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致教师读后感 > 地图 > 致教师读后感

致教师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09-23 来源:互联网

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范文。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阅读是人数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们在阅读了一篇书籍后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是怎么样写的呢?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范文,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导语:关注到每一个生命,每一个日子、每一个课程是一间教室能让人感到幸福的缘由之一。而这间教室里的引导者教师的状态,更加值得我们去关注。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致教师》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范文【1】

看过朱永新教授的多部著作,简介部分的照片多是单手托腮,侧面仰望,双目凝神,静心沉思的样子,细读著作后发现,相由心生,文如其人。《致教师》围绕一线教师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和成长的关键问题,通过朱教授深入全面地思考,给询问者,也是给所有走进这本书的读者高屋建瓴地坦诚解答。没有抽象深奥的名词术语,没有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理论。读这本书就像在听故事,就像在同朱教授面对面相互聊天谈心,一位慈祥的长者正施慧于民。细细咀嚼品味,又总能获得许多思想的哲学的和诗意的享受。在细读慢嚼中,我品出了朱教授反复强调的致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组关键词。

一、阅读

作为一名教师,第一项修炼就是做读书人。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如同军人喜爱武器,孩子喜欢小玩具一样,教师的挚爱应该是书籍,只读教材和教参两类书的教师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如朱教授所说:你的阅读生活,绝不仅仅是帮助你获得知识,获得教育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帮助你拥有宁静的心态,儒雅的姿态,积极的状态。难道不是吗?一个真正的人应该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好书。在阅读中获得教养,获得心灵和精神地完善,勤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实际生活中,人和人的区别主要看两点,一是他交怎样的朋友?二是他的业余时间怎样安排怎样度过?所以,朱教授说:人是由他读的书造就的。读什么样的书,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读最好的书,做有根的人。与最好的书对话,就是与最好的人为伍。

作为一名教师,要经得起繁华,更要耐得住寂寞,在读书中,把自己修炼成如一座图书馆的人。读书就意味着坐冷板凳,只身一人孤灯一盏,寒窗苦读,这是一种寂寞的力量,这是一个读书人的力量,这更是教师职业品质和人格精神的力量。深谙此理的朱教授指出:读书,让我们有一个宁静的心态、从容的心情、理智的头脑、开放的胸怀。

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现实生活中,有些老师以工作繁忙为借口懒于读书。为此,朱教授直言不讳地指出:就人的生物性而言,是很容易懈怠、很容易满足、很容易停滞的。同时,又不无风趣幽默地为教师们支招:自来水是压出来的,时间是挤出来的。时间抓起来就是黄金,抓不起来就是流水。是啊!当我们把读书当作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看作像呼吸一样自然时,还会挤不出时间读书吗?在这种须臾不可或缺的阅读状态中,我们就获得了幸福。要是读不完一本书,至少可以开始读第一页,慢慢地,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行走姿态。

二、写作

阅读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插上腾飞的双翼。阅读总是伴随着思考,而写作本身就是思考。写作帮助我们梳理思想,不断地返回自身,认同自身,否定自身,完善自身,升华自身。为此,朱教授指出:专业写作,对教师而言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甚至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们的行为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的生活也是从写作开始。我们通过写作,超越了日常教育与家庭生活的碎片式经验,从而对自身进行不断反省,我们的教育必然因此提升,我们的生活也会因此而完整,我们的人生就会从此而幸福。

为了让教师们明白写作的重要性,朱教授举例论证:有的老教师认认真真教了一辈子,之所以不能得到更好地提升,就是因为经验未得到提升。教师的专业写作,是将粗疏的经验提炼为精炼的专业能力,将浅层的教学感受深化为内心的实践洞察的最好手段。并且引用苏格拉底的名言: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只有通过写作不断反思生活,才能明晰生活的意义,从而更好地创造生命的价值。最后,发出语重心长地召唤:如果你想超越自我,如果你想让自己每天的教育生活成为永恒,不妨从现在开始教育写作吧!让精彩的文字记录你精彩的岁月!如果你能够每天把你自己的课堂记录下来,把你和孩子们交往的故事记下来,把你读书的心得记录下来,这样一来,不仅你每天的业余时间会非常充实,而且你的进步也会非常迅速。

是啊!在写作中整理自己的思绪,在写作中聆听自己生命拔节的声音,将教育教学实践紧紧根植于广袤的教育土壤,为自己开辟一条宽广的专业成长之路,何乐不为呢?

三、静思

朱教授说:在教师成长的过程中,思考、写作与阅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如果缺乏思考,他的人生注定是黯淡无光的,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思考的人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让自己的人生变得精彩。善于思考并勇于实践的老师给孩子们营造的是充满灵性的课堂,用智慧润泽课堂,成就的必然是孩子们的精彩人生。只要思考就有价值,就有改变、完善、前进的可能,真正的优秀教师都是有思想的教师。所以,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教育生活,付诸行动,逐步改变自己的行走状态。正如朱教授所说:思考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一个人是高贵还是平庸,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其思想的高度决定的。静心思考,但存内心宁静方寸地的老师,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呢?朱教授肯定地说:如果一个人有宁静的内心生活,他就真正地找到了幸福。静静地做着一份让自己沉醉的教育工作,是我们教师最大的幸福。

轻轻合上《致教师》,珠玑般富有哲理的朴实语言萦绕于脑际,深切感受到与经典著作相伴的日子,心中充盈的美好。

朱教授就是这样一位善于思考的行者。他总是以深邃地思考,全神贯注,心无旁骛,持续关注和研究教育,关注和研究儿童,几乎所有教育问题都有自己的思考与独到的见解。并在身兼数职、要事缠身的间隙,笔耕不辍,把丰富的教育思想付诸笔端,终于成就了这样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滋养着一个个走近他,走进他著作的教育人。

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范文【2】

寒假我认真拜读了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一书,书中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都发人深省,都像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朱老师在前言中就擦亮了他眼中的教师二字,与孙明霞老师所说的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师不是园丁、不是蜡烛、不是春蚕、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就是教师,每天在神圣与平凡中穿行,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一开篇就是这样朴实美妙接地气的文字,立刻引起了我的共鸣。打开细细品读,朱老师认真回应着每一位教育困惑者平凡而细碎的命题。在这些因问而答的文章中,充满着朱老师对我们一线教师生活、生命与生涯的深切关怀,这些人生哲理也将伴我同行,支持我成长进步。

朱老师一直谈到教师应该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主张教师要从每一天日常的、琐碎的、平凡的生活中得到满足,能够从自己的成长中得到满足,能够从与孩子的交流中得到满足。教育应该让教师能够非常愉悦、非常快乐地过好每一天,每天兴奋地走进教室,满足地走出教室。印象最深的是如何抵达教师职业的四重境界:

