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人类简史读后感600字 > 地图 > 人类简史读后感600字

人类简史读后感600字

发布时间:2019-11-16 来源:互联网

日本简史读后感600字(3)篇。

一本好书,就像新的世界,让我们沉浸其中,废寝忘食,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在阅读作者的作品过程中,书中的描述让人欲罢不能,对于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需要用读后感记录下来。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该怎么写呢?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日本简史读后感600字(3)篇”,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日本简史读后感600字 第(1)篇

1,这种叙史方式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叙史方式,因为这更像是“日本全史”的缩编版,但“简史”和“全史”的差别并不是字数上的差别,而是叙史角度和高度上的差别。作者更应该做的是把日本历史提炼出来一条主线,依次展开,重大事件去繁从简,对主线有影响的记录,无影响的一些小事和数据完全可以省略,毕竟这是简史,是给非专业人士阅读的历史书籍,并非论文。作者写的还是让我感觉到要面面俱到,这大大降低了书的可读性,拘泥于小的事件,让读者也很难感受到日本历史发展的脉络。叙史方式很不错的可以参见《极简欧洲史》,要么就是读起来很有趣的《明朝那些事》。总体来说这本书一般吧。但打分四颗星还是因为对我个人来说收获良多。2,了解了日本历史发展的路径,日本最独特的武士阶级的出现,对比我国没有出现武士阶级,主要原因我个人认为还是秦汉完成了封建制的完结,走向了中央集权,贵族从此没落而世族、庶族崛起,隋唐之后,以庶族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官僚-皇帝制度,天下无敌,直到资本主义出现。反观日本,在我国已进入帝制,庶族官僚体制完全建立的时候,日本还是封建贵族时代,奈良时期开始照搬我国的科举、官僚体制,妄想进行中央集权,但其社会发展水平低,贵族势力强大,始终无法建立帝制,导致“将军”“关白”“摄政”为国家实际控制者,再到后来庄园经济的兴起,武士阶级开始取代贵族阶级,更低一级的“大名”走向历史舞台。这种发展方式是马克思历史发展阶段划分中不存在的一段,武士政权更像是建立在封建制基础上中央集权。二战后日本不反思战争罪行的原因也在书里可以找到,首先是美国为首的盟军因为制衡中苏而对日本审判的不彻底,其次对日本社会政治体制没有进行破坏,原来的军国主义政权下的公职人员被革职后就去参党了,再次日本经济的发达与政治上的矮子让日本在“大国主义”“民族主义”思潮下找回自信,摆脱战败国的影响。日本的反战其实只是反战败,不是对和平的向往,主流文化为塑造自身的形象,诱导民众的胃口,作出了一系列的激进措施。但我整体认为,日本是一个幸运的国家,它有它独特的魅力,也有它肮脏的一面,它既不是我们的敌人,也不是我们的朋友,只是我们需要不断博弈的一方,是我们要学会相处的一方而已。

日本简史读后感600字 第(2)篇

现在这本书下架了,可能是因为错别字和内容不完整的缘故吧。但整体上来说还是很翔实的讲述了日本从三万年前直到小泉纯一郎执政为止的历史状况。一个在刀锋和饥饿上行走千年的民族,内里流淌的满是自卑,贪婪和狡黠的血液。日本人就像非洲大草原上的鬣狗,单独一个拿出来不堪一击,让人不屑一顾,可一群集结起来就算狮子也会唯恐逃之不及。就我个人而看,单独从日本人身上是没什么好学习的,那些在国际上被夸赞的行为不是日本人特有的东西,而是我们人人都应该做到但却因为一部分人智德不够高而一直欠缺罢了。此外就留学这件事来说,最好的去处自然是欧美等国家,但就像印度越南泰国这些国家也有留学生一样,意义不在于在哪儿,而是让自己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了解一个民族最好最快的方法,就是学习那个民族的语言。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符号,经由成千上万年积累下来,无所不包的富含在里面。精通一门语言,和单单只看了几本有关的历史人文书籍,前者内心能体会到的细微差别和细腻的因由变化,是后者无法想象的。

日本简史读后感600字 第(3)篇

据说是北大教材,但是感觉比一般教材还枯燥些,全是干得不能再干的货,所以让本就看书较慢的老夫看起来更慢;n从中世幕府末期到近代明治维新,可以明显看到中日发展的分水岭源头,那就是思想体系的差异;n再读明治维新期间的各项运动,联想到我国那一代精英志士们的历史轨迹,依然心有戚戚焉。到清末朝鲜半岛局势诱发日本自由民族主义,到后面众所周知的历史,仍然是一个虐心的过程,只不过从扩张者的角度再次审视。二战以后,日本政局不管是模式变幻还是政党派系划分,一直纷争不断不稳定,但是其经济却在战后一直到五国“广场协议”期间稳步发展,几次内外经济危机都是短期渡过快速恢复,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也是很值得思考。读书笔记做下来,发现太过庞大复杂,差点把思维导图工具搞崩溃了……[尴尬]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日本的细节读后感300字(3)篇


