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圆明园的烧毁读后感 > 地图 > 圆明园的烧毁读后感

圆明园的烧毁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19 来源:互联网

圆明园被烧毁读后感。

读读好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气质、亦是一种涵养。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在作者写的作品中,我沉浸其中非常吸引人的情节中,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读书心得。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圆明园被烧毁读后感》,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圆明园被烧毁读后感(一)

今天,老师教我们了一篇新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一看到课题我的脑袋里装着许多疑问圆明园是什么呢?圆明园为什么会灭了?我带着这两个疑问开始读这篇课文。

读完了这一文我知道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再北京西郊,曾经被誉为万园之园,可现在,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只是残桓断壁,真令人气愤。

圆明园里的建筑雄伟壮观,亭台楼阁玲珑剔透,还有许多景点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苏州的狮子林、海宁的安澜园、杭州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圆明园的建筑金碧辉煌,富有诗情画意。我不禁发出了由衷的赞叹。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建造出了这座举世闻名的园林艺术瑰宝!这是一项多么艰巨而又伟大的工程呀!这充分的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力量。我为我们的伟大的民族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可是,就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那么美的园林,竟在短短的三天内,就被英法联军用残忍的手段毁掉了。在这三天内,圆明园在英法联军的摧毁下变的不堪入目:他们把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这已经够可恶的了,但是,英法联军为了烧毁罪证,用火把我国花了2个世纪的时间建造好的圆明园给烧毁了,英法联军任意的摧毁圆明园我恨不得给他们碎尸万段砸成稀八烂。更让我气愤的是:他们竟然当场拍卖文物!一个青铜铁器3英镑卖掉了!一副图画则1英镑卖掉了!这简直就是中国人的耻辱!!!

我真为这个犹如人间仙境,巧夺天工,丰富多彩,美不胜收的园林而感到惋惜啊!看到圆明园那悲惨的结局,我更理解了落后就要挨打,知道了闭关锁国的后果只要能多多向外学习、交流,就会更加繁荣富强,不会为他人所欺!


圆明园被烧毁读后感(二)

我今天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我感到无比的愤怒。

我知道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他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一些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的周围。 英法联军准备放火烧掉圆明园,令我感到生气的是,下面的官员尽然没有一个人上去阻止,而是眼睁睁的看着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毁,当时的政府是多么的无能呀,他们抢走了青铜礼器,还抢走了名人书画,奇珍异宝,可见英法联军是多么野蛮,多么贪婪,多门卑鄙无耻。


圆明园被烧毁读后感(三)

今天我阅读了《火烧圆明园》这篇文章,读完这本书后,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思想非常复杂:即为我们曾经拥有的悠久的民族文化和价值连城的国宝瞬间化为乌有而无限惋惜,又为八国烈强的掠夺而气愤填膺。

圆明园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财富,里面结合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是我国古代上最为光彩的建筑物。

圆明园是一座充满着中国的财产,是人们所瞳憬的地方。然而贪婪的英法联军对圆明园下了手。1860年,英法联军把圆明园洗劫一空,为了毁灭罪证,火烧圆明园。一把火烧灭了中国的结晶,一把火烧灭了人们所瞳憬的辉煌,火燃烧了我们华夏儿女的愤怒!

多么的可恨啊!

想到这里,我国历史上珍贵的十二首生肖属雕像,在英法联军劫空圆明园时也夺去了,至今这些十二首生肖属雕像还未全部回国。为什么外国人要掠夺我们中国人的财富,难道他们不觉得羞耻吗

现在我们中国要奋起,要昂头来,让外国人从现在开始懊悔!我要努力学习,去击败那些小偷的可耻行为,去为我们国家增添光彩!!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被管虫读后感


被管虫读后感(一)

在法布尔写的书《昆虫记》中把利用废弃物做自己衣服的一类毛虫叫做被管虫比如最典型的柴把毛虫。

被管虫的家族很庞大,种类很多。被管虫总是背着它的衣服,因为它的衣服是用它收集的垃圾做成的。衣服像一座小山。这些小被管虫背着它像是用了隐身术,既保暖又安全。

被管虫一出生就忙着找材料做衣服,连吃的都不管。好像生怕别人看见它赤裸的身子让人笑话。直到它把加紧做完的衣服传在身上后,才去找食物。这件衣服将伴随它的一生。

被管虫这种自愿被管的虫,虽然一生下来就是做衣服,可是它们的衣服又笨又重、甚是给它们的行动带来困难。

法布尔解剖被管虫的外衣,法布尔发现发现里面有许多极其细的枝干,大概有八十多个呢!

这样我一下子想到了我的同学们的书包!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我们第一任务是吃东西,然后再学习,给自己找个书包,并且我们的书包很漂亮,还有许多的小口袋。有些同学把许多无用的东西塞到书包里,于是被管虫现象出现了!

许多同学还攀比书包的口袋多不多,笔盒够不够大!这是我们班常有的现象。比如我的同桌,他的铅笔袋有25厘米长、10厘米厚、10厘米高。关键是这么大的包里竟然废物占了十分之八。有一次老师说:同学们拿出一支铅笔来听写。我的同桌在他那个肥大的笔袋里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最后慌乱中肥大的笔袋滚落在地上,肚子里的藏品全都跑了出来,正在听写的同学们全来参观大家一看啊!这么多废物啊-僵尸卡片、赛尔号橡皮、断笔头、没墨水的圆珠笔。老师都看呆了。这个笔袋简直就是我同桌自己像被管虫一样辛辛苦苦、一点一滴、日积月累制造出的包袱。这个包袱可是他的财富和乐趣。要是法布尔见到了,会不会将他们加入被管虫的家族呢?