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简单来说,就是要做到陶行知先生说的那八个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课要上得好一点,对自己的要求要高一点,为人师表。这就要求我们用心去写每一个教案,用心去教每一门课,用心去布置每一道题目,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有求知的热情和能力。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尤其是关注班级里那些看上去最不可爱的孩子。无论是家境贫寒的、身体残疾的、父母离异的、多动的或者是学习面临着困难的孩子,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会呈现种种障碍,甚至会引发班级里的种种问题和矛盾,他们也正是最需要我们关注的。

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一个对得起自己良心的教师。我们常常说,老师这个职业是个良心活儿。的确,各种各样的评估,一张又一张试卷,也无法真正了解老师。只有老师自己心里了解自己:我是不是真正用心、尽力了?我是不是对得起面前的孩子们?社会把他们托付给我,父母把他们托付给我,学校把他们托付给我,我是不是对得起这份信任?对得起良心,才能够任何时候都心安理得。

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如果一个老师做到在学校里很难被取代,换了一个人,他做不到你那么精致、那么富于创造性,都可以成为让学校引以为荣的人。这就需要我们从自己的职业、岗位中去提升自己,把工作做到极致,就能够实现第三重境界。

第四,也是难度最大的境界,就是做一个让历史铭记的老师。

当我们能够不混日子,愿意努力成为一个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一步一步坚持往前走,用心书写每一天的教育历史,就能从教学中得到成长,收获幸福。

教师这个职业,既平凡又神圣。朱老师在这本书中悄然把教师还原成真实的生命,真实的人,以幸福成全生命的人。在他眼里,读书就是寻求心灵的自由,备课就是精神的体操,交友就是与未来的自己为伍,空气穿过针孔时,比穿过山谷更有快感。新教育中说过,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也许前进道路上仍有很多困难和磨练,但我相信,坚持不懈的努力会让我收获很多。

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范文【3】

读了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后所引发的一系类感想。关心、关注、关怀每一个学生,是每位教师应该保持的工作作风。但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做到。应该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享受到教师公平公正的教育。教师应该一视同仁。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们对待学生总有不同的态度和心情,他们总是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歧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好学生犯错老师总为其开脱,差学生犯错老师们总认为是学生的不对。因为,成绩好的学生能给教师带来成功的喜悦,教育的希望,职业的幸福感,而纪律差成绩差的学生总是让教师花更多的时间而没有得到半点的快乐和安慰,他们总是让教师操心,让教师失去职业的成就感。因此,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说来容易做到难。

只有公正平等地面向全体学生,公正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我们才会赢得学生的心,我们的教育才会有说服力,有感染力!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呢?

首先,要一视同仁,正视差异。作为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长处和不足,不要轻易地看不起自己的学生,今天学生学习不行并不代表明天他不行,我们的学生几年后发展的差异是非常大的,当他们在学校的时候就应该给他们公平公正的待遇。

第二,要学会体谅和宽容。学生的身心正处于一个成长的时期,教师需要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考虑他们的感受和行为,要体谅学生,同时对学生身上发生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要给予宽容。

第三,要给学生提供多样的发展机会。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个体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结构形式,即都具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这种差异并不表现为好坏、高低、贵贱之间的差异,而是多样化的表现。每一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承认差异、适应差异、追求多样性,尽可能的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机会,保证学生有机会获得适合其特点的教育。

第四,要多鼓励少批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当教师的都想得到领导的表扬,何况我们的学生呢?学生经常性地得到教师的表扬,就会充满激情去争取更大的进步;如果每做一件事都得不到承认和肯定,就会丧失信心,失去前进的动力。作为教师不仅要表扬表现好成绩好的学生,更要创造机会表扬平时表现不好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们的进步更难,他们的一点点小进步教师就要敏锐地去发现并加以表扬与肯定,这样长期加以关注学生自然会养成良好习惯,各方面的表现就会不断地好起来。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读朱永新大师《致教师》有感


读朱永新大师《致教师》有感

周卫

读朱老师《致教师》一书让我们看到的是一页一页的生命发现——于事实中发现价值,于日常里发现永恒,于现象中发现本质,于局部里看见整体。见真实,见真诚,见理性,见理想;见证深度,也见证温度。我觉得这是一本基于教师"问题之困",更是平等对话的"智者之声".

书中每一个问题像是一个火种,照亮我们这些教师生命里的昏暗与现实。如今互联网信息与现代化科技水日新月异,然而书信却是一种传统而又亲近的交流方式,全书以纸面的书信交流,特别能传递出一份优雅、舒缓而亲密的古典情怀,一种细雨敲窗的温和与浪漫。先生惯有的诗意与理性,亲切与深刻,与"信"的语境契合到一起,构成迷人的质感与温情。

一切为了人的发展也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我们教师去研究,去实践的。朱老师新教育的目标追求就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认识态度,才能真正地做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是时代的召唤我们这些身处一线的老师们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有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有一种超越自我的一种精神。

一、新教育思想给我的触动

朱永新老师认为,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他的新教育思想,引人深思,令人深受启发。

理念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孩子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对当下畸形教育提出疗治的愿望与计划。新教育实验提出"教育幸福",应该是针对现在的一些教育的不良现象和一些"畸形"的教育提出的。

二、感受以幸福成全生命真谛

朱老师《致教师》书里的每个问题与话题,哪一个都逃不出教育与生活的庸常。就像擦亮星星上的灰尘一样,先生以他的文字不断擦亮"教师"二字。在他眼里,教师不是春蚕,不是蜡烛;不是一个隐喻与一个标本,更不是灵魂工程师,教师就是教师,每天都在平凡与神圣中穿行,他生命的价值在于"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

"幸福"与"完整",成为新教育最为饱满的两枚理想种子。因为它们的存在,教师挣脱一切"标签""脸谱"与"定型",悄然还原成真实的生命,真实的"人",以幸福成全生命的"人".

那么,"幸福"在哪里呢?朱先生说,它在创造中,在服务中,在研究中,在分享中。因为创造、服务、研究与分享的教育"幸福",每一个普通的时刻,都会焕发不一样的光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我们都能与幸福相伴。

在朱老师看来,教师是教室的国王,教师的胸怀决定着一间教室的大小。因为,凡能发光的人,必定在内心燃烧了自己。在他眼里,读书是寻求心灵的自由,备课就是精神的体操,交友就是与"未来的自己为伍";"大音希声是行动的回响";"创造的起点是问号","一个人的专业写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空气穿过针孔时,比穿过山谷更有快感"……

三、懂得以现实求证未来

于时间的波峰浪谷里,总看得见历史的背影,听得到现实的歌吟,映得出未来的表情。《致教师》的最后一辑文字,不是答问,胜似答问。读之,心情久久无法平静。那是自2010年起,每一年度的辞旧迎新之时,永新先生深夜或凌晨写给全国新教育同仁的年度献辞。

我们知道,自2002以来,"朱永新"的名字就与其倡导、推动的"新教育实验"成为生命的共同体。十多年来,新教育由一个学者的热切理想或书斋念想,化作春天的种子,迅速撒播到大江南北的两千多所实验学校,数以千万计的学生心田。"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亦如朱先生发出的一个简单信号,就汇聚了无数理想主义的能量,亦集合起无数生动而深刻的民间智慧。

或许,在永新先生眼里,岁末年初最是年岁的刻度,是现在与未来的节点。而在他心里,教师的终极意义在于"以现实求证未来".读他关于新教育的年度文字,我们无法忽略那漫天飘着祝福的跨年语境,更无法忽略的是,新教育实验于神州大地间得到的热切呼应。新教育所构建的"晨诵、午读、暮省"的教育生活节奏,正在柔软地植入了千百万师生的内心。

教育是一切的"果",也是一切的"因".对一个教师来说,痛恨积弊的方式是行动,是将让自己置身于"涨潮的海上",相信"爱教育,就是爱自己",相信每朵乌云背后都有阳光。唯有建设,唯有行动,才能"带着使命,带着爱","向没有污染的地方,重新出发".

