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1-11 来源:互联网
包容和尊重读书笔记。
今天继续读林夕的书《原来你非不快乐》(p128—p150)。
回味几遍的语句是一代高人诗佛双全的弘一大师的话“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hDH765.CoM
“替别人想不是替别人着想,而是理解他何以有这样的表现。”凡事无论对错,终有原因,理解原因,便不难理解表现。
我们多说“包容”,却少提“尊重”。林夕说“说包容,都显得真理在我手,需要带有原谅容忍对方有别于自己的地方。尊重,则是无需要互相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一套,不打算用力勉强改变他人”。这才是真正的和谐。包容是居高临下的架势,尊重才是平等的视线。
木村拓哉主演的《美丽人生》,坐轮椅的常盘贵子非常抗拒木村推她上路,因为自尊,她宁愿用双手代脚。木村选择弯下身来,从常盘的视线看世界,不感慨命运的不公,不想着包容这个执拗倔强的女孩,而用平起平坐的视角来共享这个世界的美好。
所以对于身边的亲人,朋友,多用尊重。对自己倒可以包容,每一秒的自己都可能不同,包容曾经或现时或未来冲动的、幼稚的、邪恶的、无理的、不完美的自己。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编辑推荐
《一种智慧叫包容》读书笔记
暑假我读了《有一种智慧叫包容》这本书,它以独特的手法和视界,从十二个不同角度讲述了包容的智慧,引用生动丰富的故事,引导读者对包容智慧的全新理解和认识,使我又从中领悟到许多做人做事的哲理,让我在生活、工作中找到更好的快乐。这本书从包容命运、包容生活、包容苦难等多个方面让我们理解、懂得这个叫做包容的智慧。用简单的话概括我对这本书的理解那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家庭夫妻之间是这样、单位领导与被领导之间是这样、同事之间也是这样。
那如何学会包容,看了这本书自己觉得过去自己做的事、遇到的事,自己还是能够摆正心态的,能做一个乐观向上的人。生活中、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或者是受到别人的误会,种种事情会给你带来很多压力,这时如果你是一个悲观的人,你就会看到事情不好的一面,只会胡思乱想,那何谈包容。相反,你如果是一个乐观的人,拥有积极的心态,你会将困难看成动力,不断促进自己,使自己振作起来。
学会包容,需要学会换位思考。就拿自身的工作来说,自己是一名教师,除了与教师、孩子交往,另一个重要的交往对象就是家长,由于家长有着不同的背景,与每个家长交往都是一门学问,难免会遇到对老师不信任的家长,会对老师的行为产生误会,这时候,我们尤其需要有一颗包容的心。记得今年的六一活动后,就有一位家长打来电话,说一位老师在活动的现场用手打她家孩子了,还说用眼睛瞪她家孩子了等等,还要求我把这名老师辞退了。我在电话里和她讲,包容了这位家长。可是班主任能包容她。如果一不小心,说不定会与家长产生矛盾,但是有了一颗包容的心,你会想到,作为家长对孩子的爱护是非常正常的,我们需要理解,更要理解她的行为,她只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才让她说出那样的话。如果我们去与她理论,那效果肯定不大,可是我用包容的心去处理这件事,我用我的真诚,慢慢说服了她。他对我说:把宝宝交给老师,我放心呐!简单的一件事让我们看到了包容的力量,只要你有一颗包容的心,没有什么困难、误会过不去。
总之,读了这本书,包容之心在我心中生根、发芽,更让我明白,只有学会包容,才能乐观面对我周围的人,快乐自己的人生。
《有一种智慧叫包容》读书笔记
最近读了《有一种智慧叫包容》这本书,受益匪浅。或许是生活的阅历让我对这一字一句理解得淋漓至尽,从而让我变得稳重而成熟。不会意气用事,不会任意妄为,不会得理不饶人.......,总之,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很多很多,真是爱不释手。
学会包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弃土石,泰山才巍峨;吸纳百川,大海才无边。包容是一种远见和卓识,是一种智慧、气度和风范的综合反映,也是做人的一种修养。
包容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是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一个人的胸怀能容下多少人,才能赢得多少人。当你初入社会,面对不熟悉的同事和领导又急于扩大人脉资源和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时,这时大度地予以包容和接纳,尽可能用微笑的、通情达理的目光去打量周围的人和事,这样你就会获得朋友,获得友谊,这些都将在人生事业上助你一臂之力。
