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 地图 >

发布时间:2019-09-25 来源:互联网

《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

一本好书,就像新的世界,让我们沉浸其中,废寝忘食,人类的进步,都是与读书相伴而行的。阅读作品后,我被作者描绘书写的情景吸引,印象深刻,读了作品以后,光有零星的思索还不够,这时需要认真地写一篇读后感。怎么才能防止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之前并没有接触过冯唐的任何作品,评价很高的《万物生长》和《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也未曾拜读。无意间翻到这篇随笔集,一下子就被冯唐这种痞痞的行文风格所吸引。有点刻薄有点坏,总是以意想不到的体位撩拨到人的痒处让人忍俊不禁。不管是**抑或是睡前、醒来之时,都可以读上一两篇以自娱,总会有让人击节拍案的片段或句子。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800字


前几天偶然看到冯唐写的一本杂文集《活着活着就老了》,确切地说是书的名字吸引了我而并不是冯唐。粗略地浏览了一下书的内容,就觉着特别有味道,便决定读完它。通过简介以及作家的自序,才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有关冯唐的事情。一个协和医科大学读了八年医学的博士在当了几年大夫之后毅然而然地决定弃医从文,就像鲁迅当年那样。平常人很难理解这种异类的做法。我不以为是因为全国暴力伤医事件层出不穷,一些医生在无奈的现实面前选择离开这个职业。而是一个人一旦有了一定的阅历、到了一定的境界,活着活着就明白了。

人的一生很短暂,从出生到死亡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有些人虽然长命百岁却始终没有明白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做过几件自己喜欢的事。冯唐不是这样的人,否则他就和我们一样了。他在文学方面的积淀与天赋绝对高于医学领域。我不了解他的医术有多么高超,但我从他的文章里知道他的笔杆子绝对有力。一把手术刀时间久了定会生锈,一篇好的文章却能万古长青、流芳百世。 活着活着就老了,不是对生命的悲观咏叹而是对人生的深刻认识。

只有老有所爱才能老有所为。到了一定的年龄还不能醒悟,还不去做几件真正喜爱的事情,恐怕到时候就只剩遗憾了。老了就无所谓成名成家、无所谓出人头地、无所谓别人的说长论短。 喜欢文学就选择几本好书,择一处偏静之所,把心沉在喜爱的文字中,梳一缕清风明月。喜欢旅游就打点行装背上相机,坐上火车看看沿途美丽的风景。喜欢钓鱼就准备一副渔具,坐在河岸池边,享受温暖的阳光、享受垂钓的愉悦,不管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喜欢音乐就买上一套音响设备,听一曲《二泉映月》、听一段《命运交响曲》,让美妙的乐曲涤荡尘封的心灵。喜欢写字画画就准备一些纸墨,在自己的书房里涂涂画画,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喜欢烹饪做饭就找一本菜谱,把温馨的亲情呈现在小小的饭桌上。

凡是你喜欢的就一定是幸福的。趁现在还能动趁我们都健在,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吧!岁月不饶人,活着活着就老了。

冯唐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


冯唐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

《活着活着就老了》是冯唐的一本随笔集。他在作家里是一个特别的人,因为他不需要以字谋生,所以字里行间就多了几分嚣张。翻看他的文章,不难看出他的才思敏捷和霸气侧漏,挺有意思。

这本书应该集合了他近十年的文章,分为四个部分:那些书,那些人,那些事儿,那些地儿。开篇就说这本小说整体水平低下,吸引好奇的你读下去。讲到好小说的标准,他说结构好的文章远比辞藻华丽的文章好的多,但是如果一本书能让你感动,那么文字、结构、才情神马的就都不重要了。我仔细回想了一下,貌似中文小说里面我最喜欢的作家应该是张爱玲,国外的作家是村上春树,其余的只能谈得上某本书,谈不是某个人了。不过,我个人好像阅读中文小说偏多,是不是意味着我“整体水平低下”呢?呵呵,我想阅读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有不同的妙处,不过我也确实需要补充一些外国优秀小说,因为我最近也发现,国外经典小说的结构都还是很不错的。

“那些人”这个篇章里面看得出来很大一部分是他为文学圈里的好友写的序言之类的短文,不过他描写这些好友时颇为生动,活灵活现,很是有趣,那些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生活也颇有豪情,从这一点看,倒是有些文人的气质。

