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芙蓉镇(刘晓庆、姜文主演)读后感 > 地图 > 芙蓉镇(刘晓庆、姜文主演)读后感,2024芙蓉镇(刘晓庆、姜文主演)读后感
芙蓉镇(刘晓庆、姜文主演)读后感相关栏目
芙蓉镇(刘晓庆、姜文主演)读后感热门栏目
芙蓉镇(刘晓庆、姜文主演)读后感推荐
芙蓉镇(刘晓庆、姜文主演)读后感

(共 819 篇)

  • 1、 《芙蓉镇(刘晓庆、姜文主演)》读后感_900字

    《芙蓉镇(刘晓庆、姜文主演)》读后感900字

    用我的几个小时去看作者花了几年乃至几十年的心血的书,让我领略那个真善美与假恶丑,是与非对和错,红与黑全都颠颠倒倒光怪陆离的年月的不同之处。

    无法被超越的经典将那个人吃人的年代里人性的善恶与社会百态赤裸裸地公布于众。关于历史道德与人性道德的评判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最大的焦点和难以为世人所评判的悖论。

    《芙蓉镇》中,作者用的是以小衬大的方法。由点带线,再由线带面。始终以主人公胡玉音的命运遭际为中心,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小人物的经历来衬托时代的变迁,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寓政治风云于民俗风景图画”。这种以小博大,四两拨千斤的写作手法,应该是文学上非常成熟的写法,既真实又深刻,避免了言之无物的假大空。

    在书中,展示了文革时期人民大众备受苦不堪言的物质煎熬和精神折磨,在那些年月里,一切真善美和假恶丑、是与非、红与黑都颠颠倒倒,灵魂当了妓女,道德成了淫棍。然而在这个无人性、无人情时期里,有些人却还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这着实是最令人感动的。如文中秦书田、谷燕山等人,默默地保护着美丽而又脆弱、命苦的“芙蓉仙子”胡玉音,这是我读到本书中最触动人心的地方,这让我们相信不管世界变得怎么糟,但是我们不能怀疑会有真心,这是一个人性化的世界。

    胡玉音这个人物塑造得很成功,身世凄苦,注定她命运多舛。失去了青梅竹马的爱情,失掉了辛辛苦苦经营的生意;书中的文字很吸引人,方言、俗语的恰当运用使小说读来倍感亲切,感觉胡玉音就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身边,一个敢想敢做、有头脑的女子。

    终于那非正常的岁月熬过去了,中国获得了新生,无辜人们也获得了的救赎。玉音的房子、财产都一一归还给她,去掉了新富农的高帽子,还给了她一个正常的生活,而最亲爱的丈夫也终于归来了。

    亲爱的玉音总能过上好日子了吧[饭]

  • 2、 芙蓉镇(刘晓庆、姜文主演) 读后感(3)篇

    一个幽灵一般的声音

    “活下去!像牲口一样地活下去!”

    这句话让人动容,胡玉音失去一切,又得到一切,重获新生,虽然一切都归位了,但又有谁会忘记苦难。不堪回首的从前,被批斗被诬陷,大起大落,这个可怜的芙蓉姐儿变成富农婆,富农婆又成黑鬼,最后又成为她自己。

    恶人王秋赦被送进了精神病院,恶人李国香却不动声色的和干部结了婚。这种假公济私道貌岸然的放荡女人却有个不错的结局,对她的若干手段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有空了,我要看一看这部电影。

    一口气读完!小时候家里的《大众电影》画报上,刘晓庆扫街、卖米豆腐的剧照至今历历在目,《芙蓉镇》三个大字多次勾起我小小的好奇心~这到底是个怎样的故事?没想到时至今日,才有幸读到这个故事!作者文笔精准,文章前半部分有犀利辛辣,仿佛一位通晓世事的高人在冷眼旁观,后半部分苦涩得令人落泪!十年动荡,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一生的浩劫!好在,苦难中盛开的并蒂花,终于迎来了他们生命中的春天!n遗憾怎么没看到李国香应有的下场,看来作者确实如自己所言角色剧情安排都比较现实。真实生活就是这样,并不是所有的结局都是大圆满,并不是所有的坏人都能得到应有的惩罚,凡是都有遗憾,做人还是要善良正直,莫害人。做好自己。抽空会看看电影,看看当年中国最红最漂亮的刘晓庆如何演绎胡玉音这个美丽苦难的女人。

