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午夜巴黎有感 > 地图 > 观午夜巴黎有感,2024观午夜巴黎有感
观午夜巴黎有感

(共 7881 篇)

  • 1、 观《午夜巴黎》有感

    《午夜巴黎》观后感

    《午夜巴黎》是伍迪艾伦的新片,一封写给巴黎的情书。

    《午夜巴黎》讲述的是一个美国编剧和未婚妻去巴黎买家具发生的趣事。因为对巴黎的神往,伍迪艾伦虚构了这位美国剧作家一个人在巴黎的午夜穿越回上世纪2、30年代的巴黎,遇到心驰神往的一些著名艺术家,包括曾在巴黎呆过的海明威、毕加索、达利等等,而且和这些人还都有交集。也许在伍迪艾伦心目中,上世纪2、30年代是巴黎艺术史上的黄金时代,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云集巴黎,巴黎成为艺术之都,也拥有了浪漫之都的美名。

    有趣的是伍迪艾伦将这些名艺术家的个性特征在和这位美国剧作家的交往中诙谐地展示出来,比如海明威的好斗,毕加索的好色,达利的怪异等等,当然也包括一些伍迪艾伦自己想当然的演绎,让人忍俊不禁。

    从故事情节来说,不如他的《午夜巴塞罗那》,而且剧中出现的艺术家们如果对一个不喜欢艺术的人来说,可能感觉会大打折扣,一个喜欢艺术的人,才会对这些大名鼎鼎的艺术家津津乐道。

    爱情的不确定性同样在该片有所体现,这位剧作家不仅在穿越中喜欢上了某艺术家的情人,而且回到现实也和一位巴黎的图书营业员玩起了雨中漫步,而他的未婚妻居然也和一位巴黎的朋友之夫有私情。怪不得伍迪艾伦离了三次婚。

    虽然整个剧情有浓重的虚构色彩,但这次伍迪艾伦的目的就是为了表达他对巴黎的情感,正所谓一封写给巴黎的情书。在艺术日益市场化的今天,表达出一种对当年艺术盛行的怀念,有趣的是,在男主角穿越回去的时候,那个时代的人也正在高谈文艺复兴时代。

    《午夜巴黎》是拍给文艺中青看的轻喜剧,保持诙谐幽默的一贯风格,我给80分。

  • 2、 午夜巴黎影评

    如果又一次机会,你会在去看看巴黎的夜景吗?巴黎真的是一个浪漫的地方,如果看着不电影,会成功勾起你出去走走的这样一中感受。这部电影很经典,很多人看它会有不一样的感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影迷朋友的观后感吧。

    前几天被一个朋友问了你最喜欢的导演这种难以回答的问题,我纠结了一会儿,报了理查德林克莱特和马丁斯科塞斯的名字,而这位朋友说了伍迪艾伦。

    我搜索了一下脑中的数据库,才发现其实我只看过三四部伍迪艾伦的电影,而且最近一次看都是一两年前的事情了,印象有些模糊。

    于是昨天晚上上完课没事干,就找出《午夜巴黎》重温了一下。

    说起来好笑,昨天我酸了,柠檬了,因为一大早全上纽都在发下学期各个study away sites的admission email,而我spring semester才走。虽然我不怎么羡慕去纽约的,也不得不留在上海上四节专业课,但还是挺羡慕那些跑去欧洲玩的。于是在我看《午夜巴黎》的时候就在想,这个场景赶紧记下来记下来,到时候去欧洲study away去巴黎打卡。

    作为一个美国小伙子,《午夜巴黎》的男主gil和我想得一样,他从片子一开头就明确说了劳资就是喜欢巴黎!