“那些事儿”收的比较杂,基本放不进去其他三卷的文章都搁这里了,有他给自己书的序言,后记以及一些随想。

“那些地儿”里描述的对象是他去过的国家和城市,写的最多的还是他的故乡北京和常住地香港。看的出来,他为北京而自豪,对香港的便捷称赞有加。

面对一本随笔集是很难写出框架式读后感的,况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毕竟是一些感性的文字,写在这里好像仅仅只是为了纪念:我读完了此书。最后要说的是,这本书值得再细读一边,为了体会那些有趣的句子。

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4篇


有关“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是编辑精心整理的内容,当我们欣赏完一部书籍,我们也许久久无法自拔。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应该从哪个方面把作品的读后感写出来呢?欢迎你来品鉴本文!

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篇1】

《活着活着就老了》是冯唐的一本随笔集。他在作家里是一个特别的人,因为他不需要以字谋生,所以字里行间就多了几分嚣张。翻看他的文章,不难看出他的才思敏捷和霸气侧漏,挺有意思。

这本书应该集合了他近十年的文章,分为四个部分:那些书,那些人,那些事儿,那些地儿。开篇就说这本小说整体水平低下,吸引好奇的你读下去。讲到好小说的标准,他说结构好的文章远比辞藻华丽的文章好的多,但是如果一本书能让你感动,那么文字、结构、才情神马的就都不重要了。我仔细回想了一下,貌似中文小说里面我最喜欢的作家应该是张爱玲,国外的作家是村上春树,其余的只能谈得上某本书,谈不是某个人了。不过,我个人好像阅读中文小说偏多,是不是意味着我“整体水平低下”呢?呵呵,我想阅读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有不同的妙处,不过我也确实需要补充一些外国优秀小说,因为我最近也发现,国外经典小说的结构都还是很不错的。

“那些人”这个篇章里面看得出来很大一部分是他为文学圈里的好友写的序言之类的短文,不过他描写这些好友时颇为生动,活灵活现,很是有趣,那些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生活也颇有豪情,从这一点看,倒是有些文人的气质。

“那些事儿”收的比较杂,基本放不进去其他三卷的文章都搁这里了,有他给自己书的序言,后记以及一些随想。

“那些地儿”里描述的对象是他去过的国家和城市,写的最多的还是他的故乡北京和常住地香港。看的出来,他为北京而自豪,对香港的便捷称赞有加。

面对一本随笔集是很难写出框架式读后感的,况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毕竟是一些感性的文字,写在这里好像仅仅只是为了纪念:我读完了此书。最后要说的是,这本书值得再细读一边,为了体会那些有趣的句子。

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篇2】

《活着活着就老了》是冯唐的一本随笔集。看了这题目真有意思,是的,随着岁月的流失,渐渐的我们每个人都会衰老。冯堂是一个特别的人,因为他不需要以字谋生,所以字里行间就多了几分嚣张。翻看他的文章,不难看出他的才思敏捷和霸气侧漏,挺有意思。

这本书集合了他近十年的文章,分为四个部分:那些书,那些人,那些事儿,那些地儿。开篇就说这本小说整体水平低下,吸引好奇的你读下去。讲到好小说的标准,他说结构好的文章远比辞藻华丽的文章好的多,但是如果一本书能让你感动,那么文字、结构、才情神马的就都不重要了。我仔细回想了一下,貌似中文小说里面我最喜欢的作家应该是张爱玲,国外的作家是村上春树,其余的只能谈得上某本书,谈不是某个人了。不过,我个人好像阅读中文小说偏多,是不是意味着我整体水平低下呢?呵呵,我想阅读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有不同的妙处,不过我也确实需要补充一些外国优秀小说,因为我最近也发现,国外经典小说的结构都还是很不错的。

书里有一段是说冯唐他想趁年轻看完《二十四史》,这是我这大半年来听到的关于传统文化最清新的一句话这才是文化积淀!党员看讲座,看来看去都是《弟子规》,敢情古人几千年就孕育出这么个东西,书店上架还得放成功学的柜子上。学问不是这么做的,背一句首孝悌,次谨信就能做到的话还要警察做什么。急功近利必然适得其反,得慢慢地煲,不是说要煲出个出口成章,而是要煲出学以致用。

