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曾国藩读后感1000字 > 地图 > 曾国藩读后感1000字

曾国藩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2019-11-16 来源:互联网

《曾国藩(全三册)》读后感_900字。

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人在阅读的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在同步增长。每个人对于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读书心得。有关作品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曾国藩(全三册)》读后感_900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曾国藩(全三册)》读后感900字

如果说清代历史上有什么文治武功足以彪炳史册的名臣那曾国藩当做不二人选,虽然他不如明朝王阳明那样才华横溢,人生经历跌宕起伏,且以相当水平的哲学(或者说圣人之学)闻名于世,但曾国藩以中人之姿,先见宠于道光皇帝,中年便登高位,后见信于咸丰帝,编练湘军,平息太平天国之乱,立下不世之功,也足以证明他为官为人,识人用兵,自有过人之处。曾国藩的一生倒是可以诠释“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这本书我是第三次读了,第一次读本书的时候才十几岁,那时候的暑假,屋外夏日炎炎,蝉声鸣鸣,屋内弱冠少年,静心沉浸书中,世界纯粹的只有故事情节,无有其他,这样的经历回想起来就有一种别样的情怀。那时候的自己少年意气,不识人间愁苦滋味,总以为金戈铁马,可以纵横四海,总以为剑胆琴心,可以仗剑天涯,总以为情之所致,可以金石为开,不过可惜,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当年以为读懂的部分也只是以为而已。

命运兜兜转转,再次读这本书的时候,已经而立之年,巧的是读书的地点居然相隔不足千米,好像是一个四季轮回,我又回到了时光开始的起点,尽管青春不在,尽管几多挫折,尽管还需历练,但当初“一路走来,始终如一”的情怀始终未变。

本书故事中塑造曾国藩的性格不算特别成功,有点儿“大忠似伪”的味道,但大体上曾国藩的努力,曾国藩的愤懑,曾国藩的挣扎都未有遗漏,而且对待这样一部描述这样一位充满历史厚重感和矛盾感的人物,也不应该吹毛求疵,只要读之有所得,有所获,且与历史实事无太大出入,我以为就可以算是佳作,这也是我给五星好评的立足点。

开卷有益,不求甚解,这次重读也是随性而读,没有刻意用逻辑思维去梳理情节和人物关系,就是简单的代入,去体会,去了解这位理学名臣,滚滚长江东逝水,白发渔樵江渚上,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面对中华民族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这些风流人物毕竟已经俱往矣,能不能数今朝的风流人物,还要看当世青年能否先破先立,不破不立了。但愿今人能够放下抖音,移开王者,挽住强弓,射下星空天狼。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算个不是书评的书评吧,此记2018.11.14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圣殿春秋(全三册)》读后感_700字


《圣殿春秋(全三册)》读后感700字

上帝之光 哥特教堂

肯福莱特中世纪三部曲的第一部,描述了英国中世纪时,一座教堂的兴建始末。一本很棒的历史小说。

前年时,看了《世纪三部曲》,很棒的阅读体验,听说半个地球都在通宵读的书。不过我阅读速度比较快,倒是没有通宵阅读。

故事倒无所谓剧透不剧透了,因为这并非悬疑小说。我也不特地写剧情梗概了。

看这本书,最激动的地方是,看到圣丹尼修道院院长苏热,以及第一座哥特式教堂——法国圣丹尼教堂。我算是学建筑学出身的,我还记得刚上大一的时候,我在图书馆里寻找各类专业书籍,看到了一本专门讲哥特教堂的,看了一周,一张张抄绘里面的建筑立面与建筑平面。后来,呃,后来这些东西我都忘光了,工作中也没有再运用过。只是没想到时隔多年,在一本和我专业无关的书中,再次看到这两个名字,一阵激动,难以言表。

西方中世纪,和中国古代的运作是截然不同的。他们的宗教神权和世俗社会存在交织与冲突,而在中国,经过三武一宗灭佛后,皇权也是进一步强大。

引发我思考的是,古代西方,是否比古代中国更为文明?例如在王桥镇还没有围墙的时候,威廉率领自己的人马袭击了这里。而他受到的惩罚,仅仅是神父的指责。并没有更高级别行政长官的审判或者制裁。好比中国古代,以同时期的宋朝为例,某个有爵位在身的将领,率领将士去洗劫了一座集镇,我想他是会倒霉的。这个思考和本文无关,仅仅是好奇心使然。

信仰这个问题,不好讨论或者探讨。因为我是没有宗教信仰的。

西方修道士的追求,凡人无法完全理解。但我知道,存世的诸多大教堂中,有领主们的慷慨,有匠人的杰出技艺,更离不开这些修道士的狂热。不能说敬仰,但是很佩服。

期待接下来的两部。

2019年02月16日

于福建泉州

2019年读的第17本书

《平凡的世界(全三册)》读后感_1000字


《平凡的世界(全三册)》读后感1000字

犹豫了很久很久,不想写这本书的书评,因为生怕写不出内心的感触,生怕自己的文字没法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是到目前为止读过的,让我最心痛、也最震撼内心的一本书,比《一句顶万句》更扰动了我的心。

少安和润叶,少平和晓霞,每当想起他们的经历,想起他们的结局,都不想正视,在想,有没有另一种可能,他们有着不一样的结果。

少安因为家庭,所以不能和润叶有未来,庆幸自己后来娶了个好媳妇,也赶上了时代的变化,承包窑厂逐渐过上了好日子,眼看生活一天天更美好,秀莲却因为癌症离世。少平,因为家庭原因,上完高中就没有继续上大学,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成为一个庄稼汉,他选择了出去闯一闯,在闯一闯的同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坚持着学习、上进。打工的同时,他和晓霞发展着爱情,机缘巧合之下,煤矿招工,他有机会从一个农民成为正式工人,他也确实成为了正式工人。晓霞在读大学,少平准备在煤矿努力一把,前景一片光明的时候,晓霞出事了。作为记者,在陕西大暴雨的时候,她去了一线,为了救一个小孩,她自己被冲走了。也许少安还会再娶,会给虎子和燕子找一个亲近的后妈;也许少平会和惠英嫂子生活到一起,作为明明的继父,抚养他长大,教他成才。他们两兄弟未来的物质生活一定会很好,家庭也会很和谐,但是他们心中都有自己的缺口,这个缺口,永远无法弥补。

至于金波可能永远找不到那个“美丽的姑娘”,至于向前断了腿以后才能感动润叶,真正的成为一家人,而润叶并不能说清楚自己到底是因为爱情还是因为同情彻底接纳了向前;至于润生经历了那么多才和郝红梅生活到一起,至于其他的各人,没有谁轻轻松松的度过这一生,没有谁能轻轻松松圆了自己的梦,也许,有人一辈子,都只能在梦里面实现自己的期望。

整本书的气氛很奇特,前半部分压抑但有希望,后半部分,光明也十分低沉。前面由于少安、少平家庭的原因,物质上十分匮乏,生活自然困顿,特别是当看到因为种种原因少安和润叶没能走到一起的时候,心里面是有难过的,但是并没有给人消极的感觉,更像是阶段性的挫折,人生还长,后面还会有更好的。后半部分,向前的腿断了、润生因为爱情和家里闹翻了,晓霞去世、秀莲病逝等等,都是不好的消息,也有少安重新振作,发家致富,也有少平在煤矿表现优异、也有兰香和吴仲平恋爱的消息,一直是悲与喜、苦与甜交加。