这本书,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读,日本这个被多数中国人敌视的“小国家”也同样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尊敬并虚心学习。日本社会呈现的井井有条,国民的受教育水平与高素质,人民生活的精致程度以及对待工作的严谨认真态度,这一切不是因为日本人天生觉悟高。日本资源匮乏,所以他们自上而下普遍有种危机感,这也帮助他们养成了居安思危事必争先不甘于人后的隐忍性格。对于一件艺术品而言,“细节”不仅代精湛的技艺也在于时间和精力的大量投入,手艺人的坚持,背后是这个国家对于精湛技艺的重视和爱惜。如果手艺人的执着到最后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试问手艺人还会坚持吗?如本重视知识分子重视科学家,他们的社会地位是最高的,这无疑对社会价值观是一种正向引导,反观中国,今天某星出轨上热搜了、明天某某嫁入豪门上头条了、某鲜肉学霸人设崩塌了……中国年轻人关注的是这些,政府却为了不触及某些利益不加干预,如果把一个国家比做一个大家庭,毫无疑问,政府就是这个国家走向的领路人。日本社会的秩序与素质不是对民众放任自由的结果,而是执政者善于发现问题,并下定决心不畏艰难对现存问题进行彻底处理,政府的决心和立场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当然,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治理起来在难度上自然比日本要有难度,但是,人习惯了某种不公正待遇是可怕的,人们遇到身边人恶语冷脸懊恼沮丧时会暗自发问“这个世界会好吗?”其实不好的不是这个世界,而是你所处的世界罢了。

2019-06

《日本的细节》

细节影响、决定着的,往往远远超出细节本身。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十分在意学习细节、工作细节、生活细节的人。曾经对许许多多的细节做过理想化的推想、设计和实践。

读过《日本的细节》,不得不承认,日本在许许多多细节上完美的现实,超出了我的完美设想。

整个东京都厅有上万名公务人员,但是公务车数量仅有10辆左右,因为很少用到。这怎么可能呢?可这又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真实存在。

“曾经不止一次在电车上看到年轻女性带着尚在襁褓中的婴儿,一旦婴儿啼哭不止,她就会在下一站带着孩子下车,等到哄好了再上下一趟车。不论是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还是已经四五岁的小朋友,妈妈都是一样的做法。长此以往,孩子们也就渐渐懂规矩了。”

由于各行各业各个部门都在细节上做到了尽善尽美,社会运营成本低,每个人都成为了高效率社会运转红利的分享者。

全心全意为选民服务。今天的日本,可敬,可怕。

见贤思齐。如今,我们有了和谐号、复兴号,就不必再仰视新干线。相信在正视差距,虚心学习之后,我们的生活也会更美好的。

处女座与废柴

想起来一个关于自由的有趣的区别,美国有个自由女神,日本也有一个自由女神,仿佛在这两个国家生活很自由,这个理解其实只有一半正确,因为他们的自由更多的表现在完善的法律法规限定下的自由,也就是法无禁止即可为,包括最让大陆人羡慕的各种言论集会结社等自由,他们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的表达自己。但是话又说回来,正因为法律的完备,反而在民众日常生活领域内显得不那么自由,民众会有很多的生活禁忌,包括地铁上各种行为禁止,强制的种类繁多的垃圾分类等等,再加上日本有传统礼仪的进一步约束,所以整个国家的民众会有很强的压抑感,这种极强的文化自律汇聚到一起,也就成就了细节里的强大日本。所以我常常感觉,这是一个由处女座组成的国度,但是另一方面,那些性格大条的星座人在这里生活就会感觉很不舒服,这也可能是他们国家自杀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吧,一个人人追求完美的国度,民众到底有没有做废柴的自由?这也许就是日本的特色吧!

乌克兰拖拉机简史读后感600字(3)篇


2017年读书100计划:No.24.

