻子也被感染了,但他也没时间去看。在防疫一线上,他并不是个例,有很多医护工作者舍小我为大我,而他们也只是这个岗位的一个缩影。

面对这个不甚了解的对手,即便知道它很强大,但也丝毫不畏惧它,心中坚信我们一定会战胜他们。大家知道新冠肺炎的传染方式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通过唾液传播,但有很多病人都呼吸困难,医生不得不为他们插管,往喉咙里放喉镜,这些行为都是极为危险的,稍有不慎便会被感染,但医生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做了。这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零零后医生杨小羊,从最初的不敢插管,然后不断练习,最终为病人插管成功。他并没有因为自己年轻、害怕而放弃这份工作,转去普通病房。我认为我们所有人都应向他学习。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中,努力的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剥去“医生”这个光线靓丽的身份,他们也是一个人,也是儿女、父母,也是家里的顶梁柱,中心谷,但他们却义无反顾地从各地来到武汉、来到医院支援、工作,这不仅仅是他们的身份给他们带来的责任和使命,更是他们对医生这个神圣职业的崇高的敬意和对人民群众的使命和担当。邓小平先生曾说过,“我是人民的儿子”,而医生们此刻的表现不正是体现了这些吗?曾经英俊帅气,美丽大方的脸被防护面罩勒出一道道的印痕,也有的医护人员为了工作剪掉了自己心爱的头发,他们顶着我们难以想象的压力,在为人民服务。

作为医学生,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当我们踏进医学学府的那一刻,我们的肩上就有了难以卸下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的大公无私,勇于奉献,对工作严谨,对生命尊重的态度,将会让我们的学习更加深刻,感悟更加彻底。医学是一生的学习与磨练,只有遵守自己的初心,才能做到“除人类之疾痛,助健康之完美”,为人类健康奋斗终身。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收藏14篇)


下面是小编为你推荐的“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希望本文内容能给您提供帮助。观看一部好作品就像和一位益友交谈沟通,我们的思绪也会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变化。观后感就像一个窗口让我们进入作品所呈现的世界,阅读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作品并获得丰富的知识。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 篇1

电影《中国医生》中钟南山院士没有出现,影片中因此也就没有出现相关的扮演者。

电影《中国医生》,是一部优秀的影片,作品真实地还原了武汉抗击新冠疫情的场景,令人深受感动。在观影过程中,无数次被影片中真实的情节所打动,令人泪目。这是一部令人动容的作品,影片真实地还原了武汉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场景。本片以武汉医护人员为原型,以及来自全国各地援鄂的医疗队的人物原型,真实地展现了全国人民团结一心,艰苦抗疫的史诗级感人画面。该片是由袁泉、张涵予领衔主演的。

本片主要特点,就是突出了”真实“,真实展现了医护人员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影片从整个场景,道具,以及情节内容,完全是真实地一比一地还原了武汉抗击疫情的情景。描述了来自全国的白衣逆行者们,在这场艰巨的战役中,纷纷挺身而出,不顾自身安危,舍小家而为大家,争分夺秒、忘我地奋战在抗疫的最前线,为了守护人民的生命安全而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

这部电影也得到了钟南山院士的中肯赞扬,他深情地说“我看完这部影片非常激动,我特别欣赏影片的真实性,非常真实地再现了在武汉早期的情况,我们遇到困难,床位的紧张和病人的情绪。我感受到非常地真实,能从中悟出很多东西。”

这部影片中的人物角色,虽然名字是虚构,但是完全取自现实中真实的抗击疫情的医护者们,来自真实的医护英雄们原型。没有这些白衣逆行者们负重奋斗,我们的岁月静好是他们用生命坚强守护和奉献换来的,真诚向他们致敬。

这部电影像一面镜子,真实地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真实的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影片饱含深情,诠释了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众志成城,彰显我们伟大的中国力量。此生无悔入华夏,为我们是中华民族一员而骄傲自豪。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 篇2

为了致敬广大的医护工作者,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中国医生》。

电影讲的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武汉金银潭医院张院长等为代表的广大医护工作者奋力抵抗,最终把封城的武汉变成车水马龙的武汉的感人至深故事。

我看了这部电影后,深深地感受到了医护工作者的艰难与危险。我要给这些”逆行者”们点赞!

这部电影唯一的缺点是:有些地方没有处理好,有点太血腥,不适合小孩子看。

我在电影里看到,当医护工作者们摘下口罩时,他们的脸布满了深深的勒痕和道道血印。那些触目惊心的勒痕、血印看着就疼!可是没办法,谁叫他们穿上了白大褂呢?!穿上了白大褂,就要对得起白大褂!即使有天大的困难和危险,也一定要干下去!而且必须要干好!

我被电影里惊心动魄的情节所打动,被电影里恪尽职守的医护工作者所感动!他们,是我崇拜的英雄。

现实中,我自己的二叔也是这样的英雄。他是中国疾控中心的一名病毒学家。去年大年初四,他主动报名率先奔赴武汉抗击疫情一线时,我的爷爷已经病危。可他舍小家、为大家,决定放下自己家里的事情,而是去拯救整个地球人的生命!

我认为我的二叔是个伟大的人,所有的医护工作者也一样。我也要像他们一样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无论什么时候,只有国家需要我,我一定会奔赴一线,为国争光!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 篇3

7月9日,时隔一年半,伴随着电影《中国医生》的上映,将我们带回了2020那些个焦灼的夜晚,带回了那个英雄般的城市:武汉。

影片所讲述的,是我们的共同记忆,共同命运。

2020年初,武汉人民都还在热热闹闹地喜迎新年。但一场疫情正在一些角落里快速蔓延。

患者的症状是发热、乏力、干咳,进医院的时候还是轻症,但病情恶化得快。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病,可是细密的恐慌开始笼罩着这座城市,大量有疑似症状的人冲向医院,造成了对武汉当地医疗资源的挤压。

挺立在风暴中心的,就是被称为新冠疫情风暴之眼的——金银潭医院。

张涵予将扮演医院院长张竞予,其人物原型就是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原院长张定宇。

袁泉则扮演重症医学科主任文婷,其原型之一就是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

对于刘伟强导演,大家都不陌生,作为《中国机长》的导演,大家认可他们的水平和能力。

但另一方面,对于刘伟强导演、对于所有的主创而言,《中国医生》的创作压力,无疑是大了太多。

这一次,故事不再只是发生在小小的机舱里,它牵涉的不仅仅是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甚至于全世界……如何去讲述这个故事,如何以小见大,成为了一道难题。

面对如此宏大的题材,如此严肃的故事,到底该如何着手,又如何能在短短的两小时内,讲一个能令观众信服的故事?

他选择让这个故事,发生在一座医院里。

影片主角,是一群医护人员,但不仅仅是医生自己。主体内容,是医护人员一线抗疫的过程,也有武汉人民为病魔斗争的样子

影片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为核心故事背景,以武汉医护人员、全国各省市援鄂医疗队为人物原型。

这样一来,导演也就巧妙地让影片的叙事,又回到了他拿手的行业题材。

在这座医院里,每一个医生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每一次救援都是惊心动魄的战役。

张涵予扮演的院长张竞予尽管脾气火爆,说着一口弯管子武汉话,毫无领导架子,却是医院的定海神针。

疫情最凶险之时,他力排众议,接收源源不断的病人;当所有医生面对疫情都变得心灰意冷的时候,只有他还斗志昂扬,永不妥协。

他像是一个打不倒的硬汉。

但没有人想到,其实他才是那个最“脆弱”的人:他不仅患有渐冻症,眼见自己的身体一天天衰竭;妻子也染上新冠肺炎,一度严重要插管治疗。

由朱亚文扮演的广东援鄂医疗队队员陶峻,可能是全片最有个性的一位医生。

他说着一口粤普,张口闭口“扑街仔”。

不仅跟所有的病人们称兄道弟、大开玩笑,并且初来乍到,就胆敢当众与院长张竞予叫板。

但看似玩世不恭的外表下,仍然是一颗赤忱的医者仁心:当一位重症病人宣告救治无效时,所有人都知道无力回天,面色灰白。

只有他还在继续抢救,不甘心面对又一例病患的离开。

与他相比,李晨扮演的上海援鄂医疗队队员吴晨光,则是典型的“好好医生”。

在医院,他平静,可靠,悲悯,情绪稳定,乐于助人;在家庭,他也是一个好父亲、好丈夫、好儿子。

但或许你没有想到,这样一位单纯的“好人”,也有崩溃的时刻。

当他站在天台上,俯视着“空城”的武汉仍然繁华的夜景,以哽咽的语气喊出——

“我也想救他们,但是救不过来啊!”

那一刻,实在是揪心又难过。

而易烊千玺所扮演的杨小羊,他年轻,不过是个住院医,却在紧要关头上了前线,不会插管的他,开始被陶俊指责,勒令他离开ICU。但他没有放弃,在休息时一次次练习,希望能尽自己的努力,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小医生蜕变成大医生的影子。

可惜,他还是年轻,为了帮助路边的患者,不幸感染,但他也毫无怨言,作为医生,他知道他面对的是什么,经历了换肺手术,终于逐步好转。

最后,袁泉所扮演的重症医学科主任文婷,再一次让我们见证了女性的力量。

她的表演始终是真实而有分量的:她沉静,温柔,坚毅,冷静;不仅永远抢在一线救治病人,也总在悉心地保护自己手下的医护人员。

似乎她每一次出现,都是满面倦容;但她的眼神永远是如此坚定和勇敢。

而当你看到那张伤痕累累的脸时,只觉得每一道勒痕,都同样让人感到触目惊心。这是伤痕,也是功勋。

什么是“中国医生”,我想,那一定是充满红肿勒痕的面容,和稳定平静的双手。

从剧本角度来看,这也正是影片的高明之处。

影片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拍法,将故事的重点放在医护人员身上。

这样一来,观众的视角被拉近,我们能够对每一个角色产生代入感,被每一个最微小的细节所打动。

与此同时,借由对医院里孕妇、老人等病例的描绘,观众很自然地将视角拉到金银潭医院以外。

在“封城”的大背景下,拼命接单的外卖小哥,也是出生入死的平民英雄。

欧豪就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他与她的妻子,承担了剧中的重要角色,也展现了一个百姓的改变。

最开始,他同样也因为疫情严重,不愿出门接单。但随着妻子在医院里即将临盆,他因为“孩子”,而感同身受了那些缺少奶粉、缺生活物资的家庭。

于是,他也想要做些什么,去帮助那些同样被困在城中的人。

没想到,反倒因一时疏忽而感染。

意识到自己发烧的时候,他难以置信地坐在地上嚎哭,外卖盒撒了一地。

幸运的是,他最终和家人痊愈重建。

病魔拆散了无数家庭,让血浓于水的亲情,变成一纸冷冰冰的通知。

电影中的一位名叫张吉星的患者,由疫情之初就积极进行治疗,陶医生一路看他从患病到新冠疫苗呈现阴性,我们无不认为他将会出院,可惜,这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电影,就在黎明之前,他因为心梗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随着护士的电脑,一个名字映入眼帘,张子枫,她是两位患者的家属,孩子,可惜,她的父母,永远回不来了。

在一个下雪天,她在小区楼下,从吴医生手中接过双亲的遗物,双眼发红地问:“叔叔,没有爸妈的孩子该怎么办?”

那时,屏幕外的我们,也湿了眼眶。

一个小伙子拿着奶奶去世的通知,心里默默的流泪,作为一个小人物,他最终做出了捐献病体的决定,我们无法想象,那对他来说有多难,但有一个个这样的小人物,为我们攻克疫情,迈出了一步又一步。

如今,中国疫情已经越来越好,离不开大家的努力,团结一心,这就是中华。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 篇4

“它像一颗催泪弹、饱含深情,把我们拉回了战斗的岁月。”张定宇

《中国医生》是根据抗击疫情时的真实事件改编,通过打造高仿真的医院,以细腻的拍摄手法记录了每一个平凡人的生活,全景式地再现了武汉人民与新冠肺炎疫情博弈的真实画面。

这部影片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真实”。它把他们勇往直前奔赴前线的身影、坚定的眼神,把他们抗击病毒最真实的画面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更展现出中国医生的那份责任与担当。

“我最看不惯的,是遇到点挫折,就丧失斗志,灰头土脸的样子!”一位位病人死去,病人家属质疑医生的能力,质疑他们见死不救。院长张定宇霸气回应“老子医院的能力没问题!”疫情爆发初期,新冠病毒来势汹汹,没有给任何人一丁点的准备时间,武汉面临生死大考。金银潭医院张院长挺身而出,虽身患绝症却有着医者仁心,对于申请入院的患者来者不拒。这让我想起了,在疫情来临的危难时期,国家迅速反应,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不惜一切代价,春节期间集结了全国的人力物力驰援武汉,解决了湖北武汉的燃眉之急。

还有一位叫杨小羊的医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被安排为病人插管,但他迟迟没有动手。他紧抿嘴唇,手上的仪器不停地抖动,仿佛心中充满了恐惧。援鄂医疗队队长陶峻快步走过来,一下就把他推到旁边,防护面罩后面的脸刷地拉下,一把夺过管子,驾轻就熟地把管插到了病人的咽喉,撤掉仪器。插管结束后,他丢给一旁的杨小羊一包烧鸡,说:“请你吃烧鸡,吃完离开ICU(重症监护室),我们没有时间再犯错误了。”小羊医生被陶医生“嫌弃”后,更激发了他那份不服输的精神。他常不知疲倦地练习插管,有时从早上一直练到中午。正因为他的刻苦练习,终于克服自己心中的恐惧感,成就了他独当一面的高光时刻。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裳,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面对无形的敌人,无解的病毒,没有人不会感到恐惧与无力;面对天灾人祸,人们的第一反应都是逃离。然而,影片让我们看到了无数共产党员、医护人员的勇气与信念!

最美的人,不是看颜值,不是看身材,而是当危险与困难来临时,挡在我们前面的人。他们才是最美的人!向中国医生致敬!

以上是网小编精心帮大家整理的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800字精选7篇,供您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 篇5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把医生这一群体再一次推到了最前列。我们从新闻里,看到这群人成为了新时代的逆行者。当前,全国人民正在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这场战斗中,医院就是战场医护人员就是战士。病毒传播速度之快,让人猝不天时间,便席卷了半个中国。

因为他们的出现,让原本躁动慌张的气氛,有了冷静下来的力量。他们勇于冲到第一线,成为阻挡病的一道防线。他们同样是父母的孩子,家中的顶梁柱,孩子的爸妈。但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历来都是我们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所以他们义无反顾,他们的口号是:不计酬劳,无畏生死。因为,他们是中国医生!在疫情期间,学校组织了同学们线上一起观看《中国医生》,这个纪录片真实的记录了这群群体日常工作的点滴,向观众剖析了他们作为普通人的那一面,他们也很脆弱,他们也有难处。无数中国医生用救死扶伤的故事温暖着人心,传递着正能量。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展现出病痛给普通家庭带来的冲击。医生与患者面对共同敌人凝结出的诚挚情感。还有当下医生们所面临的挑战和抉择,既有在应对疑难和重症过程中的判断、选择甚至是冒险,也有面对患者和家属的耐心、诚恳甚至是无奈。这一切正如同剧集那句旁白:“这是中国系统的一个缩影”。

我们今天一起观看的是第六集,讲述的是一位肝癌晚期患者面对镜头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她患病十年间没有放弃治疗和生的希望,浙江省人民医院的感染病科主任医师潘红英也希望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延长病人的生命。医生潘红英每次在面对患者时都会给她以精神上的鼓励,希望她能够挺过难关,获得新生。病人面临着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她也曾想过要轻生结束自己的生命不给家人带来负担。但是医生一直鼓励她不要放弃治疗,同时给病人心灵的慰藉。在住院两周后,病人又一次战胜了病魔,身体恢复的不错,准备出院了,真是为她高兴。此时此刻,作为观众的我们会觉得活着就是幸福,我们每一个人一定要倍加珍惜当下的生活,好好的活着。在后来,她重病昏迷后,被送到浙江省人民医院抢救室抢救,在这期间潘红英医生一直陪在她的身旁,可这一次她再也没有醒来离开了这个世界。生命就是这样的无常,令人叹息的同时,也告诉活着的每个人生命的重要性,珍惜当下每一天的生活。

疾病无疑是对人类生命最严酷的拷问,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国家这次疫情面前,中国医生才格外耀眼。但是在平时他们面临最多的是什么呢?是医闹,医患纠纷,有些医生为此丢去了生命,前程。他们在为我们付出健康和精力,他们在拼尽全力救治患者,他们珍惜每次救助的机会,我们应该更多的理解他们,而不是误解闹事。医生凭借医术给患者带去治疗和慰藉,医生、患者、患者家属是一条战线上的战友,应对付共同的敌人,就是疾病本身,只有大家一起加油,一切才会变得更好。

这让我不禁又想到了我们现在面临的疫情,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将多少思念家乡的人阻隔在了家乡之外。在这次疫情,最让我感动的一幕是:武汉封城了,医生护士要零距离的与病毒接触,全国各地的医生护士都争先恐后地申请前往一线,申请书一份接着一份,签名盖手印。他们穿着防护服,八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看到这里我哭了。

逆行,是一种无畏。敢于逆行的人,谁的心中没有一把光明的火,古往今来,坚持不懈、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流淌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里,烙在我们每一次心脏的搏动中。在危难之际,是医生和护士们逆流而上,以行动与一腔热血,去守护我们的国家。

逆行可以是伟人的壮举,也可以是平常小人物的感动。即使是普通人的小小的执拗,照样可以让人的心里涌出一股暖流。而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有这种逆行精神,勇挑时代的大梁。逆行可以是坚持不懈钻研一道题,可以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可以是好好学习打好基础,在别人休息时仍然不松懈。胸中有丘壑,才能与逆境深渊中寻得光芒万丈,立马振山河!

此时此刻,我们应该严密关注疫情的动态,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采取科学防疫措施,家庭隔离减少外出,绝不让病毒因我而扩大传播范围,这就是我对自己,对亲人最浓厚的爱护,对战斗在抗疫第一线的医生护士们最强有力的支持,最负责任的爱国行为!

的确,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 篇6

这个本该锣鼓喧天,普天同庆的春节,却因为冠状病毒的到来,一时间掀起了惊涛骇浪,一场疫情,像一个巨石砸入我们原本平静有序的生活,2020年注定了坎坷与泪水。

通过电影《中国医生》,我对奔赴武汉的逆行者们有了更深的理解。从来没有什么理所应当的逆行,只不过,他们勇敢地选择了挺身而出。

回忆影片,众所周知,新冠一开始是未知的,但在高传染率下,院长依旧呼吁大家自愿参加,杨小洋一开始的胆怯与迷茫,真实。到后来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也不幸感染,最后得以康复。源源不断的病人,诊疗室里一床难求,文婷医生坚毅的眼神令人折服。总有人会抱怨会放弃,可也有人为了使命去坚持。一开始心高气傲的陶骏,也慢慢变得食人间烟火。

影片中出现了很多的典型人物,他们都代表着当时疫情下的群体,其中张子枫饰演的张小枫和张涵予扮演的院长几度令我“破防”。

“叔叔,一个没爸没妈的孩子,该怎么办?”影片中,由张子枫饰演的张小枫,父母先后感染疫情离世。当她收到医院自己双亲死亡通知的那一刻,她的脸上没有太多表情,但口罩之下,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悲伤、绝望、迷茫和痛苦。这只是疫情大背景下的一幕。

院长张定宇他以一已之力顶住巨大压力、超负荷运转,带领全院救治危重病患2780多名,硬是为援鄂医疗队的到来争取了宝贵时间。

当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院长,从楼梯上摔下这一段,我的眼泪流了下来,尤其是,被保洁阿姨看到跌倒的瞬间,那份镇静的掩饰,让人既心疼又敬佩。

“我最看不惯的,就是遇到点挫折,就丧失斗志,灰头土脸的样子!”

一位位病人死去,病人家属质疑医生的能力,质疑他们见死不救。院长张定宇霸气回应“老子医院的能力没问题!”在电影中,这虽然很让人热血沸腾,但在现实中,当“见死不救”这句话说出来的那一刻,多少医生辛辛苦苦兢兢业业付出的一切,被这么一句话轻飘飘地否定了。但他们都挺住了。

有时怕的不是付出,而是付出了很多却得不到认可。

英雄从来都不是天生的,都是普通人的他们又何尝不是在质疑自己呢?

“你们都想活,我们都想救!”这恐怕是每个医生对患者说过的最多的话,没有生而英勇,只有选择无畏。

随着治疗的深入,医护人员对新冠的了解也越来越多,采用插管,提高氧饱和度,ECMO治疗,中医药治疗,疫情开始转好,正如钟南山院士所说”武汉一直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最令我感动的是方舱医院里那段医护一起合跳的广场舞,全片氛围最轻松的一段。那是人们的希望与乐观。

正如我们在回复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中所说的:“中国人生来是具有团结性和利他性的。”诚如斯言,突然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段话:“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当医院的院长无法为自己的妻子找到床位的时候,当护士把自己的长发剪掉的时候,当一个城市能够用十天时间建起一座医院的时候,当一座城市迎来了两万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支援者时,我不禁感慨:何其有幸,生于华夏,生于盛世,不经战乱。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 篇7

今天,我和朋友一起去电影院看了《中国医生》这部电影,让我十分感动,同时也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电影讲述了医护人员、医疗专家们,不顾一切前往武汉,去帮助武汉,他们也不想离开家人、亲戚和朋友。但祖国需要他们,需要他们来拯救被感染上新冠肺炎的人们。

影片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三个片段,第一个片段是在疫情的非常时期,一位孕妇感染上了新冠肺炎,金仔就是这位孕妇的丈夫,金仔一来到医院就争抢床位,医生让他排队,他却张口就骂:”你们这是什么医院啊?怎么见死不救,这可是两个人的生命呀!”这时一位主任走了过来,那就是文婷,文主任对着金仔说:”那些人”,昨天晚上就开始来排队,你问问他们哪个病人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换你老婆孩子的命?”文主任说完,就推着病床走了。

第二个片段是在疫情爆发严重时,让我特别伤心的片段就是一位小女孩叫张子枫。这一次新冠肺炎夺走了她父母的生命,也夺走了他父母对自己的爱和关心。就在一位主任把张子枫的父母个人信息交给张子枫时,主任掉下了眼泪,但张子枫不敢拿着父母的个人信息,因为他知道,拿到了父母的个人信息时,他就变成了孤儿。张子枫走了几步,回头时,并说:”叔叔,你知道一个人没有父母该怎么办吗?”

第三个片段是在疫情快要结束时,有个医生叫小羊,他在骑车时,明知这位女子感染了新冠肺炎,但是他还骑车把她送进她了医院,因为他知道,如果再让她走着去医院的话,会把病毒传染给更多的人,所以自己却感染了新冠肺炎,过了一段时间,张院长来看望他,这时他正准备做换肺手术,之后,身体会慢慢的恢复正常。

这就是我们伟大的白衣天使,在我们遇到危难时,他们总能挺身而出,不顾自己生命的安危来抢救感染上新冠肺炎的病人,。向我们的白衣天使致敬!