最后让我们就像新教育说的那样,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教育永远没有最好,教育只有在永无止境的探索中建构自我,在永不停步的发展中壮大自我,教育永远是一个美丽的梦,是我们每个教育人拥有的梦,我将与新教育这艘航船同行,共同追寻教育之梦,让我们这些龙湖的老师和龙湖的学子们真正能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而努力吧!

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800字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在《致教师》一书中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爱教师这个职业,爱自己的岗位,爱每一位学生。没有了“爱”,就不能从这个职业中获得幸福感。

在我十五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深刻的体会到:爱是教育的灵魂、出发点和归宿,它无痕更无私,是一种平凡的温暖,但学生却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这份师爱。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爱教师这个职业和自己的岗位,每天应该琢磨的是如何提高自身的修养、专业技能和个人品质,如何能巧妙的把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又如何让学生在师爱环绕的环境下认真学习,真正的爱上学习。学生都是来自于不同的家庭,家庭背景不一样,学生的性情也会不一样,作为教师更是要用爱去了解,去鼓励,去授课。高尔基曾说过一句话:“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是更好的教育者”。只有热爱学生,才能耐心的去雕琢每一位学生,才能从各个方面去关心学生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就会对老师产生信任和尊敬。

在《让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一章节中,朱永新先生写道:“爱是教育的底色,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在真正的爱里一定包含着智慧。”作为一位充满师爱的教师,更是要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赏识。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会遇到很多性格不同的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心智还不成熟,会发生自己很多预料不到的事情,所以要学会倾听学生对于我们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爱,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把我们当作知心朋友;更要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所有学生都要一视同仁,把每个学生都放在第一位;对于犯错的学生,要学会包容和开导,学会宽容,用宽容去呵护孩子,用师爱去成就学生;要赏识学生、读懂学生,走进学生心灵的过程,对学生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肯定,少一点挖苦,多一点赞美。也许学生现在是一条涓涓小溪,然而只要用师爱去引导学生的每一步,终会拥抱大海;也许学生现在是一颗幼小瘦弱的小树苗,然而只要用师爱去浇灌,终会长成一颗参天大树。

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800字(精选范文)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在《致教师》一书中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爱教师这个职业,爱自己的岗位,爱每一位学生。没有了“爱”,就不能从这个职业中获得幸福感。

读后感大全网专业提供免费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s://www.dhb100.com/

在我十五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深刻的体会到:爱是教育的灵魂、出发点和归宿,它无痕更无私,是一种平凡的温暖,但学生却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这份师爱。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爱教师这个职业和自己的岗位,每天应该琢磨的是如何提高自身的修养、专业技能和个人品质,如何能巧妙的把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又如何让学生在师爱环绕的环境下认真学习,真正的爱上学习。学生都是来自于不同的家庭,家庭背景不一样,学生的性情也会不一样,作为教师更是要用爱去了解,去鼓励,去授课。高尔基曾说过一句话:“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是更好的教育者”。只有热爱学生,才能耐心的去雕琢每一位学生,才能从各个方面去关心学生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就会对老师产生信任和尊敬。

在《让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一章节中,朱永新先生写道:“爱是教育的底色,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在真正的爱里一定包含着智慧。”作为一位充满师爱的教师,更是要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赏识。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会遇到很多性格不同的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心智还不成熟,会发生自己很多预料不到的事情,所以要学会倾听学生对于我们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爱,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把我们当作知心朋友;更要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所有学生都要一视同仁,把每个学生都放在第一位;对于犯错的学生,要学会包容和开导,学会宽容,用宽容去呵护孩子,用师爱去成就学生;要赏识学生、读懂学生,走进学生心灵的过程,对学生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肯定,少一点挖苦,多一点赞美。也许学生现在是一条涓涓小溪,然而只要用师爱去引导学生的每一步,终会拥抱大海;也许学生现在是一颗幼小瘦弱的小树苗,然而只要用师爱去浇灌,终会长成一颗参天大树。

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800字(读后感范文)


翻开朱永新老师的作品《致教师》,前言一篇《我是教师》映入眼帘,仔细品读,觉得文字清新自然,写出了一线老师的心声。瞬间感觉朱老师离我们那么近,那么真实,一下子吸引我,让我无形走进教育专家的精神世界。读完《致教师》,掩卷深思。这本书就是为一线教师而写,文字的焦点离我们很近,令人振奋、感动和沉思。

读后感大全网为大家提供优质原创内容,转载请标明。http://m.dhb100.com

本书共四辑。第一辑到第三辑是朱老师为一线教师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的困惑真诚解答。第四辑饱含对一线教师的希望和寄托。全书以一位新教育见证人的身份,用回信的方式回答老师们最关注的核心问题。可以说《致教师》是朱老师对新教育一路历程的回顾和思考,让我们深刻感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含义。每一位一线教育工作者,都能从字里行间读到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的挣扎与困惑、执着与智慧,引起我深深的共鸣。

首先朱永新老师相信每一个孩子,相信每一位教师都能从优秀走向卓越。《致教师》以教师对自身的认知程度为出发点,与一线教师探讨如何寻找为人师表和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如何享受教育生涯,如何学会思考、阅读、坚守,如何关注窗外世界以及如何抵达教师职业的四重境界。教师对职业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幸福程度也与学生的幸福密切相关。朱老师相信每个教师都会在职业生涯中找到生活的快乐和成长的办法,都会以身为教师为荣,进而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他说“为了幸福,我们乐于做教师”。相信现实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是热爱自己的职业的,当我们工作出现倦怠时,把《致教师》这本书作为镜子对照一下,就会发现我们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特别是改进思想和行动。我觉得我们先要信任和理解自己的职业。因为我们的发展决定了学生的发展,我们的温度决定了教室的温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是怎样一个人,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如果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职业失去信心,学生也会变得没有自信和朝气。最后,我们要相信未来之路的美好,一路凯歌一路前行。朱永新老师强调:“坚持才有奇迹。”他强烈建议一线教师要进行阅读和写作。经过阅读和写作洗礼后的教育工作者是一个精神生活丰富的人,才会离幸福更近。

