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归来仍是少年读后感 > 地图 > 归来仍是少年读后感,2024归来仍是少年读后感范文
归来仍是少年读后感相关栏目
归来仍是少年读后感热门栏目
归来仍是少年读后感推荐
归来仍是少年读后感

(共 2101 篇)

  • 1、 《做个快乐少年人》读后感

    《做个快乐少年人》读后感

    文/尹建锋妈妈

    前几天,我读了安德鲁马修斯的《做个快乐少年人》。这本书主要是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书。之前,见儿子看这本书津津有味的,遂想拿来读读吧,果然受益匪浅。

    这本书从青少年的心理出发,提出了一些想法与困惑,引导他们积极面对,掌握一些快乐的秘诀。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富有哲学道理的,每一句话都给人快乐的动力。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茅塞顿开:你生活中的晴天霹雳,其实也并不是什么晴天霹雳,它只是一种处境,等待着你去改变对他的看法。生活中,确是如此,很多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一件看似坏事的事情,如果你从积极的角度而不是消极的角度去看,也许就不是一件坏事,甚至而由此转化为一件好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说的就是此吧。

    其中,最令我有感触的是:目标:为什么要花费心机。讲述一个人完成一个目标,一定要花费心思,投入精力。书中举了3个人的例子,一个是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歌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在乡村音乐广播中演唱了一次就被解雇了,可他对自己的目标没有放弃,于是通过努力,最后成功。迈克尔乔丹一个曾被赶出中学联校篮球队,后来他没有放弃,继续努力,成为篮球健将

    书中有很多的句子,读来甚是觉得正是如此。比如:

    如果你想改变你的人生,你首先要改变你的行为。

    不要期望你的朋友一定同意你的想法。

    原谅自己。原谅自己的过错,并向前迈进。

    我们从困境中学到的事情比从成功学到的更多。晴天霹雳令我们更专注,并且积极采取行动!

    当你相信某些事情在你的生命中是一场灾难,它就一直会以灾难的形式出现。

    每当遇到挫折,你便要问自己:我是不是也应该负部分责任呢?我怎样才能确保下次不会再发生同样的事?

    这本书不仅仅适合青少年看,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也是很有必要一读的。不仅能够让我们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帮助我们对孩子加以引导,而且,我们也能从中学到快乐的秘诀。

  • 2、 《少年特工》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少年特工》。

    这本书讲的是二十世纪30年代初,国民党调集重兵,对红军进行大规模的围剿。就在这时,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们挺身而出,和国民党斗智斗勇的故事。

    这本书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

    十个孩子冯标,谷雷、林九等人组成了一个少年特工队。他们经过三个月的强化训练都成为了勇往直前、武艺出众、机智勇敢的少年特工。在这里他们经过了很多危险、很多磨难,有时候遇上了土匪,作文有时候会遇上叛徒,有时还会遇上许多的坏人,但他们都用聪明的头脑,敏捷的身手克服了。最后打败了敌人,成为了真正的特工。

    当我看完这本书时,不由自主的对这十位少年特工竖起大拇指。他们在那么危险的地方,仍然那么坚强,不怕危险、不怕困难、坚持和敌人斗到底。

    我们还应该学习他们团结互助的精神,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在困难面前也要冷静思考、仔细观察、共度难关。

    少年特工们聪明机智的形象深得我的喜爱!

  • 3、 《非洲归来》读后感

    《非洲归来》读后感

    先生课上不时提到一些在非洲的故事,于是捧着《非洲归来》这本书再联想先生讲课的语气,比起其他书来更具有一些亲切感。文字处处透露着海晏的乐观豁达,潇洒和不羁,自嘲而又得意,但就好像好的茶叶是苦涩而有回甘,好的喜剧是欢笑而含泪光,合上了书后或多或少都有点淡淡的惆怅。与其说更了解非洲,不如说更知道李海宴和他在非洲认识的人,见过的事。

    非洲这个在我之前只知道埃及和肯尼亚的地方,现在又多了一个刚果金。历史、政治、社科的理论都能在此一一见证。整个国家被权力和欲望互相撕扯,文明和野蛮互相博弈,还有乌合之众引爆的群体狂欢。十字路口破败屏幕后的大厦,仿若愚夫季马想要拯救的危楼,摇摇欲坠,却仍苟延残喘。

    我真希望皮埃尔的故事纯属虚构,否则若先生大笔一挥,作业一篇「从社科宗教和人类心理学的方面来解读皮埃尔和村长」,那真真得叫人抓耳挠腮。所谓的非洲援建,多少让人唏嘘不已,不寒而栗。若有无处安放的灵魂在此安栖,是否也有山神在此守卫,是否幽灵公主正在冷眼旁观人类的破坏,这若大的非洲自然即将葬送在所谓的发展。