我之前看《战国策》,感觉就像在看两块五一本的《故事会》,到后来有时遇到个什么事,会忽然想到哪本哪本古书里有写过这么一段,该怎么做、有什么后果都写得明明白白。人生苦短,能遇到的事也就那么多,古人都总结好码成字了,这是单说史,要是再看些散文、诗词,什么人啊、情啊、景啊也就没跑了。周国平在《经典的理由》里面说:我反正不能一辈子生活在与人生无关的某个专业小角落里,怀着囊括人类全部知识的可笑的贪欲,我选择了哲学这门凌驾于一切面对一本随笔集是很难写出框架式读后感的,况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毕竟是一些感性的文字,写在这里好像仅仅只是为了纪念:看了这题目,我就情不自禁想读完了此书。

最后要说的是,这本书值得再细读一边,为了体会那些有趣的句子、体会到精彩的人生。

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篇3】

前几天偶然看到冯唐写的一本杂文集《活着活着就老了》,确切地说是书的名字吸引了我而并不是冯唐。像我们这种年龄的人最容易被这种题目所打动。粗略地浏览了一下书的内容,就觉着特别有味道,便决定读完它。通过简介以及作家的自序,才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有关冯唐的事情。一个协和医科大学读了八年医学的博士在当了几年大夫之后毅然而然地决定弃医从文,就像鲁迅当年那样。平常人很难理解这种异类的做法。我并不以为是因为全国暴力伤医事件层出不穷,一些医生在无奈的现实面前选择离开这个职业,也不认为像他在《三十六大》一书中写道的不做医生的两个原因那么简单。一个人一旦有了一定的阅历、到了一定的境界,活着活着就明白了。

人的一生很短暂,从出生到死亡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有些人虽然长命百岁却始终没有明白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做过几件自己喜欢的事。冯唐不是这样的人,否则他就和我们一样了。他在文学方面的积淀与天赋绝对高于医学领域。我不了解他的手术刀有多么锋利,但我已知道他的笔杆子绝对有力。一把手术刀时间久了定会生锈,一篇好的文章却能万古长青、流芳百世。

活着活着就老了,不是对生命的悲观咏叹而是对人生的 深刻认识。只有老有所爱才能老有所为。到了一定的年龄还不能醒悟,还不去做几件真正喜爱的事情,恐怕到时候就只剩遗憾了。老了就无所谓成名成家、无所谓出人头地、无所谓别人的说长论短。

喜欢文学就选择几本好书,择一处偏静之所,把心沉在喜爱的文字中,梳一缕清风明月。喜欢旅游就打点行装背上相机,坐上火车看看沿途美丽的风景。喜欢钓鱼就准备一副渔具,坐在河岸池边,享受温暖的阳光、享受垂钓的愉悦,不管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喜欢音乐就买上一套音响设备,听一曲《二泉映月》、听一段《命运交响曲》,让美妙的乐曲涤荡尘封的心灵。喜欢写字画画就准备一些纸墨,在自己的书房里涂涂画画,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喜欢烹饪做饭就找一本菜谱,把温馨的亲情呈现在小小的饭桌上。

凡是你喜欢的就一定是幸福的。趁现在还能动趁我们都健在,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吧!岁月肯定不饶人,活着活着就老了。

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篇4】

刚刚读完了冯唐的杂文《活着活着就老了》看完之后整体的感想有这么几点,第一,写作者阅历比较丰富,读书比较多,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第二,作者状似无意,实则在文章中处处宣扬一种口无遮拦的被他个人认为是说真话的精神;第三,写的好的很多,但是看完之后,我却不能明白作者的意图,或者于我而言,喜欢的还是言之有物的写作,像作者这样,仿佛睥睨天下,用一句大实话说,好像天王老子在他面前都一文不值,他又是个什么东西,做出了多少经世致用的好文章出来,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不值钱。文人相轻,自古有之,我所不能接受的是,我们的谦虚呢?自古流传下来那么多的名人,被贬的居多,可是一个人在一个文化环境下自然有他的贡献在那里,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嘲笑巨人也不过尔尔,实在太过愚昧无知。

于我,看他的文,或许是欣赏一下作者的文笔,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才气,其他人又有几个能这么酣畅淋漓写出这么一大本看完之后,好像又什么都没看的书呢?不过,我也就看了一本而已,何况是杂文集,从名字上看就知道,杂文嘛,没事的时候胡言乱语的东西,拼凑在一起,其他的不敢胡乱评说。