上面这些就是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电影中国医生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 篇8

对于这次疫情的爆发,身为中华的人民,无论是谁都应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祖国减少一分负担。

疫情爆发冲在最前头的是白衣天使,他们就不怕染病吗?他们就没有家人没有儿女吗?他们也会怕染病,他们也有心中舍不得的家人和儿女。那他们为什么还会选择义无反顾的冲在最前面呢?因为责任,因为他们的职责所在。还有那些无论刮风下雨都无所畏惧的卡车司机们,他们为这些疫情也贡献很多,他们熬夜赶车为能够及时运送货物。

纪录片记录了多家省级医院里不同科室的故事记录了多个医生日常但却不平凡的每一天,让我们看到了原来医生们也不是冷漠的面对生死离别他们也不是无所不能。医生也是普通人,也很脆弱,也有难处。

时代需要英雄,时代也产生英雄。

顺应时代见证时代书写时代及时代用的平民英雄。疫情没有硝烟,危险却堪比硝烟,没有医护人员、广大干部志愿者和老百姓,这仗我们不会这么快结束。回顾抗疫展望未来,伟大的抗疫精神必定让我们更加珍惜生活、鼓舞人心。疫情已然过去,仍要居安恩危谨遵防疫规定,保护自身健康。同时,愿全社会关心那些疫情下受伤的人,也希望他们站起来更加坚强,祝愿世界更好!”

医生是最希望患者能够活下去的人”。他们待病人如自己的亲人,将心比心为他们考虑。例如影片中的徐晔作为一名烧伤外科的医生所面对的病人病情有很多较为严重的同时花费也很大,他说:患者的痛苦你是不能完全体会的,你能感受到的痛苦放大一百倍才是他体会到的。我们做不到感同身受,所以我们要将心比心。语言朴素却道出了亿万医护工作者的真心。

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充满坚定与自信的背影,有不顾生命危险,挺身而出的医务人员的背影,为控制疫情,抢救患者日夜在第一线与病魔战斗着;有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为疫区不断运输物资的司机和快递员的背影,为疫情的控制提供了后勤保障:有夜以继日科学研究的科学家的背影,为早日研制出疫苗,消灭病毒不断钻研着:有身处一线报道重灾区武汉疫情的记者的背影;有穿着红马甲在街道和小区门口给大家派发口罩、对出行人员测量体温的志愿者的背影;有默默捐钱捐物的好心人的背影…如此多的背影,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支援武汉,支援疫区,责无旁贷!

看完这部电影,我知道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我还想对所有前线的医护人员说”加油,逆行者!加油中国!”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 篇9

一场疫情,像一个巨石砸入我们原本平静有序的生活,一时间,巨浪翻涌。

为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者各自带着合作伙伴赶往施工现场。施工现场灯火通明,工地的战士们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光与陌生的伙伴们只能在堆满方便面、矿泉水、杂物的小房间各司其职。看着那潮湿且沾满泥土的泡沫纸盒中冷硬的年夜饭,脸上有说不尽的疲倦,安全帽都还没来得及摘,脚上染着土黄色的泥,但为了工程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工,他们只能匆匆忙忙,狼吞虎咽,以最快的速度填饱饥肠辘辘的肚子,这应该是世界上最迅速的年夜饭了。

为了和疫情赛跑,自火神山医院开工以来,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建筑工人,他们是建设者、组织者、协调者、指挥者......7天建成一座医院,为的就是让那些没有床位的病人能有个好的环境更快接受治疗。在这危难时刻,活着是最重要的。

为了给祖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出一份力,感谢一线的战斗者。河南退伍老兵王国辉将自己种的九千多斤新鲜蔬菜带领村里人连夜拔起,年三十自驾300多公里载着5吨多的新鲜蔬菜不管道路的泥泞,路途的艰辛只身从河南沈丘赶到武汉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全部免费捐给项目部,到时已是凌晨。

疫情当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得了新冠的孕妇,她说:天塌了我也要把孩子生下来。庆幸的是最后,肚子里的宝宝成功诞生了。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神圣的,生命诞生,人类才能得以存续。孩子代表的是未来、是希望

在危难中,总是有这样善良的人来温暖我们的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全国一线战士们奋力前行,一方受难,八方支援,让大家看到疫情之下的希望与阳光!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 篇10

电影《中国医生》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的真实事件改编,作为建党百年华诞的献礼巨制,全景式记录了波澜壮阔的抗疫故事。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某种程度上像是一场纪录片,很多场景真实得让人不忍直视,让人将思绪不自觉地代入2020年初的那场回忆:平日摩肩接踵的诺大城市变得空荡荡;原本是阖家团圆的春节,却因为新冠的肆虐而无法与亲人相见;无数的人被疫情隔在了生死两端。对未知的恐惧、每日新增的揪心,病患症状的加重……让人仿佛又置身于那个冰冷可怕的冬天。

《中国医生》以细腻的拍摄手法记录了每一个平凡人的生活,有医生,有病人,有病人家属。现实中国的医疗环境、邻里的和谐、生离死别和现实残酷而又不乏温情的医患关系都在电影中有所展现。

首先触动我的是袁泉饰演的是ICU主任文婷医生。打动我的不仅在于她强大的领导能力,寥寥数语控制住医院收治病人的混乱局面,更是得知熟悉的便利店老板因感染去世的悲伤,那句“这儿还有你的快递,等疫情后记得过来取。”背后的热心淳朴让镜头外的我也潸然泪下。

我们都曾从住院医走过,当死亡的阴影扑面而来,易烊千玺饰演的杨小羊住院医生和医院的所有同事一起努力,展现了超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是无数普通医生在非常时期所能做的所有选择,用拼命地练习换取飞速的成长。在陶医生的帮助,甚至是奚落下,他飞快地进步着,因为他知道时间不等人,能力不行就要看着病人一个接一个地死去。可是后来他却感染上了新冠,当路边等不来救援的患病阿姨求骑摩托的他带一段路时他选择救援。明知道她感染了为什么还要带她?他说,我能怎么办呢,她那么无助,她有点像我妈妈。医生站在手术室是救死扶伤的天使,在生活他们只是一个善良的普通人。他们也为人父母和子女,但在国家人民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舍弃了自己的小家庭,义无反顾的投身到这场战斗中去,扛起了生命的重量。

在疫情突发的时候,我们的中国医生坚守医疗岗位,时刻充满力量,从死神手中夺回无数条鲜活的生命。他们不是神,却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生命,将自己的生命堵在了死神与病人之间。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作为一名乳腺X线诊断医生,在观影途中,我无数次热泪盈眶。《中国医生》不只是叙述,更是呼唤。呼唤着社会关注“医生”这个群体及相关的事物。我没有去过武汉疫情一线,但看到焦虑的就诊病患,看到医护脸上的N95口罩压痕和脸上手上的湿疹,仿佛亲历了救援现场。就如电影里说的那样“得对得起这身衣服!”

为进一步提高乳腺X线诊断质量,我不断学习本专业知识,结合国内外各大医院乳腺影像专业同行的文献和讲座,积极参与网上影像学习、交流和疑难病例的讨论。我知道只有不断吸取新的知识、技术,才能积累丰富经验用于本职工作。

科技的发展令大量现代化设备应用到了影像医学上,在为乳腺患者做X线诊断前,诊断医师要参考临床科室提供的各种报告、诊断结果和患者症状,任何漏看、错看都会让错误报告误导临床医生诊断。用如履薄冰来形容我的工作心态丝毫不为过,对待每个患者的乳腺X线片,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

乳腺X线摄片是乳腺首选的检查方法,尤其是对病变钙化显示是最好的。我科室通过讲解乳腺疾病的各种影像学表现、乳腺X线病例讨论,将乳腺X线诊断结果与超声结果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有效提高了乳腺X线诊断的准确率。

每一位医生都是优秀的、值得被尊敬并学习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柯察金曾说: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而已。人的一生应该这样来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耻。医生们做到了这一点,影片医生是全中国医生的缩影,专业、认真、温暖、充满力量,虽然在工作中可能面对着误解,但他们依旧坚持初心,不断为病人和家属着想,为中国的医疗事业无私的奉献着。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 篇11

反映抗击新冠疫情历程的电影《中国医生》,7月9日正式全国公映。

影片由刘伟强导演,张涵予、袁泉、朱亚文、李晨领衔主演,易烊千玺特邀出演,欧豪特别出演。当然还有佟丽娅、宋佳等客串。

这部影片的场景,几乎都高度集中发生在一家医院里,没有华美的服饰和特效,但情节紧张、节奏飞快,每一秒都是和死神赛跑,观众的观影过程中全程揪心。可以说,这部没有任何大场面的电影,却是一部实实在在令人感动与揪心的大片!

电影《中国医生》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的真实事件改编,记录了武汉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

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之际,武汉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而焦点的中心地带,就是武汉金银潭医院。这里是中国抗疫之战最早打响的地方,也是电影《中国医生》聚焦的“抗疫主战场”。当然剧中也穿插了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方仓医院及其他医院。

电影取材与现实,把观众拉回到了去年1月份,让大家更加了解武汉,看到普通人如何在经历短时间的混乱后,克服了自身的恐惧配合隔离、众志成城;看到国家自上而下全民同心、各司其职的将疫情的数字一点一点往下降。

剧中同时穿插了外卖员、流调员、社区工作者为防疫抗疫贡献的力量,同时也讲述了方仓医院的故事。

故事让我又想起了去年看的两部抗疫防疫电视连续剧《最美逆行者》《在一起》。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 篇12

《中国医生》这部影片主要描述了在疫情期间,中国医生们同心协力救治病人的故事。武汉的一家规模并不大的传染病医院的院长张竞予,即便身患渐冻症行动不便,但依然奔走在第一线,面对物资紧缺资金不足和对对手的不甚了解下,他依然坚持把病人都拉来,其他的事情,他去解决,即便是自己的妻子也被感染了,但他也没时间去看。在防疫一线上,他并不是个例,有很多医护工作者舍小我为大我,而他们也只是这个岗位的一个缩影。

面对这个不甚了解的对手,即便知道它很强大,但也丝毫不畏惧它,心中坚信我们一定会战胜他们。大家知道新冠肺炎的传染方式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通过唾液传播,但有很多病人都呼吸困难,医生不得不为他们插管,往喉咙里放喉镜,这些行为都是极为危险的,稍有不慎便会被感染,但医生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做了。这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零零后医生杨小羊,从最初的不敢插管,然后不断练习,最终为病人插管成功。他并没有因为自己年轻、害怕而放弃这份工作,转去普通病房。我认为我们所有人都应向他学习。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中,努力的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剥去“医生”这个光线靓丽的身份,他们也是一个人,也是儿女、父母,也是家里的顶梁柱,中心谷,但他们却义无反顾地从各地来到武汉、来到医院支援、工作,这不仅仅是他们的身份给他们带来的责任和使命,更是他们对医生这个神圣职业的崇高的敬意和对人民群众的使命和担当。邓小平先生曾说过,“我是人民的儿子”,而医生们此刻的表现不正是体现了这些吗?曾经英俊帅气,美丽大方的脸被防护面罩勒出一道道的印痕,也有的医护人员为了工作剪掉了自己心爱的头发,他们顶着我们难以想象的压力,在为人民服务。

作为医学生,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当我们踏进医学学府的那一刻,我们的肩上就有了难以卸下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的大公无私,勇于奉献,对工作严谨,对生命尊重的态度,将会让我们的学习更加深刻,感悟更加彻底。医学是一生的学习与磨练,只有遵守自己的初心,才能做到“除人类之疾痛,助健康之完美”,为人类健康奋斗终身。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 篇13

有时主流舆论会习惯性地赞美医生、拔高医生,而非以一个普通职业去看待医生、以普通人去看待医生,这在不知不觉间会影响一部分公众对医生的认知和期待:他们认为医生就该牺牲自我,认为医生就应该理所当然地治愈疾病。

因此,有些人去看病时,是带着一种消费心理的:我花钱看病了,你就得负责把病给我治好;我把人活着送过来了,人没了就是你医术不精、是你把人给治死了,你就得负责……很多医闹事件的发生都源于此:患者认为自己花了那么多钱,医生却没帮自己把病治好。

但患者错解了几个事实:一,医术的进步往往是技术的进步,就像朱良付说的,相比于医生,科技才是治病的最大力量;二,再安全的手术,都可能存在风险,这是概率问题,医生无法承诺百分百安全;三,这世上还有太多不治之症,以现在的医学技术仍无法攻克。

归结起来就是一个认知:医生并不是万能的。医生会尽最大努力去救治患者,但家属也得有最坏的打算。

《中国医生》让我们看到医生面对疾病的无力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孙自敏,谈起她职业生涯的“至暗时刻”:“在1990年,做过我们科15年的白血病回顾性分析,做了以后让人家很凄惨,所有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就剩一个病人,最后那个病人还是不在了,就整个全军覆灭。也就是我们这么多医生工作了15年,等于白干了,你没让一个病人活下来。所以我当时不想当血液科医生了……医生再苦,它支持我们的是什么呢,就是成就感,但是我们没有任何成就感,病人都死了,你讲我们天天在做什么……”

《中国医生》有这么一刻,它就值得高分,因为它罕见地为公众呈现了医生在面对疾病的脆弱和无力。我们太习惯于“最后一刻营救”的神医传奇了,可事实上,医院里经常有这样无力的故事,医生经常要承认自己面对疾病的无力。

这丝毫不会损耗医生的职业光芒,相反,医生这个职业让人尊敬,就在于医生哪怕时常被无力感击中,他们仍选择直面疾病,与之战斗。就像有人说的,我们对于医生这个职业的尊重,并非医生万能,而在于他们代表了人类可以用知识和科学去对抗自身的无常与脆弱性的希望之光。

气馁归气馁,孙自敏还是迎难而上,她立志要攻克白血病。自2000年起,孙自敏带领她的团队进行非血缘脐带血移植,终于攻克了脐带血移植中植入率的难题,目前她所在的科室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脐带血移植中心,给许多白血病患者带去了希望。

电影中国医生观后感2

当前,全国人民正在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这场战斗中,医院就是战场,医护人员就是战士。这段时间以来,一个个不畏艰险、主动请缨的医护人员感动着我们,全国各地的医疗队驰援湖北、冲在第一线让人动容。

正巧这段期间一个名为《中国医生》系列纪录片也让我为之动容,里面是无数中国医生用救死扶伤和医道仁心的故事温暖着人心,传递正能量。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展现出病痛给普通家庭带来的冲击,医生与患者面对共同敌人凝结出的诚挚情感,还有当下医生们所面临的挑战和抉择,既有在应对疑难和重症过程中的判断、选择甚至是冒险,也有面对患者和家属的耐心、诚恳甚至是无奈。

疾病无疑是对人类生命最严酷的拷问,它所带来的冲击不仅是身体和经济上的,还有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我印象很深刻的是第一集一条很长的镜头完整记录下了朱良付医生用手机录音,记录他与患者家属手术前的交流告知和环节确认,就这样短短几分钟让我看到了医生面对医疗过程不确定性的无奈,但这并不影响他在一次次寒夜中从家里赶来赴急诊。

可这却让我们反思,在疫情面前中国医生格外耀眼,但在平常他们面临最多的是什么,是医闹,医患纠纷,他们为了保护自己只能录音、签协议,但还是有些医生为此失去了生命、前程。他们在为我们付出健康和精力,他们在拼尽全力救治患者,他们珍惜每次救助的机会,我们应该更多地理解他们,而不是误解、闹事。医生凭借医术给患者带去治愈和慰藉,医生、患者、患者家属是同一条战线上的战友,应对付共同的敌人-疾病本身。只有大家一起加油,一切才会变得更好。

电影中国医生观后感3

很多患者不理解医生,一大原因是他们认为医生太“冷漠”了,这边家属为了病人心急如焚,但医生却“事不关己”,显得“敷衍”,冷漠又冷血。

但医生是真的是冷漠吗?

或者我们换个角度提问,医生应该跟每个患者成为朋友,急他们之所急,悲他们之所悲吗?

在以前的宣传中,我们似乎一直在倡导医生这么做,要跟每个患者成为朋友云云,让对患者有求必应云云。可在实际操作中,这并不可能,要知道我国每天就诊的人数超过2000万,每个医生每天要面对的病人太多。医生再博爱再有同理心,他的情感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他无法面面俱到地照顾到所有病人和家属的全部情绪。我们不能以圣人和超人的标准来要求医生。

南京鼓楼医院最年轻的副主任医师魏嘉,有个罹患胃癌晚期的病人,才二十几岁,特别年轻也特别乐观,这让魏嘉最挂心也最揪心,所以一直尽量为她多做点什么。但纪录片最后,魏嘉提到,以前有前辈建议她,“特别是对肿瘤科医生来说,不要跟病人做朋友,因为你跟他投入私人的感情越多,有可能你后面会自责、失落、伤心,会更难过,很长时间走不出来。”

医生也害怕伤心。他们并非拒绝付出情感,而是需要克制情感,因为他们面对的是来来往往的患者,而死亡每天都在医院里发生。魏嘉虽然并未听从前辈的话,她还是对这个乐观的患者上心,但这也非意味着那些没能成为她朋友的患者被她怠慢了。专业是本分,朋友是情分。

南京鼓楼医院烧伤科住院医生徐晔,25岁就博士毕业,工作三年后遇到自己职业生涯“难以跨越的沟壑”。一名全身95%重度烧伤的老年患者,他的家里人为了给他看病,拿出家里现有的全部积蓄,但依然凑不够高昂的医疗费用,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植皮手术,总体花费得100多万。徐晔帮患者争取到了2万元的援助基金,尽力劝说患者家属坚持治疗,因为患者出院离世的可能性极大。但患者家属还是强行出院了。徐晔赶到时,面对空荡荡的床位还是有一丝失落,他是真心希望患者得到救治,却也知道家属面临的困境。

年轻的医生类似的经历多了,心理能承担的极限就会提高。徐晔事后说:“为什么有人说有的医生看起来很冷酷?不是冷酷,他是冷静。因为你现在的这种情况,他早就见过无数个了,所以他才会显得如此的冷静。这个过程是每个医生都会去经历的。”

也就是说,当患者家属指责医生“冷漠”时,家属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他们很可能是第一次看到亲人遭遇险境。但家属也忽略了,今时今日患者的情况、家属的反应,在医生的职业生涯中,他们已无数次遇到过。医生并非麻木,他们的波澜不惊,是专业、经验和经历累积后的冷静。

慌乱、不安、痛哭留给家属就够了,慌乱之中需要冷静的医生做出专业的判断。冷静不等于冷漠。

电影中国医生观后感4

有人这样总结,“时刻在依赖,时常在忽视,时而在抱怨,却从来不了解”是我国医患关系的真实写照。《中国医生》以医患为什么无法相互理解为出发点,以平视的目光,让公众看到去掉光环、去掉标签、去掉附丽之后的普通医生,试着从他们的经历与付出,去理解他们的艰辛与崇高;从他们的局限与无力,建立起对医生的正确期待。

理解中国医生,并不是要控诉中国患者。虽然《中国医生》聚焦于医生,但从纪录片的案例和细枝末节,我们也能窥见中国患者的众生相。在中国,难的不只是医生,需要理解的,也不只是医生;除了呼吁患者理解医生外,我们对患者们做得足够吗?

电影《我不是药神》里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叫做穷病。”在《中国医生》里的多个案例里,我们看到的是被疾病拖累、拖垮的家庭,实在令人揪心痛心。纪录片中那个重度烧伤的老年患者,儿子选择强行出院,他并非不孝顺,他花光了积蓄,但他也非尽全力,因为他采访中他谈到,前几年买了房子,刚开了个厂,现在卖厂亏大了。

笔者注意到,纪录片中的案例,但凡孩子患病,家长都是砸锅卖铁、不惜一切,但年迈的父母患病,成年的子女首先权衡的是钱,是生活是否会受影响。就像徐晔医生说的,“有时候可能医术都还没有碰到瓶颈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人心的瓶颈了。”

网上有很多人指责烧伤患者的儿子。但恐怕谁也无权指责。在并不富裕的家庭里,生命的繁衍生息常常是建立在牺牲上一代的基础上,然后供给下一代;当上有(不止一个)老、下有(不止一个)小,“救不救”不只是良心问题,还是一个有限资源的可持续分配问题。

因此,不要一味去指责困境中的人的选择,而不妨思考,人心够不到的地方,制度可以做些什么。纪录片中也透露出太多无解问题:有些病人既没有医保也没有农保,一旦重病就倾家荡产,该怎么提升基础医疗保障覆盖率?为了让患者得到更好救治,很多家属首选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家属千里迢迢地陪护身心俱疲,客观上也造成三甲医院负担过重,门诊医生要与患者充分沟通也显得奢侈,该如何均衡医疗资源?

患者的“看病难、看病贵”,与医生的“医生苦、医生累”,共同指向的是医疗体系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医生和患者只不过首当其冲,是最直接的受害者。比如跟付出相比,中国医生的收入水平并不算高,医生的手术费、诊疗费很低,医生的劳动价值没法体现。医院为了维持“生计”,常常是通过药品和医疗器械创造利润,这就造成了药价虚高,大型检查、检验价格偏高,没必要的检查太多,由此加剧了“看病贵”。

医生的苦、医生的累是真实的,患者的痛苦、家属的焦虑与无助也是真实的。我们不能要求医生做圣人,同样也不能要求患者和家属做圣人,永远通情达理、永远临危不乱、永远笑对苦难。相反,我们要理解人性,要尊重人性的弱点,然后不断通过制度去化解人的难题,让每一个人哪怕遭遇重大疾病,都尽可能地保持尊严和体面。

但体系的调整总是滞后的,当下仍需要医生和患者去承担不尽完善的体系的代价。医生依旧会很累,患者看病还是会觉得“难”和“贵”,此时医生和患者能做的、应做的,就真的是多一点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和相互理解了。

疫情终究会过去,祝愿奋战一线的医生平安归来。但我们对医生的尊崇不应是局限于一时,而是日常;医院对于患者的救治与关怀,也不应只有经济的考量。无论是爱护医生还是怜悯患者,说到底是对人的本质性关怀,这是一个社会的文明底色。

电影中国医生观后感5

电影《中国医生》除了真实还原医护人员不畏生死、艰苦奋斗的同时,也有战疫前线无数的公安干警、社区干部、乡镇干部和志愿者。他们是聚光灯照不到的人群,但同样也是直接和病毒打交道的群体,甚至有时候比在病房更加凶险。因为他们所面临的人群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不知道是否已经被感染,也不知道曾经接触过哪些人。在防护措施极其简陋的情况下,他们坚守在社区、村口、车站、码头、机场和各个交通要道,排查重点人群,检测人员体温,送诊可疑对象,帮隔离群众代买代送生活物资。

挺身而出,冲锋在前,让青春力量在火线中激扬。在风雨中前行,在磨砺中成长,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生动写照。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全国各省各市和军队广大青年医务工作者响应党的号召踊跃“请战”,他们挺身而出,冲锋在前,让青春力量在火线中激扬。在抗击疫情一线的4.2万多名驰援湖北医护人员中,其中“90后”有1.2万多名,且相当一部分是“95后”甚至“00后”。同样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奋斗者中,许许多多的党员干部、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各类志愿者亦是“90后”,他们成为战疫中披坚执锐、英勇奋战的生力军。关键时刻、危难关头,无数“90后”青年胸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不畏艰险繁难,坚守各自岗位、认真履职尽责,为疫情防控斗争作出重要贡献,他们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不愧为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

英勇奋战、不畏艰险,让青春篇章在行动中书写。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穿上白大褂,我就是战士!”无数的“90后”在疫情防控中的铮铮誓言证明,他们不愧是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他们如今已经长大是懂得感恩的。这些“90后”青年表现出的勇敢与坚强、责任与担当,令人动容,也令人振奋。他们年轻的脸庞朝气蓬勃,青春的力量一往无前,他们在这次大考中“交出了合格答卷”,用实际行动写出了青春篇章。“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植根于中华大地的“90后”甚至“00后”,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在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侵害时,受命于危难之间,救人于危难之际,不惧风险,不畏艰险,英勇奋战,为国家尽匹夫之责,他们向世界展示了当代青年蓬勃向上的群像,展现了当代青年捍卫青春中国之姿态。

舍生忘死,担当奉献,让青春本色在危难中闪光。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面对这场生与死的严峻斗争中,“90后”青年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责任、担当和价值。与疫魔的较量,看不见硝烟,听不到枪炮声,但生与死的考验真真切切,有的医护人员倒在了抗疫一线,协和江北医院医生夏思思今年只有29岁。他们中很多人火线入党,上海瑞金医院医生、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插管小分队”的'“90后”小伙缪晟昊就是其中一个。这些“90后”青年所表现出的勇敢与坚强、责任与担当,让青春本色在危难中闪光,令人动容,令人振奋。他们是当代青年的缩影,我们从他们身上强烈感受到青年一代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新时代历史发展的步伐将见证,以抗疫一线“90后”为代表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必将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 篇14

“你可不可以告诉我,如果一个人没有了爸爸妈妈,她该如何活下去?”——《中国医生》

这是一部描述疫情期间武汉金银潭医院发生的事情,让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医护人员的伟大,他们真的舍小家顾大家。

电影的开始是武汉金银潭医院出现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随后患者迅速增加,最开始每个人都很恐慌,在这样的情况下院长最先挑起抗疫大旗,带领着医生护士奋斗在一线,他忙里忙外搞定防护物资、电源问题、召开会议以及与安排支援医生的工作等等,到处都是他的身影,以至于他的妻子感染新冠肺炎时都没能去照顾,自己也身患渐冻症,却一心只为抗疫。

花开春还之时,我们繁花与共,忘不了小卖部老板在家中隔离去世时,最后一句聊天信息:“文婷,你还有快递在我这,记得来取。”

看到电影里疫情初期,那一刹让我感到恐慌,回想现实疫情初期那种无所谓的心态,事不关己态度,认为新冠病毒离的很远,为那种无知的愚蠢思维而感到后怕。

其次是感动。从疫情初期的手忙脚乱,到疫情大爆发的人心惶惶,再到与疫情分庭抗礼,最后到战胜疫情,是英勇的医务人员战斗在一线;是勇敢的志愿者前往支援,与医护人员并肩作战,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平凡而伟大!

