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草地夜行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草地夜行读后感800字

草地夜行读后感800字

发布时间:2019-10-23 来源:互联网

读《草地夜行》有感300字2025。

每当在电视上看到了毛泽东这位伟大的主席,我就想起了长征中一个又一个的感人故事。

《草地夜行》是我读过的故事中最感人的一篇文章。他讲述了老红军为了帮掉队的小红军追赶队伍、走出草地而陷入泥潭壮烈牺牲的事。表现了老红军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

文中写到: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漫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就下起大雨来。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可他怎么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的背着我向前走这段话让我知道了当时的天气如此恶劣,老红军仍然背着我艰难的行走。体会到了老红军的坚强和他舍己为人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我们身边这样的人太多!有的老爷爷再上车的时候没有座位,就会有人主动让座,还有的小朋友摔伤了就会有人把他扶起,四川地震了,我们所有的人都捐钱,南方雪灾了,我们热心的帮助他们……这些不都是老红军精神的再现吗?hdH765.com

读完课文,我掩卷深思,老红军虽然牺牲了,但他那种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读《草地夜行》有感


几天,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读了一篇《草地夜行》的文章,令我深受感动。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在长征途中,一位老红军为了让小红军走出草地,自己英勇牺牲了的事。

我读到:干粮早就吃光了,皮带也煮着吃了,背上的枪和子弹就像一座山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挨地向前走着时,我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我不由自主地对这位小战士产生了一种无比敬佩的感情。这是一位多么顽强的小战士啊!他面对着极大的困难,仍然坚定地向前走,真是坚强、勇敢的人。然而在我的学习中,也经常有这一类的事。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同学一起去学奥数,我们来到春雨学校的办公室,放下书包,便跑出去玩,只有李硕洋一个人留在办公室里,专心致致地做着周老师不置的奥数题。他左手摸着脑门,右手握着笔,旁边的桌子上堆起了一层刚演算过的草稿纸。我看见李硕洋的额头上似乎出现了几丝皱纹,我轻轻地来到他身边说:李硕洋,遇到难题了吧,让我来帮帮你。他摇摇头说:谢谢你,我一定会做出来的。过了一会儿,他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把这道难题做出来了。通过这一事例,让我知道了,只要去克服重重困难,就一定会成功。

学习了《草地夜行》这篇文章后,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并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困难就像一只纸老虎,被纸老虎所吓倒的是懦夫的行为,那他一定会一事无成;如果困难越大,你越不向它低头,越要去攻克它,那你一定会成为一个胜利者。

读《草地夜行》有感作文


读《草地夜行》有感南京市三牌楼小学指导老师: 尹金华五(一)班 娄晋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毛主席《七律 长征》中的诗句,也是我们本周学习的内容。通过这首诗我迫切的想要多了解一点曾经发生在祖国大地上的历史。于是我打开电脑去搜索,读了很多的长征小故事,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草地夜行》。在茫茫的草地上,一眼望不到边,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只留下一条踩的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 干粮早就吃完了,皮带也煮了吃了,小红军背上的枪和子弹就像一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真想就这样躺在这湿草地上。就在他又累又饿的时候,一名寻找掉队小红军的红军战士找到了他。在追赶大部队的途中,小红军走不动了,为了在天黑前赶上部队,红军战士把小红军背了起来,可是草地上到处都是泥潭,他们一不小心掉进泥潭里了,在最后的关头,红军战士用尽力气把小红军顶了出去,告诉他:“快离开,我们两个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小红军伸手去抓他时,他已经陷下去没顶了。“要记住革命”这是他牺牲前的一句话。这句话激励着小红军迈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向胜利的方向走去。“要记住革命”,红军战士在最后的关头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这是多么伟大的战士!在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上,在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中,他们不放弃;在缺衣少粮,吃野菜,啃树皮时,他们不放弃;在寒冷缺氧的雪山上,布满沼泽的草地里,他们不放弃……有多少这样的战士,他们不怕流血,不怕牺牲,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迎来了革命的胜利,让千千万万的劳苦人民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会更加珍惜!“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我们一定努力学习,让我们祖国的明天更加繁荣昌盛!