大概这才是人生,

《平凡的世界(全三册)》读后感_1600字


《平凡的世界(全三册)》读后感1600字

【平凡但不甘于平凡】

这部小说看完却感意犹未尽,小说虽然完结,生活还在继续没有戛然而止。小说反映了平凡世界里平凡人民的生活,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劳动人民生活的缩影。小说里有劳动和爱情,有生活的艰辛与奋斗,也有生活的馈赠与失去,浮现在眼前的更多的是站在命运的节点上,那些为了爱而努力生活的人们。

“全村的骄傲”。少安作为家里的大哥,虽从小念书聪明,却因家境贫寒,初中念完就回家劳动帮扶父亲养家糊口,从小就承担了本不是他这个年纪应该承受的磨难和艰辛。但是少安不仅吃苦耐劳而且善于开拓创新,即使种地劳动也是村里首屈一指能人。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之后,合作公社大锅饭被打破,正是在这样的机遇下,少安凭借拉砖赚的第一桶金,和妻子秀莲办了一个砖窑,成为了农民企业家,全村的冒尖户。后来天灾人祸导致砖厂倒闭,两口子为欠下的巨额债款也是倍受煎熬,好在后来贷款资金顺利下来,度过了难关,而且砖厂越办越红火,积累了一定的财富。这时候,他率先提出要为双水村重新修建学校,我想这就是对财富最正确的理解吧,财富来源于社会,亦回馈于社会,可以说少安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的农民,他有着开拓进取的精神,艰苦奋斗而且善良本分的品质,一直以来为了家人乃至双水村村民在生活这辆马车上奋力前行。

“不要见怪,不要见外”。少平在哥哥少安的支持下,顺利读完高中,是个非常有想法的年轻人,因不愿一辈子呆在双水村作为碌碌无为的农民,了无波澜的过完此生,带着年轻人的激情和热血,来到了黄原区揽工,刚开始做建筑施工搬泥运土的小工,经常劳累的皮开肉绽,其中的艰辛真的是难以言表,但是好在有晓霞这样的红颜知己,他们能谈天说地,是真正意义上的精神交流,这也让他潦倒苦闷的生活有了力量和慰藉。可以说,少平的好性格让他一路遇到很多贵人,不仅将户口落在黄原,而且被介绍去铜矿当矿工,结束了艰辛不稳定的揽工生涯,成为一名有稳定工作的煤矿工人。其后的日子里,虽然分隔两地,但是与晓霞的感情毫无减退,生活对少平好似偏爱,但是不幸却降临在这一对恋人身上,晓霞作为省报记者在一次抗洪工作中因救人牺牲,生活又给了少平重重的一击。此后,在劳累危险紧张忙碌的煤矿工作中,少平因救人导致面部受伤,给了这个27岁青年深深的重击,然而生活还要继续,伤病恢复之后少平依然选择回到他热爱的煤矿事业中发光发热,大牙湾煤矿是他热爱的地方,也是他心灵的归属。

“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这里说说润叶吧,润叶就如同她的名字一样润物细无声,虽然言语不多、性格和润,但其实内心还是很有想法。她爱少安,他俩从小一起长大,她在成为小学老师之后勇敢的向还是一无所有的农民少安表达了心意,只是,少安卑微而脆弱的心灵,加上世俗的压力等等,少安和秀莲结婚了(不可否认秀莲真的是百里挑一的媳妇)。之后,润叶和向前结婚,因为没有爱情,润叶对向前采取冷处理态度,他们一直分居生活,这种状态给双方都造成了极大的悲剧。可是润叶再怎样冷淡,向前仍然爱她,至死不渝那种。某一天,向前酒后出车祸双腿截肢,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他心爱的润叶在这艰难困苦的时候终于回到他的身边,照顾他,给他鼓励,他第一次感受到妻子的温情,这时候润叶也慢慢接受了向前和他的家人,享受回归到了温情的家庭生活。

“不出生在罗马,但是费尽力气也可以抵达罗马”。兰香是小说中唯一在求学和感情上都很圆满的人。农民的孩子早当家,兰香在家人和两位大哥的支持考上大学了,这对教育教育资源匮乏,家境贫寒的农家子弟来说是多大的荣耀,出身没有办法选择,但是我可以选择拼尽全力抵达目标。

21世纪的我们看来,不同的时代背景,虽然物质条件更加充实,却有些相似的忧愁,生而为人,总是要承受点什么,总是要经历点什么,然后才能收获点什么,愿时光不负努力与期盼。

《平凡的世界(全三册)》读后感_400字


《平凡的世界(全三册)》读后感400字

读完《平凡的世界》全本通篇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这是一个理想的世界

这里的人们相亲相爱,这里的领导心系万民这里的

爱情超越世俗偏见

它源自于生活同时高于生活

书中的每个人都能在生活中找到他们的影子

他们痛苦、卑微的生活着经历过内心矛盾挣扎

最终以一颗坚定而向善的心面对生活

这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坏人他们或有残缺、贪婪、卑鄙

然而他们并不真正邪恶

读完一直被震撼着

路遥的眼睛始终发现着人类善的一面

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当读到那句不要见怪不要见外的时候

我感到美好的天旋地转

生活中一切的苦难只为磨练人们等待某一天

每一句平实而简单的问候

将人性的光辉推向极致.

喜悦的生命需要忍耐,永远相信忍耐后命运会对你

不过,第三部相比前两部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内容的衔接性,故事的张力,情节的安排都让人有点紧凑,有点过快跳跃式的完成整部小说,不过,还是非常值得推荐,文中的内容,意义还需细细品尝。

孝恭皇后(全三册)读后感600字(3)篇


孝恭皇后(全三册)读后感600字 第(1)篇

最近可看了好几部后宫小说,有杜撰朝代的,有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也有胡编乱造的,更有另辟蹊径与历史截然不同的,作为茶余饭后的消遣特别解压(≧ω≦)

从小就喜欢唐诗宋词元曲,喜欢寥寥数字就可以演绎人生的大智慧,喜欢朗朗上口如音乐一般的口角噙香,喜欢文字下蕴含的温婉惆怅的感伤,喜欢一曲终了的一声长叹样的戛然而止…

但这部孝恭皇后还是让人眼前一亮,作者名原铨!任何地方查不到作者的介绍,连无所不能的度娘都是一片沉默,而只有作品却没有作者其人,不知道作者是男生还是女子。新华字典上说“铨”为“衡量轻重”,作者用了“原铨”的笔名,是谐音“源泉”还是自恃切莫信笔由缰的不管不顾的要有原有则?