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800字集锦


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您也许正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也为作者精妙的文笔所赞叹,为了加深印象,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心中感受写出来。此时你或许正为写作品读后感而烦恼吧?栏目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 篇1

《活着活着就老了》是冯唐的一本随笔集。看了这题目真有意思,是的,随着岁月的流失,渐渐的我们每个人都会衰老。冯堂是一个特别的人,因为他不需要以字谋生,所以字里行间就多了几分嚣张。翻看他的文章,不难看出他的才思敏捷和霸气侧漏,挺有意思。

这本书集合了他近十年的文章,分为四个部分:那些书,那些人,那些事儿,那些地儿。开篇就说这本小说整体水平低下,吸引好奇的你读下去。讲到好小说的标准,他说结构好的文章远比辞藻华丽的文章好的多,但是如果一本书能让你感动,那么文字、结构、才情神马的就都不重要了。我仔细回想了一下,貌似中文小说里面我最喜欢的作家应该是张爱玲,国外的作家是村上春树,其余的只能谈得上某本书,谈不是某个人了。不过,我个人好像阅读中文小说偏多,是不是意味着我整体水平低下呢?呵呵,我想阅读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有不同的妙处,不过我也确实需要补充一些外国优秀小说,因为我最近也发现,国外经典小说的结构都还是很不错的。

书里有一段是说冯唐他想趁年轻看完《二十四史》,这是我这大半年来听到的关于传统文化最清新的一句话这才是文化积淀!党员看讲座,看来看去都是《弟子规》,敢情古人几千年就孕育出这么个东西,书店上架还得放成功学的柜子上。学问不是这么做的,背一句首孝悌,次谨信就能做到的话还要警察做什么。急功近利必然适得其反,得慢慢地煲,不是说要煲出个出口成章,而是要煲出学以致用。

我之前看《战国策》,感觉就像在看两块五一本的《故事会》,到后来有时遇到个什么事,会忽然想到哪本哪本古书里有写过这么一段,该怎么做、有什么后果都写得明明白白。人生苦短,能遇到的事也就那么多,古人都总结好码成字了,这是单说史,要是再看些散文、诗词,什么人啊、情啊、景啊也就没跑了。周国平在《经典的理由》里面说:我反正不能一辈子生活在与人生无关的某个专业小角落里,怀着囊括人类全部知识的可笑的贪欲,我选择了哲学这门凌驾于一切面对一本随笔集是很难写出框架式读后感的,况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毕竟是一些感性的文字,写在这里好像仅仅只是为了纪念:看了这题目,我就情不自禁想读完了此书。

最后要说的是,这本书值得再细读一边,为了体会那些有趣的句子、体会到精彩的人生。

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 篇2

前几天偶然看到冯唐写的一本杂文集《活着活着就老了》,确切地说是书的名字吸引了我而并不是冯唐。像我们这种年龄的人最容易被这种题目所打动。粗略地浏览了一下书的内容,就觉着特别有味道,便决定读完它。通过简介以及作家的自序,才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有关冯唐的事情。一个协和医科大学读了八年医学的博士在当了几年大夫之后毅然而然地决定弃医从文,就像鲁迅当年那样。平常人很难理解这种异类的做法。我并不以为是因为全国暴力伤医事件层出不穷,一些医生在无奈的现实面前选择离开这个职业,也不认为像他在《三十六大》一书中写道的不做医生的两个原因那么简单。一个人一旦有了一定的阅历、到了一定的境界,活着活着就明白了。

人的一生很短暂,从出生到死亡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有些人虽然长命百岁却始终没有明白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做过几件自己喜欢的事。冯唐不是这样的人,否则他就和我们一样了。他在文学方面的积淀与天赋绝对高于医学领域。我不了解他的手术刀有多么锋利,但我已知道他的笔杆子绝对有力。一把手术刀时间久了定会生锈,一篇好的文章却能万古长青、流芳百世。

活着活着就老了,不是对生命的悲观咏叹而是对人生的 深刻认识。只有老有所爱才能老有所为。到了一定的年龄还不能醒悟,还不去做几件真正喜爱的事情,恐怕到时候就只剩遗憾了。老了就无所谓成名成家、无所谓出人头地、无所谓别人的说长论短。

