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法律和社会控制读后感 > 地图 > 法律和社会控制读后感,2024法律和社会控制读后感
法律和社会控制读后感相关栏目
法律和社会控制读后感热门栏目
法律和社会控制读后感推荐
法律和社会控制读后感

(共 4992 篇)

  • 1、 《法律和社会控制》之读后感1500字

    翻开书的目录,浏览一遍,在心里猜想,读完这本书我大概会有些什么收获。这本很薄,但是书不在厚。短短的六十多页,讲述了为什么需要法律,法律是什么,法律的任务以及法律的价值这四个问题。看过之后,技能培养我们对法律朴素的认识,又能引起我们对法律本身的简单的理性思考,看完之后也不会觉得累。

    书一开篇,作者就从希腊开始梳理在法学上的各种思想与主义。哲学,法学,哲理法学,法律哲学这其中的一个个概念,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确实是我不能驾驭和理解的。

    在书中,作者写到这样两句话,无论我们把文明看成是事实还是观念,我认为它是各门社会学科的出发点文明是人类力量不断的更加完善的发展,是人类对外在的或物质自然界和对人类目前能加以控制的内在的或是人类本性的最大限度的控制,文明的这两个方面是相互依赖的。我所理解的是:法律是一门社会科学,以文明是法律的科学的出发点,而法律是对人类本性的最大限度的控制。但是这种对人类内在的或是本性的支配力到底是什么,是怎么样产生的,它是怎样得以保持、促进和流传的?之后有给出答案,这种支配力是直接通过社会控制来保持的,是通过人们对每个人所施加的压力来保持的。施加这种压力是为了迫使他尽自己本分来维护文明社会,并阻止他从事发社会的行为,也就是不符合社会秩序假定的行为。社会控制的手段就是道德、宗教和法律。今天,社会控制首先是国家的职能,并通过法律来行使。它的最后效力依赖于专为这一目的而设立或遴选的团体、机构和官员所行使的强力。它主要地通过法律发生作用,这就是说,通过被任命的代理人系统的和有秩序的使用强力。所以在庞德看来,法律的依赖于强力,强力的行使者为社会政治组织。

    第二章作者讲述了法律是什么。作者认为从纪元六世纪希腊人来世考虑这些事情以来,什么是法律就是一直是一个争论的题目。许多东西曾发生作用使这个问题成为一个困难的问题。但是困难最重要的根源是历史上三个完全不同的东西都曾使用法律的名称,给人们讨论什么是法律这个问题告成了很多混乱。因此,人们都曾试图用其中的一个来解释这三者。如果这三种意义可以可以统一起来的话,最后就用社会控制的观念加以统一,并分析了有效法律行动的局限性,得出如果法律在今天是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它就需要宗教、道德和教育的支持的结论。

    第三章作者主要讲述了法律的任务。他在里面有这样一段话:一个法律制度通过下面一些列办法来达到,或无论如何力图达到法律秩序的目的:

  • 2、 《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读后感600字

    法律必须在存在着其他比较间接的但是重要的手段家庭、家庭教养、宗教和学校教育的情况下执行其职能。如果这些手段恰当地并顺利地完成了它们的工作的话,那么,许多本应属于发法律的事情将会预先做好。理性的法治社会,绝不是法律安排所有事情的社会,当我们近乎盲从地呼吁法律之治理,我们毋宁更需呼吁社会公德的重建。因为更多时候,社会不是因为缺少法律的约束而无序,而是因为只有法律能够起到约束作用而难以治理。当家庭、职业、学校乃至宗教的力量从社会人行为的约束力量中被剥离出去,个人的行为再难以限制。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有一点法律的空子,他就会不顾一切,甚至,在一点点侥幸心理之下,人们也会逾越他人的权益边界。 也只有在社会道德体系形成了良性循环,法治才会成为常态。毋宁说,法律其实是作为社会最为底线的保障而存在的,它提醒着人们自己身处的社会并不是缺乏强制力的存在。 在文明社会中,人们必须能假定其他人不会故意侵犯他们,必须能假定那些从事某种行为的人在其行为中将适当注意以免给其他人带来遭到损害的不合理的危险,否则曾使物质自然界的许多东西有可能被控制起来供人类已用的研究、试验和调查,就不可能进行了。社会信任体系的建设,其价值在于使得使人类力量得到最大可能的展现。而对文明的信任,对社会体系的认可,是人类对外在的物质自然界和人类目前能加以控制的内在或人类本性实现最大限度控制的基础。没有这些前提,人类的一些物质、精神活动都展开的心理条件。这种情况下,欲以实现发展的想法是荒谬的、不可想象的。

