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800字 > 关于1984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关于1984读后感800字

关于1984读后感800字

发布时间:2019-11-16 来源:互联网

《1984》读后感_800字。

书是春风,能舒坦发困之心。在读过一篇书籍之后人们内心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和体会,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写读后感能拓展视野,发展思维能力,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对于写读后感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1984》读后感_800字”,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1984》读后感800字

◆ 第32章 欧亚国之间的战争
>> 她想当然地认为每一个人——或者几乎每一个人——都偷偷地仇恨党,只要没有危险,都会违反党的规定。
>> 某种程度上,党的世界观对那些没有能力理解它的人影响最大。他们能接受最明目张胆的违背现实的行为,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完全理解党要求他们所做的事情的罪孽,对公共事务也没有充分的兴趣,注意不到正在发生的事情。由于缺乏理解能力,他们保持了理智。他们简单地接受一切,所接受的东西对他们没有害处,因为那在他们身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就像一粒没有消化的谷子通过一只鸟的身体一样。

◆ 第40章 寡头集体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 长期来看,等级社会只能建立在贫穷和无知的基础上。

◆ 第42章 战争迟早要结束的
>> 在很长时间内,上等人似乎牢牢地掌握着权力,但是迟早有那么一天,他们要么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要么失去了有效地统治他人的能力,抑或两者都有。于是,中等人将下等人招至麾下,打着自由和正义的旗号推翻了上等人。一旦达到目的,中等人就将下等人重新打回奴仆的地位,自己变成了上等人。不久,一个新的中等阶层又从其他某一个或两个阶层中分化了出来,斗争又从头开始

◆ 第43章 历史感的增强
>> 比较原始的时代,当公正和平的社会根本不可能实现时,人们很容易相信它的存在

◆ 第44章 金字塔顶端
>> 只有当工业技术发达了,必须使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时,他们才会变得危险。

◆ 第45章 两个矛盾的观点
>> 坚信征服世界的理想的正是那些知其不可能的人
◆ 第46章 转瞬即逝的四月天
如果有希望,希望在下等人身上。
>> 这些人从未学习过如何思考,但在他们的心脏里、肚子里、肌肉里,却储存着有一天可以使世界天翻地覆的力量。
>> 这些人从未学习过如何思考,但在他们的心脏里、肚子里、肌肉里,却储存着有一天可以使世界天翻地覆的力量。

◆ 第51章 一种可怕的疼痛
>> 你精神错乱,而且记性不好。你记不住真实发生过的事,却说服自己记住那些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

◆ 第55章 权力的传教士
>> 现实只存在于大脑中。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800字扩展阅读

1984:汉英对照读后感800字(3)篇


1984:汉英对照读后感800字 第(1)篇

可能是文章描述的气氛过于压抑,让我对它没太大的兴趣。不过难得的是作者写于1949年,而他对未来的预言,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至少在中国,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想象那个时代的人经历着怎样的痛苦。从爷爷那里听说过一些故事,和书中描绘的一样,很多少年小小年纪就成了红卫兵,思想激进,经常冲到别人家中烧毁他们眼中旧时代的产物。老师被认为是臭老九,需要接受批斗,承认罪行。贴大字报,游行,盲目的个人崇拜主义盛行。身体经受挨饿病痛的折磨,精神上还要忍受奴役,和所有人相处都务必小心,因为没准哪句话就被曲解,更别说讲出一些真话来。而其中马爷爷就是个特立独行的老头,一个勤恳务实的医学院校长,专业领域是神经学。在那期间,他们学校有位老师由于精神上压力跳楼自杀了,后听马爷爷说他是一种精神病,做错一点小事就总觉得自己有罪,比如公家的盆被他用坏了,后来还回来的盆没有原来公家的盆大。最后不能原谅自己然后跳楼。本来跳楼自杀在那个时期就是个敏感的事,加上那位老师又是个党员,使人们更加关注这件事。于是陆续的就有人来调查,有人说他是背叛了党,有人说他畏罪自杀,还有人认为是他杀,硬是让所有老师都不准回家,全都住在学校,随时接受调查。作为校长,不能眼睁睁看着一位老师的未来被毁,坚持说真话,认为该老师是由于精神病,而非其他原因跳楼。然后主动申请带着该老师去国家认可的大医院检查,拿到精神病的证明再回来。就是这个决定,让他就深陷到这个泥潭之中了。没几日他和这位老师就和一位负责此事的党内人士启程,到了那所医院,医院不愿接收,后又周折了些日子,终于住院了,接受了精神病的治疗。返回以后,依然有人质疑该老师没病,马爷爷据理力争,拿出住院的证据和住院期间该老师吃过的药,而且强调那样剂量的药物非精神病患者是不能承受的。可是人们只愿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事,于是,他们开始没日没夜的开批斗大会,批斗那位老师,也批斗马爷爷。马爷爷连续几个星期不能回家,只能住在学校,所有人都劝他,让他说那位老师没有病,可他就是固执地坚持说真话。再后来党派人到那个医院要证明,医院为了减少事端,竟然否认了为该老师治疗。这让马爷爷很气愤,也让他受尽了苦头。他依然坚持认为他有病,因为他的专业不是精神病专业,所以说的话不具有说服力。好在后来党又派他和那个督察一起带着病人去另一所医院开具精神病证明,虽然回去后依然是每天的批斗和无尽的拘禁,但最后还是因为马爷爷的坚持,大家陆续的接受了那位老师有病的事实,然后那位老师也保全了性命,治好了病,以后得日子里也无比感激马爷爷。有时候我在想,大概我处于那样的环境,也不会有马爷爷那种坚持真理的勇气,也会随波逐流吧。但我相信人的良知不会泯灭,1984的时代总会过去,我也无比感激活在一个自由的时代。