《乌克兰拖拉机简史》玛琳娜·柳薇卡

“我爱你”

我爱你,我爱你青春的容颜,我爱你年轻的身体,我爱你性感的身材,我爱你的照顾跟陪伴。

我爱你,我爱你能给予我光鲜亮丽的外表,我爱你能带给我的孩子更好的教育,我爱你能够提供给我丰富的物质生活,我爱你能带我逃离让我受苦受难的国度。

这是爱情吗?这是爱情,这是一个84岁英籍老头跟一个36岁乌克兰美女的爱情。因为这样的爱情,他们缔结了婚姻。这是爱情吗?这不是爱情。所谓爱情,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感情。我想,他们之间更多的是需求吧,是对方能给的而自己没有的需求吧。当这种需求完全被满足,或者无法达到预期,那么矛盾可想而之。所以,这样荒诞的婚姻以闹剧开头,以失败结尾。

为什么一个84岁的老头会有这样的选择呢?我想还是因为孤独吧!妻子的逝去,女儿的忙碌,无聊的独居生活,让一个老人完全找不到了存在感,变成了一个任性的孩子。所以,一切问题由此开始。每一个人在步入迟暮之年,心理的落差都是极大的。这一阶段的老年人更需要被重视,被关爱,被照顾……然而作为子女的我们却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在我们心里,那个无所不能,为我们撑起一片天空的父母仍然高大,仍然顶天立地,仍然能够为我们挡风遮雨。其实他们老了。

当你们老了,头发白了,走不动了,脸上充满苍老的皱纹,我该怎样待你们,我亲爱的父亲母亲?我希望不管人生到哪一步,你们都有属于自己喜欢的生活,做自己喜欢的事,为自己而活。作为女儿的我,尽量做到最好的陪伴。让我们牵挂但不牵绊;陪伴但不干涉;支持但不索取的各自享受各自的人生。

看一本小说,除了故事本身,确实还能看到很多东西。就这本书而言,有亲情,有爱情,有底层人民为了温饱的挣扎,有乌克兰的国情,有当年苏共的现状,还有普通人的政治立场。拖拉机贯穿一个国家心酸的发展史,亲情是每一个家庭和谐共处的基础。因为一些经历,让我们与手足至亲渐行渐远;也因为一些经历,让我们的心慢慢贴近。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永远都是一个复杂的存在。人生的每一次选择每一个决定,一定跟经历,跟阅历,跟思想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看待问题的本身,一定不能是简单的“是非对错”。冷静、包容、平和,才能客观,全面。

当我在《刀锋》的阅读过程中从很多角度看到了很多问题之后,我发现我的阅读已经跟之前完全不同了。好像很多时候可以很轻松的理解到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而不是只看一个故事,我想我是真的进步了,我很庆幸!《刀锋》之后,还没有遇到一本书让我有冲动要完全仔细的分析我所领会到的一切。所以,这个书评只是小说的一角。想要有更多的收获,还是自己看,自己细细体会吧!

最后以我的爱情观作为结尾:我觉得最好的爱情,是相互成就,在对方的眼里遇到更好的自己。我想,读书也是我遇到的最好的爱情之一吧,我的确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感谢推荐这本书给我的书友,让我不虚此行。非常感谢!

丁烨

2017.5.17

10:50

幽默是人们在面对生活艰辛时所特有的天赋,幽默,是为了存活下去”。

                                             ----柳薇卡

       八十四岁英籍乌克兰鳏夫爱上三十六岁妖艳迷人的乌克兰金发女郎,后妈就像一枚毛茸茸的粉红色手榴弹一样在我们的生活中骤然爆炸,搅得浑水四溢。俩姐妹放弃多年的不睦,联手驱逐后妈,拯救父亲,上演了一出人间喜剧。

      书中大量的篇章是两个女儿回忆在乌克兰的生活,回忆母亲柳德米拉,当年母亲之所以嫁给父亲,是为了给自己找一条出路,因为母亲的父亲是人民的公敌。如今这位后妈同样也是为了给自己和儿子找一条出路,逃离乌克兰,选择了嫁人。

       一部喜剧,上演的却是乌克兰苦难的近代史。几次易主的乌克兰在每一位征服者的眼里不过是汲取战略物资的仓库,乌克兰人不过是会使用工具的工具。在1932年到1933年那场人为的饥荒中,整个乌克兰有七百万到一千万的人被饿死。因为乌克兰人抵制集体农庄,消极怠工,结果当年几乎所有的粮食都被运往莫斯科。他们吃光了仅有的一点儿食物后,开始吃老鼠,吃茅草,后来他们就咀嚼皮革做成的马具,以压制饥饿带来的苦痛。

       即便后来饥饿不再有了,但饥饿留下的恐惧从没有消失。母亲近乎守财奴一般的节俭和对积攒食物的狂热,以及父亲宁愿忍受烂苹果散发的恶心气味也不扔了它们的生活习惯都是饥饿留下的心理阴影。

