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读后感 > 地图 > 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读后感,2024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读后感
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读后感相关栏目
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读后感热门栏目
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读后感推荐
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读后感

(共 4718 篇)

  • 1、 读《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有感

    【第1篇】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读《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有感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互相帮助是一种高尚的行为,老师和父母都常常教育我们要学会帮助别人,因为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说到助人为乐,我想起了雷锋。我读了《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颇有感受。

    这个故事讲了雷锋参军成功,一天,他因公事到丹东出差,在去火车站,上火车,火车里,下火车时分别帮助大嫂躲雨,帮助丢失车票和钱的妇女买票,帮助列车员打理车厢,从丹东回来又帮老妇女提包的故事。

    故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雷锋在沈阳换车时,看见一位中年妇女被一大群人围住,他赶快询问是怎么回事,妇女翻遍所有的包后,说:“我要去吉林看孩子他爸,,没想到车票和钱都掉了。”雷锋听后,二话不说带着这位可怜的妇女来到了售票处,用自己的钱买了一张到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妇女的手里,让她快上车。妇女感动得热泪盈眶,激动地问道:“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地方的人,住在哪里?”雷锋却不在意地说:“我叫解放军,我是中国人!”读到这儿,我不禁佩服雷锋,他是多么无私啊!帮助别人的时候总是毫不犹豫。虽然年轻的雷锋早已远离了我们,但雷锋的精神永远存在。

    读了雷锋的故事,我想起了今年在黑龙江佳木斯市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一天放学后,第十九中学的一群学生准备过马路时,一辆车突然失控和一辆停在路边的客车追尾相撞,被撞客车疾速冲向正要过马路的学生,危急时刻原本可以躲开的张丽莉老师却奋不顾身的去救学生,自己被卷入了车轮下,高位截肢。这位不顾自己性命的“最美女教师”为了救回学生差点付出自己的生命。

    虽然雷锋已永远离开了我们,但雷锋的精神却永远存在,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就像“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一样,帮助别人毫不犹豫,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你仔细观察雷锋式的人物到处都存在:当有灾难的时候会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哪里需要帮助时,总能看见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那些助人为乐的事迹总是举不胜举。让我们也行动起来,从身边小事做起,公共汽车上让让座,帮助盲人过马路,看见老人手提重物时搭把手……在新世纪里,做下一个“雷锋式”的人物。

  • 2、 《千里拜师》读后感300字

    李固从小就是一个勤学好问的人,十四岁时已经非常有名,后来,他成了东汉有名的大臣,但是他对自己的成绩并不满意,所以,他一个人踏上求学的道路。

    他听说千里之外有一个知识渊博的老人,一路走一路打听,终于找到了,可是老先生并不愿意收李固为徒,要他去找别人,不过李固并没有气馁。李固足足在老先生门前等了二十五天,最后老先生被李固的真诚打动了,在老先生的悉心教导下,李固成了国家的栋梁人才。