  • 3、 《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读书笔记650字

    法律必须在存在着其他比较间接的但是重要的手段家庭、家庭教养、宗教和学校教育的情况下执行其职能。如果这些手段恰当地并顺利地完成了它们的工作的话,那么,许多本应属于发法律的事情将会预先做好。理性的法治社会,绝不是法律安排所有事情的社会,当我们近乎盲从地呼吁法律之治理,我们毋宁更需呼吁社会公德的重建。因为更多时候,社会不是因为缺少法律的约束而无序,而是因为只有法律能够起到约束作用而难以治理。当家庭、职业、学校乃至宗教的力量从社会人行为的约束力量中被剥离出去,个人的行为再难以限制。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有一点法律的空子,他就会不顾一切,甚至,在一点点侥幸心理之下,人们也会逾越他人的权益边界。

    也只有在社会道德体系形成了良性循环,法治才会成为常态。毋宁说,法律其实是作为社会最为底线的保障而存在的,它提醒着人们自己身处的社会并不是缺乏强制力的存在。

    在文明社会中,人们必须能假定其他人不会故意侵犯他们,必须能假定那些从事某种行为的人在其行为中将适当注意以免给其他人带来遭到损害的不合理的危险,否则曾使物质自然界的许多东西有可能被控制起来供人类已用的研究、试验和调查,就不可能进行了。社会信任体系的建设,其价值在于使得使人类力量得到最大可能的展现。而对文明的信任,对社会体系的认可,是人类对外在的物质自然界和人类目前能加以控制的内在或人类本性实现最大限度控制的基础。没有这些前提,人类的一些物质、精神活动都展开的心理条件。这种情况下,欲以实现发展的想法是荒谬的、不可想象的。

  • 4、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后感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后感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后感第2页

  • 5、 《社会变迁的法律解析》读后感1200字

  • 6、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后感900字欣赏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一书由瞿同祖所著,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特征与中国社会史的基本关系,让我们看到古代政权制度,对于喜欢古代文化的研究者来说是一本不错的书。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后感900字欣赏。

    本周由于周四要去参加比赛,时间比较紧张,所以提前总结了小半周的内容,这两天也因为准备比赛并没有太多的空闲时间,所以就阅读的马腾老师推荐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的第一章,并对其中内容做了简单的总结。

    瞿同祖先生主要从五个方面介绍刑法中的家族主义:亲属间互相侵犯的犯罪、容隐制度、代刑、缓刑免刑、亲属复仇。

    第一,亲属间的侵犯,主要以三种罪名加以证明。

    首先是杀伤罪,具体有以下几点:(1)不分故伤或者误伤,有特别情节的案子,也需得到皇帝的首肯才能有减轻的机会;(2)因父母被人殴打,为救父母情急,误伤父母致死,也需依照法律拟凌迟,后请旨核减;(3)父母为了子孙而气忿自尽,子孙也要承担逼死父母的责任。

    其次是奸非罪,处分较常人相奸,罪名加重。但与亲属间杀伤罪尊卑长幼的处分不同,奸非罪不分尊卑长幼,犯奸的双方处分完全相同。

    最后是盗窃罪,罪名与亲等成反例。

    第二,容隐。反过来讲,禁止干名犯义,即子孙告祖父母、父母要受到法律严格制裁。但同时由于子孙可能出于要救其亲,使其免受刑罚,而以身触犯告父祖的刑法,所以制定了为首免罪的规定。但需要注意的是亲属相为容隐及干名犯义的法律,对于谋反、谋大逆、谋叛的大罪是不适用的。