就像这部长篇-孝恭皇后尊重历史事实,以历史为背景而不是信口胡诌

小说讲述了,明宣宗孝恭孙皇后孙清扬,本是山东邹平人,因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燕王)长子长媳张皇后之母彭城伯夫人的极力推荐被选入宫中,经张皇后亲自调教教导宫中礼仪,后来皇太孙朱瞻基大婚,张皇后选颇有贤名的济宁胡氏为正妃孙氏屈居其后只居嫔位

明宣宗朱瞻基继位后改元宣宗,胡氏被封为皇后,孙氏被封为贵妃,孙氏与宣宗青梅竹马感情深厚,当时册封皇后,宣宗有意改立其为后但是因太后张氏一句两人地位已定,因而只能屈居贵妃之位,但是宣宗对孙氏极为宠爱,因此像太后请示希望能破格制金宝赐与孙氏

按照明朝旧时的宫廷礼制,皇后被册封后赐金册宝,贵妃以下有册无宝,而朱瞻基对孙氏的宠爱为其破例,让孙氏成为明朝第一位有金宝的贵妃,自她之后,明朝才有了贵妃都被册封,均册、宝俱备

宣德三年孙氏有子,宣宗废胡皇后,册立孙贵妃为皇后,宣德十年明宣宗逝世,皇太子朱祁镇登基为皇帝,孙皇后被尊为皇太后,正统十四年“土木之变”发生,御驾亲征的朱祁镇被瓦剌所俘京师告急,明朝陷入空前危机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孙氏采纳主战派兵部侍郎于谦等主战派的意见让庶子朱祁钰即位,是为景泰帝,终于化解了危机!景泰八年,夺门之变,英宗复位,孙太后上徽号曰“圣烈慈寿皇太后”,天顺六年,孙太后去世葬于景陵

孙清扬八岁进宫,是这样一个一路从一介民女到贵妃再到皇后的奇女子

她以贵妃身份得享与皇后一样的金册金宝之礼,皇贵妃一称由她而始

她尚在世就被尊为“圣烈慈寿皇太后”给在世的皇后和太后上宫闱徽号自她而始

她以一人之身开明朝两个先例何等荣耀!

她,思虑长远,土木堡之变力挽狂澜;迁都之危因她而解,嫔妃殡葬制度由她而废

她,永乐八年进宫天顺六年崩逝,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六朝,几乎一生都在深宫中度过,却有着最为自由的灵魂,无人出其右!

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她终于,权倾天下,名满大明

孝恭皇后(全三册)读后感600字 第(2)篇

很矛盾的一本書。讓我常有被代筆的錯覺。故事圍繞孝恭皇后自幼離家搬入太子府到晚年逝世的一生。進度總體有序,時快時慢,其中的鉤心鬥角亦算新穎。做為小說,已經很尊重歷史了。儘管如此,還是覺得缺少了點什麼。導致在閱讀的過程中,多次想棄文。番外看的更是 wtf。經不起推敲的純打發時間的小說。前面明明介紹說女主不是軟柿子,雖然不害人,但是也絕不會認人欺負。結果後面各種白蓮花,看的想罵街 -.-n作者很努力的證明朱瞻基和孫清揚的愛情。但是我實在不敢苟同。兩人更像知己,相識相知,對彼此深信不疑,伯牙子期、管鮑之交。但是愛情,真的感覺不到。全文下來,很多人都有印象,卻沒一個深刻的。而且有些配角的改變感覺太過牽強。很多鉤心鬥角描寫的不夠細節,往往一個「查」、「細查」、「仔細查」之後就出結果了。過程呢?nps 句:微信讀書大 bug 啊。閱讀 98小時?[疑问][疑问]n

孝恭皇后(全三册)读后感600字 第(3)篇

看到一半的时候真的很想给差评啊[捂脸]为什么非要写的像个言情小说一样呢[发抖]孝恭章皇后的功绩没怎么写,倒是写了一堆帝后情缘和宫斗宅斗……

之前在史书上看到的孝恭章皇后虽然只有寥寥几笔,不如某些鼎鼎大名的皇后太后那么浓墨重彩,但是从简简单单的几笔描写中就能看出这位皇后的善良,来自一个历经六朝、深宫五十余载的女子难得的善良。她在弥留之际取消了大明朝对于后宫女子可以说是最为残酷的生殉制度,给后来的无数佳丽留下了一条生路,也让更多的人可以不再为了活命,或者说是不再仅仅为了活命去害人害己,我觉得她的善良就足够让她名垂青史了。

经过了几百年的时光洗礼,孝恭章皇后也许被时光所忘记,但是她的纯善会永远留在世间。也许她曾经做过害人的事情,但是能够留住更多无辜的性命,她比很多残忍的上位者还是要强的太多了。

平凡的世界(全三册)读后感 读书赏析(3)篇


书中的故事大致以文革十年和改革开放为背景,以年轻人的人生历程为主线,讲述了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那个时代的困惑与不甘,矛盾与挣扎,以及他们不停发展变化着的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可以说是人生这场盛大的演出的缩影,很多人都会找到自己的影子,你能想象到的所有情感故事都有发生。鱼水相依为情,幼年相伴为谊。人与人之间朴素而真挚的感情或许没有来由,却总归有迹可循。它可能发端于琐碎繁杂的生活之中,可能是在恰当的时候得到心灵的温暖。时而昂扬激奋,时而绵延低沉,让人心动着迷。孙少平与金波相伴一生的真挚可贵的儿时情谊,在人生分享喜悦和遇到困难的时候,互诉衷肠安慰鼓励;孙少安与润叶青梅竹马的感情在现实面前支离破碎,少安迫于压力娶了个山西姑娘,没想到日久生情寻获真爱;李向前对润叶爱的痴狂,历经苦难双腿截肢心灰意冷时却得到她的关爱,让人不得不感叹命运的无常;主人公孙少平与田晓霞堪称完美的爱情,两人虽然阶层不同但在精神层面却有着高度的共鸣,在一切日子充满希望的时候,田晓霞为救他人意外身死,所谓造化弄人大抵如此,往后的日子里金秀对少平表达了自己的爱意,少平最终选择带给他家的温暖的有小孩的惠英嫂;从学生时代起便一心想嫁富家子弟的红梅,却嫁给了一个平凡的乡村教师,不久又成了寡妇,所幸的是曾经毫不起眼的同学润生最终带给了她生活的温暖;少平的姐姐兰花爱上了一个不爱回家又风流成性的王满银,任凭他人劝说依然无怨无悔,浪荡了大半生的满银有一天看见镜子里老了的自己,终于醒悟回家过起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从小体贴懂事的少平的妹妹兰香历经苦读终于登上了大学的课堂,和家庭优越的大学同学仲平相爱,凭借着通情达理的性格和不凡的谈吐见识最终赢得仲平父母的喜爱,收获了美满的爱情......纷纷扰扰纠缠不休,书中的情感故事,曲折反复之处实在一言难尽。人性有你想象不到的恶,也有你想象不到的善。小小的一个双水村,亲情、友情、爱情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交叉上演,奋斗感和无力感同时矛盾地充斥着每一个人的生活,有志得意满的,有苦尽甘来的,有抱憾终生的,有情人没成眷属的。天意从来高难问,人间难得小团圆。有人青云直上,有人一蹶不振,有人大起大落,有人平庸一生。你会摇头叹息生活为什么要这样折腾每一个人的时候,最后发生的一切又让你觉得它本身就是这个样子。双水村的故事也会是任何一个地方的故事,时代虽然在变,人与人之间的故事却亘古循环,往复不息。想起《教父》里的一句话:能够在一秒钟看清事物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的人,自然是不同的命运。水东流,日西坠,朝如青丝暮成雪。当暮年之后,到了人生要总结的时候,每个人都要坦然面对和接受生活赠予的一切惊喜和悔恨,它谁都不会落下。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每天都要发生许多变化。有人倒霉了,有人走运了;有人在创造历史,历史也在成全或抛弃某些人。每一分钟都有新的生命欣喜地降生到这个世界,同时也把另一些人送进坟墓。这边万里无云,阳光灿烂;那边就可能风云骤起,地裂山崩。世界没有一天是平静的。