    开头的那段voiceover碎碎念简直深得我心,男主花式吹了一波巴黎。虽然具体说了什么这里写不下,毕竟伍迪艾伦的电影是出了名的话多,但我只想说,可以这的确很巴黎,这种印象大概是长期阅读欧美文学都会留下的后遗症吧。

    而且我还蛮喜欢他这样有点意识流的碎碎念,而喜欢的原因之前在写《爱在》影评的时候也提到过对话是表达真诚细腻的情感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可能就是因为开头给了我几次很深的共鸣,我越看越觉得我和男主是一类人。都有一些无处安放的乱七八糟想法,都对过去抱有无聊的怀念,都对诗意生活的向往,尽管有时并不了解诗意究竟是什么。我们都反感像paul这样的smart ass,更反感赞叹欣赏smart ass的傻子,等等等等。总之,《午夜巴黎》就是给我迷之代入感。

    由于这部电影从叙事手法上非常第一人称视角,我想所有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从某种程度上都是欣赏和理解男主看待世界的方式的。一种颓废的浪漫主义下藏着的热切的真诚?

    这是什么意思?我也不知道,瞎写的,反正在我看来男主很可爱就是了(which means我也很可爱

    很喜欢他第一次午夜梦游和各种大文豪见面的那段,感觉像是给喜爱欧美文学的朋友设计的小彩蛋,嘻嘻嘻。

    短短几

  • 3、 电影午夜巴黎观后感
    电影午夜巴黎观后感 一直以来,我都向往着自己能生活在一个大师云集的时代和空间里。比如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法国巴黎和三十年代的中国上海。当然也只是想想而已,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高晓松的节目中知道了一部名叫《午夜巴黎》的电影,讲述了有着怀旧情结的主人公从现实世界乘坐一辆破旧的老爷车穿越到二十年代的法国巴黎,并在那里与心目中的大师一一相遇。这不正是我所向往的事情么。 利用周日闲暇的时光,我在网上看完了这部电影。不得不说,这是一部特别适合文艺小资们独自品味的电影,甚至可以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文艺片。开篇将近三分钟的“巴黎风景秀”一度让我误以为自己点错了地址,搜到了一部同名的巴黎旅游宣传片。在一个接一个如幻灯片般的镜头里,雄伟的埃菲尔铁塔、浪漫的巴黎左岸咖啡屋、美艳的香榭丽舍大街、迤逦的塞纳河风光,在黎明里、细雨中、黄昏后,萦绕着轻柔悠扬的爵士乐,让人心醉神迷。在这几分钟的时间里,导演甚至不忍附上一行字幕,生怕破坏了画面的美感。 电影的开篇一下子就唤醒了我对巴黎的所有回忆,多年前我曾漫步在同样的画面里,还坐在香榭丽舍大街的长条木凳上书写自己初到巴黎时的所见所感。时至今日将近十年了,十年前,我还是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现在已是一家企业报的文艺版编辑。回首往事,不胜唏嘘,自那以后,我就再没有去过巴黎,也没有去过法国。 言归正传,还是来说说这部影片。该片的主人公是一个好莱坞的年轻编剧,收入不菲,可心中一直存着一个文学梦,希望能写出一部名垂青史的伟大作品,成为和他心目中那些大师们一样的大人物。于是,他暂别了美国好莱坞日进斗金的编剧生活,带着未婚妻来到文艺气息浓厚的法国巴黎寻找创作灵感。主人公的未婚妻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女人,完全无法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只是现实中的未婚夫妻而非精神上的心灵伴侣。由于世界观的不同,两人经常发生有意或无意的口角,在一次不欢而散后主人公流落在巴黎的街头,由于语言不通而找不到回去的路,一直到午夜十二点依然没有找到居住的酒店。这时一辆破旧的老爷车突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主人公乘坐这辆老爷车穿越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法国巴黎,在塞纳河左岸夜色笼罩的咖啡屋中与他心目中的大师一一相遇,与海明威探讨人生的真谛,和菲茨杰拉德畅谈小说的艺术,甚至和毕加索的情妇谈了一场浪漫的恋爱。在影片中这些已经名垂青史的大师们
  • 4、 观Midnight My Love/午夜之爱有感

    midnight my love/午夜之爱观后感

    midnight my love/午夜之爱一部值得慢慢感受的影片

    该片的节奏很缓,入题很慢,像一部徐徐展开的画卷,急躁的小年青不会乐意细看,更不屑去看故事简介。简介就不说了,说些碎片。

    1,写给电台的信,人家一直没念,深夜的陪伴只不过是录音电台也就是一种精神抚慰剂;