    我们要像李固那样做一个勤学好问的人,干什么事情没成功,不要气馁,正是有了这种坚持,李固才学有所成。

  • 3、 千里送笔
    千里送笔 马一凡 传说,在唐朝,有一位官员得到了一只珍惜的天鹅,这只天鹅的毛像雪一样白,闪闪发光。 这位老谋深算的官员奸笑着,心里想:如果我把这只天鹅送给皇上,那岂不就能升官发财?于是他叫来了憨厚、诚实的缅伯高,打算派他去献天鹅。缅伯高听了欣喜若狂,想着:京城一定是个繁华热闹的地方,皇宫是金碧辉煌的吧!接着,官员叮嘱他:“如果你把天鹅弄丢了,我就把你家满门抄斩。”缅伯高吓出一身冷汗,感到喜忧参半。 一路上,缅伯高小心翼翼,生怕一不下心把天鹅弄丢了。这时刚好是六月天,天气十分炎热,知了不停地叫着,草都被晒得枯黄了,羊在草地上无精打采地吃着草。缅伯高因为日夜奔波,已经被晒得黑乎乎,汗流浃背,满身臭气,天鹅也奄奄一息。缅伯高想:那里有水呀?我快要渴死了。 走着走着,前面真的出现一片湖水!缅伯高两眼发光,一蹦三尺高,立刻跳下马,蹿向湖里,他想:我得把天鹅洗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再献给皇上。于是他便给天鹅洗澡,原本奄奄一息的天鹅变得精神焕发起来。鹅一边叫一边扑扇着翅膀,这时候,鹅拍打着水面,水溅到缅伯高脸上,缅伯高连忙松手去擦脸上地水,突然天鹅奋力挣扎,展翅高飞。缅伯高愣了三秒,迅速反应过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张开四肢,往上纵身一跃,想要抓住天鹅。“扑通”一声掉进水里,缅伯高钻出水面,只见一根鹅毛从半空中飘落下来,缅伯高捡起鹅毛,心急如焚,想:这该怎么办?天鹅飞跑了,我拿什么献给皇上呢?他一会儿在岸上走来走去,一会儿嚎啕大哭,一会儿捶胸顿足,他多么懊悔给天鹅洗澡啊。 就在他伤心时,忽然灵机一动,缅伯高将鹅毛像宝贝似的放好,一跃上马,向京城奔去。来到京城,他立马找到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不费片刻,将鹅毛制成一只精致的鹅毛笔。 他忐忑不安地来到皇宫,瑟瑟发抖,不敢抬头见龙颜,想着:皇上该如何处置我呢?皇上没看到珍稀的天鹅,只有一只鹅毛笔,顿时大发雷霆,叫人把缅伯高拖出去斩了。缅伯高连喊:“皇上饶命!”接着,把自己不小心放走天鹅及制成鹅毛笔的过程细细讲给皇上听,最后讲到,“礼轻情意重啊!皇上!饶命!” 皇上听了,经过一番冷静的思量,觉得缅伯高是位诚实守信的人,于是他说:“虽然这份礼物很轻薄,但是这份情意深深感动了我。我赦你无罪!”至此以后,缅伯高得到了皇上的重用。 我明白了:送礼,注重的不是礼品贵重,而是要有一份真挚的情意! 教师评语:内容很完整,故事精彩。词语
  • 4、 森林里的小火车读后感

    导读:《森林里的小火车》是彭学军“男孩不哭”组合之一种。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森林里的小火车读后感,欢迎阅读。

    森林里的小火车读后感【一】

    《森林里的小火车》这本书读起来简单、想起来独特的短语,在故事的进展中,逐渐成为一个内涵丰富、独一无二的意象和隐喻。jing它是一台被遗忘在森林 里的小火车,rui也是舅舅心中一道被掩埋的伤痕,它还指认着一个被忘却的时代和一段被淹没的童年,可它又是一个传奇,曾经有狂欢岁月最后却落寞收场,它见证过 誓言,最终却成为一个谎言般的存在,躲藏于不为人知的山洞里,变成一段历史回忆的锈涩注脚。

    而作品更出色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陷入单纯怀旧的情思中,而是通过“森林里的小火车”这个意象,举重若轻地将逝去时代与当下生活交织在一起,使 阅读者体会到一种比怀旧更为炽烈和单纯的情怀:它在每个人心里的秘密角落,它在每个童年消弭的轻巧瞬间,它在每个时代转身的静默背影里。

    正因为寄托了如此厚重的分量,当小火车在罗恩的梦中飞起来的时候,才能那样惬意;在当年的徐志翔、五毛和现在的罗恩、加加一起投入到重新发动小火车的“壮举”中时,才能这样激昂。

