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拾遗记读书笔记 > 地图 > 拾遗记读书笔记

拾遗记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9-11-11 来源:互联网

养正遗规读书笔记。

古人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句就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而当不同的人在看完作品后,相信也会有对于它的专属心得体会,这些感触可能瞬间即逝,我们需要记录下来。你知道怎么写读书笔记吗?或许"养正遗规读书笔记"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早知道这本书还是在陈大惠老师《教孩子的学问》中提及到的,突然就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因为视频中提到的很多内容,比如孩子从小的一个教育,行为的规范都是从此书中提炼出来的。

后来进一步了解之后才知道,原来除了《养正遗规》以外,另外还有《教女遗规》、《训俗遗规》、《从政遗规》和《在官法戒录》,合起来就是《五种遗规》,皆为清人陈宏谋先生所辑录。而《养正遗规》主要是讲述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对儿童,对现在社会上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部值得学习的经典。

看了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从小就得培养孩子的正知正见,给孩子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果根基打好了,那就算孩子将来出了社会也不用过多担忧,他懂得如何去待人接物,如何分辨是非,如何更好地与人相处。这本书讲得很细,细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从你起床、洗漱、穿衣、吃饭、言谈举止、出门、上学、读书、与人相处、长大后干事业等等都说得很清楚明白,就像是一个标准立在那里。如果我们家长按照古人教育孩子的经验再去教育我们的孩子,这真的是很明智的选择。

古人教育孩子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孩子们学会修养自己的内心,如何修养呢?就是体现在你做事的小细节里面。通过反复地去做,反复地去锻炼。孩子的内心自然而然就很清澈,全是好的,没受一点污染。等他们长大后,对人情事物就一通百通了。反观现在社会上的家庭,就不是这样的。关心的只是孩子的成绩,或者看孩子在学校有没有受人欺负。通通都变味了,呈现的都很势利,孩子不会做的事太多了,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有惰性。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有害的。

所以啊,我觉得家长们应该好好看一下这本书,会很受益。不仅是孩子受益,对我们自己来说也能时常引起警觉之心,知道哪里没做好马上改过来。千万别小看了这些细枝末节,与我们生活、工作、家庭息息相关。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延伸读

《正蒙》读书笔记


夫子音真名刘玉、原在先祖张子祠一直当讲解员,前两年调陕西省眉县机关工委工作。现在仍在研究横渠大师之《正蒙》,经征得其本人同意,我们将连续转载她的译文。

【原文】:

鬼神常不死,故诚不可揜;人有是心在隐微,必乘间而见,故君子虽处幽独,防亦不懈。

【译注】:

鬼神恒常不死,所以人就要真诚的待人处事而不能掩藏自己;人如果把自己的私心隐藏了起来,那么鬼神就会乘机发现,并让它显现出来,所以君子即使一个人独处,也要防止不要让心有所懈怠,向外驰散。(这里讲了人有私心,鬼神都可以发现,所以不能侥幸存有无人知道自己的心思,要让自己的心永远处于大公无私中)

正红旗下读书笔记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这是我中学语文的基本功,提到老舍我就会说出这些东西。但老舍的作品却从来没看过,相当一部分原因是那个年代书籍缺乏,还有就是老舍的这几本书都不够标题党,吸引不了少年的我。

《正红旗下》是我第一次领略这位文学大家的风采。这是老舍的自传体小说,作者以自己的出生为线索,讲述北京旗人的种种生活场景。知道老舍是文学大家,但真的去读时,我还是被他的语言和描写惊到了。

大姐夫和大姐的公公都是满族武官,这种武官只吃俸禄,不当差。问他骑马射箭,他的回答只是咳嗽一阵,而后马上讲起养鸟的技术来。

作者写道:

“他们老爷儿俩都有聪明、能力、细心,但都用在从微不足道的事物中得到享受与刺激。他们在蛐蛐罐子、鸽铃、干炸丸子……等等上提高了文化,可是对天下大事一无所知。他们的一生像作着个细巧的,明白而又有点糊涂的梦。”

作者写大姐更是精彩:

“妇女们极讲规矩。在上辈面前一站就是几个钟头,笑容始终不懈地摆在脸上。同时要眼观六路,看着每个茶碗,随时补充热茶;看着水烟袋与旱烟袋,及时地过去装烟。在长辈面前她不敢多说话,又不能老在那呆若木鸡地侍立。她须精心选择最简单而恰当的字眼,在最合适的间隙,像舞台上的锣鼓点似的那么准确,说那么一两小句,使老太太们高兴。

这种生活的艺术在家里要经常的实践,以备特别加工拿到较大的场合里去。亲友家小孩满月,男女做寿,都是这种艺术的表演竞技场。至于婚丧大典,那就更须表演的特别精彩,连笑声的高低,请安的深浅都要恰到好处,有板眼,有分寸。”

看着几段时我感到后背阵阵发凉,满族为什么没落,大清为什么灭亡,跃然纸上。让我恐惧的原因还有,这某种程度上也是我的生活,或者说是我周围的生活。和平时期,世界没有什么震荡,人民安居乐业过自己的小日子是理所应当的。

我最近两年看一些商业史、体育史或其他什么改革开放的历史,比如淘宝的崛起,共享单车大战,比特币等。我惊奇的发现,我是这些历史的亲历者,身处历史现场却完全不自知。我也是聪明有能力,细心而又有耐心的人,但都用在了《传奇》、《热血江湖》、《生化危机》、《寂静岭》、《天天炫斗》等上面,沉迷游戏也没啥,但只沉迷游戏,只体验游戏带来的快感,而没有任何输出,还对天下大事一无所知,20年弹指一挥间,也像做了一场迷梦。

当人有了一定的阅历,在看老舍的书,会发现里面人物的描写传神,用词用语恰到好处。写巴结洋人的多老大,说他像一条丑陋而颇通人性的狗,那么可笑又可爱。

写大姐婆婆对待神佛骂起来也毫不留情,她会指着所有的神像说:“你们这群!吃着我的蜜饯、鲜苹果,可不管我的事,什么东西!”

还有会说话的二哥,这是一个熟透了的旗人,既没忘记二百多年来的骑马射箭的锻炼,又吸收了汉族、蒙族和回族的文化,可谓文武双全。但就是这样一个旗人,也只会一点点的满文,谈话,写点什么都是汉语。写春联、编个曲,他总是用汉文去思索,一回也没考虑过可否试用满文。当他看到满汉文并用的匾额或碑碣时,他总是欣赏上面的汉字的秀丽或刚劲,而对旁边的满字只用眼角照顾一下,敬而远之。

我去阿拉善出差时,去当地的新华书店,里面有一小块蒙古文学专区,我好奇的跑去翻看。里面只有一些蒙古作家的诗歌集。

《正红旗下》因为文革的原因没有写完,定大爷和牛牧师之间还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王掌柜的命运如何?都随着1966年8月24日,北京太平湖扑通一声泛起的水花而消逝。中国人的国民性,民族民间风习在老舍笔下得到诗意的描绘,永久的保存下来。

相信《养正遗规读书笔记》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读后感大全网”是您了解读书笔记,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拾遗记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