       英籍女作家柳薇卡是出生于二战盟军集中营的乌克兰后裔,她用拖拉机简史幽默地串联起乌克兰那段苦难的历史。“我想幽默是人们在面对生活艰辛时所特有的天赋,幽默,是为了存活下去”。

看完本书我依然不明白,推荐导语里面提及的被翻译成33个国家的语言发行,具有捧腹大笑的效果(大概是这样的描述?)究竟在哪里?我觉得本书有她的优点,比如各处蹦出来的金句。我以为这书是想通过一家人的境遇描述那个特殊的年代,以小见大,从来展现大气磅礴史诗般的小说,但是看完还是忍不住失望,我个人真心觉得穿插的很生硬,有的时候看着结婚,离婚啥的,结果莫名其妙加一些拖拉机发明,很突兀,感觉完全可以当两个题材写。而且有关他们一家人的生活,也不是写的特别吸引,一度想弃,感觉自己闲的发慌,围观了一场老牛吃嫩草的生活闹剧,也没据此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没有感受到作者对生活深刻的感悟。另外我对乌克兰历史不是很了解,所以这也很可能增加了欣赏此书的难度,以上。

世界简史读后感(3)篇


眼界广阔,系统扼要,思维流畅,文笔谐趣,这绝对是一本好书。啥也不说了,就将书中部分让我提壶灌顶或五体快递的精妙论断观点或那些古今对比发人深思的故事摘录如下:

1、历史是社会的记载而不是个人的故事,历史中那些能影响人们交流的发明才是最重要的发明。——一句话扫荡了二十四史中多少本。

2、人类的思维与爬行动物的思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我们无法超越这种差异对它们产生好感。——原来我喜欢你就是因为我俩思维相似度高。

3、人类系统思维的发展能力,在相对较晚的时期才得以体现,系统思维在生活中发挥举足轻重作用的时间是在最近的3000年。直到今天,大多数的人还是借助于想象和激情生活,只有极少的人能真正掌握控制自己的思想。——做事想问题要有系统性。

4、实际上,这些早期宗教的祭司,传授的是一种随主观意愿判定的原始的实用科学。倘若称最初的祭司为宗教专家,还不如说是实用知识专家,他们的知识都是经验式的,而且这种经验式的知识往往是错误的。他们为了守住这些知识,不被众人所知,言行举止都非常小心,但他们的职责是要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上——他们却改变不了这一事实。——想想现代有些专利保护、信息封锁过100年后大概也该这样评价。

5、时光匆匆流逝,生活在美洲大陆上居民,为生活忙碌,为献血祭忙碌,然后默默地死去。

6、或许,不该说犹太人创作了《圣经》,而该说是《圣经》塑造了犹太民族。贯穿《圣经》始终的思想,是一种与其他民族思想截然不同的思想,这种思想能催人奋进、教人永不言败。——啊!我原来以为圣经中心思想就是说爱是解决一切之道呢。

7、这些史诗为希腊各部落所共有,还是一条纽带,把希腊各个部族之间联系在一起,正是有了它,希腊各个部族才能在抵御外族的侵略时,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神话传说或英雄传说是一个名族的根,中华民族的树大根深,龙、炎黄、孔圣人、关二爷、成吉思汗。。。。都是一条条根须。

8、亚里士多德开始着手于知识系统化的整理,而这种系统化就是我们当今所说的“科学”。——再次说系统化是根本重要的。

9、、“圣人君子”是儒教学说的宗旨。乔达摩注重内心“无我”,犹太人重视实施正义,希腊人注重探求客观知识,而老子对个人的品行修养十分重视,他们在本质上其实毫无二致。在所有的先贤中,最富公众精神的就是孔子了。——韦尔斯对几大宗师理解很透嘛。

10、荣耀达400年之久的罗马帝国所做的贡献,与仅仅辉煌了100年的雅典进行的大胆无畏、气势磅礴的精神活动相比,罗马帝国是如此的微不足道。在罗马统治下,亚历山大城的科学开始没落,雅典也走向衰落,似乎在这一时期,人类的精神日渐颓废了。

11、唐太宗自己还翻阅过《圣经》的中译本。——真是开放学习型领导人,难怪有大唐盛世。

12、《古兰经》中明确规定,麦加朝圣是一种有限的仪式性活动,为了避免在穆罕默德死后,人们将其神化,穆罕默德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再次,伊斯兰教认为,所有的信徒不管是何种人种、何种出身和地位,大家在真主面前都是肝胆相照的好兄弟,都是平等的。