喜欢文学就选择几本好书,择一处偏静之所,把心沉在喜爱的文字中,梳一缕清风明月。喜欢旅游就打点行装背上相机,坐上火车看看沿途美丽的风景。喜欢钓鱼就准备一副渔具,坐在河岸池边,享受温暖的阳光、享受垂钓的愉悦,不管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喜欢音乐就买上一套音响设备,听一曲《二泉映月》、听一段《命运交响曲》,让美妙的乐曲涤荡尘封的心灵。喜欢写字画画就准备一些纸墨,在自己的书房里涂涂画画,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喜欢烹饪做饭就找一本菜谱,把温馨的亲情呈现在小小的饭桌上。

凡是你喜欢的就一定是幸福的。趁现在还能动趁我们都健在,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吧!岁月肯定不饶人,活着活着就老了。

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 篇3

刚刚读完了冯唐的杂文《活着活着就老了》看完之后整体的感想有这么几点,第一,写作者阅历比较丰富,读书比较多,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第二,作者状似无意,实则在文章中处处宣扬一种口无遮拦的被他个人认为是说真话的精神;第三,写的好的很多,但是看完之后,我却不能明白作者的意图,或者于我而言,喜欢的还是言之有物的写作,像作者这样,仿佛睥睨天下,用一句大实话说,好像天王老子在他面前都一文不值,他又是个什么东西,做出了多少经世致用的好文章出来,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不值钱。文人相轻,自古有之,我所不能接受的是,我们的谦虚呢?自古流传下来那么多的名人,被贬的居多,可是一个人在一个文化环境下自然有他的贡献在那里,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嘲笑巨人也不过尔尔,实在太过愚昧无知。

于我,看他的文,或许是欣赏一下作者的文笔,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才气,其他人又有几个能这么酣畅淋漓写出这么一大本看完之后,好像又什么都没看的书呢?不过,我也就看了一本而已,何况是杂文集,从名字上看就知道,杂文嘛,没事的时候胡言乱语的东西,拼凑在一起,其他的不敢胡乱评说。

《活着》读后感:为活着而活着


余华的这本《活着》被几个朋友推荐过了,不知道我是出于偏见还是什么,总觉得这本书大抵描写的也是五六十年代农村的故事,就像《白鹿原》,这类书大多称之为名作,但我好像就是一个单纯喜欢读故事的人,喜欢高潮迭起、迂回曲折,对这类太深刻的作品反而是不大感冒的。

和朋友聊起读书,这本《活着》再次被提及,我想是应该看看了,从下载下来到读完,两天时间,像着了迷似的,越读越被深深的打动,越是停不下来。

一个人的一生装进了一本仅仅几百页的书,没有对人物心理浓墨重彩的渲染,只是简单的叙述。讲的人娓娓道来,平静的叙述,听的人心里却波澜起伏,久久不能平静,这大概就是余华的高明之处吧!

福贵,又富又贵,多好的名字啊,这也是他的父母对他的期望,光宗耀祖、又富又贵,可他的一生却是潦倒穷困、厄运相随。年少轻狂,仗着家里吃喝嫖赌,等到输光家产,父母离世才幡然醒悟,但觉悟、改变并没有阻止厄运的脚步,在那个年代生活本就难以为继,儿子、妻子、女儿、女婿、外孙又相继离世,只剩下他孤零零的活着,他亲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亲人,与一头老牛为伴,书中有一句话说的很好,活着不是为外在的事物而活着,而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活着,对福贵而言只是一种生活状态,他的心经历太多苦难,已变得波澜不惊,看透人生的磨难,才豁然开朗,才能够平静的叙述那些常人难以承受的苦难,才能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安静的度过人生的黄昏。

福贵的故事能够打动人不是因为命运给了他接二连三的打击,而是那种经历苦难、看破人生后的豁然开朗,亲人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故事并不离奇,但却是异常痛苦的,当亲人相继离开后,福贵大可以一死了之结束这悲剧痛苦的人生,可他没有,他选择接受,好好的活着,种种地、唱唱歌、和老牛说说话,他困苦的一生让人感慨,但他平静的讲述才真的让人心疼,真的打动人!

现实生活的无情与残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广,而活着,纵容要承受众多难以接受的痛苦,却依然要坚韧、顽强,这大概就是生命的力量,活着的意义罢!

pS:有的酒越品越香,有的书越读越深刻,看来以后读书得沉下去。

读后感《《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