在法布尔《昆虫记被管虫》的结尾,法布尔是这样描写被管虫的结局的:等到春天来临后,被管虫们利用闲暇的时间改良它的衣服,当这时如果被管虫因为意外失去了它的外壳,它也不再制造了,它只管在衬衣上加上新层,甚至加到不能再加为止。然而它认为外壳并不要紧,它只一心一意的装饰它的室内,填充房子即它的长袍,但是它的长袍早就没有了!它将要悲惨的死去,被蚂蚁撕得粉碎。这就是本能过分顽固的结果啊!

我们的书包、笔袋、如同被管虫的衣服 外壳,我们背着书包是为了学习知识、保护自己,当我们和书包笔袋说再见时,我们会化茧为蝶变得更加强大了,不再是当初的小毛虫了!

同学们一心一意、执着的装饰自己的巨大的书包、肥大的笔袋、是我们的天性,在大人看来这是很可笑的事长大了我们就会忘了它们的。


被管虫读后感(二)

《昆虫记》为人们鉴照出一个栩栩如生的昆虫世界,在昆虫世界里,最让我欣赏的,是被管虫。那些被管虫是最称职的母亲。虽然她的外表丑陋不堪,但她的精神是最美的!母被管虫放弃了蛾类所有的美丽。她把自己唯一的大衣给了她的后代子孙,再用身体做屏障。经过激烈的震动以后,她倒下了,为了下一代,她无怨无悔!这就是爱,多么伟大的母爱。天下所有的母亲都是如此!在这里,我要真挚的说一声:谢谢!

作者法布尔让我知道了蝉怎样唱歌,松毛虫喜爱的松叶,还有蚂蚁的团结,蟹蛛的坚持作者小时候有许多伙伴,同样的环境,同样的老师,为什么法布尔成为了昆虫学家呢?正是他对昆虫的痴迷,执着的追求,以及他那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小学生所需要的。同样是昆虫,我们见的也不少,为什么我们不能得到它们的秘密,为什么我们不能写出《昆虫记》呢?还是观察的问题啊!

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方法只是观察,观察是这种最简单的方法,让我们看到了用心血写成的老公成果《昆虫记》!

就这样,我一边读着,一边反思着,不知不觉,已经翻到了最后一页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读后感2000字(3)篇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之前从来都不看韩寒,前几天在无意间翻了韩寒的《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一时引发了我对青春,对十八岁的时光的怀念,怀念后免不了了感慨。

我也不记得我第一次看这本书是在什么时候,或许是18岁,或许是20岁。我还记得第一次翻开这本书的时候那种迎面而来凛冽的寒风,犹如走在圣彼得堡的大街那些阴暗的陋巷里,诡异而又神秘的氛围里迎面而来的一个小女孩。一个奇怪小女孩拉开了故事的序幕。

暂时撇开故事本身不讲,我认为一个伟大的作家要写出伟大而又震撼人心的作品,首先要有一副对人类的悲悯之心,同时也要具备理性控制情绪能力。

陀氏的小说,无论是对善人还是恶人,他从来都是他们的灵魂剖析,折磨,深入扣问和鞭笞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在这部作品中也没能例外,作者搭建了一个场景,让各类人物陆续登场:贵族,乞丐,酒鬼,贫民,作家,妇人,侦探,流浪儿等。有多少作家能洞悉到各个阶层人心《据我所知,除了曹雪芹之外,很少有一个作家在人物形象和人物心理描写方面可以媲美陀氏》或者说,有多少作家愿意深入而又全方位的了解一个社会的全貌?陀氏不但做到了这一点,他还给予了每个人充分表现的机会,表现他们的美与丑,善与恶,勇敢笨拙,狭隘与宽阔,机智与笨拙,痛苦与欢乐等。作者要让他们在自我矛盾的斗争中完整,他是让所有人物在自己的环境里都有倾诉的机会,而且是长篇大论。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描绘的很生动,特别是湼莉,她倔强,嫉恶如仇,具有反叛精神,但心底纯真善良,另外还有充满爱心的万尼亚。最后再说下娜塔莎,这个一开始令我有点厌恶的女人,最后转而同情。不过生活就是这样,并非最坏的人就会有最坏的下场,这种期望只存在我们的美好的想象当中或者说存在于宗教信仰中。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大概要说的是:“比起如何除掉邪恶,不如在其中悟出真理,受苦受难能净化人的灵魂,受苦受难也可使人重生,爱是人类战胜苦难的希望,也是人类延续的希望”。

最后呢,关于这本小说应该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西伯利亚被流放十几年之后的第一部作品,我想试着理解一个寒冷而又荒芜人烟的地方被流放十几年人归来后的境遇,那苦难一定给他的人生带来深刻,苦难也应该让醉作者的思想更加深刻。这也应该奠定了他后来小说的风格。直面生活的黑暗与苦难,洞察了人性中最阴暗的部分。然而作者从苦难中走出,用笔告诉世人爱的光辉。

