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小学语文课蜜蜂读后感 > 地图 > 小学语文课蜜蜂读后感

小学语文课蜜蜂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29 来源:互联网

《我怎样上语文课》读后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很重要,读一本好书更重要,而经典的书籍作品就是人们最适合读的书籍。阅读作品后,我对作者的想法更加了解,心中感触颇多,此时就可以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其中所思所想写出来。一篇优秀的作品读书笔记是怎么写的呢?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我怎样上语文课》读后感"这样的内容,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我怎样上语文课》读后感

濮阳市第七中学 乔彦敏

从事小学语文教育以来,曾多次在现场、在网络观看于永正老师的课,也多次研究琢磨于永正老师的课堂实录,他素朴的语言中饱含着对教育的深情,漫不经心处蕴含着教育的机智,娓娓道来时流露出深厚的底蕴。

他的“五重教学”: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给年青教师指明了教学的方向,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情趣的所在,以培养学生朗读中感悟,学习中积累,积累后运用的能力,并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习惯。

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一文,更是醍醐灌顶,让我从纷繁的浮躁归于脚踏实地的平静。可能很多讲过公开课的老师都有和我相似的经历,备课时,首先想到的是这节课怎样设计亮点,或热闹的小组讨论,或精彩的表演,或声光电的汇合等等。绞尽脑汁,只为“亮”而设计,全然不考虑我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学生需要我教什么?这节课学生能收获什么?

看到于永正老师这篇文章的题目时,我是迫不及待地翻看,我想知道于老师有什么高招,有什么别出心裁?可是看着看着,我不禁惭愧起来,于老师所说的亮点不正是我所忽略的吗?

于老师认为,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而我们的语文课堂有时候分析太多,从一个词中看出什么,从一句话感受到什么,这个词好在哪,那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词析句透,却独独少了充分的朗读。那么留在学生脑海里的只是支离破碎的词句,而缺少整体的把握,留下的是理性的分析,而缺少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早就总结出了经验,而今我们却迷茫了。所以说,学生朗读得入情入境,并博得大家的掌声,能说不是亮点?

第二个“亮点”就是生成的过程,有过程,才有方法可言,才有能力可言。我们讲公开课,特别是年轻老师,总是期盼能一顺到底,不要出什么差错,所以,课堂上我们总是选手举得高高的优秀学生来回答问题、朗读课文,以此粉饰课堂;有回答错误的,我们就急于寻找下一个能回答正确的学生,绝不敢“浪费”时间。而于老师把朗读课文作为“保底工程”,要求人人做到,公开课上,有孩子不会读他就一字一句地教;有学生回答错了,他就耐心地引导,绝不疏漏过去;学生理解浅显,他就指导学生读字背后的意思。在朗读中理解,在理解后提升朗读,意文兼顾,在生成的过程中学生读、思、表达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这也是一大亮点。

指导学生把字写好,也是语文教学的亮点。于老师的字写得很漂亮,他指导学生写字也很有方法读帖—临帖—对比—再临帖,也是因为于老师有着扎实的书写功底,对字的剖析指导非常准确,所以他的指导总是一语中的。我在讲《荷花》一文时,练习写题目,草字头总是写不好看,后来看到书法书上有这样一句话“长横平均分三段”,一下子让我明白了我写的两竖的位置不对,字才写得不好看,在课堂上,我就用这句话指导学生写好草字头,写好草字头的字。所以,指导学生写好字是亮点,而老师有一定的书法基础,善于研究,才是最基本的保证。

特级教师李梦钤说:“这法儿那法儿,钻研不好教材就是没有法儿。”于永正老师扎实有效的课堂就来源于他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我在备《荷花》一课时,自己把课文读了一遍又一遍,真是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读一遍有一遍的思考,读着读着,教学的思路就有了。

研读教材,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上出“亮点”。所以,我们要像于老师一样在钻研教材上下功夫,在朗读上下功夫;课文中的每个新词务必弄清它的意思,要求运用的,务必明白使用的范围,首先自己造几个句子;每个生字以及要板书的词语,力求写得规范,做到笔顺规范,间架结构符合楷书的要求。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我的魔力语文课》读书心得


实用性文体善用才能利学

——《我的魔力语文课》读书心得

本周的读书内容为:

6.议论性文体的教学取向

7.应用文教学的“三字经”

8.思维导航,让“读后感”与众不同

9.还原与妙赏,想想文教学的密匙

10.状物类文本教学的“三阶推进”

11.看图作文的“杀手锏”