读《草地晚餐》有感800字2025


读《草地晚餐》有感800字2025

今天,我读了关于红军过草地一些方面的书籍,其中让我最感动的一篇文章是《草地晚餐》。

这篇文章实际上是赞扬朱总司令那种爱护战士胜过爱自己的精神。在1936年7月红军过草地的时候遇到了饥荒,而就在这时前方部队送给了这支红军一匹牦牛。红军们都想好好的打打牙祭,而朱总司令却说要做长久的打算,因此打算喝牛骨头炖野菜汤。吃饭时,一位警卫员悄悄地把前方部队给的一点点小米粥给朱总司令喝,可是朱总司令却把汤让给了病员,自己和战士们一起吃野菜。这是多么感人的事迹啊!

在红军长征中有不少像朱总司令这样的革命战士。试想一下,如果当时朱总司令悄悄地背着战士们把那碗粥喝了,那么他的威信在千万红军战士们的心目中降低了许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如果没有朱总司令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那么,他该如何服众呢?我想,对于这一点,朱总司令用自己的行为对战士作了一个满意的答复。

有句话说得好;路,那宽阔平坦的路是由一颗颗小小的石子垫成的。我们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又何尝不是那数不清的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人铺成的呢?而朱总司令不正是这样的人吗?

当我再一次读了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又深深地体会到;我们小学生要珍惜粮食。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那艰苦的岁月里,对于红军战士来说,一块饼,一碗水,甚至说一粒米,对他们来说都是那样的重要。而今天,当你走进一个学校食堂的时候,你就会发现食堂的饭桶里倒满了剩菜剩饭.那白花花的大米,鲜口的菜汤此时已经成了垃圾。如果朱总司令还活着的话,看到了这一切,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我们生活的水平虽然提高了,但必须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要珍惜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硕果。

在《草地晚餐》这篇文章中,尽管作者没有用什么华丽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来写,但朱总司令的精神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当我合上书本的时候,我的脑海中依旧留下那个画面;一位领导人端着盛满野菜的饭碗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旁边有几位战士不时地朝这边窥视几下。

让这个画面永远在我的心中放映吧!我盯着手中的书深情地说道。

读草地夜行有感作文550字


读草地夜行有感

几天,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读了一篇草地夜行的文章,令我深受感动。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在长征途中,一位老红军为了让小红军走出草地,自己英勇牺牲了的事。我读到:“干粮早就吃光了,皮带也煮着吃了,背上的枪和子弹就像一座山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挨地向前走着”时,我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我不由自主地对这位小战士产生了一种无比敬佩的感情。这是一位多么顽强的小战士啊!他面对着极大的困难,仍然坚定地向前走,真是坚强、勇敢的人。然而在我的学习中,也经常有这一类的事。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同学一起去学奥数,我们来到春雨学校的办公室,放下书包,便跑出去玩,只有李硕洋一个人留在办公室里,专心致致地做着周老师不置的奥数题。他左手摸着脑门,右手握着笔,旁边的桌子上堆起了一层刚演算过的草稿纸。我看见李硕洋的额头上似乎出现了几丝皱纹,我轻轻地来到他身边说:“李硕洋,遇到难题了吧,让我来帮帮你。”他摇摇头说:“谢谢你,我一定会做出来的。”过了一会儿,他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把这道难题做出来了。通过这一事例,让我知道了,只要去克服重重困难,就一定会成功。学习了草地夜行这篇文章后,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并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困难就像一只“纸老虎”,被“纸老虎”所吓倒的是懦夫的行为,那他一定会一事无成;如果困难越大,你越不向它低头,越要去攻克它,那你一定会成为一个胜利者。

草地夜行读后感


草地夜行读后感(一)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课文《丰碑》、《飞夺泸定桥》、《草地夜行》等几篇课文,我最喜欢的是《草地夜行》。

文章内容是这样的,在茫茫的草海,有一个红军小战士,他非常饿,一点食物都没有,他把皮带都吃了,可是他还是饿,他跟着队伍走,他一步一挨,身上还扛着枪,压得他喘还气来,就要掉队了,前面有一个同志向他走来,说:快点走吧!要是像你这样走,走三年也到不了陕北。他把我的枪拿了下来,背到了他的身上,让我快一点走,我紧紧的跟着他,可是我还没跟上,他说:我背你吧!他背着我走呀走呀!忽然他猛的往下一沉,他说快离开我,我掉到泥潭里了,他使颈一顶,把我顶到一边去,他说:一定要记住革命!就这样一个同志为了革命,为了帮助战士牺牲了。

