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读书活着的读后感 > 地图 > 读书活着的读后感,2024读书活着的读后感
读书活着的读后感相关栏目
读书活着的读后感热门栏目
读书活着的读后感推荐
读书活着的读后感

(共 540 篇)

  • 1、 读书活着的读后感1000字

    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读书活着的读后感,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一本好书帮助我们跟他人有沟通的话题,在阅读了作品后,我们大家都对这个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读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

    读书活着的读后感 篇1

    《活着》是余华的名作,之前很多人都像我推荐过。因为一直不是很喜欢那个年代的故事,迟迟未看。最近闹书荒,拿起来看看,竟有种“不虚此行”的感觉。

    福贵由一个富贵家族的少爷,到败光家产、被抓壮丁、女儿聋哑、儿子献血死亡、女儿大出血死亡、妻子病逝、女婿事故惨死、外孙撑死……从那以后,福贵就始终成了孤零零的一个人,与一头老牛为伴,那头牛也叫福贵。

    福贵的一次又一次地失去、一次又一次重新开始,却又要面临新一轮的挫折。在这个过程中,他竟如此平静,每一个可以让人“歇斯底里”的打击,他好像都选择了默默接受。在读书的过程中,更为其心痛,更为其不甘。可看完整个故事,再去想想,对福贵来说,在那个时代活着真是最重要的事,其他的事假如他抗争了又怎样?不过徒劳而已。

    和福贵相比,我们真的需要感谢这个时代。尤其是刚经过一场可怕的疫情,活着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尽全力地去活着也是我们和福贵面临的同一件最重要的事。还好,这个时代,我们能看见更多,能听见更多,在面临打击时,很多人也不是孤身一人,你身边总有人比你强大,并且愿意一直温暖地站在你身边,甚至保护着你。

    但愿,这世间每一个“勇敢乐观”的福贵都不再孤独,不再拥有这悲伤的故事,他们不仅活着,而且幸福地活着。

    读书活着的读后感 篇2

    又是一本沉重的书。花了六个小时读完了福贵曲折的一生,但我想人的一生可不是仅仅五个小时就能读懂的。开始福贵种种恶劣的行为真是让我恨的咬牙切齿,看到后面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外孙相继离世,独留福贵一个人在世,仿佛身上的力气也一点点抽尽。最心疼的还是有庆和苦根,他们年纪还那么小,放在这个时代,他俩谁还不是一个家的宝儿。看到有庆死后,福贵那句话:“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想是撒满了盐。”想必这盐是撒在了福贵的心上。心疼有庆,他活着还没穿过一双好鞋,那么善良、有爱的孩子,有糖懂得分享给妈妈和姐姐,为了不把鞋子穿坏,在大冬天都能赤脚上学,我们现在穿这么好的鞋有时都觉不暖和,可想而知有庆的小脚丫该有多冷,没想到他最后死去都是因为给别人献血……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

  • 2、 读书活着的读后感1000字模板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每个人读完作者所写的作品后,都会有不尽相同的看法,大多数人可以将这些细细品味作品后的感悟记录下来。你知道如何在读后感当中更好的抒发自己的心得体会吗?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读书活着的读后感”,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读书活着的读后感 篇1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这是一部充满血泪的小说。它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记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活着》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承受三万斤的重量,它没有断。生活从来安逸闲适、放荡不羁的阔少爷福贵,好赌成祸,一夜间输掉了所有的家产,成为了一贫如洗的穷人。然而,命运总不会遗忘给人沉重的打击。父亲含恨离世,母亲不辞而别。为了生活,福贵成了佃户,从衣来伸手到下田干活,经历了许多生活给予的困难,一家人为生活忙碌奔波,这才让福贵明白,什么叫生活。他告别了从前糜烂的生活,进入了朴实穷苦的日子里去。时间让他成长,苦难让他明白,他需要承担生命赋予的责任。

    在漫漫的岁月中,时间创造了诞生和死亡,创造了幸福和痛苦,创造了记忆与感受,创造了理解和想象,最后创造了故事和神奇。时间的变化掌握了福贵命运的变化,或者说时间的方式就是福贵活着的方式。许多的过往,清晰的模糊的伴随着我们成长。我们可曾时常忆起,属于我们的那个或辉煌或平淡的岁月,那份或长或短的故事?数十年时光苍桑了这位孤单的老人,他却依然能清晰地时常回忆过去的事,一次次倒带人生,像电影回放,感受生活的起伏动荡和平淡如水。