本周阅读了上述六个篇章,现就议论文和应用文这两个我原来比较疏忽的两篇进行读书心得分享。

议论性文体正如何老师所说,在小学阶段出现的课例极少。但这类文体恰恰又是最能提升思维训练与思维能力的。之前在六年级教过的《为人民服务》,本次出现在何老师举的例子中。现在比较来看,我对于这篇文本的把握处理极为不妥,除了完成课后习题中出现的问题后,只是简单介绍了议论文的三要素,让学生找了找文中哪是论点,哪是论证,哪些是论述的内容。但是没有对课文中证明观点而采用的典型案例,对比论证等方法进行点拨与归纳,是我对教材的编写意图就没有吃透,导致只是简单的就这篇文章来分析课文的内容,所以说这样的教学也就没有言语的这种基本的训练。

读了这篇文章让我对议论性文体的教学取向有了清晰直观的定位。首先,不求多要少而精的确定教学重心。在一节课中,能完成既定目标,同时能检测学习成效。其次,让这类语言组织严密的文体,在言语表达上挖掘它的趣和细,在言说能力上得到发展。第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它最大的价值,提升思维训练和思维能力,这些都需要我们去费心钻研和设计,在实践中实实在在,扎实训练。

而应用文确实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最实用的一种文体。在我们小学阶段的一年级就已经安排了相关内容,如一年级下册《动物王国开大会》,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明白通知的写法,要说清楚具体开会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员等。故事的趣味性强,利于学生接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就学会了通知的写法。老师在这个基础之上,再进行实际需要的一个内容练习,学生就会牢固的掌握并应用。不剥离具体情境的这种范本,让学生的写作难度大大降低。低段还有留言条的练习,如老师不在办公室,小红把老师要求带的物品放在了老师的桌子上,附上留言条,老师就会一目了然。一个贴心的小举动老师在班里对学生进行表扬,其他孩子就会有样学样,积极主动去在应用中掌握知识。只要是这种仿真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写这些是有具体使用价值的,那学习的良好效果就不言而喻。五六年级都安排有写倡议书,建议书,调查报告,给远方亲友或手拉手小朋友的信……这些内容我们可以围绕学生家庭,学校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为载体,达到的效果也是令人惊喜连连。前两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优秀教师已经采用了这种做法。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我们现在基本上都是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进行沟通与交际。但是书信的写法还需要学生掌握,五四班赵虹老师与花园口小学郝晗妤老师就进行了一次真实的班级学生信件往来交流的活动,孩子们可以说是异常兴奋,虚拟的网络人物终于有了实际存在,他们心中的话语也随着喜悦,期待,打开了思维的闸门,使得两位老师也体验到了本次习作的巨大成功。念好“应”“用”“文”的“三字经”,让儿童的写作真实地面向生活,服务生活,才会驱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读后感800字


在假期里,我静静品读了韩素静老师的《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这本书。仔细品读书里的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课例分析,我感受到语文课堂的纯净与本真。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犹如语文教学中的一颗闪亮的指明灯,指引着我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这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课堂要落在实处”、“课堂上的遗憾”、“捍卫课堂常识”和“我这样教语文”。韩素静老师教给我们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就是上实实在在的语文课,上追求教学效率的语文课,上让学生真有收获、大有收获的语文课。于是,我迫不及待地阅读此书,我也很急切地想要学习韩素静老师的语文教学方法,当我看到第四部分的“语文教学中的五个一时”,犹如醍醐灌顶,真真切切地学了一招。

所谓“五个一”,是学生的五项常规性语文作业,即“每日一词”、“每日一句”、“每日一话”、“每日一篇”和“每周一首”。看似很简单的作业,但如果每天坚持,效果会很明显,韩素静老师就这样在自己的班级中,把简单的“五个一”开展得井然有序,效果鲜明。

“每日一词”,让学生每日在积累本上积累一个成语。“每日一句”,让学生每天积累一句经典名言。“每日一话”,让学生每日在“心里话本”上说说心里话。这里的“心里话本”就是常说的“日记本”,换个名字,就会使这个本子变得很温存,学生也就愿意写。“每日一篇”,让学生每日写完作业后阅读一篇优美文章,让学生学会读书,喜欢读书,热爱读书,让学生意识到读书是每天必做的一件事,让学生养成每天不读书就睡不着觉的习惯。“每周一首”,让学生每周背诵一首古诗。

这是韩素静老师总结的语文教学中的“五个一”,适用于学生,何尝不适用于我们教师呢?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阅读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需要做的,如今这个时代,“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已经远远不够了,学生需要我们为他们储备一片海洋,整个天空,以及细水长流、永不干涸的溪流。

读了这本书,我见识颇增,成长许多,我也暗下决心,我要继续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做一名勤于读书、善于思考、不断进取的学者型教师,让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