包容是你与别人合作共事时,帮助你事业成功的法宝。一个有志于事业成功的人,包容对他来说是一门不可或缺的人生必修课。胸襟博大、心宽志广、万事顺达,他就会上下和睦、左右逢源、生活恬静、境界超脱,不至于浪费时间和精力去挖空心思对付别人,可以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工作中,使自己的事业大有成就。
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每行进一步都难免会遇到不开心和不如意的事情,诸多烦恼也无时不在地困扰着你。当与你有过敌意的同事或者朋友,互谅互让,争相认错,主动握手言和时,包容便是甜润的春雨,冲刷了积淀于彼此心中的过节,最终获得双赢;当你与别人发生矛盾,矛盾激化时,包容大量,和气待人,识大体顾大局,就能化大事为小 ,化小事为无。学会包容地待人待事,培养起娴熟的包容思想素质,我们的生活就会多一份空间,多一份爱,我们的生活就会多一份阳光,多一份温暖。
包容是人生的一种修养,是经千百次的忍耐而提升的人格魅力。包容是一束阳光,时刻照耀着我们,就看我们如何面对。生活中既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也没有十全十美的完人。苛求人生完美无缺的本身就是人格的不完美。学会包容生活的不如意,就是享受。
大山不语,是因为它的包容,才有和谐动人的自然风景;大海蔚蓝,是因为它的包容,才有深邃博大的底蕴;谷穗低头,是因为它的包容,奉献给人沉甸甸的果实。万事万物,都是以它的包容,在为世界创造奇迹,赋予生命新的活力。
包容是一种大度,一种豁达,一种品格和美德,也是人生中最高的境界之一和人生最美丽的风景线。
让我们常思包容之益,常修包容之德,常怀包容之心,常赠包容之爱,把包容献给每一个需要包容的人,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从容,让这个多彩的世界更加和谐美好!
让我们多一些包容,少些争吵;多一些包容,少些埋怨;多一些包容,少些猜疑;多一些包容,少些摩擦;多一些包容,少些忧愁。
让我们多一些包容,多一份爱心;多一些包容,多一份开心;多一些包容,多一份信任;多一些包容,多一片辽阔天空;多一些包容,多一片灿烂的阳光。
总而言之,细读了这本书 ,让我变得更加平和 、淡定。我想这会让我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作为我为人处世的标杆,衡量自己行为的准则。懂得了这些,不会再为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生气,不会再受到那些无聊的事情引起的所谓的伤害。学会了包容别人的过失,学会了谅解别人的一时的过错,我想这样我会活得更加轻松自如,如鱼得水地穿梭在人流中。
《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的读书笔记
星期五的下午,没有课,校园很安静,打开电脑,一个人静静地在暖光灯前整理很久之间看过的一本书《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的读书笔记,很享受这种感觉,没有任何目的,只因为感兴趣,不在乎写得好与不好,只是表达内心的感受,这让我想起了《月亮与六便士》里面的一段话,大致意思是:这个世界上人们为什么会画画、跳舞、音乐、建筑等艺术,因为可以通过这些东西表达自己的内心。没有一个人能像艺术一样认真听你倾诉,我认为这也是内心独处的一个过程。很愉悦,很安静。
在《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里,作者杨熹文以自己在新西兰的求学经历给予答案,努力不是与众不同,而是在平凡的生活里拥有掌控力。大学毕业后的熹文放弃国内朝九晚五的工作,带上800元人民币踏上新西兰的异国求学之路,经历了一个人提着行李箱居无定所,受到歧视和冷眼;失恋需要人陪伴,却只能和寂寞相伴一边念书一边打三份工,累得半死。有人说她是放着清闲日子不过,也有人对这个姑娘冷嘲热讽,但越是这样,姑娘越是坚信——今天熹文已经成功出版了第一本书《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热销五十万册,第二本书也开始出售《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现在已经开始开了自己的微店,并准备移民新西兰,现今一直居住在自己的房车上。
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看似无论如何也解决不了的难题,稀薄的金钱,得不到的伴侣,被计划的人生,无法到达的远方,再三失败的尝试,但是在我至今很喜欢的一段话里,哈维尔这样说,我们坚持一件事情,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了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做事是对的。