    “他对自己的经历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讲述自己,他是那种能够看到自己过去模样的人,他可以准确地看到自己年轻时走路的姿态,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生活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在旁人眼中福贵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可对于福贵自己,我相信他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他喜欢回想过去,喜欢讲述自己,似乎这样一来,他就可以一次一次地重度此生了。”在回忆里,生命一次又一次地重来,没有遗憾,没有怨言。福贵演绎了他自己的故事。那一份坦荡,是岁月洗涤过的清彻明亮;那一份平静,洋溢着淡淡说不出的幸福,一直陪伴着他走完

  • 3、 《活着》的读书笔记

    无数的文人墨客、心理专家告诉我们,人生是一个追求卓越,以求获得社会认同感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地设定人生目标,然后在长跑中不断前进,直至回归大地,结束在人世的一遭。励志书籍也在供求影响市场的经济规律下成为了最畅销读物,人们或多或少都渴望从中汲取能继续前行的养分。激情澎湃、洋洋洒洒的行文,如同黄土高坡上的鼓阵,齐齐敲响,震耳欲聋,给人无比的心灵震撼,但终究,岁月还是将这种震撼消磨得所剩无几,就如同那雷声般的鼓声终究还是随着扬起的高原黄土,消散在风中

    对于《活着》一书,它的力量并不是来自喊叫,不是来自批判进攻,而是一种隐忍的力量,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全书仿佛是在给读者讲述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谊,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可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无法抱怨对方。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活着》的主人公福贵用他的一生诠释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个平民苦难不平凡的生活,折射了中国人在那个阴霾笼罩的几十年是如何熬过去的。有人也许会问,在小说《活着》中,福贵处于那么一种极端的生存环境,为什么还是讲生活,而不是幸存?生活和幸存之间的轻微分界在哪里,如今的我们,追求的又是生存还是生活?

    我想,对于中国,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来说,生活和幸存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的轻微分界只是方向的不同,生活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内心感受,而幸存更多的是旁观者对于他人人生,一种无法言对错的看法。

    福贵的一生坎坷,败光了家产,气死了父亲,贫穷让他一生都无法给家人遮风挡雨,儿子因输血给干部的妻子过量,而意外死亡;高烧延误导致无法发声的女儿在产下唯一的儿子后就撒手人间;陪伴他一生,未有过半句怨言的妻子终究也被软骨症磨去了最后的生机。看不见的苦难生活,福贵牵着他的老黄牛,一步步的走着,走向黄昏的余晖,这一幕,落在眼中,折射入心底,是那样的沉重,而福贵在讲述这一切的时候却是那样的平静,如同与老黄牛的喃喃耳语,似乎这些都已化为血液中的成分,无法剥离,与命运相随。

    生活,只是一件外衣,有的人为它别上璀璨夺目的胸针,有的人在上边缝着一个又一个粗糙的补丁,但无论是华丽还是褴褛,我们都穿着专属于自己的外衣行走在风尘中,承受着外界的一切,感知着身边的一切,有爱有痛,有苦有甜。生存,还是生活,仅仅是一线之隔,

  • 4、 我们都要好好的活着--《活着》读书笔记

    我们都要好好的活着--《活着》读书笔记

    《活着》讲述的是:地主少爷富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的富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妻子、儿子、女儿、女婿、外孙先后离他而去。看着让我们止不住泪湿双眼,因为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富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当看完《活着》你才会明白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是你眼睁睁看着身边的一个个亲人慢慢死去,你却毫无办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单的一个人!才会知道,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静静地等待着死亡的那一刻。才会意识到活着就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千万别为自己找什么借口,因为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在历经了那么多令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之后:福贵学会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压。他只是很单纯地为了活着而活着。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有一丝孤零零的意味。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换成是我,我会不会继续生存下去,但是他却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这种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和对世界的乐观态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也更是我们所需要的。记得有那样一句话: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个被播种的苦难都会长成为一个希望,他们就是我们的双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么,不管肩上负载着什么。