读完《致教师》,让我生出一种渴望和信心,尽管我的生存状态依然处于最底层,但我相信,我的教育生活将来会随着朱老师的建议趋向幸福和完整。这就是《致教师》的力量!(王先君)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最近,在读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这样一本书,我在苏州大学读书时,朱老师是学校教务处处长,经常听朱老师的讲座,最近也十分关注他的新教育理念,所以上星期天特地到新华书店买了一本《新教育》。说实话,我读了一部分,我就很有感触,最实在的就是和自己所在的学校对比一下,包括老师,学生,学校环境等,也包括我,说实话,我当老师已经11了,但是,从书中发现我还是一个需要很长的路要走的人,真的,我从来没怎么仔细想过这件事情,我看了以后,知道什么是新教育,并不是说,所谓的分数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孩子如果只是考试的机器,我们老师,至少是我,会觉得是教育的失败,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深刻记得这么说的(引用):一位诗人说过这样的话:世界上许多事情的都可以等待,唯有孩子们的事情不能等待,因为孩子的名字2024叫今天。如果孩子的今天是失魂落魄,是萎靡不振,是痛苦煎熬,是得过且过......那还有什么起碇的索,还有什么扬风的帆,还有什么定向的舵?还有什么健康,还有什么快乐,还有什么自信,还有什么向上可言?还有什么理想,还有什么未来?

如果我们老师的教育是这样,那么我们祖国的未来将是什么样子?都不太敢想,教育不仅是教会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真正的人格,做一个正直的人。在书中有这样的一些话:教育应该是快乐的,教育也应该是积极的,不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如果老师的教育生活不能得到幸福,作为学生也不可能得到快乐,或者至少说是将快乐传递给学生。而做为新世纪的老师,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真是不能够说太为人师表,最多算是某一方面的为人师表,而在道德教育上,我们不敢恳恳而谈,如果我们不能换个角度去思考,真的是很难以成就我们的真正的新教育意义上的为人师表。

我又有点感想了,作为教师,应该说是很开心的,可是就像书中说的一样,为什么我们中国的教师就是不怎么开心呢?原因不说了,每位同仁都了解,也都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原因?而且我们经常去想怎么去改变?但是,我们到底能够改变什么?怎么去改变?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问题!人们常说:吃一堑长一智!可是在教育这个事件上,很多教育者都是只吃一堑而不长一智!

但是,我在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中看到了希望,我真的幻想,我们的中国教育,如果没有分数的绝对限制,那么我们中国的孩子将是多么的快乐,老师将是多么自信!我真的相信我们全中国的学校,在新教育的引领下,能够将中国教育推向新高潮!虽然,纵观全国,新教育只有一部分的教育实验区和教育实验学校,但是也是一个亮点;毛泽东主席讲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想,即使就是那么一点火,在我们的信心和努力的推动下,一定能够将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得更好!

最后,再次谢谢朱永新老师!

朱永新教育文集读后感


朱永新教育文集读后感

打开《朱永新教育文集》 ,他那一句句有分量的话语重重地打动我的心扉。读了此书感慨万分,的确,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的充实自己,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做好教育工作。这里的每一句话,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享受与幸福是一种美好的教育情怀。”这种心情的产生,一方面是他因沉醉于教育的探索而获得的,另一方面,则是从朱永新先生本身看问题的角度而言。享受与幸福,来自于敏锐的教育视角,来自于一个人的教育关怀意识。

《朱永新教育文集》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述了理想的教育,它是人民所向往和追求的,老师希望有理想的学生,同样学生也希望有理想的老师和教育制度,这是相辅相成的,真正的教育是整体的、和谐的、兼容的。

朱永新教授在文集中谈道:“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如何充分形成。”学生在学习上的成功感从何而来?从教师的因材施教而来。教育要面对个性,不是一句空话,它应该指向我们每天面对的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求知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那么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成为学习上的成功者。

教师必须和学生有一种平等的沟通,一种平等的探讨,一起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德性。对于教师来说,表扬是最易使用和最自然的有效的形成动机的方法,请不要吝啬我们的表扬,苏霍林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的确是这样,“教是为了不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通过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学生不可能永远接受教师的教育和指导,他们终究要长大要离开教师,因此真正的教育应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要尽可能让学生独立的生活,让学生时刻能够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完善自我。

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应该努力理解孩子的世界,成人的世界和孩子是不一样的,孩子的世界有独特的色彩、旋律和内涵。教师要和他们一起喜怒哀乐,要和他们共同成长,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教师要有一颗非常年轻的心,才能与他们沟通,才能理解他们,才能得到他们的爱。

教育不光是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会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关心生命,教师要善于发现教育的乐趣,因为我们每天拥抱的是一个新的太阳,我们每天面对着的都是一个个个性迥异的孩子,都是一个个前程不可限量的孩子。

我们要深信,付出一分爱,就会有一份回报。 我们要在教育这块沃土上发挥我们的热量。

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对理想教师作了如下精辟的概括: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师,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这八项素质囊括了朱教授心目中理想教师的方方面面,也体现了现代社会对教师全面素质的更高要求。

一、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勤于学习。

读书使人睿智,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豁达。学习是积累精神财富的重要方式,当今社会是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谁不注重学习,谁不及时接受新的知识,谁便会被时代所淘汰。作为教师,更应勤于学习,不断吸收和接受新知识,才能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这一神圣的职责。教师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提高自身修养,提升人格魅力;也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方能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也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吸收、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试想一个没有广博知识的教师,怎么能担当起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之重任?因此教师只有勤于学习,不断进取,学高才以为师。

二、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有爱心。

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在一定程度上讲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师爱,是教师的崇高义务,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朱教授说得好,一个没有爱心的老师,永远也不可能取得教育上的成功,永远也不可能把握教育的真谛。教师首先从爱学生做起,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成长。教师要真诚地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平等和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厚此薄彼。要充分信任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激发和鼓励学生去不断探索。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多加鼓励和表扬,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要尊重学生人格,少一点训斥,多一些宽容,少一点冷漠,多一些关爱,少一点打击,多一些欣赏,要与学生平等相待,并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赞赏,俯下身与学生交朋友,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学生才愿意向老师袒露内心世界,并和老师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教师只有具备爱生如子的情怀,方会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和赞赏的眼神去鼓励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才能担当起教育人、培养人的重任。

三、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追求卓越。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育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经济、科技竞争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材。而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靠教师,因此作为培养人的教师首先要追求卓越,并富有创新精神,这是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要成为一名卓越的教师,就必须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从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总结和提升,并具有不断挑战自我的意识和勇气,在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超越,形成自己的风格。同时教师要富有创新精神,只有有了创新意识,才能焕发出创新的热情,才会产生不断学习、积极探索、不断追求卓越的压力和动力。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才能鼓励学生探索和质疑,才能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虽然本人距朱教授提出的理想教师的标准还很遥远,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此标准来衡量自己,鞭策自己,激励自己,坚持不懈,努力朝着理想教师的目标奋进。

