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飞向人马座读后感200字 > 地图 > 飞向人马座读后感200字

飞向人马座读后感200字

发布时间:2019-10-23 来源:互联网

《飞向人马座》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它是阅读一个作品后的心得体会。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在读过了作品,对于里面的情节非常感兴趣,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完毕后的想法写下来。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作品心得更好的记录下来呢?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飞向人马座》读后感,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飞向人马座》读后感

文/百特

《飞向人马座》描写了宇航城的技术突飞猛进,十分发达,最终造出了利用光子做力量的火箭,目的是找回宇宙中漂流的三个青年人:邵继恩、邵继来、钟亚兵,最终,宇宙城中的小姑娘岳兰在浩瀚无边,广阔无垠的宇宙空间中把三人全部带回了宇宙城。

邵继恩在宇宙里8年中生活的每一天都保持着勇敢坚定的心,他发誓:一定要回到爸爸邵子安的身旁。然而,在8年后,他做到了。这成功完全是靠邵继恩不屈不饶的坚持才能做到的,他用自己的信念选择了那条长远的生活道路,而没有选择旁边的那条短近的生活道路,这和他爸爸有关系,但更多的原因是如果选择长远的生活道路,那就是先苦后甜,如果选择短近的生活道路,那就是先甜后苦,这是完全不同的两条路。邵继恩先是在荒无人烟的宇宙中漂流了整整8年,这就是苦,8年后,邵继恩回来了,他带来了大量的资料、信息和照片,为宇航城夺得了崇高的声望,为宇航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就是甜。

而钟亚兵呢,则是一个博学多才,聪明绝顶的人物,在于强大可怕的黑洞搏斗时,是他想出了这个好法子:把15个小发射器装到了飞船的发射仓里,在失重之前启动发射器,终于逃出了黑洞。钟亚兵的博学聪明在于,他本来学习很认真,再加上他在飞船里自学的效果,就更加聪明了。天才需要积累,钟亚兵他把在太空中学到的知识都融会贯通,结合到现实生活中去,并且通过实践,他还每天用望远镜观察,他还知道这颗星球是什么星球,那颗星能活多少年,距离多少光年。让我们在学习的沙场上奋斗吧!

在我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经历。

在我上一年时,我就有了我的第一个体育项目乒乓球。刚开始时,我的球技很差,比赛中十有八九是打输的,在一年级的乒乓球赛中也因发球失误而退场。打了一年,我开始练习新式发球,把我的对手打得落花流水,我记得这是我的第一次赢球。从此,我的球技突飞猛进,势如破竹,在我的第二年里,我遇到了一个强劲的对手,经过几次短兵相接后,我渐渐熟悉了他的球,以至于我可以猜测他下一个发什么球,这样的话,我就可以提前做好防御或者攻击的准备了。在第三年里,我还学了不少战术提拉球、搓球、推挡球,在第三年里,我一次又一次地打败了对手,终于我的球技达到一定的技术和水平,这是靠什么呢?是靠邵继恩一样勇敢、坚定的心和钟亚兵一样积累、实践的心。

《飞向人马座》让我懂得了人生最重要的两个道理!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飞向人马座》读书笔记_小学生读书笔记100字


这本书对我的感悟很深,它讲的是人类探索人马座的过程。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爱因斯坦说过的一句话吗?对,就是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这本书充满了想象力,所以我才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在学习中要有探索精神,要有创新精神,才能让我们的国家科技进步!

《奇人马云》读后感1000字


奇人马云,18岁时参加高考,数学只得了1分,19岁参加高考,名落孙山,20岁再次参加高考,被杭州师范学院录取。24岁到大学任教,31岁是辞职,开始创业,33岁时先创业失败,奔赴京城开始二次创业。35岁时创业再次失败,回到杭州东山再起,创建阿里巴巴商务网站,37岁时阿里巴巴商务网站首次盈利,41岁时,以30亿身价荣登“2005胡润IT财富榜”,名列第四位,阿里巴巴网站成为全球最大电子商务网站,42岁成为《商界时尚》杂志2006年12期封面任务,43岁时荣登“2007胡润强势榜”,名列第七位,44岁时荣登2008胡润强势榜”。马云的一生是大起大伏,但是坚韧性格的他没有放弃创业,最终成就了阿里巴巴的神话。

奇人之所以成为奇人,必定有他奇特之处。长相奇“丑”,没有进过著名的高等学府,也没有在国外留学的经历,更没有在华尔街工作的背景,却成为了中国电子商务的“最强人”。一个对互联网技术“一窍不通”的人,居然创造了互联网的第四种模式。一个曾经英文教师,居然成为50年来第一位荣登全球杂志《福布斯》封面人物的中国企业家。如此成功的马云,也有不为人知的地方。

