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著名教育书籍读后感 > 地图 > 著名教育书籍读后感

著名教育书籍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20 来源:互联网

《中国著名教师的课堂细节》读后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都知道读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在书中获得知识读经典书籍作品就很有必要。阅读完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犹如涨潮的潮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我们如何去领会作品的内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中国著名教师的课堂细节》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著名教师的课堂细节》读后感

长期以来,我一直在思考:名师的课堂何以精彩?读了《中国著名教师的课堂细节决定名师精彩教学的100个课堂细节》这本书,我才知道关注细节是名师课堂教学的共同点,也是他们实施精彩教学的关键。

关注细节,其实就是关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能否落实到位,就是关注我们的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细节,也就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是教学达到一定境界后的品味与追求。

课堂细节形成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是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东西。课堂的得失与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课堂教学中每个细节的落实上。名师精彩的教学细节构成了经典的教学,名师课堂细节精心的设计是其智慧与灵感的呈现。

发现和关注细节,反映教师的睿智和思想,捕捉和利用细节,体现教师的实力和功力。

教学细节稍纵即逝,要靠我们教师细心的去捕捉。它犹如课堂的精灵,倏忽而至又稍纵即逝,让人始料不及。这就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及时捕捉,小心把握。当意外出现时,教师没有置之不理,也没有简单化处理,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以此为契机,巧妙引导,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或让学生再次读书,在读中寻找答案,加深感悟;或动手操作,在探究中解决问题;或组织讨论,在思维碰撞中修正和丰富认识教学因意外而精彩,因真实而成为不可替代的一段师生生命发展的流程。

教学细节隐藏得很深,要靠我们教师用智慧去发掘。细节犹如竹笋,每剥一层,就有一段鲜活呈现出来。教师若能一层一层剥下去,课堂就会精彩不断。能剥到什么程度,全看教师的功力。

细节很细微,容易被忽视,靠我们教师去关注和研究。细节虽小,却能折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细节虽小,却能闪耀出生命智慧的光环;细节虽小,却是生命的智慧创造一滴水可映出太阳的光辉,只有欣赏细节,关注细节,才能使课堂魅力无穷。

对教学细节的处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失败的细节给人以启迪,成功的细节则给人以借鉴。

《中国著名教师的课堂细节决定名师精彩教学的100个课堂细节》以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为顺序,系统的总结出名师充满智慧的课堂细节,并配以全国著名教师课堂教学的精典案例和专家分析,充分展示了他们精湛的教学艺术和课堂魅力,呈现出名师处理课堂细节的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智慧,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学习、启迪和借鉴。

正如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所说:一个细节,见理念、见价值、见功力、见境界、见文化、见魅力我们的课堂也许无法做到完美,但我们要珍视细节,把握细节,让细节绽放光彩,让课堂呈现精彩。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课堂50个细节》读后感


《课堂50个细节》读后感

在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问题上,郑教授列举的主动走到讲台上的学生、主动发问和被动应答、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不均衡、高高举手的孩子获准回答问题的几率高、课堂上的沉默、课堂上的异口同声、廉价的掌声、无精打采的老师好、 与听课老师的互动、比不上眼睛的学生,从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问题,可以看出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师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积极性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主动走到讲台上的学生主动发问和被动应答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不均衡高高举手的孩子获准回答问题的几率高这是关注整体不够的具体表现。课堂上的沉默课堂上的异口同声廉价的掌声这是平时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存在一定的问题, 课堂上的沉默是允许的,可能学生正在进行深入思考。课堂上的异口同声说明可能大部分同学真正会了,但也有可能其中仍有南郭先生,这不能不引起教者的注意。廉价的掌声,其真正起到激励作用的程度值得思考。无精打采的老师好,这要么是这类教师的课程学生不喜欢,或这类教师的教学水平存在问题,让学生在开课伊始就无精打采如此等等,提醒我们作为教者一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控课堂,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上好课,我们需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不要把老师当做是权威,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民主的环境,师生平等才能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学生。这就需要教师以民主教学作风去组织教与学活动。这种教学作风,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内在动机,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和反馈,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满足感。

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地、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于质疑问难,勇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其次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及时了解当代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思想特点,淡化教师作为教育者的角色痕迹,重视师生间的非正式交往和非语言交流。在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过程中,要善于发挥情感效应的作用,教师积极地情感,是开启学生智力和美好心灵的钥匙,是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动力,更是建立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可以使教学活动别开生面,生机盎然。

《细节成就优秀的教师》读后感:细节的力量


《细节成就优秀的教师》读后感:细节的力量

细节决定成败,对我们教师来讲也是一样的,因为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对孩子一生影响很大。最近又翻看了《细节成就优秀的教师》一书,感触更深。

作者从多个角度把握了教育教学中的细节,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细节,抓住了教育过程的细节,也将细节界定为课堂实效的关键。品读此书,我们在看到一种细腻的同时,更看到了一个老师的用心,对于学生成长的用心,对于教育教学问题的用心,对于整个教育发展的用心。作者方海东是一位从事一线教学工作16余年的高级中学教师,作者以大量案例的形式,用真实感人故事的写法,让读者深深地感受到细节教育教学中的力量和作用,如一滴墨水的效果、成长源于细节、信任的气场、你的背后还有我、一粒稻米的耐心、剥鸡蛋的启示、爱藏于细节中等。

他十年如一日,每天坚持做到四个一:每天上一节好课,读一个小时的书,和一个孩子谈话,写一篇教育随笔。每天的四个一让他积累了上百万字的教育手记。这使我被方海东感动了,从他的做法中,可以看出他对教育的热爱和专注,他的文字里也使我感受了关注细节的力量。

作为老师,有太多的细节要注意。比如走进课堂的那一刹那,学生的状态;教师的眼神;教室的的整洁,桌椅的摆放;黑板的干净程度;学生起立问好的声音等等,都是需要关注的细节。为什么有的老师课堂的纪律不怎么好,问题也许就在这里。平时比较粗枝大叶,那么久而久之,学生就也会粗枝大叶。我们有时候,觉得学生很吵,其实自己也有不对的地方,可以询问自己:是不是及时到了课堂?如果平时经常有可能会迟到,在你没来之前,你有没有做好安排?对于你不在的时间,学生的表现,你是不是了如指掌?有一位学生今天脸很红,你关注到了没有?或者自己上课的时候即使有学生在画画你也没关注到等等,诸如此类的细节问题都会导致你的课堂效果的降低。

在教育过程中,关注细节,其实就是关注自己。老师今天穿什么衣服,今天脸色怎样,或者说老师说话有什么口头禅,学生清清楚楚。学生在私底下,对老师的评论是很多的,要是今天老师讲课不清不楚,学生也会议论。别小看我们的学生,有时候你一个不屑的眼神,她却会一直都记得。

关注细节不仅仅成就了一个方海东,将成就千千万万个方海东。在细节上做文章,于细微处用精神,悉心地倾听,耐心地询问,真诚地唤醒,热情地点燃,就可以润物细无声。这样,教育才能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才能更好地丰润学生的灵魂。

《名教师是写出来的》读后感600字


读了丁昌桂《名教师是写出来的》一书受益匪浅,我觉得他里面很多话很有道理。其实,不仅仅是名教师需要写作,普通教师也需要写作。写作能够丰富教师的专业智慧,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师的实践智慧和专业技能需要在反思中提升,这就需要写作。

记得有一次在宜兴市实验小学听讲座,主讲者是管建刚老师,他讲怎么教学生写作,怎样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口才非常好,滔滔不绝,让人佩服之至。翻阅有些作文杂志,也经常能够看到他的教学生写作的文章,当然一些教育杂志上的论文更多了。很好奇:这个管建刚老师是如何有这么好的文笔,这么多文章见报。百思不得其解。

管老师在书中提到:每天花48分钟的时间用在记录上,记录当天的教育喜悦,教育烦恼,教育小失败,教育小智慧,记上三年,你一定能从平凡走向优秀,再记5年,你一定能从优秀走向卓越。细想我们身边,不乏教育故事,不乏教育灵感,缺乏的是记录的手。只有记录下来,才会永远保存,记录,不是写文章,它是随意的,一两句,可以,八十句更好。不用构思,不求成篇,只要真实与及时。真实,才有价值。及时,是怕遗忘。遗忘非常可怕,当初的一点感想,第二天就会遗忘掉一大半,过几天就忘得所剩无几。只有记录,才会让你的灵感永远的保存。

记录只是管建刚写作的一部分,正因为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写作,才从一个普通教师走向成功,成为特级教师,名教师。

所以,我觉得记录是个不错的写作方法。平时可以记录哪些呢?