“当爱不复存在,那有可能便是地狱”—陀思妥耶夫斯基

人的灵魂需要自我扣问,独白是镜子也是自白书。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有点无聊,勉强读完了。本书不像陀思妥耶夫斯基其他作品那样充斥大段哲学和宗教探讨,相对来说更有故事性,两条线索的安排也挺巧妙,但同样又是激烈的情感冲突,又是纠结的人物关系,这里边的人或多或少都在互相伤害,有的出于恶意,有的出于无意,有的则身不由己,很多时候看得人莫名其妙,无法理解某些人物背后的逻辑。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有时会通过自轻自贱的方式来获得快感,似乎这样就能惩罚那些对自己造成伤害的人,还能凸显自己的崇高和自尊,而同是被伤害的人,也难免还会互相折磨。书中有好几组人物陷入伤害与被伤害的关系中,其中有些微妙的心理颇值得玩味,就连第一人称的“我”和娜塔莎之间的关系,其实也有种残酷的意义。比较有趣的是阿廖沙和娜塔莎那种近似母子关系的恋爱模式,很多人怀疑娜塔莎怎么会想和一个巨婴在一起,但这没有什么不可能。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里,常常会有一个强势的女性形象,娜塔莎就是这样一个形象,她需要阿廖沙这种天真无知的人来满足自己,就像男生会选择容易控制的女生一样,这与传统的男性主导的恋爱截然相反。还是与阿廖沙有关,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本书提供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恶。阿廖沙的父亲无耻下作,阴险狡诈,他的恶是自私自利又自得其乐的恶,可以说是他造成了书中两个家庭的悲剧,《罪与罚》中的斯维德里加依洛夫虽然恶得癫狂,好歹还有些浪漫气质和绅士风度,《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伊万虽然把恶上升到理论高度,但也一直处于痛苦的思考中,唯有阿廖沙的父亲,恶得令人作呕。而阿廖沙则是那种天真、无意识的恶,那完全是小孩子式的恶,他也许没恶意,本性也不坏,但也是个只想着自己的人,本质上和他父亲一样,都极端自私,只不过他是个天真的自私鬼。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读后感2000字 第(3)篇

不是书评的话。不想称赞作者的伟大这是不言而喻的,也不太想说作品,历史为它正名。伟大的作品总是沉重的,它不是讲故事,而是把生活、把活着的灵魂一颗颗刨开给你看,那一颗颗被生活割破血肉、糊满血泪的灵魂。活着是艰辛的,为了对抗苦难,有的灵魂选择了麻痹,他们见惯了就习以为常,抛弃了思想混沌的生活。有的选择了倔强,被生活侮辱和损害的极度虚弱了,却用苦难的血泪凝结成了坚冰,让痛苦来吧,尊严是他们活着的力量。还有的用爱,用这人类最伟大的行为将他们聚在一起,尽管他们都苦,但他们彼此相爱,彼此依存去对抗生活的严冬。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呢?这不是我们可以选择的问题,因为你在了解这个问题之前已经活在这个世界上了;但这恰恰又是你选择的,你怎样去生活正是你做出的答案,只是很多人就那样活着,并没有想到自己的行动就是答案罢了。所有的人都是为了幸福而来,虽然走着走着很多人忘记了目的,软弱和自私让他们控制不住自己应该走的路,却本能的去选择当下更好走的路,所以会有人做出飞蛾扑火似的举动和选择。他们并非不知道自己可能面临的可怕危险,只是在当下理智的判断带来的是痛苦,顺着自己的心却更加容易。

圆明园读后感


圆明园里的建筑雄伟壮观,亭台楼阁玲珑剔透,还有许多景点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圆明园里还有许多奇珍异宝。可是那么美的园林,竟在短短的三天内,就被英法联军用残忍的手段毁掉了。在这三天内,圆明园在英法联军的摧毁下变的不堪入目:他们把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这已经够可恶的了,但是,英法联军为了烧毁罪证,用火把我国花了2个世纪的时间建造好的圆明园给烧毁了,英法联军任意的摧毁圆明园,可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非但不去制止它,而且还去当他们的走狗!我觉得英法联军很霸道、野蛮,他们不择手段的毁了圆明园,圆明园的毁灭就是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烧毁圆明园的最好罪证。

然而,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已经过去了,现在圆明园已经不是以前辉煌的、灿烂的圆明园了,现在的圆明园是一堆残垣断壁,一堆废墟。当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那一刻将深深的印在人们的心里。

当时清朝政府是腐败无能,花钱如流水。一顿饭都要花掉许多银子,饭里吃的都是山珍海味;他们穿的衣服都是上等布料做的,也要花掉许多钱;大官人吃喝玩乐……花掉许多银子。可他们知道,这些供他们吃、喝、玩、乐的银子都是从老百姓身上搜刮来的银子,他们吃着、穿着、用着老百姓的银子,竟然还心安理得!他们根本就没理老百姓们过的好不好,所以,当时我国只有挨打和受欺负的份儿了。

被遗忘的士兵读后感


被遗忘的士兵读后感(一)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它叫《被遗忘的士兵》。

这本书描写了一个德国士兵在二战中的经历,他叫盖伊萨杰,他在十几岁时就参加了德国军队进攻俄国,他在列车上碰见了自己的好朋友:林森,霍尔斯。他们一起上前线去打仗,他们在部队里受到严格的训练,并且待遇十分差,然后进入连队,这时待遇更差了,吃不饱穿不暖,而且他们还要面对人数众多的俄国军队。