最后是油然而生的自豪感。火神山医院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设以及各种防控措施的执行,看到了祖国的超强执行力;各个地医务人员支援,看到了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舍小为大,看到疫情期间各界人士的无私奉献,邻里们的互相帮助,网友们的相互鼓励,使我万千感慨!

所谓英雄,大概就是遇到危险的时候别人在后退,他们在前进;别人会恐惧,他们却奋勇向前与死神赛跑!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范文系列


优秀的影视作品如美好的书籍一样让人爱不释手,观看时结合自身的经历,总会有许多不一样的想法,此时就应该选择写一份观后感,来珍藏心里的感动。写观后感要充分的联系实际情况,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感”写得深刻透彻。那么我们该怎样写作品观后感呢?栏目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范文”,感谢您的参阅。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范文【篇1】

待凛冬离去,雪融草青,相信一定有新的相逢将温暖延续。题记

2020年的春节是一个特殊的春节,在这个本应热热闹闹的日子,在此时此刻,却显得十分冷清。而这一切都因为一次病毒的爆发。在这个国难当头的时候,一位84岁的老人,赶往了疫情爆发地武汉。

18日傍晚,钟南山从广州匆匆踏上前往武汉的高铁。这个情景,是多么的熟悉。17年前奋战在抗击非典第一线,如今已经高龄,但却毅然再战防疫最前线。一路奔波不知疲倦,到了医院也是立刻着手开始救治工作,满腔的责任只为国家为人民,实实在在令人肃然起敬!

请战书上一个个鲜红指印的背后,是一颗颗赤忱奉献的医者之心。无数医者组成一支医疗队,从全国各地奔赴武汉,支援武汉,成为最美逆行者。他们无惧无畏,在除夕夜,家家团圆,他们却在病房里同死神做着斗争,日夜不休,像是不知道疲惫似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支撑着,那就是将病人从死神手中抢回来!

与此同时,口罩紧缺。工人们全都再次上岗,为口罩的供应忙得不可开交。武汉先后开建火神山、雷神山两所医院,数千名工人夜以继日,在工地上吃盒饭,还要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寒风刺骨,他们却从未喊过一声苦!

此次疫情发生后,全国公安民警又一次义无反顾选择逆行。与全国医护人员并肩战斗,抗击疫情。交警们在各个地方开展工作,严格检查来往的车辆,有多少个交警大年三十不能回家吃年夜饭?有多少个交警大年初一第一声拜年献给公路?有多少个交警为了陌生人的安全放弃小家的团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短短11天,已有8名警察前后牺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他们是勇敢的!是善良的!是值得令人敬畏的!

有人趁火打劫,有人雪中送炭。无数逆行者不顾自身安危,为疫情做出重大贡献。他们无私无畏,称得上是真正的勇士。致敬!所有坚持为疫情奋斗的逆行者!你们是最美逆行者!

惟愿付出得到回报,至此国泰民安。武汉加油,中国加油!致敬,逆行者。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范文【篇2】

7月9日,电影《中国医生》正式上映,电影把所有人带回到那些焦灼的夜晚,带回到那座英雄的城市:武汉。伴着夜幕从电影院走出来,衣襟、袖口早已被泪沾湿,坐在大树下久久无法从情绪中抽离出来,《中国医生》犹如一颗“催泪弹”,饱含着动人的深情,让我们重忆战斗的岁月。

“用生命拯救生命,用心灵温暖心灵。”自新冠肺炎发生以来, 义无反顾地冲上了抗击疫情的第一线,用生命吹响冲锋号角、用奉献点燃希望之灯,用实际行动去兑现对党和人民的铿锵誓言。每每想起这些挺身而出的“凡人”、这些从天而降的“英雄”,心中都百感交集,暗自告诉自己“永志不忘,切莫辜负”。

从不惧危难、奋勇搏击的顽强里悟“奋斗精神”。 总书记在勉励西交师生时讲道,“重大的历史进步都是在一些重大的灾难之后,我们这个民族就是这样在艰难困苦中历练、成长起来的”。风雨的考验难不倒顽强抗击的奋进者,逆境的围困挡不住逆风而行的搏击者,事实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广大党员干部是攻坚克难的先锋兵。在那场巨大且艰难的战役里,他们一次次蹒跚前进、一次次努力尝试,用生命赴使命、用牺牲护众生,真正挺立起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脊梁”。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从《中国医生》的生动演绎中再次回忆起那些难忘的岁月,再次感受那激励人心的“奋斗精神”,誓将奋斗进行到底、誓以拼搏不负初心。

从舍生忘死、慷慨前行的决然里悟“奉献精神”。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一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基层党组织就是一座战斗堡垒,他们在人民需要的时候,勇敢地蜕变成了“英雄”,面对未知挑战喊响了“我是党员,我先上”的号角,面对艰巨任务扛起了“我是党员我带头,承诺践诺勇担当”的责任。厚厚的防护服下汗水早已浸湿了衣衫鞋袜,口罩和护目镜在脸颊压满了带血的伤痕,双手在消毒水的反复清洗下掉皮红肿,这一路上,有人倾尽了心血甚至付出了生命。透过《中国医生》看百年大党的使命担当,就读懂了心怀大家、心怀祖国的“奉献精神”,就感受到了大爱无疆、奋战到底的强大动力。

从万众同心、命运与共的并肩里悟“团结精神”。抗疫斗争取得重大的战略成果,再次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展现了我们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良传统,更增强了中华儿女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团结力。从“一方有难,八方驰援”的坚实支撑,到“一呼百应,应者云集”的磅礴合力,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心手相依的命运与共,我们感受到了百年大党深入民心的号召力量。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希望,迈向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当从一次次重大的历史事件中感悟“团结精神”,始终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坚定“听党话,跟党走”,在群策群力和携手并肩中共同奔赴民族复兴光明灿烂的前景。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范文【篇3】

这个片子最大的困难就是认人,好多演员都是因为戴着口罩,我都认不出来了。如果单纯评价电影要素,无论是故事、镜头语言、剪辑,《中国医生》都要比也是在不久前上映的《革命者》要弱了不少。

不过从观看后的感觉上上,我们会发现,看完《中国医生》后,有一种筋疲力尽的感觉。

因为整部影片都在燃烧你的情绪。

是的,这部电影,就是靠共情,靠渲染情绪,不用考虑啥电影剧情,啥镜头。

观众是非理想的,很少有人去观察镜头、剧本、表演到不到位,他们想要的是一种情绪的扩大化,无论是喜感的,还是悲情的。在这一点上,本片和《革命者》的初衷是一致的,它们都是想通过情绪的渲染来吸引观众。

这个片就是能让你哭,从片头哭到片尾,从一开始的伤心和无奈,到最后的激动和自豪。

前半部分的泪水来自于悲伤。

影片并没有为疫情的到来做铺垫,而是直接就看到一个个患者被送进ICU,尤其是在影片前半部分,我们看到的是恐慌的市民,能看到垂死任病毒宰割的患者,我们能看到竭尽全力想让病人活下去,但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的医护工作者。

影片中的抢救治疗镜头都较为专业,会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紧张感。

影片并没有渲染病毒多么恐怖,而是突出一种人面对未知疾病的无力感。

竭尽全力,但是病人仍旧一个又一个的离去,这种无力感恰恰是医生最能够感受到的,这也是最打击他们内心和意志的东西,所以我们能看到,有退缩,有放弃,有抱怨。

我们看到了医护人员的亲人也被感染,自己却无可奈何,帮不上忙。

我们看到因为工作而忽略的留言已经从他们留下的求助变成了最后的遗书。

我们看到拿到父母遗物后无所适从的女孩子。

影片里的新冠病毒就像飘荡在城市上空的坠天使一样,肆意的嘲弄众生。

本片的表演很有难度,大家都带着口罩,更多的还是需要肢体语言。

人因为无力,人因为事与愿违,人因为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人面对病毒,从无可奈何,转变到了一种恐惧感,这种对无可奈何的恐惧,与我们之前接受的人定胜天的价值观是截然不同的,因此会让观众更震撼!

人唯有之时方能勇敢。

是的,当我们在最绝望的时刻,当病人和银幕前的我们在最绝望的时刻,那些医护工作者所爆发出的勇气就显得如此耀眼,以至于我们的眼泪会不自觉地流出来。

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婆娑起皱的手,看惯了布满勒痕和汗渍的脸,要知道,这些护士们还是二十几岁的年华。

电影中的脸,要比海报上的触目惊心得多。

他们同时承受着身为一名医生、一名护士,身为一名母亲、一名丈夫的双重压力,他们救人,但是却对亲人的境遇爱莫能助。

影片中没有从天而降的救星、没有绝世武功的顿悟、没有干掉总Boss后的逆转,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再次站起来,然后再失败再起来的过程中,实现的胜利。

没有超级英雄,只是一群哭过、退缩过、迷茫过的普通人。

他们只是一直站在那里罢了,他们的眼前是病毒和绝望的患者们。

也许是因为工期短的原因吧,本片的遗憾还是挺多的。

我曾经畅想,能够在影片中看到那最美的日落,一名躺在病床上的老人和一名穿着防护服的医生就在那里,一躺一站、一老一少,我相信通过电影的镜头,我们能看到比那张照片更美的一幕。

这张照片其实是最适合放到大银幕上的。

我也曾想,在影片中看到武汉夜晚的大合唱,歌声从一个阳台到一幢楼,再到一个小区,然后是整个夜幕下城市的合唱。

可惜这些都成为了影片的遗珠。

当然,我们不否认影片存在的缺陷,故事主线的缺乏,以及缺少一个作为灾难性电影需要贯穿始终的核心戏剧冲突,同时人物支线上也是过于繁复,因为人物视角过多造成了每个人物多给予的笔墨有些少,如果没有演员功底的支撑,很难体现出一个活灵活现的,站立在这个历史时刻的普通人。

影片中的人物,我个人认为表演和塑造人物的亮点,就只有朱亚文了,这个张狂、鲁莽、毒舌的专家,同时也具备着顽强、干练、高度的责任感等特点,是影片中唯一个具有矛盾性的角色。

张子枫的角色,短短几分钟,但是说出了最催人泪下的一句话:“没有爸妈的孩子怎么活?”

张子枫客串的那几分钟,很精彩,请注意她的手,握着拳头,并不想去接父母的遗物。

很遗憾,其他几个重要人物,包括张涵予的张院长和袁泉扮演的文主任,以及易烊千玺扮演的杨小羊等,虽然戏份很多,但是并没有给到我们特别多的亮眼之处。

瑕不掩瑜,这部影片的卖点本就不是演员,本就不是一个多么精彩的故事,本就不是角度、灯光、声效、特效,真正感染观众的,让观众流泪的是那隐藏在死亡、绝望、未知后面的勇气和医者仁心。

当医院的院长无法为自己的妻子找到床位的时候,当护士把自己的长发剪掉的时候,当一个城市能够用十天时间建起一座医院的时候,当一座城市迎来了两万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支援者时……

吾国!吾民!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范文【篇4】

大家好,你们还记不记得去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呢?最近新出了一部电影,名字叫《中国医生》。周末到了,是我和老妈放松心情的时候,她立刻拉着我去看这部电影。在路上,我疑惑地问:“妈妈,这部电影是不是根据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拍得呢?”妈妈沉默了一会儿,没有把握地说:“可能是吧!不过我们还是眼见为实吧!”

我们拿着两杯奶茶,抱着一桶我喜欢吃但又不经吃的薯条,大步跨进电梯,进入电影院,到前台取上预定的票,在等候室等候,我拿过妈妈手中的票,看到了我们的电影厅。检票时间到了,我拉着妈妈兴致勃勃地检完票,迫不及待地向指定的电影厅冲去,找到座位坐下后,电影即将开始了。

当我看到“武汉金银潭医院”时,我扯了扯妈妈的衣袖,告诉妈妈:“妈妈这果然是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电影。”妈妈抚摸了一下我的手,我心领神会,重新回到了电影世界。这部电影让我终身难忘的是一位身患渐冻症的张院长,他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尽管医院的医疗器械和物资不足,他仍然坚持接收病人。为了武汉人民的安危,他奋不顾身、勇往直前。另外,我看到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连续工作了6个多小时的白衣天使们,当他们走出病房,摘下防护用品时,美丽的面孔上布满了伤痕,细柔的双手变得粗糙无比。我和妈妈不约而同地叹息了一声,我的心里酸酸的,想对他们说:“你们辛苦了!”此刻,我真想到现场和他们合影,作为纪念。

筋疲力尽的白衣天使累了好几天,为了把患者从死神的手中拉回来,他们竭尽全力救治,但当看到有的患者还是走了,他们的心理压力有多么大呀!我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告诉自己以后一定要好好爱自己。还有一幕让我热泪盈眶,那就是在医院里有一位叫文婷主任的女儿打电话,希望能和妈妈一起过年,一起吃团圆饭,她想回但又不能回,她望了望得了新冠肺炎的患者没有得到好转,心里酸酸的,忍泪含悲地拒绝了女儿的期盼,让我感受到了这是一种责任,也让我想起了爸爸工作时的辛苦,通过这部电影,我理解了爸爸的不容易,没有了对爸爸的埋怨。

我们要感激和尊敬每一种职业,有一位外卖小哥名叫金仔,他放下妻子的叮嘱,冒着感染的风险,给武汉市民送日用品和食物,被人们称为“英雄金师傅”,虽然他是最普通的人,但我认为他是“最美逆行者”。

通过国家医疗物资的补给,医护人员的全力以赴、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武汉从毫无准备,变成了坚实有力。最后,打赢了这场疫情阻击战,这是永远值得纪念的时刻,这部电影的每一个镜头、每一句话,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范文【篇5】

有时主流舆论会习惯性地赞美医生、拔高医生,而非以一个普通职业去看待医生、以普通人去看待医生,这在不知不觉间会影响一部分公众对医生的认知和期待:他们认为医生就该牺牲自我,认为医生就应该理所当然地治愈疾病。

因此,有些人去看病时,是带着一种消费心理的:我花钱看病了,你就得负责把病给我治好;我把人活着送过来了,人没了就是你医术不精、是你把人给治死了,你就得负责……很多医闹事件的发生都源于此:患者认为自己花了那么多钱,医生却没帮自己把病治好。

但患者错解了几个事实:

一,医术的进步往往是技术的进步,就像朱良付说的,相比于医生,科技才是治病的最大力量;

二,再安全的手术,都可能存在风险,这是概率问题,医生无法承诺百分百安全;三,这世上还有太多不治之症,以现在的医学技术仍无法攻克。

归结起来就是一个认知:医生并不是万能的。医生会尽最大努力去救治患者,但家属也得有最坏的打算。

《中国医生》让我们看到医生面对疾病的无力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孙自敏,谈起她职业生涯的“至暗时刻”:“在1990年,做过我们科15年的白血病回顾性分析,做了以后让人家很凄惨,所有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就剩一个病人,最后那个病人还是不在了,就整个全军覆灭。也就是我们这么多医生工作了15年,等于白干了,你没让一个病人活下来。所以我当时不想当血液科医生了……医生再苦,它支持我们的是什么呢,就是成就感,但是我们没有任何成就感,病人都死了,你讲我们天天在做什么……”

《中国医生》有这么一刻,它就值得高分,因为它罕见地为公众呈现了医生在面对疾病的脆弱和无力。我们太习惯于“最后一刻营救”的神医传奇了,可事实上,医院里经常有这样无力的故事,医生经常要承认自己面对疾病的无力。

这丝毫不会损耗医生的职业光芒,相反,医生这个职业让人尊敬,就在于医生哪怕时常被无力感击中,他们仍选择直面疾病,与之战斗。就像有人说的,我们对于医生这个职业的尊重,并非医生万能,而在于他们代表了人类可以用知识和科学去对抗自身的无常与脆弱性的希望之光。

气馁归气馁,孙自敏还是迎难而上,她立志要攻克白血病。自2000年起,孙自敏带领她的团队进行非血缘脐带血移植,终于攻克了脐带血移植中植入率的难题,目前她所在的科室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脐带血移植中心,给许多白血病患者带去了希望。

电影中国医生观后感20

由刘伟强执导,刘伟强、李锦文共同监制的'抗疫题材电影《中国医生》,张涵予、袁泉、朱亚文、李晨、易烊千玺、欧豪、周也、冯文娟、宋佳在片中饰演的角色悉数亮相,展现出生动的抗疫一线众生相。

电影《中国医生》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的真实事件改编,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为核心故事背景,同时兼顾武汉同济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火神山医院、各方舱医院等单位,以武汉医务人员、全国各省市援鄂医疗队为人物原型,全景式记录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

有人说不应该称为《中国医生》,而应该改为《中国医护》,毕竟驰援武汉的大部分是护士,假如不叫《中国医生》,叫啥名字合适呢?不过影片讲述的是医生的护士。

那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当一群人站在了最前方,大众虽然看不清他们的脸,但是记住了他们的故事,记住了他们的名字——中国医生。

张涵予作为主创人员之一,饰演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竞予,以“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原院长张定宇为原型。

袁泉饰演重症医学科主任文婷,冯文娟饰演麻醉科主任辛未,宋佳饰演妇产科主任黄佳慧,在一线并肩作战。三人作为抗疫一线的女性代表,目光坚毅而冷静,展现出女性独有的温柔而强大的气场。

朱亚文饰演的广东援鄂医疗队医生陶峻、李晨饰演的上海援鄂医疗队医生吴晨光、易烊千玺饰演的住院医生杨小羊,在不同的岗位上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眼神传递出紧张但绝不退缩的勇敢与坚定。

欧豪饰演的外卖小哥金仔以及周也饰演的孕妇小文,作为疫情当中的普通人,朴素而动人的眼神让人担心他们命运的同时,也敬佩他们身处疫情暴风眼但依然坚强不懈努力活下去的勇气。

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忆影片,众所周知,新冠一开始是未知的,但在高传染率下,院长依旧呼吁大家自愿参加,四字弟弟一开始的胆怯与迷茫,真实。到后来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也不幸感染,最后得以康复。源源不断的病人,诊疗室里一床难求,袁泉坚毅的眼神令人折服。总有人会抱怨会放弃,可也有人为了使命去坚持。一开始心高气傲的陶骏,也慢慢变得食人间烟火。

影片中的抢救治疗镜头都较为专业,会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紧张感。

在《中国医生》的片场有一个人的权力比导演还大。他就是《中国医生》的医学顾问,武汉同济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冉晓。

为了完美呈现影片,《中国医生》这部电影从剧本的修改、演员的培训、美术置景的设计等方方面面的前期筹备,都要经过一线抗疫医生的专业把关。

导演刘伟强给了冉晓一个很大的权力,只要他发现影片拍摄的过程中出现医学错误,那他就可以随时喊停,修正后再重拍。

其中有一场戏,是金银潭医院遭遇停电,照明电路突然中断,ICU短暂陷入了混乱。在导演原本的设想里,他希望能通过停电制造出一个更强烈的戏剧冲突:不仅照明电路要停,甚至所有设备仪器也都停电,然后医务人员手动去摇呼吸机、透析仪等等,让它们运转,之后接上病人的病情恶化。但冉晓立马告诉导演,一定不能这样拍。因为如今ICU病房的仪器设备都有后备电源,一旦停电,后备电源至少可以维持半个小时的运转,照明的电可以没有,但仪器一定不会停。

正是因为有着冉晓这样负责的医学顾问,《中国医生》的成品后才会专业到让钟南山和张文宏都挑不出毛病。

从观后的感觉上,我们会发现,看完《中国医生》后,有一种筋疲力尽的感觉。因为整部影片都在燃烧你的情绪。这个影片能让你哭,从片头哭到片尾,从一开始的伤心和无奈,到最后的激动和自豪。

何其有幸,生于华夏,生于盛世,不经战乱。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范文【篇6】

终于怀着复杂的感情,我观看了《中国医生》。看完这部电影,去年的那一幕幕场景,再次萦绕在脑海里,无法让人不动容。

我认为《中国医生》最令我感动的是真实。没有对这场可怕的疫情进行掩饰,而是真实地还原了武汉抗疫的情况。让我看到了,在面对未知病毒时,人类本能的恐惧,对生命的渴望。我救得了众人,却唯独救不了你,让我看到了医生想拼尽全力救治病人却无能为力的无奈与痛苦。空荡荡的街道,让我看到了中国人民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利他精神。我觉得这部电影出众的也许并不是他的拍摄技巧,而是电影的事件背景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经历过的一段艰难时光,让我们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当看到老张在救治成功后又去世后,我很难过,是对生命逝去的惋惜。可当我看到婴儿成功出生后,我内心无比的激动,那是新生的希望,是生命的延续。在这部电影中,一句没有爸妈的孩子该怎么办戳中了无数人的泪点;一句我孩子刚出生,我不能有事让多少父母流泪:一句你就是那个不救我的医生又让多少医生扎心

风雪肆虐的季节,因为团结,温暖从未缺席。在党中央的一声号令之下,无数的医护工作者奔赴前线,义无反顾去到祖国需要他们的地方。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向世界展现了什么叫中国力量。在这场疫情的战役中,每个人都作出了贡献,总有很多人每时每刻温暖着我们,感动着大家,同时带给大家战胜疫情的力量和信心。

作为医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扎实基础知识,学会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就如电影中的杨小羊一般,要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始终怀有一颗对医学热情的心,面对困难要迎难而上,永不言败。

医学生的青春是什么,是那一摞摞的蓝皮书,是学不完的专业课和做不完的实验,是老师说考试没有重点,是穿着那普通的白大褂追求自己的理想,是虽辛苦却甘之如饴。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疫情还未过去,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提高防护意识。阳光总在风雨后,黑暗总会过去!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范文【篇7】

面对无形的敌人,无解的病毒,没有人不会感到恐惧与无力;面对天灾人祸,人们的第一反应都是逃离,然而,这场防疫阻击战,却向我们展示了人生为人的伟大,让我们看到了无数共产党员、医护人员的勇气与信念!没有他们身先士卒的壮举,我们不会取得今天的胜利。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裳,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在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1/3,这些年轻的一代,在灾难面前,显示出了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他们也会疲惫不堪,也会大汗淋漓,也会在暴力伤医事件后痛心不已,但他们从不会放弃每一个等待救治的病人。每个人对伟大的定义或许不同,但在我心中他们就是伟大的,无惧病魔,不畏艰险,将希望带到每一个需要他们的地方。

时代需要英雄,时代也产生英雄。《中国医生》顺应时代,见证时代,书写时代及时代里的平民英雄。疫情没有硝烟,危险却堪比硝烟,没有医护人员、广大干部、志愿者和老百姓,这仗我们不会这么快结束。回顾抗疫,展望未来,伟大的抗疫精神必定让我们更加珍惜生活、鼓舞人心。疫情已然过去,仍要居安思危,谨遵防疫规定,保护自身健康。同时,愿全社会关心那些疫情下受伤的人,也希望他们站起来更加坚强,祝愿世界更好!