    2,拾金不昧的结果一是遭遇抢劫,二是遭遇gay的恶心蹂躏;

    3,发自内心的真和一尘不染的爱,在真实的社会中是那么珍贵又那么羸弱;

    4,简朴单调的小日子,有人过得有味,有人过得折腾真实地说,应该称之为起伏而没有保障。

    不说情节,再说点碎片。

    据中的男角,淳朴老实,木讷中透出一点点的自我不认同,在当今进步的社会里,显得那么可笑;剧中的女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懂得要珍惜什么,在她的职业群落里,显得那么不同也许让我记下这段影片的,更多是因为这个傻傻的老男人的纯粹和矛盾。

  • 5、 《午夜巴黎》观后感500字

    《午夜巴黎》观后感 the very essence of romance is uncertainty. oscar wilde 浪漫的本质是不确定性。 前几天看了woody allen的电影 midnight in paris (中文译名:午夜巴黎),不是专业的影评人,只是想(假装)分享一下观影后的感受。 从画面出现的第一秒,就爱上了这部充满浪漫色彩的电影:街道上唯美的建筑和过路的行人,小巷里安静的咖啡馆和蜿蜒的石板路,还有巴黎最负盛名的埃菲尔铁塔和塞纳河。从清晨到午夜,从晴天到雨天,它们在暗黄的色调下,将这座古典城市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关于这部电影,不得不提及的便是鼎鼎大名的导演woody allen,一个神经质的天才,一个有才华且专注的疯子。他说:人们对我的两个误解是:因为我戴眼镜,他们认为我是知识分子;因为我的电影总是赔钱,他们认为我是艺术家。之前有看过这位怪老头的另一部电影 blue jasmine (中文译名:蓝色茉莉),我想这两部电影是存在一些相同之处的用平和的叙事来展开情节。在这些电影中,没有激烈的场面和大起大落的情绪,一切都是平缓流动却又耐人寻味的,不需要承受突然的惊吓或惊喜。 怀旧就是拒绝,对痛苦现实的拒绝 回到电影本身,它讲述的其实是一个别人眼中的空想家,幻想回到巴黎的黄金时代的主人公gil,在午夜十二点偶然地坐上了穿越回1920年代的马车,在回到过去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重新思考了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别,重新审视自身和生活的故事。 在1920年代,gil见到了许多他所敬仰大人物。 面对自己一生所追寻的偶像, 心目中幻想了无数次的黄金年代,如果是你,你会选择留在过去的美好,还是回到当下的现实?或者说你希望生活在什么年代?与谁为伍?对于电影中生活在1920年代的女主人公adriana来说黄金时代指的应该是1890年代,因为她认为1920年代的现实生活是很dull的。但正如gil醒悟后说的那样,我试着想逃避我的现在,就像你想逃避你的一样。渴望回到过去,或许只是对现实的逃避和畏惧。 woody allen从来都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这部影片缅怀的不仅是逝去的黄金时代,更是前人身上的艺术特质和高贵气息。浪漫主义的真谛就在于一次次向时代挑战而终于败北,在于远离那些永远触不可及的迷人。我们不是没有能力去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黄金时代,只是
  • 6、 观《巴黎圣母院》有感

    《巴黎圣母院》观后感

    我在周日看了一场电影名叫巴黎圣母院,里面讲的是18世纪法国一场伟大的悲剧性爱情。它的女主角名叫爱丝梅拉达,在这个可怜的以卖艺为生的她竟被黑心的教堂副教主弗罗洛给盯上了,而最后却被丑陋的敲钟人卡西莫相救。最后的结果却是那么的悲惨。还好,弗罗洛最终遭到了报应,被卡莫西亲手推下高楼而死!我真为她感到可怜。看电影时我不禁留下了伤心的眼泪。

    这部伟大的中世纪爱情悲剧,是由吉卜赛姑娘爱丝梅拉达引起的,当她在街边卖艺了来维持生活时,正好被有一颗恶毒心肠的教堂副教主弗罗洛给发现了。于是接下来便发生了一系列蜿蜒曲折的故事。爱丝梅拉达错误的爱上了弓手队队长弗比斯。弗罗洛却千方百计地想把爱丝梅拉达占为己有。为了正义,卡西莫毅然被背叛了他一直信奉入神的副教主。这是一种反抗,一种对当时残暴统治的反抗!