一是教学的成功之处。每节课下来,我们总会有一些好的地方,词语教学中,你是怎么样教学生记住词语的。比如,今年教三年级语文,在教“聪”字时,这个字很难记,我就这样教:一个人要想变聪明,首先要用耳朵听。在黑板上写下“耳”。还要用眼睛看,这两点就像是人的两只眼睛,在黑板上写下点和撇。还要口中说,在黑板上写个“口”,还要心里想,再写一个心字。通过这样形象生动的拆字,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聪字。以后只要说到怎么写“聪”字,学生就会说:“耳朵要听,眼睛要看,嘴巴要说,心中要想。”这个聪字的教学很成功,这就是教学中的一个亮点,我们可以把它记录下来。

二是教学的失败之处。即使是特级教师,也不可能每节课都成功。教学中,总会遇到一些设计自己觉得很不错,但教学效果却一般的。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失败的地方记录下来。

三是对比着来写。同一节课,同一个教学环节,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教学,教学效果肯定也不一样,把这样的对比记下来也是不错的素材。将来写教学论文的时候,就可以运用上这些。

当然,除了一些技巧之外,我觉得要想真正成为管建刚这样的人才,更加需要的是坚持不懈。

《名教师是写出来的》一书,值得每一位教师拜读。

《名教师是写出来的》读后感1500字


暑假,我读了丁昌桂老师的《名教师是写出来的》这本书,这本书说明了教育写作对于教师这一职业的重要性,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提供了教育写作的路径和方法。所以,我想就为什么要教育写作、教育写作写什么、教学写作怎样写这三方面谈谈我的理解。

首先是为什么要教育写作?

“鼓励从低起点的功利性追求起步,但绝不能因此停步,而应向着更高的目标与价值取向迈进,达到把职业价值与人生价值和谐统一的美妙境界。”书里是这么说的。说实话,大部分教师刚开始进行教育写作都是基本都是迫于外界压力:或许是为了评职称、或许是学校要求、或许是为了考核、又或许是为了稿费和荣誉……总之,目的都不单纯,很少有人为因为人生价值和职业价值而自发的进行写作,这也就是说教育写作基本是从功利性追求起步的,创作的思想境界也不高。但是,起步低没关系,只要不停下来沾沾自喜,而是追求更好的目标与价值,那教育写作就有发展和提升的可能。

“教育写作,改变了教师述而不作的定势,让教师从传统的知识搬运工变成了知识的生产者,从感性的实践者变为理性的思考者。”“教师的实践智慧和专业技能,需要在实践中淬炼,更需要在反思中提升,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说,写作改变了他的思维品质,使他怡情养性,静下心来。特级教师管建刚认为,不停地写作使他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提升了教学能力和技术,也提高了教学效能。”这些也正说明了教育写作的发展与提升对教师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随着教育写作能力的进步,教师对教育与教学的思考也会逐渐深入。照本宣科、几十年如一日的机械式教学也许永远在原地踏步,而教育写作可能让教师在反思中提升、在创造中深化。积极的教育写作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它能够锻炼教师的思维能力,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育写作是基于教育生活中问题的观察,思考与表达,通过仔细观察,勤奋思考,渐渐的洞察力和敏感度增强了。”教育写作有助于梳理教师在教学中的获得的种种想法,能够让模糊的思绪变成清晰的思想,更有利于提升教师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力。因此,教育写作是必须的,是基本积极的。

其次就是教育写作写什么?

丁昌桂老师说,教育写作是写问题,问题也就是矛盾。那么问题从哪来呢?我想讲的是“问题从哪来”中的一个小小的点——问题是“从学习中思考辨析而来”。

书中有两个例子,第一个是《清明上河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一直被认为是歌颂北宋的繁荣的画作,我从来没有对这种理解产生疑惑。但是丁桂昌老师在书中写道:“看似包罗万象的《清明上河图》上,少了两种最常见的动物——马和羊。”他认为马匹和羊皮都是军队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从而暗示了北宋重文轻武的窘境,但是皇帝却只读出了歌颂,因此,北宋的积病没有得到救治,最终灭亡。丁老师对《清明上河图》的解读就是创造性解读,在这之前我从未注意到《清明上河图》还能有此深意,这种解读开阔了我的思路。

第二个例子则是对《我不是最弱小的》创造性、深入型解读。在之前的备课中,我对这一课的理解一直流连于课内,却从来没想过思考过为什么“一家四口出行,居然只带一件雨衣”的问题。丁老师从作者入手,终于从他的一本著作中找到了原因:原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多孩子都有严重的心灵创伤,所以设定一家四口只带一件雨衣,是为了让孩子去经受风雨的洗礼,因为阳光总在风雨后。那为什么又要保护蔷薇花呢?因为当时粮食匮乏,蔷薇花果酱要供过冬使用,所以文中的深意是家长会等待时机在暴风雨中教育孩子,保护更弱小的花儿。

这就是从学习阅读中思考辨析,发现问题并创造性解读。因此我们在进行教育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像这样敏锐地发现问题,发现矛盾,创新解读,写出问题,解读问题。

最后就是教育写作怎么写?

不仅文学创作是从思想感情的触发起步的,教育写业也是从思想感情的触动起步的。面对同样的外在现象,有的人会受到触发,而有的人却无动于衷。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如果没有对教育材料的高度关注以及敏锐的思想,那么,就不可能抓住灵感、引发触动。

但仅仅有触动,是不能完成教育写作的,触发就像灵感一样,只是一个大体的目标,朦胧的想法。如果你不能够沿着这个思路,一直深入地研究下去,探索下去,那么这个触发,也仅仅只能成为镜花水月,转瞬即逝。所以仅仅有触动,是不能完成教育写作的,触发就像灵感一样,只是一个大体的目标,朦胧的想法。如果你不能够沿着这个思路,一直深入地研究下去,探索下去,那么这个触动,也仅仅只能成为镜花水月,转瞬即逝。如果把教育写作的过程是一个人形成的过程,那么触发就是构成人的骨架,它可以帮助你确定大体方向和模糊框架;而对这个触发进行深化,有意识地收集材料,则是为人带来支撑点与血肉;接着,对这些材料进行熔炼、进行规划,、进行精简,也就是所谓的“意化”,这个人才能变得“肌理匀称”;而通过序化,调整并规划教育写作的文章结构,则让这个人的人体结构合理、和谐;再对教育文章进行物化,则是为这个人编织美丽合身的外衣;最后,对教育写作的成果进行“冷却”、“窖藏”,就是让这个人沉淀出出众的“气质”。

这就是教学写作的过程。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丁昌桂老师对教育写作的理解实在太透彻了,这本书只读一遍远远不够,只有常读常思考,才会常有新感受。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后感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后感(一)

暑假里,我拜读了《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后,受益匪浅。教授从课堂教学特征、教学方法探索、教师语言行为、课堂中的非语言行为、学生学习状态、课堂突发事件、课堂教学法环境等方面通过具体的案例向我们娓娓道来课堂教学中细节的成败。我觉得书中所讲的问题和细节在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中也普遍存在。虽然此书讲述的基本上都是一部分主课老师上的公开课中的教学细节及课中出现的问题,但我反思自己的体育课教学也有雷同现象,因为每个学科之间是相通的,学科与学科之间有共性。本书中的一个事例使我感触最深。

其一事例是你在想什么呢。这一篇讲的是在课堂上因学生思想不集中,有点魂不守舍或做一些与本课教学无关的动作,因而教师对学生有你在想什么呢的指责。想想自己的体育课教学,面对个别上课调皮,爱做小动作的学生也曾有这样的指责。现在想想学生注意力转移,不够集中,主要原因还是归结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吸引程度不够,或是本身的教学内容枯燥,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或是教学方法不是很恰当,学生对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这样的问话指责或批评不但没有效果更有可能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还是在自己的教学方面多下功夫,让自己的教学魅力感染学生来的有效些。

作为一名工作了十几年的一线教师,可能很少去关注自己的课堂细节,然而读了《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这本书,使我深刻认识到我们的课堂要关注的不仅仅是这50个细节,也许有100个,甚至更多。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们要多观察、多思考,时时刻刻关注自己课堂上容易被自己忽视的细节,对这些细节进行更深一层的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学改革才能不断的在自己的课堂深入发展。我想,只要老师明白了解决问题努力的方向,好的办法才会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诞生。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后感(二)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籍,它将将课堂上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进行了详尽而深刻地剖析,看过书之后我有了恍然大悟之感,有了茅塞顿开之意。

平时,我们每位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与课堂无关的突发事件。对此,若处理得好,则会风平浪静,海阔天空;若处理得不好,遇会招来是非,甚至会影响师生情绪,进而影响班级和学校声誉。那么,在短暂的时间内,对课堂突发事件,应怎样巧妙处理呢?于是我带着这样的迫切读了第一篇《飞进教室的蝴蝶》,再看了郑老师对此位教师的解决水平做的中肯的评价,忽然想到在网上也曾看到过类似的事件,发生在语文着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上课时,也是有几只蝴蝶飞进了教室,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于漪老师是这样处理的:她首先让学生把蝴蝶赶走,然后让学生以蝴蝶飞进教室为题打一词牌名,同学们苦思冥想不得其解时,于漪老师给出了答案:蝶恋花啊,因为你们都是祖国的花朵!在同学们会意的笑声中,于漪老师又开始了她的讲课。当课堂教学超出原来的设想,突然出现意料不到的情况,且影响到正常的教学时,于漪老师采取以变应变的方式,展示了教师的智慧和独到的教学本领。