    我们仿佛听到一种呼唤:“开出来吧!开出来吧!”从被遗忘的记忆里开出来,从痛苦的阴影里开出来,重新点燃童年的热望,重新激活向光的心灵。

    这是一种令人动容的力量、一种坚强、一种不能遗忘的勇气。

    故事结尾,作者留下悬念:小火车明天能开动起来吗?她没有回答。因为所有的读者都知道答案。

    过去了的不等于不存在,被遗忘了的不等于不存在。它们一直都在,在森林里,在洞屋里,在时间里,在心里,等待着有一天,重新回来,再次出发。

    《森林里的小火车》并非一部完美的小说,但有独特的温度,简朴中见丰厚,平和中有激情,最重要的是那种扎实的力量感——这是属于中国儿童文学的力量感,不是日本式的恬淡悠扬,不是欧美式的热烈澎湃,是一种脚踏实地、扎扎实实,由疼痛而生的、坚韧的、迎向前去的力量。

    森林里的小火车读后感【二】

    《森林里的小火车》是近两年来我读过的中国原创儿童小说中最令人心动的一部。它给我内心带来真切回响,这种回响绵长幽深,至今仍存续在我心里,久未消散。这让我尤为欢喜——仿佛期盼读它已经很久,终于在不经意的转角欣然相逢。

    这是一部视角独特的小说,故事发生在一个“虽然漂亮,却有些落寞”的村子——园村,森林、溪水、山风,仿佛皆是我们熟悉的、清新美好的中国

  • 5、 《森林里的小火车》读后感

    《森林里的小火车》是彭学军男孩不哭组合之一种。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森林里的小火车》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森林里的小火车读后感【一】

    《森林里的小火车》是我今年寒假读的第一本书,它里面的的主人公都有:疯子、罗恩、加加、加加的爸爸五毛和加加的妈妈。这一本书主要是讲了:罗恩去了乡下的舅舅家过暑假,在荒野之中,罗恩和加加不小心和一条在荒野之中已经废弃多年的铁轨相遇了,进而还发现了一辆藏在一个他们从来也不知道的一个山洞里已经多年的蒸汽机小火车。

    这辆蒸汽机小火车就是当年压死加加的姐姐的那辆小火车,并且这辆小火车也是所有火车的祖先。最后,通过大家的努力,小火车也被罗恩他们修好了,小火车又可以带着人们去全球各地了。不但如此,这样也化解了人们心里的愧疚感了。那条窄轨铁路就在赣南山区。作者见到它的时候,它寂静而孤独地躺在荒野之中。作者采访了当年的小火车司机和其他人,了解了与这条铁路相关的点点滴滴。作品中,彭学军让一个下乡过暑假的城里孩子与它不期而遇,进而发现了藏匿在洞屋里的蒸汽机小火车。渐渐的,父辈和祖辈与这条铁路相关的故事浮出水面。三代人的期冀与守望,一个村庄的繁荣与沉寂,个人的梦想、情感、命运与大时代的变迁息息相关。

    这部《森林里的小火车》,也驶向了社会与人生的深处。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出版的《森林里的小火车》,为中国文艺原创精品出版工程项目,在评论界广受赞誉。之前已入选2015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中华读书报》2015十佳童书、《中国教育报》2015年教师推荐的10大童书、2015年度腾讯商报华文好书等多个重要榜单。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我们应该像罗恩和加加学习他们身上的那些好品质,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大家一起加油吧!

    森林里的小火车读后感【二】

    《森林里的小火车》这本书读起来简单、想起来独特的短语,在故事的进展中,逐渐成为一个内涵丰富、独一无二的意象和隐喻。jing它是一台被遗忘在森林 里的小火车,rui也是舅舅心中一道被掩埋的伤痕,它还指认着一个被忘却的时代和一段被淹没的童年,可它又是一个传奇,曾经有狂欢岁月最后却落寞收场,它见证过 誓言,最终却成为一个谎言般的存在,躲藏于不为人知的山洞里,变成一段历史回忆的锈涩注脚。

    而作品更出色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陷入单纯怀旧的情思中,而是通过森林里的小火车这个意象,举重若轻地将逝去时代与当下生活交织在一起,使 阅读