    爱丝梅拉达斯死后,卡莫西抱着她的尸体死去,也算是得偿夙愿了。

    电影中总是有太多让我们感动的东西,少女的热情和纯美,残疾的身体和善良的心灵。看完这部电影,我反复回想着那美丽壮观的场面,我要把卡西莫德美永远印在脑海中,以填补我那时对美肤浅的认识。

    在那美丽而神圣的教堂中,竟影藏着如此丑恶的故事,更体现了当时社会歪斜扭曲的一面。巴黎圣母院是一部经典之作,它所蕴含的道理是无穷的,它的价值更是无穷的

    巴黎,尤其是那时的巴黎,在夏日黎明时分得清新霞光得映照下,从圣母院的钟楼顶上眺望,景色真是灿烂多彩,绚丽迷人。让我们闭上双眼,默默为卡莫西与爱丝梅拉达祈祷吧!爱情是美好的,即使最后留下的仅仅是一缕尘土。人的欲望如果永无休止的发展,只会制造悲剧,毁掉美,毁掉一切!

  • 7、 读《午夜游乐园》有感
    一次逛超市,我偶然发现了一本书——《午夜游乐园》。它的封面像是几个人在冒险,让人感觉非常的刺激。于是,我就买下了这本书。 一回家,我就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书中讲了以查理为首的一只狗和四个小孩听到有人在谈一个奇怪的游乐园,好奇心驱使他们去看看。他们又在途中遇到瑞莎姐姐。瑞莎姐姐被小丑捉住了,他们下定决心,要救出瑞莎。他们一一解决了许多难题,最后发现原来小丑才是真正的好人…… 其实,文章写得最生动、刺激的,不只是他们在疯狂的激流勇进中的惊险经历,而是他们和死神的对峙。虽然查理他们受到威胁,但他们却没有害怕,而是勇敢地答应了死神的挑战,于是,他们牵着对方的手,用智慧和团结一心解决了许多的难题。 这让我回想到我也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学校要五个人组成一组,来回答问题,进行比赛。在比赛之前,我们一起练习了好几次。到了比赛的时候,我们小组团结一心,接二连三的回答问题,最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拿到了冠军。 机智是弓,团结是箭,只有机智和团结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用处,取得更大的成功! 精彩点评:我们常说:“团结就是力量。”书中、生活中就体现了这个道理。同样的,有了智慧的配合,团结才能发挥更大的用处,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宇林用书中的情节和自身经历证明,这二者,缺一不可!

  • 8、 《读午夜大清扫》有感300字

    《午夜大清扫》这个故事是说的是最近知心姐姐眼圈总是红红的,上课也打哈欠。于是星家庭们决定跟知心姐姐在午夜工作。不看见还真不知道原来“呼噜”还要打扫,难怪短心姐姐每天都很困呢!知心姐姐每天都要打扫这么多“呼噜”,星家庭都十分替知心姐姐帮忙,并发现了总共有三种“呼噜”。就在星家族准备把“呼噜”扔掉之时,知心姐姐却用纸飞机把波浪形的“呼噜”用来做海浪;把哨子形的“呼噜”用来做风声;用z字形的“呼噜”用来做地板,星家族深深体会来“呼噜”的好处!