我们不少老师都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总有不少学生的行为不能让教师满意:这个在讲话,那个在传纸条,张三在折纸飞机,我们好多老师都会把每一件事都当成是对教师权威的挑战,是对教师的不尊重,所以我们遇到这些情况就会气急败坏,甚至狠批猛打,以致一节课就因一个学生的调皮而以失败结束。其实,如果我们平心静气的看,把每件事都当成是调皮的小麻雀的恶作剧,正确处理事情,减少负面影响,提高课堂效率,就不会输掉整堂课。也许,那些教师想通过发火让学生心生敬畏,让学生加深印象,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可事实证明,这样并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事实上如果大事小事都发火是在向学生传递一个信号:对这事你没有办法了。本来,当学生违纪后,大多数同学内心充满了不安,如果你发火了,就抵消了学生的不安,学生也就无所谓了,所以教师在发火之前给学生一个机会说话,对教师冷静处理以及学生的心理接受都是相当必要的。

当然,对学生的课堂不良表现提出批评是必要的,但笑容和态度也很重要。笑容比皱眉头所传达的讯息要多得多。生活中人们重视微笑的魔力,认为你对他人微笑,他人就对你微笑你对生活微笑,生活就对你微笑。我们的教学同样如此:你对学生微笑,学生就对你微笑;你对课堂微笑,课堂就对你微笑。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总是希望每个学生在学习上都很优秀。(.org)殊不知,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绿叶,学生必然存在差异,每个个体都有自身的特点,个性鲜明。学生的特殊性造成我们的某些教学预设无法实现,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也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再或者教学设想脱离了学生实际,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以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种种矛盾会使得教师情绪不佳,甚至大发雷霆。在这种困窘中,笔者认为,运用微笑是最好的方法。应将个人的情感升华到理性层面,把受挫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引向崇高的境界,将其强大的心理能量加以疏导,凝聚到教学工作或学习生活中。

总之,在课堂上,遇到麻烦制造者,要把握教学的大原则,不要由于个别人的违纪或特特殊情况而影响整个教学过程。因为捣蛋分子不怕你生气功,他巴不得你生气呢,他不怕你斥责他,也不怕你管他罚他,就怕你不生气,冷静的研究他。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第一节课中去细心关注学生们的精神世界,让孩子们的精神生命在每节课上都得以成长。最主要的还是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靠自己教学的吸引力扭转学生的注意力,靠自己教学的内在魅力抓住学生的目光与思维。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后感(三)

假期里阅读了郑金洲老师写的《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有一些地方给我的感触还是蛮深的,现与大家分享如下:

同感1:郑教授在听课杂记中,特别说到课堂教学在彰显某方面行为的同时,总是或隐或显地暴露出另一方面的问题。我们现在课堂所面临的大量问题都属于两难性的,考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可能完不成教学任务;考虑了学生对课堂的积极参与,可能教师自己无法掌控课堂的纪律;考虑了学生的探究,可能影响了教学效率;考虑了知识的传授,可能忽略了能力的培养、方法的掌握;如此等等。于是,郑教授提出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平衡的艺术。教师就是要在这种种两难性的问题中寻求平衡,在这种平衡上做文章、下功夫。

同感2:对一些教学细节的思考。比如说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问题的思考。教师手中的多媒体应是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了,而不是教学的绝对方式,不能代替板书。而、并且花哨的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在课堂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非重点上,忽略了教学的内容。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应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最有利于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手段,不一定是多媒体。再比如说对教师言行的思考。教育是教师言传身教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须十分注意一言一行,包括提问方式、说话语气、鼓励措辞等。郑老师在此书也谈到了一些教师鼓励孩子的语言,诸如连某某都知道之类的话语,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因为这样一句话可能伤了那个学生的自尊心,可能带来一些不利的后续影响,这点值得教师反思。

通感3:沉着冷静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郑教授在文中列举的飞进教室的蝴蝶、电源插头掉了、坐在地上的女孩子文中的三个案例,无一不令我们深思。这样突发的课堂事件,正是考验我们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智慧。正如郑金洲教授所说课堂对教学智慧的挑战是巨大的,一个教师穷其智慧有时也难以应对来自于课堂上的压力与挑战。那么我们教师如何应对课堂上这些突发的事件呢?我想我们教师还是要广读书,多听课,多积累,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巧能力,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自身的教育教学智慧和风格。

以上从几个方面谈了我的一些同感。其实对于其它的一些细节问题,也非常值得我们教师细致体会和借鉴。读了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我们课堂要关注的不仅仅是这50个细节,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们要多观察、多思考,时时刻刻关注自己课堂上容易被自己忽视的细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我们的教学工作才能顺利完成,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这样我们的教学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后感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后感

刚拿到这本书时,就被封面上伟大乃处处注意细节的累积这句话吸引,的确,成功源于细节的积累,教学艺术的精湛在于处理好细节。那教学到底要注意哪些细节呢?

本书从课堂教学特征、教学方法探索、教师的语言行为、课堂中的非语言行为、课堂突发事件和课堂教学环境等方面通过具体的案例向读者讲述课堂教学中细节的成败。每个章节都有对我自己教学很有启发的内容。

启发一:课堂并非要完美

此处的完美其实可以细化为井然有序、环环相扣、行云流水、设计严密和人人称道。新课程倡导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主张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代替传授、灌输式教学,真正将这些教学理念和方式落到实处,课堂就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秩序,而这种动态的课堂互动模式其实是有助于提高创造力,也有助于高效课堂的实现。行云流水般的课堂其实是一种非常态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走得跌跌撞撞、步履蹒跚,时而雀跃,时而深思,教师在课堂上并非得心应手,遇事应对自如,遇难逢凶化吉,而总是有本领上的恐慌感,才是课堂的常态。在教学设计时,需要考虑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需要宽视野、大设计,也就是,设计从教学目标与重点着眼,从教学总体要求着眼,对教学作出整体安排和统筹规划。这样的设计,也许并不是每个教学环节都在意料之中,但其思路自始至终是围绕着新课程的理念展开的,是将新课程的理念切实转化为本课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的。

启发二:板书的意义

信息技术改进了我们教学的方式,既可以呈现大量的知识信息,也可以展示丰富多彩的画面,甚至有的老师借助电脑的手写功能,直接用多媒体显示自己书写的文字2024,但是这是否意味着可以代替板书?其实,在讲课时有许多内容是信息技术手段所不能呈现的,比如,课堂上学生随机出现的答案,教师灵光一现的念头,学生之间产生分歧和争议,这些内容,是教师事先没有想到的,是多媒体手段即时无法生成的,而通过板书可以随时将其呈现出来。此外,教师板书的书写,可以强化学生的书写意识,增进学生的书写愿望,使学生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逐渐将书写作为重要的思想表达方式。

启发三:行走路线的重要性

一位教师如果不停地在教室内游走,很少在讲台上出现的话,常常意味着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在课上的活动情况,关注自己与学生的深层次交流。所以在运用讲述策略时,教师一般站在讲台上;运用讨论策略时,教师则需要游走于学生中间,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指导;运用角色扮演策略时,教师则需要将讲台让给学生,以一个旁观者同时也是指导者的角色关注学生的表演状态。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的一系列具体行为组成的,通过观察,将这些具体行为纳入视野并予以分析,课堂才真正呈现其原始状态。

课堂教学要关注的不仅仅是这50个细节,也许还有更多,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要多观察,多思考,关注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问题,进而想办法解决问题。本书是郑教授的听课杂记,如果我们在平时的听课中也能做一个像郑教授这样的有心人,那我们的教学思想将更加丰富。

读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有感


读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有感

《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这本书是用宏观的视野来思考课堂教学中的微观问题。前言中说:从对课堂的认识的角度讲,课堂教学中的各种要素都在“生长”着:知识在“生长”着——今天所学的知识既是昨天知识的延续,又是明天知识的萌芽;能力在“生长”着——学生每天所形成的能力都是他们能力链发展中的一环;情感在“生长”着——学生和老师之间从陌生、相识、相知到和谐;学生在“生长”着——从无知到有识、从幼稚到成熟;老师也在“生长”着——课堂成为老师成名、实现人生价值的主阵地。课堂仿佛一个生命体,他生长着、发展着。

《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这本书虽然是由101篇“零散”的小文章构成,但这些文章始终“忠诚于”一个指导思想,那就是处处为学生的发展着想。每一个细节问题的思考、每一个方案的提出都是考虑到这个方案是不是对学生的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有效。

在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我逐渐发现了自己将来作为老师即将要奋斗的目标和方向。这是一本指导性非常强的书籍,书中拥有各种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解决方案。能有这本书的陪伴,我更感觉未来的教学之路更为踏实,更为现实。

本书分为八个章节。分别从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艺术、教学用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这八个不同的视角,对高效课堂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诠释。笔者这样评价这本书:“用哲学家般的宏观视野来思考课堂,用工程师般的精密思维来解构课堂,用艺术家般的细腻风格来优化课堂”。