朱永新教育小语读后感


朱永新教育小语读后感

朱永新先生近些年积极推进新教育,有很多思考和实践行动,他倡导用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对话和交流,他自己更是身体力行,著作等身。为便于大家了解他的教育思想的精华,朱永新将自己这些年发表的教育观点、箴言汇聚起来,编辑成了《朱永新教育小语》一书。如果你想快速了解朱永新的教育主张,这本书倒是非常适合的;对于那些想深入研究朱永新的教育思想的人来说,这本书也可以作为索引来使用。

这本教育小语,从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目的、师生的阅读、教师的作用、校长的作用、童年的价值、家庭教育、成功的意义、生命的意义等九个方面,汇编了300多条朱永新的教育箴言。这里摘选其中的一小部分,也顺便谈一些自己的读后感。

一、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实验,是由朱永新发起的一个民间教育改革行动。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朱永新强调,新教育的五大基本理念是:1、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2、无限相信教师与学生的潜力;3、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4、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4、注重个性发展,建设特色学校。

要通过新教育实验,努力实现四大转变: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

新教育的十大行动是: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

正好上个月读了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杰弗森郡的一所特别的公立学校——开明学校的教育故事,让我感觉到在基础教育领域,让孩子收获幸福的教育是完全有可能的。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中有一句名言: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朱永新所倡导的新教育实验,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行动方案,都与开明学校有异曲同工之处。这让我相信,如果相关的实验学校,能够按照新教育实验所要求的去实践,一定会让学校的师生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

问题是,在今天整体社会环境和评价机制没有发生质的改变的情况下,有多少学校,敢于按照新教育实验所倡导的不折不扣地去实践的呢?

但有一点我是坚信的,只要学校愿意去实验,愿意去改变,哪怕只选择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去探索,就一定会给学校带来变化和生机。这样的学校,可能暂时还达不到新教育实验校的标准,但慢慢地,就会向这个标准靠拢。空想无用,实干兴校。

二、阅读的习惯

有一句话,最能代表朱永新的阅读观: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朱永新认为,学校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一所学校一旦解决了这个问题,主要的教育任务就基本完成了。如果在十多年的基础教育历程中,一个孩子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这样的教育一定是失败的。

阅读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在许多重要的国际教育质量测量项目中,阅读素养都是测量的重点。为什么大家如此看重阅读?是因为一个具备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人,就是一个具有终身学习本领的人,在知识爆炸、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自学的本领,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够在这个世界中生存。大量国际教育测量的结果也表明,一个学生的阅读习惯与他的学业成绩之间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即使从功利的角度看,阅读习惯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家长和教师的引领示范非常重要。朱永新认为:把孩子简单丢进书的海洋里,不会游泳的孩子很可能被淹没。在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同时,如何为他们进入阅读的世界作好准备,如何帮助他们掌握阅读的技巧,和为他们选择图书一样重要。

家长和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自己要坚持读书。在父母和家长都喜欢读书的环境里,孩子是很容易爱上阅读的;二是要倡导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朱永新认为,共读这一行为“从科学上说,就是用最温暖、最温馨、最不着痕迹的办法,让孩子掌握‘阅读’这种人生最重要的学习武器。”孩子和成人通常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大家共读一本书,实际上就是在两个世界之间架设交流沟通的桥梁,就是“创造并拥有共同的语言与密码”。这无论对孩子还是成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人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但总是感到自己很忙,找不出时间来阅读。对此,朱永新说:读书如饮食,“没有时间”只是借口。当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时,当我们把阅读作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情时,总可以找到读书的时间。

教育术语的背后,常隐含着教育的价值判断和教育的观念。有的时候,我们自己口头所讲的事情,内心并不一定认同。比如说很多教师和家长将教科书和教辅资料以外的书籍称之为“课外书”,并对孩子读“课外书”有很多的限制。朱永新认为:仅从“课外书”这个概念,就可见学校往往是最顽固地拒绝“读书”的场所。

只有在观念上真正认同了一件事情,才会在行动上体现出来。阅读也是如此。

三、教师的定位

有人将教师比喻成园丁,朱永新认为这样的比喻并不恰当。园丁每天辛苦地浇灌、修剪,为的是整个花园的美观,以及带给自己感官的愉悦和工作的成就感。但在整个过程中,花无法影响园丁。教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相作用的过程,教师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学生对教师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教师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朵美丽的花。

有人将教师比喻为春蚕,朱永新认为这样的比喻并不恰当。首先春蚕只在春天里生长,而教师的生命在每一个季节里;其次春蚕最终“作茧自缚”,这样的结果太过凄凉,教师的生命始终是鲜活的,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在发展自己。

有人将教师比喻为蜡烛,朱永新认为这样的比喻并不恰当。把教师看成是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是把学生发展的前提建立在牺牲教师的基础上的。教师是一盏长明灯,在温暖孩子的心灵,为孩子指引道路的同时,也照亮着自己,激励着自己奋力前行。

有人将教师比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朱永新认为这样的比喻并不恰当。人类的灵魂不可能是一台机器,让工程师任意修理,用某个工艺流程去塑造或者改变。而且,教师自己的灵魂又由谁去塑造呢?

朱永新认为:教师与学生是一门硬币的两面,是两面一体:没有教师,学生的学习无从谈起;没有学生,教师的存在失去意义。教育中遭遇的所有问题,既是学生的生命难题,也是教师面临的生命难题。

一个理想的教师,应善于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生活中有一些人为什么丧失了激情?因为他发现不了自己的可爱之处和伟大之处。一个人永远不会超越他追求的目标,同样,一个人也永远不会超过对自己的评价。

真正的教师,应该让自己和学生在跨越重重困难以及怀疑之后,仍然能够建立起对于世界、对于人类、对于自我、对于存在的根本信任乃至于信念。这种信任、信念乃至于信仰,是成为一名教师的基石。

四、家庭的责任

人的生存能力,是有模仿力、规划力、诠释力来组成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在模仿成人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朱永新告诫所有的家长:孩子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观察家,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模仿家。进行家庭教育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父母让孩子去做的事情,最好父母自己要去做;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什么,父母最好先成为什么。他还说:为人父母,一定程度上就是选择了一种限制自己的榜样的生活。为孩子做出表率,比再动听的说教都有效。真正懂教育的父母懂得为了孩子应作出一定牺牲,放弃那些不良的个人爱好。

随着每个家庭出生人口数量的减少,孩子在家长的地位越来越高,父母乃至祖父母这一辈子几个人甘愿做行星,围绕在孩子这个太阳的周围,帮孩子做这做那,只要孩子高兴即可。朱永新提醒这些家长,如果你真正爱孩子,就应该学会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和学生承担必要的劳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剥夺了孩子和学生的劳动权利就等于使他们丧失了成长的机会。

还有一些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附庸,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根据自己设想的模样来塑造孩子,约束孩子。结果导致亲子关系紧张,甚至还会出现令人扼腕的后果。朱永新提醒家长,孩子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要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他。父母的主要职责在于发现孩子身上独特的东西,然后加以培养、使之壮大并完善。