1984:汉英对照读后感800字 第(2)篇

英国左翼作家写于1948年,出版于1949年,二战以后。

内容梗概:主人公温士顿生活在一个极权社会,那里只有一个政党,通过严格监控所有人的生活来控制思想和言论,压抑多年的温士顿产生反叛思想,与茱莉亚违背党训,思想犯罪。最后被抓住,进行彻底改造,变成另一个人。

有人说这是本预言类小说,文中所描述的社会最终目的是极权,消除自由思想,高度控制整个社会。所用的一些手段,感觉也不太陌生:

·塑造老大哥英勇形象——创造党派领导的个人崇拜;

·编造故事污蔑敌方——引起人民情绪;

·专门部门生产垃圾信息以娱乐大众——娱乐至死;

·通过电屏监控人的生活——控制言论自由;

·按需修改历史资料——篡改历史以应需;

·从小进行思想改造,弱化父母子女的关系——党性教育;

·性交为了生育——弱化人与人的联系;

·阻断信息交流——封锁思想;

·重新编制语言系统——彻底消除“非正统思想”存在的可能性

……

这是个比《美丽新世界》更加压抑的世界。为了保证对权力的极端控制,建立神性一样的党,并且极力消除“自由”“平等”的概念。

意见很多,想法很多,且每个意见和想法都要执行的话,事情常常不能进行下去,企业如此,国家也是如此,可以理解企业里不需要太多“有想法的人”。但是,要发展,就必须要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想法。

国家是人组成的机构,说到底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存体验而做的一种发明创造。为了权力控制人类,就好像发明了机器人反而来统治人类一样,本末倒置。

这应该是本预防类小说而不应该成为指导性小说。

1984:汉英对照读后感800字 第(3)篇

看完这本书,久久不能平息内心的感受。

这本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我是囫囵吞枣般看完,感觉不是我的“菜”。

第二部分是我喜欢的感情戏份。温斯顿爱上了黑发女孩-朱莉亚。他们总能精心的安排一次次的见面和约会。为这本压抑的书增添了一些彩色。我想温是爱上了朱。但是朱。。。和许多不同男人发生关系,她只为自己那份对“党”的厌恶而去做的事情吧。

第三部分,作者写作手法真厉害,让我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不管是人物内心,场景还是形容人物的外形,最可怕的是哪些刑罚。当描述温斯顿的被酷刑折磨后的外形时,我感觉我看见了“那样”的一个人。还有老鼠那一段。我这辈子可能最怕的就是老鼠了,就是听到这两个字,我都心里有点发毛。近段时间我在尽量克服这种恐惧。单看到文章描述老鼠这一段。我舍不得不看,因为太精彩了。那个感觉就像看恐怖片“是的。