        可是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的变化是缓慢的。今天和昨天似乎没有什么不同;明天也可能和今天一样。也许人一生仅仅有那么一两个辉煌的瞬间——甚至一生都可能在平淡无奇中度过……

        不过,细想起来,每个人的生活同样也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这些平凡的世界里,也没有一天是平静的。因此,大多数普通人不会像飘飘欲仙的老庄,时常把自己看做是一粒尘埃——尽管地球在浩渺的宇宙中也只不过是一粒尘埃罢了。幸亏人们没有都去信奉“庄子主义”,否则这世界就会到处充斥着这些看破红尘而又自命不凡的家伙。

       普通人时刻都在为具体的生活而伤神费力——尽管在某些超凡脱俗的雅士看来,这些芸芸众生的努力是那么不值一提……只有一个人对世界了解得更广大,对人生看得更深刻,那么,他才有可能对自己所处的艰难和困苦有更高意义的理解;甚至也会心平气静地对待欢乐和幸福。

        当一个人集中地凝视着自己的不幸时,他就很难想象别人的苦难。

        把黑夜留给鬼魅吧,白天应该是属于人的……

真是精神食粮,在平凡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活的那么出彩。小说写作在六七八十年代的背景里。在大时代变革的环境下,两位农民兄弟在巨大的社会矛盾的历史变革中走过的曲折道路。生动刻画出来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阅读此书带来的是精神世界更加深邃,生活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对于世界和生活更加深层次的理解,获得了一种内在的动力。生活往往不会朝着自己美好渴望的方向前进。但是我们一定要一颗不畏惧的心态走下去。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家的爱情观,不管是自由恋爱,青梅足马,亦或者媒妁之言。但是我们一定要有颗内心的明灯坚守着,方得“始终”。金钱、权利、名望,固然很好,切不可陷入漩涡迷失自己。生活的不幸与幸运往往都不是永恒,应该有一颗积极的态度面对各种得失。看事物会随着精神世界的深邃越来越有滋味,或者说品鉴。还有一点不理解的是,为什么新闻上总是报道一些流量明星的衣食住行我,多报道一些普通人对于生活的饱满精神世界,不是更好吗?

《激荡四十年:中国企业1978—2018(全三册)》读后感_1400字


《激荡四十年:中国企业1978—2018(全三册)》读后感1400字

2019年第五本书《激荡三十年》(1992—2008)

30年的中国经济奇迹,是一种无比务实的经验主义价值观的胜利。

30年来,人们曾经激烈争辩的“姓资姓社”问题,如今早已达成共识,一些被视为改革标杆的地方和名词,如“温州模式”“苏南模式”及蛇口经验也已失去光彩逼人的先发效应。

1992年邓小平出席十四大,这是他最后一次出现在全党的代表大会上,从此改革总设计师淡出舞台,退到幕后。如果说1978年开启了改革的帷幕,那么1992年则是改革的转折点,这一年,让我们明白,改革不仅仅是摸着石头过河,有时候还要卸下包袱,脱下鞋子,轻装上阵。

相比于前15年的草莽英雄,1992年新一轮的机关党政干部10万人下海,则给改革开放带来了一股新鲜的气息,被武大学长陈东升总结为“92派”一代,代表着高学历、体制内精英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改革开放的动力也从思想观念的解放转向制度创新,现代企业管理也替代了草莽江湖。

1992年,朱相从上海进京,日后这位继陈云之后又一位懂经济的官员,奠定了中国未来直到十九大之前的经济路线。

无论是清理三角债,还是清理金融领域体制外活动保证资本体内循环,还是用5年时间解决国有企业改革问题,还是分税制改革加强中央财政权威,还是双轨汇率并轨主导人民币贬值奠定出口导向型中国经济。朱相以其强硬的手腕勾勒出了中国未来十几年的发展路线。

从改革开放伊始的国有企业改革也迈入了一个新台阶。之前15年的放权企业、厂长负责制、经营体制改革,都被证明是无效的,而在全社会社保体系建设滞后的情况下,破除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只会伤害最基本工人阶级。

而这个阶级是最为革命的阶级。

搞活国有企业最终来到了产权明晰,抓大放小,国退民进,紧紧抓住涉及国计民生的资源金融领域,放开市场经营范围,国有企业的改革成效初显。只是成千上万的国企职工则沦为了牺牲品。

一统就死,一死就叫,一叫就放,一放就乱,一乱就统的经济怪圈终于走到了尽头。

集体企业转型也走到了历史的转折点,无论是科龙的潘宁,还是长虹的倪润锋,还是健力宝的李经纬,这些企业家,亦商亦官,他们只是国有企业的管家,但一手做大的企业早已烙下了他们的基因。无论是管理层收购(MBO)还是搞垮国企再行收购,国有资产流失是新左派批判的对象,国有企业改革冰棒理论成了日后纠缠不清的烂账。

这一年,华为和联想的不同抉择,决定了日后两家公司的走向,在最艰难的时候华为也不放弃研发投入,而联想则选择了以市场换取生存,甘愿做代理商。然而事实是,华为证明技工贸而非贸工技才是最终赢家。

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冲击亚洲新兴市场的货币,得益于朱相的力挽狂澜,在出口已经乏力的情况下,扩大内需,然而也放出了房地产这头洪水猛兽,日后成为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也成了最影响国人心态和价值观的怪物。

索性,错过了三次工业革命的中国,终于赶上了信息革命,新兴的互联网成为了市场最不可忽视的力量,它不仅改变了人们交流的方式,更催生了无数的新兴中产阶级。

正如晓波所讲,改革开放前30年,涌现了一批企业家。出身草莽,不无野蛮,性情漂移,坚韧而勇于博取,他们的浅薄使得他们处理任何商业问题都能够用最简洁的办法直指核心。他们的冷酷使得他们能够拨去一切道德的含情脉脉而回到利益关系的基本面。他们的不畏天命使得他们能够百无禁忌地去冲破一切的规则与准绳。他们的贪婪使得他们敢于采取一切的手法和编造美丽的谎言。那是个充满一切可能的时代。可我依然希望他早点过去。

《如果这是宋史(全10册)》读后感_900字


《如果这是宋史(全10册)》读后感900字

在这段时间里,赵构并不是有意识地漠视岳飞。他有更重要的事去做,他做得非常用心,在腊月将近时,事情终于接近圆满成功了。

前面说过,当金兀术写信过来骂人后,赵构心情大畅,派人过江,双方接洽各取所需。赵构的诚意很足,除了文字功夫一如既往地到位之外,还考虑到了别的细节。

他亲笔写信告诫使者,女真人最看重的就是钱财,一定要注意礼物,要分出等级来。“军前礼物不必用上等”“上等物留以待其国主”“恐左藏库无佳帛,朕处有之。向张浚在川陕每岁进奉樗蒲、绫帛等皆在,朕未尝用一匹”等。

换来的是金兀术的漫天要价以及欺骗。

金兀术给出的和平开价是以长江划界,江北尽归金国。如果实现的话,南宋的国土将大面积缩水,广阔富庶的淮河流域将全部丢失。这些年来发生过无数次血战的淮南西路、东路都不再是南宋的了。这实在是难以接受,哪怕赵构不要老爹、不要大哥、不要亲妈、不要老婆,也不要岳飞,只渴望一点点可怜的安宁也不行,金兀术可不是慷慨之人。

使者团展开反攻,讨价还价,奇迹一样,他们居然成功了。这实在是匪夷所思,杀汉人如麻的金兀术在自己的军营里怎么会被宋朝砍价成功呢?