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但家庭教育往往又是最容易出错误的地方。用朱永新先生的话来说: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科学训练的父母,正如没领到驾驶执照的司机一样,匆匆上路,必定会产生不良的后果。据说,国家正准备对家庭教育立法,如果真的如此,并尽快颁布实施,相信对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会起到很好的作用的。

虽说是“小语”,但信息量还是非常大的。欲了解更多的内容,可以找来本书一读。

《朱永新文集》读后感


《朱永新文集》读后感

星光小学 张冬

朱永新老师的:“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的、会做梦的教师。”令我陷入思考。

该书从十个方面谈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着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而字里行间无不浸润着作者对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满着对教育热爱的激情。这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对教育书籍有了不同的认识!该书摒弃了“书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教育主张。

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它像一盏明灯,为我们的教育导航。如《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一篇中这样一段话: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击成功。因为人来到世上并不知道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去撞击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暗点,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师有这样或那样的冲动,有这样或那样的撞击,是难能可贵的。当一个教师停止了撞击,就意味着他对生活失去了意义,对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给了我激励和希望。从作者的自我简介中知道,特殊的时代给了作者特殊的经历,他能从一个普通人成为一位教育家,这是他撞击成功的结果。为什么我就不能呢?我怎样去撞击成功呢?我应该怎么提高挑战自己?我正在思考着。这些都是我以前所没有想到的问题,它给了我启示,为我今后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标。我的目标是不断寻求突破,找寻适当的教育方法。其中又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给了我警示和启迪。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

读朱永新《新教育》有感


首次翻看这本书,我被新教育的理念深深吸引。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我非常认同作者说的: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把教师的发展看作是学校发展的起点,一切为了教师,为了一切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让教师和学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如果教师他不能充满激情地去拥抱他的教育生活,如果教师不能每天用心去发现他的教育世界,那么教育始终是一种缺陷。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学生和教师精神成长而准备的图书,那就是学校。阅读让我们精神起来!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是一个习惯,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每天吃饭喝水一样。人只要有精神的饥饿感,才会阅读,一天不阅读则很难受。

说到阅读,“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儿童生活方式。

晨诵,在生命的黎明,你让儿童吟诵什么?前几十年儿童晨间机械地背诵课文的晨读,引发了极大多数人的反对,然后,读经运动,英语晨读等替代性课程便应运而生。新教育实验认为,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晨诵,既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

于是我在班里提倡学生早晨背古诗,希望孩子在每天的清晨与经典古诗共舞,让他们的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时间得以舒展,灵魂得以灵动,师生共同传达一种愉悦、饱满的精神,并以此开启一天的学习。

午读,代表的是整个儿童阶段的非学科性质的阅读。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阅读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书籍。然而,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他应该读什么书?我们该怎么开始阅读活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新教育实验自2006年起,开发了“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研究”项目。毛虫与蝴蝶项目认为,不同年龄的儿童,由于心理发展阶段的限制,他们能够读懂的童书是相对有限的,我们要从大量的童书中寻找出每一年龄段儿童能够阅读的书籍。

暮省,指的是学生随笔、日记,以及师生通过日记、书信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用日记记录成长,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用词语相互激励、抚慰,成了新教育实验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日常的生活方式。

学生写日记是老师要求的,不得不写,并且会带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特别是低年级,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但是老师自己也需要多写教育日记,时时鞭策自己,才能在教育中获得成长,我会朝着这方面不断努力。

晨诵、午读、暮省,将教育回归到一个朴素的整体,它既是对学科课程的补充,同时也是对过早精细化的学科课程进行一种矫正。新教育实验认为,素质不是知识与能力的拼板,而是一个人的完整的理解力与创造力。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做到晨诵、午读、暮省,那我们的教育也事半功倍了。我们相信,新教育有望实现素质教育提出的教育理想。

书中朱永新先生提到“新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一直在思索怎样做一位合格的教师。读完这本书,我领悟到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以下几方面素质:

一、激情。读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时,无时你不感觉到愉悦与冲动,让你感觉到你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聆听一位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大师在演讲,大师用他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位读者。作为教师,我们用肢体与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文明,如果我们没有激情,我们就无法感染学生,我们就无法调动学生,生动课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转换,课堂教学就很难成效。

二、爱心。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很实在,在我们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爱心是唤醒学生和谐美妙的音乐,是激发学生动听悦耳的语言,是照亮学生黑暗中的明灯。教师富有爱心可以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教师理解信任学生,学生尊重依恋教师。教师富有爱心,可以给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感受,便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知识。要胜任新课改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很容易驾驭课堂,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来丰富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另外,扎实的基础,使我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书中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这段话给了我警示和启迪。年轻的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书中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

读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本学期,我细读了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作为一名教师,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理想教师的描述。朱教授在书中这样写到: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师,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非常尊重他的同事,非常尊重他的领导,非常善于调动帮助他成长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这一句: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朱教授说的好,“一个没有爱心的老师,永远也不可能取得教育上的成功,永远也不可能把握教育的真谛。”未来的教育家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只有爱,才能赢得爱。我们要真诚的热爱学生,才会在愿意与你交流,乐意与你一起分享学习和生活的快乐。我觉得教师爱学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相信每个孩子。每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潜能,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潜能,鼓励孩子去不断探索,是他们的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你爱学生,学生也才会爱你,也才会让你在和他们交往中忘记了外面的世界,忘记了生活的烦恼。也最终让你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要相信一份耕耘总会给你成倍的回报,只是有时候你的付出不会马上见效。但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成功。

我想,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位先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总是要求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不行了,而应该是一条河,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惟有如此,才能让孩子更有所学、有所获!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这就要求我们要勤于读书,充实自我,使自己的知识海洋不断得到充盈而不会枯竭,才能源源不断地让自己充满活力。一个理想的教师,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多写一些教育感悟。

我想借用朱教授的一句话: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爱心。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才会把他的青春、智慧,无怨无悔地献给孩子们,献给教育事业。

今后,我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用我的爱心,用我的努力,用我的激情耕耘在教育这片土地上,是自己成为一名理想的教师。

朱永新《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朱永新《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当我捧起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思索着,感觉特别亲切,那是因为《新教育之梦》有着独特的亲和力。

以往谈到理想,我总觉得理想就是所谓纸上谈兵,夸夸其谈许多美好的东西,而真正能够在现实中美梦成真的却少而又少。而现在读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却有着新的感受。朱老师的教育理论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的,他在书中所使用的语言是平静而又睿智,他用最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最深奥的教育理论,在他的作品中,我没有读到成堆成堆的术语,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个独特的风格:论述、抒情、问答并举,既有逻辑严密的理性语言,又有老百姓习惯于说和听的大白话,还有富有激情的诗句。可以说他的书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热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经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实在令人敬佩。

《新教育之梦》第一章是《理想的德育》,读完以后我深有感触。正如朱永新老师所说的,德育应该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教育者应该把德育放在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要实现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和和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首先要实现理想的德育。而作为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父母,也应该把德育放在第一位。联系现实的教育,我们虽然提倡的是教书育人,但是在应试教育前提下,我们不得不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抓学生的学业成绩上,因而事实上很大程度上育人是服务于教书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淡化德育的趋势。正所谓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分、分、分教师的法宝,有了好的成绩,你就有了一切。

