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朱老巩护钟有感 > 地图 > 读朱老巩护钟有感

读朱老巩护钟有感

发布时间:2019-10-24 来源:互联网

读《我也是鲁迅的遗物——朱安传》有感。

一本好书就像沙漠中的一捧清泉,滋润我们的心灵,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可以学到很多,扩充自己的知识库,为了加深印象,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心中感受写出来。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是怎么样写的呢?小编特别编辑了“读《我也是鲁迅的遗物——朱安传》有感”,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读《我也是鲁迅的遗物——朱安传》有感
博罗中学高二(28)班 李湘 指导老师:尹旺民
记得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是在去年创新节高二的作文展览,此后,我便对这篇文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更是对朱安这个人产生了兴趣。
若非不是无意中看到了这本书,我恐怕这辈子都不会知晓,朱安——竟是历史上响当当的大名人鲁迅的妻子。历史上诸多名人的妻子,从历史上就有她们的记载,甚至名气不输丈夫的,大有人在;而鲁迅之妻——朱安,却是名不见经传,更别说是家喻户晓,这与鲁迅先生的名声之大,显得格格不入。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这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份礼物。”“礼物”二字高度概括了朱安的一生,一个仿佛没有自我的、机器般活着却又尝尽疾苦的木纳存在。在没读这本书之前,我是同情朱安的。她裹着小脚,个头矮小,束发,是个典型的旧时代传统女性。二十多岁时,她便被父母包办婚姻,许配给鲁迅;在新婚当天,为了讨丈夫欢喜,她甚至故意塞棉花穿大鞋,却没想到鞋子在途中掉了下来;新婚第二天,她便被丈夫“分房而居,异地而存”,至死都未与鲁迅合葬。朱安的存在价值,似乎就是为周家三兄弟贴身照料他们的母亲,在柴米油盐、账本算珠里支撑着鲁迅的大后方。而这样的后勤部长,不但没有得到丈夫的心疼和支持,还成为了鲁迅眼中的妇人——“服事与夫也”。这样的称谓,也自然让鲁迅对朱安的态度不言而喻了。
朱安的悲哀怪鲁迅吗?其实并不尽然,鲁迅亦是这场婚姻的受害者。面对这场包办婚姻,鲁迅的内心是拒绝的,以至他从日本回国赴婚,也是母亲谎称生病给骗来的。鲁迅硬咬着牙接受了这门亲事,但他在办完婚事后便很快又回到了日本,而鲁迅的这番行为,也并未给他带来太多的指责,这是鲁迅唯一比朱安幸运的地方。
细细读完这本书,我对朱安更多的是无奈。朱安的悲惨结局,更多是在于她认命的态度。自从许配给周家后,朱安就抱定了“生是周家人,死亦是周家人”的信念,恪守妇道,将自己全盘托付给了周家,以为守着这些条条框框便能挽回丈夫的心。这看似是一种忠诚,其实是一种愚拙。很多人都觉得,那些一百年前受过封建礼教的人,都是无行为能力人,对朱安,其实一句“她受封建礼教毒害太过严重”,一切便可理解。
在鲁迅前往日本至被骗举行婚礼,中间7年的时间,鲁迅曾提出让朱安放脚并进学堂读书。可见,即使是被迫定亲,鲁迅也不是从未不给朱安机会,与她共同进步。可是,朱安这位理应以夫为天的旧时代女子,坚决地拒绝了这个要求,甚至在婚礼上做出一点点装大脚来欺骗自己的丈夫。朱安确实可怜,但总不能因为她可怜,就一味容忍她的欺骗吧?她自己不愿意改变,反而要鲁迅接纳她,并给她孩子,给她保障。后来,鲁迅又给了她次机会,让她选择作为周家义女出嫁,但是这些都被朱安拒绝了。她拒绝了所有的生路,带着鲁迅沉沦在不幸婚姻的地狱里,这是一个封建女子多么的悲剧!
朱安的一生无疑是大悲的,但她的一生,对现代女性婚姻也有着极大的启迪作用。婚姻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它始终不是全部。若朱安早点知道这一点,她便不会把一生的幸福放在鲁迅这一个篮子里,因为,路是自己走的,而生活,也是自己选的。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读朱湘《葬我》有感600字


当生命受限,乃至已经迷失在“我该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的精神漩涡之中时,总有这么一些人选择用死亡去追寻生命的意义。包括三毛的随风而逝,包括海子的那一句“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包括“倦于作勇者”的塞斯顿的离去,都展现着他们将生之无法升华的用死亡来升华的悲壮。同样,这份悲壮流入了他们的诗作之中,流传于世,供人们去感受那份动人心魄的精神力量。

朱湘的一首《葬我》,便是这样一首惊人的建立于“死亡”之上的诗作:

葬我在荷花池内,

耳边有水蚓拖声,

在绿荷叶的灯上

萤火虫时暗时明——

葬我在马缨花下,

永做着芬芳的梦——

葬我在泰山之巅,

风声呜咽过孤松——

与落花一同漂去

无人知道的地方。

首次读完此诗,我必须承认我被诗中萦绕全诗清美意境以及它工整的格局所深深地吸引住,一缕缕清浅的意境循序渐进地呈现,将“葬我”二字字面上的消极与阴郁全部转换为对于精神自由的美好向往,无任何浓妆艳抹之处。

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纵观朱湘先生一生,动荡的生活与现实的迫害使得他的精神饱受折磨,再加上家庭的矛盾层出不穷,导致最终从上海到南京的客轮上,纵身跃入清波,自杀身死。事实上,我也是近段时间才接触到朱湘先生的生平,之前读诗或许只是从字里行间去捕捉那一抹悲壮,而后了解到他的坎坷一生后,却是猛地发觉,这“葬我”二字陡然显得极其之沉重,不管如何葬,不管谁来葬,不管葬在哪,永远是在心中狠狠攥紧对于生之无法释然用死来释然的向往。回顾全诗,作者不惧怕死亡,反而想用死亡来冲破生命的束缚,而这“葬我”,恰若一柄锋利匕首,在现实与生命的压迫之中,愤然崛起,直指生命最终意义,不仅是向生命发问,更是欲划破,刺穿生命之束缚,以死亡的解脱让自己在精神上得到另一份壮烈的生命!