据《金史》记载,是南宋的使者们不停地跪拜磕头,“哀求甚切,于情可怜”,金兀术才“屈服”的——还能更无耻些吗?

事关国土,居然磕几个响头就能过关,那这些年金兀术杀人的理由是什么,是宋朝的礼仪低劣,让他很不舒服吗?

稍有理智的人脑海里都会闪现出这样一个画面——金兀术高高在上,南宋使者匍匐在地,真的在跪拜哀求些什么,而金兀术置之不理,满脸高傲。

这个场景继续、继续,直到南宋使者突然抬头,说:“金四儿啊,装酷被雷劈,差不多就行了。上次不放你都过不了长江,你还真把自己当完颜阿骨打啊?”

金兀术瞬间崩溃,同意还价。

不管怎样说,当时在金军大营里两国达成了初步的和平条件。按程序,宋朝的使者团要尽快赶回临安去报喜,可是临行前像是有所预见一样,他们私下里拆开了金兀术写给赵构的信。

果然有猫腻,金兀术在里边说:“……使者许我江北矣。”

作文读后感900字: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即将崩溃倾倒的清王朝又延续了60多年,其功业无人能够效仿。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蒋介石也是如此,他也证明一生中独服曾国藩。蒋介石还把《曾国藩家书》作为黄埔军校的教材来治军育德。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此刻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这是近代志士仁人脍炙人口公认的一句名言。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了一整套守穷的官场绝学。穷为保官之道,穷为善身之道这是他的一个信条,这信条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写一副对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来激励自己,一生做个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的守穷廉政的好官。在家书里能够看出,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能教导和照顾好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今人看来高不可攀的。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人情冷漠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里,认真地读读《曾国藩家书》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真是值得每个人一读,尤其对当今的富二代教育大有裨益。自古看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但是三代,多因纨绔子弟的文官爱财、武官怕死丢了世袭荫泽。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一批着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毛泽东说他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是很准确的。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学理论,他写出的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个朝代的文坛,可谓是道德文章冠冕一生的人物。

读罢《曾国藩家书》,我油然而生的除了敬佩还是敬佩!

曾国藩三部曲读后感


曾国藩三部曲读后感范文一

暑假我阅读了唐浩明写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三部曲》,即:《血祭》《野焚》和《黑雨》,曾国藩这人有时我曾是唾弃,有时让人依靠,有时让人嗤之以鼻,有时又让人十分佩服,他的所作所为,真的是不可预知的。不过,总体感觉是,他是一个成就大于过错的人。

曾国藩的一生孜孜以求的人生境界是内圣外王。他是一位着名的政治家,战场上的猛将,其锲而不舍的性清决定了他不平凡的一生!此外,他的文辞隽永湿润,谆谆告诫,真诚待人,同样令人钦佩。

曾国藩待人随和,经常会耐心倾听学生提问,这个不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且他为官清廉,一生都没有贪得钱财,深受文人学者好评。

曾是一个永远无法理解的人,谁也看不懂他,他是一个学者,也是个好官。也许只有那一句最中肯的评价:曾国藩是地主阶级力最强大的人。

曾国藩三部曲读后感范文二

读了唐浩明写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三部曲》:《血祭》《野焚》和《黑雨》,总体感觉他是个了不起的功大于过的人物。

我最佩服曾国藩为官清廉,崇尚节俭的行为。官至极品的他始终严以律己,曾国藩十分清楚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道理,虽然后来官越做越大,但一直要求家人生活俭朴,远离奢华。他自己常说:余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盖子孙若贤,则不靠父辈,亦能自觅衣食;子孙若不贤,则多积一钱,必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大玷家声。故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以银钱予后人。他在京城时,见到的世家子弟都一味奢侈腐化,挥霍无度,因此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来北京居祝他让他们住在老家,门外也不能挂相府、侯府的匾。他北上征捻前夕,为家中妇女定下功课表,严格要求。因为他教育子女有方,所以他的后人都秉承他的治家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成就都不小!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600字: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读《曾国藩家书》,从第一封家书开始,笔者就被书里浓浓的亲情味所感染。随着阅读的深入,这位被誉为清朝第一中兴名将的形象在笔者心里彻底被改变了。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艰难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每一封家书都洋溢着浓郁亲情。看的笔者都想让时光倒退几十年,重新回到仅靠书信联系的时代。

如今人们,就应说是赶上了好时光。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论多远,都好像在咫尺之间,都能够透过电话、信息、微信、网络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电子通讯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现代人能够说已经告别了原始的信纸、信封。但是,无论如何方便快捷,总觉得少了一点感觉。读着《曾国藩家书》,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十几年前自己写信读信的情景。那一封封透着墨香和纸香味的信,读起来,感觉特亲切特温馨,信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活灵活现,都栩栩如生,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读着亲朋好友的来信,感受到的是寄信者那份浓浓的亲情友情。如今,无论是接电话还是看信息,总觉得少了一点韵味和感觉。

读《曾国藩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作为史上名臣曾国藩的另一面,那就是人性中最美丽最温馨的善良之光的闪现。那一封封家书,无论长短,字里行间充满的是对亲朋好友的挂念、关心和关怀,字里行间充满的是中华民族最完美的道德孝悌。一代名人重臣透过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养。看曾公的家书,感受到的是他骨子里那份对家人的浓浓亲情。作为一个在京城做官的人,曾公在给祖父的一封家书中写到,在京为官之人都是东拆西借的过日子曾公在家书多次提到生活的艰难,但是总是尽力的帮忙家人和亲朋。看到这些,我感动了,而且感动的想流泪。如今,我们生活的时代,虽然物质生活十分富足,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也许我们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们心里少了像曾公一样的亲情和友情。

也许是因为此刻的这个世界诱惑太多,也许是因为人人都忙于追名逐利,如今,人与人之间以前拥有的浓浓亲情和友情好像在逐渐变得淡薄,维系人与人之间感情联络的纽带越来越脆弱,感情的深浅和好坏全维系在利益的天平上。一旦利益的天平严重失衡,以前浓厚的亲情和友情就会变得寡淡如水。古人所云的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的人间百态,在当今物质极度礼貌的社会上更加凸显。我们将一切都归咎于穷和富这两个字,似乎有点偏薄。《曾国藩家书》一书中,从很多家书里我们都能够看出作为为官之人的曾公生活的艰难,有些时候冬天要靠外官进献的炭资钱过活。这样的生活境况也许此刻人觉得不可思议,更不敢相信,但是,当时曾公的生活境况就是如此。即使如此,他还时刻不忘尽最大努力接济家人和亲朋好友。看了曾公的家书,我有点顿悟了,维系亲情和友情的金钥匙不是名利,而是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熏陶。

曾公在家书中,上千次的提到他的弟弟们学习状况,从中能够看出曾氏家族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曾公家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份浓浓的亲情和友情,来源于曾公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积淀。所以说,改变人的素质,真正的根源还在于教育和文化。这天,现代人缺失的正是物质的超前发展和教育的相对滞后,物质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如今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

当下的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迫切的问题是发展文化和教育。经济能够改变人的生活状况,而文化和教育能够改变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素质。民强方可国富,民强首先强的就应是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没有文化和道德修养的人,即使披金戴银,拥有万贯家财,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动物而已。因为人毕竟是靠感情维系的动物,没有感情与禽兽无异。

《曾国藩家书》处处洋溢的浓浓亲情和友情,正是迷茫的现代人正在丢失的和渴望得到的东西。当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的浓浓的亲情和友情时,也许这个社会才不会那么浮躁和狂热,也许每个人的心儿才会多几分宁静和安逸。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来自于民众深厚的文化积累和道德修养,除此也许别无他法。

曾公作为历史上一位毁誉参半的人物或者领袖,我们不去评说其史上的功与过,只就其人性中最闪光最完美的一点就足矣,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最后,以曾公的一首诗结束此文,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生命册读后感


【篇一:《生命生命》读后感】

课文通过动物。植物及人三方面的事例,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意义:生命虽然短暂,但我们要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裴多菲说:生命的长短以时间来计算,生命的价值以贡献来计算。请珍爱生命吧,让自己活得更加光彩!