我读了这篇课文,我特别敬配老红军,为了革命,为了帮助小红军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在长征艰苦凶险的恶劣环境中牺牲了,就在掉入泥潭之际想到的是革命,他这种忠于革命不怕牺牲的精神太傎得我们学习了,同时也使我了解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辈革命家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这种幸福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这美好的生活,有吃有穿有学上,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我们怎么能不好好学习呢?和他们比起来我们真是太幸福了,我决心好好学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长大有所作为,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来回报老一辈革命家的无畏付出。


草地夜行读后感(二)

这几天,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读了一篇《草地夜行》的文章,令我深受感动。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在长征途中,一位老红军为了让小红军走出草地,自己英勇牺牲了的事。我读到:干粮早就吃光了,皮带也煮着吃了,背上的枪和子弹就像一座山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挨地向前走着时,我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我不由自主地对这位小战士产生了一种无比敬佩的感情。这是一位多么顽强的小战士啊!他面对着极大的困难,仍然坚定地向前走,真是坚强、勇敢的人。然而在我的学习中,也经常有这一类的事。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同学一起去学奥数,我们来到春雨学校的办公室,放下书包,便跑出去玩,只有李硕洋一个人留在办公室里,专心致致地做着周老师不置的奥数题。他左手摸着脑门,右手握着笔,旁边的桌子上堆起了一层刚演算过的草稿纸。我看见李硕洋的额头上似乎出现了几丝皱纹,我轻轻地来到他身边说:李硕洋,遇到难题了吧,让我来帮帮你。他摇摇头说:谢谢你,我一定会做出来的。过了一会儿,他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把这道难题做出来了。通过这一事例,让我知道了,只要去克服重重困难,就一定会成功。 学习了《草地夜行》这篇文章后,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并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困难就像一只纸老虎,被纸老虎所吓倒的是懦夫的行为,那他一定会一事无成;如果困难越大,你越不向它低头,越要去攻克它,那你一定会成为一个胜利者。


草地夜行读后感(三)

上午语文课学习的红军长征故事《草地夜行》中老战士说的那句感人的话语一直在我的耳畔回荡。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这短而简单的话语却那么令感动,为了落下部队的小鬼,为了革命,宁可牺牲自己。这是多么可贵的自我牺牲的精神。

我原来心里总是有一个疑问--参加革命的战士每天行千里路,还吃不饱,穿不暖,睡不足。甚至要吃草根、吃树皮,一定很辛苦,但是他们为什么不放弃呢?读了这篇文章后,才明白战士们为什么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也不放弃革命。因为他们的心中装着的不是他们自己,是别人,是全中国的老百姓。他们宁愿自己受苦甚至牺牲宝贵的生命。我们今天的生活不就是这样的人用生命换来的么?想到这里,我才真正体会到我们的生活来之不易这句话的真正含义。理解了老师为什么让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时,我真想大声疾呼:同学们,不要再扔掉你吃剩的饭菜,不要再扔掉用剩的铅笔,不要再扔掉那还是崭新的文具。我们扔掉的不是剩饭,不是铅笔,不是崭新的文具,扔掉的是先辈留给我们的财富,是光荣的传统。

我一遍又一遍地读着这篇文章,老战士的形象不断的在我眼前浮现,越来越高大。啊,老战士国家需要你这样的人,社会需要你这样的人,人民需要你这样的人。您,虽然死了但您舍己为人的品格永远活在我的心中,永远激励我们。

读《梅花》有感300字2025


我们今天学了一首古诗,诗名是《梅花》,作者是北宋王安石,我非常喜欢这首诗。

这首诗的意思是: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着。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约约传来阵阵的香气。

在这首诗中我最喜欢的诗句是“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这句诗,因为诗中的“独”表现梅花自己在恶劣的环境里开放。我想:冬天的时候,梅花都在开放。它不怕冷吗?因为春天的时候,那些美丽的花儿竞相开放了,可到了冬天,它们就因为耐不住寒冷而全都凋谢了。梅花瞧不起那些花儿,所以它就在冬天开放,让大家看到自己坚强的毅力和不畏严寒、独自开放的品质。