    关于写文革时期的书我也曾读过不少,中间隔了许久之后再去触碰这段历史,内心的忿忿不平与感慨只多不少。芙蓉镇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小小的缩影,是这段政治洪流中千千万万亲历者之一。这无疑是新中国成立后文化史上沉重的一笔,它负载了千万人的性命,也阻碍的中国的发展。对于政治的判断每个人自有心中的评定,暂不多说。就小说中将每一个小人物的复杂性格而言,是时代造就了他们,亦或是他们渲染了时代。这些被冷酷的生活模糊的好人或者坏人,有血有肉,我们憎恶王秋赦的可恨,也感动胡玉音的善良,鄙视黎满庚为自保而背叛,也钦佩谷燕山始终坚守大义。谁来为这段黑白不分的历史负责?谁又能弥补弱者的伤痛?错误或许会纠正,但创伤永远留下疤痕。好在这世间有巨大的力量延续生命,这个力量叫做人性!

  • 3、 芙蓉镇影评

    芙蓉镇影评(一)

    这是一个发生在建国初期的故事。讲述了芙蓉镇上的女摊贩胡玉音、右派分子秦书田等人在四清到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运动中的遭遇,对中国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后期近20年的历史做了严肃的回顾和深刻的反思。芙蓉镇上的风风雨雨正是中国当代社会历程的缩影。

    看完此片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他深刻的内容和精湛的手法是值得我们称道回味的。编导者用近乎编年史的手法,通过人物的升沉荣辱表现了各式人物在历史面前的真实面目,同时发出了对人性的呼唤和对美好感情的讴歌。

    谢晋是一个会用色彩说话的导演。影片中并没有出现大片大片明亮的颜色,淡淡的冷色系则更突出了文革时期人们心里的恐惧,焦躁和不安。画面则是通过特写和拉长的远景来表达人物的感情。没有蒙太奇复杂的手法,只有最淳朴的技巧。

    关于文革题材的作品屡见不鲜,但有些只停留在单纯的表面上,如讲述了主人公被批斗,细节之处却一笔带过,这就显得比较肤浅。《芙蓉镇》则是透过现象挖本质。例如:深刻的描写了在文革期间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的变化。通过这个细节则可以看出人性的转变和文革带来的伤害并没有摧毁他们。此中道理,并非该片首先提出。但讲得如此深刻,新颖,生动却并不多见。

    秦书田(姜文饰)是个神奇的人,他被镇压在社会的最底层,思想却凌驾于万物之上。他神似王小波笔下那些大智若愚的男主角,有着一种尼采崇尚的悲剧式的乐观精神。他的乐观,不是源于认知的肤浅,相反,是通透人性的一种豁达。他大方地接受别人套上他头上的反派帽子,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演绎,癫狂勇敢而不失浪漫。

    好好地活着在那个自我作贱的年代不是一件易事。秦书田不是一个揭竿而起的英雄,他选择自保,保住了良知,保住了幸福,保住人心不死的希望。

    二十年前的刘晓庆,很美。她扮演的胡玉音真是应了那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玉音是一个典型的东方女子,勤劳美丽贞烈。如果她是一株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那么,爱情就是一汪滋润她的池水。但是,那个年代,美丽也是一场浩劫。起先是组织领导搅浑了她的初恋,接着工作组把她逼成了寡妇。胡玉音就似一朵被粗暴采摘的荷花,丢弃于坑洼的石板街,无助,绝望,迅速地枯萎。

    所幸秦书田的陪伴,他用细水长流的关爱,甘露般地滋润了玉音的生活。这才叫泡妞,让那万念俱灰,日渐枯萎的心又在爱情的浸润下丰盈起来!

    影片给了他们的爱情一段很长的特写,从萌生,到死心塌地地相爱,无人打搅,与世隔绝,只属于

  • 4、 《芙蓉镇》读后感

    《芙蓉镇》读后感

    中文系14级汉三班李春燕

    怀着沉重的心情读完了《芙蓉镇》这本书,既有愤怒,又有庆幸。愤怒的是那段黑暗的时光里有多少无辜的人失去了性命,被无情的折磨;庆幸的是那段恶梦般的日子已远离我们,已成为历史,现在一切安好。

    在书中,展示了文革时期人民大众备受苦不堪言的物质煎熬和精神折磨,在那些年月里,一切真善美和假恶丑、是与非、红与黑都颠颠倒倒,灵魂当了妓女,道德成了淫棍。然而在这个无人性、无人情时期里,有些人却还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这着实是最令人感动的。如文中秦书田、谷燕山等人,默默地保护着美丽而又脆弱、命苦的芙蓉仙子胡玉音,这是我读到本书中最触动人心的地方,这让我们相信不管世界变得怎么糟,但是我们不能怀疑会有真心,这是一个人性化的世界。