说到这里,我想到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李隆,在抗震救灾中不怕牺牲,连续作战。在废墟下先后挖出57名群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他用自己的生命释放着人生的价值。所以,我们要把自己的生命当成无价之宝,永远地珍惜它。

在学校,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走廊上,几位同学横冲直撞,根本不去顾及身体和同学;栏杆前,有同学踮起脚尖甚至爬上栏杆;好奇的向下望;楼梯上,一位同学不是走下楼,而是坐在扶手上滑了下去

每当我看到这样的场景,我的心里就像一只小兔子一样蹦蹦直跳。这些同学有没有想过这样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在走廊上飞奔的同学一旦相撞,往往鼻青脸肿。头破血流;栏杆上的同学一旦掉了下来,后果是可悲的;从扶手上往下滑,只要稍不注意,就会跌下来,导致骨折,脑震荡人的生命是脆弱的,生命一旦发生什么意外,会留下永远的伤痕;健全的身体一旦失去,将永远无法换回。

我们的生命是用来珍惜的,是用来热爱的,是用来爱家的。爱国的。爱这个世界的,千万不要因为一点微小的困难而轻易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篇二:《生命生命》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生命生命》一课,文中一个个顽强的生命,让我如此动容,如此感动。

生命是什么呢?文中那被我抓住的飞蛾挣扎,极力鼓动双翅,那种求生的欲望令人震惊。昆虫如此强烈的求生欲望,怎能不令人动容?那香瓜子冲破坚硬的外壳,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也要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瓜苗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怎能不令人感慨?

当我读到杏林子静听心跳,体会到生命属于自己,虽然短暂,但是,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陷入了沉思。在查看了本文作者杏林子的资料后,我更是感概万分。杏林子12岁就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从那时起,她手不能抬,头不能转,脚能不走。在残酷的挑战面前她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坚强的毅力自学了许许多多的科学知识,成为了一位出色的作家。她现已出版书四十多本了,最震撼人心的是:杏林子把所有的稿费都捐给了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是呀,杏林子顽强生活,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怎能不令人感动?

像这样顽强、活得精彩的人还有很多:如身残志坚的当代保尔张海迪,2011年度感动中国的断臂钢琴师刘伟人生在世总免不了会遭受到困难与挫折,这是任何一个人都逃避不了自然法则,再完美的人生总有阴暗的一瞬。此时,我多么想大声对那些面对一点挫折就选择逃避,甚至轻生的人说:请珍视生命,不要让它白白流失,让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吧!

【篇三:《生命生命》读后感作文】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杏林子的这句话似无形的线条,穿梭于心房之间,使我感到血在奔腾,精神为之一振:连飞蛾,瓜苗都这么顽强,可我们呢-

你可曾看见过这样一件事:天空中飞来一只小鸟,鲜血涓涓流出。几乎蜡炬成灰春蚕到死只剩下游丝一息了,可它还是奋力扇动那无力的翅膀,用尽全力飞到枝头,用叫声来体现人间的酸甜苦辣,用叫声来为人间述说自己献出的最后的芬芳。仅仅那么几秒之间,小鸟跌落下去,抽搐了几下,无声的死去了。这只小鸟,一生只是为了给世界增加点安详,用婉转的歌声透出春天的气息,可-虽然它去了,可它的一生是有意义的。为世界增添缤纷,不就是它的心愿吗?

一片枯叶打着旋儿从树上飘进了大地妈妈的怀抱。叶,留树可美之,落地而养之。春夏,叶在阳光中蓬勃生长;在风中沙沙地笑;在春雨中接受洗礼;在酷暑中为人遮阴。秋冬,叶在丰收中结束一生;在金风中落地;在大地中肥土;在给小昆虫当房子正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只不过叶子死去还在奉献罢了。

我们的生命到底是什么呢?对了,就是那片枯叶,普通的枯叶。同学们,记住吧!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

【篇四:《生命册》读后感】

河南作家李佩甫的系列小说《羊的门》、《城的灯》、《生命册》,全部以中原文化为背景,构建了深厚、凝重的历史厚实感。昨天,读完了《生命册》,给我的感觉是那么熟悉的乡土气息,通过一个个小人物的命运发展轨迹得以展现。或者说,小人物的描写充满了乡土气息,也可以说乡土气息弥漫了人物的奋斗全程。

小说中的我吴志鹏是一粒种子,把自己移栽进了城市;我是一个楔子,强行嵌进城市的柳木楔子,虽然满身是芽儿,却不知能不能在水泥地上扎下根来。要想在城市里生活,你必须拥有三要素:身份、单位、关系。要不就是一个漂泊者。可是,一个来自于乡村的大学老师在追求正常理想的过程中,却被自己的背景和关系所拖累,不得不逃离,成为一个北漂。北漂中挖得了人生第一桶金,又南下创业,从最初的要拥有一万元的目标,到最后拥有百万、千万,甚至对亿元也不满意了,在追求中渐渐沦为精神的迷茫者。

那些没有走出乡村的小人物,命运更是不堪!

老姑夫蔡国寅是一个身历战功的英雄,却在追求幸福的路上跌入了无休止的家庭战争,他虽然身为村支书,为村人做了不少好事,却不被自己的老婆和女儿理解,最后惨死在老屋;能工巧匠梁五方曾经多么春风得意,后来在运动中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后半生成为一个上访者,一个流浪者;虫嫂身小力薄,但她坚韧地活着,为丈夫、为孩子,她不惜贱踏人格,以偷养家;春才下河坡去球,这句话隐含着一个悲剧故事。性格内向、羞涩的巧手青年春才在性朦胧期,不堪众妇女的调侃戏谑,又无人诉说无法排解,竟自宫残害了自己的一生;杜秋月因作风问题被下放到农村改造,他满腹才华却活得那样卑微,最终虽被平反却始终没有摆脱乡村老婆还不得不依靠她,可见精神上何等痛苦;蔡苇香从脚屋做起,发迹后摇身一变为蔡思凡女士,可她也难以为自己正名

善良朴实的乡亲们呢,你们辛勤善良,却又愚蠢可笑,你们的唾沫淹死了罪恶,你们的闲言逼死了善良,你们的感情喧泄盲目顺从打死了正义的才华呀!可谁能怪你们呢?你们的知识境界、生活阅历、价值观念束缚了你们的思想,绑架了你们的行为

这些人物的命运是悲剧性的,是历史的局限性造成的。骆驼与吴志鹏是现代知识分子,他们的命运却也是悲剧性的。骆驼硕士毕业,身残志坚,智力超群,嗅觉敏锐,当他通过个人奋斗终于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之后,却没能及时收手,最终被迫跳楼身亡。这是现实社会的残酷和无奈造成的,当然,个人无止境的欲望也是导致悲剧命运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怀念家乡的牛毛细雨。我怀念家乡夜半的狗咬声。我怀念藏在平原夜色里的咳嗽声或是问候语。我怀念蛐蛐的叫声。我怀念倒沫的老牛。我怀念冬日里失落在黄土路上的老牛蹄印。我怀念静静的场院和一个一个的谷草垛。我怀念钉在黄泥墙上的木橛儿。我怀念那种简易的、有着四条木腿儿的小凳。我怀念门搭的声音。我甚至于怀念家乡那种有风的日子。

我知道,我是有背景的人,我身后有人!