    经历过亲人离去的我,却无论如何也无法想像福贵面临亲人离去时的心境。父亲的离去,使福贵萌生了罪恶感,初初体会到作为男人的责任,想为这个家承担所有,我也在此处为他而庆幸,但却没有想到接下来他的命运并没有因他已经承受的惩罚而稍许的减轻。苦难还在继续。母亲的离去他没有亲见,母亲在盼着他的归来中无望而平静的死去,读来不会过于沉痛。可我却不忍读有庆的死。那个孩子的死,几乎令我窒息(为救县长夫人被抽干血而死去)。于是,我落泪了,甚至怀疑他的真假,为一个十三岁的孩子的死去。

    活着,是一切的源头。没有了活着的前提,一切不过是空。

    我也曾为一些身外的事不开心,也曾为想得到而未得到的而耿耿于怀,如今,书中所有的死亡,书中福贵面对死亡的平静,甚至那头和他相依为命的老牛,都能让我体会到生活并没有我想像的那样遭。

  • 5、 《活着》读后感:为活着而活着

    余华的这本《活着》被几个朋友推荐过了,不知道我是出于偏见还是什么,总觉得这本书大抵描写的也是五六十年代农村的故事,就像《白鹿原》,这类书大多称之为名作,但我好像就是一个单纯喜欢读故事的人,喜欢高潮迭起、迂回曲折,对这类太深刻的作品反而是不大感冒的。

    和朋友聊起读书,这本《活着》再次被提及,我想是应该看看了,从下载下来到读完,两天时间,像着了迷似的,越读越被深深的打动,越是停不下来。

    一个人的一生装进了一本仅仅几百页的书,没有对人物心理浓墨重彩的渲染,只是简单的叙述。讲的人娓娓道来,平静的叙述,听的人心里却波澜起伏,久久不能平静,这大概就是余华的高明之处吧!

    福贵,又富又贵,多好的名字啊,这也是他的父母对他的期望,光宗耀祖、又富又贵,可他的一生却是潦倒穷困、厄运相随。年少轻狂,仗着家里吃喝嫖赌,等到输光家产,父母离世才幡然醒悟,但觉悟、改变并没有阻止厄运的脚步,在那个年代生活本就难以为继,儿子、妻子、女儿、女婿、外孙又相继离世,只剩下他孤零零的活着,他亲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亲人,与一头老牛为伴,书中有一句话说的很好,活着不是为外在的事物而活着,而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活着,对福贵而言只是一种生活状态,他的心经历太多苦难,已变得波澜不惊,看透人生的磨难,才豁然开朗,才能够平静的叙述那些常人难以承受的苦难,才能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安静的度过人生的黄昏。

    福贵的故事能够打动人不是因为命运给了他接二连三的打击,而是那种经历苦难、看破人生后的豁然开朗,亲人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故事并不离奇,但却是异常痛苦的,当亲人相继离开后,福贵大可以一死了之结束这悲剧痛苦的人生,可他没有,他选择接受,好好的活着,种种地、唱唱歌、和老牛说说话,他困苦的一生让人感慨,但他平静的讲述才真的让人心疼,真的打动人!

    现实生活的无情与残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广,而活着,纵容要承受众多难以接受的痛苦,却依然要坚韧、顽强,这大概就是生命的力量,活着的意义罢!

    ps:有的酒越品越香,有的书越读越深刻,看来以后读书得沉下去。

  • 6、 活着的领悟_活着读后感1500字

    活着是为了什么,或许我们许多人一生都在刻苦的思考这个问题,但真正理解的也不过是寥寥无几,也许活着就是一份信念,一份支持,让我们即使身处逆境,也能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也许福贵不过是生活在中国底层的人,他的故事也许是在这大千世界中每天都在发生的事。这本《活着》不仅是讲述了极端情况下的不幸, 更是描述了活着的信念意志,余华的语言并不优美华丽,但正是这样质朴语言让我感同身受。他没有用过多的语言去描述福贵的苦难,但让我的心却悲痛万分,也许这便是我们口中所谓的命运。

    《活着》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向我们述说福贵的苦难,但如果用心感受,他的经历充满了失而复得的喜悦与欢乐,他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曾让他欣喜万分。他的人生态度,令我敬佩,他永远相信生活是属于每一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别人的看法。他是位普通的人,没有高尚的品质,年轻时,他也曾败落家产,不思进取;他也曾在炮火下体验生活的艰辛,也终明白家的温暖;当身旁一位位亲朋好友的逝去, 他才悔恨,他才不甘,最后的夕阳下那与老牛依偎的背影,那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的无奈,或许是他对生命最好的诠释吧!