    书中胡玉音经历了人生的最高峰也跌落了人生的最低谷。胡玉音与黎桂桂夫妻俩勤手执家好不容易才赚的了钱,建了一座好房子,却被批为新富农,他们的房子被收了、1500元钱也被捡举充公。桂桂,这个胆小怕事人忍无可忍,为了保护妻子、保护房子他奋起反抗,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我想不到是有多可恨可气才能逼一个怕事的人改变自己的性格,与邪恶抗衡。桂桂走后,玉音是活下来了,但是她每天都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她一个人孤零零的,最亲的人都走了,她失去了精神支柱,若不是谷燕山、黎满庚、秦书田等人的暗中帮助,让她感到一丝人性的温暖,我想她也坚持不了多久。都说越美丽的生命,就越脆弱,但是我想说越坚强的生命才最可贵、最美丽。

    桂桂死后,玉音曾经多次想过自杀随他而去,但毕竟是自己的生命,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尽管她活着,但她却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只剩一个躯壳在行走。直到她迎来生命中的第二春,也就是她与一起劳动的秦书田相互扶持、日久生情,玉音再次受到了爱情的滋润。但好景不长,两人有了爱情的结晶后不得不向王秋赦说明,天真的两人还以为会得到包容与谅解,没想到生活又给了他们一击重磅,只是有了爱的支柱,他们不再害怕。秦书田入狱后,玉音一个人把孩子生下、养大,并给予非常好的家教。

    终于那非正常的岁月熬过去了,中国获得了新生,无辜人们也获得了的救赎。玉音的房子、财产都一一归还给她,去掉了新富农的高帽子,还给了她一个正常的生活,而最亲爱的丈夫也终于回归。

  • 5、 芙蓉镇读后感

    芙蓉镇读后感

    一个边远小镇在全国政治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的故事,一群小人物们在这场舞台上的血与泪、苦与甜,爱与恨,忠诚与背叛,迷乱与清醒,矛盾与取舍,坚持与守望 那样一场故事远去了,它属于彼时的中华大地,而余音袅袅,并未断绝。 当生命受到折辱,当希望看似消尽,总有一株温暖的藤蔓倔强地生长,挽留住欲亡人,把他们连接起来,这种力量最初源于谁,是为了什么而在倔强,分不清,也无需分清。但这种相连支撑着彼此,走过了这漫漫的寒冬,却是毋庸置疑。温暖散播了温暖。 世事时常不免荒谬,命运,这子虚乌有的东西,却也将人嘲弄。唯有那一颗真心淬火不灭,冰雪不消。 感动人的不是苦难,而是面对苦难时的坚强;催人泪下的不是有情人的隔绝,而是隔绝下的默契与守望;隽永的不是肃杀的压抑,而是漫过压抑的温暖与对生的执着。

  • 6、 读《芙蓉镇》有感

    导语:活着,像牲口一样活着是多少绝望中的人应有的信念啊,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读《芙蓉镇》有感,谢谢您的阅读。

    读《芙蓉镇》有感

    在湘、粤、桂三省交界的峡谷平坝里,一溪一河两条水路绕着镇子欢畅流过。每当湖塘水芙蓉竞开或是河岸上木芙蓉斗艳的季节,这五岭山脉的腹地,便颇是个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故此,镇子得名芙蓉镇。而后十三年的故事,便发生在平静而又混乱的芙蓉镇里。

    《芙蓉镇》是一部灰色的小说,同时也因这灰色保持了难得的优雅与美丽。书中有背叛盟誓的黎满庚,也有坚守承诺的秦书田;有出卖自我的王秋赦,也有忠于良心的胡玉音。乐观与绝望,欣喜与悲伤,真实与虚假,一一对照又一一平衡。

    活下去,像牲口一样地活下去!一个幽灵般的声音在喊。

    是怎样的年代,才会有这样沉重的担待?是怎样的性格,才造就了这样坚忍的信念?但那么陌生那么遥远的事情,其实离我们不过三十来年!