13、我们最关注的是对人类心智和共同的命运产生的影响。

14、每年的冬天,他(查理曼大帝)都会让一批学者到他位于爱克斯·拉·夏倍尔或美因兹的冬季行宫,和他们一起探讨知识,从而获得教益;到了夏季,他就与以下这几个民族开战:马扎尔人、撒克逊人、撒拉森人、斯拉夫人以及其他尚未开化的日耳曼民族。——寒冬围炉勤读书,盛夏日高好杀人。

15、在此种情况下,难怪很多教皇都是老弱之辈,但有一点令人出乎意料,就是这些教皇中很多都是富有才学的人。——知识就是力量。

16、那时,他们(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人)早已从中国的统治下挣脱出来,并与数量众多的土耳其各个部落达成了军事联盟。——这是我们历史教科书上从来没有的一个角度。

17、窝阔台汗继承了王位,并延续了这种惊人的征战生涯,他有着训练有素、装配精良的军队,还把中国人发明的火药用在野战炮上了。——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历史学者能系统的告诉我为什么中国先发明了火药最后却以冷兵器对付洋枪洋炮。

18、此外,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就是蒙古民族在发动战争前,对匈牙利和波兰的政治情况都做了一番充分的了解。他们获取敌方情报的途径是他们组织极好的密探系统,但匈牙利人和基督教诸国就像一个幼稚的野蛮民族,对敌人的情况几乎一无知。——貌似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也从来没有仔细分析过为什么成吉思汗时代蒙古人战斗力如此强大。

19、到了14世纪末期,由于纸的高质量和低价格,使印刷书籍演变成一种职业。印刷术得到了发展。此后,人类的知识生活进展到一个新的更具活力的时期。知识成了可以传播给大众的滚滚洪流,而不再是从一个头脑流入另一个头脑的涓涓细流了。

20、为了获得权力,有的家族通过阴谋诡计,有的家族靠战争解决,但哈布斯堡家族获取霸权则是通过婚姻。

21、实际上,欧洲的王侯们没有一个是有诚意的。那些遍及各地的宗教纠纷、民众对社会和真理的期待、知识的传播普及,这一切不过是王侯们为了争夺权力而设下的陷阱和筹码而已。——对比一下我们各种房地产政策这事。

22、在人类生活的变化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人类生活的精神变化引起的。这些变化与知识的扩展和增加并行,巧妙地和知识融合在一起。人们希望探求更广阔的空间,投入到更多的事务中,作出更多的贡献,而不仅仅局限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追求。——精神需求是人们从来都极其需要的,所以体验性商业就是这一轮商业的方向。

23、自16世纪开始,作为系统思维不可避免的副产品,一系列的发明与设计应运而生了。——三论系统思维的重要性呵。

24、还有一点同样重要,那就是13世纪,蒙古人首次将枪支和火药带到了西方世界,后来枪支和火药得到了应用和改进。它们的出现,使躲在城堡里的贵族失去了安全感,使城墙围筑的城市变得危在旦夕,同时也扫荡了封建制度。——封建制度原来是被火药炸掉的啊!

25、因为有了汽船、电报和铁路,美国的分裂才有了明显的消退,人们才能团结起来,后来美国成为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伟大的国家。——经济决定政治?

26、把有着不同思想、说着不同语系、读着不同文学的各民族人民的事务推在一起来治理,是一件很难办的事,尤其是当这些分歧因为宗教的纷争而变得加剧和恶化的话,只有某种强烈的共同利益才能使有着不同语言和传统的各民族团结起来。——有时候为了维持团结政治家就会不惜一切创造“共同利益”,下午正好看到《天上再见》里那个军官为了激发士兵斗志发起进攻而不惜伪造敌方射杀自己派出的侦察兵。

27、直到19世纪下半期,一些作用才崭露头角,并且主要是在富裕和具有独立精神的小范围内悄悄地发展起来。倘若没有英国人所谓的有产绅士,那科学的进展就不会在希腊开始,也不会在欧洲复兴。——经济自立、精神独立是创新的两大基石。

28、德国人认为,知识和农作物是一样,要想获得大的丰收就必需施加肥料。因此他们给科学家更多的发明机会,资助他们,给他们非常丰厚的经费。到19世纪下半叶,德国的科学家已使德语成为每一个想紧跟本学科最新发展潮流的科研人员的不可或缺的语言。——重视人才原来是德国的传统啊。

29、机械革命是一种新型的事物,它在有组织的科学发展上成长起来的,它是科学的新进步,像金属的发现和农业的发明是一样的。但工业革命,指的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史上有过类似的发展,两者的性质是大不相同的。虽然这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是相互作用的,然而它们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就算世界上没出现过煤、蒸汽、机械,某种类似工业革命的东西也会出现的。