有一次他们的师奉命抵挡敌人的进攻,他们只有一万多人,四十几辆坦克,他们要抵挡六十多万俄国人,一千多辆坦克,他们拼命地当进攻的俄国人,有一万多人都战死了。他们被迫撤退,他们经常面对死亡、饥饿、寒冷我们是无法感觉到的。他最后还是被俘了,被迫参加了法国军队。但只参加了十个月。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有十分深的感触:我只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吃饭经常挑三拣四,而他们根本都吃不上这样丰盛的食物,我经常对衣服的一点破损吹毛求疵,而他们就换不了衣服。德国士兵耐力很好,肚子被打成蜂窝也不叫。我有一点上就大叫。

看了这本书我觉得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应该改正。


被遗忘的士兵读后感(二)

这几天疯狂地读完了《被遗忘的士兵》一书,这是一个普通德国士兵的战争回忆录,记叙了他从1942年至1945年在残酷的苏德站场上真实的见闻。在此书之前,我也读过一些战争文学和名将传记。但是看完那些书后,我只是认为战争是一个可以建立丰功伟业的地方,可以造就一代名将亦或是无数战斗英雄,甚至狂热的想把自己的终生职业定格为军人。我那时从来没想过战争的残酷,因为无论是书籍、电影甚至是游戏都避之不谈,他们大都只提到了战争中的光辉与英雄主义。我也从未想过正义与邪恶的相对性,而仅仅是按照历史书来把轴心国、同盟国简单的分为邪正两面。我只是认为,黑与白是有着明确界限的,而且永远都不会改变。但看完此书后,一切的想法都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揉碎并重塑。

跟随着作者的笔尖我像是亲身经历了一遍二战,战场上的血腥气扑鼻而来,可以清晰的看见废墟中支离破碎,面容狰狞的尸体,可以清晰的看见坦克履带上挂着的人体器官,可以看见俄罗斯冰天雪地的战壕里面无血色,随时可能会冻饿而死的普通士兵们战场并不是想象中的荣耀之地,任何对此的讴歌都是天真的、毫无人性的。也是在作者朴实而又准确的文字2020中,我对交战双方的看法也逐渐改变:德国士兵无论何时都保持的铁一样的纪律,对于战场伤员的不抛弃、不放弃与苏联对自己士兵和人民的生命的轻视形成鲜明对比;还有我从前所不知道的苏联死亡营里对德国战俘的虐杀都让我惊讶的认识到战争中没有真正的赢家,也没有绝对的正义与邪恶。历史的确属于胜利者:我们似乎只知道德国的奥斯维辛而没看到苏联坦克向德国平民开枪扫射碾压的血腥一幕;我们也似乎只看到共产党的敌后武工队之神勇而忘记了白匪们在正面战场上作出的巨大牺牲我们要正确的看待历史,否则地狱中的无数怨灵将永不安息!

这本书让我被沉重血腥的战争压得喘不过气的同时,也时而透露出人性的光辉:我清晰的记得德国士兵与苏联俘虏跨越国界的尊重,也记得一些疲惫不堪,断绝供应数天的德国士兵宁可饿死也不抢走婴儿身旁的奶粉,更记得士兵之间那种铁一样坚实、不随时间变质的友谊。这其中有的是对勇气的尊重,对和平共同的渴望,与人类原本善良的心灵。其实作为战败国的一份子,他们也是这场人类悲剧的一员。但历史通常只会忠实的记录和接受胜利者们加给失败者们一切的罪责和指控。如果我们还是以一种简单的思维模式对待战争的失败者,而不去反思人类自相残杀的根源,那么二战只能是一场更为惨烈的悲剧的开头。

相比于这些,还有一个微不足道的感受:当我们感叹自己的生活不如意抑或心灵空虚时,可以想象一下战争中的人们,那时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真是在愚蠢地无病呻吟,浪费生命!


被遗忘的士兵读后感(三)

《被遗忘的士兵》一书在国外出版后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由于这一题材在国内比较少见,其中文版由新华出版社引进后也非常热销。前几天和讯上的一位朋友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作为回复,我就花了点时间,将国外相关的资料编译出来,以此作答。

这本书其实不是一本新作,上世纪60年代便出版了法语版,后来便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版本,包括各种语言,最近的一次是波多马克出版社的2001版。国内中文版由新华出版社于2009年推出。

《被遗忘的士兵》是居伊沙耶尔(抱歉,标准的翻译就是这个,而不是盖伊萨杰)的自传体回忆录。实际上,居伊沙耶尔是个化名,这位作者的本名是居伊穆米诺斯,二战结束后,他成为了一名着名的漫画家,常用的笔名是迪米特里。这本书描述的是二战期间,一名来自阿尔萨斯的法国人,作为外籍招募兵加入了德军部队,在大德意志师内奋战于东线的经历。由于书中大量的历史性问题不够准确,故此,沙耶尔这本自传的准确性及真伪受到了广泛的质疑。大德意志师师史作者,赫尔穆特施佩特尔少校,在1988年采访过居伊沙耶尔,当时他声称沙耶尔是个骗子,但他在1997年时放弃了自己的看法,并认为沙耶尔是无辜的。

