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 地图 >

发布时间:2021-09-24 来源:互联网

读做人生的主人。

古语言: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书籍,阅读的过程,也是情感不趣起伏的过程,这些感触可能瞬间即逝,我们需要记录下来。你是否为此为写一篇读书笔记而苦恼了。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读做人生的主人,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我们从小就要培养独立意识,不能总让父母百般呵护。这是我读了《种在希望树下的秘密》后的感想。

在书中,沈雨仙老师把主人公漂亮的混血儿女孩安琪写成了我们大家的好榜样,安琪虽然才13岁,却敢独自出国,像雏鹰一般在蓝天中尽情翱翔,我对安琪佩服得五体投地。

安琪在一年前发现了已逝父亲的日记,萌发了去找素未谋面的姑姑与不接受洋人的顽固奶奶。于是去了马来西亚,后来经历了种种事件,终于与家人相认,也找到了希望树下的秘密。

13岁的安琪敢独自一人出国,令同龄的我百般佩服,但想想自己,还真是自愧不如啊。在家里有着大小姐般的待遇,是父母们的掌上明珠,他们时时刻刻保护着我。碗不洗一只,怕手指被碗破碎的一角划伤;衣物不洗一件,怕冻坏自己细腻的双手;地也不愿意扫,怕脏了自己丰润白皙的双手。

我们正在慢慢地长大,掌声、鲜花与成功伴随着我们,但挫折、坎坷与失败也伴随着我们点点滴滴的成长,不可能一直是一帆风顺,总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所以大家要学会自立,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做自己爱做的事,并非在父母的羽翼中成长,做人生的主人!

版权作品,未经《99》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编辑推荐

读《人生》有感(一)


读《人生》有感

前几天在主教136阅览室偶然邂逅了路遥的《人生》,看了一些章节后发现自己根本停不下来,即使在听P1的串讲,心里还是对它牵肠挂肚的,仿佛他是我的一个爱人,给了我异常心动的感觉。

还是想谈一下这本书的主要故事情节。主人公高加林是一个有活力有丰富知识与文化的新青年。虽然他身在农村,但是见识非凡,因为他平时经常阅读,广泛涉猎,也通晓一些国际知识,因此在他被迫辞去农村青年教师的职位后,先后被巧珍和亚萍两位女性所爱恋。

巧珍是一个非常善良淳朴的姑娘,虽然出身商家,但一点都不势利,即使被父亲愚昧地阻止了上学,但内心极其渴望学习新知识,也从心底里喜欢像高家林这样有文化修养的男人。后来,巧珍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机会向心爱之人表明了心意,而加林在如此真诚的巧珍面前深受感动,开始了两个人甜蜜的爱恋。那是一段乡村中最纯洁的爱恋,与大地紧密相连,那么踏实,让人感觉他们是永恒的恋人。

生活总是充满变数的,一波三折的人生才是最真切的存在。随着高家林叔叔的光荣回乡任职,想巴结他的乡镇领导就趁机做了个顺水人情,把高家林里直接任命到了城市的政府部门工作,当一个前线报道的记者。他在那里过得顺风顺水,甚至得意洋洋了,加上偶遇了高中同学兼好友黄亚萍,两人交谈甚欢,也情投意合,尤其是亚萍,很坚定地离开了她的现男友,疯狂地恋着高家林,最终,高家林为了自己的前途,放弃了巧珍。

分手的那一晚,他们都哭得很伤心,肝肠寸断,但是高家林已经像着了魔似的选择了和亚萍一起开始那所谓的浪漫爱情。这种爱是热烈而狂热的,也注定了它会像烟火一般只在夜空短暂绽放,之后便销声匿迹了。

一些不光彩的事情,总有一天会东窗事发。由于亚萍对前男友的抛弃,引起了他妈妈的报复心理。高家林通过关系上任的事情被他妈妈举报了。因此高家林面临着从天堂跌到地狱的窘境。是啊,生活真会跟他开玩笑,可是,这一切不都是他自己的选择吗?