然而如若无法葬入大地,那也要用大火焚烧了生命,将那些遗留的,遗憾的,痛苦的,全都随着一汪春水,去向生命的终点,亦是生命的起点。用死亡去追寻,就是这首诗的伟大之处,同时,也是这首诗的悲哀之处。

尚可联系上海子的那一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难看出当这些诗人在诗中呈现对于精神自由与美好的向往时,总能给人一份以清幽意境的享受,可细细品味后,难免会惊奇地从中发觉,这样的意境竟是建立在一份足以使人仰天长叹的悲哀之上的。

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感


今天,我读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对文章中伯父帮助黄包车夫这件事感触很深。这件事的大意是:有一天,作者和爸爸妈妈去她的伯父鲁迅先生家。在伯父的家门口发现了一个受了伤的黄包车夫。作者的爸爸经过询问,知道了这个黄包车夫受伤的原因。于是作者的爸爸跑到伯父家,接着跟伯父一起帮这个黄包车夫包扎好伤口。最后伯父又把一些钱给了他,要他在家里好好养伤。这一件事,使我对鲁迅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读完文章,再回头想想,鲁迅的品德实在是太高尚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像鲁迅那样助人为乐,做了好事而又不要报酬的呢?我就亲身经历过一次与文章中的这件事恰恰相反的事情。事情是这样的:一次,一个小朋友独自玩着玩着,突然踩到一块香蕉皮,四脚朝天滑倒了,他大哭起来。可是,在旁边的路人,都只是冷眼相观,却没有一个愿意前来帮助这位小朋友,把他扶起来的,有的人甚至幸灾乐祸,指着这位小弟弟哈哈大笑,还就这个小弟弟的狼狈样而议论纷纷。我也是这行人中的一个。现在想起来,我真是很惭愧。

在此,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热心地帮助别人,这样不仅会使世界更美好,还会使自己更快乐!

读《动物也是团结的》有感


读《动物也是团结的》有感
今天,我细读了一篇名叫《动物也是团结的》的故事,它让我感受颇深。
这个故事主要向我们叙述了: 一只普通的小牛加拉竟做出了一件让所有人都匪夷所思的事情——带领着它的朋友们:小母鸡安娜、大公猪索力亚、大白鹅莎玛、小山羊德瑞、大山羊瑞娜、小公牛麦克,驾驶着一个的木飞船去救小马驹雪蘂儿。它们在一起经历了无数惊险、刺激的趣事,虽然有些事情甚至危及到了生命,但无论遇到什么事它们都会团结一致,用大家的智慧克服种种困难,化险为夷。
不论发生了什么困难,加拉总是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就算到伤害到自身时,加拉却仍然要坚持去救雪蘂儿,像这种重情重义,当朋友危难之际愿舍生相救的牛,已经是罕有动物了。
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朋友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伙伴,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这样我们的友谊才会有更好的基础。如果,加拉不去救小马驹的话,那它将会失去一个好朋友,换来的是许多用高科技克隆的小马驹。
莎士比亚曾说过:“有很多朋友,胜过于许多财富。”的确,朋友是相当重要的。
在困难之际,朋友之间的团结是非常重要的,团结是坚不可摧的,只要心中坚持就有了强大的力量。加拉和它的六个朋友,虽然都是动物,却战胜了许多艰难险阻。可见,团结是多么大的力量呀!
读了这本《动物也是团结的》之后,我真是受益匪浅呀!

我读《鲁迅与时间》有感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总还是有的。这句话大家都知道,是著名作家鲁迅说的。
的确,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他只活了短短55年,却留下了640万字的宝贵文化遗产!鲁迅从发表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起,到1936年10月逝世为止,平均每年写作35万多字!鲁迅善挤时间,有熬夜工作与除夕工作的习惯。勤奋、战斗一生的鲁迅作出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里争取来的。[转自:]
还有大约10周,我们就会经历升学考试。我们不禁会做些幻想:如果我考入行知二中会怎么样?如果我考入上海外国语附属中学可不可能?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当你从幻想中醒来时,可能考试已迫在眉睫,你已无暇复习迎考了。学学鲁迅吧,抓紧一分一秒,就不会再为能否考入名牌中学担心了!
让大家一起向鲁迅学习,抓紧分分秒秒!

从朱贵的职位说起--读《水浒传》有感_550字


众所周知,梁山泊有一位专门以开店为名打探消息的好汉,性朱名贵,人称旱地忽律。他的小店建于梁山脚下,人们经常路过这里。如果是好汉,他便招揽上山。有一次,豹子头林冲被高俅所害,无奈要上梁山。路过朱贵酒店,被朱贵得知:"曾有东京的人到此,传说兄长(林冲)的豪杰,不期今日得会。既其柴大人书缄相荐,亦是兄长名震寰海,王头领必当重用。"朱贵深知自己的本领不如林冲,但还推荐他.林冲之后的朝盖。吴用。公孙胜。三阮等,都是他举荐上山的。开始时,他的职位还在第四把交椅,但推荐一次他就向后退一位,随着越来越多的好汉上山,他的职位越来越靠后,最终排在了九十二位,可他丝毫没有怨言,但凡有好汉,他都竭力保举,从不疾贤妒能,总以山寨之事为重。