所谓课堂,作者这样定义:课堂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课堂是生长的,表现为内容上的衔接和时间上的延续和师生的共同发展。课堂教学的要素是复杂的,复杂就像生命有机体。课堂教学的结构是系统的,局部要素会影响整个系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过程是渐进和突变的交替过程。让我印象更为深刻的是作者对课堂生命体的基本结构的分析:头,即制定目标。身,即明确任务、选择策略和实施教学。尾、即总结反思。非常凝练的划分了课堂的基本结构。

所谓教学目标。我更为欣赏和赞同作者的观点是:教学目标应分层要求。首先,目标实施对象上分层。这是建立在了解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方式、思维特点有哪些类型,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有哪些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问题在哪些方面。进而根据学生的整体情况,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种类型,这是一种粗略的、简化的却非常有效分层。其次,目标要求上分层。这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最后,目标内容上分层。分层教学中最常见的做法是“以中等生为主设定课堂教学目标”。作者认为,这种教学并不合理。不仅会使优秀的学生吃不饱,而且容易导致成绩靠后的学生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大。同时,作者提出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不要让每一个学生掉队,特别是在起始年级掉队!这也是我非常欣赏的一个观点。笔者同时,举例了几个关于测试难度降低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例子,最后总结出教师对学生要求不能过于拔高,学习是一个渐进的漫长的过程,大跃进式的目标最终导致的可能是初中或高中的三年自然灾害。

所谓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在这两个方面,作者反复强调,尊重课堂成长的规律和让课堂充满智慧。前者的关键是尊重学生的成长成才的规律,后者关键在于拥有丰富的课堂教学方法。做好前者,要让学生里阿杰学科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指导优化学习方法,帮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确定学习强度。做好后者,掌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这些都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这两个章节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笔者对如何复习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全面的分析。其中,包括教师如何安排学生复习,学生如何复习有效,以及复习的分类和复习的途径。这些都是指导性非常强的教学方法和实例。

所谓教学活动、教学艺术、教学用语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这几个章节是我重点学习的章节,一直以来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上一直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课堂节奏方面比平缓,语言比较单一,课堂氛围不够活跃等。总而言之,自己在这几个章节中提到的很多方面都是非常自己非常缺乏的,同时也是非常实用的。因此,当看到这本书这几个章节的时候,内心时刻不充满着极度的求知欲望,越看越来劲,越看越投入,越看越发现自己很浅薄,很不深刻。所以非常庆幸自己能在上岗之前看到一本,这么有指导意义的书籍。它对我教学各方面的细节都提出了全面细致的指导建议,并且伴有生动的实例。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后感


【篇一:中国课堂的奇迹读后感】

和每个暑假一样,学校领导对我们老师们都寄予厚望,要求不断提高执业素质和基本技能,如同我们对孩子们的教导一样,学校给我们每位老师发了一本暑期读本《中国课堂的奇迹》,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识了一位神奇的校长。他就是石家庄精英中学的校长李金池。书中是这样介绍他的:他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1992年被任命为衡水中学校长。担任衡水中学校长12年,使衡水中学迅速崛起为一所全国名校,被誉为创造了一个教育的神话。2004年奉调担任衡水市教育局局长。

书中说,李校长在2010年出任石家庄精英中学的校长时这所民办学校不良状况诸多,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年龄结构老化、学科发展失衡,更兼优秀教师后继乏人。学校管理混乱、运行机制僵化,体制不顺,政令不畅,各自为战,一盘散沙,偌大的一个学校,竟然没设教务处,德育处也形同虚设,致使校长管不了校部,校部管不了各个年级部,朝小野大,诸侯割据。由此导致教学中心地位旁落,德育目标难以实现,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无法到位。但就是这样一所即将倒闭的民办中学,李金池校长上任后提出了激情教育、高效课堂、精细管理三箭齐发的办学理念,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和诱思探究教学论作为理论依托,创造性地推出高效6+1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使学校很快实现了逆势崛起。这当然能称之为中国课堂的奇迹了,多么大的一个转变啊,可想而知,他要付出多少努力和心血,真的不得不叫人佩服!

书中提到高效6+1课堂流程主要是导、思、议、展、评、检、练课堂七环节。这样的一种课堂将课堂主角由老师转变为学生。课堂上能让学生表达的,尽量让学生表达;课堂上能让学生做结论的,尽量让学生做结论。究其根本,我认为是一种生本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实践,是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是让学生变学懂、学会为会学、会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教师费尽心思地讲,抵不过学生发自肺腑地研;教师耳提面命地教,赶不上学生发自内心地学。那么,在将来我的课堂中也要效仿李校长的做法,结合自班学生情况,争取达到高效的目的。

激情是一种积极昂扬的心态,可以排遣郁闷、提升自信、激发灵感、调动潜能,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李金池校长的新精中改造计划的第一步就是激情教育。

他们高效率、快节奏、高标准地整理完内务卫生,随着早操的集结号响起,快速奔向操场,开始争分夺秒地晨读,学生们良好的时间观念也就此形成;跑操也是激情教育的一部分,在精英中学,跑操早已超越其强身健体的体育锻炼功效,而成为历练团队意识、拼搏进取精神的载体和气场。人在激情状态的时候,能够展现出生命的最大张力,激情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校成为同学们的精神家园,让同学们不放弃梦想,不断追求卓越。李金池说,改变先要从改变师生的精神面貌起,一个人有了精气神,才能够释放出最大的潜力。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最大限度挖掘其潜能?这是值得每一位教育管理者思考的。

作为教师,首先要孩子们喜欢你,喜欢这位老师,才会乐意愿意去好好学习,老师最大的本领不是你知识如何渊博,不在于你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应该引领学生走上自主学习的道路,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挑战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把激情当作一种生命应有的姿态。只有这样,教育才能走上一个良性循环的道路,教学生目的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说教的是方法,教的是策略,而不是读死书!我很喜欢教书,我想因为喜欢,所以我会努力的去寻找更多更好的教育方法,当然,暑假期间多阅读关于教育教学的书籍一定是有好处的,希望这些书籍能帮带领我做个更好的老师!

【篇二:中国课堂的奇迹读后感】

众所周知,教育界流行这样一句话:一年不读书,自己知道;两年不读书,同事知道;三年不读书,学生知道。作为一名教师,深知常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好处,所以这个暑假我认真阅读了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课堂的奇迹》。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识了一名神人,他就是李金池。他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1992年被任命为衡水中学校长。担任衡水中学校长12年,使衡水中学迅速崛起为一所全国名校,创造了一个教育神话。2004年奉调担任衡水市教育局局长。2010年出任石家庄精英中学校长。当时这所民办学校正处在发展的低谷,升学成绩连年滑坡,招生数量逐年减少,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学校已经处在了兵败如山倒的危险境地,全校上下都弥漫着悲观情绪。他提出激情教育、高效课堂、精细管理三箭齐发的办学理念,对学校进行全面的改革,根据精中的校情,大胆地借鉴各地经验进行课堂实验,经过不断地探索、比较、实践,博采众家之长,最终总结形成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这种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课堂秩序,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出了学生们的学习激情,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在短短的三年里,他向课堂要效率,努力打造精中6﹢1高效课堂,使学校从烂摊子实现了崛起,再一次创造了奇迹。

读完整本书,书中所写的高效课堂的理念和具体实施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书中我明白了高效课堂的含义。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学、学生讲、学生议的课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把成长的权力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我认为高效课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教师高效。

如何使教师高效呢?我觉得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自我提升,用最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而经验交流、名师培训、继续教育、网络学习等也是不错的学习方式,但我认为最为关键一步是教师要走进课堂、走进文本、走进学生。走进课堂就是要老师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放下名利荣誉,摆正心态,怀着积极、愉悦的心情来上课。课前多花时间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课后再进行及时的反思,发现自身的不足与缺陷并加以改正,这样的课堂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走进文本就是教师要认真解读课标,再解读教材。教师对自己所教学段的课标要非常清晰,总目标是什么?阶段目标是什么?本学年让学生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在尊重课标、尊重文本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学习,才能做到轻负高效。走进学生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关注学生的成长,当学生内心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与学生交流谈心,帮助学生打开心结,以积极的情绪来学习;二是教师要明确哪些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有难度,容易混淆,容易产生错误,在教学时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内容,让学生体验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喜悦,感受到学习并不是什么难事,从而树立他们在学习方面的自信心。

二、学生高效。

学生高效是高效课堂的另一个关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让学生从原先的学会走向会学。怎样才能让学生会学呢?我觉得学生上课前要学会充分预习,打有准备之仗。对于自己通过预习能学会的知识绝不留在课堂。在课上,要集中精力听课,听讲时思想上与老师讲解的思路保持一致,听老师讲解决问题时用什么方法、技巧;听老师讲对问题有哪些提问和解释,把自己在预习中的理解和老师讲解的相比较,看自己和老师有哪些相同点和区别点。只要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学生高效了。