年轻人呐,都喜欢追逐一些虚幻的东西,那些所谓的梦想使之蒙蔽的心智,脱离了现实。天空中出现的那道彩虹桥,它不是真正的桥,因为真正的桥不会五颜六色,只是朴实的水泥构筑的,它深深扎根于地下,是踏踏实实的。

我想起了自己的现状。在大学的我,总爱幻想,想着有一天能够去外国工作,去着名外企工作,或去有很好待遇的单位施展才能,可是现在的我真的有能力进去那些地方吗?我觉得自己总徘徊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一脚踩在理想的天堂,一脚已经触到冰冷的现实的土地。未来的我,该何去何从,我的人生是怎样一个走向,现在真的很苦恼。

哎,走一步看一步吧,要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只要自己能够一直坚持不懈的努力,天道酬勤,我的人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的!加油!

关于新主人翁精神的读书笔记


读了新主人翁精神这本书,对书中提到的很多问题都很感兴趣并表示赞同。对自己身上缺乏的那种主人翁精神而感到愧疚,来到影响力2个年头,记得去年的时候,全员读书活动,读《服从》一书,一年过去了,书中的内容已经不再清晰,只记得凡是要“服从”这2个字,但是在自己在实践中,真的做到“服从”了吗?其实不然,作为自己来讲,虽然行动上有所改善,但是有得时候还是会固执、会怀疑,在领导决定和岗位之间有所矛盾时不知道应该服从领导还是服从岗位,如今,又一本精神大餐的书捧在手上《新主人翁精神》,仿佛让我清晰了,应该用主人翁的心态去看待问题,一切疑难问题似乎可以变得简单而容易解决,而自己站在主人翁的角度去看问题,也比站在一个打工者的角度清晰明了的多。高贤峰老师的这本书,的确是很不错的一本人力资源管理的书籍,书中提到了一些比较先进的思想和观点,比如书中提到的“股份制公司”、“知识雇佣资本”、“人力资源衰减理论”、“差不多先生传”等问题,非常值得现在的我们去学习、追随、探讨,并时刻警示自己。

读完这本书,感受到岗位主人翁精神存在的必然和价值,在工作中难免一帆风顺,难免会工作繁忙,难免会觉得不平衡,而如果利用岗位主人翁精神去调节自己,让自己积极地工作,不断让自己的人力资本转化为知识、技能、经验,就是我们最好的工资,最有价值的回报,影响力是一个让年轻人不断创新发展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作很多事情,不再抱怨工资待遇不高,不再抱怨加班的繁忙,现在只希望自己能有多一些的机会,多一些的能力去做好一次大会,策划一场活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做到最好、最优、最熟练、最快速,给自己人生的筹码增加多一分的力量。重新思索自己的岗位职责——文案策划,自己现在的工作跟这个职位相差很多,每天被淹没在无穷的磁带中倒来倒去,而我把职责中最重要的事情都弱化了,北京影响力唯一的文案策划人员,每天又有几个小时在思索如何去推广影响力的品牌呢?一个月中,又有几天在思考着CEO峰会的策划呢?毫无疑问,我不是设计、不是制作,也不只是摄像的人,而是一名文案策划人员,做一个优秀的策划人是我的理想,我是不会放弃的,故我要为此付出努力。

读此书在体悟到主人翁精神的同时,也体会到不断摄取知识的必要性。知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会不断遗忘、不断过时,只有通过实践中的不断练习,不断提升巩固,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才能让知识保质,而不会衰减。

书中所提到的“差不多先生传”,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尾巴,我不是典型的差不多先生,却吸收了差不多先生的精髓,以前总觉得这是性格的原因,因为我不是完美型的人,是视觉型也许现在变成了感觉型,总觉得追求完美是过于苛刻,拿中国的中庸之道最为自己差不多先生的保护伞,凡是差不多就行了,何必斤斤计较呢?这个是多年来一直的毛病,看来今天应该改改了。

读此书,受益良多。

[关于新主人翁精神的读书笔记]