30、这一时期,在崭新的欧洲世界里,基督教为人类团结思想的广泛传播做出了贡献,再加上政治权力的分散,那些有着充沛的精力、一心致富的人,就很愿意转变观念,从而转移了对奴隶和集体劳动的关注,把目光投放到机械动力和机器上。

31、这在人类事务的发展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转变。在古代文明中,如何维持足够的劳役苦力的来源成了富人和统治者最费心思的事情。但到了19世纪,聪明的人开始明白,与那些纯粹的苦工相比,一般贫民更有价值。哪怕只是为了保证“工作效率”也一定让贫民接受教育,因为劳动者必须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

32、同样都是追求自由和幸福,但一方提议财产权的绝对化,一方坚持要彻底消灭财产私有化。两者看来互为矛盾,却又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33、我们渐渐地发现,社会主义与个人主义,其实是从相反的两个立场出发对同一个问题进行研究,也就是对人们怎样才可以共同劳动的这个问题,找出一个更为广泛的政治和社会的解释和解决方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么智慧的解决之道。

34、现在我们似乎还没看到人类伟业的第一道曙光,在花朵或落日的美丽当中,在可爱的小动物的嬉戏之中,在诸多优美的风景之中,我们将感悟到生命所能给予我们的某种暗示;另外,在伟大的音乐篇章之中,在雕刻与绘画作品之中,在宏伟的建筑和令人心旷神怡的庭院之中,我们同样体会到用物质来体现的人类意志和启示。

35、我们拥有梦想,我们也拥有不断增加的力量。

此书甚好!绵绵几万年世界历史,看着不觉枯燥。在历史长河里人生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过眼烟云。智人的起源在非洲,发展在亚欧大陆。人种角力,王朝更替,民族林立,宗教迭起。文明奇迹,明灭不一,君臣将相,斗转星移。无非是把人类的历史往下推移。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我认为最有用的还是战争和商业(当然还有疾病)。战争促进了交流,人种、文明的融合,同时促进了新陈代谢,优化了资源配置,是一剂猛药。商业是没有硝烟的战场,能代替战争的作用,却是以更文明的形式交流融合。就如一张无形之手,就如中药治本养生。不管人类未来何去何从,希望跨入全球化文明时代的智人摒弃战争方式去发展,毕竟对于地球的霸主智人来说,唯一的敌人还是自己----可能是智力(精神力)脱颖而出的更高级的智人!

如果把一段历史比做一颗糖葫芦,那简史就是一串糖葫芦。一颗糖葫芦和一串糖葫芦的区别在哪里呢?区别在于后者有一根竹签将之串成一串。这就是简史的意义,一本“简史”论细致不如一颗糖葫芦,论前后的连贯性不如一串糖葫芦,没有大历史观,那真不是一本好书。

很久没有读“简史”类的书了,总的来说还是觉得太粗糙。因为“简”,许多内容无法展开,不可避免地会留下许多争议极大的内容,甚至在学界眼里是错误的内容。因为“简”,跨度会很大,内容博大杂乱,相矛盾的是,现今世界已经不可能出现全才了,这也会导致讹误甚至偏见。写简史很简单,也很难,读简史很轻松,也很晦涩。总的来说,还是不建议读简史类书籍。

读懂日本:菊与刀 读后感(3)篇


简介

《菊与刀》可说是研究日本文化的经典范本,创作背景也很特殊。美国作为战胜国对战败国日本进行接管工作,由于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导致美国难以理解日本人的文化特点,因此美国政府指定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对日本进行深入研究,其研究结果集为本书。

评价

本尼迪克特在人类学领域具有权威,因此本书在技能上的可靠性自不必质疑,但在读时能明显感觉到这本书在某些部分存在很强的局限性。由于创作背景为二战结束,实际上作者并没有机会到日本进行实地研究,而只能以官方文件、文学艺术作品、传说故事等作为素材,利用人类学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我们惊叹其研究的传奇性,却也必须持谨慎态度,再加上这本书的写成到现在已经过几十年时间,日本的文化已有很大变化。然而,这本书的意义不在于其所写结论是否完美准确,而在于感悟人类学对某一人群文化的分析方法,这些独特的方法对于我们来说十分宝贵而新奇,同时,这本书也将作为一部引导式的作品激发我们对于日本以及其他国家文化的兴趣,可以说,这本书不仅赋予了我们许多对于日本深层次理解其矛盾的依据,同时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思维之门,为进一步的探究作有效准备。

内容

日本文化在我们看来是极其矛盾的,它们总在极端之中不断切换,他们极度压抑,又极度放纵;极度遵守礼仪,却又极度尚武甚至粗暴。所有的矛盾对立都有其根源,我们想要了解这些,就需要理解他们的规则、道德,观察其生活方式。这是一个非常繁杂的结构,书中的叙述以例证和说明进行解释,具有很强的易读。