在这种氛围下,德育被淡化必然的。然而,世间文化的国际交流日益增多,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的渗透,部分学生的人格缺失,少年犯罪触目惊心。德育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啊!否则,培育的人才无异于病梅,鲁迅先生的那句救救孩子的警言又回荡在我的耳畔。因而,我们必须端正思想,研究对策,把德育工作做好,培养有德行的有良知的人才。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勿庸置疑,德育为首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对于我们来讲,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真正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德育,切实研究好的德育方法。

作为教育者,我们都知道,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的,是不能为人所掌握的。教育应该存在于活生生的生活中,在学生与学生的交往中,在学生与教师们的交往中德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朱永新老师提出,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我们不能让学生整天仅仅忙于上课和做作业,应该多给学生交流和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学生会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处理冲突,而这些道德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就能奏效的。德育的最高境界,就是使学生自觉地创造真善美之人格。

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朱永新老师强调,理想的德育应该是:在自然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德性,用高尚的道德行为的生动的实例来充实它,从感性的角度让学生感受和领悟道德准则;通过读书来净化学生的心灵,把道德的体验、感悟升华为道德的理性层次,上升到一种自觉的境界;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某方面的才艺,在美的氛围中推进善的教育;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起心目中的英雄,用英雄的高尚德行感化学生,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修养;科学合理地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形成层次递进不断完善的德育目标体系;重视师生间心灵的沟通,对学生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求全责备,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待,让学生很自信地把优点放大,把一些不良的品行自觉地消除;帮助学生养成一种自我教育的习惯,使学生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自教的自律习惯;在全社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道德的教育不需要苍白无力的说教,也不需要刻意的追求,它应该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如果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能从这些方面把握德育的实质,理想的德育之梦已离我们不远了。

读完《新教育之梦》,我有了更多的思考。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创新,勇于探索,心中充满爱,向我们心中理想的教育迈进。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范文一

朱永新在《新教育之梦》之梦中说道:应该交给学生自警,自诚,自励等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学生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联想起自己平时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生活的历程,我深深感受到:确实应该让孩子们在自我激励中成长!

众所周知,能够自我激励的人便能够面对困难,也渴望克服困难。对大多数人来说,自我激励便是奋发向上,辛勤工作的同义词。而辛勤工作又使你走向成功,带给你自我满足,而且,这种满足远远超出了成功本身。因而那些需要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而获得成功的人,最能完美地体现自我和坚强决心的精神力量。如今的孩子小小年纪,什么也不会,却异常骄傲自满,颇让父母和老师感到头疼。有些学生更是因为缺乏自我激励的精神,导致许多性质严重的问题,比如使用毒品,酗酒,攻击性强以及对公物肆意破坏等等。那么如何让孩子在自我激励中成长呢

一,教会孩子期待成功

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可获得成功必然要有一个努力奋斗的过程。作为教育者我们首先要让孩子明白这个过程是一个期待成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人的耐心,需要人的经营。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让孩子根据自身情况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看到成功的价值所在,给孩子奋斗的动力。然后让孩子掌握熟悉实施这一计划所需要的,所处的环境,将目标更加细致化,并将总目标分成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使这一计划的实施呈现出阶段性,让他们更加明白取得成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要取得最终的成功是需要不断努力的!接着,我们就应该放手让孩子去掌握自己的世界,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自我指导能力,让他们更加具有独立性,这样,就更容易让奋斗过程当中所取得的每一个小小的成功成为前进路上的加油站。同时,家长和老师也应当参与到这一奋斗过程当中来,不时地鼓励与指正,让孩子少走弯路,一同和孩子期待成功,用教育者的热情去感染孩子。

二,为孩子提供机会

朱永新说: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做为老师和家长应该时时给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让他们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去体验,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激励中去感受成功所带来的快乐,从而感受到学习和生活所带来的快乐,让孩子们更加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这使我想起我的一个学生。这个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但作文的能力一直在班上处于中等水平,而且他作文时最大的毛病就是不精益求精,从不修改。在我组织的一次基地活动当中,我有意识地参加了他们那一组的活动,并在活动的过程当中,我有意识地创设了各种情境,并引导他们在活动中细细观察,体验。回到学校后,我又指导他们写一篇有关这次活动的作文。因为有东西可写,这次作文他写得很长,我及时地表扬了他。在他心情愉快时我不失时机地给他提出了修改意见,他很乐意地接受了,并当场修改。这次作文我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在作文讲评时我又特意将他作文中的优秀片段制作成课件在全班赏析。从那以后,我发现这个孩子每次作文都很认真,多次主动要求给他的作文提出修改意见。就这样,他的作文水平提高得特别快,在省级作文比赛中还获得了二等奖。从他的进步中我们不难看出给孩子提供机会取得成功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一次次成功的体验。这就警醒了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应当做有心人,为孩子们提供,创造更多机会,让孩子们的心田中也留下我们辛苦耕耘的足迹。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范文二

新教育来了,犹如晴空的响雷挟万钧之势来到了舞钢,也来到了我们的学校,听报告、读书、写感想成了新教育老师的一种标志,我们学校的老师每人发一本朱永新的新教育,闲暇之余捧起了心中的梦想细细入味。

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其崇高建立于对每一颗稚嫩生命的呵护和关爱,对每一份生命尊严和质量的扶植,对每一颗纯洁心灵的理解和尊重。当教育被世俗的功利污染时,许多学校的课桌有了,精神没了,楼房高了思想矮了,纯粹、人文、博爱、----这些教育的本真被滚滚红尘淹没了,新教育就是教育的本质,是应该被还原的教育梦想。

曾几何时,年少的我怀揣着激-情和梦想,从学生跳上讲台去追寻自己的梦,也是从那一刻起,心中的教育梦想就像是被针轻轻的次过的气球,再也无力膨胀,剩下的只是日益被磨灭的激-情还有就是谋生的本能,对教育的人士也停留下来,失去了那股钻研到底的劲头,原来教育就是日复一日的重复抄写与练习,原来心中的神圣地位也被考试蒙上了灰色,也曾深深的发问是什么改变了教育?还是教育改变了什么?

所幸的是在内心的希望并未完全破灭的时候新教育来了,感谢朱永新的新,感谢新教育的新,正是一个新字带来了希望,带来了曙光,是我自己找到了方向,正如新教育人所说的那样,坚持上路,就会收获奇迹,就会遇到庆典。为了心中的梦想,只要学生得到的更多一些,更全一些,更高一些,更美一些,我们不是也会笑得更灿烂一些吗?又有谁会在意那庆典是否隆重呢?