    我曾记得一个故事:一位年轻的生命,在天使的指引下从名望爱情、富贵、享乐、死亡中挑选一个,但他将所有的一切尝试过后,没有欢乐,没有愉快 留下的不过是恣意亵渎的老年。 我们这一生,就像徘徊过这个世界的流浪者,我们希望找到一个方向,来证明自己不是那么平凡,但却从未实现。 我从福贵的身上看到了许多的闪光点,他从未拥有过我们追求的东西,但却永远热爱生命,还相信也许下一秒便会有转机,试问在世间有几位像他一般的领悟生活。

    活着一词是多么充满力量,它像一句指引,又像一句教导,它让我们生活下来,去感受去领悟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磨难、失败以及惆怅。让我们面对一个巨大的苦痛时,忘记绝望,化作我们心中最闪亮的光,指引我们生活的方向,让们拥有坚强的理由。

    也许我是一位多愁善感的人,看到福贵身边最爱的人一位位的逝去,我的泪水便会模糊了我的眼眶,那种送走亲人痛彻心扉,像小刀在雕刻我的心。 为何生活要充满了离别的苦痛,而所有的一切,都要让生者来担当?但我也从这本书中明白,活着,团圆在一起,哪怕是富是贫,是福是祸,笑脸也随处可见,而那些逝去的生命,也将永远活在爱的人心里。

    人活在世上也许只是为那一口气,只要活着才有拼搏的资本,青春的小路上也许有

  • 7、 《活着活着就老了》读书笔记
    《活着活着就老了》是冯唐的一本随笔集。看了这题目真有意思,是的,随着岁月的流失,渐渐的我们每个人都会衰老。冯堂是一个特别的人,因为他不需要以字谋生,所以字里行间就多了几分嚣张。翻看他的文章,不难看出他的才思敏捷和霸气侧漏,挺有意思。 这本书集合了他近十年的文章,分为四个部分:那些书,那些人,那些事儿,那些地儿。开篇就说这本小说整体水平低下,吸引好奇的你读下去。讲到好小说的标准,他说结构好的文章远比辞藻华丽的文章好的多,但是如果一本书能让你感动,那么文字、结构、才情神马的就都不重要了。我仔细回想了一下,貌似中文小说里面我最喜欢的作家应该是张爱玲,国外的作家是村上春树,其余的只能谈得上某本书,谈不是某个人了。不过,我个人好像阅读中文小说偏多,是不是意味着我整体水平低下呢?呵呵,我想阅读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有不同的妙处,不过我也确实需要补充一些外国优秀小说,因为我最近也发现,国外经典小说的结构都还是很不错的。 书里有一段是说冯唐他想趁年轻看完《二十四史》,这是我这大半年来听到的关于传统文化最清新的一句话这才是文化积淀!党员看讲座,看来看去都是《弟子规》,敢情古人几千年就孕育出这么个东西,书店上架还得放成功学的柜子上。学问不是这么做的,背一句首孝悌,次谨信就能做到的话还要警察做什么。急功近利必然适得其反,得慢慢地煲,不是说要煲出个出口成章,而是要煲出学以致用。 我之前看《战国策》,感觉就像在看两块五一本的《故事会》,到后来有时遇到个什么事,会忽然想到哪本哪本古书里有写过这么一段,该怎么做、有什么后果都写得明明白白。人生苦短,能遇到的事也就那么多,古人都总结好码成字了,这是单说史,要是再看些散文、诗词,什么人啊、情啊、景啊也就没跑了。周国平在《经典的理由》里面说:我反正不能一辈子生活在与人生无关的某个专业小角落里,怀着囊括人类全部知识的可笑的贪欲,我选择了哲学这门凌驾于一切面对一本随笔集是很难写出框架式读后感的,况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毕竟是一些感性的文字,写在这里好像仅仅只是为了纪念:看了这题目,我就情不自禁想读完了此书。 最后要说的是,这本书值得再细读一边,为了体会那些有趣的句子、体会到精彩的人生。