  • 6、 千里送鹅毛读后感

    篇一:读后感

    读《学生文明礼仪》后感

    高一⑺班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是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和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 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基本行为规范,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礼仪。礼仪文化源远流长,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早就在100多万年以前的原始社会,人类就有了初步的礼仪。至今,礼仪的意识已经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无论何时何地,对于任何人都很讲礼仪。从古到今,中国这个礼仪之邦孕育了多少的礼仪人士。一粒种子虽小,却能可以长成苍天大树;一滴水虽然微不足道,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人不被人注意的礼节虽小,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个讲礼仪的人总是会被别人尊重。 古代,礼仪很被人们看重。“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问他:“从前的贤士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什么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到:“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很多人都向他学习。一个简单的礼仪,不仅仅可以看出其人的道德修养,更能看出他对别人的尊重,老师是传授于我们知识的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老师。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个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陶大哭.随从的人劝他说:“已经飞走了,没有了,哭也没有用了,还是想想补救的办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见是几根鹅毛跟一首小诗。诗中写道:“尺我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问失宝,倒地哭号陶。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义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

  • 7、 《千里赴约》读后感800字

    亲子共读弟子规、启蒙故事《千里赴约》

    见未真,勿轻言;

    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

    苟轻诺;进退错;

    译文: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的后果。不妥当的事,不能轻易允诺别人,假如你不经考虑便允诺别人,会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你进退两难的境地。

    妈妈:乐乐,来和妈妈一起背弟子规,还是看谁先背会。

    儿子:嗯,一起背,看谁先背会。

    妈妈:这次我先背会了,也是用的差不多五分钟,看见乐乐还在小声地背着,我没有打扰,又陪着儿子背一小会儿,我们俩就互相背,第一遍都背的有点生,接着我和儿子一品气互相背了五遍终于都是背的很流利了。

    接着我让乐乐把译文熟悉了一下意思,就对乐乐说:乐乐,用自己的话把译文复述一遍。

    儿子:嗯,好的。我做任何事情时,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能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随便给别人说,以免造成不可避免的错误。不妥当的事,不能轻易允诺(妈妈解释:就是允许、同意的意思),假如我不经考虑便允诺别人事情,会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我进退两难的境地。

    妈妈:嗯,复述的够清楚了,还不错!下面我们读启蒙故事吧!

    启蒙故事

    《千里赴约》

    东汉时,范式和张伯元是同学,他们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后因张伯元与范式痛恨奸佞当道,不愿做官,辞归故里。临别时,范式对张伯元说;两年后的今天我一定来看望你。说完,二人依依惜别。

    转眼,两年过去了,范式和张伯元约定见面的日子到了。这天一早,张伯元早早起床,将屋子打扫干净,又吩咐妻子准备丰盛的酒菜。可是,眼看就到中午了,范式还没有来,准备好的酒菜都快凉透了。妻子说:我想他一定是忘了今天的约会。不要再傻等下去了。张伯元摇摇头,说:我的朋友是个说话算话的君子,他一定不会爽约的。说着,他一个人来到路口,在烈日下苦苦守候。

    天色越来越晚,太阳落山了,新月升了起来,张伯元的家人都认为范式一定不会来了,劝他赶快回家。这时,远处有一匹马飞奔而来,张伯元仔细一看,马上坐的正是自己的好友范式!

    原来这两年来,范式时刻不忘与张伯元的约定。然而,当约定的日期临近时,偏巧范式家里有事脱不开身。但是,为了信守约定,范式纵马飞驰,还是从千里之外赶来赴约了。范式千里赴约的做法深深感动了张伯元和他的家人,也感动了后人,成为信守诺言的典范。

    妈妈:启蒙小故事读完了,乐乐还是

  • 8、 千里走单骑读后感

    千里走单骑读后感(一)

    观看完张导的《千里走单骑》,第一个感触就是丢失的风格又找了回来。在我看来情迷过于美化的舞侠片的张导,这次又重新玩起了他最擅长的贫民老百姓的小故事。这是一种失而复得的欣喜。

    整个故事所讲述的就是一段再简单不过的父子情。在现在这样灰暗的大都市里,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各样的感情。有太多的东西被这个世界污染,失去了它原有的美丽。在喧闹的城市中住久了,难免会向往乡村生活。没有喧嚣,没有伪装,没有时时刻刻的戒备,是放松心情找回自我的好地方。《千里走单骑》就带着我们走到了云南的山村,去寻找那没有被污染的世界所留下的痕迹。