马云从小就是一个成绩不是很好的小孩,他曾开玩笑的说“我大愚若智,其实很笨,胆子。”从小到大,马云不仅没有上过一流的大学,而且连小学,初中都是三四流的,初中考高中考虑两次,高考第一次,数学只有一分。直到有一天无意看到了一本书,路遥的《人生》,这本书改变了他,“我要上大学”。

童年的马云是“混沌懵懂”的,“懵懂”的马云最爱看的书是金庸的武侠小说,他爱“打架”的侠气自小有之,在马云那里,快乐是最重要的,只要能让自己快乐的事情都愿意去尝试。尝试了几次,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伊甸园。阿里巴巴他一手创建,虽然他也曾叫嚣“太他妈累了”,但是他仍是乐在其中的。30岁以前的马云也许都是失败的,但是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他都主动地完成自己的人生,而非被动的等待结束。经过在泥泞中的挣扎,30岁的马云凭着出色的工作的表现被评为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也就是这一年,马云辞去了学院的公职。学院领导被这封辞职信搞蒙了,马云解释说“我想趁现在还年轻出去闯闯。”从此开始了他的艰辛创业。马云说“因为我知道我看见了这个东西,我太想做一样东西,很多年轻人是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还是走原路。中国人的创业,关键不是因为你有出色的想法,理想,梦想,而是你愿不愿意为此付出一切代价,全力以赴地做他,证明他是对的。”

2013年5月10日,马云卸任了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一直职,马云希望重组可以将电子商务巨头的年轻员工培养成世界级的商业领袖。

马云的一生是一个传奇,他的身上有很多可贵之处,他坚持把社会责任融入商业模式,他为中小企业创造了无限机会,他为更多的人提供创业就业的机会,他为买家,卖家创造了价值,他更提高了中国对世界的影响。马云的一生告诉我们,做一个像马云一样坚持的人。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


作家李鸣生的航天七步曲之一——《飞向太空港》,讲述了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继往开来的辉煌时刻。这部书是一个作家从陆地到太空的文学远征。一个民族从地球到天上沉重起飞,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是由无数人的心血、青春、汗水甚至是生命换来的。

西昌卫星发射场上,百年不遇的泥石流爆发,房屋倒塌了,桥梁冲垮了,铁路摧毁了,公路崩溃了,人员死伤无数。面对大自然的挑战,全体将士并未退缩半步,它们不管千辛万苦,不顾狂风暴雨,齐心协力,同大自然展开了你死我活的生死搏斗。正是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西昌卫星基地全体将士度过难关,恢复了工程。

发射场不是战场,却同样有着牺牲和死亡。科学家们白天黑夜连续攻关,有的甚至重病不起,献出生命。每一次发射,都有英雄的牺牲和流血;每一次发射,都有航天人毕生的心血。航天人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下依然锲而不舍,在很差的物质条件下依然顽强斗争。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使梦想一步步走向实现。在这些艰难的岁月里,尽管一些国家并不看好,但是中国技术人员并没有因此放弃,他们一声不吭地工作,把毕生的精力与心血都投入进去,最终令人刮目相看。

使我最难忘的是书中的这个细节。在运送一批极危险的用于火箭的货物时,美国技术人员害怕危险,碰都不敢碰,全都站在两百米开外的地方;而中国技术人员却靠得很近,并在到达发射中心后,因机械无法搬运,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手去搬下货物。这仅仅是鲁莽,仅仅是好玩吗?不,这是一种勇敢,一种决心,他们的心已与火箭连在一起了。这就是中国的技术人员,也许他们其中每一个人的力量都微不足道,但加在一起就有创造奇迹的力量。这就是中国的航天技术人员,他们总是在一片原始贫瘠的土地上播种着现代文明;他们一方面从事着这个世界上最尖端的科学技术,一方面又不得不在很差的物质条件下和偏僻荒凉的环境里生存。几十年来他们一直在秘密的面纱下苦熬着一个个春夏秋冬,他们用心血和智慧播种光芒四射的现代文明!