这些语句,意味学长!是的,我的背景,就是我成长的乡村,乡村的人,乡村的土地,乡村的风俗,乡村的观念;我身后的人,就是我的关系,是我终生不能负不敢负的乡间恩人!

【篇五:读《生命册》有感】

我要收回之前说《生命册》是一本烂尾的书的说法,最近重读了这本小说,作为一部巨著,它的确不够宏大。它的叙事结构是松散的,对家乡人物的刻画是浮光掠影似的,它的主线不够明晰,主人公迷茫得有点单薄。但作为一本小说,它比许许多多书店贩卖的新书的确更有力量,它的力量在于语言,在于那粗糙的方言俚语,在于作者的沉淀,让我相信,读下来,你对书中的人物会更有理解,你对自己的人生会更有感悟。读下去吧。

主人公吴志鹏是无梁村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他受了全村人太多的好处,从一个婴儿开始,老村长就抱着他串门入户求婶子给口奶吃吧,大学又是占了全村唯一的推荐名额。这样一个受了恩惠的人,他的内心除了感激外,更多的却是逃离,他想逃出穷苦的平原山村,他终于到了城市里。无疑,他是发奋的,他有自己的人生目标,起初,他想在大学教书评职称娶系花,但他走出了无梁村,他就成了全村人的救命稻草。那些给过奶喝的人的忙,能不帮吗?老村长的纸条,见字如面,这是给了他命的人啊,能不帮吗?但是,救命稻草只是稻草,他救不了全村的命,反而要被那些无形的手一同拉进河里了。他逃离了,不止是逃离无梁村,而是逃离所有跟无梁村有关系的人。吴志鹏,书里的我,成了一个没有根的人。

我说过,这本书在12年的时候,我就读过,系列书再版的编辑是好朋友波姐。当时读的确没有留下更深的印象,不然也不会在今年拿出再读。我印象深刻的是李佩甫的另一本书《羊的门》。这本《生命册》,我也一直没有把它当做寻根文学的代表,重读后,却有了体会,我终于逃离了,成了上市公司的股东,成了有钱人,四五百万,那是第一桶金啊,我把它铺在了床上,整整7层,睡在了钱上,终于踏实了。但是,我硌得慌,睡在钱上还是不踏实啊。而且,我总感觉背后有人,确切地说,不是人,而是一双眼睛,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被一双眼睛盯着,吴莉莉和小乔都问我,你背后是不是有人呢?

可以说,结构无论如何变幻,从我的主线,写到拐嫂、梁五方、杜秋月、蔡总、春才,无论写到村里的哪个人,还是万变不离其宗,因为,我的背后始终有一个人。那个人或许是埋在盆景里的老村长的一颗头颅,也或许是开了天眼的五方,我始终是提心吊胆的一个没了根的人,背后却老是被一双眼睛盯着,能不害怕吗?但是这个害怕,这个凡事都要先慢一慢,却到最后救了我,否则,我是不是也早就和骆驼一样,从十八楼跳下去了呢?

我是没有办法脱离无梁村的,正如作者在开头写的,在这个世界上,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是有背景的,一个人的童年或者说是背景,是可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我也是有背景的人,我的背景,就是无梁村,是无梁村里那些把我奶大、让我背负了还不清的债的村人,就是这个背景,让我成了事。我的结局,是回到无梁村,但是债却还不完了,老村长临终前的纸条上写了丢,我想听听国家的声音,他是想要一台录音机,但是我给不了,等我能给的时候,人已经不在了,那些债,是还不清的,所以即使回到了无梁村,我也知道,回不去了。

重读《生命册》,回忆起李佩甫写的《羊的门》,也是这样平淡的叙事,每一句话,他都是像讲给你听,你只是在听一个故事。听的时候,你也只觉平淡,听完了,回味一下,却想哭。不知不觉,听的人已经被感染了。主人公的小名叫丢,他一出生就被丢弃了,没有父母。他是独特的,但也是普通的,他如同所有有父母却离开了父母的人,所有逃离家乡,忘了本的人,但是真的能逃离吗?离开了,根在哪儿呢?每个个体,都只觉得自己也不过是离乡背井,有自己要过的生活。不过是活着活着,忘了一些东西,丢了一些东西?不过是觉得大城市的机遇更多,能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不就行了吗?何必回去,何必回头?

我的外公,还住在村里,村里只剩下不多的老人了。每每去,都能听到老人们谈着哪家孝顺哪家不孝顺的家常闲话?听到哪家老太被嫌弃,哪家老大爷生病是被活活气死的,每每我都疑惑,我问,那些小辈呢?怎么不劝劝父母呢?也没有人回答我的,老人间只是抱怨,他们自然也不用我去当热心的说客,也不想听我的义愤填膺。他们最多会说,作孽呢,语气里也风平浪静。他们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已经把生活过长日子了。

但我总有不甘,却没有对策。别人家的事,我是没有资格说的。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方式,外人多说一句也是不敬了。但我现在总想到了一个办法,或许我早就在不知觉中这么实践了。但凡听说这家小辈是不孝顺的,我坚决不去和他交友做事。仔细一想,我所有的好朋友,无一不是对长辈敬重。和闺蜜聊天,她说小时候在外婆家长大,春耕秋收时,外婆总带她去田地里,路上会经过一个小卖部,外婆总会赊东西给她吃。她说,没想到啊,我是吃着赊的东西长大的。言谈间没有不好意思的自卑感,反而充满浓浓的幸福炫耀。即使嫁了人,她现在有机会便去看望外婆。

看完一本小说,总以为人生没有小说里那么激烈动荡,也没有选择考验。但或许有一天回过头,每一条路的每一个选择,都充满了二次可能,每个人都是在迷宫般的人生里走了自己的枝桠,完成了生命之树。每个人都是一部小说。

【篇六:《生命册》读后感】

行走在这茫茫尘世,看匆匆忙忙行走的他们或为责任,为欲望,为名利而奔走劳累。然而当天黑以后,夜幕降临。当心灵四处流浪奔波之后,他们是否能找到自己心灵的归宿。曾以为自己活在这茫茫尘世是累的。被疾病侵袭,被痛苦折磨,被欲望负累。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生命册》中一群群唱着生命哀歌的人,他们用一生阐释了活着的真谛,用血泪谱写了一部动人的生命册。因此,我才懂得生命之深,才知道活着是一段艰难的历程。