  • 8、 活着的读后感

    活着的读后感范文一

    人是为了活着本生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余华

    活着,也许人们会觉得这话说得很俗气,但是这其中承载的感情、意义和不屈的力量却是我们生命的图腾。人这一辈子,到头来就两个字-----活着

    当我一打开这部小说,就一口气把它看完。这故事讲述了主人公福贵的一生。上世纪四十年代,他是地主的儿子,娶了城里一个有钱人家的女儿,妻子贤惠家业丰实,可是他每天都进城里的赌馆赌钱、嫖妓。终于有一天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他的父亲被他这个败家子给气死。地主位置被经常赢福贵钱的龙二坐了。已怀孕的妻子也被老丈人接走,带着多病的老母亲和年幼的女儿过着痛苦的日子。万般无奈之下福贵只好向龙二租地种庄稼,福贵的娘安慰福贵时说: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后来妻子看他改过了也就愿意回来一起过着贫苦的日子。一次福贵为救母亲的病去城里抓药,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逼去当兵,拉大炮。在战场上九死一生的他最后当了解放军的俘虏,他幸运的被放了归家时,女儿却已经因病成了哑巴,母亲死了,家里一穷二白,但也过得自在。但几年后已经读五年级的儿子因给县长的老婆输血,因输血过多而身亡;后来哑巴女儿好不容易找到好归宿嫁了出去却因产后失血过多而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楚,被作者余华描述得淋漓尽致。女儿死后几个月妻子就因病死亡;女婿二喜做工时被板车压死了;后来福贵一个人抚养唯一的亲人外孙苦根,虽苦又累,但心里却很高兴,有了苦根,人活着就有劲头。可是最后跟自己相依为命的苦根也因吃豆子时噎死了福贵经历了人生最大的痛苦失去所爱,但他却奇迹般地挺了过来,依然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到风烛残年之时,依然牵着一头老牛做伴过日子。

    福贵一生过得都很苦、很艰难,承受着常人可能无法承受的苦楚,这却让这个老人愈发的珍惜生命。

    他们那些年代,多次闹大饥荒,饿死的人千千万万。他们几个月不进一粒米,眼睁睁看着很多人饿死、惨死在自己眼前,可以说惨不忍睹。而我们这辈都做着什么?

    看到很多人为些看似不起眼的烦恼自杀,我就纳闷了。 小说中后来当上县长的春生,在大革命的时候被批判被打得死去活来,那才叫生不如死。而历经磨难的福贵又是这样规劝春生,你该好好活着;而我们经历这些又算什么?

    作品《活着》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人在苦难中坚强地活着,更是引出关于活着的本身思考。富贵的命运昭示着人类苦苦追寻一切不过虚妄而已,其实人真的只是一种

  • 9、 《活着》的读书笔记精选

    也许以下内容“《活着》的读书笔记”合你需求。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在作品中,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感受到作品的优秀程度。是时候把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了。本网页内容仅为您提供参考!

    《活着》的读书笔记 篇1

    一个人的一生装进了一本仅仅几百页的书,没有对人物心理浓墨重彩的渲染,只是简单的叙述。讲的人娓娓道来,平静的叙述,听的人心里却波澜起伏,久久不能平静,这大概就是余华的高明之处吧!

    福贵,又富又贵,多好的名字啊,这也是他的父母对他的期望,光宗耀祖、又富又贵,可他的一生却是潦倒穷困、厄运相随。年少轻狂,仗着家里吃喝嫖赌,等到输光家产,父母离世才幡然醒悟,但觉悟、改变并没有阻止厄运的脚步,在那个年代生活本就难以为继,儿子、妻子、女儿、女婿、外孙又相继离世,只剩下他孤零零的活着,他亲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亲人,与一头老牛为伴,书中有一句话说的很好,活着不是为外在的事物而活着,而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活着,对福贵而言只是一种生活状态,他的心经历太多苦难,已变得波澜不惊,看透人生的磨难,才豁然开朗,才能够平静的叙述那些常人难以承受的苦难,才能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安静的度过人生的黄昏。

    福贵的故事能够打动人不是因为命运给了他接二连三的打击,而是那种经历苦难、看破人生后的豁然开朗,亲人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故事并不离奇,但却是异常痛苦的,当亲人相继离开后,福贵大可以一死了之结束这悲剧痛苦的人生,可他没有,他选择接受,好好的活着,种种地、唱唱歌、和老牛说说话,他困苦的一生让人感慨,但他平静的讲述才真的让人心疼,真的打动人!

