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重庆日报读后感 > 地图 > 重庆日报读后感,2024重庆日报读后感
重庆日报读后感

(共 4848 篇)

  • 1、 读《重庆日报》有感500字

    世界上有很多女孩:有的聪明懂事,有活泼可爱的,有心灵手巧的,有乖巧内向的......而今天我认识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孩。她是一个懂事乖巧,孝顺父母的好孩子。她叫黄凤。

    2011年的重庆日报上面安徽女孩黄凤从6岁时开始独自撑起一个家,八年如一日的照顾瘫痪的爸爸和年迈的奶奶。当时,一次意外的摔伤,爸爸高位截瘫,妈妈离婚改嫁年仅6岁的黄凤,从那时起,黄凤便担起一个家的重任。开始几年如一日都超过指躺在床榻上的父亲和年迈的奶奶,承担起照顾奶奶和父亲的重任。

    看到这儿,为黄凤的苦难经历伤心难过被她的坚强孝顺所感。六岁,回忆一下我们6岁时在干吗?如果我们也遭遇黄凤那样的情景,会像她这样坚持下去吗?我们无聊如何都体会不到黄凤的心情,年仅6岁的她便开始了洗衣,做饭等家务她这样顽强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决心把她当成我学习的榜样,当做奋发前进的动力。不怕困难,奋勇向前!

    再被她感动的同时,我也感到很羞愧。我虽然没有她那样的生活经历,没有吃过苦。从小就生活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下,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和黄凤相比,对父母的关心的太少了,缺少了一颗感恩的心。

    我们被父母带到这个世上,给了我们最好的。给了我们一个温馨的家,给了我们生命港湾。我们要用自己的心动来感恩父母,让这个世界充满爱,充满温馨。

  • 2、 重庆森林影评

    重庆森林影评(一)

    看完这部影片后我看了一个人的影评,是关于时间与爱的。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王家卫的电影我看的不多,本来以为这名叫《重庆森林》的影片会是一部关于警匪的片子,结果里面的内容跟片名完全不着调。不过仔细一想却是有点道理:重庆是名符其实的雾都,而重庆璧山县的云雾山全年雾日多达204天,堪称世界之最。 影片色彩、声音、画面所呈现出来的格调是比较抽象与多变的,故事情节也有点捉摸不透的感觉,仿佛是在雾中看景一样,迷蒙神秘,但非常的有味道。

    在雾都并且在森林里,会发生什么呢?阿武的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会过期的。而663的例子则启发我们一架飞机飞走后,就应该等待下一架的着陆。失恋是痛苦的。影片中两位男主角将这种痛苦无望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我最欣赏的是阿菲,她让我看到了一位普通女子,面对喜欢的人,勇敢,无畏,执着,浪漫,坚持的爱。

    看着阿菲在663的房间里面将以前他与前女友所用的物品藏收起来换上新的,我就有种莫名的相似的共鸣。记得曾经,我也去过一个男生的家,在他的房间里面找着蛛丝马迹的信息,想要了解他,想着能找到什么可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想要简单的帮他收拾一下什么的,想要给他些什么信息让他知道我的存在。不过现在想想,这些都是年少时的冲动。现在与他联系上了,我知道他很忙,前段时间因为某件事,我们说好做朋友。可是作为朋友有时连正式的聊天我都要紧张,怕打扰他,那么这会是真正的朋友吗?或许我们之间的情意只是停留在那个两小无猜的年代,现在的我们和以前都不一样了。我有我的生活,他有他的世界。我曾经想过要挽留什么,想着能否与他见个面。但是现在,我不会做这种事,我也不会跟他提这些不切实际的话。

    有些人,有些事,就是要过期的,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不想承认。或者我们不甘心就这样淡化。其实,这样想就错了,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地一成不变。没有什么人能永远地陪在你身边,没有什么感觉是永远地停留在那个阶段。

    某一个阶段,我们会遇到一些人,但是过了这个阶段,我们会遇到另一些人。而之前的一些人,我们常会用小聚来怀念。虽然这是有效的维持关系的方式,不过我们必须承认,这样的小聚是不能把我们带到从前。因为这层关系已经过期了。只要有时间在,任何东西都会过期。过期之后,味道就会不一样了。