《感恩做人、敬业做事》读书笔记


连续看了两遍《感恩做人、敬业做事》这本书,掩卷沉思的时候,我想到了原来看过的一则小故事:说是一家外资企业的高管第一次来中国,中午当他看到员工的伙食标准时,他说:如果吃这样的东西,就不应该做事;但是,当他下午去车间检查工作的时候,他更气愤的说:这样做事的人就不配吃饭。也许这个故事是对中国当前职场最好的诠释:中国许多企业对员工缺少尊重,而更多的员工也缺少敬业,并且双方在此博弈中似乎永不退缩!
可是我反过来再想,如果改善员工的伙食,员工就敬业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想一想国家许多垄断性企业,有着超越他人的薪资,享受着他人无法比拟的福利,但他们中能有几人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工作呢!再者我们也经常听到公司高管因为损害公司的利益而被辞退甚至被公安机关调查,难道是因为他们的工资不高吗?福利不好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为什么国人缺乏敬业呢?原因只有一个,是因为国人缺乏感恩。因为缺少了感恩之情,才把工作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因为缺少感恩,才把自己游离于公司之外;因为缺少感恩,所以才不懂得珍惜。
国人常讲: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所以中国人对别人的回报常常建立在恩情之上的。而在欧美国家,讲究的是契约精神,一旦你进入我们的公司,就承诺与公司签订一份契约,而这份契约的核心就是保护公司的利益。可是欧美也提倡感恩,因为有了契约,只能保证你不会做坏,但不能保证你做得最好,而只有感恩,你才会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公司一样,尽心尽力去做好每一个环节。所以感恩不仅仅是对中国职场的要求,而是对全球职场的要求。
一个缺乏感恩之人,是没办法得到社会认可的。缺少对父母的恩情,你会变得不孝;缺少对朋友的恩情,你会失去朋友;缺少上司对你的知遇之恩,你可能失去你的同事;而缺乏对企业的感恩,你将会失去工作的激情,工作中缺乏自律,敷衍了事。
其实感恩并不是要求我们每天挂在嘴上,而是只有我们心存感恩之心,才会想着去回报,而这种回报,才是我们工作的精神动力之源。为了生存,你也可能工作,但你可能只追求那一份工资,工作的快乐永远被那份工资的压力所影响。为了契约,你也会去工作,但你不得不时时刻刻的算计着你与公司之间的平衡。而只有心存感恩之心,你才会有一种轻松感,你会把你的每一份努力都当做是对恩人的回馈,你做得越多,做得越好,你心里的压力和成就感就越强,而且有了这种动力,你才可以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双赢!
有的人会想,就算我感恩企业,可是企业有没有感恩我呢,难道我总是无偿的努力而得不到回报吗?事实并非如此,只有你心存感恩,然后通过你的努力传递到公司,公司也会感恩的做出回报,如对你升迁、加薪、增加你的福利。只有这样,才可能形成双方的互动,如果你总是等你企业先回报你,然后你才被动的付出,那显然是不可能的,大河没水小河干,如果企业没有赢利,那如何回报我们呢?
当然,有了感恩,只能说你有了精神上的动力,但是仅有感恩你还是远远不够的,你还得敬业。

《感恩做人敬业做事》读书笔记


连续看了两遍《感恩做人、敬业做事》这本书,掩卷沉思的时候,我想到了原来看过的一则小故事:说是一家外资企业的高管第一次来中国,中午当他看到员工的伙食标准时,他说:如果吃这样的东西,就不应该做事;但是,当他下午去车间检查工作的时候,他更气愤的说:这样做事的人就不配吃饭。也许这个故事是对中国当前职场最好的诠释:中国许多企业对员工缺少尊重,而更多的员工也缺少敬业,并且双方在此博弈中似乎永不退缩!

可是我反过来再想,如果改善员工的伙食,员工就敬业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想一想国家许多垄断性企业,有着超越他人的薪资,享受着他人无法比拟的福利,但他们中能有几人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工作呢!再者我们也经常听到公司高管因为损害公司的利益而被辞退甚至被公安机关调查,难道是因为他们的工资不高吗?福利不好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为什么国人缺乏敬业呢?原因只有一个,是因为国人缺乏感恩。因为缺少了感恩之情,才把工作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因为缺少感恩,才把自己游离于公司之外;因为缺少感恩,所以才不懂得珍惜。

国人常讲: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所以中国人对别人的回报常常建立在恩情之上的。而在欧美国家,讲究的是契约精神,一旦你进入我们的公司,就承诺与公司签订一份契约,而这份契约的核心就是保护公司的利益。可是欧美也提倡感恩,因为有了契约,只能保证你不会做坏,但不能保证你做得最好,而只有感恩,你才会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公司一样,尽心尽力去做好每一个环节。所以感恩不仅仅是对中国职场的要求,而是对全球职场的要求。

一个缺乏感恩之人,是没办法得到社会认可的。缺少对父母的恩情,你会变得不孝;缺少对朋友的恩情,你会失去朋友;缺少上司对你的知遇之恩,你可能失去你的同事;而缺乏对企业的感恩,你将会失去工作的激情,工作中缺乏自律,敷衍了事。