由于这本书在一些细节描述上的错误,再加上活着的证人或现存文件都很缺乏,致使其他的一些细节根本无法得到核实,故此,这本书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一些历史学家中一直存在着争议。

沙耶尔的这本书中,被大家提到得最多的一个错误是,在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德意志师袖标后,沙耶尔和他的朋友们被命令将袖标缝在自己的左衣袖上。但实际上,大德意志师的袖标是在右衣袖上。这个明显的错误被评论家埃德温肯尼迪称为不可思议,尤其是对一名曾是这支德国精锐部队的前成员来说更是如此。

另外,沙耶尔的书中所谈到的战役地点,都使用了含糊的字2020眼,也从未提到具体的日期,其中有一些是与历史事实相违背的。例如,沙耶尔声称,1942年夏天,他曾被短暂地分派到位于开姆尼茨的德国空军训练单位,该单位由着名的斯图卡王牌汉斯乌尔里希鲁德尔指挥,但实际上,据鲁德尔自己说,整个1942年,他所带领的训练单位一直在奥地利的格拉茨。同样的,沙耶尔书中所提及的战友和上级的姓名,在德国联邦档案馆的官方名单中查无出处,而在着名的大德意志师老兵协会里也同样无从查询,实际上,该协会的领导者,赫尔穆特施佩特尔少校,是第一批对沙耶尔是否真的如他自己所说曾服役于大德意志师提出质疑的人之一。

不过,一些作家和另外一些大德意志师的作者却认为这本书中提及的历史是可信的,尽管他们没有提及书中说到的具体事件。汉斯约阿希姆沙夫迈斯特-贝克霍尔特茨中尉曾服役于大德意志师,与沙耶尔在该师的时期相同,他在一封来信中证实,他读了这本书,认为该书对大德意志师在整个东线战役的描述是真实准确的。另外他还指出,他记得在他指挥的装甲掷弹兵连里(第5连),有一个名叫沙耶尔的士兵。这个番号与沙耶尔自己提到被分配到的连队番号相同,尽管该师不止一个第5连。

面对骗子或小说的说法,沙耶尔自己也作出了反驳,他声称《被遗忘的士兵》只是一本个人的记述,是基于德国军事历史中那一段极其混乱的时期的个人回忆,而并非对二战历史进行一次严肃的研究:你们问我关于年代日期以及其他一些并不重要的细节问题。历史学家和档案保管员们已经用粗鲁的提问骚扰了我很长一段时间。这一切并不重要。其他的作者和高级官员能比我更好地回答这些问题。我从未打算写一本历史参考书,确切地说,我写的是自己内心情感的经历,而它们所涉及到的发生在我身上的一切,都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

1997年,沙耶尔在写给美国军事作家道格拉斯纳什的信中再次强调,他的着作不是一本专业性读物,而是可读性很强的书籍,他指出:除了我在书中所表达的情感,我承认我犯下了许多错误。这也正是我很高兴这本书也许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被当做是一本关于战略或时间顺序的参考书的原因所在。读完沙耶尔的来信后,最坚定的批评者之一大德意志师老兵协会负责人赫尔穆特施佩特尔少校放弃了他原先对沙耶尔的怀疑,施佩特尔少校指出:他在信中的陈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曾低估了沙耶尔先生,现在,我对他的尊敬大为增加。作为一名作家,我自己更多地是采用事实和细节,不太喜欢用文学方式书写的人。基于这个原因,我对他书中的内容持怀疑态度。但现在,我对沙耶尔先生更加尊敬,我将再次拜读他的着作。

另外,《被遗忘的士兵》所描绘的防御战,有许多非常精准,这些已经被官方战史所证实。海滩上的碉堡直到今天还在,对村镇和地形的描述,通过战史记述可以得到验证,这些都对沙耶尔的故事提供了绝佳的支持。书中还有一个更加令人信服的证据是,提到并准确地描述了一艘被称为比勒陀利亚的船只,作者说1945年3月28-29日,该船就在海尔,这一点通过公开的资料来源可以得到证实。实际上,这艘船被德国海军在战争开始后买下,在书中所述的时间用于疏散波罗的海附近的居民。根据这艘船的航行日志记录,他们于30日上午9点驶离海尔。

尽管这本书遭到许多美国历史学家的批评,但它依然被美国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看作是一本准确而又真实的书籍,与其他历史小说一同,《被遗忘的士兵》名列该学院的二战书籍推荐阅读名单中。这本书也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学校的推荐读物。除了美国外,这本书在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军队里也被作为战争个人经历记述的推荐读物。

《被背叛的遗嘱》读后感


《被背叛的遗嘱》读后感

文|罗少杰

读完米兰昆德拉的《被背叛的遗嘱》,心情很好。这本书我断断续续看了一个多月,一直没有看完。它用抽象的语言表现深奥的小说艺术;用复杂的音乐结构,不生动,不墒情,平静而从容地叙述卡夫卡的小说。从拉伯雷《巨人传》里的主人公巴奴日开始,展现了欧洲的小说史,也展现了小说的各种写作艺术,各种幽默。第一次创造了道德审判被悬置的疆域。世界的非神化,道德审判的被悬置,小说由此诞生了。人们的精神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小说的世界。