朱贵的事迹让我联想到了现在。当今社会的某些官员,有才的人登门找工作,他们看到比自己有本事,便起了嫉妒心,于是堵塞贤路,拒绝录用。他们专用没自己有能力的人,阿奉承的人。这样国家得不到人才,便不能繁荣富强,这些官员就像白衣秀士王伦一样,缺乏朱贵识才举才的胸襟。

但有些官员,求贤若渴,总是广开贤路,招贤纳士。如有能人,定竭力举荐,不管能力是否比自己强,会比自己职位高,他们像朱贵一样深明大义,不为一己私利闭塞人才。

朱贵虽是一个梁山小头目,但却为梁山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可以说没有朱贵的举荐,便没有一百单八将的梁山泊,所以朱贵是功不可没的。回眸历史,许多小人物小事总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做人的启示,在别人比自己有本领时不应妒忌,应积极推荐他,是虽小却体现一个人的精神。

读《女子安天下安》有感800字


读《女子安天下安》有感800字

人力行政部 李学梅

最近我读了一本我曾经非常期待想要学习的书,这本书是一本让男人了解女人的一本书,理解女人,尊重女人的书;这也是一本教会女人做女人的书,做一位可爱女人,在生活中找到位置的书,这本书叫《女子安天下安》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女作家袁洁写的.

人生如梦,岁月无情,蓦然回首,才发现人活着是一种心情,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不管昨天今天,明天,能豁然开朗就是美好的一天,不管亲情,友情,能永远珍惜就是最好,袁洁,我们称呼她为袁老师,也就是这篇文章的作者,在很小的时候是一个非常幸福的小女孩,家中有父母,还有一位比他年长的哥哥,由于哥哥生意失败而去世,母亲因为哥哥去世痛苦难过,没过多久也随之而去,那年她才18岁,只留下她和父亲在这个世界上,原本一个幸福的家庭有哥哥的疼爱和母亲的关心,生活一下子就变了,没有过多久,袁洁也嫁人了,在她的人生中有很多坎坷,但她都毅然走出来了,变成一个成功的女强人,目前是一位二级咨询师,三度生命系统创始人,国际养生总会秘书长。

这本书里其中有一章节讲得是:你真的会做太太吗?一位女人被丈夫抛弃,非常委屈的她去找了家里最年长的老婆婆,老婆婆问她,你知道为什么你的丈夫会离开你吗?女人说我已经做到了做太太的本分我在家做饭洗衣服,带孩子,孩子的日常学习,工作上也偶尔去帮助他,可她还是会离开我.老婆婆说你做的这些是,清洁阿姨,保姆,员工都能做到的,这不是你必须要做的。

女人问:那我应该怎么做,老婆婆回答你要成为他的伴侣,能够帮助他,能够安慰他,能够得到他的信赖,能让他从你这里获得力量才对。如果一个男人身边有了这样一个女人,那么他永远也不会离开的。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女人都做不到这些,我曾经看过一部电视剧,叫《我的前半生》里面主要讲的是结婚后只想着享受,从没有付出,她们觉得丈夫照顾自己是应该的。这类女人其实也没有成为一个真正的太太,她不过是给丈夫新增加了一个负担而已。婚姻是两颗平等的心相互了解、相互成就,作为太太要为他最深的益处着想。一个女人如果不能承担这份责任,那么男人很可能在婚姻生活中“崩盘”,不是最终离开这个家,就是成为家庭的牺牲者。

读了这本书,作为一个未婚的我来说,我学到了很多,也明白了,一个女人一定要有自已的工作和事业,男人都喜欢独立的女人,都喜欢有思想有品位,能追求个人价值。

读《安德的游戏》有感


天地有大美而无言

——读《安德的游戏》有感

姜甜

一、小说简介

《安德的游戏(Ender’s Game)》为美国作家奥森·斯科特·卡德所写的科幻小说。主要讲一个地球小男孩如何完成考验战胜了虫族。

安德是音译过来的名称,其实英文名为Ender,终结者的意思,也非常符合他的身份,他最终成为了另一个文明星球虫族的终结者。

1、故事背景

安德的出生便是为了战胜虫族这一使命。人类和虫族曾两次爆发战争,第二次战争人类以极其惨烈的方式取得了胜利,为了防范虫族进攻,人类需要选拔一个优秀的指挥官,因此他们挑选孩子,观察他们,培养他们。安德的哥哥和姐姐都曾被选中,但是由于哥哥太过残暴,姐姐又太善良,最终安德的父母被请求生下安德,希望他具备哥哥和姐姐的优点。勇敢又善良。

2、主要内容

小说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安德在地球上,第二是在战斗学校,第三在指挥学校,第四为战争结束。

这篇小说的科幻色彩不是很重,除了星际战争这一背景,以及一些武器科技的设定,我觉得整篇小说更多的是在塑造安德这一形象。

科幻成分

1)安赛波ansible:视差即时通讯仪。在太空中超越做到超越光速即时通讯,便于太空指挥和交流。

2)设备医生:即分子分解设备,"两束光波的汇聚之处,它会形成一个分解分子的能量场。能量场会扩展到一个球形区域,但扩展范围越广,能量就越弱。只有在它撞入到大量的分子当中时,它的能量就会增强并引起新的扩展。飞船的体积越大,所形成的新能量场就越强。如果他们的飞船靠得足够近,它就会形成连锁反应,将它们统统分解。然后能量场会慢慢消失,分子又会重新融合在一起,而原来的飞船则变成了一大堆含有大量铁分子的尘土。不会造成辐射,也不会有碎片四下飞溅,剩下的只是一堆尘土。"

3)马泽·雷汉的生命:通过驾驶接近光速的飞船在宇宙中航行,然后再返回艾洛斯行星。这样,他在太空中飘荡了50年,而从技术上说,他身上只过了八年。此处利用了相对论中的钟慢效应。