    现实生活的无情与残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广,而活着,纵容要承受众多难以接受的痛苦,却依然要坚韧、顽强,这大概就是生命的力量,活着的意义罢!

    《活着》的读书笔记 篇2

    “活着”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主人公“福贵”怎样“活着”?前半生仗着老子一百多亩田地为所欲为,老丈人见着了都要躲得远远儿的,伦理纲常压根儿没放在眼里,跟老子对骂也是常事,在村里人眼中丢净了脸面,尽管从小过惯了村里人眼中“奢侈糜烂”的生活,好歹只作贱了自己,没有伤到别人,居然乖乖的还了赌债。

    他不是好儿子、好丈夫,甚至好邻居都算不上,而一切在他输光了自家所有田地的那一刻发生了翻

  • 10、 《活着》读书心得(读后感参考)

    书是明灯,能照亮光辉人生。一篇故事一篇心得,人们在阅读了一篇书籍后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体会。读后感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读后感”才是你读完长篇大论之后真生能剩下留给你的知识。那么,哪些读后感写得不错可以借鉴呢?请您阅读小编为您编辑整理的《《活着》读书心得(读后感参考)》,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着》读书心得当生存成为奢侈品,活着便是一种幸福。昨天刚看完了《活着》,实在是有些压抑。都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是对于富贵来说似手并不是这样的。的确,最开始的富贵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败家子儿,吃喝嫖赌无一不做。就连家珍挺着肚子跪在地上求他回家,他也无动于衷,还对她拳打脚踢,直至富贵自己都觉得无趣了才叫人把家珍拖了出去。那时的他着实是可恨的,一直到他输光家产才慢慢成长起来,有了人样。破产后的他一直在努力承担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以及一个父亲的责任。他不再像以前那般胡作非为了,他开始下地干活,关心家人,但命运似乎就是想和他开玩笑,他们搬出去不久,他就成了没有父亲的孩子;在去给母亲请郎中的途中被抓去当兵,好不容易回来后又发现自己已经成了没有母亲的孩子了,原本聪明伶俐的女儿也被剥夺了声的机会。命运在安排他成为“孤儿”后还没有罢手,而且似乎还和他玩起了游戏,每次当富贵陷入困境时,他就会开恩给富贵一点希望,可还没等富贵完全定格下那些美好时,一盆冷水就紧接着泼了过来,如此周而复始,直至富贵成了一头牛的名字。富贵先后失去了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妻子,女婿以及外孙,他送着一个又一个亲人离开这个世界,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痛苦。他每失去一个亲人,我都觉得应该是最后一个了,可命运却不想放过他,最后独留他一个人孤苦伶仃时才肯罢手。其实我不太明白上天留着富贵继续活着是对他的恩赐还是诅咒,我只知道没破产前的他确实是面目可憎,幡然悔悟过来的他也的确一直在努力地活着,经历过太多太多的绝望。有时候我又会觉得富贵也许也不是一个只有霉运的人。他父亲虽然对于他败光家产的行为十分气愤,可却还是立即变卖了家产替他还债,还用心良苦地全兑换成了铜钱想要告诉他每一个铜钱都来之不易;无论他之前做了多少荒唐事,他的母亲始终都是相信他的,在临死前都一遍遍地说着“富贵是不会去赌的。”;即使他之前那样对家珍,可家珍还是一直不离不弃,放弃了好日子都要和这个之前不务正业的“败家子儿”在一起;凤霞一下子从大小姐变成了贫

  • 2023-04-27

  • 2019-09-21

  • 2019-09-20

  • 2022-04-07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10-14

  • 2019-09-20

  • 2019-10-24

  • 2022-01-24

  • 2022-04-05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1-23

  • 2022-01-09

  • 2019-09-25

  • 2023-04-03

  • 2019-09-20

  • 2022-04-09

  • 2019-11-12

  • 2021-07-13

  • 2022-01-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1-12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4

  • 2022-01-08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1

  • 2022-01-09

  • 2019-09-20

  • 2019-11-12

  • 2019-09-20

读书活着的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读书活着的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读书活着的读后感、2024读书活着的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