    读了这个故事,我感觉扫“呼噜”是件很有趣的事,“呼噜”不仅从天上掉下来好玩,还分为各种形状。有的是很有弹性的波浪形,有的是能吹出声音的哨子形;还有的是硬鼓鼓的z字形。并且都能发发挥很大的作用。另外我们还要学习知心姐姐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的精神。

  • 9、 《午夜之前》观后感

    《午夜之前》观后感

    此系列电影这第三部距离第一部上映已经有十四年之久,这样漫长的间隔几乎不存在于其他电影系列之中,为什么我们还会如此愿意坚持等?首先电影的品质还是令大部分坚守的粉丝觉得非常值得,其次我觉得忠爱这话痨系列的影迷多少都是带有浪漫主义情怀的,如果觉得这系列电影很啰嗦无趣的亲我只能说很可惜你们无缘体会这电影带给你那种复杂的美妙、美妙的复杂让你一时间对爱情失去表述的能力的感觉。整部电影可以简化为三个长镜头,爱情的美好、矛盾全在于此。

    爱情的美好和矛盾:爱情,在每个人的眼里都有它独特的模样,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它从来不是单方的东西,它是双方的。你付出了爱,也会得到爱,爱是相互的东西,所以为了爱情我们会不断地修正自己和对方,以达到某种程度的默契。然而,为了这种默契往往有时候会牺牲了原本的自我,同时现实里的各种琐碎和残酷的挤压也会让原本对爱情的憧憬不断崩塌,恋爱的双方如果哪一方不小心突破了原本维持的那种平衡,就会陷入绝望,在这种时刻,貌似选择是坚持还是放弃,都似乎没有对错。在结尾的时候,两人不断的争吵之后冷静下来面对彼此的时候,感情似乎已走到了平淡以至覆水难收的境地,之后相互对彼此退一步迁就又让观众感觉到一丝细微的扭转的余地,然后电影在这种氛围中静静地结束了。也许这算是最好的结局,爱情最终本就是这样的不够完美,起码十八年后彼此还坚持留在了一起,而另一方面爱情又是令人伤感的,人与人最终无法达成沟通,那是一种绝望的妥协。

    此部较之前两部对爱情的主题挖掘的更为深入,爱情的阶段、状态、可能性...影片都有涉及。男女之间意识思维的差别、对待问题的视角与方式、各自家庭成员间的复杂关系、各自工作对家庭地位的影响、男女对待性爱的观念与态度都在两人的谈笑与争吵中一一体现。与之前两部的谈恋爱相比,此部更多的就是在谈生活,两人都步入到不同的年龄段,各种生活经历的增加和思想观念的转变等对爱情产生的影响也就更多了。所以或许根本没法找到有一种类型的爱情我们可以称之为完美,完美就是那么一瞬间的事情,就像男女主角相遇的那一刻,我觉得那真的是完美的。

    年轻的时候我们站在当下设想未来的种种可能,年老的时候我们回到从前设想现在不同的生活。爱如话痨,听着烦,忆着甜,也许最浪漫的,就是如歌词里唱的那句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 10、 午夜之子读后感200字:午夜之子读后感

    据说,《午夜之子》是和《百年孤独》齐名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这本书获得了1981年度的布克奖(英国),并获得了布克奖委员会颁发的25周年个性奖。

    作者萨尔曼鲁西迪,生于印度的一个回教徒家庭,之后移居英国。

    《午夜之子》描述了一个出生在1947年8月15日午夜的孩子的成长经历,而这个时点,也是印度脱离英国统治独立的时点。这样一来,这个孩子的成长和新的印度的成长便产生了密切的交融。

    作者透过午夜之子的感官,揭露了政治和宗教极其丑陋的一面。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午夜之子,都是自然母亲的选取,都是命运的选取。

    难道不是吗......

  • 2019-09-25

  • 2019-09-28

  • 2021-11-27

  • 2019-11-12

  • 2019-10-28

  • 2019-09-19

  • 2019-11-03

  • 2022-04-12

  • 2019-10-11

  • 2019-11-06

  • 2019-11-0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1-03

  • 2019-09-20

  • 2019-11-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7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1-07-31

  • 2021-07-19

观午夜巴黎有感
观午夜巴黎有感栏目给大家提供丰富的2024观午夜巴黎有感、观午夜巴黎有感大全等,希望丰富的观午夜巴黎有感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供大家参考借鉴!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