《美其所美:王崧舟讲语文课怎么上》读后感


美其所美,何以为美?宗白华先生说,真善美三者皆统一。王崧舟老师创意的诗意教学,坚持守住语文的本真,守住课堂的本真,守住师生对话的本真,虽将教师的位置放得低而再低,话语少得再少,却因情感的互相激荡,知识的互相生发,越动人心弦。

诗意教学的美,美在回归“语文”二字,回归以“听说读写”为本的综合实践课。与“虚闹杂碎偏”的课堂相比,王崧舟的课沉入文本语词,深耕关键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结构、内在的含蕴。只有老师自己把握了语文的本质,才会知道教学设计中如何进行取舍。

诗意教学的美,美在直面情感,使语文成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有声有色的画面,有滋有味的百态人生。王崧舟老师准确把握每一堂课的情感基调,课堂教学的推动以情感的生发为线,通过观看视频、朗读文本、听师范读等多种形式,以诗歌的意境、电影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感情,贴近文本,走进文本,感悟文本。

诗意教学的美,美在教学节奏,文章有曲回转折,画有浓淡远近,歌有高亢低吟,在王崧舟老师的课堂中,教学也有起承转合、前后对比、回环复沓……通过抑扬顿挫的节奏演绎,使教师之情、学生之情、文本之情都得到了酣畅淋漓的激发、宣泄与升华。

美其所美,美美与共。诗意教学的美还有很多很多,值得一读再读,一学再学,努力做到向美。

《别了,语文课》读后感800字


“陈小允不喜欢默写,讨厌语文课。当他知道要移民去中美洲而不要学语文时非常开心,因为不用默写了。有一天,老师把他叫到身边,没有责骂,却表扬陈小允默写的进步,并送给他一本《怎样学好语文》的一本书。他一口气读完后,就喜欢上了国语。当陈小允默写居然能得100分时,他却要离开这所学校了……”


这是何紫写的《别了,语文课》这篇文章中的一个片段。我读了以后,对“珍惜”这两个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陈小允不喜欢语文的时候,不用去中美洲,而当他喜欢上语文课时,偏偏再也没有机会接触到这样的语文课了。我真是替他惋惜,想想生活中的许多事不也都是这样吗?拥有的时候从不珍惜,使劲挥霍,待到失去之时,才觉得那是何等的可贵。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拥有:一花一草,一树一叶,成功失败,孤独热闹,亲情友情……可我们从不满足,拥有一块砖,想要一栋房,拥有一杯水,想要一条河,拥有一片叶,想要整个森林。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某人在梦中见到上帝,他问上帝:你觉得人类最奇怪的是什么?上帝答道:他们讨厌童年,急于长大,而后又渴望返老还童:他们牺牲自己的健康换金钱权利,当失去健康后又用想用金钱来买健康。是呀,健康而贫穷的人想得到金钱,而体弱多病腰缠万贯的人却只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春去春会再来,花谢花会再开,然而,拥有的东西不知道珍惜,失去以后有后悔莫及。一个盲童多么渴望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个肢体不健全的人多么希望能够像正常人那样尽情奔跑。当我们在窗明几净的教室中学习的时候又想学“坏小子”霍尔顿,总想跑到悬崖边的麦田上偷偷玩耍。在失去之前,珍惜拥有,把握今天,让人生的笔记上,写满收获,而不是后悔。请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吧,不要总是到了失去了才觉得珍贵。


阳光雨露,鸟语花香,公平给予我们每一个人,欢乐喜悦,烦恼忧愁,也都是人生的一种体验。珍惜拥有的时间,善待生命的每一天,我们才会无怨无悔,珍惜拥有的机遇,往往幸运的每一瞬间,我们将创造奇迹。珍惜人生中前进的每一个脚印,我们的旅途充满光辉!

读《别了,语文课》有感300字


读了《别了,语文课》这篇文章后,我又重新认识到了国语是那么的丰富,那么的有趣。可以让人读到痴迷的程度。

一个叫陈小允的学生,他很不喜欢上国语课。听到妈妈说要移民到中美洲后。他很开心。可当他知道移民后,从此就要忘记自己的母语,他又感到非常伤心。在临走前,老师和同学的热情、关怀使他永远忘不了自己的祖国。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发现国语不仅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还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国语一直陪伴着我们长大,还传递给我们各方面的知识,让我们掌握了学习的许多方法,如果碰到难题,还可以自己去找答案,自己理解。国语也让我们知道了读书的种种乐趣。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国语,将来就可以在社会上很好地发挥出自己所拥有的知识。