    第三,代刑。因为历来政教注重伦常孝弟之道,如果犯人的子孙兄弟请求代刑,则由有司奏明,经皇帝的裁决而加以特赦或者减刑。

    第四,缓刑免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从唐至清,犯死罪而非不赦重罪,直系尊亲属年老或者笃疾需要人侍奉,家中又无成丁的,可以上请,由皇帝裁决。(2)对于犯了流罪而祖父母、父母年老无人侍养的情况,魏、唐、宋法律规定不赦免其流罪,但是允许其暂时留养,待父母死后或者家里另外有人可以侍养时再执行。明清法律则更宽松:止杖一百,余罪收赎,存留养亲,父母死后不再执行流罪。(3)犯人平日不孝,则没有声请留养的资格。(4)例外的是侵犯旁系尊长,关系服制,不能适用留养。(5)对于被害人是独子,亲在无人侍奉,清律规定杀人之犯则不准留养。

    第五,亲属复仇。由于族人彼此是兄弟姐妹。对个人的伤害无异于对全族的伤害。而在家庭中,出于伦理孝道,也需为亲属报仇。复仇的责

  • 7、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后感(读后感范文)

    初读翟同祖先生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是在今年春节之后,由于新冠状肺炎疫情发展形势严峻,小区封闭不得外出,在家闲来无事,想起了翟同祖先生的这本书,翟同祖先生用在家所学从法制史方面给我们简明而又详细地阐述了从古至今,中国法律的发展。不仅从先秦为起点,更深入到上古时期乃至红山文化时期。详细阐述了每条法律的变化过程,并有实例佐证,使得全书整体看上去很严谨、细致。

    更多读后感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m.dhb100.com

    为什么说作者思路非常严谨,给大家举个例子,从开始看,翟同祖先生介绍完古代法律是分为家族式的小单元,有将家和族分开后进行阐释。然后讲到父权的时候,有这一句话,“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学找”(说的是父权的意志不可侵犯)。翟先生首先加入自己的阐释,从法律的观点来看,是法律给予的。然后翟先生又类比了罗马时代父亲的“生杀权”;又举例秦二世的矫诏行为,借父名赐死蒙恬和扶苏。又拓展到法律的神圣性,又举例对神圣性进行说明,“元明清开放,父母并非绝不可杀子孙”。举出了王起活埋儿子的案例。翟先生从一个父权,拓展到各个时代,滴水不漏的进行全面系统的阐释。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做了一些思考。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不平等的社会,这种不平等在政治、社会、生活各个细节处表现出来,所谓的一个“礼”字,将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在社会秩序中做了固化。这种社会结构的安排固然可以保证稳定的社会秩序,但也扼杀了社会前进和创造的活力和动力。它也许有利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但有碍于其他产业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后来会落后了。社会的良好发展,不能一枝独秀,而应该百花齐放,法律不应束缚人们的创造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彰显法律的公平和正义。在疫情防控期间,多次出现了居民与防控人员发生争执的事件,有的人仗着手中的公权无视政府规定,硬闯防疫关卡,均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如今法律对待任何人都是平等的,无论你是公职人员还是普通百姓。法律的平等,能够保障社会的稳定,社会的稳定才能让国家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才能让人民安居乐业。(刘鹏)

    最近因私事被惊扰,恰逢要翻译法律史的文章,颜老师就推荐了瞿同祖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给我,读完了结合生活有一些感悟,记录下来:

    读后感大全网专业提供免费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www.dhb100.com

    1.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完全是建立在一种严谨稳健的等级制度之上,这一制度

  • 8、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后感1500字3篇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读完作品之后,可以把他的思想给简要记录下来。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写好作品读后感有什么技巧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后感,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后感(篇1)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后感2000字!