    伴随发展的总是疼痛不已,伴随欲望的总是怨恨纵生,不知钱为何物,载歌载舞倒也快活一生。然而终究车轮前进,这贫富差距的众生百态便在大地上四处留痕。非洲的种种,拨开了纯真质朴的远方,扒开了皆大欢喜的外衣,呈现了繁杂纷乱的人类本性众生相。

    be kind, for everyone you meet is fighting a hard battle

    ― ian maclaren

    在金沙萨的生活中,还穿插着紫玲姐、四夕哥、雨四爷他们在中国的故事,仿佛印证着每个在远方的人都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乍一看似曾相识,细细品仍各有滋味。大院里,杧树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不相识的人儿聚在一起,无聊中互相调剂,恐惧中互相扶持,而后又各自品尝孤独,谁也不是谁的救赎。老梁的故事果然适合压轴。他见到那位老人时异样的神采,读到最后方能知晓原由。老人深邃的瞳仁里闪耀了名为理想的光芒,即便人终有限,也要将希望的种子撒在民间。张三宽慰的神情为这段名为追求的旅途画了终点,即便人终有一死,也要死得其所自得其乐。也许在某几个时刻老梁骨子里的不甘蠢蠢欲动,然而终究,必须做出名为现实的选择。在非洲的老梁无所不能,回到中国的老梁是老梁也非老梁,皮囊还是这副皮囊,只是灵魂也许无处安放。

    然而神秘如老梁,带给我的震撼也终

  • 4、 少年向上读后感
    少年向上读后感(一) 丁珮露 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一级的人生,才是天天向上的人生。 《少年向上》这本书从科学、人文、生活、行动四个方面教育了我们,少年强则中国强。 科学教人求真,读书求学的第一要务就是求真,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邓小平通过学习和斗争实践坚定了信仰,确立了世界观,逐渐由一名爱国者青年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为了寻求“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道路和真理来到法国。 人文教人向善,人文是善的源泉,是人类灵魂的栖所。王亚楠效仿司马光的“警枕”设计了一张“警床”,没有钱买书,就设法借书读,或者到书店站着读,或者借书来抄,最后,他不但成了一名教育家,而且是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并掌握了三门英语,这些成就和他的刻苦读书是分不开的。 生活教人尚善,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的精彩,用勇气和智慧去欣赏美、呵护美、创造美,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袁隆平自嘲笑脸不漂亮,但在他的笑容里却看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因为他心里装着的是天下。突如其来的地震将小李月压在了废墟下,灾难夺走了李月的左腿,但她并未屈服,从未放弃自己对梦想的追逐。 五好小公民大行动,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前行,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梦想。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有梦则民族有望,少年追梦则国家昌盛。 少年,向上! 少年向上读后感(二) 都说,少年智则国志,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祖国,是少年的家,是大人的家,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家。没错,祖国正是由少年所依托的,少年的明天正是祖国的明天。有三个字伴着少年一起长大,那就是真善美。 求真,伟大的教育家陶行先生主张读书求学,教育我们第一要务就是求真。每一个人都要做一个有真学问,真能力的人才能有更大的收获。每个人只有做一个真诚,不说谎话的人,才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回报社会。 善,是永远的美德。小小的问候,动作,都是一个小小的善举,这一个小小的善举就可以让社会变得更美好,更温暖,更和谐。我们要存善心,养善念,行善事,做善人。 美,好
  • 5、 少年战俘营读后感

    少年战俘营读后感(一)

    1937年初,红军西路军西征途中,被国民党马家军包围,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红军少年先锋营营长欧阳石和战友尕猛、唐宝元、小八斤、雪妹子等被俘。在戒备森严的少年战俘营里,敌人用繁重的劳动来折磨红军少年战俘,并企图利用“西安事变”国共合作的机会改编红军战俘。

    欧阳石和尕猛他们与敌人据理力争,终于迫使敌人接受了少年战俘们提出的条件,粉碎了敌人的阴谋。生性胆小怯懦的唐宝元和小八斤禁不住敌 人的恐吓,穿上了马家军的服装,战友们纷纷斥责他俩的行为。孤独的唐宝元结识了马家军的老马夫,从此,俩人相依为命。机智勇敢的欧阳石精心安排尕猛和小八斤逃出了战俘营,不幸的小八斤倒在茫茫浙沙海中,尕猛也被敌人抓了回来。身为营长的欧阳石是敌人的眼中钉,敌人想以决斗的形式除掉他,欧阳石为给受凌辱的雪妹子报仇,毅然跃身上马,击毙了敌连长,自己也壮烈牺牲。