    回过头张望张望我们的世界,一个多月前的512汶川大地震撼动了整个华夏大地。大灾大难中,年轻一代挺起胸膛,揽下了更多的责任。被舆论评论为娇气、懦弱的80后、90后带给社会太多太多的感动。黑暗的废墟中,他们用顽强的毅力支撑了整整九天九夜的生命;而生死战场上一张张稚气未脱却满是认真的脸温暖了所有人的心田。 小雪,你一定要活下去的祝福和让我再救一个,再救一个!的请求萦绕在我们的心头久久不能散去。人性的美好放射着耀眼的光芒,抵抗着自然发出的怒吼。

    如今,芙蓉镇热闹如初,大地的裂痕也在渐渐愈合。人们兜兜转转,历史又翻开了新的篇章。而我们这群青葱少年,也将继续前行在清馨的时光中

    读《芙蓉镇》有感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一篇长篇小说《芙蓉镇》,作者是古华。这部小说是对历史进行深切的反思,对极左路线破坏下的中国农村生活进行了深刻描绘的作品。这部小说,就像是作者说的,是唱了一曲严酷的乡村之歌。然而,在这部作品之中,严酷之中见深情,但它同时又是一曲来之不易的新生活的赞歌,倾注着作者对党的三中全会路线和政策的由衷热爱。

    在这部小说里有不少的声色并作的风俗画面。那夹岸长满木芙蓉的一河碧波,那边远山镇青石板街上的鸡鸣犬吠,那五岭山脉腹地里悠扬的民歌,多么令人神往,引人遐思。在这里民风淳朴,人们有互赠吃食的乡情,每逢赶圩,更是繁华热闹。

    这部小说也描绘了这样一段历史。刚开始芙蓉姐的米豆腐摊子交了好运,顾客盈门,生意兴隆。可是好景不长,行情又变。到了十年

  • 7、 观《芙蓉镇》有感

    《芙蓉镇》观后感

    天亮了,鬼就不出来了,在一个人像鬼,鬼似人得时代,天亮了也未必有用,推荐一部电影,芙蓉镇。这是姜文早期的一部电影,故事是从一个买豆腐的芙蓉姐开始的胡玉音,一个从小出生在一个妓女家庭的旧时代女人,但是在他身上去另外多了比同时代普通人的商业精神,当然是导演的可以安排,但是也许是那个时代的很多数中的一个,所以在聚光灯下才显得那么真实,那么的感人肺腑。文化大革命是这个故事的背景,在那样的一个阶级斗争成为时尚的社会,似乎多一点生存智慧都是罪过,多一点文化都是累赘(秦书田),故事的主人公正是因为多这一点,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当成运动的对象,才有了故事的悲剧。

    姜文的这部电影,没有太多的做作因素,整部电影的节奏不紧不慢,很多情节似乎可以预料到后面的故事,但是结果预料的又不是那么的准确,也许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社会结构还没有定型的社会,一个的预期似乎都是多余的。谁能够知道一个看起来貌似傻乎乎的王敦秋成了明天的王支书?谁又能知道一个闻名全镇的芙蓉姐会变成明天扫街道的呢?更有谁能够知道当年风光不得了的李国香也会成为破鞋李国香呢?太多的不确定,太多的变化,太多的运动。我很欣赏秦书田的一句话,这是好事,不管红夫妻黑夫妻,只要是夫妻就行了。他看清了那个世道,看清了运动的真谛,他才是真正的生活智慧者!这样安排是导演可以安排的,在结尾就得到了验证,当从人变成鬼的王支书再次来到芙蓉姐的豆腐摊时候,他还是施舍给这位靠运动生存的人一碗米豆腐,为什么?因为他们不知道明天运动会不会真的到来。

    今天你幸福了吗?这是白岩松先生的一本书名,我不知道里面的内容写得是什么,但是我们可以借这个名字来向我们自己的内心反省,我幸福了吗?也许和电影里的他们中的任何一个相比,我们真的很幸福了。

    我不能保证我的答案能够说服所有人同意,但是应该有一个不错的支持率,答案是我们还不幸福。我们生活的现代也许只是昨天的一个延续。那又是为什么呢?