在人类通往太空的路上,总有数以万计的航天人,他们走过的每一步,都是那么熠熠生辉,光芒万丈。

读《向人生高空飞翔》有感


林肯总结自己一生的经历得出这样的结论:自然界里的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最终取得的成就不会超过他的信念。

文中,石头一直想飞,最后它变成了山,庄子让大鹏来击山,山粉碎,石头无愿无悔。其实人的一生就像石头一样,最初的开始和最终的结局是一样的,但同生为石,有石头胸怀飞翔的梦,同生为人,有人却有凌云之志。

梦想是成功的开始。燕雀有鸿鹄之志,平民陈涉才能入选世家,鲤鱼有成龙之想,吴士宏才从一个打工妹变成了CEO;凡人有伟大的梦想,赖斯才会成为美国的国务卿。石头想飞,鱼儿想走,才进化演变了人的形态,才推动整个世界的进步!克林顿17岁立志当总统,终于入主白宫!

我要让每一个家庭的办公桌上都有台小型电脑!就是这个目标,让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

那么你呢,朋友?

一只想飞的大鱼,一块想飞的石头,庄子让他们有了不凡的念头,而后又有了不凡的举动,最后有了惊人的成就。

志存高远吧!壮志凌云吧!让我们拥有一个值得一生为之拼搏的高远志向吧!不在蓬蒿间低低飞舞,敢与上青天的鲲鹏比翼,摈弃燕雀屋檐下的廉价欢悦,勇敢地飞上高空接受风雨雷电的洗礼。为理想拼搏,向人生的高空展翅飞翔!!!

《查理十二世的人马》读后感


《查理十二世的人马》读后感

《查理十二世的人马》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瑞典作家海顿斯坦姆的作品,他完美再现十八世纪初,瑞典王国与沙皇俄国的北方战争,他以文学的形式来演绎历史。

历史文学是美的,也是苦的,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里写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由此可见历代王朝的兴衰,都免不了百姓的一番苦。中国如此,外国亦然如此。

我喜欢读历史,自然对这样的书很感兴趣,翻开书页,便感受到浓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学功底,整部书是以散文的形式来书写,每一章都是一个独立的小故事,以时间为轴线,让一个个小人物登上历史前台,演绎这他们的事迹。以小见大的看待这场著名的战争。

与传统历史不一样的是,这部作品更加注重对人物的刻画和社会底层的描写,犹如其他文学作品一样,侧重反映当时的社会现状。从最初瑞典国王征兵到最后战败,这个过程十分残酷,每个章节中独立出来的主人翁似乎都逃不过死亡的命运,一幅幅充满着绝望、冷酷的画面卷席而来,让读者不禁有些压抑。

文字虽美,但却美得有些苦,无论是国王、大臣、将军,还是士兵、百姓,都被这该死的战争卷入到无止境的忧愁之中。从人情角度来书写历史,能让人看到人性中残酷与无奈的一面。

说起查理十二世,我第一次认识到他时,还是通过一款战略类游戏《帝国:全面战争》,开局时间便是1700年,刚好是北方战争爆发的前一年。为了玩好这款游戏,我查阅了一些关于瑞典和俄罗斯的历史资料,甚至读了一本关于彼得大帝的传记,所以对此形成了一些浅薄的认识。

而通过这一次的阅读,我想自己更加喜爱上查理十二世这个人物,他15岁登基为王,18岁征讨丹麦和波兰,并大获胜利,称霸北方。之后,便与俄国彼得大帝陷入争夺出海口的北方战争,在北方战争中,他遭到惨败,无奈的流亡于奥斯曼帝国。漫长的流亡之旅结束后,他回国进行改革重整,意图振兴自己的国家。但无奈时局已变,他无力挽回大局,最终在征讨挪威时,中弹身亡。他的一生都陷入到战争之中,他从登基以来,就未享受到一刻国王应有的生活,常年奔波在外的他,在战败时,在流亡时,甚至差点被祖国所抛弃,这是国王的悲歌。

而其余人物,则更显悲惨,即使是获得胜利的彼得大帝,也陷入到国内反对浪潮之中,他的儿子带头反抗这种变革以及迁都。最终导致他们父子关系破裂,彼得大帝选择用血腥的方式镇压国内的反对势力。

通读全书,没有一刻有着欢声笑语,在我看来,没有谁是真正的胜利者。海顿斯坦姆也没有明确倾向于某一方,或许在他看来,只有被战争饱受摧残后的城镇与村庄,只有贫穷和无知笼罩着大地,只有死亡与悲哀伴随着人们。除此之外,实在难以发现值得庆祝和快乐之事,所谓胜利更是无从谈起。

海顿斯坦姆用散发着淡淡香味的文字来写书历史,演绎战争,透过这种文字上的优美情感,人们只能看到一幅幅苍白无力的画卷,是的,战争永远都是残酷的。即使是再优美的文字,也无法将它修饰得漂亮起来。

读后感《《飞向人马座》读后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飞向人马座读后感2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