以上就是我读完这一本书后的一点理解和看法,可能不够深刻,但是不管怎样,我都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用上加以合理的运用,以便检验我个人的成长。

【篇三:中国课堂的奇迹读后感作文】

今年暑假,我读了《中国课堂的奇迹》一书,知道了一位神奇的校长,感受很深。

他是石家庄精英中学的校长李金池。通过简介我知道了他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1992年被任命为衡水中学校长。担任衡水中学校长12年,使衡水中学迅速崛起为一所全国名校,被誉为创造了一个教育的神话。2004年奉调担任衡水市教育局局长。

我之所以说他神奇,是因为2010年他出任石家庄精英中学的校长时这所民办学校不良状况诸多,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年龄结构老化、学科发展失衡,更兼优秀教师后继乏人。学校管理混乱、运行机制僵化,体制不顺,政令不畅,各自为战,一盘散沙,偌大的一个学校,竟然没设教务处,德育处也形同虚设,致使校长管不了校部,校部管不了各个年级部,朝小野大,诸侯割据。由此导致教学中心地位旁落,德育目标难以实现,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无法到位。这样的一所中学随时都会垮掉。

但是就是这样一所即将倒闭的民办中学,李金池校长提出了激情教育、高效课堂、精细管理三箭齐发的办学理念,对学校进行了全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博采众家之长、汲取全国课改名校的成功经验,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和诱思探究教学论作为理论依托,创造性地推出高效6+1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使学校很快实现了逆势崛起。

太神了,太厉害了。这是我给这位校长的评价。是什么让这个平凡的校长这么不平凡。我认为是他的敢想敢干,敢于创新。一位学校管理者或者是教师的创新精神,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多么重要啊。重要到他可以直接改变一所学校的命运。现在的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更应该让自己成为一名创新性教师。

我感受深的是:自主探究,放手质疑。只要教师给学生探索的权利和机会,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索中显示自己的才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信赖自己的学生,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放手并不是说撒手不管,教师应在此之前给出探究的范围,比如:初学一篇课文老师可让学生自学生字,看看你可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把它记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写作顺序是什么?从中领悟到了什么?这样来使学生的自由探究有一定的目的性。在学生充分自探之后,采取汇报成果的方式谈自己的所获和所疑。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要快速反应,恰当处理,对于学生谈得不够深的问题要抓住契机主动出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于学生各别性的问题,教师要经过整理制定出下一环节的学习任务,做到以学定教。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在自主的课堂内全力达到自己的至高点,取得成功。

合作学习,突破难点。合作学习畅所欲言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各抒己见,相互启发,使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地加宽加深。教师也可适时的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展开师生、生生之间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体验的碰撞,力求让每个学生都在讨论中展示自我,得到锻炼,共同提高。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评价学生的答问时要以正面的引导和激励为主,不能简单的以对或错来判断,应重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只要有益于发展创新能力就应该受到赏识和表扬。对于学生微不足道或幼稚可笑的答案教师也切忌大发雷霆恶语伤人。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你再想想,就能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并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中,相信会有更多的学生自愿入主课堂。

避免课堂失误的50个细节读后感


避免课堂失误的50个细节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读了华东师范大学郑金洲教授撰写的【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郑教授的【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从课堂教学特征、教学方法探索、教师的语言、课堂中的非语言行为、学生学习状态、课堂突发事件、课堂教学环境、我对课堂教学变革的总体认识八个方面阐述了一名教育专家深入一线的教育的感悟与建议,且提出了良好的建设一性一意见,值得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借鉴。哲人老子曾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在许多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细节是全局成败的关键。教学细节虽小,有时毫不起眼,却是任何一堂成功的课都离不开的闪光点,教师也正是通过对众多细节的把握去影响学生,这样他的教育才有可能是成功的。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感悟:

第一,关于教师拖堂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当堂的教学任务没有作结,或者为了要让学生多听一些知识点、多读几遍课文,多感受一些课堂的一精一彩,常常会拖堂几分钟,甚至到上课铃响还不想离去。正如郑教授在书中所说的:拖堂的几分钟,也许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这种多余的一精一彩恐怕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真正能听得进的东西也非常有限。课间十分钟,学生喝水、上厕所、准备下节课,让紧张的身心得到松一弛,以便以良好的状态进入下一堂课的学习。我们试想想,一台好的机器要想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那只有劳逸结合,何况是正在成长的小学生。作为教师,自己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调控课堂教学的节奏,合理安排教学的时间节点,既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又有可能促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二,板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郑教授在书中说:板书是学习的工具,教学的手段,而不只是展示的平台,它要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对自己板书的呈现方式进行一精一心设计。一个优秀的板书设计,能够把学生带进一种妙趣横生的境界,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随着老师板书的引导,踊跃举手发言,教学任务在一片热烈的气氛中顺利完成,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要求学生一味地拼命记答案,抄写板书,不但起不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而且还会剥夺学生思考的权利,限制学生的思维,死读书,读死书。在课堂上,学生看似回答流利,却丢失了学生思考的空间,缺失了思维碰撞的火花。

所以,在板书的整体设计上,在遵循逻辑思维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留白意识,给学生留下空白,留下更多思索的机会、易懂的欢快是我们教师应该注意,也是应该学习的。

第三,如何调动学生积极一性一的问题。郑教授列举的主动走到讲台上的学生、主动发问和被动应答、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不均衡、高高举手的孩子获准回答问题的几率高、课堂上的沉默、课堂上的异口同声、廉价的掌声、无一精一打采的老师好、与听课老师的互动、闭不上眼睛的学生,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问题,但可以看出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师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积极一性一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主动走到讲台上的学生主动发问和被动应答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不均衡高高举手的孩子获准回答问题的几率高这是关注整体不够的具体表现。课堂上的沉默课堂上的异口同声廉价的掌声这是平时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存在一定的问题,课堂上的沉默是允许的,可能学生正在进行深入思考。课堂上的异口同声说明可能大部分同学真正会了,但也有可能其中仍然有南郭先生,这不能不引起教者的注意。廉价的掌声,其真正起到激励作用的程度值得思考。无一精一打采的老师好,这要么是这类教师的课程学生不喜欢,或这类教师的教学水平存在问题,让学生在开课伊始就无一精一打采。如此等等,提醒我们作为教者一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控课堂,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第四,教师能沉着对待课堂上的偶发事件。郑教授在文中列举的飞进教室的蝴蝶、电源插头掉了、坐在地上的女孩子文中的三个案例,无一不令我们深思。飞进教室的蝴蝶这个事例讲的是教师在给学生上课,此时一只蝴蝶飞进教室,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机智扭转了学生的注意力,将课堂秩序恢复正常;而电源插头掉了的事例却反映了教师的机智与能力的欠缺,致使耽误了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难以有效完成;坐在地上的女孩子的教师,则从了解学生做起,找到了小女孩的顽迹所在,顺势引导,教育是成功的。从这些案例中,我们不难悟出:沉着对待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是教师智慧的表现。

这样突发的课堂事件,正是考验我们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智慧,反映教师的机敏与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正如郑金洲教授所说课堂对教学智慧的挑战是巨大的,一个教师穷其智慧有时也难以应对来自于课堂上的压力与挑战。那么我们教师如何应对课堂上这些突发的事件呢?我想我们教师还是要广读书,多听课,多积累实践智慧的范例,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巧能力,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自身的教育教学智慧。

以上从几个方面谈了我的一些看法,对于其它的一些细节问题,也非常值得我们教师细致体会和借鉴。读了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我们课堂要关注的不仅仅是这50个细节,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们要多观察。

课堂教学的五十个细节读后感


课堂教学的五十个细节读后感(一)

课堂,是教师展示自身生命价值的舞台;教学,是教师职业活动的主要存在形式。课堂中的一举一动,教学中的一颦一笑,都传递着这样或那样的意义,有着不相同的意蕴。这本书的内容很直白,就像一面无形的镜子,照出了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怎么去解决。随着新课程理念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触和接受,现行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时闪烁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亮丽火花。这种火花是新旧课程理念冲撞下的自然生成,是教师渐次接受新理念装化为教学行为过程的必然现象。但是现行的课堂教学无论是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角色定位,还是教学过程中一下具体细节方面都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到底该如何将这些理念内化为行为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在阅读了【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一书以后,感受颇深。

成功的教学离不开细节的研究与雕琢,【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一书更多的从实践一操一作层面引领我们如何关注教学细节,关注课堂实效,关注教育智慧。本书所选取的50个细节,在当今的课堂上司空见惯,许多行为在一些教师看来理所当然,根本不存在什么问题。再熟悉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在貌似没有问题的地方捕捉问题,在细节行为当中探寻其背后的理念与理论含义,在问题的深入思考中分析课堂的变革取向这本书的的确确是教师参考学习的一本好书。