《1984(奥威尔作品集)》读后感_800字


《1984(奥威尔作品集)》读后感800字

前晚刚看过的绣春刀(有点昏昏欲睡),有点像??!!明朝地锦衣卫感觉就是电屏,刺听、监视,还有附加功能,为极权铲除异己,不惜栽赃陷害。

这本书读来,收获良多。等级它是存在的,书上给我们简单地分了上中下,代表核心党员,外围党员和群众,大概比例是2%:18%:80%,通过真和爱富四部,在老大哥的极权精神统治下,用双向思维大致实现“战争就是和平 自由就是奴役 无知就是力量”。以我们的主人公为例,一个普通人怎么在这种被操控行为,禁锢思想灭绝人欲地环境下最后被改造成了党的忠实拥护者。

所谓战争就是和平。碰到国家政党首要地就是生存下去,有了生存权才会求发展,可是,极权主义之下,综合历史的原因,合久必分,另外资源永远是不均匀的,统治者为了保持自己的权益,不惜伪造或是为了减少人口而去制造战争,去限制发现。战争使平民在所谓的制造的爱国情怀之下,在有意无意的忽略现实历史之下,没有了对内部政权的思考,没有了自己与前人的生活水平比较,大洋国英社就是这样的利用战争实现了内部的和平。这么看来,这个有点像法西斯日本,一个是资源贫乏,另外就是可能内部矛盾主要找到一个更大的缺口去让民众忘记国内的\小问题\。

极权之下人们生活这么样呢。记忆特别深刻就是史密斯和茱莉亚第一次去小树林的情节,也就是主角的天堂。先在人多的广场街头,也就眼神交流一下,两人前后隔着几个身位说话,说话是怎么样子呢,口唇不能动,避免被电屏发展,约定好了,几周之后,两个人再分别以不同的交通,前后隔半个小时出现的约好地方,再以特务反侦察手段一步步摆脱,到荒无人烟的小树林………打字真他妈累[捂脸]!!

这无望的爱恋, 如四月般逝去, 一个眼神,一句言辞,搅乱了我的梦! 偷走了我的心!他们说时间可以治愈一切, 说你迟早会忘记, 但多年来的笑容和泪水, 仍让我思绪万千!

《干法》读后感800字


我是一名房地产估价人员,从事房地产估价8年有余,工作时间久了,就忘记了自己工作时的初心。在一次偶尔的机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工作造就人格。最终,找到了这句话的来源,这是稻盛和夫《干法》中的一句话。

曾几何时,我也在不断的问自己,到底工作是为了什么,直到看了《干法》这本书籍后,我似乎从中找到了些许想要的答案。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更好的生活也需要努力的工作才能实现,这是我所追求的答案。工作就是生活,而生活就是工作,如果对工作没有什么热情,相反对生活也不会有任何激情,对生活的态度没有积极,同样工作也不会好到哪去。工作给我们的感觉时常是枯燥的无聊的,时常让人感觉到压抑烦躁,这是大多数人的体会。

人为什么要工作?这个问题在当代的年轻人口中大概只能得出几种荒唐的答案。赚钱生存、打发多余的青春、努力过上吃穿不愁的日子。恰恰相反稻盛和夫先生则认为工作是人生最尊敬、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工作可以给我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如果一味的对自己的工作失去信心、总想着山的另一面有更好的差事,就这样在痛苦中徘徊,到最后青春燃尽,终将一事无成。

如何能够真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就要改变心态,心态能改变一切是最有道理的,每天对自己心态的调整有利于一天的工作,无论任何事情都要向良性最好的方面去想,不要把工作当成一种苦差事,与其找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现有的工作,与其追求幻想,更不如爱上眼前的工作,只要是喜欢上了,就能不辞辛苦的工作,不把困难当做困难,一心去想怎样工作,自然就会有好的收获,一定能做出成绩,有了成绩就会获得身边人的好评,你就会更加爱上自己的工作良性循环也就开始了。

在读完此书后,我开始慢慢的改变自己对待工作的心态,开始不断地挑战自己,开始看书、开始学习、开始考证,用一切行动来支撑自己的工作。慢慢的发现,工作造就人格这句话的意义。