故事中的我是一个吃百家饭长大的孤儿。从社会最底层,通过大学这座独木桥成为了城里人。然而等我找到工作成了吃国家饭的人时,乡亲们纷纷找我来帮忙。各种繁琐之事使我无法正常工作,因此我不断的逃离,最终辞去了工作。和大学同学骆驼一同北漂,最终扎根于城市,成为了成功人士。然而最终也摆脱不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故乡是一个烙印,深深烙在我的身上。

故事中我生命中的贵人骆驼,他执着,能干,精明。是时代的弄潮儿。他虽然身体上残疾,但却以自己的能力,从最初以最残忍的方式以命相逼夺得稿费,到最后为名利欲望奔走,机关算尽,在无尽欲望压迫下患上了抑郁症,最终以跳楼结束了生命。他的一生,拥有钱权名利,让无数女人追捧,然而他的无尽贪欲和欲望,一步步让他走上绝命之路。

看完骆驼的结局,我不尽悲叹这世间无数为名利奔走的人,为名利劳累一生,最终却为名利而亡。故事中的我和骆驼算得上是社会上的上层人物。然而,最让人心酸的是那些挣扎在社会最底层,被命运玩弄,让命运随意摆弄的可怜人。他们活在社会最底层,为活着而拼命着,为生存而挣扎着。读完不禁让人泪流满面。

故事中最让人心痛的要数那个活的最卑微的女人虫嫂。她卑微而又艰难屈辱的挨过了一生。他不顾自己的贞洁与名誉,通过偷窃换取喂养丈夫和孩子的食物。用乞讨换取肉包子,满足了丈夫死前的小小愿望。然而当她得知因为自己的作风,自己的偷窃行为,使得三个孩子感到厌恶时,这时她开始去寻找尊严,努力去改过自新。通过捡垃圾和卖血,供养了3个孩子成为了大学生。当乡里人都以为她要享福了,然而却遭到了孩子们的嫌弃。最终抱着那把破扇子回到村里病死老去。三个孩子却在虫嫂死后,为了破扇子里那几万元的存折而撕破脸。

虫草的悲剧不禁让人感叹世态之炎凉,生活之艰辛。然而那些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又何尝不是呢,她们和虫嫂一样,一样挣扎着,挣扎着

活于这茫茫尘世,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感叹世事之无常。世事变迁,我们无法预料,一个人的命运又该如何?有时候,人似乎成了命运手中的玩偶。那个年轻时历经战场,叱咤风云,那个为爱情而迁移他乡的老姑夫蔡国宴。在乡里,是一个为乡里人操劳一辈子的村支书,然而年轻时却和妻子打了一辈子,年老时眼睛看不见了。却遭到老婆和女儿蔡韦香的无限欺辱,直到最后临死前想听听国家的声音(想有台收音机),这个小小的愿望都未能实现。

或许当我们还在感叹,老姑父蔡国宴一生悲惨的命运,感叹世事之无常时。故事中我们又看到了另外一个人梁五方。他聪慧能干,是乡里有名的能工巧匠。然而却因自己骄傲自持的个性,遭到了人们的厌恶,因此被乡人殴打,并没收家产。从此他休掉爱妻,走上上访之路。20多年的上访之路,二十多年的艰辛历程,使他最终走不动了回到了福利院。

故事中因作风问题而被下放农村的农村老师杜秋月。经历了重重批判后,与刘玉翠成立了一个看似幸福的家庭。当他经历平反,回城之后却逼迫刘玉翠离婚。最终在与妻子的顶撞磨损中成为乞讨者。让人不禁感叹世事之悲凉。奋斗了大半生最终却成了一个乞讨者。故事中还有那个让我们感到无限怜悯的人物春才,还记得无梁村的那句俗语春才下河破。他本是村里能干的小伙子,他善良帅气,然而却因为青春时期的心理困扰。选择了自宫的方式让自己的大好青春香消玉殒。

每一个故事,每一个鲜活的灵魂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悲伤的故事。我不忍心再读下去了,也不忍心再写下去了,因为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都是血与泪堆积成悲剧。再写下去,我会在一个个悲伤的故事里压抑,痛哭不止。合上书的那一瞬间,我已泪流满面。为那些被命运辜负,被命运玩弄的人而哭,为一个个生命的悲剧而落泪,为世事无常,人生苦短而悲叹。我合上双手,为《生命册》里那些活着的人祈福,为《生命册》里那些逝去的灵魂默哀,愿仁慈的地母永安他们的灵魂。

【篇七:《生命册》读后感】

读《生命册》当然是因为他得了矛盾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是一个标尺,当你没有好书可读时,读获奖作品,最起码能保证不轻浮、不低俗的底线。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李佩甫和他的作品(原谅我的无知),开篇读第一章,就觉得熟悉异常,百度作者果然是同乡,亲切感油然而生,这种亲切感在作品里又一次次的加深加强。

本书文如其名,是一部以我(梁志鹏)和骆驼为主线又有老姑父、梁五方、虫嫂等人的一部生命画册,讲述的是这些人的人生经历。《了不起的盖茨比》里说当你想开口批评别人的时候,你要想到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人都像你一样,拥有那么多优越的条件,起初我并不十分理解这句话,读完《生命册》之后恍然大悟。人之一生,放佛是一幢建筑,你今天看到的某人,是由他的童年、他的经历、他的见识等过去一砖一瓦组成的,你喜欢或是讨厌他的某一点,都是有其根源而不是毫无来由的。当你想武断的评价一个人的时候,你是否想过在你的评语背后,是什么样的环境和因素造就了这样的他?如本文的梁五方,一个专业上访户。上访户的形象,无赖、流氓、不明事理、给他人添乱。然而,上访户在我(一个基层工作者)并不陌生,外人看到的是他的无赖,他的没脸没皮,而我们却知道他们确实遭受了不公,这不公甚至改变了他的命运,令人无奈的是,愤其不公者如我一个小办事员,无力给他一点点帮助,而有能力解决他们问题的领导,基于工作忙、不知情以及对政治前途的考量种种因素只会强制性的要求不得上访,却根本不会去解决他们上访的原因。虫嫂,一个脸皮厚如城墙的惯偷、一个不知廉耻没有节操的侏儒,却也是一个一切为了孩子、勤劳辛苦的母亲,在别人都挨饿的年代,她的孩子们因为她的勤劳、她的偷窃和不知廉耻不仅不会饿着,甚至还能吃饱,无知的孩子因饱腹而幸福,却在懂事后无比嫌弃这个让他们丢脸的母亲。以及梁志鹏、以及蔡韦香、以及骆驼、以及春才,我们知道的是他们后来的成名或败落,我们应该知道的是他们经历了何种才至此。

好的作品应如此,他会提供给你一个平台让你思考,而不是仅仅给你讲个故事阅后即忘,人性的复杂、社会的变迁、故乡的远去、城乡的隔阂,有很多语言可以去述说,却无一不显得无力而苍白,而好的作品如本书敢于将方方面面展示给你看,至于你究竟读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因人而异,但终归是有益的,哪怕你只是知道了有这样一个人情复杂的乡村、这样一批丰富生动的人~~

作者的语言风格也使我想起了另一个河南籍作家阎连科,他们的笔下,有同样贫瘠的土地、有同样善恶并举的村民、有同样五颜六色的村庄里的时光和声响,他们不吝于展示故乡的种种不堪,而我们同样能读到为何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曾国藩(全三册)》读后感_9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曾国藩读后感10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