形象塑造

至于安德形象的塑造,其实也很简单,全文贯穿始终的其实只有两个套路,一是通过各种方式孤立安德,使他保持坚强敏锐果断的领袖能力,二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训练安德的各项技能。

比如说在安德前去太空学校的途中,格拉夫上校训斥其他学员,但却极力夸赞安德,并说假如学员中只有一个人能成功,那就是安德。于是安德被其他所有学员嫉恨,孤立。而训练安德技能的游戏,在最后被揭开,其实是真实的作战,而安德就在误会中摧毁了整个虫族文明。

二、细节探讨

1、安德哭

虽然文章描写的安德是一个天才儿童,但是非常真实的一点是,这个天才儿童也会哭,甚至在小的时候经常哭。比如说摘掉监视器的时候,要把一个在体内放了很多年的东西拔出来,非常疼,安德疼的痛哭不止。后来他暴打了一顿史蒂生,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坏孩子,也哭了起来。还有刚进入战斗学校的时候,想回家,哭。总之,刚开始的安德,虽然聪慧,虽然从小就是肩负着不同的使命,但是他内心还比较敏感脆弱,遇到问题会和普通孩子一样哭。但是后来,安德在战斗学校和指挥学校历经磨难,他变得越来越麻木。不是没有感情的麻木,而是有一些心理问题。他失眠,做噩梦,没有胃口,不知道作战的理由是什么,甚至有一次,他还在做梦的时候把自己咬出了血。有点像我们所说的抑郁症。但是安德却再也没有哭过。这大概也是成长的代价。

2、感情

这篇小说里没有描述爱情,但是描写了很多的亲情和友情。

毫无疑问,安德和姐姐华伦蒂的感情最深。

安德和他的父母则处于一种矛盾的关系。我认为安德的父母还是爱着安德的,在格拉夫要带走安德时,他们非常不舍,也为格拉夫对安德的试探打抱不平。但同时,安德的存在,又一直提醒着他们自己所犯的错误。因为安德的爸爸是天主教徒,是家里的第九个孩子。那时也有计划生育政策,只许生两个。安德的爸爸遭受了很多歧视和侮辱,后来就脱离了家庭,并发誓只生两个。他妈妈也是生在违规家庭里。"对他们来说,你是骄傲的象征,因为他们战胜了法律,生下了第三个孩子;但你同时也象征着懦弱,因为他们不敢继续他们内心深处觉得是正确的违规行为。另外,有了你,他们也会在别人眼里蒙羞。不管他们怎么努力,只要你在,他们就难融入正常社会之中。"

而最让我看不懂的实属安德的哥哥彼得。彼得生性残暴,经常欺负安德,还会用非常残忍的手段虐杀小动物。安德刚刚摘掉监视器,彼得就欺负了他,揍他,还说要把他弄死。但是晚上,当安德睡觉了的时候,彼得又悄悄对安德说"安德,对不起,我很抱歉,我明白你的感受,我很抱歉,我是你哥哥,我爱你"对于这件事,我觉得彼得对安德还是有爱的,但是这些都抵不过他内心的邪恶,彼得应该有心理问题,所以才这么极端,虽然平时伪装的很好。其实彼得并不是唯一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后来的安德,还有更多被淘汰的孩子,从小生活在使命和竞争的压力下,难免会出现问题。

3、行文基调

这篇小说情节曲折,节奏紧凑,战术和战斗场面也很有水准。但是整篇文章看下来,并不是激情澎湃的宇宙战争文的感觉,反而总是为安德感到心疼和痛苦。虽然安德是主角,但是你会感到,他从来没有机会选择自己的命运。他的出生不是基于父母的爱,他被安装监视器又摘掉,他打死了自己的同学,被人孤立,甚至最后成功全歼虫族,都不是他自己的选择。他像是一把手枪,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他最后成为了饱受争议的英雄,他没有为这个荣誉高兴自豪,这是和以往有星际战争的小说不同的地方。

4、设计背景(由吴琪老师补充)

1)为什么选择年幼的孩子作为小说主角

在斯巴达武士训练里,斯巴达人从婴儿时期就要接受生命的考验,刚出生的时候由长老检查其身体是否健康,如果不健康就被抛到弃婴场。母亲用烈酒为婴儿洗澡,如果他抽风或者失去知觉,就证明他体制不坚强,任他死去。七岁前由父母抚养,培养他们不爱哭、不挑食、不怕黑暗、不怕孤独的习惯。七岁后就编入团队过集体的军事生活。对比斯巴达的训练计划,《安德的游戏》中对孩子的筛选和培训并不突兀。

2)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安德的游戏》里塑造的孩子形象,人格鲜明,比如姐姐华伦蒂的善、哥哥彼得的恶。小孩子是否真的具有与生俱来的善恶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早在他的《蝇王》里就探讨过人性的恶这一主题。故事发生于未来第三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场核战争中,一群六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撤退途中因飞机失事被困在一座荒岛上,起先尚能和睦相处,后来由于恶的本性的膨胀起来,便互相残杀,发生悲剧性的结果。

刘慈欣在《超新星纪元》里,也是创造了一个孩子掌控的世界。

3)英雄的救世情怀

无论是灾难片,还是科幻小说,美国的文化里有一部分渗透着浓浓的英雄主义。比如蝙蝠侠、蜘蛛侠,或者变形金刚、阿凡达。这种英雄主义的起源在哪里呢?值得探讨。

三、科幻小说设定上的一些相似之处

1、无需语言交流,相互可以"听到"对方的思维

《安德的游戏》虫族的生存方式。虫族没有语言,他们用思想来交流,是即时性的。即时性的意思是,他们之间没有思想交流的过程,整体就像一个人,而每一个虫族战士就像是他的手或脚。母后控制着整个虫族,就像人的大脑。光速也不再是障碍,地球人也因此发明了安赛波。而上次战役的胜利,就是马泽·雷汉碰巧轰炸了母后所在的飞船,母后死了,其他虫子也就死了。