课堂常规教学过程中,师生免不了要进行相互交流沟通,但是有几个用语值得注意。例如,你在想什么、连某某都已经举手了、同学们课上不许(不要、不能)。这里有几个共一性一的问题:一是课堂教学用语的终极目的是什么,这必须在教师表达之前要构思好。学生在课堂上偶尔注意力转移现象,这时一句你在想什么,或者用语言对学生的神态进行描述无法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的教学内容上来,反而给更多同学注意力转移机会。课堂教学的任何用语一定要是对教学任务完成有用的,尽量减少没有结果或者让学生注意力转移的用语。用语应是引导学生关注自己教学内容、明确结果以及增强学习动机。二是课堂用语要考虑学生心理接受能力,不能打击学生的信心。三是不要用行政管理的方式替代教育教学方面的合理引导。

由此引发我许多联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人家如此重视课堂教学的细节处理,讲求很实用的教学技巧,是很有道理的,很务实的。

其实细节虽细,但并非小事。你的学生在10年、20年之后,肯定不记得你当年讲课的具体内容,但是他们却能够回忆起许多细节,并且告诉你正是这个细节让他一生记住了某个历史事件、某个道理、某个思考问题的方法。你上课时对细节的技术处理就是你的教学风采,也可能成为你的学生一生的一精一神财富。

近20年来,教育界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研究教育理论的热潮,提出了许许多多口号与方法,特别是新课程标准颁发之后,人人都在谈新理念,个个都在搞新模一式。毫无疑问,教学必须改革的思想能够普及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是一件大好事。现实中有些老师理论与实践两张皮,说课稿写得很好,教案中的教学方法很时尚,上课则不敢恭维了,特别是一些细节和偶发一情况的处理,完全忘掉了自己在说课稿中所说的教学理念,完全用的是落后的、不科学的教学方法。那些细节上的败笔,就成了这节课上不了档次的关键。每遇这种情况,我总是想起前几年曾经风行过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

我们这些中学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实施者,每天都要面对学生,每天都要走进课堂,所以如何做到注意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把那些科学的教育理论很自然地转化为课堂教学以及指导学生活动的技巧,这对教育事业整体的发展,对我们自己的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的。教育理念结合到学科教学的实际更需要的是踏踏实实地研究和解决具体问题。专家可以对教育教学进行宏观的研究,我们就不能仅仅从宏观上考虑问题,必须一边学习、消化那些国际一流的新理论,一边学以致用,从微观的角度思考每一节课怎么上好,每一个细节怎么处理。

课堂教学的细节就是在课堂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在某一个相对完整的步骤,或者在两个教学步骤之间进行过渡时,做出的细致安排,或对临场出现的问题做细微的处理。它包括三种情况:一是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有意识地设计细节,如:采用什么教具,什么时候出示某件教具,设计课前导入营造教学氛围,等等;二是教师没有事前准备,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状态,应变修订教案,即席做出的反应一性一安排,比如讨论中,学生拿出自己的作品,要求展示,他展示的作品虽然与本节课的教学有一定的关系,但其观察角度却与教师的设计不尽相同,教师就要做临场调节,等等;三是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偶发一情况,比如学生提出一个教师事前没有准备的问题,怎样应对,等等。细节事情不大,学问可不小,而且是一些我们每天都会遇到的,又不容忽视、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注意它,研究它,采取葵合你自己和你的学生情况的技巧来处理它,那课堂教学就会成为我们教师和学生都很愉快的经历。

教学细节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含智慧;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深刻。只有那些心中有学生,充满智慧,对教育教学有着深刻理解和真切眷顾的教师才能去主动创设、积极捕捉与有效开掘这些一精一妙的细节,方可于细微之处见一精一神!

课堂教学的五十个细节读后感(二)

玖了郑金洲老师的【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感触颇深,深感这位前辈的经验丰富,把自己的感触记录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多反思,多多学习。

在郑金洲老师的课堂教学细节(6)中郑老师提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提问的内容。郑老师说到:

这个问题回答的对不对?,对;他(她)回答的好不好?,好。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这样的一问一答,教师一呼,学生齐应的现象,我们大多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教师问的直接,学生答的明了,课堂气氛很是融洽,可以说是另一种师生和谐、其乐融融的互动。

这样的互动无疑活跃了课堂气氛,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一定帮助。

但在一堂课上,如果这样的对话过多,也会影响教学的深度推进,也会使教学停留在浅表的层面上。

看到郑老师这番话我想到了自己的教学过程,上课的时候经常问学生类似的问题,是呀,这样是活跃了课堂气氛,可是这样下去学生就不在自己思考,非常容易偏离老师的教学思路,造成老师讲老师的,学生想自己的,因为学生只要说:是、对、好就行。根本不用大脑思考。想明白这个问题后我提问时尽量让学生说出答案,而且有重点的提问某些同学。这样提问做到了提问的作用,学生一一精一力非常集中,成绩也有了进步。

在郑金洲随笔:课堂教学的细节(7)中郑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记住学生的名字,郑老师这样写道:

叫出学生的名字,其实反映了对学生的尊重,也反映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与重视。一个人的名字是一个人的标志,在这个名字里,体现着这位同学不同于其他同学的特质,也是这位同学把自己看作独立于他人的重要特征。

每个名字都有自己的含义,都有和这个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各种特质,对教师来说也是如此。当其他人称呼教师为你的时候,教师本人会有什么样的心理感受?不尊重,没有将我与他人的区别突出出来,没有关注到我与他人的不同之处,我想这样的心理感觉教师也会有的。对我们的学生而言,他们又何尝不是相同的心理感受呢?!

以人为本,体现在各个方面。能否叫出学生的名字,也是是否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细节表现。

玖了这些以后我感到惭愧万分,我总是以各种理由为借口,很少去记学生的姓名,结果一个学期下来我能叫上名字的学生非常有限,学生课下非常热情的跟我打招呼,我想叫他名字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不知道人家叫什么,只能草率的应一声。想想这样真的很不对。记得一位前辈也曾教导我:记住学生的姓名,这样非常有利于教学,开始总是不当回事,再次读到郑老师的书时感触深了很多。决定记住所有学生的姓名。现在我已经可以叫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了,学生也更喜欢我了。

在郑金洲随笔:课堂教学的细节(8)中郑老师提到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自己阅读,而没有让学生去尝试。郑老师这样说到:

一次听课,看到这样的一个场景:老师说: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遍课文。伴随着舒缓的音乐,老师声情并茂地读起了舒婷的致橡树。老师读的确实不错,无论是语音、语气、语调,还是对诗文的理解,都体现的淋一漓尽致。

但是教师为什么没有让学生去朗读,而是由自己越俎代庖呢?在那堂课上,老师首先让学生听自己朗读致橡树,然后又找了台湾诗人席慕蓉的一首诗,仍然是由自己来朗诵,同样是要求学生闭上眼睛静听。在这样的场景中,教师实际上是用自己的行为替代了学生的行为,用自己对诗文的理解替代了学生对诗文的理解,用自己的感受替代了学生的相关感受。

这样的场景背后,隐含的是教师对个人行为的高度关注,以及对学生行为关注程度不够。教学中仍把自己当作重心和中心,没有真正实现教学重心下移,没有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没有将学生的感受、体验当作自己教学设计的支点。

这点我深有感触,由于自己经验不足讲课的时候自己总是讲个不停,从不关心学生的感受,从没有让学生参与进去,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而忽略了学生的想法和感受。记得一次校长去听我的课,下来以后校长告诉我自己应该少讲一些,让学生多参与一些,不要总是一家言。这样效果不好。想想校长和郑老师的意思是一样的。就是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改变以前的老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教学模一式,变为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共同学习的模一式。今后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这点,要记住以学生为主。

在郑金洲随笔:课堂教学的细节(9)郑老师提到这样一个问题:不能为教参所束缚,郑老师这样写道: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教师越来越倚重教参,甚至有的教师离开了教参就不知道如何进行教学了,对教参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自身的行为越来越受教参支配。教参在中国起于上世纪初。废科举,兴学校,洋学堂出现。洋学堂区别于原有私塾教学的重大特点,就在于洋学堂是以班级上课制为教学主要形式的,教师由原有的个别化教学转为班级教学,需要有相应的教学法指导作支撑,教参此时应运而生。一个世纪过去了,教参的作用和价值在今天都需要重新认识和限定,教师对教参的态度也应该从原有的简单借用和依靠转变为参考和借鉴,但对一些教师而言,似乎还没有做到这点。

我们常说,教学是充满智慧挑战的活动,如果确实如此的话,教参就应该降低其地位和作用,教师在课堂上的动一态生成与即时资源的利用,就应该成为教学的常态形式。上述现象的存在,说明我们有的教师对教参仍言听计从、亦步亦趋,没有跳出教参看教学,离开教参写教案。教参的答案不是唯一答案,将这些答案看作教学中的目标指向,并将所有教学活动都维系在这些答案身上,更值得商榷。

退一步讲,即使教参上的答案是正确的,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答案与教参答案之间的差距,对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进行探讨和剖析,进而探寻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和方法。上述案例中,虽然学生最终也得知了所谓的正确答案,也知道了答案的来源,但并不知晓如何得出这样的答案,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仍处在原初的认识水平上。