    目睹此景,悲愤之极的雪妹子毅然纵身跳下悬崖。勇敢的尕猛第二次逃跑了,在敌骑兵穷追不舍的危急时刻,唐宝元挺身而出,把马和枪交给尕猛,为掩护尕猛,他把手榴弹投向敌人,用行动证明自己不是叛徒。戈壁沙漠中,尕猛牵着战马艰难地行走,他终于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和其他战友一起奔赴抗日的前线。

    这是五名少男少女,和一条山地狗与日本鬼子斗智斗的反征服的智斗。龙云,红军的后代,母亲是红军,母亲是被刘胖的爷爷亲手活埋的。龙云和其他几位孤儿是被柴竞收留,只因小鬼子上山龙云为赶走他们,用生命的代价改写了最后的结局。红军后代和民工们,游击队一起让日本鬼子几个月的努力功亏一篑。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回顾那一段岁月和少年英雄的故事,更能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激励我们捍卫幸福的生活,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少年战俘营读后感(二)

    这是五名少男少女,和一条山地狗与日本鬼子斗智斗的反征服的智斗。

    龙云,红军的后代,母亲是红军,母亲是被刘胖的爷爷亲手活埋的。龙云和其他几位孤儿是被柴竞收留,只因小鬼子上山龙云为赶走他们,用生命的代价改写了最后的结局。

    红军后代和民工们,游击队一起让日本鬼子几个月的努力功亏一篑。

    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回顾那一段岁月和少年英雄的故事,更能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激励我们捍卫幸福的生活。

  • 6、 公路少年读后感
    篇一:公路少年读后感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书 ,名字叫《公路少年》,主人公是齐克和麦克。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难忘的夏天,俩个十四岁的孤独少年齐克和麦克,因为各自的家庭问题他们走到了一起,他们共同驾驶齐克偷来的一辆老旧的拉达车,开始了一次穿越德国东部的梦幻旅程,没有地图,没有指南针,只有心目中的瓦拉齐。他们在旅途中经历了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事,例如,麦克初学驾驶,他们偷换车牌,给汽车加油,与易莎同行害齐克受伤,车祸……让人时而高兴时而担心。 其中,最让我喜欢的一篇读后感叫:与易莎同行。小女孩易莎是一个他们在垃圾山捡软管时结识的朋友,易莎口才很好一路上不停的说话,在他们下车时易莎还在说个不停,易莎性格十分开朗,活泼,他们去的地方是一座山,他们还在山上的小木屋上刻下了他们三个的名字,还发誓五十年后要在这里一同相聚。 我感觉,三个孩子五十年后一定会相聚的。 篇二:《公路少年》读后感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公路少年》,主人公是齐克和麦克。这本书读后让我感受到许多许多让人激动的事情。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难忘的夏天。两个十四岁的孤独少年——齐克和麦克,因为各自的家庭问题它们走到了一起。他们共同驾驶齐克偷来的一辆老旧的拉达车,开始了一次穿越德国东部的梦幻旅程。他们的旅程没有地图,也没有指南针,只有心中的目的地瓦拉齐。他们在旅途中经历了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事,例如;麦克初学驾驶,他们偷换车牌,给汽车加油,与易莎同行还有齐克受伤,车祸……让人时而高兴,时而担心。 其中,最让我喜欢的一篇文章叫:与易莎同行。小女孩易莎是一个他们在垃圾山捡软管时结识的朋友。易莎口才很好一路上不停的说话。在他们下车时易莎还在说个不停。易莎性格十分开朗,活泼,他们去的地方是一座山上,他们还在山顶的小木屋上刻下了他们三个的名字。还发誓五十年后要在这里一同相聚。 我感觉,三个孩子五十年后的容颜会随着岁月流逝逐渐老去,但是在他们心中将永远保持青春的光辉!
  • 7、 归来影评

    归来影评(一)

    和静欧尼今天去看了归来的点映会,张艺谋用归来这部电影证明了自己在电影界的存在感,不再是金陵十三钗那样的大场景,没有华丽的衣装,巩俐和陈道明黯淡的衣装预示着悲情的故事,整部电影就是一个小故事,却阐述人间大爱,一种矢志不渝的感情,故事的开篇和结尾都有些欠缺火候,特别故事的结尾过于简单,没有陈郁的尾声,只是巩俐和陈道明老年的样子,站在那个等待归来的车站,人已老,是以非,空留遗忘记忆的遗憾,徒留一地悲叹。