《三体》三体人思维方式,其中有段描述是:他们靠发射脑电波交流,不懂得欺骗。但是三体这本书争议很大,有读者认为这是三体人的伪装。这个不谈。

《深渊上的火》共生体的思维方式。这本书中有一个新的种族,他们由几个个体组成,每个个体单独没有理性思维,组合在一起之后,通过思维交流。若是一个共生体与另外一个共生体距离太近,则会互相干扰彼此的思维,失去自我。

2、速度

《安德的游戏》一开始人类是受光速限制的,后来通过研究虫族发现了如破光速的办法。

《三体》宇宙中的速度无法超越光速,但是可以通过光速飞船,降低空间里的最高速度,使其低于光速甚至为0,称为黑域。

《深渊上的火》技术分层。银河分为三界,爬行界、飞跃界、超限界。爬行界中,飞行速度不可逾越光速,许多智能化设备也无法使用。飞跃界没有此类限制,飞跃界之上是超限界,其中的居民被称为天人,威力无比,远远超过下界的想象。一句话,届区越高,技术的发展就越不受限,一般而言,技术也就越发达。

3、文明共存

《安德的游戏》消灭虫族,但理由给的比较浅,只是因为曾经爆发过两次战争。认为不先灭掉虫族,就会被虫族灭掉。而且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虫族与人类无法交流。"所有我们用作交流的事物他们都无法理解。这和能不能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没有任何关系,而是他们根本就没有语言。我们用了各种各样代表交流的方式与他们联系,但他们甚至连接受我们信号的通讯设备都没有,他们不知道我们正在给他们发信号。或许他们也向我们发出了思维波,但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我们没有作出回应。"但是书的最后,虫族留下了一个虫蛹,并成功与安德取得了联系,打破了不同文明间交流的困境。不过两个文明是否可以共存仍然未知。

《深渊上的火》技术分层,和谐共存,宇宙各文明间的关系类似地球各国之间的关系,战争、结盟、贸易等都井然有序。

《三体》黑暗森林学说。我刚看三体的时候,年龄还比较小,逻辑思维不严谨,非常推崇刘慈欣构建的黑暗森林体系。但如今重读,却觉得这个体系不太严谨。文明的相互残杀不应该是宇宙的最终图景。

黑暗森林,就是说宇宙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伏于林间。森林中有很多同样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不管是不是猎人,不管是天使还是魔鬼,不管是婴儿还是老人,都只有一个选择:开枪。他人即地狱。

宇宙文明的两条公理: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质量保持不变。生命成指数增长。如果海洋中有一个肉眼看不到的细菌,半小时分裂一次,只要有足够的养料,几天之内它的后代就能填满地球上所有的海洋。人类文明很小,只是处于文明的婴儿阶段,只要文明掌握的技术超过了某个阈值,生命的扩张就会变得非常恐怖。比如说,按照人类目前的航行速度,一百万年后地球文明就可以挤满整个银河系。一百万年,按照宇宙尺度只是很短的时间。

现在建立一个非常简洁的宇宙文明模型,整个宇宙只由两个星球组成,称作你和我的文明,两个世界相距遥远,假设有一百光年。现在你探测到了我的存在,但不知道更详细的情况,而我完全不知道你的存在。

下面再定义两个概念:文明间的善意和恶意。善恶放在科学中是不严谨的,所以对它们的含义加以限制:善意就是不主动攻击和消灭其他文明,恶意则相反。

现在你已经知道了我的存在,那么你要选择。不过在选择的过程中要时刻牢记宇宙文明公理,还要考虑太空中的环境和尺度距离。假如你选择和我交流,那么你就会暴露自己的存在。暴露有很多种,最强的是暴露在星际的精确坐标,其次是暴露大致方位,最弱的只是暴露存在。但即使是最弱的暴露,也可能让我搜索并找到你,从技术发展角度来看,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你可以冒险和我交流,甚至想着,如果我也是善意的,或许我们可能联合成一个更大的善意文明。但是即使我是善意的,我能否在交流开始就判断你也是善意的呢。显然不行。这里要再引入一个概念:猜疑链。

如果你认为我是善意的,但这并不是你感到安全的理由,因为按照第一条公理,善意文明病不能预先把别的文明也想成善意的,所以,你现在不知道我认为你是善意还是恶意。即使你知道我把你想象成善意的,但是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我怎么想你怎么想我的。这个逻辑链条可以一直延伸。这种东西在地球上不常见,因为人类共同的物种、相近的文化、同处一个相互依存的生态圈、近在咫尺的距离,猜疑链会被交流所消解。但在太空中,不同种族之间的差异很大,距离遥远,猜疑链可以延伸的很长。

那假如我比你弱很多,你是否可以选择和我交流呢?这里引入第二个概念:技术爆炸。人类有五千年历史,地球生命史长达几十亿年,从宇宙的时间尺度上看,这根本不是发展,而是爆炸。我比你弱小,收到你的交流信息之后得知了你的存在,猜疑链成立,这期间我随时可能发生技术爆炸,一下子变得比你强大。毕竟在宇宙尺度上,几百年只是弹指一挥间,而我得知你的存在和从交流中得到的信息,很可能是技术爆炸最好的导火线。所以,即使我仅仅是婴儿文明或萌芽文明,对你来说也是充满危险的。

那你可以保持沉默吗?也不行,如果我比你强大,总有一天我也能搜索到你,猜疑链成立;如果我比你弱小,那就可能随时发生技术爆炸,然后变成第一种情况。总结起来就是,让我知道你的存在以及让我存在下去,都是对你的威胁。