《枢纽》读后感800字


人口太多曾经是问题,在加入了全球经济之后,我们以制造业吸纳了过剩劳动力,使得人口压力大大减小,也成就了曾经的人口红利优势。随着人口老龄化,城市化的进程,富裕程度的提升,人口红利逐渐降低。

城市化的进程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聚集在城市里面工作,生活,去寻求更多的工作机会,拿到更多的回报。而大城市的压力和更高的生活成本以及更多元化的发展空间和道路,使得传统的成家立业、结婚生子不再是成为年轻人唯一的必须的选择。

所以有一个很好的说法就是大城市是最好的避孕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家乡离开熟人社会而进入陌生人大规模协作的大城市,个人发展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选择使得个人的发展高于传统家族或父母的要求。选择单身不婚或者晚婚丁克,越来越得到尊重和理解。加上从80年代开始的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率的急剧下降成为必然的趋势。

这件事情也不一定是件很坏的事情,更不能用行政的命令干预个人的生育权和个人发展的选择自由。

首先从人类发展或者民族的发展上来讲,一小部分人选择不婚或者不育,一定不会影响到整个人类基因的传承,也不会影响到中华民族的发展。大家把心都装到肚子里。

而老龄化的快速加剧一定会带来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也会随着技术的进步会得到解决。60岁或者是65岁退休的老人,他们在健康地活到90岁甚至更大年龄这段期间其实还是有很多途径可以发挥他们的经验智慧和工作意愿,基于过往的工作经验的累积,这段期间可能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很可能比年轻人刚进入社会做出的贡献还会更大一点。对很多人来讲,工作是一件必须而并不太辛苦的事情。

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发展阶段都会有问题,试问哪个阶段没有问题呢?只要释放每个人的活力,给整个社会足够的自由,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所以对这些可能的问题,个人都是持乐观的态度,理性乐观。

《香水》读后感800字


林夕先生说:所谓心事,不过是不如己意,就是一种执念。当一人孤独奔跑,想去追回那已逝去的美丽时,最终也只能摇摇头笑着停下来。时光不停留,能停的只有自己的脚步;世界太大,人生太长,总有不如意。有些事物无法得到,应该适当放弃,否则就会落入偏执的地狱。《香水》讲的正是这样一个偏执的少年。

作者帕聚斯金德写《香水》写得非常精妙,他把主人公格雷诺耶写成了一个天才,一个对气味无比敏感、并能辨认和记忆所有气味的世间仅有的天才。当他一步步学会提取和保存气味时,突然被击倒了他闻不到自己的气味。而他也意识到,自己没有气味,就是零,就是无,这么多年他都像从不存在一样生存,没有人能看见他、感受到他。这是令人绝望的。

他选择离开山洞,进入城市。在这里他用新的方法制作香水,他首先为自己设计了人的气味,这些气味使他终于被人们视为存在,人们开始看见他了。而在记忆深处,他依然向往少女的香气,于是,一个接着一个,她杀了26个少女,制作每位少女味道的香水。当他将香水最终完成的时候,也被捕了,处以死刑。行刑那天,他仅仅使用了一滴香水,就让所有人心神颠倒,失去了理智。

他看到了香水的力量,这力量使所有人对他顶礼膜拜。人们爱他,可他却憎恨所有人,人们无法对他的憎恨、他的内心做出回答。他终于意识到,自己依然是无,自己依然不存在,存在的只有香气。人们爱的不是他,只是那香气。

最后他绝望地回到巴黎,一口气将香水用尽,然后被野蛮人吃的一干二尽。他就这样又悄无声息地消失在他出生的地方,就像他从未来过这世上一样。最终他就像这香水一样,挥发干净后,一点痕迹都没留下。

《香水》是一部揭露人性的作品,故事充满了人生哲理。作家笔下,格雷诺耶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多次奇迹般地活下来他像有抵抗力的细菌那样顽强,像扁虱那样容易满足。格雷诺耶的坚持,甚至是为了理想而秉持的固执,与那个时代吃人的环境不无干系。

他逆反,是因为渴望融入主流被人接受;他超脱,是因为他看透现实心如止水;他激进,为了理想,是因为出于禽兽的本能,出于本性的直觉。他的一生为我们做出注解:人性起码需要被理解,其次才能考虑宽容。

喜欢《《1984》读后感_8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关于1984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