《菊与刀》的作者在二战临近结束时受美国战时情报局委托,研究日本民族,以便为美国制定战后对日政策。作者利用了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对在美国的日本人进行研究,并且参考大量有关日本的文献、文学和电影,最终完成了这本研究日本的著作。

“菊”是日本皇室族徽,象征忠诚和圣洁;“刀”是武士文化的代表,象征勇敢和力量。作者用“菊”和“刀”的组合,形象地刻画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和日本文化的双重性——“他们一手捧着花,一手拿着刀”,也有西方学者将其称为“精神分裂的民族”。

作者极力站在客观的角度去解读二战前的日本人,作者从不用“是”、“否”、“对”、“错”等主观性较强的字眼去评价,更多的是说:“这是美国人(西方国家)很难理解的。”这样的语言给读者留出更大的阅读空间。

虽说避免主观,但也难免主观。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主观的地方,但相对客观就相当不易了。

可以这么说,本书破析了二战前的日本人(我把它定义为“以前的日本人”),现在的日本改变相当大,但不管是影视作品还是日本三大产业都可以看到以前的日本人,不说好坏,每一种文化的前行都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的独特性。

世界何其大,拥抱不同,注重多元,缤纷人生。

  此书从一个较高的角度概括日本的习俗和现象中蕴含的文化,并从中寻求这种东西方文化差异化的源头。分析了日本的历史、社会制度、教育和心理等等一系列行为后的民族意识。

     看这本书时,书中所述的日本印象也与脑子里从日漫日剧日本小说得来的日本印象重合。有部分赞同作者的观点,也有部分不赞成作者的观点,但从此书中仍是收益良多,不仅是日本精神还是日本人走过的路。

     至今为止,没有与日本人之间有过交集,但却常常看日本的文化作品。非常喜欢日本的动漫和小说,还有歌。这并不是出于向往的目的,而是对于一种对文化的敬佩。

  在如今思想多元化的时代,也更能体会此书的立意深远,既不偏颇于文化的某一方,又指出某一方文化的差异。虽然看此类书容易造成“刻板印象”,但多看点日本的东西才能深入了解。

黑箱:日本之耻读后感500字(3)篇


直到这本书出版的时候,问题还没有解决,痛苦的人依旧痛苦,有罪的人照常逍遥法外。希望能给作者一个交代,她真是一个自立坚强的好姑娘。

媒体真是极其神奇,是一般人发声的平台,很多时候往往在真相的寻找中起到最关键的作用。

我对这方面了解甚少,只停留在新闻节目或者影视剧以及书籍,对强奸案的认知也仅局限于明星的爆料。但是,世界上真正维权的人,或者说能够、勇于维权的人真的很少,无论是内因还是外因。

主要对媒体比较感兴趣,所以来说说对媒体的一点点小看法。前一段时间微博热搜有这么一件事:太原师范校园霸凌,当事女主角借助微博发声,引起了社会的重视,可是学校压下去了,以玩笑草草结尾,霸凌者极其嚣张!

看了真的很寒心,为什么总有人站在恶魔那一边呢?为什么正义总是得不到声张?强权真的能一手遮天吗?怎样发挥媒体应有的功能?

诶,不过那个女生最终屈服了……既然如此,网友也没有办法了。可能她在发微博承认是玩笑的时候心就死了。

如果想抗争,而且那么多人是她的后盾,就应该坚持到底。

无意中好像看到“房思琪乐园”几个字,才开始看这本书的,因为之前听过房思琪乐园作者的采访,很想看这本书。巧合也好,意外也罢。

遇到流氓不可怕,遇到有文化的流氓才可怕。虽然作者受害之前去过很多地方,见过好多风景,接受很好的教育,遇见的都是美好事物,但对于社会的黑暗,不曾涉及的到。就像所谓的经历了才会成长一样。只不过作者的代价付出的太大。

幸好作者是个有文化有能力有一定的人脉之人,也行好更够勇敢的发生为受过伤无法控诉之人讨个说法,为他也为己。

为什么在多重的证据下,违法之人还能逍遥法外。只因违法者背景太过强大。整个社会体系就是这样。类似这样的情况真的见过太多听过太多。就因为对方背景强大有多少普通老百姓吃哑巴亏。有冤无处申。社会就是如此黑暗。

请作者要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面对不公平的对待就要勇敢的发声。为自己也为天下受过不公待遇的任何人。