所以,交流和沉默都不可行,只能打。

(以上关于黑暗森林学说的解释均来自于刘慈欣的《三体II·黑暗森林》。)

关于黑暗森林学说,值得推敲的地方有以下几点,引自知乎答主Raketenfaust,链接/question/37200974/answer/80331204

①、"任何物体的速度都不能突破光速"这个原作设定导致"宇宙资源有限"这个命题毫无意义:人类已知宇宙已经接近千亿光年,这意味着一个光速限制下的文明就算从宇宙大爆炸的第二天开始在99%光速下拿出冯诺依曼机的效率扩张,到宇宙塌缩那一天也占领不了全宇宙的千分之一。在这种条件下外星文明会关心"全宇宙的资源有限"是十分不自然的,就好像你我绝对不会关心火星表面二氧化硅储量是否有限一样。

②、基于第一条,大部分文明的有效势力范围(注意势力范围和活动范围是俩概念)也就百十来光年。估计大多数文明终其一生都没机会见到其他文明,要么就是远航船偶尔在"公海"上打个照面,是多大仇多大怨要花几辈子的时间来打一仗……?(更不要提按照大爆炸理论,各个星系会随着空间膨胀越离越远)

③、任何物种,只要还是消耗资源维持生存的,必然会在生存竞争中养成"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习惯。既然"生存为第一要务"成立,那么"追求利益最大化"这个支撑第一要务的法则也必然成立。那么对一个落后文明最有效的利用方式是不对称合作而非灭绝,而如果文明水平差距已经大到连不对称合作的价值都没有,那"消灭"这样一个没有价值的东西更没有价值。

④、基于前一条理论,如果一个种族出现技术爆炸的征兆,高位种族应该第一时间控制、征服或者笼络,把技术爆炸的成果据为己有。而不是灭绝之——这不符合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第一要务法则。

⑤、"宇宙是拥挤的"与"文明都在隐藏自己"也是矛盾。如果宇宙拥挤那么就意味着无处可藏,如果大部分文明都藏得很好就说明宇宙里充满了未知区域,一点都不拥挤。而且"光速不可超越"这个设定本身也极大地否定了"宇宙拥挤论"成立的可能性。

(更多讨论请移步链接,若对逻辑推敲感兴趣的,可以继续看评论区探讨,来来往往间,逻辑漏洞和缺陷会变得越来越清晰。)

我本人比较认可Raketenfaust的观点,而且他总结的比我好太多,因而直接在此引用,对此观点有异议者欢迎留言,也可以移步知乎。

科幻小说的经典之作还有很多,例如丹西蒙斯的《海伯利安》系列、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系列,电影《星际穿越》等等。虽然《三体》很经典,但莫要局限于此。

宇宙很大,他隐藏一切,这是最可怕,也最美的光景。

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感600字


既伟大又著名的高尔基名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更是人生幸福的伴侣”。因此,读书能使我们进步,能使我们幸福、开开心心的。所以我酷爱读书,最近我又读了一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读后受益匪浅、思绪万千。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他小时候读书的名子为豫才,到1918年5月,才首次用“鲁迅”做笔名。《狂人日记》是他发表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的一生创造和翻译了不计其数的作品,如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等,小说集《呐喊》、《仿惶》、《故事新编》等等的作品。他被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评价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啊,鲁迅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主要记叙了作者对鲁迅先生和自己之间发生的四件小事的过程,从而说明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深深地怀念之情。啊,鲁迅的的确确是一个爱人民,爱劳苦大众的人。鲁迅时时刻刻的关心着祖国的命运,他迫切希望劳苦大众能早日脱离水深火热的生活,鲁迅为祖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课文中还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鲁迅先生说的:“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是鲁迅先生在夸自己,但这句话却包含了鲁迅先生在委婉的批评作者,要让作者知道,读书要精读,不能囫囵吞枣,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读懂含义。还有一句话也是鲁迅先生说的“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是四周很黑,很容易碰到墙壁。但这句话的含了义是写出了当时的社会太黑暗、不公平等,更是希望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早日起来推翻这个黑暗、不平等的社会,建立一个光明的新中国。

读了这篇课文,更让我懂得读书要精读,不能囫囵吞枣;在生活中,要为别人着想,甚至要像鲁迅先生那样,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得少。这就是读书的乐趣,读书的收获。

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感 (500字)


读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后,我深受感触。这篇课文改变了我许多的坏习惯,令我受益无穷

我读书时总是囫囵吞枣,总是马马虎虎地过目一遍就算看完了,我在看《三国演义》时,把许多人物弄反,居然有一次我误认为曹操三顾茅庐!!!还有许多片段我看不懂,就乱看一遍,看下一页。可是,读了这篇课文中鲁迅教我读书的片段后,我明白看书就要看好书,既然看都看了,就要把它看好,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囫囵吞枣。

鲁迅先生乐于助人,帮助黄包车车夫包扎伤口的片段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心中,我清楚地记着,那天,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看见路边躺着一个人,他痛苦地呻吟着救命,只见他神情痛苦、脸色苍白,双手捂着头躺在地上,地上还有一摊血,许多路人看见的纷纷走开,突然,我的脑子了飞快地呈现出了妈妈对我说的话与新闻上种种碰瓷事例,马上加快了脚步,匆匆地走开了。但是,读了这篇课文后,我觉得如果真的有人受伤的话不也会被误认为碰瓷的人吗?如果有好心人相助,如果那个好心人被骗后不会再也不会帮别人了吗?我想,以后如果再遇到这样的人,一定要到附近找保安作证或用手机拍下照片以防碰瓷。

我们要想鲁迅先生那样,要做一个好公民,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

六年级:杰

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感400字


【第1篇】

灯光下,我打开语文书,一行醒目的标题映入我眼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再一看作者,是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的侄女--周晔。鲁迅说的话,总是包含着深刻道理,那么,这篇文章有什么深刻的道理呢?我迫不及待地读了下去……