这篇文章使我想起了我曾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一篇关于一个文盲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学习国语,结果成为了一位小说家。我看完这篇文章后,我非常敬佩这位叔叔。他虽然以前不识字,可是他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又恢复了他该有的知识。

读《别了,语文课》这篇文章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读书,只要你读得懂,能理解,就什么都会了。

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读后感800字(优秀范文)


在假期里,我静静品读了韩素静老师的《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这本书。仔细品读书里的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课例分析,我感受到语文课堂的纯净与本真。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犹如语文教学中的一颗闪亮的指明灯,指引着我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希望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对您找寻优质读后感提供帮助。http://www.dhb100.com

这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课堂要落在实处”、“课堂上的遗憾”、“捍卫课堂常识”和“我这样教语文”。韩素静老师教给我们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就是上实实在在的语文课,上追求教学效率的语文课,上让学生真有收获、大有收获的语文课。于是,我迫不及待地阅读此书,我也很急切地想要学习韩素静老师的语文教学方法,当我看到第四部分的“语文教学中的五个一时”,犹如醍醐灌顶,真真切切地学了一招。

所谓“五个一”,是学生的五项常规性语文作业,即“每日一词”、“每日一句”、“每日一话”、“每日一篇”和“每周一首”。看似很简单的作业,但如果每天坚持,效果会很明显,韩素静老师就这样在自己的班级中,把简单的“五个一”开展得井然有序,效果鲜明。

“每日一词”,让学生每日在积累本上积累一个成语。“每日一句”,让学生每天积累一句经典名言。“每日一话”,让学生每日在“心里话本”上说说心里话。这里的“心里话本”就是常说的“日记本”,换个名字,就会使这个本子变得很温存,学生也就愿意写。“每日一篇”,让学生每日写完作业后阅读一篇优美文章,让学生学会读书,喜欢读书,热爱读书,让学生意识到读书是每天必做的一件事,让学生养成每天不读书就睡不着觉的习惯。“每周一首”,让学生每周背诵一首古诗。

这是韩素静老师总结的语文教学中的“五个一”,适用于学生,何尝不适用于我们教师呢?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阅读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需要做的,如今这个时代,“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已经远远不够了,学生需要我们为他们储备一片海洋,整个天空,以及细水长流、永不干涸的溪流。

读了这本书,我见识颇增,成长许多,我也暗下决心,我要继续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做一名勤于读书、善于思考、不断进取的学者型教师,让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

在众多的书目中看到这本书《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被书名所吸引,再一看作者是是熟悉的韩素静老师,毫不犹豫读了起来。这是第二次读韩素静老师的书,读后受益匪浅。

希望读后感大全的优质读后感能够给您带来灵感。www.dhb100.com

《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共分为四辑,分别是:课堂要落在实处,课堂上的遗憾,捍卫课堂常识,我这样教语文。书中很多的教学课例都很详实,韩老师解读的也很到位,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说很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韩素静老师主张课堂要落在实处。课堂教学是落实教育内容、落实教育思想、落实教育目标的主阵地,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沃土,课堂来不得虚假,必须扎扎实实。韩老师认为语文教学要做到三个扎实:扎扎实实练习识字,扎扎实实练习读书,扎扎实实练习写作。地基不牢,地动山摇。站在讲台前的那个人,决定着教育的品质。回头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形象直观的电教手段,书声琅琅的阅读,民主、热闹的小组合作,看似精彩纷呈,有多少是走程序,走过场,又有多少是扎实有效的。

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意思就是“上实实在在的语文课”“上追求教学效率的语文课”“上让学生真有收获、大有收获”的语文课。不上那些用模式化的教学来降低师生语文素养的课,不上那些运用平俗花哨的手法来渲染课堂的课,不上那些体现不出语文教师素养的只能碎问碎答、就课文教课文的课。

一位同事,每次讲公开课分都不高,但是回回考试班级成绩总是年级第一,我问她成绩好的妙招?堂堂听写生字词,人人过关,夯实字词基础,背诵人人过关。想想也是,课堂没有花架子,学生真正的学会了,何愁没有好成绩。

新乡河师大培训时,师大附小赵金红副校长在《上好语文家常课》谈到:“衡量一节好课的标准是:真实、简单、实用。”

让教育静下来,让课堂静下来,给足学生学用语言、积累知识、习得技能的时间,看到学生的成长应该是我们作为老师最大的幸福。只有在求真的前提下,教师才能内生智慧,语文课才可能有效。愿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是朴素的、实在的、有效的。