    文化大革命的年代,无论做什么激进的事情,在现在看来多么的荒谬,放在那个激荡的年代,就有着合理性,女儿背叛父亲,成为告密者,在如今看来有些大逆不道,放在那个年代,它就是合理的,每个人坚定的政治信仰,每个人慷慨的革命热忱,让你觉得这个世界就是红色的,那个时代就是奋进的,所有人不分对错,只要革命,就有前途。如今看来历史的车轮滚滚,铸就了很多悲情之歌,我们无法评判那个年代,只是知道历史前进的曲折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就可以改变,我们都希望世界是美好的,时代是进步的,没有恶人,只要大同的理想社会。但是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阶级,就有斗争,这就是人类进化史无法避免的课题。我们都只是这轱辘压过的痕迹,代表着一段段历史的车印,诉说属于自己年代的人生之歌。

    男主人公陆焉识由于继母的胁迫娶了他的妻子,他并不爱他,只有在那风沙滚滚的戈壁,寂寞的遥望从前的人生,才发现他是有爱的,他还是爱他的妻子,他的孩子,最终也原谅了孩子的背叛,还是怀念与妻子最初美好的时光。相逢何必曾相识,人生苦短,记得与忘记已经成了一种形式上的符号,只要心中有爱,才能让爱有所延续,才能继续为爱的人付出生命的余晖。即使妻子的忘记,他也义无反顾的爱着她,成为陪伴她最后时光的伴侣,有些爱不需要回答,渔光曲穿梭了这部电影,简单的音符,没有华丽的转调,只是简单的,仿佛一个饱经沧桑的老者,诉说他洗尽铅华的历练,和他心中永恒的爱。回去来兮胡不归,你何时归来,归来的并不是一个人,归来的还有几十年的情愫和一个女人期盼爱人的心愿。

    那个革命的年代已经离去很久,我们青年一代终究无法懂得爱一个人的那份心酸,爱一个人的那份失落,爱一个人的那份苦难。爱情终究是一个年代的陪衬,我们无力抗争岁月,也无力抵挡年代的冲刷,在滚滚红尘中,如果能有一个值得等待,值得付出,值得爱的人,那么归来的就是一份爱。张艺谋的电影还是进步了很多,整部电影即使配角也十分出

  • 8、 愿你归来仍是少年读书笔记1000字

    看到《愿你,归来仍是少年》这个书名的时候,不禁有些感慨,终究是连林清玄也不能免俗啊。“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句话被用烂了无数次。不说网络,书名类似的都有不少,什么《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之类的。 一句话能触动这么多人的心弦,大抵是有它超凡脱俗之处的,只可惜我们见得多了,有些审美疲劳了而已,所以忘记了。多么希望多年以后,自己到了另一个地方,也许凡是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不仅仅是美丽的诱惑。 抛却一份不成熟的懵懂无知,收获一颗质朴而温暖的心,同时也等到一份落地生根的缘分,那仿佛是遇见最初的自己。实际上,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句话,真正的出处应该是苏轼的词““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经过当代人的加工变得似乎有了点别样的味道,但我更喜欢苏词的醇厚。 与其他林的散文集不同的是,这本散文集前几章都是他谈论亲情,谈论失去的青春、久别的故乡。谈论母亲在萤火下的面庞,父亲从乡间带来的蔬菜种子,路边小店飘出的歌声…… 可能是因为年纪尚浅,家乡的一切还历历在目,可能是因为可以随时回到那个土生土长的地方,也可能是阅历不足,所以我对家乡那个偏安一隅的南方小城没有太多的念想。也许我刚刚走出,依旧少年,心也少年,我并不想过多地为赋新词强说愁。 我希望只是希望,今日离去,他日还能与故乡在青山绿水处重聚,父母依旧在,黄昏岁月不减当年。老年人常说“落叶归根”,那不是回故乡安度晚年等死的意思,而是莫忘本。每一片树叶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本来之处,落叶犹且如此。树上的新芽当然更不能忘记了。 只有我才知道隔着湿雾的芦苇,我是怎样目送着你渐渐远去...暗恋,或许是年少时最纯真、最美好的回忆。因为爱你,所以疏远:因为爱你,所以也不曾靠近.. 但总有那么一群人,被世间情物所困,却也失去了自己。为物所困的朋友,爱玉如痴,宁愿节食缩衣、三餐不继,住在破旧的房子里,也要收藏那一块心心念念的价值不菲的玉;为情执迷的女人,虽他人已儿女成群,自己却永远停留在与初恋的回忆里,犹犹豫豫、辗转不定,终是荒废了自己的最好的年华。 他们被束缚在自我以为的所爱里,而后来,却处境堪怜,过着自己并不觉得快乐的人生。当爱变成了牵绊,所有的一切,更如失衡的天秤般,浑浑噩噩,不知所以..