初读课文,难免对一些句子不理解,如:"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鲁迅说的这句话,难道仅仅是说四周围特别黑,很容易碰到墙壁吗?我又将课文读了几遍,细细琢磨了很久,终于悟出了其中的道理:鲁迅先生是用玩笑的口吻、令人深思的语言有力地抨击了黑暗的旧社会。在那暗无天日的旧社会,人民失去自由,革命者处处遭受反动派的迫害,人民的革命斗争处处遭到反动派的镇压。我不禁想起现在的社会:人民充满自由,每家每户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与原来的旧社会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对于鲁迅那个时代的人来说,能过上现在这样的生活,那真是梦寐以求的事情呀!可是现在有一些人,还整天抱怨这抱怨那,太不懂得珍惜眼前这么美好的幸福时光了。

文中还有一句话让我一下子不理解,便是伯父让"我"谈《水浒传》中的人物,我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时,伯父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一开始,我还真以为鲁迅先生是说自己的记性比侄女好呢,细细品味,才明白鲁迅说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是委婉地批评侄女周晔读书不认真,错过了一本这么好的书。想到这一层,我不由想起自己读书的情形来:自己看书不也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吗?感兴趣的就认真看,不感兴趣的就像走马观花似的粗略浏览。今年暑假我看了高尔基的《三部曲》,现在是哪三部曲都忘了。读了鲁迅教育"我"读书的这件事,我发誓以后看书一定要认真、仔细,再也不马马虎虎了……

读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我明白了很多道理。相信无论是谁,读了这篇文章都会深受感动和教育的,我就学到了很多很多……

【第2篇】

在小学六上语文第五单元中,我认识了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其中,读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使我进一步了解到鲁迅先生的为人。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鲁迅先生去世了,许多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学生、老师、工人……当“我”想起再也得不到伯父的疼爱时,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有一年的正月里,“我”去伯父家团聚,伯父和“我”谈起了《水浒传》,“我”便张冠李戴地乱说。伯父说道:“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时的“我”红着脸,一言不发。从此,我看什么书都不再囫囵吞枣的了。

又一个晚上,“我”问伯父为什么他的鼻子那么扁,他说:“碰壁碰扁的。”可“我”觉得是伯父自己不小心,把鼻子碰扁了。伯父说:“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我”恍然大悟说:“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这一席话让全桌的人哈哈大笑起来。

还有一个寒风凛冽的夜晚,爸爸看见了一个脚被扎伤的车夫,跑回到伯父家,爸爸和伯父拿着药出来了。他们给车夫缝好,给了他一些钱和剩下的药,让他在家休养几天。

伯父去世后,“我”见到了女佣阿三,她说:“鲁迅先生生前总是让我多休息,别干重活,自己却三更半夜还在写文章,听着他一阵阵咳嗽声,我都替他难受。”

读完课文后,我自言自语道: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难怪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一定要向鲁迅先生学习!好好读书,做一个乐于助人、关心人们的好孩子!

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感500字


【第1篇】

今天,我读了一篇纪念文。是作者周晔怀念伯父而写下的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鲁迅先生生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为鲁迅先生生前对人民群众关心和爱护,所以,在鲁迅先生去世时,有许多职业不同的人来纪念他。那天,在殡仪馆里堆满了数不清的花圈和挽联,有些人甚至失声痛哭起来。在这时,“我”想起再也见不到伯父的面了,“我”的泪珠堆满了眼眶。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伯父家。伯父便跟“我”谈起了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伯父问“我”一些关于《水浒传》的问题,可“我”却张冠李戴的乱说一气,因为“我”只是囫囵吞枣的看了一遍。听了伯父的一番话后,“我”看什么书都不敢马虎了。

有一次,我在对比爸爸和伯父的鼻子时,伯父借此机会抨击旧社会的黑暗。他也没有直接说出来,只是在笑谈“碰壁”时和我们说旧社会的黑暗。

最让我感动的是:救助黄包车夫。这件事的大意是:有一天,作者和爸爸妈妈去她的伯父鲁迅先生家。在伯父的家门口发现了一个受了伤的黄包车夫。作者的爸爸经过询问,知道了这个黄包车夫受伤的原因。于是作者的爸爸跑到伯父家,接着跟伯父一起帮这个黄包车夫包扎好伤口。最后伯父又把一些钱给了他,要他在家里好好养伤。这充分体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形象,表明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痛恨。

鲁迅先生的逝世,是神州大地上空一颗巨星陨落。鲁迅先生忧国忧民,受人尊敬。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所以才赢得了那么多人的爱戴。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那种爱国、爱民的精神!

【第2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主要讲了两件事:一件事在周末,作者到伯父家和伯父谈《水浒传》,另一件事是写伯父帮一位拉黄包车的车夫。这两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有了几点体会。

1要多读书,认真读书。作者读书不认真,在读《水浒传》时,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全弄不清楚,只不过是囫囵吞枣的读一遍,伯父问“我”是,“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说:“哈哈哈!还是我记性好。”这句话伯父表面上是说他记性好,其实是含蓄的批评了我读书不认真。我看到这里,脸不觉红了起来,因为从前,我在书店选书时,只翻翻,看里面的插图好看,就认为这书值得买,就买下来,回到家,打开一看,就觉得不好看。其实,是我没认真看,领悟书中的精华。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决心以后看书一定认真看,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的好孩子。

2要学会关心别人。文中鲁迅先生帮助车夫的那一段,让我倍感亲切。以前我不会关心别人,体谅别人,妈妈说我不懂事,我也只当耳边风,毫不在意,。如今,我读了鲁迅先生帮助劳苦大众的故事,,觉得我很渺小,是个坏孩子。可回过头来想,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妈妈不是常跟我说吗?我马上去向妈妈道歉做一个像鲁迅先生能关心人体贴人的好孩子。