    昨天的时代完了,但是我们的时代还没完!当谷燕山在一个黑夜呼喊时候,我的内心也在呼喊,他的时代是完了,我们时代正是他们完了换来的。而我们还没完!他的呼喊似乎又在耳边响起,因为黑夜的安静使得他的呼喊更加振聋发聩。

    当我们看见摔倒的老年人不敢去扶她时候;当我们多家财富很大一部分都准备向海外转移时;当人民的血汗钱被那些贪官无情的窃走时;当我们的道德和良心一次次被质问

  • 8、 读《芙蓉镇》有感_读后感

    篇一:《芙蓉镇》读书报告读后感

    读《芙蓉镇》有感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最近,一直在看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每篇作品都很有特色。其中有一篇《芙蓉镇》给我影响很深刻。

    之前很少接触古华先生的作品,对他也很少了解。因此我就查阅了一些资料,来了解了一下古华先生的介绍。古华(1942.6.20—) 原名罗鸿玉,湖南嘉禾人。1961年冬结业于郴州农业专科学校后长期在湘南山区农场劳动,坚持自学并业余写作。1962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杏妹》。此后10余年间陆续写了一些中、短篇小说,大多反映农村新人新事。1975年秋入郴州歌舞团任创作员。1978年以后,对现实生活有了较深的认识,艺术上也日益成熟。长篇小说《芙蓉镇》发表后,引起文艺界很大关注,荣获首届矛盾文学奖。他的作品以描写湖南风情见长。已出版作品30余部,获得过11种文学奖励。主要著已被译成英、法、德、俄、日、意等10余种文字,有的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话剧或歌剧。现任中国作家协会湖南分会副主席。而当古华先生旅居加拿大后,一面从事写作,一面醉心于家具文化研究。他设计的家具样式,在加拿大很受欢迎。

    《芙蓉镇》这篇作品主要是以“芙蓉仙子”胡玉音的悲欢遭际为主线,描写了从农村1956年到1979年二十多年的世间安芙蓉镇的政治生活和人世沧桑,通过描写普通劳动妇女胡玉音劳动发家,但是屡遭不幸,仍旧艰苦奋斗的生活经历,再现了“大时代”、“大社会”的政治风云和历史轨迹,解释了“左”的错误是怎样从局部问题发展成为全剧性错误以及后来又是怎样在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指引下得到根除的全过程,从而说明“文化大革命”并不是天外飞来的横祸,而是“左”的错误的延续和恶性发展,批判了深刻揭露极“左”思潮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摧残人性的罪恶,歌颂了当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正确路线。

    通读全文,女主人公胡玉音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胡玉音是一个秀外慧中,光彩照人,命运多舛而又不肯向命运低头的带有野性的女子。她的身上同时糅合着柔弱与刚强的矛盾性格。胡玉音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虽然人生坎坷,经历了三次组织家庭,多次挨批斗,一次面临了牢狱之灾、一次差点生命不报。但是她却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作为一个刚强的女性独立挑起家庭的重担,面对一个个打击,咬着牙挺过来,从怀孕、难产到独自带着儿子长大,忍辱求生,辛酸备尝。即使面临死亡,她都可以坚强,不向恶势力低头。作为一个柔弱的女子,她经历丈夫自

  • 9、 《芙蓉镇》读后感800字

    每个人心中总会有那么一片乌云缠绕,久久不能散去。每段岁月总会有那么一片乌云遮蔽天日,成为永久的烙印。可乌云注定遮不住阳光,丝丝缕缕的阳光透过乌云的缝隙点燃心中那堆干柴,燃起希望。

    也许那个年代注定会被刻上痛苦的烙印;也许那段岁月就注定会被所有人当作不可回首的记忆;也许那些人们将会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思考过去的种种,或许有人会说那是一段乌云遍布,不见天日的日子,但我却想说乌云总会被阳光驱散,再痛苦再煎熬的日子都会挺过去,阳光才是生活的主调。

    古华说那是一切真善美和假恶丑、是与非、红与黑全都颠颠倒倒光怪陆离的年月,牛肝猪肺、狼心狗肚一锅煎炒、蒸熬的年月。古华说在那段岁月里正义含垢忍辱、苟且偷生,牌型应运而生、烽火狂澜。我说那是用不同的行为对抗黑暗,纵使生活无奈也依然敢爱敢恨,哪怕胆子再小也会为所爱之人不惜献出生命,不会被强权所制服的年月。我说在那岁月里有人默默地心守正义,依然坚守自己的灵魂,虽苟且偷生却活出了潇洒自我,沉浸于两人的幸福之中忘却现实的痛苦。

    如果说芙蓉镇是文革时期全中国的一个缩影,那么芙蓉姐子就是那个时代遭受迫害默默反抗的人群的代表。上天没有让她命里不主子,在她头顶飘来最大一片乌云后,上天让阳光穿过乌云射进她的胸膛,让她有勇气反抗,让她重燃希望。最爱的是黎桂桂,平时胆小如鼠,凡事得靠老婆做主的男人,就是这样的一个男人在芙蓉姐子遭受大难之时用生命在护着她,他就像一缕阳光射进芙蓉姐子的心里,为她驱赶黑暗,温暖她冰冷的心房。