准确地说是:欧洲小说的世界。意大利的薄伽丘、法国的拉伯雷、西班牙的塞万提斯,18世纪伟大的英国小说,歌德为代表的德意志小说,19世纪法国小说,俄罗斯小说,纳维亚小说,20世纪的卡夫卡、穆齐尔、布洛赫、贡布罗维奇欧洲开启了近代小说的历史,发明了伟大的现代精神。米兰昆德拉用理性而客观的语言讲述了这一切的开始。

1926年,马克斯布洛德发表了《爱的神奇国度》,这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写成的小说,里面有一个人物叫伽尔塔,伽尔塔的存在使小说得以传世,小说的传世是伽尔塔成为了我们时代的圣人,因为诺维的朋友伽尔塔是卡夫卡的一幅画像。这样,卡夫卡的整个形象以及他的作品在他死后第一次被构思和描绘。卡夫卡和他的小说从此走出法国,走出捷克,走向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布洛德是卡夫卡生前最亲密的朋友,卡夫卡遗嘱的继承者,卡夫卡小说的极端崇拜者。在卡夫卡逝世的以后,他迫不及待的向人类推出了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小说家弗朗兹卡夫卡以及他的小说。

19世纪的著名作曲家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了他的老师:巴赫、莫扎特、瓦格纳、勃拉姆斯。音乐艺术小说艺术,拉伯雷、塞万提斯,巴赫古典音乐的顶峰《赋格的艺术》等等,陌生的音乐家,陌生的音乐结构,叙述简洁充满哲学道理;但离我的理解能力很远,比如斯特拉文斯基和现代主义。我读过卡夫卡的主要小说《美国》、《城堡》和《审判》,短篇小说集。我理解隐藏于充满感情的文笔后面的心灵干枯;作为形象学定义的隐喻;魏尔伦说:希望像厮栏中的一根干草那样闪光的那种优美的抒情想像。卡夫卡式的小说排版和音乐结构,卡夫卡式语言排列方式,在我读书的时候就让我迷恋。

我再一次回到《被背叛的遗嘱》中寻找失去的现在,关于卡夫卡,和欧洲古典音乐;福楼拜、福克诺、海明威、詹姆斯乔伊斯等,还有雅纳切克的现实主义戏剧。从《曙光》起,在尼采的所有书中,所有章节都只有一个段落:那是为了让一个思想由一口气息说出;那是为了照着它当初迅速地连蹦带跳地来到哲学家脑中的那个样子把它固定于白纸黑字。黑格尔想充实他的体系,一格一格地、一厘米一厘米的描绘每一个细节的《美学》思想。如蜘蛛编起了一张密网,覆盖了所有的角落。我的思想跟不上米兰昆德拉的描述,我感到迷惘和困惑。无法进入他的艺术理论世界,无法理解贝多芬的打碎了预定的结构模式的原则,让结构彻底变成个体的。变成了只属于贝多芬个人的音乐结构。让他的作品结构独一无二,如奏鸣曲第111号。托尔斯泰说:大人物是历史无意识的工具,天命迫使每一个人在继续个人目标的同时齐心合力去取得这唯一的,崇高的结果,他们中的任何一人,无论是拿破仑还是亚历山大帝,或是随便哪一个角色,都丝毫不知其结果;马雅可夫斯基是盲目人类永恒生存状态的一部分。

为什么这本书叫《被背叛的遗嘱》呢?我读到书的第九部分《亲爱的,您不在您自己家中》的第6小结(第268页),我才知道。卡夫卡的遗嘱,给他的朋友布洛德的遗嘱我的遗嘱将是十分简单的:我求你把一切全烧毁。这个遗嘱被布洛德背叛了;不但没有烧毁他的作品,而且把卡夫卡写的每一个字都发表出来。通过1926年《爱的神奇国度》,通过伽尔塔

我开始理解米兰昆德拉的这部书名,我也开始迷惘;因为思考,关于伟大的小说艺术,人类神圣的精神世界,著名的作曲家和他们音乐世界。被赶出祖国的米兰昆德拉用法文写作,拒绝捷克政府的任何邀请。私人空间被侵犯,耻辱降临到伟大的艺术家身上。什么理由让艺术家渴望销毁一切的存在,包括思考。我们在哪里能够找到价值呢?《生活在别处》,我们无法面对《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苍白的艺术和罪恶的杀戮;当一切成为工具,当世界成为权谋,脆弱的心灵怎样才能拥有一片安宁的树叶呢!

当她不再存在时,我记忆的一半也就不在了;而假如我不再存在时,那么,所有的记忆也都不存在了。是的,在忧伤与虚无之间,我所选择的是忧伤。(福克纳《野棕榈》)

当我们思考存在的价值的时候,当我们面对虚无与忧伤的时候,想想福克纳的这段话吧。我一直以为:既然没有任何人可以为谁作证,那么,我们为自己作证;为自己曾经存在的生命留下痕迹,为脆弱的内心的遥远的梦想寻找一点精神的微光。我为此而写诗,在苍茫的人生路上,写下属于我自己的诗歌,写下关于我的心灵的诗歌。虚无、忧伤,带着欲望和压抑的情感,为走过的每一个路口写下回忆。

我似乎想不起《被背叛的遗嘱》的内容了,在我刚刚读完这部书的时候。也许生命就是这样,没有结束的时候就被人遗忘了。但是,生活还在,不管生活在哪里;它一直存在。黑格尔说:存在就是合理的。我想,即使不合理又怎样呢?人类历史不是堆积的满满的违背人性,违背理性的罪恶吗?谁是审判者是非就由谁去证明,最大的罪恶是什么呢?