郑老师说的太对了,平时怕自己知识掌握的不牢固,我也是重点参考了教参,有时候把教参上的话背下来,上课的时候在背出来,好多都没有经过自己思考,没有经过自己加工。我讲的云里雾里,学生听的雾里云里。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后来我改变了方法,尽量自己思考,自己组织语言,设身处地的想问题、想办法,用最容易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这样要比单纯依靠教辅效果好一些。

郑老师的教学细节非常值得我们这些年轻的教师学习。他提到的问题都是年轻人容易犯的错误。身为一个年轻教师,我以后会多学习多总结。在不断的反思学习总结中提高自己。做一名合格的人们教师。

课堂教学的五十个细节读后感(三)

文/张俊恳

今年暑假,我在网上读了【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书,感触颇深。郑老师把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了解得一清二楚,并且抓住了课堂教学细节的关键核心问题进行了研究。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些课堂中的小事我们经常遇到,只不过我们没有放在眼里。而这些小事在郑老师的眼中却是不可忽视的大问题。

在本书中郑老师从课堂教学的七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严密的阐述。感受最深的是【并非井然有序的课堂】一文。新课程倡导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主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把这些教学理念落到实处,课堂就势必在一定程度上由静取绝代之动。学生动了、活了,教学重心下移了,而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各有差异,由此出现的学生之间你快我慢、你说我停、你动我静等一系列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进一步探讨什么样的乱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书中引用美国学者的话适度混乱的人、机器和系统,经常比组织一性一高的群体更有效率,更具有恢复能力,并且创造一性一更强。乱是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

评价课堂教学乱不乱,要看学生的注意力是不是集中,如果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乱,如果学生没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叫乱。由此可见,虽然学生为了弄清学习上的问题而争得面红耳赤;虽然学生为了探究一个问题而离开了座位、学习小组,但都始终围绕着学习这个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表面上看似乎有点乱,实际上是活。但这种活中也要有新的要求,过于放纵不管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让课堂规范就要掌握课堂调控,要求教师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回,教师应具备较强的组织课堂的能力。总之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一性一,我们的课堂还真需要活乱的存在。

总之课堂教学也是一个艰辛的的旅程,我们不仅要关注课堂的这50个细节,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们要勤观察、多思考,时刻关注课堂上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学改革才能不断的深入发展。五十个细节虽然只是给我们指出了改革的方向,却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法,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提高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努力朝课堂教学细节的规范发展。

关于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的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读了华东师范大学郑金洲教授撰写的《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郑教授的《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从 “课堂教学特征”、“教学方法探索”、“教师的语言”、“课堂中的非语言行为”、“学生学习状态”、“课堂突发事件”、“课堂教学环境”、“我对课堂教学变革的总体认识” 八个方面阐述了一名教育专家深入一线的教育的感悟与建议,且提出了良好的建设性意见,值得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借鉴。哲人老子曾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在许多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细节是全局成败的关键。教学细节虽小,有时毫不起眼,却是任何一堂成功的课都离不开的闪光点,教师也正是通过对众多细节的把握去影响学生,这样他的教育才有可能是成功的。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感悟:

第一,关于教师拖堂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当堂的教学任务没有作结,或者为了要让学生多听一些知识点、多读几遍课文,多感受一些课堂的精彩,常常会拖堂几分钟,甚至到上课铃响还不想离去。正如郑教授在书中所说的:“拖堂的几分钟,也许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这种‘多余的精彩’恐怕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真正能听得进的东西也非常有限。”课间十分钟,学生喝水、上厕所、准备下节课,让紧张的身心得到松弛,以便以良好的状态进入下一堂课的学习。我们试想想,一台好的机器要想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那只有劳逸结合,何况是正在成长的小学生。作为教师,自己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调控课堂教学的节奏,合理安排教学的时间节点,既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又有可能促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二,板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郑教授在书中说:“板书是学习的工具,教学的手段,而不只是展示的平台,它要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对自己板书的呈现方式进行精心设计。一个优秀的板书设计,能够把学生带进一种妙趣横生的境界,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随着老师板书的引导,踊跃举手发言,教学任务在一片热烈的气氛中顺利完成,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我认为要求学生一味地拼命记答案,抄写板书,不但起不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而且还会剥夺学生思考的权利,限制学生的思维,死读书,读死书。在课堂上,学生看似回答流利,却丢失了学生思考的空间,缺失了思维碰撞的火花。

所以,在板书的整体设计上,在遵循逻辑思维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留白”意识,给学生留下空白,留下更多思索的机会、易懂的欢快是我们教师应该注意,也是应该学习的。

第三,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问题。郑教授列举的“主动走到讲台上的学生”、“主动发问和被动应答”、“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不均衡”、“高高举手的孩子获准回答问题的几率高”、“课堂上的沉默”、“课堂上的异口同声”、“廉价的掌声”、“无精打采的‘老师好’”、“与听课老师的‘互动’”、“闭不上眼睛的学生”……,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问题”,但可以看出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师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积极性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主动走到讲台上的学生”“主动发问和被动应答”“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不均衡”“高高举手的孩子获准回答问题的几率高”……这是关注整体不够的具体表现。“课堂上的沉默”“课堂上的异口同声”“廉价的掌声”……这是平时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存在一定的问题,“课堂上的沉默”是允许的,可能学生正在进行深入思考。“课堂上的异口同声”说明可能大部分同学真正会了,但也有可能其中仍然有“南郭先生”,这不能不引起教者的注意。“廉价的掌声”,其真正起到激励作用的程度值得思考。“无精打采的‘老师好’”,这要么是这类教师的课程学生不喜欢,或这类教师的教学水平存在问题,让学生在开课伊始就无精打采。……如此等等,提醒我们作为教者一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控课堂,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上好课,我们需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不要把老师当作是权威,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民主的环境,师生平等才能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学生。这就需要教师以民主教学作风去组织教与学活动。这种教学作风,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内在动机,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与反馈,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满足感。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问、敢于质疑问难,勇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其次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及时了解当代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思想特点 , 淡化教师作为教育者的角色痕迹 , 重视师生间的非正式交往和非语言交流。在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过程中,要善于发挥“情感效应”的作用,教师积极的教学情感,是开启学生智力和美好心灵的钥匙,是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动力,更是建立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可以使教学活动别开生面,生机盎然。

第四,教师能沉着对待课堂上的偶发事件。郑教授在文中列举的“飞进教室的蝴蝶”、“电源插头掉了”、“坐在地上的女孩子”……文中的三个案例,无一不令我们深思。“飞进教室的蝴蝶”这个事例讲的是教师在给学生上课,此时一只蝴蝶飞进教室,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机智扭转了学生的注意力,将课堂秩序恢复正常;而“电源插头掉了”的事例却反映了教师的机智与能力的欠缺,致使耽误了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难以有效完成;“坐在地上的女孩子”的教师,则从了解学生做起,找到了小女孩的顽迹所在,顺势引导,教育是成功的。从这些案例中,我们不难悟出:沉着对待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是教师智慧的表现。

这样突发的课堂事件,正是考验我们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智慧,反映教师的机敏与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正如郑金洲教授所说‘课堂对教学智慧的挑战是巨大的,一个教师穷其智慧有时也难以应对来自于课堂上的压力与挑战’。那么我们教师如何应对课堂上这些突发的事件呢?我想我们教师还是要广读书,多听课,多积累实践智慧的范例,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巧能力,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自身的教育教学智慧。

以上从几个方面谈了我的一些看法,对于其它的一些细节问题,也非常值得我们教师细致体会和借鉴。读了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我们课堂要关注的不仅仅是这50个细节,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们要多观察、

多思考,时时刻刻关注自己课堂上容易被自己忽视的细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我们的教学工作才能顺利完成,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这样我们的教学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一点上知道一切,一切上知道一点”,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反思,努力发掘课堂教学中一些不易被发现和难以解决的细节问题,深钻研、细推敲,以一个有效的方法和正确的心态应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变有限的“一桶水”为不尽的“长流水”,共同推动课堂教学工作的向前发展。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书心得


今年暑假,我研读了《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书,感触非常深,这也许是我从教以来对我感受最深的值得鉴的一本好书。我从教学方法探索、教师的语言行为、课堂突发事件、学生的学习状态等几个方面入手专心研读,郑老师抓住了以上几个细节的关键核心问题来进行研究,但在现实教学中这些大多是被我们忽略了的或完全不以为然的小问题,而在郑老师的眼中却成为了非关注不可的大问题。

曾经听有人说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是啊,连小事都做不好的人,谈何做大事呢?更何况课堂教学中根本就没有小事可言。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师生的语言、行为、举止,都应该严谨得体。本书中,郑老师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语言、教学中的参与程度、教师的手势、甚至是教师的行走路线都做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和周密的阐述,仔细的品味,确实有理有据,不容忽视。是啊!只有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感觉当一名老师难啊,特别是要做一名时刻都关注细节的老师,更是深感压力之大。

课堂教学是对教学智慧的挑战,教师在解决一个问题时,要敏锐地察觉到还存在的其他问题,并且着力对后者进行思考与探索,在问题的深入探究中,形成自己的智慧和独到的教学本领,才能形成自身的教育教学智慧。关注细节,将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我们应该努力把细节做到位,让我们的课堂散发着和谐与美丽,让我们的学生在和谐与美丽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课堂教学也是一个艰辛的的旅程,我们要脚踏实地的,一如既往的坚持探究每一个细节问题,如果说一个细节就是一朵最美的小花,那么我们应该致力于将其编织成世上最绚丽多彩、最赏心悦目的花环。让我们一起来采花吧!