  • 9、 《愿你,归来仍是少年》读后感

    林老先生的文章看得越多,越容易成为他的粉丝。最初不懂他为什么会连续十年雄踞“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榜单,会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看过他的散文之后,就知道了各种缘由。本以为读散文,我是拒绝的。显然,林清玄的散文刷新了我的认知。 《愿你,归来仍是少年》是节选的散文集,第一章的标题是《经百千劫,又不能报父母深恩》,从各个角度去讲作者的父亲母亲。父亲母亲的爱就是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的原因,缺失父爱和母爱的孩子,本能的会质疑自身存在的意义,这样的心境之下,有作奸犯科的行为其实不难理解。作者在描述父爱母爱的时候,描写童年生活的时候,用词随不华丽,却总能给与读者温暖的感受,这样的感受来源于夕阳西下的农人回家,来源于父亲母亲对兄弟姐妹们的谆谆教导,来源于小时与哥哥一起去看电影的甜美回忆,乡间生活的刻画很生动,很容易就将读者领入儿时的田园生活。 第二章描写的是《阅读故乡的一百种方法》。白岩松曾经在一期节目中说:“中国人的信仰,第一是孩子,第二是吃”,深以为然。这个篇章中,有一半以上的篇幅都在谈“吃”,谈吃的食物是什么,谈与自己一起吃的人是谁,为了吃小时候都经历过什么...故乡的味道就是吃的味道,就是打小开始一直食用的,刻印在脑海中、味觉里、血液中的味道。阅读故乡,就是通过食物打开入乡的大门,感受着深入内心的味道,感慨着周遭的变更。 第三章《幸好人生有离别》描述了爱情的甜蜜、苦涩、求不可得,也讲述了作者寄托于“植物”中的感情。作者引用了诗词、禅语,把自己对感情的领悟、对人世的感悟写入其中。文章《枯萎的桃花心木》是小学时期曾经学习过的课文,再读的时候很是亲切。 第四章《好雪片片》是作者的一些代表作,读起来很精彩。 林清玄的文章文辞没有过于华丽,却也很美,感情真挚,容易引起共鸣。尤其在描写乡间的生活场景时,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铺展在眼前,背景的颜色是暖暖的,步调悠悠的随着作者一起在田间漫步,惬意也生趣。

  • 10、 《少年康熙》读后感:自古英雄出少年
    古话说得好:“自古英雄出少年”。许多英雄出自少年,在少年时代他们就十分有名了。如:三国时期的孔融,四岁让梨,少有的贤德之人;唐朝的杜甫,七岁写出家喻户晓的名师《咏凤凰》,少有的才子;春秋时期的楚国人孙叔敖,小时候挥剑砍死两头蛇,为民除害,少有的勇猛之人。在历代四百九十二位皇帝之中,只有一个人被称为“圣祖”,他就是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大帝。 玄烨是顺治帝的第三个儿子。他从小就志向高远,立志要成为像他父亲一样勤勉的君王。他五岁读完四书,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十六岁智擒权臣鳌拜,二十岁剿撤三藩,三十岁南收台湾,三十二岁北拒沙俄……他的大多数功绩都在少年、青年时期完成。 他智擒权臣鳌拜,体现出了他的雄才大略。擒拿时的场景也十分惊心动魄。他培养少年侍从,让老侍从朗覃教少年武艺。他们起早贪黑,一刻不停地练习武艺。玄烨一步步设下陷阱。他先将权力全部放手给鳌拜,再装作迷恋布库游戏,和少年们打打闹闹。然后他把依附于鳌拜的厄必隆封为太师,把他调派到京城外去做事,接着玄烨假意去看望鳌拜,其实是要摸清他的底细。当鳌拜掉进陷阱之后,玄烨召集所有少年侍卫,在一座偏殿里活捉了鳌拜。虽然捉住了他,但玄烨并没有杀了他,这样又显示出了玄烨宽容的一面。 有句俗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只有年轻的时候努力学习,长大了才不会后悔。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20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10-16

  • 2019-10-16

  • 2019-10-16

  • 2019-10-16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1-04-18

  • 2019-10-29

  • 2023-01-19

  • 2019-11-02

  • 2021-04-19

  • 2019-11-06

  • 2022-04-04

  • 2019-10-28

  • 2019-11-04

  • 2019-11-04

  • 2021-04-18

  • 2023-03-22

  • 2019-09-20

归来仍是少年读后感
归来仍是少年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归来仍是少年读后感,2024归来仍是少年读后感,教您怎么写归来仍是少年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