通过这首诗,我要学习梅花的坚强毅力。

老师评语:文章思路清晰,结?ahref='/s/dongwu/xiaogou/'target='_blank'>狗置鳎?芡ü?员鹊氖址ɡ闯耐忻坊ǖ母吖笃分剩?懿淮砼叮?br>老师希望你以后能把字写好一些。

读《鲸》有感300字2025


以前,鲸鱼在我的脑海中只是一种会喷水的“鱼”。当我学完《鲸》这篇课文,我恍然大悟,原来它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

鲸是一种古老的哺乳动物,你也许会吓一跳,因为它生活在海里分明应该是卵生的。其实,它现在的“鱼”形是经过千百年的演变而来的,这是为了在水里自由地穿梭而形成的流线形身体。它和人类一样有肺呼吸,这更说明它属于哺乳动物。我们看到它在喷水,其实那是它在呼吸!它背部的两个鼻孔一个进气,一个呼气,但总会有些淘气的海水来捣乱,于是出气孔便把它们“推”出去。这就形成了“喷泉”。它睡觉也挺讲究,必须安全又安静,不然不干!

看它是多么有趣又可爱的小动物呀!海洋馆里的大合唱少不了它,大海洋里少不了它,大自然里也少不了它。人类为它们立了保护条例,但又有些国家以研究为名出海捕鲸,使鲸类面临灭亡。终于,在世界自然联合组织的呼吁下,人们停止了这种残忍的大屠杀。现在这种美丽的动物远离我们,难道它们不想回来吗?不,它们害怕人类,不相信人类。

现在,我偶尔在海洋馆瞧见那些可爱的面孔,可我又不禁想起人类伤害它们的时候,我真的感到无比的愤怒,更为那些捕杀“海中百灵”的人感到可耻。

读《军神》有感_300字2025


今天,我读了《军神》这一课时,里面是说:重庆临江门外,沃克医生的诊所里,来了一位24岁的青年病人。经过简单的问诊,沃克知道这位年轻人右眼受伤了。当沃克医生看到病人伤势严重,还那么从容镇定,他愣住了。

准备手术时,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当沃克了解到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是怕影响脑神经时,再一次愣住了。手术过程中,沃克医生担心病人受不住疼苦。病人却一声不吭地忍住了。手术做完了,病人清楚地说出沃克割了七十二刀。沃克惊呆了,赞叹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沃克知道病人就是刘伯承时,对他肃然起敬。

《军神》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

当我读完了这篇课文时,我的内心难以平伏,我不禁的对刘伯承肃然起敬、暗暗称奇。

我长大后一定要学刘伯承,要学他的品格,和他钢铁般的意志。

读《青鸟》有感300字2025


【第1篇】

上周末,我读完了一本名叫《青鸟》的书。文章讲述了砍柴人的女儿-------棣棣和咪棣受仙女之托,千辛万苦地寻找青鸟的过程,是关于幸福的故事。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圣诞前夜,棣棣和咪棣家来了一位仙女。她请兄妹俩为她生病的女儿寻找青鸟(幸福的象征),并送给棣棣一顶能看到事物灵魂的神奇帽子。两个孩子在猫、狗和各种动物的灵魂陪伴下进入另一个世界,在光神的指引下寻找青鸟。他们在回忆国、夜神宫殿、幸福花园、未来世界、墓地和森林里寻找青鸟,但始终未能找到。一年的期限到了,面包、水、火、猫、狗依次和孩子们告别,光神也远去了。两个孩子回到家,邻居太太的女儿一直生病,很想要棣棣的小鸟,棣棣以前舍不得,当天却一口答应送给她。这时小鸟变成了青鸟,原来青鸟一直在他家里。邻居女孩的病也好了。

比利时大作家莫里斯﹒梅特林特作品中提出了一个对人类具有永恒意义的问题:什么是幸福?作品中运用了意味隽永的各种各样的象征手法。通过描写青鸟的过程,告诉我们幸福的真谛:我们给人以幸福,自己才更接近幸福。

这个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每个人都寻求着自己的幸福,其实幸福并不是这样难得的,如果我们经常怀着无私、良好的意愿,那幸福就在咫尺。