    褪去浮华的外表,用最简单的手法去描述。在我看来,它抛开少量的表演成分,就是一部沾了点电影风格的优秀记录片,朴实无华却能够打动人心。放弃所有大的制作,在紧张的都市生活中,人们更需要的就是像这样,不加任何渲染,最真实的感情。

    随着城市脚步的加快,人们之间的距离变的越来越远。其实身的距离,远远敌不过心的距离。每个人带上面具,若即若离,有时也许就是自己也分辩不清镜中的人是谁。像剧中健一所说,面具戏,其实就是让人看不清自己真实的面孔,所有的人都带着伪装的面具,没有人真真切切的了解面具下面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在这样层层的伪装下,掩饰的其实多半是一些脆弱的心灵。他们内心承受不了现实的打击,但是还是要生存,所以他们选择带着面具过活。他们是多么渴望可以有一个地方放心的去睡一觉,可以有一个人无所顾及的倾诉内心的不平,可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肆无忌惮的放声大哭一场。这就是人们压抑下来的感情和痛苦。如果可以有一个人跟你心与心的沟通,也许这个世界就不会有那么多带面具的人。

    影片的开始,父子没有见面,近在咫尺心却远在天涯。为了弥补,父亲决定替儿子来到中国云南,拍摄儿子喜欢的面具戏。儿子为什么那么喜欢面具戏他一概不知。等他亲身处在那样的环境里时,他才真的体会到儿子那时是什么样的心情,感觉原来是这样的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在高田刚一(高仓健饰)看到小男孩扬扬,并与他在山里度过一晚的时候,才深刻的了解,自己对儿子有太多的亏欠。故事的结尾,儿子没有等到爸爸的归来,这是我认为情节最妥帖的处理。如果结果是父子团员,可能就没有那么大的张力可以打动人心。

    整部片子,没有华丽的包装,没有奢侈的演员阵容,没有高潮迭起的故事情节,有的只是一份最淳朴的亲情。也就是这最原始的,不加多余渲染的感情,

  • 9、 千里寻你作文热门

    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搜集了最新的千里寻你作文资讯,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通过写作,我们也更能深入了解历史和文化。所以,写好作文需从小开始练习,不能轻易放弃。现在是不是正在困扰着作文呢?

    千里寻你作文【篇1】

    为伯乐击掌

    世上千里马常有,而伯乐罕见。故常有千里马埋没于庸人之手,骈死在槽枥之间的怪事产生。

    当下,人们总埋怨周遭的人才鲜有,我得追问一句:你周遭有伯乐吗?你是伯乐吗?所以,世上有一伯乐比世上有万匹千里马重要得多,没有伯乐,再多的千里马在屠夫眼中都是马肉一堆。可惜!可叹!

    在纽约的拍卖会上,拍卖师与小提琴之间的悲剧跟屠夫与千里马的悲剧毫无二致,没有慧眼识珠的本领,所以,拍卖师在拍卖会上的演奏显得蹩脚十足。但经过老人的三弄两调之后,同样是这把小提琴,它却流淌出天籁之音。试想,没有老人这个伯乐的发现,这把小提琴将永远与尘埃为伴,消失在历史的风尘中。可见,事实再次告诉人们,这个世界不是缺少人才,而是缺少发现人才的眼睛。

    琴王子郎朗在成名之前,他走了一截不小的弯路。

    他曾在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求学,少年郎朗对他的恩师格拉夫曼说,自己要努力把所有的成人比赛全部拿下!老师追问了一句:你难道还没比够吗?接着建议:学尽可能多的新曲目,等待时机,你能一炮打响。

    怎么打响?兴许能遇上著名的音乐家突然生病,你可以当个超级替补。

    公元1999年,郎朗只是第六个替补,即便是著名音乐家突然生病,也得前五个替补都生病才轮得上他,但郎朗按老师讲的做了。而事情竟真的像老师说的那样,他等待的机会来了,郎朗当了著名音乐家安德烈?瓦兹的替补,一举成名。