此刻,我们在家中所享受的安稳时光是前线医护人员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换来的。我们在与家人共聚,可是无数医护人员的家庭却上演着离别。每个人都留恋家的温暖,可是疫情当前,他们只能选择逆行出征,也许他们在梦里早已无数次回到家中,一觉醒来却只能擦掉眼角的泪痕重新投入防疫一线。

疫情阻击战是一场人民战争,医护人员为守护我们的美好生活负重前行,我们中华儿女更要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学习防疫知识,做到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多消毒,响应贯彻国家号召,保护好自己的健康,就是对医护人员的支持。

战疫中,他们守初心、担使命,用生命捍卫旗帜。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都叫共产党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都是基层工作者!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用生命来捍卫旗帜,才能让鲜红的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让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在世界闪耀。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范文【篇8】

反映抗击新冠疫情历程的电影《中国医生》,7月9日正式全国公映。

影片由刘伟强导演,张涵予、袁泉、朱亚文、李晨领衔主演,易烊千玺特邀出演,欧豪特别出演。当然还有佟丽娅、宋佳等客串。

这部影片的场景,几乎都高度集中发生在一家医院里,没有华美的服饰和特效,但情节紧张、节奏飞快,每一秒都是和死神赛跑,观众的观影过程中全程揪心。可以说,这部没有任何大场面的电影,却是一部实实在在令人感动与揪心的大片!

电影《中国医生》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的真实事件改编,记录了武汉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

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之际,武汉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而焦点的中心地带,就是武汉金银潭医院。这里是中国抗疫之战最早打响的地方,也是电影《中国医生》聚焦的“抗疫主战场”。当然剧中也穿插了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方仓医院及其他医院。

电影取材与现实,把观众拉回到了去年1月份,让大家更加了解武汉,看到普通人如何在经历短时间的混乱后,克服了自身的恐惧配合隔离、众志成城;看到国家自上而下全民同心、各司其职的将疫情的数字一点一点往下降。

剧中同时穿插了外卖员、流调员、社区工作者为防疫抗疫贡献的力量,同时也讲述了方仓医院的故事。

故事让我又想起了去年看的两部抗疫防疫电视连续剧《最美逆行者》《在一起》。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范文【篇9】

我比较喜欢这部片里,对人的细致描写,片中经常有给演员眼睛的特写镜头,准确来说,是给演员眼神的特写镜头。

因为影片讲述的是金银潭医院在抗疫初期的事,在那个非常时期,大部分人都是戴着口罩的。

所以片中的大部分演员,大部分时间,要么就是戴着口罩,要么就是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

这时候,要想传达一些情绪给观众,一般就会给眼睛特写。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能通过眼神表达出情感。

其实,平日里,我坐公交车上下班,我就很喜欢观察周围人,观察他们的表情、观察他们对周遭人的反应,比如甲背着大书包挤着乙,乙微嗔微怒又隐忍不发的表情;比如车上上来一个身材姣好、穿着清凉的女子,周遭人或艳羡或嫌弃的打量眼神,我会在想,他们此刻心里在想什么,揣摩他们心里的想法。

这样一来,冗长的公交之旅,仿佛也增添了不少乐趣和韵味。

但是,除去公交车这个场合,生活中大部分时候,别人的一句话、一个反应,我还来不及琢磨,就转瞬即逝;或者手头上有事在做,时间不容许我对别人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做太多的思考,就推着我急冲冲地往前走了。

看电影的时候,则不然,你作为一个旁观者,能够心无旁骛的去感知这个眼神,并且好电影的节奏也把握得比较好,留给观众足够多的时间去揣测这个眼神、琢磨这个眼神、品味这个眼神。当然前提是,演员的演技也很到位,就靠眼神就能传递所有想说的。

《中国医生》就有很多眼神传递情绪、眼神传递台词的镜头,经常是,一个眼神特写,并留白一些时间,演员演得多,说得少(相对),给了观众很大的感知空间。我挺喜欢这样的。

最新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


现在看电影或者视频也是人们汲取知识营养的一种主要渠道,我们拥有独立的个体与思维,在观看过程中不断产生思绪的火花,在观看了以后,不禁为演员精湛的演技所钦佩,通过写观后感,我们真正地认识作品,获取知识。怎么写观后感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最新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篇1】

1、谢谢您医生,还给患者一颗健康跳动的心。

2、他们通过各自的努力而展现着自己的不同风貌,他们就是中国医生,他服务于广大病患!

3、我想让你

4、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主任,同时也是医院心脑血管绿色通道的发起者。心脑血管病是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发病紧急,短时间内得不到救治就容易致残乃至致死,很多大型医院为此专门设置了绿色通道。所谓的绿色通道,按纪录片中的说法,要像军队一样的,要做到24小时全天候,所有医生链条都是住院值班,才能做到争分夺秒去抢救患者。

5、躺下来仔细想一想,

6、有一个重症的病人情况有好转,从外地来支援的医生准备给他拔管。可是几个小时以后病人却因为心梗死了。

7、昨晚在看《中国医生》时,总是能听见抽泣声,是啊,实在是太震撼了,去年那一幕幕场景,再次萦绕在脑海里,无法让人不动容唉

8、选择甚至是冒险,也有面对患者和家属的耐心、诚恳甚至是无奈。

9、主动请缨的医护人员感动,全国各地的医疗队驰援湖北、冲在线让人动容。《医生》系列纪录片受到广泛关注也在情理之中。正如这部纪录片的宣传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所传递,无数医生用救死扶伤和医道仁心的故事温暖着人心,传递正能量。

10、真不容易。

11、很快电影开始了,没想到一开头就给了我一种紧张的感觉:武汉的一个小医院,几天时间里就连续出现了好几个肺炎患者,而且出现越来越多相同症状的病人。慢慢地,医生们知道这些病人都是新冠肺炎患者,病症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危险性。有些刚走进医院就晕倒了,直接躺在地上;有些病得不严重的,因为自己身体还强壮竟然开始乱抢床位。面对这混乱的场面,文主任站在高处,拿着大喇叭大声说道:“还想不想活?想活的话就好好排队,不想活的就继续闹。”这样大家才安静下来。

12、幸好我看了这部电影,才知道了中国医生的伟大,中国人民的团结一心。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13、听见这个世界

14、看不透的人心,

15、人活着,

16、夜深人静的时候,

17、你们是一棵棵无名的小草,是如许的微小,但你们从不废弃自己执着的寻求,你们也有高尚的信心,也有不移的人生坐标,那就是,奉献我的所有,为了别人生涯得更幸福更美妙。

18、主动请缨的医护人员感动着我们,全国各地的医疗队驰援湖北、冲在第一线让人动容。

19、最近有一部好看的电影,叫《中国医生》,我差点就没看成。

20、医院的绿色通道是朱良付发起的,所以刚开始每次急诊,不管凌晨几点,他都亲自来。一台又一台的手术,一个又一个的病人,忙到凌晨是常有的事,而有时下班匆匆回家吃了饭,接到急诊室电话又立即往医院赶。主管护士对着镜头说道,“有一天朱主任的病人做到夜晚12点,还有16台造影,做到凌晨5点,他们才休息。”继而她又感慨了一下:“绝对不让自己的孩子当医生,实在是没有一点生活的乐趣,没有生活质量的,家庭根本就没有办法管。”

21、第一次爸爸邀请我陪他去看《中国医生》这部电影,我表示不感兴趣,拒绝了。第二次爸爸和妈妈一起邀请我陪他们去看《中国医生》,我没办法拒绝只好同意了。我心想,这部电影有什么好看的呀?看名字就知道不过是讲中国的医生嘛!

22、只要有您去过的地方,爱就在空气中蔓延,生和死,您都不在乎,越是危险的地方,您就靠得越近,您用爱创造出生命的奇迹。

23、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人民服务,医治那些有病痛的人

24、就这样,医生们费尽全力,却眼睁睁看着病人不断死去,大家都很伤心。但是没有人放弃,在几位病人家属的同意下,医生解剖了部分病人的遗体进行研究,再结合中医的治疗方法,最终打赢了这场新冠防疫战。

25、病肠休洗老休医,七十能饶百岁期。不死任还蓬岛客,无生自有雪山师。浮云聚散俱关虑,明月相逢好展眉。既兆未萌闲酌度,不如中抱是寻思。

26、医生,是一个光荣且有爱心的职业,他们舍己为人,劝慰家属,认真仔细地为每一位患者检查,连自己生病了也在所不辞。

27、中国医生太棒了,她们不怕苦,不怕难,不怕死,最后赢得了这次疫情战争的胜利。

28、你们施予了人间爱心,你们不是花朵,却在无数患者的心上绚丽的绽放。

29、每个医生都在展现自己的能力,每一个医生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奋斗着,他们内心真的有团结一致的力量,他们就是中国医生!

30、细心工作,热情有加。

31、中国医生这部电影体现了医生的艰辛,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但是需要医生们的陪伴和照顾。

32、顶风冒雨进山谷,出诊路遥人乏饥。得将留名非我愿,但愿世上少疾苦。一线希望,百倍努力,救死扶伤,永不言弃。

33、复杂的社会,

34、放不下的责任,

35、他们的那些有国家的信仰,他们有国家的力量,中国医生让我深深感受到他们努力的氛围!

36、中国医生小文治病救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非常的有用。体现了治病救人的伟大高尚的理想。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篇2】

这个本该锣鼓喧天,普天同庆的春节,却因为冠状病毒的到来,一时间掀起了惊涛骇浪,一场疫情,像一个巨石砸入我们原本平静有序的生活,2020年注定了坎坷与泪水。

通过电影《中国医生》,我对奔赴武汉的逆行者们有了更深的理解。从来没有什么理所应当的逆行,只不过,他们勇敢地选择了挺身而出。

回忆影片,众所周知,新冠一开始是未知的,但在高传染率下,院长依旧呼吁大家自愿参加,杨小洋一开始的胆怯与迷茫,真实。到后来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也不幸感染,最后得以康复。源源不断的病人,诊疗室里一床难求,文婷医生坚毅的眼神令人折服。总有人会抱怨会放弃,可也有人为了使命去坚持。一开始心高气傲的陶骏,也慢慢变得食人间烟火。

影片中出现了很多的典型人物,他们都代表着当时疫情下的群体,其中张子枫饰演的张小枫和张涵予扮演的院长几度令我“破防”。

“叔叔,一个没爸没妈的孩子,该怎么办?”影片中,由张子枫饰演的张小枫,父母先后感染疫情离世。当她收到医院自己双亲死亡通知的那一刻,她的脸上没有太多表情,但口罩之下,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悲伤、绝望、迷茫和痛苦。这只是疫情大背景下的一幕。

院长张定宇他以一已之力顶住巨大压力、超负荷运转,带领全院救治危重病患2780多名,硬是为援鄂医疗队的到来争取了宝贵时间。

当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院长,从楼梯上摔下这一段,我的眼泪流了下来,尤其是,被保洁阿姨看到跌倒的瞬间,那份镇静的掩饰,让人既心疼又敬佩。

“我最看不惯的,就是遇到点挫折,就丧失斗志,灰头土脸的样子!”

一位位病人死去,病人家属质疑医生的能力,质疑他们见死不救。院长张定宇霸气回应“老子医院的能力没问题!”在电影中,这虽然很让人热血沸腾,但在现实中,当“见死不救”这句话说出来的那一刻,多少医生辛辛苦苦兢兢业业付出的一切,被这么一句话轻飘飘地否定了。但他们都挺住了。

有时怕的不是付出,而是付出了很多却得不到认可。

英雄从来都不是天生的,都是普通人的他们又何尝不是在质疑自己呢?

“你们都想活,我们都想救!”这恐怕是每个医生对患者说过的最多的话,没有生而英勇,只有选择无畏。

随着治疗的深入,医护人员对新冠的了解也越来越多,采用插管,提高氧饱和度,ECMO治疗,中医药治疗,疫情开始转好,正如钟南山院士所说”武汉一直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最令我感动的是方舱医院里那段医护一起合跳的广场舞,全片氛围最轻松的一段。那是人们的希望与乐观。

正如我们在回复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中所说的:“中国人生来是具有团结性和利他性的。”诚如斯言,突然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段话:“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当医院的院长无法为自己的妻子找到床位的时候,当护士把自己的长发剪掉的时候,当一个城市能够用十天时间建起一座医院的时候,当一座城市迎来了两万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支援者时,我不禁感慨:何其有幸,生于华夏,生于盛世,不经战乱。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篇3】

7月9日,时隔一年半,伴随着电影《中国医生》的上映,将我们带回了2020那些个焦灼的夜晚,带回了那个英雄般的城市:武汉。

影片所讲述的,是我们的共同记忆,共同命运。

2020年初,武汉人民都还在热热闹闹地喜迎新年。但一场疫情正在一些角落里快速蔓延。

患者的症状是发热、乏力、干咳,进医院的时候还是轻症,但病情恶化得快。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病,可是细密的恐慌开始笼罩着这座城市,大量有疑似症状的人冲向医院,造成了对武汉当地医疗资源的挤压。

挺立在风暴中心的,就是被称为新冠疫情风暴之眼的——金银潭医院。

张涵予将扮演医院院长张竞予,其人物原型就是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原院长张定宇。

袁泉则扮演重症医学科主任文婷,其原型之一就是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

对于刘伟强导演,大家都不陌生,作为《中国机长》的导演,大家认可他们的水平和能力。

但另一方面,对于刘伟强导演、对于所有的主创而言,《中国医生》的创作压力,无疑是大了太多。

这一次,故事不再只是发生在小小的机舱里,它牵涉的不仅仅是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甚至于全世界……如何去讲述这个故事,如何以小见大,成为了一道难题。

面对如此宏大的题材,如此严肃的故事,到底该如何着手,又如何能在短短的两小时内,讲一个能令观众信服的故事?

他选择让这个故事,发生在一座医院里。

影片主角,是一群医护人员,但不仅仅是医生自己。主体内容,是医护人员一线抗疫的过程,也有武汉人民为病魔斗争的样子

影片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为核心故事背景,以武汉医护人员、全国各省市援鄂医疗队为人物原型。

这样一来,导演也就巧妙地让影片的叙事,又回到了他拿手的行业题材。

在这座医院里,每一个医生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每一次救援都是惊心动魄的战役。

张涵予扮演的院长张竞予尽管脾气火爆,说着一口弯管子武汉话,毫无领导架子,却是医院的定海神针。

疫情最凶险之时,他力排众议,接收源源不断的病人;当所有医生面对疫情都变得心灰意冷的时候,只有他还斗志昂扬,永不妥协。

他像是一个打不倒的硬汉。

但没有人想到,其实他才是那个最“脆弱”的人:他不仅患有渐冻症,眼见自己的身体一天天衰竭;妻子也染上新冠肺炎,一度严重要插管治疗。

由朱亚文扮演的广东援鄂医疗队队员陶峻,可能是全片最有个性的一位医生。

他说着一口粤普,张口闭口“扑街仔”。

不仅跟所有的病人们称兄道弟、大开玩笑,并且初来乍到,就胆敢当众与院长张竞予叫板。

但看似玩世不恭的外表下,仍然是一颗赤忱的医者仁心:当一位重症病人宣告救治无效时,所有人都知道无力回天,面色灰白。

只有他还在继续抢救,不甘心面对又一例病患的离开。

与他相比,李晨扮演的上海援鄂医疗队队员吴晨光,则是典型的“好好医生”。

在医院,他平静,可靠,悲悯,情绪稳定,乐于助人;在家庭,他也是一个好父亲、好丈夫、好儿子。

但或许你没有想到,这样一位单纯的“好人”,也有崩溃的时刻。

当他站在天台上,俯视着“空城”的武汉仍然繁华的夜景,以哽咽的语气喊出——

“我也想救他们,但是救不过来啊!”

那一刻,实在是揪心又难过。

而易烊千玺所扮演的杨小羊,他年轻,不过是个住院医,却在紧要关头上了前线,不会插管的他,开始被陶俊指责,勒令他离开ICU。但他没有放弃,在休息时一次次练习,希望能尽自己的努力,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小医生蜕变成大医生的影子。

可惜,他还是年轻,为了帮助路边的患者,不幸感染,但他也毫无怨言,作为医生,他知道他面对的是什么,经历了换肺手术,终于逐步好转。

最后,袁泉所扮演的重症医学科主任文婷,再一次让我们见证了女性的力量。

她的表演始终是真实而有分量的:她沉静,温柔,坚毅,冷静;不仅永远抢在一线救治病人,也总在悉心地保护自己手下的医护人员。

似乎她每一次出现,都是满面倦容;但她的眼神永远是如此坚定和勇敢。

而当你看到那张伤痕累累的脸时,只觉得每一道勒痕,都同样让人感到触目惊心。这是伤痕,也是功勋。

什么是“中国医生”,我想,那一定是充满红肿勒痕的面容,和稳定平静的双手。

从剧本角度来看,这也正是影片的高明之处。

影片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拍法,将故事的重点放在医护人员身上。

这样一来,观众的视角被拉近,我们能够对每一个角色产生代入感,被每一个最微小的细节所打动。

与此同时,借由对医院里孕妇、老人等病例的描绘,观众很自然地将视角拉到金银潭医院以外。

在“封城”的大背景下,拼命接单的外卖小哥,也是出生入死的平民英雄。

欧豪就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他与她的妻子,承担了剧中的重要角色,也展现了一个百姓的改变。

最开始,他同样也因为疫情严重,不愿出门接单。但随着妻子在医院里即将临盆,他因为“孩子”,而感同身受了那些缺少奶粉、缺生活物资的家庭。

于是,他也想要做些什么,去帮助那些同样被困在城中的人。

没想到,反倒因一时疏忽而感染。

意识到自己发烧的时候,他难以置信地坐在地上嚎哭,外卖盒撒了一地。

幸运的是,他最终和家人痊愈重建。

病魔拆散了无数家庭,让血浓于水的亲情,变成一纸冷冰冰的通知。

电影中的一位名叫张吉星的患者,由疫情之初就积极进行治疗,陶医生一路看他从患病到新冠疫苗呈现阴性,我们无不认为他将会出院,可惜,这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电影,就在黎明之前,他因为心梗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随着护士的电脑,一个名字映入眼帘,张子枫,她是两位患者的家属,孩子,可惜,她的父母,永远回不来了。

在一个下雪天,她在小区楼下,从吴医生手中接过双亲的遗物,双眼发红地问:“叔叔,没有爸妈的孩子该怎么办?”

那时,屏幕外的我们,也湿了眼眶。

一个小伙子拿着奶奶去世的通知,心里默默的流泪,作为一个小人物,他最终做出了捐献病体的决定,我们无法想象,那对他来说有多难,但有一个个这样的小人物,为我们攻克疫情,迈出了一步又一步。

如今,中国疫情已经越来越好,离不开大家的努力,团结一心,这就是中华。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篇4】

为了致敬广大的医护工作者,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中国医生》。

电影讲的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武汉金银潭医院张院长等为代表的广大医护工作者奋力抵抗,最终把封城的武汉变成车水马龙的武汉的感人至深故事。

我看了这部电影后,深深地感受到了医护工作者的艰难与危险。我要给这些”逆行者”们点赞!

这部电影唯一的缺点是:有些地方没有处理好,有点太血腥,不适合小孩子看。

我在电影里看到,当医护工作者们摘下口罩时,他们的脸布满了深深的勒痕和道道血印。那些触目惊心的勒痕、血印看着就疼!可是没办法,谁叫他们穿上了白大褂呢?!穿上了白大褂,就要对得起白大褂!即使有天大的困难和危险,也一定要干下去!而且必须要干好!

我被电影里惊心动魄的情节所打动,被电影里恪尽职守的医护工作者所感动!他们,是我崇拜的英雄。

现实中,我自己的二叔也是这样的英雄。他是中国疾控中心的一名病毒学家。去年大年初四,他主动报名率先奔赴武汉抗击疫情一线时,我的爷爷已经病危。可他舍小家、为大家,决定放下自己家里的事情,而是去拯救整个地球人的生命!