    读完瞿同祖先生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一书,其中浩如烟海的知识,让我大有收获。纵观其全篇,其中第二章婚姻中关于“妻的地位”一节,让我有所感发。虽说男尊女卑这一封建腐朽思想在当代中国社会这一大环境下已基本隐退,但在当代中国家庭,尤其是核心家庭中,这种思想仍然存在,甚至可称为根深蒂固。

    在瞿同祖先生笔下,古代社会中,妻的地位,从古代法律关于“夫妻相殴杀”的规定中可见一斑:“夫殴妻则采减刑主义,唐、宋律殴伤者减凡人二等……妻殴夫但殴即成立殴罪,不问有伤无伤。夫殴妻则无伤不成立殴罪……还有一点也值得注意,明、清律妻殴夫不问有伤无伤,伤轻到什么程度,只要有殴打的行为便可作为夫愿意离婚的条件,折伤以上便是义绝了,夫殴妻则须至折伤以上才可离婚,并且妻的单独方面的意思还不能构成离婚条件,须征求双方的同意……”

    由此可见,在古代社会中,妻在一个家庭中的地位是极低的,夫妻双方的法律地位是极不平等的。根据被古人奉为圭臬的“三纲”规定,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妻在家庭中可以说是夫的从属,一切以夫为首。古代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在一个男尊女卑严重的封建社会中,她们的一生都要依赖于家中男性,却又不曾得到过该有的尊重,又是付出心血最多的。

    书中还说到:“夫过失杀妻是不问的,但妻之于夫却无此权利。”可以说,在古代中国,一个家庭中,夫在某种层面上甚至掌握了对妻的生杀权,在婚姻中,妻的人身安全,在大范围下是基本无法得到法律保障的。再看当代社会,“家暴”这一恶劣现象,在社会中仍然时时发生,每一次,都是一个破碎的家庭,一个沉重的故事。

    自封建古代继承而来的,婚姻中的夫妻不平等,这似乎是一对潜在的基因,隐藏在当代人们的血液中,随时可能爆发。这存在于他们的血液之中,甚至让某些家暴者认为,家暴,理所当然。在一个存在“家暴”现象的家庭中,妻往往是弱势者、受暴者,她们日日夜夜的默默为家庭付出,却还要忍受来自丈夫的暴力。

    近日,家庭暴力这一敏感词汇再次被人们所关注,网络美妆博主宇芽被男友家暴,

  • 9、 控制愤怒读后感欣赏

    《控制愤怒》是一部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著作的书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作者主要通过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问题的观察,提出了一些可以控制情绪的方法。网友们是如何评价这本书的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光看书名,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技能书,类似于市场上太多的鸡汤文,知道这样或那样的方法,面对坏习惯,却只能是治标不治本,不能对人产生持续的影响。读完之后发现,远远不止我想象的那么简单。书中的逻辑不算很清晰,但也有线索可循。先让大家都认识到愤怒情绪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比如说破坏亲密的人际关系,破坏工作中的人际关系,让情绪变得更糟,引发攻击性行为,带来精神痛苦,甚至还会引起心脏病。再指出应付愤怒情绪的误区,之后引出理性行为疗法的相关理论,并对理性信念和非理性信念进行有关解释,引用了身边的一个实际存在的例子方便读者能更加容易的理解这一理论。在我看来,本书的中间部分为整本书最精彩的地方,通过对比控制愤怒的行为方法与()控制愤怒的思维方法,层层递进,方便读者对新理论的理解与掌握。虽然书中某些观点可能会出现重复,或者在阅读过程中略感枯燥,但开卷有益,凡读皆有所得。