走自己的教育之路,圆自己的教育之梦。

在局长和校长带领下,我们去石家庄市新教育实验学校去学习,听了晨诵课、绘本课、还观看了新教育成果展示,很受启发。之后校长又给我们买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一书,细读了以后对新教育实验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事业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其基本思想是:

一、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二、新教育的价值取向: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

三、四种精神:1、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2、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3、共同前行的合作精神。4、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

四、五大理念:1、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2、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3、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4、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5、让师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

五、四大改变:1、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2、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3、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4、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

六、六大行动:1、营造书香校园。2、师生共写随笔。3、聆听窗外声音。4、培养卓越口才。5、构筑理想课堂。6、建设数码社区。

通过阅读和学校的实验有以下-体会:

朱永新教授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他说,在学校就要读书,读书就意味着教育,学校就是一个师生共同读书的乐园。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教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教师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晨诵午读(包括晨诵、读写绘、整本书阅读)这一儿童生活方式课程是新教育实验在我校开发较早也是迄今为止最为成熟的一个项目,无论是那些开启黎明的美丽诗歌,还是那一本本被反复甄选出来的经典着作,都被孩子们、甚至我们老师深深的喜爱、着迷。让孩子们能在他们的童年和这些美好而永恒的经典相遇,让这些经典为孩子们铺展一个丰厚广阔的智力背景,这正是儿童课程的真正价值所在,也是我学习感受最深的一点。

另外,朱永新教授认为,教育与理想是一对孪生兄弟。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人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点是人的精神性。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反战的理想空间。人的理想层次越高,成就也就越大。我认为,我们每位老师都应该为自己设置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才能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才能不断进行自我挑战,与理想坚守,以智慧的行动、坚韧的行动,追求教育理想。就像新教育说的那样,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

教育永远没有最好,教育只有在永无止境的探索中建构自我,在永不停步的发展中壮大自我,教育永远是一个美丽的梦,是我们每个教育人拥有的梦,我将与新教育这艘航船同行,共同追寻教育之梦,让教师与学生真正能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读朱永新《新教育之梦》有感


读朱永新《新教育之梦》有感

亲爱的朋友,你为初春时悄然绽放的第一支新绿而欣喜吗?你为晨曦中喷薄而出的第一缕阳光而欢呼吗?这是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中理想的美育一文的开场白,揭开了对这一切来自自然,来自社会,来自人生的美的享受和体验的诠释。

朱永新教授从八个方面阐述了理想的美育,即自然美育、生命美育、生活美育、艺术美育、立体美育、示范美育、、精神美育、创造美育。其中我感触最深的是自然美育、生命美育和生活美育。

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同时物质生活的极度丰富也造成了精神生活的空虚和彷徨。我们发现,当老年人为了留住岁月,积极锻炼身体,参加各种体育娱乐活动的同时,许多的年轻人却抱怨生活没有意思,思想没有寄托而失去生活目标,不是整天沉溺于虚拟的网络空间,就是时常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再加上现代生活中的各种媒体,各种娱乐越来越多,虽然看上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极大丰富,但也造成了人们的无所适从,尤其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形成的孩子们,他们更是受到太多外界的干扰,反而失去了像我们小时候一样静心探索知识、感受名著中的经典、体会生活中点滴欣喜的心情和能力。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追求美、发现美、创造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足迹,也是一个人生命蓬勃生长的历程,如果一个人在孩童时代就由于教育的原因忽略、冷落、乃至抛弃美的话,那么当他长大的时候,他就不能很好地面对生活、面对人生,后果不堪设想!

读完了朱永新教授的理想的美育一文,让我懂得了认识自己身边的点滴之美对于一个人一生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作为美术教师,我一直觉得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美,教会学生怎么发现美,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美,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多数孩子缺乏的不是知识,而是创意。这是没有深刻生活体验、平时不懂用心体会生活、对生活的意义没有正确认识的表现。近几年,新课程改革后,美术课程从原来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变为注重美术课程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增强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提高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人类属于自然。人类需要借助于自然来清洗耳目、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在教学实践中我应该时常注意观察我的学生们对周围事物的反应,针对他们的反应进行正确的引导,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体现的美,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玩耍中、学习中、搜集美的素材;再用自己的画笔和自己喜欢的方式在纸上重现这些美的事物。学生在美术课上在自己的画纸上体味自然之美、生活之美,或许有许多的成就感。我认为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生命和生活的美,他们才会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和美丽,他们的生命才能活的更有目标和意义。

让我们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入手,从抓住孩子们迸发的每个灵感开始,让他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让他们充分感受生活的美,让他们的生命绽放的更美丽吧!

朱永新《新教育之梦》读后感体会


朱永新《新教育之梦》读后感体会

闲暇时间,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说起朱老师,感觉特别亲切,缘自于《新教育之梦》那独特的亲和力。简单而尊重地称一声朱老师,仿佛一下子距离近了许多,读他的书也就更容易融入和沉醉。 我所从教的小学,很多方面已经是循着朱老师的教育之梦在走了。但可能限于探索和尝试的阶段,我们还无法很深地体味着新教育的甜蜜,而传统的教育观念又时时地不断的冲击,外加现行教育评价系统的不配套,要实现新教育的梦想自然是有着诸多困难,于是咀嚼着朱老师的文字2024,回忆和想象着我们的教育现实,不禁有了许多的感慨和欣喜。

很多时候读类似理想化的作品,我总有潜在的一种定性思维,我觉得理想就是所谓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洋洋洒洒说了许多美妙的东西,而真正能够在现实中存活或者构成蓝图的却零零星星。如今读《新教育之梦》却不尽然,朱老师平静而又睿智的语言,堆积的已不仅仅是一个梦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热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经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于是,崇敬、敬佩,更是欣慰。

作者在书中所说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按最正统的解释,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这就意味着,教育是一种期待: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期待,社会对人发展的期待。而期待本身就是对理想的憧憬;或者干脆直接说,教育就是对理想的追求。

朱老师正是怀着一种赤诚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梦: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长、理想的教师、理想的家长、理想的学生我不打算在这里一一复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强调说明的是,作者的这些理想绝不是虚无飘渺的童话或神话,而是根植于教改现实的理性追求。

以《理想的智育》为例,作者从八个方面谈了他对理想智育的理解。在此列举四个方面。第一,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是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第二,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第三,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第四,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加特长的个性养成。

无论是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还是理想的美育,朱老师都把它放进了教育的大环境中进行阐述,其综合性和融合性可见一斑。教育界限在每一次的课程理想化中都似乎不着痕迹,理想的智育需要理想的德育,更需要理想美育、理想的劳动教育和理想的体育。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教育就好比是一朵花,而每一门学科就是这朵花上的一个花瓣。我们应综合地来看待这些学科,而非从大排到小,甚至忽略其存在的必要性。当然理想的学科应该客观看待和谨慎进行学科渗透和学科整合。这样理想才能更理想。

朱老师的教育理想之梦,带给我的灵感和激动将随着我的文字2024流畅成我的所得,感谢朱老师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粮,感谢朱老师愿意把这些可贵的文字2024和我们分享,感谢朱老师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诱的引导和教诲。

《新教育之梦》将时刻警醒着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教育的未来充满阳光。

相信《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范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致教师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