我认为我的二叔是个伟大的人,所有的医护工作者也一样。我也要像他们一样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无论什么时候,只有国家需要我,我一定会奔赴一线,为国争光!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篇5】

我比较喜欢这部片里,对人的细致描写,片中经常有给演员眼睛的特写镜头,准确来说,是给演员眼神的特写镜头。

因为影片讲述的是金银潭医院在抗疫初期的事,在那个非常时期,大部分人都是戴着口罩的。

所以片中的大部分演员,大部分时间,要么就是戴着口罩,要么就是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

这时候,要想传达一些情绪给观众,一般就会给眼睛特写。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能通过眼神表达出情感。

其实,平日里,我坐公交车上下班,我就很喜欢观察周围人,观察他们的表情、观察他们对周遭人的反应,比如甲背着大书包挤着乙,乙微嗔微怒又隐忍不发的表情;比如车上上来一个身材姣好、穿着清凉的女子,周遭人或艳羡或嫌弃的打量眼神,我会在想,他们此刻心里在想什么,揣摩他们心里的想法。

这样一来,冗长的公交之旅,仿佛也增添了不少乐趣和韵味。

但是,除去公交车这个场合,生活中大部分时候,别人的一句话、一个反应,我还来不及琢磨,就转瞬即逝;或者手头上有事在做,时间不容许我对别人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做太多的思考,就推着我急冲冲地往前走了。

看电影的时候,则不然,你作为一个旁观者,能够心无旁骛的去感知这个眼神,并且好电影的节奏也把握得比较好,留给观众足够多的时间去揣测这个眼神、琢磨这个眼神、品味这个眼神。当然前提是,演员的演技也很到位,就靠眼神就能传递所有想说的。

《中国医生》就有很多眼神传递情绪、眼神传递台词的镜头,经常是,一个眼神特写,并留白一些时间,演员演得多,说得少(相对),给了观众很大的感知空间。我挺喜欢这样的。

电影《中国医生》的观后感2

由刘伟强执导,刘伟强、李锦文共同监制的抗疫题材电影《中国医生》今日发布首批剧照,张涵予、袁泉、朱亚文、李晨、易烊千玺、欧豪、周也、冯文娟、宋佳在片中饰演的角色悉数亮相,展现出生动的抗疫一线众生相。

电影《中国医生》根据新冠疫情防控斗争的真实事件改编,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为核心故事背景,同时兼顾武汉同济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火神山医院、各方舱医院等兄弟单位,以武汉医务人员、全国各省市援鄂医疗队为人物原型,全景式记录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图片影片通过精心的创作与制作,既真实还原了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直面疫情奋力营救的场景,又着力刻画了人民群众并肩同行汇聚抗疫力量的动人景象。影片全景展现了风雨同舟、众志成城的全民抗疫真实图景,致敬在抗疫斗争做出贡献的每一位平凡英雄。

《中国医生》演员仅凭眼神就传递出角色面临的挑战!

张涵予饰演的张竞予院长,以”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原院长张定宇为原型,凭借超强的魄力与坚定的意志始终坚守在抗疫一线,面对疫情他眉头紧锁,但眼神中的坚定已经展现出了一个临危不惧的硬汉形象。图片袁泉饰演重症医学科主任文婷,冯文娟饰演的麻醉科主任辛未,宋佳饰演的妇产科主任黄佳慧,在一线并肩作战。三人作为抗疫一线的女性代表,目光坚毅而冷静,展现出女性独有的温柔而强大的气场。

朱亚文饰演的广东援鄂医疗队医生陶峻、李晨饰演的上海援鄂医疗队医生吴晨光、易烊千玺饰演的住院医生杨小羊,在不同的岗位上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眼神传递出紧张但绝不退缩的勇敢与坚定。图片欧豪饰演的外卖小哥金仔以及周也饰演的孕妇小文,作为疫情当中的普通人,朴素而动人的眼神让人担心他们命运的同时,也敬佩他们身处疫情暴风眼但依然坚强不懈努力活下去的勇气。

电影《中国医生》以精良的制作全景式记录了中国人民的战”疫“景象,传递出万众一心、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演员生动演绎了抗疫战线上医务工作者与普通人风雨同舟共渡难关的精神面貌,传递出绝不轻言放弃的坚韧态度。

电影《中国医生》的观后感3

今天我去看了一部关于疫情改变的一部电影——《中国医生》。

这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医护人员们手足无措,病房里病人们非常的害怕,院长看着持续上升的死亡病例;看着病人没有床位和拥挤的病房;因为氧气不足而发生了争吵;防护服口罩,防护面罩等防疫物资,各大医院纷纷来帮助,也有从上海和广东的两家医院来帮助他们。国家也从四面八方召集各地的医护人员来救助武汉,钟南山院士也说过:“武汉一定会挺过去的,因为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

电影中有很多感人的片段,但是令我最深的一个片段就是——因为妈妈临近生产,却不幸得上了新冠,通过医生的不断努力和她的坚强的意志最终抗胜了病毒病胜利的产下一名婴儿,可是他的爸爸因为偷偷去接单,为了挣奶粉钱不幸感染上了新冠疫情,可是当我以为他不幸去世时,到最后他们一家三口快乐地在公园里游玩。

看到每一个医护人员的脸上都是戴口罩和面罩的痕迹,因为物资紧急,他们不舍得脱掉防护服她们身穿纸尿裤,为了就是节省物资。累了,他们就吃泡面;困了他们就和衣而眠。他们与家人分开了很久,也有的医护人员因为工作也不幸感染上了肺炎,也有的议会人员牺牲了。

让我们一起缅怀那些医护人员吧!

电影《中国医生》的观后感4

反映抗击新冠疫情历程的电影《中国医生》,7月9日正式全国公映。

影片由刘伟强导演,张涵予、袁泉、朱亚文、李晨领衔主演,易烊千玺特邀出演,欧豪特别出演。当然还有佟丽娅、宋佳等客串。

这部影片的场景,几乎都高度集中发生在一家医院里,没有华美的服饰和特效,但情节紧张、节奏飞快,每一秒都是和死神赛跑,观众的观影过程中全程揪心。可以说,这部没有任何大场面的电影,却是一部实实在在令人感动与揪心的大片!

电影《中国医生》根据新冠疫情防控斗争的真实事件改编,记录了武汉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

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之际,武汉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而焦点的中心地带,就是武汉金银潭医院。这里是中国抗疫之战最早打响的地方,也是电影《中国医生》聚焦的“抗疫主战场”。当然剧中也穿插了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方仓医院及其他医院。

电影取材与现实,把观众拉回到了去年1月份,让大家更加了解武汉,看到普通人如何在经历短时间的混乱后,克服了自身的恐惧配合隔离、众志成城;看到国家自上而下全民同心、各司其职的将疫情的数字一点一点往下降。

剧中同时穿插了外卖员、流调员、社区工作者为防疫抗疫贡献的力量,同时也讲述了方仓医院的故事。

故事让我又想起了去年看的两部抗疫防疫电视连续剧《最美逆行者》《在一起》。

电影《中国医生》的观后感5

《中国医生》是一部新上映的感人影片,而我和爸爸妈妈也因躲避措不及防的大雨而有幸观看。

它很像一部纪录片,承载了许多疫情时期的感人案例。其中,不乏一些令人一看就忘不掉的镜头。

比如说在那个天台上,他撕掉了那封遗书,并郑重其事的告诉另一个人:“她想要的是你活着回去。”在那样一个特殊时期,生死存活无人知晓,而这句话,坚定了他们必胜的信念;还有在那个小公园里,主任试图劝说青年捐出自己长辈的遗体,好进行研究,制定方案,而那青年从哭诉到含泪答应,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使人心酸;以及当张小枫接过自己父母的死亡通知书后,眼里充满了泪水,问:“一个孩子如果没有了父母,该怎么办?”虽只是短暂一个镜头,却引人深思,禁不住潸然泪下。

然而,我印象最深的莫属那个家庭了:先是母亲不幸感染,在医院一边接受治疗的同时,一边艰难地产下孩子,让人不禁感叹母亲的不易,而父亲作为快递员,为了赚奶粉钱,也感染上了病毒。而最终,他们一家人都成功出院时,更是让人为之高兴。

看了《中国医生》后,我不禁回顾那段特殊的时光,夜晚,小区居民齐喊加油;医生张定宇虽身患渐冻症但依旧奋战在一线;各地写下请战书……是什么让他们这样做?影片中也给出了解释——集体主义精神。大家都在为他人着想,所以我们得以成功。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齐心协力,一切困难统统不在话下。团结,不正是我们从中学到的吗?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篇6】

有时主流舆论会习惯性地赞美医生、拔高医生,而非以一个普通职业去看待医生、以普通人去看待医生,这在不知不觉间会影响一部分公众对医生的认知和期待:他们认为医生就该牺牲自我,认为医生就应该理所当然地治愈疾病。

因此,有些人去看病时,是带着一种消费心理的:我花钱看病了,你就得负责把病给我治好;我把人活着送过来了,人没了就是你医术不精、是你把人给治死了,你就得负责……很多医闹事件的发生都源于此:患者认为自己花了那么多钱,医生却没帮自己把病治好。

但患者错解了几个事实:一,医术的进步往往是技术的进步,就像朱良付说的,相比于医生,科技才是治病的最大力量;二,再安全的手术,都可能存在风险,这是概率问题,医生无法承诺百分百安全;三,这世上还有太多不治之症,以现在的医学技术仍无法攻克。

归结起来就是一个认知:医生并不是万能的。医生会尽最大努力去救治患者,但家属也得有最坏的打算。

《中国医生》让我们看到医生面对疾病的无力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孙自敏,谈起她职业生涯的“至暗时刻”:“在1990年,做过我们科15年的白血病回顾性分析,做了以后让人家很凄惨,所有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就剩一个病人,最后那个病人还是不在了,就整个全军覆灭。也就是我们这么多医生工作了15年,等于白干了,你没让一个病人活下来。所以我当时不想当血液科医生了……医生再苦,它支持我们的是什么呢,就是成就感,但是我们没有任何成就感,病人都死了,你讲我们天天在做什么……”

《中国医生》有这么一刻,它就值得高分,因为它罕见地为公众呈现了医生在面对疾病的脆弱和无力。我们太习惯于“最后一刻营救”的神医传奇了,可事实上,医院里经常有这样无力的故事,医生经常要承认自己面对疾病的无力。

这丝毫不会损耗医生的职业光芒,相反,医生这个职业让人尊敬,就在于医生哪怕时常被无力感击中,他们仍选择直面疾病,与之战斗。就像有人说的,我们对于医生这个职业的尊重,并非医生万能,而在于他们代表了人类可以用知识和科学去对抗自身的无常与脆弱性的希望之光。

气馁归气馁,孙自敏还是迎难而上,她立志要攻克白血病。自2000年起,孙自敏带领她的团队进行非血缘脐带血移植,终于攻克了脐带血移植中植入率的难题,目前她所在的科室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脐带血移植中心,给许多白血病患者带去了希望。

电影中国医生观后感2

当前,全国人民正在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这场战斗中,医院就是战场,医护人员就是战士。这段时间以来,一个个不畏艰险、主动请缨的医护人员感动着我们,全国各地的医疗队驰援湖北、冲在第一线让人动容。

正巧这段期间一个名为《中国医生》系列纪录片也让我为之动容,里面是无数中国医生用救死扶伤和医道仁心的故事温暖着人心,传递正能量。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展现出病痛给普通家庭带来的冲击,医生与患者面对共同敌人凝结出的诚挚情感,还有当下医生们所面临的挑战和抉择,既有在应对疑难和重症过程中的判断、选择甚至是冒险,也有面对患者和家属的耐心、诚恳甚至是无奈。

疾病无疑是对人类生命最严酷的拷问,它所带来的冲击不仅是身体和经济上的,还有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我印象很深刻的是第一集一条很长的镜头完整记录下了朱良付医生用手机录音,记录他与患者家属手术前的交流告知和环节确认,就这样短短几分钟让我看到了医生面对医疗过程不确定性的无奈,但这并不影响他在一次次寒夜中从家里赶来赴急诊。

可这却让我们反思,在疫情面前中国医生格外耀眼,但在平常他们面临最多的是什么,是医闹,医患纠纷,他们为了保护自己只能录音、签协议,但还是有些医生为此失去了生命、前程。他们在为我们付出健康和精力,他们在拼尽全力救治患者,他们珍惜每次救助的机会,我们应该更多地理解他们,而不是误解、闹事。医生凭借医术给患者带去治愈和慰藉,医生、患者、患者家属是同一条战线上的战友,应对付共同的敌人-疾病本身。只有大家一起加油,一切才会变得更好。

电影中国医生观后感3

很多患者不理解医生,一大原因是他们认为医生太“冷漠”了,这边家属为了病人心急如焚,但医生却“事不关己”,显得“敷衍”,冷漠又冷血。

但医生是真的是冷漠吗?

或者我们换个角度提问,医生应该跟每个患者成为朋友,急他们之所急,悲他们之所悲吗?

在以前的宣传中,我们似乎一直在倡导医生这么做,要跟每个患者成为朋友云云,让对患者有求必应云云。可在实际操作中,这并不可能,要知道我国每天就诊的人数超过2000万,每个医生每天要面对的病人太多。医生再博爱再有同理心,他的情感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他无法面面俱到地照顾到所有病人和家属的全部情绪。我们不能以圣人和超人的标准来要求医生。

南京鼓楼医院最年轻的副主任医师魏嘉,有个罹患胃癌晚期的病人,才二十几岁,特别年轻也特别乐观,这让魏嘉最挂心也最揪心,所以一直尽量为她多做点什么。但纪录片最后,魏嘉提到,以前有前辈建议她,“特别是对肿瘤科医生来说,不要跟病人做朋友,因为你跟他投入私人的感情越多,有可能你后面会自责、失落、伤心,会更难过,很长时间走不出来。”

医生也害怕伤心。他们并非拒绝付出情感,而是需要克制情感,因为他们面对的是来来往往的患者,而死亡每天都在医院里发生。魏嘉虽然并未听从前辈的话,她还是对这个乐观的患者上心,但这也非意味着那些没能成为她朋友的患者被她怠慢了。专业是本分,朋友是情分。

南京鼓楼医院烧伤科住院医生徐晔,25岁就博士毕业,工作三年后遇到自己职业生涯“难以跨越的沟壑”。一名全身95%重度烧伤的老年患者,他的家里人为了给他看病,拿出家里现有的全部积蓄,但依然凑不够高昂的医疗费用,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植皮手术,总体花费得100多万。徐晔帮患者争取到了2万元的援助基金,尽力劝说患者家属坚持治疗,因为患者出院离世的可能性极大。但患者家属还是强行出院了。徐晔赶到时,面对空荡荡的床位还是有一丝失落,他是真心希望患者得到救治,却也知道家属面临的困境。

年轻的医生类似的经历多了,心理能承担的极限就会提高。徐晔事后说:“为什么有人说有的医生看起来很冷酷?不是冷酷,他是冷静。因为你现在的这种情况,他早就见过无数个了,所以他才会显得如此的冷静。这个过程是每个医生都会去经历的。”

也就是说,当患者家属指责医生“冷漠”时,家属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他们很可能是第一次看到亲人遭遇险境。但家属也忽略了,今时今日患者的情况、家属的反应,在医生的职业生涯中,他们已无数次遇到过。医生并非麻木,他们的波澜不惊,是专业、经验和经历累积后的冷静。

慌乱、不安、痛哭留给家属就够了,慌乱之中需要冷静的医生做出专业的判断。冷静不等于冷漠。

电影中国医生观后感4

有人这样总结,“时刻在依赖,时常在忽视,时而在抱怨,却从来不了解”是我国医患关系的真实写照。《中国医生》以医患为什么无法相互理解为出发点,以平视的目光,让公众看到去掉光环、去掉标签、去掉附丽之后的普通医生,试着从他们的经历与付出,去理解他们的艰辛与崇高;从他们的局限与无力,建立起对医生的正确期待。

理解中国医生,并不是要控诉中国患者。虽然《中国医生》聚焦于医生,但从纪录片的案例和细枝末节,我们也能窥见中国患者的众生相。在中国,难的不只是医生,需要理解的,也不只是医生;除了呼吁患者理解医生外,我们对患者们做得足够吗?

电影《我不是药神》里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叫做穷病。”在《中国医生》里的多个案例里,我们看到的是被疾病拖累、拖垮的家庭,实在令人揪心痛心。纪录片中那个重度烧伤的老年患者,儿子选择强行出院,他并非不孝顺,他花光了积蓄,但他也非尽全力,因为他采访中他谈到,前几年买了房子,刚开了个厂,现在卖厂亏大了。

笔者注意到,纪录片中的案例,但凡孩子患病,家长都是砸锅卖铁、不惜一切,但年迈的父母患病,成年的子女首先权衡的是钱,是生活是否会受影响。就像徐晔医生说的,“有时候可能医术都还没有碰到瓶颈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人心的瓶颈了。”

网上有很多人指责烧伤患者的儿子。但恐怕谁也无权指责。在并不富裕的家庭里,生命的繁衍生息常常是建立在牺牲上一代的基础上,然后供给下一代;当上有(不止一个)老、下有(不止一个)小,“救不救”不只是良心问题,还是一个有限资源的可持续分配问题。

因此,不要一味去指责困境中的人的选择,而不妨思考,人心够不到的地方,制度可以做些什么。纪录片中也透露出太多无解问题:有些病人既没有医保也没有农保,一旦重病就倾家荡产,该怎么提升基础医疗保障覆盖率?为了让患者得到更好救治,很多家属首选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家属千里迢迢地陪护身心俱疲,客观上也造成三甲医院负担过重,门诊医生要与患者充分沟通也显得奢侈,该如何均衡医疗资源?

患者的“看病难、看病贵”,与医生的“医生苦、医生累”,共同指向的是医疗体系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医生和患者只不过首当其冲,是最直接的受害者。比如跟付出相比,中国医生的收入水平并不算高,医生的手术费、诊疗费很低,医生的劳动价值没法体现。医院为了维持“生计”,常常是通过药品和医疗器械创造利润,这就造成了药价虚高,大型检查、检验价格偏高,没必要的检查太多,由此加剧了“看病贵”。

医生的苦、医生的累是真实的,患者的痛苦、家属的焦虑与无助也是真实的。我们不能要求医生做圣人,同样也不能要求患者和家属做圣人,永远通情达理、永远临危不乱、永远笑对苦难。相反,我们要理解人性,要尊重人性的弱点,然后不断通过制度去化解人的难题,让每一个人哪怕遭遇重大疾病,都尽可能地保持尊严和体面。

但体系的调整总是滞后的,当下仍需要医生和患者去承担不尽完善的体系的代价。医生依旧会很累,患者看病还是会觉得“难”和“贵”,此时医生和患者能做的、应做的,就真的是多一点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和相互理解了。

疫情终究会过去,祝愿奋战一线的医生平安归来。但我们对医生的尊崇不应是局限于一时,而是日常;医院对于患者的救治与关怀,也不应只有经济的考量。无论是爱护医生还是怜悯患者,说到底是对人的本质性关怀,这是一个社会的文明底色。

电影中国医生观后感5

电影《中国医生》除了真实还原医护人员不畏生死、艰苦奋斗的同时,也有战疫前线无数的公安干警、社区干部、乡镇干部和志愿者。他们是聚光灯照不到的人群,但同样也是直接和病毒打交道的群体,甚至有时候比在病房更加凶险。因为他们所面临的人群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不知道是否已经被感染,也不知道曾经接触过哪些人。在防护措施极其简陋的情况下,他们坚守在社区、村口、车站、码头、机场和各个交通要道,排查重点人群,检测人员体温,送诊可疑对象,帮隔离群众代买代送生活物资。

挺身而出,冲锋在前,让青春力量在火线中激扬。在风雨中前行,在磨砺中成长,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生动写照。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全国各省各市和军队广大青年医务工作者响应党的号召踊跃“请战”,他们挺身而出,冲锋在前,让青春力量在火线中激扬。在抗击疫情一线的4.2万多名驰援湖北医护人员中,其中“90后”有1.2万多名,且相当一部分是“95后”甚至“00后”。同样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奋斗者中,许许多多的党员干部、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各类志愿者亦是“90后”,他们成为战疫中披坚执锐、英勇奋战的生力军。关键时刻、危难关头,无数“90后”青年胸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不畏艰险繁难,坚守各自岗位、认真履职尽责,为疫情防控斗争作出重要贡献,他们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不愧为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

英勇奋战、不畏艰险,让青春篇章在行动中书写。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穿上白大褂,我就是战士!”无数的“90后”在疫情防控中的铮铮誓言证明,他们不愧是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他们如今已经长大是懂得感恩的。这些“90后”青年表现出的勇敢与坚强、责任与担当,令人动容,也令人振奋。他们年轻的脸庞朝气蓬勃,青春的力量一往无前,他们在这次大考中“交出了合格答卷”,用实际行动写出了青春篇章。“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植根于中华大地的“90后”甚至“00后”,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在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侵害时,受命于危难之间,救人于危难之际,不惧风险,不畏艰险,英勇奋战,为国家尽匹夫之责,他们向世界展示了当代青年蓬勃向上的群像,展现了当代青年捍卫青春中国之姿态。

舍生忘死,担当奉献,让青春本色在危难中闪光。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面对这场生与死的严峻斗争中,“90后”青年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责任、担当和价值。与疫魔的较量,看不见硝烟,听不到枪炮声,但生与死的考验真真切切,有的医护人员倒在了抗疫一线,协和江北医院医生夏思思今年只有29岁。他们中很多人火线入党,上海瑞金医院医生、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插管小分队”的'“90后”小伙缪晟昊就是其中一个。这些“90后”青年所表现出的勇敢与坚强、责任与担当,让青春本色在危难中闪光,令人动容,令人振奋。他们是当代青年的缩影,我们从他们身上强烈感受到青年一代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新时代历史发展的步伐将见证,以抗疫一线“90后”为代表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必将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篇7】

这是纪录剧集当初在央视首播的时候的名字。它相较于医疗题材的行业剧而言,没有更多戏剧性,而是更加的平淡真实。

它甚至没有过多戏剧性的拍摄,剧集到现在,也没有过多地去展现重疾,也没有用特别煽情的音乐,而是简单几句的解说词,点到为止。

团队深入全国六家大型三甲医院的妇产科、急诊科、肿瘤科、整容烧伤科、麻醉科、手术室、ICU等科室,进行了长达一年的纪实拍摄。用返璞归真的叙述手法,去向大众全方面立体展现“医生”这个群体。

这群人值得被这个时代记住,尤其是在当下,他们不仅是天使,同样也是英雄。

过去1年里,我们用《烈火英雄》记住了消防英雄,用《中国机长》铭记了那群“空中英雄”。我们同样也需要用影像牢记这群“白衣英雄”。

每天新闻的滚动,都是他们冲在第一线的身影。

17年过后,年过八旬的他,坐在餐车,成为第一批逆流而上的人。在对抗着疫情同时,还实时亮相电视前,向群众解读疫情,让大家了解并做好预防。

有参加过非典抗战的医生,写《请战书》,“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有驰援湖北的青年医生,还在恋爱的他们,不约而同地报了名,选择成为家人,“回来后,我娶你。”这是两人把自己的爱,给了更多需要爱的人。

在这场战役中,正是他们的身影,时时刻刻在温暖着我们,感动着大家,同时给社会力量。

他们就是中国医生。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篇8】

“在心里手牵手,我们不怕跨越风雨中,谢谢你的坚守,扛起明天每一个等候。你的手,托起了生命。你用爱,心和心就是一座城……”每次听到《我们不怕》这首歌曲时,我的脑海中不断地浮现出影片《中国医生》的画面。

画面一:不顾险阻接病人

难以忘记电影中张院长说的那句话:“把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这句话振奋人心而又承担着风险与责任。此次疫情中,张定宇院长就是如此,他顶着压力,披荆斩棘、不顾险阻,将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张院长患有渐冻症,可能再过几年就会变成植物人,但他为保国泰民安仍然冲在一线,不计个人利益。像张院长这样的人不在少数,钟南山、陈薇院士是如此,不计其数的医护人员更是如此。

画面二:大声喝令维秩序

疫情当下,人们惊恐不安,纷纷冲进医院,攻击医生、抢夺医用品、抢占床位。医院中的安宁被打破了,到处都充斥着哭喊声、制止声、喘息声与器械破碎声……医院中混乱不堪,一片狼藉。在这危急关头,文医生站在最高处,举起喇叭大声喝令道:“你们都不想活了吗?”人们顿时停止躁动,都哑口无言。随后,文医生语重心长地说:“你们都想活,我们都想救。请大家有序排队登记!”一声令下,人们开始有序排队登记。

在我的印象中,医生都是无私的、和蔼可亲的。可此时此刻,她仿佛一位奋勇杀敌的将军,临危不乱、有序指挥,让我不禁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

画面三:容貌不美心更美

休息室中,他们摘下面罩后面目全非,那憔悴的神情,那布满血丝的眼睛,那粗糙的手掌,那疲倦不堪的身躯……这时,我不禁发问:“曾经那个爱打扮的美少女都去哪了?”在影片中,我又看见他们吃泡面充饥的情景;有家不能回,想念家人了只能晚上打电话急匆匆说上几句的情景;床铺全部让给病人,医生们只能睡在医院的各个角落里的情景……但却是他们这群逆行者挽救了一个个生命,也是他们在茫茫黑暗中挺身而出,递给我们一盏灯,送来一束光,带给我们一丝丝温暖。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

在疫情突发的时候,我们的中国医生坚守医疗岗位,用自己的肩膀担负起了责任,将自己的生命堵在了死神与病人之间。

正因为有了他们的“不怕”,才有我们今天的“不怕”!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篇9】

“它像一颗催泪弹、饱含深情,把我们拉回了战斗的岁月。”张定宇

《中国医生》是根据抗击疫情时的真实事件改编,通过打造高仿真的医院,以细腻的拍摄手法记录了每一个平凡人的生活,全景式地再现了武汉人民与新冠肺炎疫情博弈的真实画面。

这部影片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真实”。它把他们勇往直前奔赴前线的身影、坚定的眼神,把他们抗击病毒最真实的画面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更展现出中国医生的那份责任与担当。

“我最看不惯的,是遇到点挫折,就丧失斗志,灰头土脸的样子!”一位位病人死去,病人家属质疑医生的能力,质疑他们见死不救。院长张定宇霸气回应“老子医院的能力没问题!”疫情爆发初期,新冠病毒来势汹汹,没有给任何人一丁点的准备时间,武汉面临生死大考。金银潭医院张院长挺身而出,虽身患绝症却有着医者仁心,对于申请入院的患者来者不拒。这让我想起了,在疫情来临的危难时期,国家迅速反应,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不惜一切代价,春节期间集结了全国的人力物力驰援武汉,解决了湖北武汉的燃眉之急。

还有一位叫杨小羊的医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被安排为病人插管,但他迟迟没有动手。他紧抿嘴唇,手上的仪器不停地抖动,仿佛心中充满了恐惧。援鄂医疗队队长陶峻快步走过来,一下就把他推到旁边,防护面罩后面的脸刷地拉下,一把夺过管子,驾轻就熟地把管插到了病人的咽喉,撤掉仪器。插管结束后,他丢给一旁的杨小羊一包烧鸡,说:“请你吃烧鸡,吃完离开ICU(重症监护室),我们没有时间再犯错误了。”小羊医生被陶医生“嫌弃”后,更激发了他那份不服输的精神。他常不知疲倦地练习插管,有时从早上一直练到中午。正因为他的刻苦练习,终于克服自己心中的恐惧感,成就了他独当一面的高光时刻。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裳,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面对无形的敌人,无解的病毒,没有人不会感到恐惧与无力;面对天灾人祸,人们的第一反应都是逃离。然而,影片让我们看到了无数共产党员、医护人员的勇气与信念!