    正是恩师格拉夫曼这个伯乐,让郎朗这匹千里马在最孤寂最无助的时候,沐浴到了伯乐的赏识之乐。

    上海杨元元事件,给我很多启示,一个自尊的女孩被都市的冷漠杀害了。杨元元毕业于武汉大学,在就业的道路上困难重重。试想一个毕业名校,并能把话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这个角色演的风生水起的女硕士生,需要多大的勇气才会把生命交付给上帝。这么一个有尊严的女性,最终没有被伯乐发现,而是在寒冷的冬天,用毛巾把自己解决了。如果,上海海事大学有伯乐伸出援助之手,杨元元会在这个冬天悄然地离开人世吗?世上不是缺乏人才,而是缺乏发现人才的伯乐和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时代需要伯乐,我们将为伯乐的出现击掌欢呼。

    千里寻你作文【篇2】

    我酷爱读书,在我的

  • 10、 课文《千里跃进大别山》读后感

    读书至少可以增长知识,去除无知;提高素养,除去愚昧;充实生活,丰富精神;滋润心灵,减少空虚;淡定从容,明辨是非。读书能使人时时闪烁着生命的光辉,让人欣赏到不同的生命风景,从而使自己灵魂欢畅,精神饱满而丰盈。小编为您提供!更多精彩,尽在小编,欢迎您的关注阅读!

    【篇一】读《千里跃进大别山》有感

    今天,老师留了一篇读后感。回到家里我想了一想写那一篇好呢?最后我决定写千里跃进大别山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1947年刘邓大军要挺进大别山的故事。尤其文章中,先头部队已到达汝河北岸。可敌人已把船拖走,刘伯承司令说:“不管敌人的飞机大炮有多麽厉害,我们一定要迅速前进,来赢得胜利。”开始作战了,我军冒着敌人冲天的炮火在汝河上搭起一座浮桥,先头部队杀向敌人。最后大军像决堤的洪水向西南方向奔流,我军胜利了。

    像这样的故事看过许多许多。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就是那些勇敢的战士牺牲而换来的,我们现在的目的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更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要从小立下志向,报答祖国,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在生活和我们求学的路上,我们每个人都会遇见各种各样困难,但是再想一想那些不怕牺牲的战士们。这些小事还算什么呢?

    所以我们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不忘过去的那些先烈们。长大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篇二】读《千里跃进大别山》有感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打开我的《红军勇士》,仔细的阅读了《千里跃进大别山》这篇课文,我很佩服红军战士门的英勇精神。

    ‘峡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说得很好,为什么日本不会胜利,因为他们不勇不猛。虚假的胜利是羞的,但是,真正的胜利是靠英勇奋战夺得的。血流下来了,汗流很多了,但是红军坚强的意志是不会被屈服的!不管敌人有多么的厉害我们仍然是大的,不管敌人怎么去逼也逼不出他们爱国的心。

    后来,红军先头部队在汝河上打了一座浮桥,对,这是胜利的桥。先头部队像猛虎出山一般,一夜之间就攻下了十几个村庄,打开了一条六七宽的通路。红军从通路冲了过去,他们就是像是决堤的洪水,像西南方向勇猛的奔流。

    我军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耶!

    对,中国是不可战胜的!

  • 2019-10-24

  • 2022-05-13

  • 2019-09-20

  • 2019-09-21

  • 2021-08-21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10-16

  • 2023-05-20

  • 2019-09-20

  • 2023-02-19

  • 2019-10-28

  • 2023-06-09

  • 2019-10-12

  • 2019-11-02

  • 2022-12-17

  • 2022-03-21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1-06

  • 2023-05-15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09-20

  • 2021-09-12

  • 2019-10-11

  • 2019-10-20

  • 2019-11-16

  • 2023-01-25

  • 2019-09-20

  • 2019-10-24

  • 2022-10-12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09-21

  • 2019-11-08

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读后感、2024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