    读完前两章,作者罗列有关应付愤怒情绪的相关误区,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联想到身边的人,因为心脏疾病,早早地离开家人,原本以为,是工作上的压力带来的伤害,没想到,了解到他们之前的生活,就会发现,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生活当中就已经被贴上了暴脾气的一个标签。这使得我我对这本书又多了一份敬畏感。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的情绪伴随思维的产生,情绪上的困扰是非理性的思维所造成。理性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适度的情绪反应;而非理性的信念则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非理性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会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这也就能够很好地说明了,为什么人总是在愤怒的情绪下,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追根溯源,其实,愤怒源于我们的内心,在于我们对于一件事物的态度,或者是看法。

    再引用作者说过的一句话,本是作者对于生活的态度我们不是被邀请到这个世界上来的,生活的本身并没有意义,而是我们给了它意义。我们赋予生活意义的方法是,决定什么是我们喜欢的,什么是我们不喜欢的,什么是我们特殊的目标和目的,从而为我们自己选择了意义。在我看来,这也是一种自信的态度,这一点在书中也有相关论证,也提供了一些方法和理论来

  • 10、 《法律社会学导论》读书笔记心得感悟2000字

    《法律社会学导论》读书笔记心得感悟2000字:

    《法律社会学导论》是罗杰.科特威尔所著,作者认为,法律具有两种面孔:一方面,它是一种学说和观念的集合,能够被逻辑地或者教义地解释和发展;另一方面,它也是一种对特定机构及其实践的社会生活进行调整的机制。所以,除了作为一种抽象的逻辑事物外,法律也必须被看作是一种社会经验之事实。法律规则只有适用于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才能体现出其含义和意义。从而,将法律作为一种服务社会目标的社会现象进行严谨的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从社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法律和社会的关系是难以割舍的,然而对于它的研究和探讨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却把它作为一种游离于社会的孤立现象来加以分析,至多也仅仅局限于从法律与社会的某些目的相结合或从社会的某一方面来研究和论述。而把法律置于社会整体的视野中来观察和描述,那是法律社会学产生以后的事了。

    罗杰·科特威尔认为,对于法律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把法律置于社会背景的不同画卷里,并以不同的笔触来描绘它,本书作者首先试图解决的就是研究和观察法律的角度问题。在广阔的人类历史画卷里,法律很明显是脱胎于社会母体的,法律的社会意义不是既定的,而是赖于社会状况的变动而变动的,这种变化在不同社会里千姿百态,而法律本身则几乎是无能为力的。

    本书主要分为法律的社会基础、作为社会变迁工具的法律、作为整合机制的法律、法律权力与意识形态、法律的接受与法律的正当性、法律的职业守护者、法官、法院、纠纷、法律执行与法律援用、以及法律预测等及部分构成,其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法律的社会基础。

    首先,作者论述了民俗与伦常,法律起源于或者说必须起源于伦常。伦常逐渐演变成法律,后者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而与前者相区别。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民俗和伦常也渐渐地发生着改变。但是萨姆纳认为,通过有意识的立法从根本上改变民俗的余地很小。“立法必须立足于既有的伦常,立法要想行之有效,就必须与伦常保持一致”社会生活自身具有活力,法律、哲学、宗教和道德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事物,只不过是这种活力的各种表现而已。它们深深扎根于社会发展过程中,却几乎无力改变这种进程。道德是伦常中的禁忌和命令的总和,它界定了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因此,道德从来就不是直觉性的,而是具有历史性、制度性和经验性的。哲学和伦理学同样是伦常的产物。从现代观念来看,民俗和伦常的起源并不必

  • 2022-01-06

  • 2021-08-25

  • 2019-10-19

  • 2021-12-13

  • 2021-04-23

  • 2019-10-09

  • 2021-05-09

  • 2019-10-29

  • 2019-09-28

  • 2019-09-28

  • 2021-08-25

  • 2019-10-11

  • 2019-10-19

  • 2023-06-0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09

  • 2023-02-07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10-24

  • 2023-05-25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10-19

  • 2022-11-19

  • 2019-09-22

  • 2019-09-21

  • 2019-11-08

  • 2019-10-28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0-16

  • 2019-11-06

法律和社会控制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法律和社会控制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法律和社会控制读后感、2024法律和社会控制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