《诗意语文课谱》读书笔记:语文与存在


《诗意语文课谱》读书笔记:语文与存在

花了周末一天的时间,把王崧舟的《诗意语文课谱》读完,本书是作者从2001年到2010年十年之内的课堂实录合集,也是作者不断提出并实践诗意语文理念的过程记录。对于任何一个语文教师来说,看这些课堂实录无疑是最快、最直观、最有效地学习语文教学的方式、策略、理念,也是观察诗意语文的提法是否合理、理念是否虚无的最佳途径。但是,我更感兴趣的是作者在书本前写的一篇前言,我以为这篇前言应该是诗意语文的理论依据、教本要义或思想旗帜,基本把该门派的主张和宗旨开张名义地表达了出来。且不说作者的提法有无商榷的地方,单就语文的几个维度的思考就值得任何一个语文人好好的考量与反思。

首先,作者回顾了诗意语文提出的三个阶段:朦胧的激情去激情化激情的协奏,作者紧紧地扣住一个情字2024来建构诗意语文的核心与灵魂。接着作者解释说,此情非彼情,它有着审美的品格、语文的特质、理性的积淀、生命的关切。此情亦彼情,它一定在情境中被激发,一定关乎个体的内在体验,一定是整体的生命律动,一定折射出相应的态度和价值皈依。如果说这一段话显得高深、玄妙的话,接下来作者的解释会清晰一些,针对这一情字2024内涵,作者从语文课程的价值层面进行了分解。

即,从语文课程本体价值层面上讲,诗意语文倾向于母语的诗性品质,更接近人的瞬间体验而非理性思维,所以以情为灵魂的语文就能更好地实现语文教育的民族化。也就是说,作者深深地抓住了诗言志诗缘情的文学传统,从母语的诗性品质上找到了语文的依靠和归属。从此种意义上说,在文学教育上这一块,作者的用力是有历史依据和理论高度的。

从语文课程的内容价值层面上讲,诗意语文倾向于对文本的审美解读。联系本体价值层面的分析不难理解,审美的解读也是从文学教育这一角度发展而来的,审美的解读不同于科学的解读、理性的解读、功利的解读,而是以观照和体认文本的情感境界为旨趣,最终走向自我的理解。在关注情,体验情,发展情的过程中,作者提出审美解读,不仅关注文本的审美内容,同样也关注它的审美形式。其实,陆机《文赋》里所的诗缘情而绮靡,既指诗歌因情感激动而作,又指强调诗歌整体上的美好,这正是作者的珠玉在前。

从语文课程的过程价值层面上讲,诗意语文倾向于教学的陶冶功效。不难想象,对于情的教学,其过程的把握与体认,只能是梁启超在《小说与群治的关系》里所提出的熏,浸,刺,透式的陶冶,这样才能达到作者所说的理解言语生命、回归言语生活、融入言语情感、激活言语体验、丰富言语想象、培植言语人格的理想境界。这还是从语文的文学教育角度得出来的过程评价,虽然牵涉到生命、生活、言语、想象、体验与人格,不过整体上还是以情作为语文课程过程的核心与对象。

从语文课程的主体价值层面上讲,诗意语文倾向于学生的游戏天性。作者提出这样观点,是基于儿童的天性自由状态忘我状态想象状态解脱状态,并认为这些状态,即所说的诗意的状态。

四个层面,扣住一个情本体,从一而终,体现了诗意语文的理论主张与理论建构。不管对作者把语文课程归结为文学课程是否有争议,仅这一理论勇气与理论能力的展示,也就值得鼓掌,或许这就是黑格尔所说的片面的真理吧,如果全面了,估计意义也不大了。

其次,作者在实践策略层面提出诗意语文的教学方式。提出从文本细读整合陌生化诗性言说举象造境入情会意因声求气寻根等十个策略技巧进行归纳枚举。这一部分的内容,从理论上意义不大,都是从文学理论里借鉴来的术语,而且还有不少是西方文论里的术语。不难看出,其实,作者在这一节内容上也并没有完全扣住前面作者一而再再而三地所紧握的情字2024,来提出设计的策略与方法,这不能不说是作者的理论遗憾与不足。

最后,作者从诗意语文与诗意人生高度来展示出语文的某种彼岸意义。止于至善自由对话精神相契体验幸福成就自我等高度词汇最终把语文走向了人生意义,这好像是各派语文理论最后的宿命,都不得不走向的唯一目的。然后就是一翻美好的展望与幻想,所以作者在这篇文章的结尾处提出了我有一个梦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这一带有呐喊与呓语特点的理论抒情。我不知道这样的提法是否诗意,但觉着离一门学科的表述还有一段距离。

诗意,对语文来说,是需要的,但觉着还不够。

读后感《《我怎样上语文课》读后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小学语文课蜜蜂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