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动机与人格读书笔记 > 地图 > 动机与人格读书笔记

动机与人格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9-11-12 来源:互联网

《动机与人格》读书笔记。

书是人的好朋友,它帮我们打开世界的一扇窗。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书籍,在阅读的时候,我们经常会与故事情节产生共鸣。这时候,我们不妨坐下来好好写一篇读书笔记,如何才能将读书笔记写的清晰而有条理呢?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动机与人格》读书笔记"这样的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看完马斯洛的《动机与人格》一书,我对于其着重论述的自我实现者颇感兴趣,进而陷入思索,试图将其理论与东方的文化作一下比对,看看两者能否融合贯通起来,且共同点与差异又在哪里,这些问题背后的答案着实让人兴奋!
根据马斯洛对自我实现者特征的描述,我试着对东方历史上以及现如今的著名人物作一番粗放性的筛选,看看有哪些人的人格类型吻合这些自我实现者的特征。
而筛选的结果诸如尧、舜、孔子、管仲、包拯、王守仁、周恩来、稻田和夫等人的人格特征都符合了马斯洛对自我实现者的特征的描述。
由此试想,东方儒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圣(人)贤,不就是马斯洛所描述的自我实现者吗?一个被马斯洛称之为真正健康的人、全面得到发展的人,实现了人的最高级需求的人。
深入透析后我们会发现中西方的文化其实是互为交融、相互联系着的。
让我尤为深刻的观点还有一个: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者的这部分极少数的人是真正的健康人,而绝大多数人是病态的、发展不健全的,正是由于这一点,因此,社会才呈现出一副病态的样子,而人与人之间也在不休止地上演着矛盾、争执、冲突、怨恨、痛苦、悲剧 
另外让人感到兴奋的一点是,不管是东方的儒家学说,还是西方马斯洛学说,都明确的认为,通过自身的努力,每个人都可能达到自我实现者的高度在这个高度的个体,体验着作为健康自由人的所有的美好与幸福。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延伸读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坏孩子的天空”是由日本著名导演北野武编剧、导演,上映于1996的日本青春电影。家长、教师眼中的“坏孩子”之所以“坏”,有他们的可怜可悲之处。

读后感大全中有很多优质读后感范文为您提供!http://m.dhb100.com

《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是经典的心理学著作,通过简洁易懂的文字,加上列举大量事例,深入浅出的从人格统一性,优越感的追求,自卑感,社会情感等方面全面而细致地分析了儿童的人格发展特点,对于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都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本书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他的学说以“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这句广为流传的话也是他的经典语录。

人格统一性

在第一章“人格的统一性”中,作者提到:

“当儿童陷入一个新的困境之中,他总是会重复以前的个人错误行为。

截取别人的一个错误片段来对其进行惩罚是没有用的。

学校必须学着将小孩当作一个具有整体人格的独立个体来看待,当作一块有待培养和发展的有价值的璞玉来对待。”

作者在书中列举了一个非常形象的事例,一个小男孩,5岁时妹妹出生,他在家里众星捧月的地位一落千丈,为了博取母亲的关注,他越来越调皮,直到8岁时,完全自暴自弃,以此来控制母亲的情绪。他的这种行为方式也带到了学校里,一次,他忘带了课本,原因是什么呢?不是粗心,是想让父母操心。读到这个事例时我是震惊的,也从没有试图了解一些孩子行为的背后关联,这也警示我们学校面对一些棘手的孩子时,应尝试多了解他们的成长环境,截取错误片段的惩罚是没有用的。

自卑与超越

第二章是“对优越感的追求及其教育意义”,作者提到

“学校一定不能忽视那些自己放弃成为学校楷模、成为理想学生的儿童。这些孩子追求优越感的欲望不一定弱于其他孩子。他们只不过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容易取得成功的事情上。

教育者永远都不应该贬低孩子在任何其他方面的突出成就,而是应该用它作为教育的一个突破,来鼓励孩子在其他领追求同样的进步。”