其实我们何尝不是幸福的一代。在校园里有老师的关爱,可以学到许多知识,在家里有爸妈的疼爱,可以吃上大鱼大虾,穿上各种各样漂亮的衣服,过上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幸幸福福的日子。

【第2篇】

《青鸟》出自外国作家的“妙笔”之下。故事中,有仙女、光神以及兄妹蒂帝和咪蒂。

在一个平安夜,兄妹俩在睡觉,一个老太太走来告诉他们:“我的女儿生病了,只有传说中的青鸟才能治好她的病。”于是,他们踏上了寻找青鸟的旅程。

兄妹俩来到回忆国的各个地方:夜神的五道大门、墓地、会跳舞的大树王国、光神庙宇……还有很多地方。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幸福之家和夜宫的五道大门。这个故事讲的是蒂帝和咪蒂还有光神来到“幸福们”居住的地方。那些福星们每天就是吃、喝、睡,从来都不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爱别人。光神叫蒂帝和咪蒂不要被食物所迷惑,他对兄妹俩说,幸福不是靠吃、喝、玩、乐而获得的,而是从内心发出的感叹。不能像那些假“幸福们”那样大吃大喝,以为物质的享受就是幸福。我也懂得了幸福的真谛。

夜宫的五道大门说的是蒂帝和咪蒂来到夜神的宫里,四周十分漆黑,让人觉得可怕。夜神说:“如果能打开五道大门,就放你们走!”最终,兄妹打开了五道大门,神气的夜神呆住了。这告诉我们,眼前的黑暗并不可怕,你怕了他,就会让你更害怕,只有你不怕,他就不会让你觉得害怕。看到这里,我仿佛也变得勇敢了。

读《童年》有感300字2025


读《童年》有感300字2025

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高尔基刻苦自学文化知识,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探求改造现实的途径。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登上文坛,他的早期作品,杂存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风格,这是他无产阶级世界观形成前必然经历的阶段。浪漫主义作品如《马卡尔楚德拉》、《伊则吉尔老婆子》(1895)、《鹰之歌》(1895)等,赞美了热爱自由、向往光明与英雄业绩的坚强个性,表现了渴望战斗的激情;现实主义作品如《契尔卡什》、《沦落的人们》、《柯诺瓦洛夫》等,描写了人民的苦难生活及他们的崇高品德,表达了他们的激愤与抗争。这些作品的主人公大多是努力探求新的生活道路、思考生活的意义并充满激烈内心冲突的人物。

1905年革命失败后,高尔基赴美国及意大利写了一系列政论文章,抨击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充斥于思想、文学界的形形色色反动思潮。1908年创作的中篇小说《忏悔》流露出唯心主义的造神论思想,受到列宁的严肃批评,并得到他的热情帮助。尽管如此,高尔基的主导倾向仍然是积极的,富于革命的战斗精神。对新的无产阶级文学创作方法的特征从理论上进行了许多探索,提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观点。他在两次革命之间的创作成果颇丰,如《奥古洛夫镇》(1909)、《夏天》(1909)、《马特维柯热米亚金的一生》(1910~1911)、《意大利童话》(1911~1913)、《俄罗斯童话》(1912~1917),以及稍后完成的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和《人间》(1913~1916)。

高尔基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也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组织成立了苏联作家协会,并主持召开了全苏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培养文学新人,积极参加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

读《童年》有感300字2025

这个暑假,我读了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这个暑假,我读了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它给我的感触颇深.

马克西姆高尔基出生在一个贫穷的木工家庭中.在残暴的沙皇统治时期,高尔基吃尽了苦头:幼年丧父,却又受尽外祖父的虐待.他周围的人都是那么的自私,贪婪,充满了仇恨

高尔基的童年是那么的悲惨,和他比起来,我可是幸福多了.

我出生在一个依山傍水的美好的地方,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亲人亲切无比的疼爱,伙伴们天真无邪的友爱,使欢乐的音符时时洒落在我的身边.在竹林里嬉戏,去山上采蘑菇,入溪水抓螃蟹,追蝴蝶,闻花香,追蚱蜢,我的童年就是这样无忧无虑开始的.