他人就是地狱。

悦悦被撞读后感


悦悦被撞读后感(一)

《广州日报》记者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见到13日下午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被车撞倒的女童小悦悦。医生表示,女童伤情太严重,已经发生了脑死亡,双眼瞳孔已经散大;目前仅凭机器和药物维持着呼吸与心跳,生命随时会有危险,估计未来连植物人的状态都恢复不到。最致命的并非肇事车辆的反复碾压,而是第一次被车猛烈撞倒头部着地所致的大脑减速伤。

一个生命宣布脑死亡,两度被碾压,18个人漠视,拾荒老人救起,从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观点来说,这一系列的背后无不是在表示着中国当代道德的现状,那就是道德荒漠和文化沙漠化。在整个小悦悦的事件中表露无疑,网友可以诅咒那些旁观的人冷血,但是他们冷血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从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的角度来讲,这是一个处处表彰见义勇为的年月,假如这是一个路不拾遗的年代,假如这是一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年代,那么,小悦悦的事件就不会发生。只有在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年代这样的事件才会频频上演。

根据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假如你去扶起一个被撞的人却被冤枉了,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加上法院的判决也会出现偏差。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人们在观念上就会形成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维模式。一切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那就是社会转型之痛和法院作出的最终判决。按照西方法律的规则,法院乃是社会公正最后的一道屏障,假如判决出现了偏差,那么整个社会就会被歪曲,意识反作用于实践。西方哲人将法院的判决比喻为河水的源头,量变决定质变,假如源头上的水源出现了变质,整个河流就会被污染殆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人在社会中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对于那些与自己利益无关的事件选择的时候,永远是利益为先的。但在生命垂危面前,人们选择了冷漠,网友们可以站着说话不腰疼,假如你是第19个路人你会如何选择。假如救起,被冤枉,又没有摄像头,那将是一辈子的事情。假如不救,那么将会遭到良心上的谴责。相比之下,不救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于是,一个问题就浮出水面,为什么人们甘愿接受良心的谴责而不去施救呢?

从否定观来讲,这必须从中国的改革开放谈起,革命对社会发展起巨大作用,社会形态更替具有曲折性。改革开放30年就是道德滑坡的30年。这一点虽然看上去很粗糙但是却是实际情况。从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关系方面,在利益面前,尤其是金钱面前,人们的选择将是多么理性。即使面临着生命的陨落,也会无动于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小悦悦被碾是一个道德的集中试验点,竟然有的人说拾荒老人救起孩子是为了出名,真的是让人情何以堪?这种道德猜疑是道德滑坡到低端的标志。还有人去冒充肇事司机,这样的行为跟在小悦悦父母心头再来一刀有何差异?

悦悦被碾压两次路人冷漠的情况,根据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来说,由小及大,因为忽略了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小悦悦被碾,这是惨剧。但目前的状况是这样的惨剧不能避免。联系是客观、普遍和条件性的,一是因为路人的惯性思维已经形成,那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别人不救我凭什么救,万一救起,被冤枉怎么办。二是相关的法律依旧不规范,比如规定一条见死不救罪行等等。三是法院在面对见义勇为行为的时候总是力不从心。只要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那颗中国心就将永远疼痛。所以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认识和改造世界,重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悦悦被撞读后感(二)

想必大家都知道小悦悦的事情了吧!曾经路过十八人都对躺在地上奄奄一息的小悦悦视而不见!

为什么?人都是要有爱心的,这不是从每人嘴里说出来的话吗?学雷锋,做好人!那路过的十八人有听说过这句话吗?雷锋?如果雷锋在这里他会对奄奄一息的悦悦视而不见吗?他会吗?是的,是的他不会这样做的。

那十八个人就是人们口中的冷血,他们有过要扶起小悦悦的心理吗?有吗?

两岁啊!她只有两岁啊!她只是一个无辜的生命啊!她的心灵还是那么的脆弱,那么的渺小!

被管虫的读后感


被管虫的读后感

这个学期,我饶有兴味地拜读了法布尔的名着《昆虫记》。这本书描写了各种各样的昆虫,让我对昆虫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从前每当我看到昆虫,特别是那些大大的飞虫,我都会胆战心惊。我虽然表面上装作很镇定,内心深处却已经有了一个对昆虫的看法一群长着六只脚的恐怖怪物。尤其是那带刺的蜜蜂和黄蜂,我对他们的态度向来都是敬而远之。

在我的记忆中,昆虫就是一种冷血的、无任何可爱之处的小动物。

但当我读到《昆虫记》中的被管虫时,我却被它感动了。

被管虫是一种很小的毛毛虫,不过它很美丽,有着彩色的条纹。它喜欢用树枝和树叶为自己做一件衣服。它就躲在这件衣服里,只露出几只小脚和头,只要有一小点的惊动,被管虫就会蜷缩回它的那件衣服里。

每到一个时候,被管虫就要做妈妈了。当被管虫妈妈从蛹里钻出来时,它便失去了原有的美貌,变成了一只身体肥胖、没有翅膀的蛾子。当它产下卵后,它得整天看护着它的宝贝,用皮毛给它们保暖,就是在死后也会留下一张毛皮,让它的后代们能够茁壮成长。