    有过痛苦才懂得幸福的难得,有过乌云才明白阳光的可贵,不经历风雨要如何见彩虹?偶尔飘来的乌云最终还是抵不住阳光的穿透,就像古华说的,时间,像一位生活的医生,它能使心灵的伤口愈合,使绝望的痛楚消减。

    不管那个曾经是有多长,不管那个曾经是有多痛苦,芙蓉镇的乌云永远遮不住阳

  • 10、 芙蓉镇观后感
    篇一:芙蓉镇观后感 今天晚上,我看了一部老影片《芙蓉镇》,它让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感觉到很震撼!可以说是那个特殊的年代造就出了特殊的事情。 《芙蓉镇》,它以一个小镇上几个普通人物在“文革”前后十几年里命运的变化,从他们的个性不同程度的被扭曲、被异化,向人们展示了小人物在社会变革大潮中的踉跄足迹,以此来探讨极左思想的渊源,来反思民族的历史。由于《芙蓉镇》刻画了“文革”的动乱岁月,在当时曾引起很大争议,但谢晋力排众议,完成了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推动了思想解放和对动乱岁月的思考,并用艺术的形式向世人宣告了动乱岁月的终结。 在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芙蓉镇,人称“芙蓉仙子”的胡玉音跟丈夫黎桂桂开了一个豆腐坊,以卖米豆腐为生。胡玉音美丽大方,待客热情,黎桂桂心地善良,忠厚老实,因此小两口的生意很红火。经过几年起早摸黑的劳作,夫妻俩用省吃俭用攒下的钱盖起了新房。落成之日,镇党支部书记黎满庚,南下老干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乡亲们都来祝贺。可这一切却引起了国营饮食店的女经理李国香的嫉妒。 不久,“四清”运动开始了,李国香当上了工作组长,一直对胡玉音垂涎三尺的“土改根子”二流子王秋赦成了运动的“积极”人物,他们二人狼狈为奸,大抓阶级斗争。结果胡玉音家被划成“新富农”,新屋被查封,黎桂桂也被逼自杀了。曾帮助过他们的黎满庚和谷燕山都受了牵连,黎满庚是因为自幼与胡玉音青梅竹马,早年为服从组织要求而与胡玉音分手,这时被认定为阶级界线不清而降职。而谷燕山的问题则是因为曾卖给胡玉音碎米,因而也被撤职了。在接踵而来的“文化大革命”中,王秋赦又成为运动骨干,当上了镇党支部书记,而李国香却被赶下台,昔日以打击别人为乐的她脖子上挂了破鞋游街,也尝到了受侮辱的滋味。芙蓉镇笼罩在恐怖当中。 胡玉音成了富农寡婆后,处处受欺凌。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被命令每天和“右派分子”、原地区歌舞团编导,人称“秦癫子”的秦书田一起扫大街,秦书田给了胡玉音以真诚的关怀和帮助,同病相怜的两个人逐渐产生了感情,并不顾一切地相爱了。而此时李国香的问题忽然得到解决,她身兼数职,又恢复了从前威风显赫的嘴脸。胡玉音怀孕后,秦书田请求王秋赦批准他们登记结婚,不料因此惹恼了李国香,厄运又一次降临,秦书田被判刑10年,胡玉音也被判刑3年,因怀孕而监外执行。 从此,胡玉音更是忍
  • 2019-11-12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11-06

  • 2021-05-02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29

  • 2021-04-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06

  • 2019-09-20

  • 2021-04-20

  • 2019-10-29

  • 2019-11-12

  • 2021-11-04

  • 2023-05-03

  • 2019-10-29

  • 2019-10-23

  • 2022-02-01

  • 2023-01-29

  • 2021-04-04

  • 2019-10-23

  • 2023-05-03

  • 2023-01-18

  • 2019-11-23

  • 2022-03-03

  • 2019-10-13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1-16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1-08

  • 2019-11-16

  • 2019-10-28

  • 2019-11-16

  • 2021-08-02

芙蓉镇(刘晓庆、姜文主演)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芙蓉镇(刘晓庆、姜文主演)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芙蓉镇(刘晓庆、姜文主演)读后感、2024芙蓉镇(刘晓庆、姜文主演)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