很多人不理解,女孩子那么努力,最后不还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作人妇,洗衣做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我想,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是最终跌入繁琐,洗净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当我第一次站在这个陌生的国度,所有人都在和我讲这个季节的工作多么难找,为了养活自己,我打遍报纸上所有的电话,走遍商场所有店铺,一个最初连钱币数额都分不清的女孩,在别人的排挤和质疑中存活下来,靠的是咬着牙向上的意志力和拼到底的不服输......我想有足够的金钱,也想拥有自由与爱情,可是在我对生活提出很多很多要求之前,我想对自己有要求。一个姑娘,只有努力,手中才握有筹码。
我看到,这个城市居然还有光明的地方。带着耳机跑步的中年女人,街角刚刚撑开的面包店,已经开着卡车上路的送货工人,在路边为道路做最后维修的技术员,渗出台灯微弱光亮的房间窗口——这一束小小的光明,仿若是这个城市里的正能量坐标,昭示者黑暗着的我们:你看,这个世界上,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到现在为止,我还过着早晨六点去健身房,7点回家写作,8点半又出门上班的日子。晚上在台灯前看书,休息日写读书笔记,是因为一直相信那句话。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可以决定自己几点起床。你不能控制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生命的宽度。不必羡慕别人的成功,那些风光,不过因为她们在你看不见的时候,流下你想象不到的汗水。
努力不是为了证明自己努力,而是为了拥有更好的生活,能保持持续向上的目标,生活才会是一部进化史。
人这一辈子,应该多做一些事情,多看一些风景,不能只认得坐在树下乘凉的街坊邻居,也不能到老了还走着家门口的两条街。
努力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为了金钱和名誉,最重要的是。它让你认清自己,让你看见原来你还有这样的一面——可以跨越重重的荆棘,可以爆发出巨大的潜能,可以没有听从命运的安排,也成了这么好的人。
生命是一场公平的赛程,在时光轴的这一端你潜心修行,那一端就会有更好的人在等着你。
每一种文化的根基里,都存在对另一种文化的偏见,幸好可以靠旅行去挖除消减。而我想,一个人成长的标志之一,大概开始接受世界的不同,承受别人的强大,能够跳出陈旧的偏见,去客观感悟判断。
大林和小林读书笔记
阳光下,我捧着《大林和小林》这本书,津津有味地读着,书里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
这本书讲述的是大林和小林这对亲兄弟在父亲去世后出门打工挣钱,不料第一天就差点成为一只极其可怕的怪物的口中美食。幸亏两人各自分开跑,才得以摆脱了怪物,可是两兄弟也因此分离了,于是就有了两种不同的人生。
小林的遭遇非常坎坷,却凭借着自己顽强的意志力克服困难,努力工作,最终成为了一名火车司机。大林在狐狸“包包”的帮助下成为了大富翁的儿子,从此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好日子。后来为了钱财留在了富翁岛上,给活活饿死了。
本来是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的两个人,分开后,随着生活环境的不同,也会变成不一样的两种人。书中的大林虽然生活富裕,但他内心却无比空虚,生活得毫无意义。而小林就不同了,他虽然很穷,但他心存善念、乐于助人,最后成为了一个勇敢坚强的人。
金钱不是万能的,拥有了金钱并不等于拥有了生命、健康和幸福。因为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有许多东西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我们既不能一味谋取钱财,更不能总依靠其他人的赠与来获取满足感。我们应当勤奋学习,用自己的实力来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王雨轩)
狐狸和乌鸦读书笔记
暑假的时候,我读了一本狐狸和乌鸦的一本书.这一本书内容是一只乌鸦飞走了,老远才找回来一块肉,一只狐狸看见了,想把肉叼回家,狐狸就说乌鸦很美,乌鸦唱的歌声真好听,唱一个;于是乌鸦一张嘴肉就掉进了狐狸嘴里,狐狸叼回了家.乌鸦想骗走这一块肉,可是已经无法挽回了。
有一次,妈妈接我回家,走在半路上,看见三个老人,他们对妈妈说:“坐火车的钱花完了,我们在宾馆住了一个星期了,给我们三百块钱好吧吗?于是好心的妈妈就答应了,给他们了三百块钱。我对妈妈说:他们是骗子啊!妈妈反应过来后,妈妈和我还想抓住他们,可是他们已经没踪影了。
还有一次,扫地的时候,有一个同学不想扫地了,他就让我给他扫地,我不给他扫,他说“我给你一个芭比娃娃好吗?”我突然想起了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我坚定地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事要先动脑子想一想,以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