教师礼仪的99个细节读后感


教师礼仪的99个细节读后感(一)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给孩子们的第一个印象给社会的第一印象就是自己的外貌礼仪。那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师应该注意到哪些礼仪的小细节呢?

首先,你必须知道礼仪乃理者敬人也,仪者形式也;礼仪即尊重别人,尊重自己。我们所学的教师礼仪是指人民教师在工作中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而《教师礼仪99个细节》从仪表、教师礼仪学习心得举止、语言、态度等方面讲解了教师在工作以及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和应注意的事情,其中感受最深的是反复强调教师要摆正位置、端正态度。

所谓的摆正位置,不仅仅是摆正教师自己的位置还有学生的位置。在社交礼仪中交往是以对方为主的,现代教育教学中强调教师和学生平等,当然在人格上是必须的。但是毕竟教师注重的是教,学生注重的是学,所以现代教育要求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即一切教师礼仪培训心得体会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其次端正态度,就是要容忍,容忍别人的不同,即和而不同。懂得发现别人与自己不一样不相同的地方,加以学习利用掌握变成自己的优点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素养。作为教师,就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因材施教;就要和同事团结协作,和睦相处

从这本书我还认识到作为人一名人民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从而才能培养出学生健康的人格。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就必须知道怎样做人。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因此,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完善自己。

1、仪表。仪表是教师的教养与形体给学生的整体感觉。今后的着装和修饰自己还要特别注重,特别是在校园里,要与教师的职业特点相吻合,穿着大方得体,干净整齐。

2、举止。举止方面,我认为应该从坐立行的姿势,以及表情动作行为习惯等方面来要求自己。所以,我今后要求自己坐就坐正,站就站直,走就走稳。努力做好学生的榜样。

3、语言。语言是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因此,教师的语言必须规范、准确、生动,我会不断阅读更多的书籍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

4、礼仪。教师应该通过文明的礼仪表现出应有的风度,反映出对他人的尊重,从而给学生良好的影响。

身教重于言教,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教师礼仪的99个细节读后感(二)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培根这样这要解答为什么要读书。受惯了应试教育的我,总以为读书是学生时代的事情。所以总渴望能毕业,能不再参加各种考试。2011年6月22日,这一天我终于毕业了,终于不用再去学校,我固执的以为我可以不用再读书了

2011年八月底,我就踏上了工作岗位,中途没有什么坎坷,没经历过待业,似乎也没有经历找工作的困难。我自认为我是一个认真细心地人,自以为只要我工作认真负责,我就可以在我的工作中获得不错的成绩。可事实证明我错了:工作伊始,我跟学生建立不好关系,跟家长沟通出现了问题,甚至被家长投诉了,校长找我谈话,级部主任开导我!曾经一度让我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甚至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个行业,无法做一个辛勤的园丁。那段时间我的生活很迷茫。不记得是跟哪位老师闲聊时,她提到:年轻人应该多读书,一些困惑可以从书中找到解决方法。工作经验除了日积月累,也是可以直接拿来的。从此之后我盯上了学校给每位老师配备的书籍,其中受益最大的要数吕艳芝的《教师礼仪的细节》一书。是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做教师要优秀,更要优雅。

这本书没有面面俱到地介绍基本的礼仪规范,而是针对教师生活与工作的实际问题,对症下药,从不同的案例中揭示出正确的礼仪方法。读后是我受益最深的就是第二辑做善于沟通的教师一篇。本辑中分四章,第一章讲教师的人际沟通;第二章讲如何与学生有效沟通;第三章如何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第四章讲如何与同事和谐相处。从上学开始在象牙塔里待了十几年,我相处的人都是老师同学,我们之间没有什么利益关系,也从来没有人告诉我该怎样与人相处。等我踏上社会,在与人相处方面遇到了很大的问题。作为一名英语老师,任课三个班级,我不是班主任,本以为我只教好英语就可以了,但是实际上只是我的一厢情愿。我的工作得不到班主任的支持,给我的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阻碍。(.org)我是一个特别容易生气的人,性子急,恨不能把所有的事一下子都做完。当我看到慢性子的人,做事拖拖拉拉,自己就会莫名的生闷气。同事关系处理不好,尤其是一些无法改变的事情,让我尤其的闹心。从吕艳芝的书中,我学会了用他人喜欢的方式来相处,关心同事的喜怒哀乐,学习同事的长处,客观的看待自己的不足,宽容同事的不足,并且学会了不动肝火的方法。尤其是最后一点,对我的帮助尤其大。教着不同的班,面对层次不同的学生,尤其是低年级,难免会有一些不认真,不听话的孩子,如果我因为这点跟孩子们生气,孩子会不高兴,对自己的健康也很不利。如果因为同事的一点小错误而跟他怄气,自己不舒服的同时,以后同事之间的关系也会很难相处。所以我学会了忍让,学会了从积极、客观的角度来看问题,在工作中能让则让,能忍则忍,能笑得时候绝对不皱眉。渐渐地工作顺心了,彷佛孩子们格外的听话了,彷佛同事们的脸每天都是笑容满面的,彷佛每天的太阳都比以前亮了

你可以说话毫无幽默感,你可以说话毫无文采,你也可以不善交谈,但是你说出的每一句话必须真诚,发自内心。你不需要博爱每一个人,但你的话不可带有攻击性。对于同事的隐私不要去窥探禁止去讨论,这不仅对你没有好处,相反,这会对你跟别人的相处很不利。做一个善于沟通的人,会让你跟同事的关系更融洽,让你的工作更顺心。

教师礼仪的99个细节读后感(三)

在《教师礼仪的细节》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陶行知在育才学校任教时,一次,在学校的走廊里看到一个男生在打另一个学生。陶老师马上上前制止,并且告诉打人的学生,放学后到办公室找他。

放学了,学生乖乖滴来到陶行知的办公室。但是,办公室里空空的,陶行知没在房间里。

过了一会儿,随着开门的声响,陶行知急匆匆地走了进来。只见他一边让学生坐下,一边打开打开办公桌的抽屉,从抽屉里拿出来一块糖果。他面带微笑,将糖递到学生面前说:着块糖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比老师守信用,老师迟到了。

学生听到陶行知的话,有些不知所措,他下意识地接过着块糖。

陶行知看着学生继续说道:老师今天在走廊里批评你了,经过调查我现在知道了,你是因为打抱不平才打了那个学生,所以,我还要奖励你一块糖。

听到老师对自己的表扬,看着老师递给自己的糖果,这名学生感到鼻子酸酸的,他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

此时,陶行知站了起来,走到学生面前继续说道:你的眼泪告诉我,你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着太昊了。要知道,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使不能通过拳头来解决的,现在老师还要奖励你一块糖。

学生放声大哭起来,陶行知用双手拍着学生的肩膀说:不要哭了,你看,老师的糖都发完了,你怎么还不走呀?

在书中,这一章节的题目是换个角度说话,我觉得陶行知也是在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做事、做教育。陶老师给学生的这三块糖分别有三个不同的用意,从中我也联想到了一些关于教育细节的问题。

首先,因为老师迟到,学生守信用,陶老师给了学生第一块糖。这反映了老师对待学生的平等和民主,陶老师没有因为自己是老师而在学生面前享受特权,而是以身作则,教会学生守信用、守时,如果做不到,即使是老师也应该承认错误。

然后,为了表扬学生为别人打抱不平,伸张正义,陶老师给了学生第二块糖。这位智慧的老师从学生做的一件错事中找出他好的地方并加以表扬,肯定了学生的优秀品质,也就是保存了学生的优秀品质!

最后,看到学生流泪,就此陶老师说他是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再奖励一块糖。在这里,这个学生流泪的原因到底是不是认识到了错误我们根本不知道,可能陶老师也不清楚,但是我们知道有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这样的:你想让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向着那个方向去夸他,就说他有那样的品质。陶老师就做到了,可能从此以后连学生也会认为自己是个善于发现错误,承认错误的人。这是第三块糖的智慧之一,还有就是陶老师借此指出了学生在处理问题时的做法不对,并且告诉他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能用拳头解决问题,也就是告诉他正确的处理问题方式。

仅仅三块糖,陶老师教会了学生平等地尊重他人,要伸张正义,还有遇到问题不能用拳头解决,真是高明!

读后感《《中国著名教师的课堂细节》读后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著名教育书籍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