被管虫可以不当母亲,依旧保持那美丽的模样,依旧能够在它舒适的衣服里悠闲自得。但是被管虫选择了做母亲。被管虫牺牲自己来为后代着想,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啊!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爸爸妈妈也像被管虫一样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不辞辛劳,给予了我们许许多多的爱。在我们遇到挫折时,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就如同被管虫那柔软的毛皮,时时刻刻都呵护着我们,给了我们温馨,给了我们希望,给了我们力量。我们要学会去感恩父母。虽然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报不完的,但我们可以把他们给我们的力量化为动力,向着成功不断地前进。这大概就是最好的报恩方式了吧。

还有一种叫做松毛虫的小虫子,总是排着队向前走着。队列的头一只小虫会在他经过的地方吐下一根丝,好让后面的伙伴不会迷路。虽然这样的方法通常是很有效的,但不免有点过于死板。作者就曾经把一些松毛虫放在圆形的花盆上,它们就不断地围着花盆绕啊绕啊,直到第七天,有一只毛虫累得掉了下来,才得以让这一队毛虫得救。读到了这个看似有些可笑的小故事,我不禁联想到了那死板、教条的刻舟楚人,学到了知识还不会灵活运用。这些小生命虽然会进化,但如果有人说要让它们在有生之年学到做事不能死板教条,要学会灵活变通,那实在是天马行空,自欺欺人那!不过,这些小小的松毛虫还是十分认真,傻得可爱的。他们团结又执着的态度不正是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具备的吗?

昆虫世界中有凶恶的螳螂,有榨取别人劳动成果的无翅黄蜂,但也不乏像被管虫、松毛虫这样充满爱心、有趣可爱的朋友。感谢法布尔!现在我非但不惧怕昆虫,而且愿意去更深入地探究他们的神秘世界了。

写圆明园读后感


写圆明园读后感(一)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之后,我感到了极大的愤怒和痛惜!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任意洗劫,当时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院内的常嫔受惊身亡。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灰烬。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成为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那些人可谓称之为是强盗,在中国的领土上横行霸道、为所欲为。他们不仅烧毁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破坏了璀璨的文明。这是中华民族多少代人智慧的结晶啊!那些强盗就这么丧尽天良吗?难道那些人就不知道历史文物、名人书画是很重要的象征吗?他们就这样任意搬运、破坏、毁掉!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他们国家,有更加厉害的强盗来随意拿走他们国家的文物,他们是不是能体会到我们的心情?

在我们祖国逐渐强大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让我们永远记住150多年前的噩梦,记住写在圆明园残柱上的耻辱,让我们永远记住历史告诉我们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要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写圆明园读后感(二)

《圆明园的毁灭》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如今,圆明园只剩下了几根摇摇欲坠的石柱。现在,一看到圆明园三个字2020,我的心头就仿佛有一团烈火在燃烧。回想起中华民族的那一段屈辱史,我们一定要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我的眼前似乎有一团辣辣的火在熊熊燃烧。

学习中,我明白了圆明园的辉煌历史,它曾经拥有过的万园之园称号,以及它被毁灭的情景。我感到,英法联军狂暴、野蛮、贪婪。他们难道就没有自己国家的奇珍异宝、珍贵文物吗?他们难道就愿意别人把自己的宝贝掠走吗?这些见钱眼开的畜生,只为了自己的腰包鼓起来,不惜一切代价来洗劫圆明园。那可是我们中国人花了无数的心血,费了两个世纪才建起来的万园之园啊!一想到这里,我就痛心无比。这么美的园林,竟在短短三天内,被英法联军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毁掉了!英法联军的肆意,我们腐败无能的政府不仅没有去管,还为他们提供便利,这是什么样的局面?这,也使我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虽然无法像他那样伟大,但也可以好好读书,将来为国家做点贡献。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智,则国智,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对我们的祖国有所回报。


写圆明园读后感(三)

我读完这片文章后,我感受到了圆明园原来是这么美丽,仿佛自己身临其境。但是这么美丽的一个万园之园,竟然被几个强盗给毁灭了。那些强盗就是英法联军,他们实在坏透了。把能抢的东西抢去,不能抢的还烧掉,毁灭罪证,我实在太痛恨他们了。

圆明园是一个聚集了许许多多风景名胜精华的一个大公园,在世界历史上称的上为万园之园。在圆明园里面,还有许许多多的历史文物,这些文物是从先秦时代一直到清朝,所有最珍贵的文物全都放在里面,给人们参观。有些物品还是工人们用了几个世纪辛辛苦苦的做出来的,做了这么长的时间,但是被英法联军一抢而空,还把圆明园烧了,彻彻底底的被毁灭。多少劳动人民的辛劳,才换来了这么美的大公园,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等于是把劳动人民的心烧了。圆明园是给人参观的,不是给人破坏的。圆明园已经被风景名胜的精华渗透了。但是我看到了今天的圆明园实在太伤心了,这就是英法联军惹的祸。

这个世界上的大瑰宝圆明园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英法联军,你们所作所为永远记在我们中国人的心里,虽然现在已经过了很多年了,但是我们依然不辱国耻。当时圆明园被毁灭是因为当时中国人不强大,以后我们一定会渐渐地把中国发扬光大,让别人不能欺负我们!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圆明园被烧毁读后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圆明园的烧毁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