鲁迅先生的精神感动了我,我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成为受人赞扬的好孩子,成为“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用死亡追寻——读朱湘《葬我》


用死亡追寻——读朱湘《葬我》

当生命受限,乃至已经迷失在“我该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的精神漩涡之中时,总有这么一些人选择用死亡去追寻生命的意义。包括三毛的随风而逝,包括海子的那一句“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包括“倦于作勇者”的塞斯顿的离去,都展现着他们将生之无法升华的用死亡来升华的悲壮。同样,这份悲壮流入了他们的诗作之中,流传于世,供人们去感受那份动人心魄的精神力量。

朱湘的一首《葬我》,便是这样一首惊人的建立于“死亡”之上的诗作:



葬我在荷花池内,

耳边有水蚓拖声,

在绿荷叶的灯上

萤火虫时暗时明——

葬我在马缨花下,

永做着芬芳的梦——

葬我在泰山之巅,

风声呜咽过孤松——

不然,就烧我成灰,
投入泛滥的春江,

与落花一同漂去

无人知道的地方。



首次读完此诗,我必须承认我被诗中萦绕全诗清美意境以及它工整的格局所深深地吸引住,一缕缕清浅的意境循序渐进地呈现,将“葬我”二字字面上的消极与阴郁全部转换为对于精神自由的美好向往,无任何浓妆艳抹之处。

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纵观朱湘先生一生,动荡的生活与现实的迫害使得他的精神饱受折磨,再加上家庭的矛盾层出不穷,导致最终从上海到南京的客轮上,纵身跃入清波,自杀身死。事实上,我也是近段时间才接触到朱湘先生的生平,之前读诗或许只是从字里行间去捕捉那一抹悲壮,而后了解到他的坎坷一生后,却是猛地发觉,这“葬我”二字陡然显得极其之沉重,不管如何葬,不管谁来葬,不管葬在哪,永远是在心中狠狠攥紧对于生之无法释然用死来释然的向往。回顾全诗,作者不惧怕死亡,反而想用死亡来冲破生命的束缚,而这“葬我”,恰若一柄锋利匕首,在现实与生命的压迫之中,愤然崛起,直指生命最终意义,不仅是向生命发问,更是欲划破,刺穿生命之束缚,以死亡的解脱让自己在精神上得到另一份壮烈的生命!

然而如若无法葬入大地,那也要用大火焚烧了生命,将那些遗留的,遗憾的,痛苦的,全都随着一汪春水,去向生命的终点,亦是生命的起点。用死亡去追寻,就是这首诗的伟大之处,同时,也是这首诗的悲哀之处。

尚可联系上海子的那一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难看出当这些诗人在诗中呈现对于精神自由与美好的向往时,总能给人一份以清幽意境的享受,可细细品味后,难免会惊奇地从中发觉,这样的意境竟是建立在一份足以使人仰天长叹的悲哀之上的。

而这,或许就是诗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使人久久不能释然的地方。


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感 (900字)


读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我的心久久平静不下来,我捧着书读了一遍又一遍,鲁迅先生的谆谆教导,我一定要铭记在心。

鲁迅先生生前十分受人的爱戴,死后,仍被人们所尊敬。课文中所讲的几件事就充分回答了社会各阶层的老人、青少年爱戴他的原因。

其中最能教育我的一件事是:鲁迅先生教育青少年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要把书的内容仔细消化掉,摄取其中的精华。这一点,我就做得不大好。妈妈给我买了许多作文方面的书,我总是第一遍看得很仔细,但只注意了故事情节。第二遍就读得不大仔细了。最后往往只记住了书里扣人心弦的故事,紧张动人的情节,而那些真正应该记的优美词句却被我忽略了。要不然就把整一个书笼统地全接受了,书中那些主人公的个性,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别人和我谈起书的时候,我就胡说一气,碰对时洋洋得意,说错了,羞得脸蛋通红。读了这篇文章,我一定要改掉这些不好的学习习惯,认真读每一本书,理解它们的深刻含义,还要把书里的优美词句摘录到小本子上,提高我的阅读欣赏能力。

还有一件事也留给我很深的印象,鲁迅先生在冬天的一个傍晚冒着严寒,给一个车夫包扎伤脚,还给车夫一些钱让他回去养伤。这不正说明了鲁迅先生同情劳动人民,帮助有困难的人吗?这一点,我认为我还做得不错。在班上,如果哪位同学有困难,或是借东西,我总是热心帮助,做到有求必应。在家里,凡是邻居伯伯有事出去,我总是使出浑身解数,教小弟弟、小妹妹唱歌、画画,给他们讲故事,带他们做游戏,让他们尽量不去打优叔叔、伯伯的工作、休息,使得人们老叫我业余小保姆。这点,我还要继续努力。

文章介绍鲁迅先生的最后一件事也很感人。鲁迅先生生前十分关心他的女佣人阿三。阿三因为丈夫失业心情不好,眼睛生病时,鲁迅先生就不让她干重活,让她多休息。这充分体现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多为别人着想的甜头我也尝过的。以前朋友要办报时,我总是大方解襄借给朋友水彩笔、钢笔,帮助他们抄文章、画画。当我需要帮忙时,朋友们也会主动帮我。所以,我确信你只要为别人着想,那她一定会在你需要帮助时帮助你。

一篇文章就给了我这么深的感受,而且我按照鲁迅先生的学习方法和读书方法,觉得读书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我读书我快乐,我不快乐时看看书,就觉得心里非常地舒服、愉快,把一切不开心的事情都抛在脑后。

六年级:天使

读后感《读《我也是鲁迅的遗物——朱安传》有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朱老巩护钟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