最美的人,不是看颜值,不是看身材,而是当危险与困难来临时,挡在我们前面的人。他们才是最美的人!向中国医生致敬!

以上是网小编精心帮大家整理的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800字精选7篇,供您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篇10】

星期六下午,妈妈带我去天虹看《中国医生》。这部影片记录的是不平凡的2020年,它也是一部致敬所有为疫情付出的医护人员的影片。

2020年武汉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新型病毒突然袭击,让武汉人民恐慌。疫情发生时,武汉每个医院的病人都挤不下,所有人疯了似的往医院挤,有人摔倒、有人插队,为了活下来所有人都把规矩忘到了九霄云外。这时候文婷主任冲着人群大喊:“你们都想活命,我们都想救,请给我们一个机会。”于是混乱的场面才逐渐安静下来。起初,医生们不太了解病毒,病毒太残忍,拔管时病人一口气没有缓过来,死亡;打针时不配合情绪太波动,死亡;再就是突然吐血,死亡。电影里张院长的妻子不幸感染“新冠”病毒,张院长即使担忧,也只能忙里偷闲在视频里鼓励妻子,特别令人动容。还有医院里防护服、口罩全部达不到防护级别要求,又是病人来势汹汹的时候,院长赶紧向别的医院借防护服。不一会儿,只听到医院左侧传来“口罩到了”,右侧又听见“防护服到了”。我想这就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吧!

影片结束后,妈妈对我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被口罩磨破了脸颊,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服。生活中,妈妈总教导我要学会感恩,我们总是被最勇敢的人守护着。是啊,我们要感恩,感恩抗击病毒,奋斗在一线最勇敢的人,请接受我真诚的感谢与崇高的敬意!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篇11】

周末,学校组织观看了《中国医生》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这部电影真实的还原了20年春节时期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故事。使我们了解到了疫情前线防疫医护人员所付出的辛勤汗水,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在我们和平的生活背后,其实是有人为了我们的美好生活负重前行。

《中国医生》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向我们生动展示了抗疫医护人员在面对种种困难和压力时做出的选择。其实每个时代都有人为了我们能够和平幸福地生活付出着,电影中有很多催人泪下的片段,前一秒活生生的人,再见就已经阴阳相隔。疫情使很多人失去了生命,失去了家庭。最作文吧可怕的是这些电影片段都是通过真实事件改编的。

很幸运我们身在中国,长在红旗下,此生不悔入华夏。陈独秀曾说:世上没有救世主,要想创造大家的幸福,只能靠自己。所有的幸福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没有,那一定有人替你承受了代价。

在和平的年代里,他们为了国家安危甘愿承受重任,接受重重挑战和生死考验,他们不仅是抗疫的战士,更是人民的英雄,他们是伟大的,传递希望。温暖人间。没有他们舍生忘死的壮举,也不会有我们的今天的胜利。而我们也应学习他们勇于担当和敢于奋斗的精神,成为一个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中国医生学生观后感精选(10篇)


你会写作品名观后感吗? 将自己的看法记录下来,写出观后感是很棒的方法,一篇好的观后感就是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结合实际来写,您可能需要《中国医生学生观后感》,是由编辑为您整理,敬请浏览以下网页内容!

中国医生学生观后感【篇1】

在看《中国医生》时,总是能听见哭泣声,旁边的同学,身后的同学,都在不断擦拭着眼泪,银幕前的一幕幕,触目惊心。现在还没有完全渡过疫情,可却比在2020年的时候触目惊心。《中国医生》完全的还原了疫情最艰难的时期,全国医护们聚集武汉一起抗疫的那段真实经历。

还记得2020年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我们每家每户要求在家隔离,不要聚集,不要出门。在家里哪里也不去对于还在上初中的我,我每天都上着枯燥的网课。每天在手机上时刻关注疫情动态,每天都看着新闻里全体医护的消息,一直有个很深的疑问,他们到底是怎么渡过的?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没有出门,每天都和家里人在一起,甚至有些人和家里人一起呆那么长的时间心生厌烦。看到《中国医生》里的一幕幕,才知道,原来当时在武汉的医护们是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和努力。正值新年却不能和家人团聚,冒着生命的危险不断在前线抗疫,日夜不休,吃饭喝水都成问题,没有足够的防护用品,感染的风险增加,医院里人心惶惶。还记得印象最深的一幕,护士们深夜刚脱下防护服,脸上已经被汗水浸泡的快要烂掉了,全都是防护服压出的深深的痕迹,大家手里只有一碗泡面,手已经皱的不成样子了,一位女护士终于快熬不住了,哭着说我不干了。旁边有一位男医生却说这是你的使命,你不干了,你多久没有回家,大家也都没有回家!男医生在斥责着这位女护士。旁边响起了另外一位女护士的声音:他父亲感染了,现在没有床位。男医生顿时沉默了!男医生拍了拍女护士的肩膀,只能默默的鼓励着她,满脸都是无可奈何。接着女护士拿起手中的泡面,满脸泪水吃着泡面,无声的抽泣着!因为她知道,作为医护人员,如果她都放弃了患者,那患者可怎么办呢?顾不上自己的家人,仍然要坚强的站在第一线,完成作为医护人员的使命。看到这里,后面的大叔突然埋头大声哭了起来。这就是当时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疫情时在家里看着屏幕上的医护人员并没有多大的感触,到现在才知道他们作为医者的心情,作为医者的辛苦。

武汉的疫情反反复复,武汉的人民人心惶惶,当时在医院已经感染的一位中年男子,刚开始他的病情并不严重,医生进行了插管治疗,后续也有所好转,医生正准备为他拔管,如果第一位拔管成功,代表着治疗方式的有效的,对于其他患者的治疗有着巨大的意义。医生小心翼翼的进行了拔管,没有任何动静,医生翻动着他的身体拍出痰,但是结果却是那样令人难受,没过多久,这位大叔就去世了,另外他的妻子也去世了,留下了他们的孩子张小枫,当医生拿着她父母的遗物给她时,天下着大雪,阴沉沉的,张小枫艰难的走过去接住父母的遗物,转身要离开,但是她却说了一句:叔叔,如果一个人没有了爸爸妈妈该怎么办?银幕前的大家都很难过的哭了起来,此时此刻,这些像是亲身经历着的事情,让我的内心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痛苦。一句:一个人没有爸爸妈妈该怎么办?让大家泪目;一句:我的孩子才刚出生,我不能有事。让多少父母揪心;一句:你就是那个不救我的医生。让多少医生扎心与无奈。看完这部电影,感受到了中国为人民群众的付出,感受到了医护人员的艰辛与汗水,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是多么纯粹,世间的温暖是一个个人付出与传递。我庆幸自己生在中国,生在最好的国家,最温暖的国家。我很庆幸自己选了一个很伟大的专业,在这接下来的三年我会好好的学习,以后有机会可以为我们国家做出贡献。

虽然现在我们国家疫情稳定了没有2020的时候那样严重了,但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疫情一定会完全结束的。

中国医生学生观后感【篇2】

己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染者数万,众惶恐,举国防,皆闭户,道无车舟,万巷空寂。幸龙魂不死,风雨而立!医无私,警无畏,民齐心。能者竭力,万民同心。月余,疫除,终胜。此后百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2020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如猛虎一般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场沉痛的灾难。在这样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有那么一群人,戴着口罩,穿着防护衣,毅然而然地奔赴疫情第一线。他们英勇无畏,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他们齐心协力,他们就是这场战役里最可爱的逆行者——白衣天使!

《中国医生》就是这样一部根据真实情况改编而成的关于无私、关于奉献、关于爱的电影。电影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展开,讲述了白衣天使们在张竞宇院长的带领下,克服艰难,救死疗伤,最终成功战胜疫情的故事。虽然他们也曾遭遇过挫折,也曾经历过失败,但他们从不放弃,与民同心,无私无畏。

在这部电影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院长张竞宇。在疫情开始时,他第一个站出来接待肺炎患者,纵使来的病人很多,医护人员不够,防护工具不足,他也从未想过不接待病人,只是一心想办法解决难题。而张院长自身患有渐冻症,行走不便,但他从不主动坦露给别人,默默承受病痛,照常工作。因为工作繁忙,在妻子得了新冠肺炎之后,张竞宇院长也没有时间去照顾,甚至是没有时间去看望妻子,更不用说利用职务之便给妻子特殊的照顾。由此就可以看出他是个始终把百姓生命放在第一位,大公无私,舍小为大,敢于承担责任的好医生,他也是一个英雄。

当然,不是只有奋战在第一线的才叫英雄,也不是一定要舍小家为大家的才叫英雄,更不是一定要付出生命代价的才叫英雄,我认为只要是为国家做出贡献的,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人民的事情放在第一位,那就是我们的英雄!

我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平凡的英雄——她是一位普通的基层村级女工作者,是我朋友的妈妈,也是两个小孩的母亲。

阿姨所在的村是一个大村,户籍共有714户,涉及2960余人。年前在村居住外来人口约7000余人,其中办理暂住登记证明的湖北籍人员约630人,省道就在村的边上,地理位置特殊,四通八达,所以当发生新冠肺炎疫情的时候需要采取“围城”措施,这些平日里的优势却变成了劣势,工作难度也变得非常大。

阿姨说她记得特别清楚的是2020年1月23日,接到任务后没有来得及吃晚饭便深入摸排返乡人员工作,带领村民进行“挨家挨户有无湖北籍武汉返萧人员”调查。

第二天,阿姨带头领着卫生院相关人员给隔离人员体测体温,进行了检测,心里毫无畏惧,虽然对武汉返萧人员进行了居家隔离,但是阿姨也一直没有忘记安抚和关心这些人员,阿姨还跟他们说我们萧山人是有温度的,有我们在,所有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阿姨的心里一直有一种信念:“隔离是为了切断可能存在的传染病源,但是隔离却不隔绝萧山人的温暖。”

村委的男同志卡点站岗晚上一般是18:00——24:00或者24:00——次日6:00,身材娇小作为女同志的阿姨却一点也没有搞特殊化,也以同样的时间坚守在岗位上。每次回家前阿姨都会将办公室卫生打扫好消毒后再回家。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因为自己的工作原因果断把小的孩子的床搬到了他们爷爷奶奶的房间,托付给了家里的老人照看。阿姨在这场服务中心大局的防疫狙击战中,在一线坚持了将近三个半月。这个年,她没有一餐饭是和家里人一起吃的,因为忙碌也因为担心家里人的安全问题,她都是在家楼下的架空层一个小桌子上一个人吃饭。

阿姨说心里最难受的其实不是累,而且是不能陪伴在家里人的身边,怕身上也有病毒,阿姨都是远远地看看自己的家人,没有一起吃饭,也没有一起玩耍,都是一个人住单独一层的一个小房间。但是阿姨没有后悔过,因为我们胜利了。

阿姨说虽然自己不是白衣天使,没有奋战在武汉,没有身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也没有直面新冠肺炎患者。但她时刻记得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舍小爱为大爱,勇挑重担,扎实工作是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应该有也必须有的品质,就像我们是少先队员,肩上也有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一样!

是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罢了!我们是新时代的少先队员,作为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要继承革命先辈的遗志,学习英雄模范无私、勇敢、无畏的品格,勇于担负起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锻炼身体,掌握好各种技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时刻准备着!

中国医生学生观后感【篇3】

2020年是一个非凡的年,有一个“怪兽”入侵了中国,这个“怪兽”就是“新型冠状病毒”。这个病毒破坏了许多家庭,也让医院里的医生不能回家和家人们一起过年。但是,尽管这个“怪兽”再怎么“刁难”我们的人民,我们中国人民仍然同心协力,战胜疫情,打败新冠!

在一天下午,我和我的好伙伴们一起去电影院看了一部关于在2020年,湖北武汉疫情爆发时期时的电影,这部电影就是——《中国医生。》这部电影令我印象深刻;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到中国人的齐心协力;这部电影让我哭着走出电影院。这部讲述的是在武汉疫情突然爆发,在一所小医院里,每天都有几十个感染病人要接收,武汉直接封城。原本热热闹闹的街道,顿时空无一人。这个医院的院士见死亡率不断上升,就请来了各地的专家前来帮忙,中途陶医生让一位年轻医生杨小羊来插管,可他不敢,陶医生对他说:“如果你不会插管,下一次就别让我在医院见到你!”于是杨小羊就连夜的练习插管拔管。终于,在第二次插管时,十分顺利,院长夸他进步很大。这所医院经历了许多困难,有:在救病人的时候突然停电,无法继续抢救病人;在病人向体内输入氧气时,氧气不足;在换防护服的时候防护服质量不行,医院院士怕医生穿上了这些质量不行的防护服救人时,也会感染。但是他们沉着应对,安慰病人。在救治病人中,有一位孕妇,可是当时没有专门给孕妇生孩子的医生,各科医生都一起帮忙,最后母子平安。最后这个医院经过不断的救人,医院中的病人渐渐地减少,一直到0。武汉经过了76天的封城,疫情成功控制住,结束了封城。在一天,文医生和那位孕妇再次见面了。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每一位医生脸上那一道道红红的印痕,他们十分瘦弱;他们见不到自己的家人,只能和自己的家人视频;他们无法吃到他们家人为他们煮的美味佳肴,只能吃泡面和外面寄来的食物。还有杨小羊那坚持不懈的精神,他听到陶医生说道:“如果你不敢插管,那就别让我在医院里看到你,下一次我还会让你再插一次管。”他心知肚明,知道自己不敢插管,但他一心想着要救活人民,他一个人连夜在为假人插管,练习。他练了很久。每晚每夜在练习,他练习了好几个晚上。在第二次插管的时候,他鼓起勇气,为病人插管,插得很成功,还得到了院士和陶医生的夸赞,他之后为病人插管越来越熟练,越来越成功。在这个电影中,我为我是中国人感到骄傲,有一个外国人来到武汉来演讲。他讲到一句话令我感触很深:“我佩服武汉人民,中国人民,齐心协力,说封城就封城。”目前,中国已经控制住了疫情,都是因为中国医生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来救治病人,都是因为中国人万众一心。

看完这个电影,让我想起了现在的郑州有一件很感动的事情。在7月20号,是27岁小伙于一飞入职郑州人民医院,成为骨科实习医生的第一天。科室给新人发了白大褂,但是他做梦也没想到,第一次穿上这件神圣的战衣,是在郑州地铁5号线。这天下午5点,他结束了医院的岗前培训,坐地铁回家,却因为暴雨,进水被困,幸运的是,他当时在第二节车厢里,成为了第一批成功逃生的乘客。当他跑到地面一层的时候,齐胸深的水是又急又凉,有些人已经开始出现失温的现象了。这时候他听见下面有人大声喊:“有没有医生!”于一飞二话不说地就转身冲回到负二层,他看见很多人被困在水里,情况非常的危急。他冲上去,伸手去拉,和其他人一起从急流中拉出来十几位大人和小孩。有人被划伤,有人扎到了玻璃,于一飞接过地铁工作人员拿来的医药箱,就为伤者包扎。为了让更多人看到他从包里拿出新发的白大褂穿上,有人看见激动的流泪了。太好了有医生在,在这种艰难的,这一身白衣会给多少无助的人带去希望的安慰啊!但是随着水势越来越大,捞上来的人情况越来越不好一些人发生了休克,于一飞赶紧跪地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可是伤者太多了,靠一个人的力量根本救不过来。情急之下他想了个办法,鼓励边上的年轻人参与进来,一边救治一边示范动作要领。大家分头抢救,争取救治更多的人,其中一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医生被大家从水里拉上来的时候也是休克的状态。被于一飞救醒之后也加入到了救治的行列。就这样,从下午6:00到晚上12:00于一飞几乎一直跪在冰冷的地板上用标准的动作进行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他的膝盖跪烂了,鞋也跑掉了,脚被玻璃划伤了,白大褂上沾满了血和泥。他说被困绝望的时候曾给父亲打过一个电话,说我可能就交代到这里了,你和我妈照顾好身体。现在想来很后怕,但是也觉得很值得,因为这是一名医生该做的事情。据了解,于一飞是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硕士毕业,学的是骨科脊柱专业。因为在这次暴雨救援中的突出表现,他已被郑州人民医院免试用期直接录用。一个有医德,有医术,有担当的年轻人在危难时刻毫不犹豫逆行救人,用果敢胆识扛起来这身白大褂所承载的责任和使命。他是一名真正的好医生,这样的年轻人,也是我们国家最好的未来,有这样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还有什么不能战胜。

看了《中国医生》和郑州救人的视频,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人民是最团结,最勇敢,中华民族是最伟大的民族!即使任务在困难都打不败、压不垮中国人民!