拎着个大篮子跌跌撞撞地跟在表姐身后捡麦子,大篮子却总是撞到我的脚后跟.两条小辫儿上下欢快地跳动着,白蝴蝶在身边快乐地翩翩飞舞.湛蓝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微风挑逗着衣襟,篮中的麦穗已有大半.童年的美好时光也就是在欢欣愉悦的劳动中度过的.

走进了书香四溢的校园,也成了一个莘莘学子.充实的一天就在这琅琅的读书声中开始了.老师热心地传授我们知识,同学们互相探讨,我们像一棵棵小树苗,在接受春风雨露的滋润--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识,茁壮成长.在这知识的海洋中,我结束了快乐的童年,开始走向成熟.

我生活在一个充满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这里没有抽人的鞭子,没有殴打的拳脚,没有仇恨,没有贪婪,没有乖戾,更没有层出不穷的暴行和丑事.这里的人是善良,纯洁,乐观的,因而我的童年是充满了幸福和快乐的.

读《童年》有感300字2025

最近,我读了高尔基的著作《童年》,书中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惨的童年。阿廖沙父母双亡,而外祖父脾气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爱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欢他,两个舅舅更是讨厌他。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却走过来了。其实,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高尔基借阿廖沙这个人物来描述自己的童年。这令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当时那个年代的人的丑陋面目。高尔基的童年跟我们现在比起来,实在是太悲惨了!

我们多幸福啊,被父母宠着。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听着老师讲课;回家有大鱼大肉等着你品尝;你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如果有人欺负你,大人会毫不犹豫地狠狠地教训那个人一番。而高尔基那个年代呢?高尔基很少有安宁的日子,几乎天天有人伤害他、辱骂他、欺负他。我也有些想不明白,那些人做这一类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干吗呢?这些毫无意义的事情值得他们去做吗?

所以,我们更要珍惜如今美满、幸福的生活。我们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学习,千万别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样优秀的学习环境,这样美好的童年生活,我们再不好好学习,那就太对不起父母了。

如今,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来的是充满活力的少年,让我们珍惜童年的最后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会离我们远去,抓住童年最后的时光,留下我们对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

读《童年》有感300字2025

每个人都有童年,并且每个人的童年是不同的,但是,我们每个人的童年有高尔基那么贫苦吗?不,我们没有,我们在家里是独生子,是父母亲的掌上明珠。高尔基的童年没有我们幸福,家庭也没有我们美满。

高尔基从7岁起就没有了爸爸,跟着妈妈和年迈的奶奶生活,别的小孩都有新衣服,就他没有,他有的就只有几件打满补丁的衣服和一个书包。然而,他没有埋怨妈妈,而是更努力得读书,准备孝敬辛苦的妈妈。

童年这本书记载了高尔基儿时的一些故事,中间还夹着一点点的苦涩,还夹着做人的道理:高尔基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也能成才,真让我佩服。

高尔基在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数学。在一节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个题目考在班上的同学,题目是:1+2+3+4++100=?这可为难了很多同学,他们一个个都很着急,只有高尔基算出来了,等于5050。从此,老师不会再因为他们家穷而瞧不起他们,而是觉得他很有数学天赋。

读《哈姆雷特》有感300字2025


纷纭的大千世界中有鲜花,也有毒草,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哈姆雷特》就是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故事。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笔下最伟大的悲剧之一,它不仅只是一出复仇悲剧,而且是一出反映时代矛盾的伟大悲剧。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讲述哈姆雷特的传奇一生。哈姆雷特王子是一个有理想、有报负的人。在他的心中和眼中父亲是一个贤明的君主,但是父亲的暴死使他难以接受,当他得知是他的叔叔杀害了自已的父亲,谋权篡位坐上了王位,哈姆雷特便下定决心要替自己的父亲报仇。哈姆雷特先后被他的叔叔“请”出丹麦,送到英国,并让英国国王杀死哈姆雷特,可是哈姆雷特得救了,他上了一艘海盗船,船长是挪威王子福京普拉斯,哈姆雷特将自已的身世细说,双方都得到了对方的认可,挪威王子帮助哈姆雷特回到丹麦,但哈姆雷特在与雷盖兹的战斗中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当然最终也把奸王推翻,报了父仇。哈姆雷特勇敢、机智和顽强的精神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耀眼的灿烂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