其实感恩并不是要求我们每天挂在嘴上,而是只有我们心存感恩之心,才会想着去回报,而这种回报,才是我们工作的精神动力之源。为了生存,你也可能工作,但你可能只追求那一份工资,工作的快乐永远被那份工资的压力所影响。为了契约,你也会去工作,但你不得不时时刻刻的算计着你与公司之间的平衡。而只有心存感恩之心,你才会有一种轻松感,你会把你的每一份努力都当做是对恩人的回馈,你做得越多,做得越好,你心里的压力和成就感就越强,而且有了这种动力,你才可以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双赢!

有的人会想,就算我感恩企业,可是企业有没有感恩我呢,难道我总是无偿的努力而得不到回报吗?事实并非如此,只有你心存感恩,然后通过你的努力传递到公司,公司也会感恩的做出回报,如对你升迁、加薪、增加你的福利。只有这样,才可能形成双方的互动,如果你总是等你企业先回报你,然后你才被动的付出,那显然是不可能的,大河没水小河干,如果企业没有赢利,那如何回报我们呢?

当然,有了感恩,只能说你有了精神上的动力,但是仅有感恩你还是远远不够的,你还得敬业。

可能一提到敬业,许多人会说;敬业有什么,只要上班的时间好好做事行了;如果对自己要求再高一点会说,只要自己做的工作不出错就行了,这应该算是敬业了。实际上,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敬业不但要求你做完份内的事情,也要求你百分之百的做好份内事情,而且对于份内的事情,你还要有能力去提高或改进。同时为了集体的利益,你也有义务去帮助同事提高他的业务水平,争取让你团队的工作达到最优,这才算是敬业。

一个人做到敬业是要经过艰苦付出的,首先,职业道德是第一位的,如果缺乏职业道德,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一但把持不住,你就可能身受其害。其次,业务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没有好的业务能力,敬业只能是一句空谈,这就要求你要时时刻刻的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第三,敬业要求你要有一颗宽大的胸怀,工作中出现的磕磕碰碰是难免的,如果因为个人恩怨而影响工作,那也算不上敬业。第四:也就是最重要的,你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只有你心存感恩,你才会敬业;而不是相反,你有了敬业的心,你就会去感恩。

现代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而做为企业的所有者,为了使企业增值,在挑选经营者的时候,首先看重得是经营者个人的品质和工作态度。我们想一想,如果一个人缺乏感恩之心的人敬业精神,他会得到企业所有者的青睐?近期发生的国美权利之争,为什么网络一致的抨击现任董事会主席陈晓,其中深层的原因我们可能不得而知,但是陈晓辜负黄光裕的知遇之恩恐怕首当其中,也被网上解读为现代版的农夫和蛇。想一想,一个缺少感恩和敬业的人能被中国人所包容吗?很难,因为他违背职业精神中最核心的问题:即感恩和敬业。

当然做为我自己,通过认真仔细的学习《感恩做人,敬业做事》,同时也回顾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感觉在许多地方也需要加强。如尽管也加强自己的道德学习,但对于涉及自身利益的,更多的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很少去换位思考;在敬业方面,也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到位的,有时候会对自己的工作挑挑拣拣,工作中偶尔也会出错,虽然不是大的错误,但如果不吸取教训,总有一天会因为这样的蚁穴,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

这本书给了我许多新的启示,我想这些启示以后一定会让我的工作做得更好。

读《人生九级浪》有感


读《人生九级浪》有感

最近有幸拜读了李燕杰老师的《人生九级浪》。感觉收获颇丰,心潮澎湃,于是忍不住写下这篇读后感。

李老师的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让经典带你重走人生路”通过列举经典历史人物的名言来给我们传递先人的为人、处事思想。其中鬼谷子的先养气,后治人的谋略、老子的适度论、曾国潘跨越历史的治学与治世理念都给我很多很多启迪。其中又以周易对知识和智慧的区分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知识可以相互传授,而智慧只能相互启发”;“知识,或许主要告诉人们这是什么。那么智慧则告诉你,它为什么是这个,将来发展下去又如何。”

在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价值观更加青睐“知识”,因为知识是最容易获得的,也是最容易转化为生产力的。一直以来,我都在追求“知识”,却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好好感悟智慧。却没有意识到越是到了社会的高层次,比拼的越是智慧的高低。身为时代的接班人,或许我要渐渐将重点放在启发智慧上。