中国医生学生观后感【篇4】

挑电影《中国医生》中让我感动的几个瞬间说说。

第一个,是有些患者医治无效之后全体医护人员鞠躬的瞬间。

医者仁心,对于任何一个生命丝毫无二差别,无言的敬重和深深的沉默。我们总说,他们是最值得尊敬的人,其实我偷偷认为,光灿的生命完整地活过,才是最值得尊敬的。尽管人一生的轨迹终究还是一颗彗星,痕迹也被抹去,甚至落为尘坌,但是曾经绚烂绽放饱含意义的人生值得每一个人,以及每一个见证它的完整、高贵、虔诚性质的人为之躬身缄默,无尽的怀念和至高的敬意。

第二个,是因新冠失去父母双亲的小姑娘流泪的瞬间。

一个失去了双亲的小姑娘孑然一人,环抱着自己的是冷漠失去光彩的世界,雪花飘飘忽忽地落在她的眼睫上。眼泪估计很冰,她犹豫了一会,向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安慰她的医生低低地吐出一句,“叔叔,我只想知道没有爸爸妈妈怎么办?”这个场景展现了灾难前的渺小,面对脆弱生命转瞬即逝的无能和孩子对于父母的依赖。她顿了顿,如鲠在喉但是没多说什么,转身的一瞬间,如同从今往后,只有一个人去面对生命中的酷寒和暴风雪,从此再也不能做万般受宠的小家子气公主,父母卵翼下庇护的小鹰一日早熟。那一刻短暂的脆弱都可以被纷纷落雪的动人图景定格为永恒。

第三个,是一个小伙子同意捐赠奶奶的遗体供解剖的瞬间。

孙子要捐出从小陪伴他长大的奶奶的遗体,他唯恐自己的不孝对不起爷爷奶奶的养育之恩,最终在巨大和痛苦的抉择中间选择了同意。如此小心翼翼,如此诚恳,任何一个人在那种不通人情几乎是无理的要求上去指责,去甩出一句“太自私了”。在忍受剧痛的割舍之中,不捐是完全可以的。面对孙子最后的坚定,估计奶奶那柔和慈祥面孔,也一定能够支持的,那一句颤抖的“对不起”说进无数人的心底去了吧。

第四个,是ICU里生龙活虎、忙里忙外的年轻小伙杨小羊因为搭载感染者去医院而被传染,他虚弱地躺在病床上,淌泪说着,“她很像我妈妈”的瞬间。

我从小看电影电视剧哭的原因很多都不外乎是觉得这个角色太像我姥爷了。时而的热情诚恳,时而的局促不安,时而的刻苦忍耐,仿佛断了的神经一瞬间续上,充沛的情感在一瞬间把我的眼泪逼出来了。这次也是一样,强烈的共鸣和情感的共通足以让很多人落泪,我摸着黑擤完鼻涕之后,影院里想起了断断续续的抽泣声。

第五个,影片的结局,疫情中受感染的孕妇小文顺利生产,他们一家人驻步在桥上的瞬间。

这场景给我冲击和感染力很大,和我曾经想象过的一幕重合了。正是我们默数的那一天,憧憬的那一天,头上的一切烟云散尽了,终于能在早已绿遍的山野上纵歌狂奔,放声大笑。在红日当头下,在花草繁盛中仰头,到那时,落日熔金,山抹微云,那些英雄们无论是在前线还是背后,都化作清风与我们相伴,挂在月梢,静静地看着我们微笑,多么温暖的时刻啊。我感到某些情感含着暖意盈满全身,这种情绪蓄在我的眼眶中,使我差点落泪,这是人之真情的传递,太真实了,打个人措手不及未设防。等珞珈山樱花漫遍柏油路,请你赴一场关于武汉的约定,不准迟到。等热烘烘的热干面和扑面而来软软的风,尽数都散那些烦心事,全权交给夺食的味蕾,此时就可以潇洒地飙一句,我真是信了你的邪。

最后想说说关于医护人员的话题。

很多人叫他们“白衣天使”“逆行者”“英雄”,这我是百分百赞同的,但是进一步讲,进行莫大的吹捧,用一些无边无际的场面话来大说特说,这些我是略有反感的。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也是凡夫俗子,但是依旧没有退却。平等地表达敬意和鼓励,是向他们致敬的最好方式。不过度吹捧和大肆糊里糊涂做文章,因为这些展现在过度营销的媒体上庸俗得可以,泛滥的粉刷和包装贴标签,配不上作为医者的他们的兢兢业业,几十年如一日地付出。其他虚头巴脑的东西,如果我们一味抬高医生这个职位,这也是一股不正之风。

我们看得到的是做医生的不易,压力大,掉头发多,操心事多,看不见的是在医患关系的极度紧张,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每一个生命应当得到的全力争取活下去的希望和机会,他们的工作收到大众赞誉,肯定其高尚而正义的意义,这份工作、这件白大褂和防护服也伴随着无时无止的加班加点和常人难以忍受而至崩溃的无形而巨大压力。

在我想象里的某个时刻,医生痛哭流涕地抽泣道“我为什么救不了他,什么也做不到”而不是“我又做错什么了”,没有人有任何的亏欠,而很多原本与当事人没有丝毫干系的人却要付清生死薄上标清价码的价格,拿着放大镜掂量揣摸着自己欲得欲失的良心,承担手术台上的每一分每一秒凝结成的令人窒息的生命的重量。

中国医生学生观后感【篇5】

2003年,“非典”爆发,以钟南山院士为首的医护工作者不顾个人安危,坚守在疫情最前线。甚至在广东省病例首数持续攀升的情况下,毅然做出逆行的决定,他向省卫生厅申请:“考虑到危重病人有较强的感染性,应集中治疗,把最危重的病人往我们医院送。”他敢医亦敢言,在没有先例,众说纷纭的情况下,钟南山院士力排众议,提出查清病原本的思路,让抗击“非典”少走了弯路。

而17年后的如今,新型冠状病毒等自武汉席卷大半个中国,84岁高龄钟南山院士再次临危度命,担任国家卫健委高级专家组组长,投入疫情战场的第一线。“国有战。召必应,战必胜”,武汉当地医务工作者坚守岗位,匆匆告别亲人好友,投身一线,各地医疗人员在请愿书上留下了一个个鲜红的指印,不计报酬与生死,星夜驰援武汉。

在影片中,张定予院长、文婷、陶峻、吴晨光、小羊医生性格各异,张院长、吴晨光和文婷医生沉着冷静,陶峻医生心高气傲却敢于担当,小羊医生初生牛犊不怕虎。但纵观全篇,医者救死扶伤的本性在他们当中熠熠生辉。

身患渐冻症的张院长在疫情初发之际,承担下了大部分的病人,面临防护服不足、病房断电、清洁工跑路和争执不断的治疗方案,他多方协调,以大局为重。影片中最常看见的场景就是他操着一口流利的武汉方言,生气地一再地跟工作人员强调要保证满足他的病人和医护人员的需求。张院长每天只能睡4小时,很多时候都不回家,在办公室和衣而眠。不幸的是,他每天都去巡视病房,却没能亲自照看已被感染的妻子。

随着感染人数剧增,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考验着每位医务工作者——重压之下,也得去适应,去飞速成长。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特效药、没有疫苗、紧缺的物资、拮据的床位、激动与不解的病人。ICU里甚至一度断电,来往匆匆的医护无意把氧气瓶撞到在地,乱哄哄的ICU让来自广州一附院的陶峻医生十分“嫌弃”,他甚至要求插管不熟练的住院医生小羊不要踏入ICU。但我们不难看出陶医生本意并不坏,只是身为一名医者的高要求使然。陶医生对患者张吉星注入了满腔的热忱,亲自拔管插管,给予他最大的鼓舞,但患者最终还是遗憾离世。影片中的无能为力还有很多,除了张吉星,还有痛失双亲的小枫、得不到及时救治在小卖部死去的老赵、因为心善不幸感染的小羊和金仔……这一切都成为压在医护工作者心上的巨石。纵使是临床经验再丰富的医生,见惯了生死,在这场天灾面前,他们也会忍不住思索“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做一名医生?”。

但他们是谁?是中国医生,是全天下最棒的医护工作者。张定予、文婷、陶峻、吴晨光、小羊……他们扮演着很多角色,是儿女,是丈夫妻子,是父亲母亲。而一旦一袭白衣为甲,他们便只执拗认定这一个身份。年轻女医生的父亲感染了却不能回家探望,就是身在医院的她也无法为至亲提供床位。吃完泡面,擦干眼泪,顶着被防护服勒得划痕满满的脸,她还是毅然奔赴岗位。小羊医生被陶医生“嫌弃”后,刻苦练习插管,成就了他独当一面的高光时刻。陶峻果断地撕掉吴晨光的遗书让他必须活着,与妻子团聚。文婷力排众议,完成了对感染新冠的产妇小文的接生,哪怕她曾被误会,被拒绝接受她的治疗。最后,拿到孩子阴性核酸检测结果的金仔,向文婷郑重道歉,眼含热泪。

小时候总觉得英雄很遥远,长大后才发现英雄就在身边,可以是你是我。“疫情终会过去,日子还要过下去”,文婷医生的话仿佛还在耳畔。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知道,无坚不摧的中国人,永远会战胜一切困难,坚定地走下去!

中国医生学生观后感【篇6】

昨天看了电影《中国医生》。打眼一看,名字上就是很有分量的,朋友也前后提过了好几回,我实在是禁不起诱惑,便急急忙忙去订票了。

影片以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张定宇和奔赴在一线的一众医护人员作为原型,较为真实地还原了疫情之初和抗击疫情的过程。在这场疫情当中,与病毒竞速比试,与死神抢时间,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完美地复刻了那种惊心动魄,而它背后真实情况的困难丝毫不亚于艺术效果注重渲染描刻烘托的成果,甚至远超我们在表面上仅能所见的那一双双疲劳但饱含泪水的眼睛所承载的。

电影情节很紧凑很惊险,像在坐过山车,上一秒因为救治的成功而庆幸,下一秒就因为突发事件的不可控而叹息。布满重重难以着手的挑战和棘手的困难翻转,而最亮眼也最令人感动的,必然是影片聚焦的很多有温情、有责任也有矛盾医生们,有明有暗,在前在后,对工作对家庭,真实得很。

因为这是一部影视作品,所以未必能完全表现出身为医者的全部,也未必所有的结局都像我们所期待的那么皆大圆满。

纵观该影片,它的质量还是够格的,我认为它围绕两个字展开详谈。

一条明线,命之曰“命”。从插管的每一步骤到点滴进食,对生命如和煦春日的关照贯穿始终。不放弃任何一个垂暮老矣、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的生命,也不剥夺任何一个新生的生命降临关顾人间的机会。拯救、救治、救命,是串起所有的引线。

一条暗线,命之曰“结”。影片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身上写不下的担子和难以解开的结,所有的一切牢固地缠在一起,缔造出一个有关勇气和人间大爱的故事。其中有几乎要被置于“死地”难以喘息的郁结,对医生不肯卸下防备的心结以及中国人的精神连结,牢牢打成一个结,依靠大团结、不空谈集体主义的大联合,使尽力的遏制出现逆风翻盘的大转机。

看完我的感触比较深的地方在于,坚守医生这个职业的都是矛盾体。对于生命,他们是对他人负责过度的人,也可以说是对自己最不负责的人,每个人都记得唯独忘了优待自己。他们是最孝顺的人,也可以说是不顾老小奔赴一线,可谓“不孝”的人。他们是最无畏的人,但是却在某些时刻退缩害怕,胆小谨慎,不敢下手一遍遍反复衡量着跷跷板的两头。他们是英雄,但是也有铠甲没有覆盖到的软肋。他们做得最多,但是从来不以留名为目的。披上防护服是勇士,取下口罩和护目镜,原来也只是一个上进却腼腆的小伙子,或是爱美的小姑娘。

令人胆寒的针尖,刺入皮肉血管沉闷、宛如悲鸣的撕裂声。从不手抖的双手,在泪水跌滑的瞬间仍然坚毅,有使命在身,怎样都要完成。这是硬骨头,这是中流砥柱。

值得为每一个在医疗岗位上奔波难休的医生,也致敬每一个为平凡生活奋斗的你。因为我们始终秉持高尚的职业道德,不忘初心的模样都很美,足以称霸江湖做是自己的诗意英雄。

时而战栗得直起鸡皮疙瘩,时而深受鼓舞热血沸腾,时而骄傲之情溢于言表,而千言万语皆化为我那一双热泪盈眶的双眼。

一切皆是人间有大爱。

中国医生学生观后感【篇7】

暑假里,妈妈带我和表哥一起去电影院观看了《中国医生》。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讲述的是2020年武汉疫情爆发时医护人员救治病人的故事,而且所有故事都是根据真实事例改编出来的呢!

故事发生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武汉疫情突然爆发,好多市民都来到了这家医院看病,大家都很害怕,都想住到医院里得到治疗。医院的院长是我眼中伟大的人!疫情很严重,医院人手不够,床位也紧张,院长的妻子也得了肺炎,却连一张床位也没有。院长的腿有很严重的疾病,而他却一瘸一拐地到处解决问题,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病人都要收,有几多收几多!”看着一个一个镜头,我感觉他的心里装着所有病人,却惟独没有他自己和他的家人!妈妈说,这样的院长是好样的,是真正的“救火队长”呀!

医院里的医生护士们也是伟大的人!病毒来了,医院的保洁人员都吓跑了,只有医护人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饿了,他们只吃泡面。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密不透风的手套、口罩,他们的手上都被汗水浸出了血泡,脸上也全是水泡和红印。一个实习医生为了救治病人,不分昼夜的练习气管插管,就算没有经验,他也从来没有想过退缩,当我看到他终于战胜恐惧,顺利给病人插管后,我激动极了,我觉得他真伟大!全中国四面八方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们也很伟大,他们都有自己的亲人,可他们还是舍小家,顾大家!

电影中还有一个片段令我热泪盈眶。有一个年轻的阿姨被病毒感染了,而她肚子里还有一个小宝宝,为了让小生命看到美好的世界,阿姨就算使用人工肺也要把宝宝生下来。在好多医生的共同努力下,小宝宝生下来了,而且很健康,她的妈妈真伟大!看到这里,我忍不住哭了起来,原来我的妈妈也是十月怀胎后躺在手术台上,被医生用手术刀在肚子上拉开个口子,才把我顺利生下来的呀!平时,我的手扎个刺儿都疼得掉眼泪,妈妈肚皮上那么大一个刀口,该多疼啊!我的妈妈也是伟大又坚强的妈妈,我要谢谢我的好妈妈!世界上所有的妈妈都是伟大的!

在这场与病毒殊死较量的战斗中,54万名湖北省和武汉市医务人员同病毒短兵相接,346支国家医疗队、4万多名医务人员毅然奔赴前线,很多人在2020年万家团圆的除夕之夜踏上征程,守护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白衣天使们是最美的逆行者,他们用无畏致敬灵魂,他们用坚守扛起明天每一个等候,他们是最伟大的人!

我要向伟大的人们致敬,我也强烈向大家推荐这部电影!

中国医生学生观后感【篇8】

昨晚,我们一家人在一起看电影《中国医生》。期间,我的眼角总是热的,湿润的,也总是看见妈妈不停地在擦眼泪,就连一向坚强的爸爸也拭了几次眼角。这部影片太感人了。

2020年春,武汉新冠疫情爆发了。因为病毒的罕见以及传染性极强,病情发展太快,随时危及到人民的生命。医务工作者们想方设法,竭尽全力,还是无法将病毒控制住,市场告急、医院告急、车站告急,许多的人们被病毒感染,很快就将成为一场灾难。共产党、政府行动了,干脆果断,采取了以往所没有的措施——封城,掐断武汉的所有交通枢纽,限制人员流动,然后动员全国的力量驰援武汉,拉开了这场抗疫战的序幕。

在这场抗疫战中,涌现了无数的英雄。最让我感动的是电影中的张院长。当新冠疫情爆发所有人都害怕恐慌的时候,他不怕困难,力排众议,果断下定决心改造医院设施,调配医院的所有资源,尽一切可能的多救治病人。然而没人知道张院长本身患有渐冻症,这可是会让自己变成植物人啊;也没有人知道在病人众多,一张床位都没有的时候,他的老婆也患上了新冠。他焦急,他心痛,他煎熬。然而,张院长始终坚持在第一线上与疫情作斗争。是谁在支撑张院长呢?是他的爱人,是他的信念。当我们看到张院长在和他老婆打视频电话流泪的情景,真的让人心痛,久久不能忘怀。他的这种无私,有责任有担当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其次是电影中的麻醉科主任——文婷。她在病人不断死亡,自己心力交瘁疲惫不堪的时候,顶住压力冒着巨大的风险,救治一个患上新冠的怀孕母亲,并帮她剖腹产。要知道,她已经是非常疲惫的啊,如果一旦手术失败,那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啊!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分明感受到那氛围的紧张。当文医生与她的团队成功的挽救了两条生命时,我的泪水又一次迷糊了我的眼睛。

这样的镜头太多太多了,这样感动的人物也太多太多了,正因为有他们这样最可爱的人,我们的抗疫取了辉煌的成绩。

在2020年4月8日,当武汉放开陆海空交通管控,重启这座城市时,整个武汉亮起了灯光,人们的生活又回到从前,街上人来人往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有今天这样的生活,那还是因为我们祖国的强大。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尤其是白衣天使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奋勇拼搏,与病毒抗争,与死神赛跑,最终打赢了这场抗疫战,我们向他们致敬!

是的,看这部电影时我流泪了。试问,谁看了这部影片会不流泪呢?

中国医生学生观后感【篇9】

生日,本该是在鲜花和祝福中浪漫地度过的。但妈妈今年35岁的生日却与以往不同。妈妈的礼物没有选择奢侈的包包和精致的蛋糕,而是对爸爸说带着我们姐弟俩去看一场有意义的电影——《中国医生》。

在遇到危险时,人的本能就是逃跑。而守住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从来就不是一句空话就能解决的,是需要付出汗水、泪水甚至是生命才可能做到。抗疫期间人们不再以身材和容貌来审视他人,而是一位位看不清脸,穿着沉重的防护服,用黑色防水笔在背后写下一个个名字的白衣天使成为了我们心中的最美逆行者。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创造出了不可思议的奇迹。电影中张定远是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院长,这个医院虽然不大,但它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第一所接收医院。

小文是一位顶着大肚子的孕妇。她被感染了新冠肺炎后,和她的丈夫金仔来医院检查。但被告要排队隔离,金仔朝着医生大发雷霆。但无济于事,俩人只好无奈地回家隔离,心中对医生充满了怨气。小俩口子住在一个几十平米的房间里,用些塑料袋拼拼凑凑的连成了一面“墙”。小文和还未出生的小宝宝在隔离墙里面,金仔在外面做着饭,憧憬着和小宝宝在一起的生活。虽然这里条件比较简陋,但他们俩口子的生活却是有滋有味的。后来医院有了床位,小文被接进医院。她去时对金仔说了一句话感动了多少观众啊!“金仔,就算天塌下来我也要把他生下来。”这种坚定的语气代表着多少母亲为了孩子不惜一切的心啊!

张定远虽然是医院的院长,她的老婆也被“恶魔”缠上了身,但由于医院内病床有限,张院长还是让自己被感染的老婆耐心等待。我们可以想想张定远作为院长肯定是有能力让自己的老婆接受治疗的,但他没有这么做。我们可以看出张院长在病人面前是一位一视同仁、大公无私的英雄。

重症医学科主任文婷,在医院是独挡一面的医生,冷静地统筹局面。可她也是一位母亲,除夕前夕,年幼的女儿发来微信:“妈妈,大年三十能回来吗?”她只能压抑住想念给女儿回复:“回不来了,对不起!”随后她抬起头,脸上布满了口罩的勒痕与泪痕。她知道,“对不起”三字太沉重,这个回答对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很残忍。可他们真的没有办法回家过年,此时的武汉正需要他们,国家正需要他们。累了,休息时大部分医护人员都睡在地上,防护服也不会脱,因为不断有病人送过来。饿了渴了,泡面矿泉水应付,所有人都无怨无悔。这就是我们的白甲勇士,因为人民需要他们。他们唯有对不起自己和家人。那一刻,是愧疚,是委屈,是心酸……

影片中张小枫的父母都感染了新冠肺炎,在医院中辞别人世。当她收到医院给送来的双亲死亡通知书时,她的脸上没有太多表情,但在口罩之下谁能想像到她的悲伤、迷茫、绝望、痛苦和恐惧呢?她也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孩子啊!面对父母的离世她没有大哭大闹,但谁能感受埋在她大悲下的无声痛苦啊!她接过爸爸妈妈仅留下来遗物悄然地说出唯一的一句台词:“叔叔,一个没爸没妈的孩子该怎么办呢?”幕前的观众早已泣不成声。

“人在希望就在,国家可以把家底都拿出来,就是要把病人一个一个救活。”就如钟南山院士所说的:“武汉是能过关的,武汉本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

国家投入全部资源,全国各地医护人员响应号召支援武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国家的实力,就是我们战胜疫情的底气。疫情之后,全国各地赶赴武汉支援新冠肺炎疫情的医护人员有42322人,2020年1月24日至2020年3月1日,全国累计派出344支国家医疗队(其中中医医疗队17支,军队医疗队3支)。

疫情还未结束,我们也还要继续坚持做好防疫措施,不给医生添麻烦,不给国家添乱。《中国医生》是对过去历史的记录,更是给最美逆行者的赞礼。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医生!

中国医生学生观后感【篇10】

再小的善举乘以十四亿也会汇聚成汪洋,再大的痛苦除以十四亿也会变得微不足道。新冠病毒的出现,影响了我们的正常生活工作。以医护群体为主角的大型医学人文纪录片电影《中国医生》,根据2020年初武汉疫情爆发之初防控斗争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全景式记录了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

说实话,我起初不敢看这部电影,因为我觉得武汉当时太难了,付出了巨大牺牲才换来平安。我也怕电影煽情强烈,夸张得脱离生活太远。但是,这部电影对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处理得比较妥当。

影片里,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身患渐冻症,妻子确诊新冠,却依然日夜坚守在医院,维持大局,协调各方关系。对于医护人员“以患者生命至上”的责任感,电影没有刻意渲染,但淋漓尽致不露声色地体现在医护人员具体行动的细节中。现实中,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定宇院长真实经历也如此。他隐瞒了身患渐冻症的病情,顾不上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妻子,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坚守在抗击疫情最前沿,与死神赛跑,“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还有很多白衣战士废寝忘食不顾个人安危奋战在一线,他们的“口罩脸”被称为“最美的妆容”。

影片中,一个快递员,为了给刚刚出生的女儿挣奶粉钱,为了帮助被封闭小区的居民,冒险出门代购治疗慢性病的药物,整日奔波在空荡荡的街道上。一次,他路过一个小区的围墙,发现一个老人摔倒,出于善意,就用手指拉了一下。然而,不幸的是,他却因此感染了新冠肺炎。原来,那个老人是偷偷翻墙逃离居家观察的疑似病例。经过流调排查,这个快递员还没有出现症状之前,就被送到医院隔离。他被政府工作人员找到时,刚刚把街坊的药物挂在铁栏杆上。知道自己与疑似病例接触后,他整个人都崩溃了,跌坐地上大哭。最令他不解的是,自己不曾与买家接触,那么小心翼翼,竟然被感染了!又担心住院的妻子和刚刚出生不足月的孩子,他的情绪一度很糟糕。医护人员非常理解他,包容了他的坏脾气,积极开导耐心抚慰,精心为他治疗。

影片中,武汉金银潭医院隔离病房一个实习大夫,克服恐惧,刚刚学会插管。上班路上,他碰到一个问路的女子。女子咳嗽得喘不过气。她问医院怎么走。他就载了她一程。接触距离过近,他感染了,病情严重到需要换肺,甚至治愈以后也会影响未来生活。我不知道未来他是否还能返回他热爱的工作岗位。有些人为他深深惋惜,不理解一个急诊科接诊肺炎的大夫在没有防护措施下为什么敢与病例密切接触。他回答了急诊科主任的询问:“我如果不载她,以她的状况可能走不到医院了,就载了她一程。”

后来,我所在的城市因为个别病例的输入,也经历了排查、封闭、管控的过程。尽管应对疫情的经验比较丰富,模式比较成熟,疫苗也普及了,也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我却仍然无比恐惧和焦虑,害怕被传染,害怕照顾不了家人。我深刻体会到了疫情之初武汉人民的惊慌无助以及他们的英雄付出。我一直以为感染都是不小心无意识地接触病例导致的,但是,电影中那两位被感染者都是出于善意。一次善意有可能以生命为代价。我想:如果因善行被感染,他们会后悔吗?会不再相信未来与人间的美好吗?影片中,他们身患疾患,却都牵挂着自己的家人,希望自己早点儿康复,早日回归正常生活。他们依然珍惜生命,依然充满感激地热爱生活。世界以痛吻他们,他们却仍然抱之以歌。

响应及时迅速,指挥果断有力,医护人员慷慨付出,居民积极配合,中国为世界防疫树立起典范样板。生命至上,命运与共。让我们众志成城,勇敢面对,无畏挑战。疫情终将过去,繁华依旧,国泰民安!

今天上面这些是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医生观后感1500字大学生精选4篇,方便大家阅读。

精选《中国医生》观后感模板系列


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观看结束后,我们总会产生很多优秀的看法。为了回味这个作品,我们可以将观看作品之后有感而发的内容写成观后感,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观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以下内容“《中国医生》观后感模板”是由我们给您提供的,敬请参阅本文!