中国有句古话: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不被第三方知情的“黑箱”,无法逾越的“自愿的高墙”,成为“准性侵”罪犯的帮凶。这也侧面反映出大男子主义爆棚的日本帝国对女性失于保护,无视弱势群体的冷漠态度。司法体系的漏洞让山口逍遥法外,让诗织痛苦不堪。诗织虽然没有得到司法审判的公平对待,但她不惧势利威逼和断送前途的勇气,义无反顾的扒开自己永不结痂的伤疤,只为保护同为女性的我们。或许大多数女性受到伤害,都会选择缄默不语,把伤害埋藏在内心深处,不愿碰触,更不愿别人知晓。正是这样的隐忍,才让“黑箱”暗无天日,无法探射光亮。感谢伊藤诗织愿做那束强光照射“黑箱”。          谁也不希望遭遇诗织的经历,但谁也不能保证明天会发生什么。通过诗织的“呼喊”,让我了解陌生的“黑箱”。

时间简史读后感300字(3)篇


作为百分百纯真的文科生,并且对物理一窍不通,读完这本书真是不容易啊。还好微信读书特别方便的一点是遇到不懂的名词可以直接百度解释词义。加上霍金大师已经尽量用很浅显易懂的例子来解释那些难懂的概念了,所以整本书读下来还是觉得很愉快。

我觉得自己是真的站在一个文科生的角度去理解这本书的,因为整本书读下来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虫洞”“黑洞”,而且霍金在整本书里所传达的科学精神——“科学的最基本态度之一就是疑问,科学的最基本精神之一就是批判。”这是霍金在整本书开头就提出的。于是我带着这样的态度往后读,我之前的一些常识被推翻取而代之是一些新的常识。再整本书的最后结论一章里,写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伽利略·伽利雷、艾萨克·牛顿的简介,给我们分享了这些世界顶级的科学家面对质疑,甚至有人身威胁的时候所坚持的科学态度。其中举到一个例子“爱因斯坦是冷静的。当一本题为《100个反爱因斯坦的作家》的书出版时,他反驳道:“如果真是我错了的话,有一个人反对我就足够了!”,可以说这些精神并不是因为他们成为了科学家才具备,而且他们具备才成为科学家……很多人只享受科学技术所带来的成果,却从未去思考过或者是关注过科学本身,包括我自己,因为感觉一提到科学,自己太渺小了,“科学”二字从小听到大,但是几乎未曾真正去思考过它的内涵。仿佛觉得这些离我们很遥远,认为科学只是和特定领域的人有关系,但是现实生活中,谁又能离开科学?所以科学是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我们要做的不仅仅只是会读说明书会用电子产品,而是更多的去贴近科学,每个人都应该对科学存有自己的态度……

记得高二的一堂物理课,旁边的物理大神在研究一本书,突然他抬头对我说,你也研究一下,我翻开书页-《时间简史》...一晃读完已是2018年。时间真如白驹过隙,是谁拨动了时间的快进?爱因斯坦说是相对论,而霍金告诉我们时间是虚无。有时真分不清现在和过去的严格界限,霍金说时间也是四维空间的一个维度。0维是一个点,点的垂直叠加是一维(线),线的垂直叠加是二维(面),面的垂直叠加是三维(空间),空间的叠加是四维(四维空间),那么如同一维可以在平面(二维)上任意卷曲到达任何一点,平面可以在空间(三维)上任意卷曲到达任意一处,那四维空间下卷曲三维世界,我们可以到达任何想到的地方。爱因斯坦说有虫洞,在光速恒定下,我们可以到达宇宙的任意一点,但是没有说那第四维是什么,而霍金说第四维度就是时间...那么那节物理课也许还没有结束,物理大神还在等着跟我交流呢...

终于抽空拜读了时间简史,其大部分内容的晦涩难理解也是在意料之中的,简明到普通人都能理解的原理,想必也就失去吸引我去阅读的魅力了。科普著作的里的学术文字语言还是很美的,当然是不同于文学著作的那种美,这种美丽在于严谨,在于对所要论证的观点阐述的无懈可击(当然是在我们目前认知水平达到的高度),所以在阅读的时候看到有人对于一个很专业的物理定律下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真的觉得还蛮格格不入又滑稽。总而言之,这部科普作品对我而言够科不够普,以后肯定会翻出来再看的,不止一两遍。ps.之前对霍金的印象就停留在小学课文里身残志坚的光辉形象了,后来看了生活大爆炸,以为也许是喜剧营造的戏剧效果,觉得蛮可爱又幽默,看了时间简史,觉得他应该真的是很有趣的一个人吧[爱心][爱心]

读后感《日本简史读后感600字(3)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人类简史读后感6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