优越感的追求是人类的本性。但我们在学校总会发现很多每天得过且过的孩子们,在作者看来,这是因为他们缺乏追求学业的勇气和信心,一个危险之处是,他们会把这种追求转向更加容易取得成功的地方,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作为教育者,应以理解,关爱为主,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以此为突破口,寻求其他方面的进步。

社会情感

作者在第六章,社会情感及儿童的发展障碍中提到,

“孩子的生活风格通常形成于他四五岁时,这段时间,必须培养他的社会情感自己适应社会所必须的灵活性。

一个人总是和别人保持联系,那么他们必须学习语言和逻辑以及和别人交往的常识,必须培养或获取社会情感。”

纵观全书,勇气、自信、社会情感是作者看来影响儿童发展的最重要的人格因素。人类从本性上就决定了过群居生活,因此要从小培养儿童的群体意识以及个人适应社会的意识,也正是因为有了社会意识,人类才有了语言,有了道德。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书笔记


“坏孩子的天空”是由日本著名导演北野武编剧、导演,上映于1996的日本青春电影。家长、教师眼中的“坏孩子”之所以“坏”,有他们的可怜可悲之处。

《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是经典的心理学著作,通过简洁易懂的文字,加上列举大量事例,深入浅出的从人格统一性,优越感的追求,自卑感,社会情感等方面全面而细致地分析了儿童的人格发展特点,对于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都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本书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他的学说以“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这句广为流传的话也是他的经典语录。

人格统一性

在第一章“人格的统一性”中,作者提到:

“当儿童陷入一个新的困境之中,他总是会重复以前的个人错误行为。

截取别人的一个错误片段来对其进行惩罚是没有用的。

学校必须学着将小孩当作一个具有整体人格的独立个体来看待,当作一块有待培养和发展的有价值的璞玉来对待。”

作者在书中列举了一个非常形象的事例,一个小男孩,5岁时妹妹出生,他在家里众星捧月的地位一落千丈,为了博取母亲的关注,他越来越调皮,直到8岁时,完全自暴自弃,以此来控制母亲的情绪。他的这种行为方式也带到了学校里,一次,他忘带了课本,原因是什么呢?不是粗心,是想让父母操心。读到这个事例时我是震惊的,也从没有试图了解一些孩子行为的背后关联,这也警示我们学校面对一些棘手的孩子时,应尝试多了解他们的成长环境,截取错误片段的惩罚是没有用的。

自卑与超越

第二章是“对优越感的追求及其教育意义”,作者提到

“学校一定不能忽视那些自己放弃成为学校楷模、成为理想学生的儿童。这些孩子追求优越感的欲望不一定弱于其他孩子。他们只不过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容易取得成功的事情上。

教育者永远都不应该贬低孩子在任何其他方面的突出成就,而是应该用它作为教育的一个突破,来鼓励孩子在其他领追求同样的进步。”

优越感的追求是人类的本性。但我们在学校总会发现很多每天得过且过的孩子们,在作者看来,这是因为他们缺乏追求学业的勇气和信心,一个危险之处是,他们会把这种追求转向更加容易取得成功的地方,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作为教育者,应以理解,关爱为主,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以此为突破口,寻求其他方面的进步。

社会情感

作者在第六章,社会情感及儿童的发展障碍中提到,

“孩子的生活风格通常形成于他四五岁时,这段时间,必须培养他的社会情感自己适应社会所必须的灵活性。

一个人总是和别人保持联系,那么他们必须学习语言和逻辑以及和别人交往的常识,必须培养或获取社会情感。”

纵观全书,勇气、自信、社会情感是作者看来影响儿童发展的最重要的人格因素。人类从本性上就决定了过群居生活,因此要从小培养儿童的群体意识以及个人适应社会的意识,也正是因为有了社会意识,人类才有了语言,有了道德。

亲爱的读者,以上由我们精心为您编辑整理的《《动机与人格》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一文,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动机与人格读书笔记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