《中国医生》观后感模板【篇1】

近日上映的纪录片《中国医生》获得热烈反响,引发社会思考。这部电影呈现出真实动人的风格基调,医务人员们逆行出征、白衣为甲、舍生忘死挽救生命的举动让人为之泪目,疫情之下举国同心、协同配合、彼此鼓舞互助的人情温暖令人动容。

电影中张涵予演的院长,正是以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为原型。为了让自己的表演更接近原型人物,张涵予赶到武汉,按照张定宇院长的日常那样每天开会、 查房,以一种“较真”的`方式还原出真实的生活状态,力争在神情、做事风络等细节中体现真实的角色原型。

袁泉饰演的ICU科主任文婷,虽然饰演的这个角色语言不多,但是袁泉却用坚毅有力的眼神和态度传递出医护人员不同凡响的气场,刻画出抗疫一线人内心的无奈与背后的牺性,令人动容。电影里有一个镜头给我印象很深,就是张子枫出演的3分钟的片段。这段短短3分钟的片段将我的情感带上一个高潮。她代表所有在疫情中失去父母的孩子发出的呼唤。“一个人没有了爸爸妈妈该怎么办”一句台词令我感同身受。

《中国医生》观后感模板【篇2】

昨天观看了《中国医生》后让我感受到了,人生在这个世界上,是平等的。疾病会带走生命,但带不走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片中每一位医生都是优秀的值得被尊敬并学习的,他们是中国医生的缩影,认真、诚挚、专业、温暖、充满力量,虽然在工作中可能面对着种种不公,面对着误解,他们没有向困难低头,依旧坚持初心,不断为病人和家属着想,为中国的医疗事业无私的奉献着,他们在某些时刻是一名真正的英雄,在自己的小家庭中可能就是一个平凡而坚强的父亲、母亲。工作的辛劳和严峻的医患关系,并没有让他们放弃救治病患,而是因为自己曾立下誓言,救死扶伤,他们是有信仰的中国医生。他们代表了千千万万在医疗岗位上埋头奋进的中国医生。在2020年初这次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中国医生再次从死神手中夺回无数条鲜活的生命,他们不是神,却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生命,不顾危险,将自己的生命堵在了死神与病人之间。他们是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他们是中国医生。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在未来的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做一名优秀的白衣战士,在生死线上,拼尽全力,不留遗憾。

《中国医生》观后感模板【篇3】

7月15日黑龙江北大荒粮油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公司员工观看了《中国医生》,一部反映中国医生和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电影。

这部电影直接反映了处于疫情时期的医生、患者、家属、及各行各业人民面临疫情的真实处境。朴实客观的展现了现实中国的医疗环境、亲人亲情、生离死别,直面现实残酷的医患关系。人生在这个世界上,是平等的。疾病会带走生命,但带不走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片中每一位医生都是优秀的值得被尊敬并学习的,他们是中国医生的缩影,认真、诚挚、专业、温暖、充满力量,虽然在工作中可能面对着种种不公,面对着误解,他们没有向困难低头,依旧坚持初心,不断为病人和家属着想,为中国的医疗事业无私的奉献着,他们在某些时刻是一名真正的英雄,在自己的小家庭中可能就是一个平凡而坚强的父亲、母亲。工作的辛劳和严峻的医患关系,并没有让他们放弃救治病患,而是因为自己曾立下誓言,救死扶伤,他们是有信仰的中国医生。他们代表了千千万万在医疗岗位上埋头奋进的中国医生。

一句“没有爸妈的孩子该怎么办”让我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几度哽咽后,更是让我感叹医生的伟大,他们也是人,他们在救治病患的过程中也会被感染,但他们不怕,他们怕的是孩子问出那句“没有爸妈的孩子该怎么办”,他们只能拼尽全力。医院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有死亡同时也有新生,小文的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我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希望,生命的希望。他也带来了抗击疫情胜利的希望。

我们都只是一个个普通人,但是在中国,我们又不是普通人,我们是中国人,是在党和国家带领下的中国人,我们万众一心,团结一心,在抗击疫情阶段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疫情还没有结束,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不能辜负为了抗击疫情付出生命代价的医生,中国,加油,中国医生,加油。

中国医生观后感精选800字


写作品名观后感时有可供参考的模板吗?能让自己产生共鸣的作品总会让自己获得启迪。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成一篇观后感,我们在写作品名观后感时会遇到一些什么情况,下面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医生观后感精选”,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中国医生观后感精选 篇1

最近我看了一部电影,叫《中国医生》。这这部电影讲的是伟大的白衣天使们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故事。看了这部电影我很感动,白衣天使们是多么辛苦的照顾那些病人,口罩勒得他们脸上伤痕累累,一日三餐也只能吃泡面。那时是大冬天,防护服也没有棉袄保暖,但防护服从他们身上脱下来时,就像水中提起来的一样湿。

妈妈说,其实抗击疫情我们谁都很伟大:交警叔叔忙碌地指挥交通、外卖小哥来来回回地在城市里穿梭给人们送餐、还有建筑师们,日日夜夜地修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只用了十几天就修好啦!我补充道,还有我们也不能少:我们多听话呀!我们是普通人,好好听国家的话,疫情来临,都提高警惕,尽量不出门,千万不要再聚餐、饭前便后要洗手……就是因为我们都做到了这些,所有现在疫情才好起来了呀!可不能像其他国家那样,他们都很欣赏我们这些“金牌居民”呢!

唉,为什么世界上要有病毒这个多余的坏东西呢?不过,我们有最棒的医生,有厉害的护士,我们有最好的中国人!面对多困难的挫折,我们都同舟共济,永不服输!广州加油!中国加油!

中国医生观后感精选 篇2

7月9日,电影《中国医生》正式上映,电影把所有人带回到那些焦灼的夜晚,带回到那座英雄的城市:武汉。伴着夜幕从电影院走出来,衣襟、袖口早已被泪沾湿,坐在大树下久久无法从情绪中抽离出来,《中国医生》犹如一颗“催泪弹”,饱含着动人的深情,让我们重忆战斗的岁月。

“用生命拯救生命,用心灵温暖心灵。”自新冠肺炎发生以来, 义无反顾地冲上了抗击疫情的第一线,用生命吹响冲锋号角、用奉献点燃希望之灯,用实际行动去兑现对党和人民的铿锵誓言。每每想起这些挺身而出的“凡人”、这些从天而降的“英雄”,心中都百感交集,暗自告诉自己“永志不忘,切莫辜负”。

从不惧危难、奋勇搏击的顽强里悟“奋斗精神”。 总书记在勉励西交师生时讲道,“重大的历史进步都是在一些重大的灾难之后,我们这个民族就是这样在艰难困苦中历练、成长起来的”。风雨的考验难不倒顽强抗击的奋进者,逆境的围困挡不住逆风而行的搏击者,事实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广大党员干部是攻坚克难的先锋兵。在那场巨大且艰难的战役里,他们一次次蹒跚前进、一次次努力尝试,用生命赴使命、用牺牲护众生,真正挺立起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脊梁”。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从《中国医生》的生动演绎中再次回忆起那些难忘的岁月,再次感受那激励人心的“奋斗精神”,誓将奋斗进行到底、誓以拼搏不负初心。

从舍生忘死、慷慨前行的决然里悟“奉献精神”。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一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基层党组织就是一座战斗堡垒,他们在人民需要的时候,勇敢地蜕变成了“英雄”,面对未知挑战喊响了“我是党员,我先上”的号角,面对艰巨任务扛起了“我是党员我带头,承诺践诺勇担当”的责任。厚厚的防护服下汗水早已浸湿了衣衫鞋袜,口罩和护目镜在脸颊压满了带血的伤痕,双手在消毒水的反复清洗下掉皮红肿,这一路上,有人倾尽了心血甚至付出了生命。透过《中国医生》看百年大党的使命担当,就读懂了心怀大家、心怀祖国的“奉献精神”,就感受到了大爱无疆、奋战到底的强大动力。

从万众同心、命运与共的并肩里悟“团结精神”。抗疫斗争取得重大的战略成果,再次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展现了我们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良传统,更增强了中华儿女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团结力。从“一方有难,八方驰援”的坚实支撑,到“一呼百应,应者云集”的磅礴合力,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心手相依的命运与共,我们感受到了百年大党深入民心的号召力量。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希望,迈向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当从一次次重大的历史事件中感悟“团结精神”,始终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坚定“听党话,跟党走”,在群策群力和携手并肩中共同奔赴民族复兴光明灿烂的前景。

中国医生观后感精选 篇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单位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广大党员、干部视疫情为命令、以防控为己任,冲锋在前、连续奋战,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用最美“逆行”,彰显最强“担当”,为全县疫情防控工作做出重要贡献,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为激励先进、鼓舞士气,凝聚力量、坚定信心,增强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信心和决心,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卫生健康局研究决定,对5名援鄂医护人员和在疫情防控一线表现突出的42名基层干部、共产党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先进分子予以表扬。5名医护人员主动请缨、服从大局,奔赴武汉开展医疗救助工作,彰显了景泰医务工作者的医者仁心和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42名基层干部、共产党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先进分子冲锋在前、坚守一线、恪尽职守、拼搏奋战,是全县疫情防控一线广大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

全县各级党组织、各部门单位要以此次通报表扬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进共识、凝聚力量,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强大政治优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以先进个人为榜样,主动对标先进、学习先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科学有效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做到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中国医生观后感精选 篇4

由刘伟强执导,刘伟强、李锦文共同监制的抗疫题材电影《中国医生》今日发布首批剧照,张涵予、袁泉、朱亚文、李晨、易烊千玺、欧豪、周也、冯文娟、宋佳在片中饰演的角色悉数亮相,展现出生动的抗疫一线众生相。

电影《中国医生》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的真实事件改编,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为核心故事背景,同时兼顾武汉同济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火神山医院、各方舱医院等兄弟单位,以武汉医务人员、全国各省市援鄂医疗队为人物原型,全景式记录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图片影片通过精心的创作与制作,既真实还原了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直面疫情奋力营救的场景,又着力刻画了人民群众并肩同行汇聚抗疫力量的动人景象影片全景展现了风雨同舟、众志成城的全民抗疫真实图景,致敬在抗疫斗争做出贡献的每一位平凡英雄。

《中国医生》演员仅凭眼神就传递出角色面临的挑战!

张涵予饰演的张定宇院长,以”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原院长张定宇为原型,凭借超强的魄力与坚定的意志始终坚守在抗疫一线,面对疫情他眉头紧锁,但眼神中的坚定已经展现出了一个临危不惧的硬汉形象。图片袁泉饰演重症医学科主任文婷,冯文娟饰演的麻醉科主任辛未,宋佳饰演的妇产科主任黄佳慧,在一线并肩作战。三人作为抗疫一线的女性代表,目光坚毅而冷静,展现出女性独有的温柔而强大的气场。

朱亚文饰演的广东援鄂医疗队医生陶峻、李晨饰演的上海援鄂医疗队医生吴晨光、易烊千玺饰演的住院医生杨小羊,在不同的岗位上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眼神传递出紧张但绝不退缩的勇敢与坚定。图片欧豪饰演的外卖小哥金仔以及周也饰演的孕妇小文,作为疫情当中的普通人,朴素而动人的眼神让人担心他们命运的同时,也敬佩他们身处疫情暴风眼但依然坚强不懈努力活下去的勇气。

中国医生观后感精选 篇5

我心目中的英雄

8月7日的晚上,我和妈妈一起去电影院观看了那部根据新冠疫情真实故事改编的让人泪奔的影片——《中国医生》,影片开始,那种紧张的气氛把我的记忆拉回到2020年的年初伊始。

树叶响了,春风到了,新年临近了。大家开心的盼望着赶快过年,有的人想要回家看望亲人,包括一些医生护士……

可是武汉的今天,是个特别的时期,突然出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一则新闻明确报道:武汉突然出现了一种名叫“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我看到了这则新闻,突然觉得好害怕,担心家里的人……那时的我正值寒假假期,不远千里去了福州,当我得知这个消息后,一脸震惊,本应繁华热闹的城市少了往日的喧嚣,多了一份悲凉,爸爸告诉我,那是“恶魔”在缓缓降临……

大年初一的早上,爸爸告诉我在医院工作的婶婶也报名参加了抗击疫情的志愿者队伍,即将奔赴抗疫前线,我的心里不禁担忧起婶婶的安危,希望婶婶能够平安回家。不久后,我看到一则新闻,越来越多的志愿者纷纷前往武汉前线,一群做母亲、父亲的医护人员连夜赶到武汉支援,医院里他们穿着厚厚的隔离服,带着一层层的口罩,他们的脸都被口罩、防护罩勒出一道道印记,可是他们依然是最美的,他们用生命在和时间赛跑,当望着颓坠的武汉,心中不知是如何滋味,或许难过伤心,也或许有种无奈。

国家发动紧急号令,党中央,国务院,各级领导同志踊跃报名参加抗击“肺炎”工作,周边的学生,社区人员,志愿者们,他们身穿白色防护服,冲上前线做排查工作,从未听说过谁曾抱怨,谁会懈怠。每个人都奉献终身,付出所有,只为一地安宁,只为更多安心,只为让更多的家庭团圆!

科研人员同时出击,他们夜以继日地为医护人员作保障工作,就连84岁高龄的钟南山爷爷,也脚步不停歇,反复攻克难关,力求研究出新药剂,新疫苗,早日打破关隘。

危难关头,亿万人民化作亿万星辰,化作一堵实墙,化成一座钢铁长城,阻碍着病毒侵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最终在76天我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都恢复成了0。亲临无数昼夜,无论是打倒滔滔无边的惊涛巨浪,还是小到细如缥缈的尘埃,只要有你们在,他都为之望而止步,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永远是我心中的英雄,向你们致敬!

中国医生观后感精选 篇6

昨天观看了《中国医生》后让我感受到了,人生在这个世界上,是平等的。疾病会带走生命,但带不走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片中每一位医生都是优秀的值得被尊敬并学习的,他们是中国医生的缩影,认真、诚挚、专业、温暖、充满力量,虽然在工作中可能面对着种种不公,面对着误解,他们没有向困难低头,依旧坚持初心,不断为病人和家属着想,为中国的医疗事业无私的奉献着,他们在某些时刻是一名真正的英雄,在自己的小家庭中可能就是一个平凡而坚强的父亲、母亲。工作的辛劳和严峻的医患关系,并没有让他们放弃救治病患,而是因为自己曾立下誓言,救死扶伤,他们是有信仰的中国医生。他们代表了千千万万在医疗岗位上埋头奋进的中国医生。在2020年初这次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中国医生再次从死神手中夺回无数条鲜活的生命,他们不是神,却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生命,不顾危险,将自己的生命堵在了死神与病人之间。他们是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他们是中国医生。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在未来的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做一名优秀的白衣战士,在生死线上,拼尽全力,不留遗憾。

中国医生观后感精选 篇7

为了还原武汉封城76天里壮烈激昂、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2020年4月,武汉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后,摄制组第一时间进入武汉,与数百位医护工作者面对面交流,收集到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呈现出抗疫战线上的每个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让观众感同身受。

电影《中国医生》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的真实事件改编,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为核心故事背景,同时兼顾武汉同济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火神山医院、各方舱医院等兄弟单位,以武汉医务人员、全国各省市援鄂医疗队为人物原型,全景式记录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

影片通过精心的创作与制作,既真实还原了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直面疫情奋力营救的场景,又着力刻画了人民群众并肩同行汇聚抗疫力量的动人景象。影片全景展现了风雨同舟、众志成城的全民抗疫真实图景,致敬在抗疫斗争做出贡献的每一位平凡英雄。

《中国医生》发布“我们尽全力向真实贴近”特辑与生命竞速版海报以来,无数观众表达了对影片的深切期待。网友纷纷留言表示:“好真实,看得心都揪起来了”、“感谢医务工作者以血肉之躯筑成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演员塑造角色的时候尚且如此不易,真正的医务工作者更是难以想象”。

平凡成就伟大,白衣书写传奇。影片全景展现了抗疫斗争中医务工作者的伟大奉献,并兼顾了在抗疫斗争中做出贡献的普通人。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中国医生》回顾全民抗疫历程,向抗疫斗争中的每位平凡英雄致敬!

中国医生观后感精选 篇8

当灾难来临,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是独善其身、自我保护?还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在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共产党员、中国医护人员和全中国人民用行动给出了答案:当灾难来临时,我们要团结一心、凝心聚力,正视灾难、了解灾难、最终战胜灾难。

当看完《中国医生》后,整部电影让我潸然泪下。当看到病患不顾秩序冲进病房,袁泉饰演的重症医学科主任文婷,果断站到高处,拿着扩音器,对大家喊道:“你们都想活,我们都想救。”后来大家逐渐稳住情绪、恢复了秩序;当看到张子枫饰演的张小枫在失去双亲后问出的一句,“叔叔,一个没爸没妈的孩子,该怎么办呢?”;当看到张涵予饰演的金银潭医院张竞予院长几近愤怒地吼出“老子医院的能力没有问题”后,又在会议上平静而坚定地说“我最看不惯的,就是遇到点挫折,就丧失斗志、灰头土脸的样子!”我眼前,仿佛一下来到了疫情爆发下的武汉,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在新冠疫情的阴霾重压下武汉人民的绝望,但我也同时看到了武汉人民在面对疫情时的勇敢与坚强!也正真了解了钟南山院士所说的那一句:“武汉是能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的真正意义。当国难当头、当人民需要,他们就勇敢地蜕变成了英雄。

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让整个中国都炸开了锅。在全国上下惶恐不安时,在党领导人民迅速控制疫情传播和排查感染人员的同时,毅然封城武汉,调派各地专家援鄂支援,这一系列快速行动让人不禁感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就像一座红色堡垒,固若金汤。

当疫情席卷全球,外面其他国家对疫情的态度模糊不清,导致疫情传播肆虐时,我才真正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果敢,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员和医护人员的无私拼搏,感受到了中国全国人民的团结一心。

当中国的新冠疫情得到了初步控制后,中国便开始向外方提供所需物资和抗击新冠疫情的经验,无数援外医疗小队从中国走向世界各地,真正向世界展现了出了一方大国的担当,用行动拓展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路径!

近期,新冠疫情再次袭来,但是国人早已没了当初的惊慌,在政府的统一调控和指挥下,井然有序的进行通行管控、核酸检测,争取用最快的速度控制新冠疫情的传播。新冠疫情的爆发,给各地旅游、餐饮等实体经济带来了极大冲击,让我们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全国上下团结一心,让每一位中国人都参与到新冠疫情的防控中来,终有一天新冠疫情会成为过去,幸福美好的未来就在不远的前方。

中国医生观后感如何写(合集4篇)


好的电影能给我们带来对人生的思考, 我们可以利用这次观看的机会,写一篇观后感来总结新的收获,电影给我带来深刻的思考,激发了深沉的思维,有关作品名的观后感怎样写才算全面呢?读后感大全编辑为各位收集并分享了“中国医生观后感如何写”,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中国医生观后感如何写 篇1

看完《中国医生》,作为一个极其理性的人,这影片让我流泪三四次,出来影院,天下着雨,我的泪水犹如这雨水长流不止。疫情期间,身边发生着很多抗疫故事:大年初一,领导就回到单位坐镇思考部署单位防疫和疫情可能给正常工作以及经济带来的影响;我在家不断刷新着新闻,关注着国家行动和各地的治理举措,大年初三中午刚吃完饭躺床上,领导一个电话叫我回去,说防控指挥部紧急抽调我,于是立马收拾东西回单位,进城要经过好几个村,可是路都被泥土封死,只能沿着田间小路,想法设法出去,回到单位后立刻去指挥部报到,参与防控任务;正月十二,单位开始参与卡口24小时值班,因为人手短缺,我晚上回来,立刻去往卡口换班,期间天气恶劣,多日下大雪,但是同事们无一抱怨,没有退缩。随着时间的推移,疫情逐步好转,单位撤回开始轮班工作,我在指挥部和单位两头跑,一直持续了51天;各村村民都严肃守着卡口,一丝一毫不懈怠。我见证了疫情期间大家的紧张,也看到了广大干部、村民的团结,更看到了形势的好转与大家的欢喜。我的表妹和另一个我认识的护士也先后参与了隔离酒店的工作,她们也都毫无惧色。他们是真英雄!

时代需要英雄,时代也产生英雄。《中国医生》顺应时代,见证时代,书写时代及时代里的平民英雄。疫情没有硝烟,危险却堪比硝烟,没有医护人员、广大干部、志愿者和老百姓,这仗我们不会这么快结束。回顾抗疫,展望未来,伟大的抗疫精神必定让我们更加珍惜生活、鼓舞人心。疫情已然过去,仍要居安思危,谨遵防疫规定,保护自身健康。同时,愿全社会关心那些疫情下受伤的人,也希望他们站起来更加坚强,祝愿世界更好!

感谢《中国医生》,感谢疫情中无私奉献、坚守岗位、配合防疫的人们!

中国医生观后感如何写 篇2

3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授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重症救治医疗队等113个集体“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授予丁新民等472位同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追授徐辉等34位同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其中,菏泽市援鄂医护人员兰素萍光荣入选。

兰素萍是曹县人民医院心内科三病区护士长、主管护师,作为我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她于2月9日奔赴湖北一线,在武汉汉阳方舱医院参与救治工作。

据了解,兰素萍踏上征程当日,恰好是她孩子的生日,一句简单的“生日快乐”,一个匆匆的拥抱,一场简短的出征仪式,这位母亲就奔向了前线。在一线,兰素萍被任命为山东省援鄂医疗队控感组组长、山东省医疗队护理团队总护士长、菏泽市护理组组长,其任务是防止同事出现“职业暴露”,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防止医务人员受到感染。

 

中国医生观后感如何写 篇3

2020年寒假,在我们欢庆春节之际,有一种病毒悄悄袭来,并迅速崛起,传播。它就是新型冠状病毒,这种病毒的传染力很强,尤其是在人群聚集的时候。此时恰逢我们春运高峰期,探亲返乡和旅游人群浩荡。病毒这一肆虐,竟然造成了近万例确诊感染病患,超过二百例。一时间,我们都手足无措了。

这时,一个特殊的群体站了出来了。他们就是抗击病毒的医生们。大批大批的人,都躲在家里,小心翼翼地躲避病毒。而他们却毅然决然地踏着坚定的步伐,逆流而上,走向疫情爆发的所在地——武汉。他们是一群拿着注射器与手术刀的战士,舍生忘我,就想尽己所能,抵御病毒,挽救患者。而他们当中,最首当其冲的,竟然是已至耄耋之年的呼吸道专家——钟南山院士!他今年已经是84岁高龄,这个年龄绝大部分的老人都该是颐养天年的时候,可他却在祖国需要他的时候,挺身而出,第一时间逆行奔赴到武汉,科学专业地给出指导建议。很快,全国都行动起来了,各地大力驰援武汉,同时做好本地隔离防护。面对疫情,我们团结有信心打胜仗。因为我们背后相信钟爷爷,正如17年前面临“非典”疫情时,他就一直在非典的最前沿工作。大家都怕和不敢接近的患者,是钟爷爷一句话“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给了大家太多的信心。17年后,他老人家又一次冲在了前线!这一次,他再三地告诫大家远离武汉,远离湖北,他自己和其他医生却毅然前往,直击一线战场。

随着一例例康复的好消息传出,我更加相信,真正的春天很快就会来临,那时,病毒隐匿、大地复苏,而我们医者伟大的“逆行”精神将永存!

中国医生观后感如何写 篇4

电影《中国医生》作为建党百年大庆的献礼巨制,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的真实事件改编,全景式记录了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再现英雄城市英雄人民的抗疫故事。

昨晚的《中国医生》感动了无数人,这是一部致敬抗疫医务人员的影片,更是一部表现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精神的影片。2020年在疫情突发的时候,我们的中国医生坚守医疗岗位,时刻充满力量,从死神手中夺回无数条鲜活的生命,他们不是神,却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生命,不顾危险,将自己的生命堵在了死神与病人之间。有谁记得他们也为人父母,为人子女,但在国家人民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舍弃了自己的小家庭,义无反顾的投身到这场战斗中去,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在观影途中,我们无数次热泪盈眶,他们虽然在工作中有不公平,不被理解的时候,但是他们依然不忘初心,不曾放弃自己的信仰,依然无私的奉献自己。我觉得自己和他们的差距还很大,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今后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担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无愧于这身白色战袍。

观后感《抗疫电影中国医生观后感(精选4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抗疫电影中国医生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