第二部分“节约你的人生成本”则主要反映了李先生对待人生的乐观积极的态度。他在这部分的第一面就说了这么一句话:“一个人活在世界上,重要的不在于活了多久,而是在有限的生命中,是否为人们献上了一颗赤子之心;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把幸福与美好的东西全部献给他人”我个人认为李先生对待事物的态度是无论做什么都尽力而为,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绝不退缩。强者不一定要是能力出众的,却一定是当你遇到挫折想要放弃的时候敢于回头勇敢地向困难继续迈步的人。但是当事情做完考虑回报的时候不要要求太多,十成好事能够占三四成就可以了,企图把十件好事全独占,其结果只能落个失意与失望。

如果说第二部分是严格精密的控制自己行为的不二法门,那么第三部分“生活容不得半点矫情”则更加侧重于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敞开怀抱去感受爱,去感受快乐,去调节自己的内心世界,自己的情绪。这部分对我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一直在思考人活着为了什么。而在李先生的书中,我竟然就找到了答案。

李先生在“平安地生,宁静地死”一节中说了这么一句话:“人生本无意义,全靠自己赋予!”一句话如醍醐灌顶。是啊!我为什么一定要苦苦寻找别人眼里的人生的意义呢?其实人生的意义都是自己赋予的。你给自己的人生意义多少的高度,它就是一个多少的高度。人,重要的不是活着,而是活得精彩而正派。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很多人到了老年都喜欢出书,但是我看了很多,绝大部分都是在回忆自己做了些什么,而很少有人真正静下心来认认真真总结思考自己对待人生,对待世界的态度,还能够用这么浅显易懂的话写下来,让我们这些不是很能舞文弄墨的人都能看得懂。单单这一点,就非常值得我们尊敬和仰望的。更难能可贵的事,李先生一直以来都秉承口能言之,身能行之的原则,以自己作为榜样,留给我们学习。听说李老师忍受病痛的折磨已经好几年了,可是依然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回过头来想想,我们现在遇到的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

回头想想现在的大学生,很多人标榜混日子为生活宗旨,想法设法使自己付出的少些,得到的多些,还总结归纳出了一整套的“理论”,“经验”,沾沾自喜的传授给别人。现在的社会太多的浮躁,慢慢开始蔓延到大学内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唯利是图,拜金主义。渐渐丧失了一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应该有的热情与活力。以前,我也被这种氛围所感染,总觉得别人帮我就是天经地义,自己做点什么就很吃亏,弄到最后自己死气沉沉的。但是看了李先生的书,我内心的热情又一次被唤醒了,我终于明白,人生在世,其实最重要的不是那些表面的名和利,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生,所以我呼吁大家,都敞开心怀,感受别人的爱,也让别人感受到你的爱。

爱吧,爱一切善良的人,即使你不爱我,我也要爱你,爱就是理解,爱就是体谅,爱就是献纳,爱就是无私,爱就是牺牲了自己,也要使人得到慰藉!人类有了爱,就没有跨不过的山,人类有了爱,就没有克服不了的艰难。

从今天开始,张开双手,拥抱世界,打开心扉,做一个阳光的人!

读【有感范文】《走到人生边上》


这本书是杨绛先生在九十多岁高龄时的著作。鬼神,灵魂与肉身这些在中国民间中议论千年不断的东西出现在这本书中。杨绛先生想明白自己留在身后的是什么,前面等着她的又是什么。《走到人生边上》的前言中,杨绛先生这样写道: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了,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从这一段话可以知道,杨绛先生的这本书分两个部分,一个是人生的价值,一个是灵魂的去向。

杨绛先生提出人生的价值在于灵魂对肉体的支配。这两者在同一个个体中相互斗争又相互统一。人的本性中包含的懒,贪,色等七恶,七恶与人的灵性良心背道而驰。所以这两者相遇时,人就会出现各种烦恼忧虑,若处理不当自会有一些心理的问题。而当人的肉体经过千锤百炼拥有足够的灵性良心时,人就会要求自己不断的完善自身,驱动自己追求更有意义的人生。所以人生在世遇到的一切困难需要我们坦然面对,因为人肉体上的磨练会得到灵魂价值上的累加,灵魂的价值长久不灭。

感谢您阅读“读后感大全网”的《读做人生的主人》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书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