    所以,生命应该看开点,不管是新鲜的,还是过期的。不管是在恋的,暗恋的,热恋的,失恋的。在爱的,被爱的,失爱的

  • 3、 《重庆之眼》读后感
    《重庆之眼》读后感 王祖梅 《新民晚报》上报道了范稳先生《重庆之眼》这本书。我二伯伯是重庆大轰炸的亲历者。那年我们上庐山时我要进大会堂看看,后来因为有活动安排没能进入,十分遗憾!我二伯伯1936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1937年因为抗日战争爆发,他被日本政府驱赶回国,当时热血沸腾的年轻人响应国民政府的召唤,先到庐山接受蒋介石的训话,然后跟随国民政府奔赴武汉,再到重庆。他生前多次说起日本人轰炸武汉、重庆。每当谈到那悲惨的情景,二伯伯就神情凝重……他几次死里逃生。当时他的工作室和周恩来在同一个楼面。这是二伯伯感到自豪的事! 范稳先生的《重庆之眼》还原真实历史,是我们对那段历史的重新再认识,也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文学艺术可以真实反映历史的结果。 《重庆之眼》读后感 陶蓉珍 说到重庆,不禁使想起重庆市歌乐山下由国民党特务机关改造的秘密监狱——渣滓洞;想到罗斌、杨益言的《红岩》,这部具有史诗般称号的小说,重庆的光荣;浮现眼前的是重庆码头、江雪琴(江筠)、“双枪太婆”以及白公馆装疯多年的共产党员华良和叛徒甫志高;在集中营江姐临刑前绣红旗,和难友们在渣滓洞庆祝“新中国的诞生”等场,历历在。“线长针密,含着热泪绣红旗......”,这首歌悲壮而热烈,又让我想起“萝卜头”扒在铁窗上,睁着大的眼睛身影;想起 《一江春水向东流》里的“前吃紧、后紧吃”的纸醉金迷,腐化堕落...... 今天范稳老师带来的《重庆之眼》犹如《红岩》的延续,再现了一个鲜为知的重庆轰炸的历史,读来使情沉重、浮想联翩......好在范老师《重庆之眼》的书写充满了诗意,每个篇章都用我们唐诗宋词的名句串起,作为引言,熟能详,“国破河在”、“城春草深”、“玄都观桃千树”、“前度刘郎今又来”、“此情可待成追忆”、“昔(旧时)王谢堂前燕”等等,就像责编说的让感受到了宁静致远和波澜壮阔,让人感觉温柔而有量,诗意有历史感。 不妨摘录一段大“v”的开篇,感悟一下: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一九四五年九日下午,刘云翔在设在重庆的美军野战军医院的病床上得到日本战败的消息。收机播音员狂喜的颤音声播报:“日本投降了!投降了!.....”这个播员竟然喜极而泣,片刻之后,他便即兴来了一段“诗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4、 《日照重庆》观看感

    《日照重庆》观看感 《日照重庆》是部绝对应该推荐的好电影。 故事很单纯,父亲(王学圻饰演)从海上轮船的工作中回到阔别已久的重庆,寻找13年未曾谋面的儿子死亡真相,他接触了一个个目睹或可能知道儿子在超市挟持人质被警察击毙的人:老友,前妻,超市售货员,保安,警察,儿子朋友,儿子女友.....父亲慢慢开始从别人口中了解了自己的儿子,了解了一个儿子的世界,生活的状态,情感的世界。因为离异,最后一次见到儿子已经是13年前的事,父亲和儿子之间的代沟很大,他试图进入死去儿子的内心世界,每进一层就被强烈的震撼一次,这个角色是戏中的灵魂。 王学圻不愧是个好演员,把握这样一个父亲复杂的内心世界游刃有余,表演上不夸张,不浮躁,可信,印象最深的是他把儿子的画像轻轻的卷起,准备塞进背包中那场戏,没有太多的脸部特写,光是用手就把内心的纠结诠释的淋漓尽致,太多可圈可点之处了。看完后思考了一个问题:跟王学圻这样的演员搭戏应该是有难度的,因为你必须放下自己的原有的创作习惯和节奏,去配合他的表演风格走向,否则在画面中很难搭调,这点上,丁嘉丽和李菲儿的表演让我很赞赏,丁嘉丽也是老戏骨了,她的表现在我意料之内,菲儿确实是匹黑马,她饰演的雯雯是主演里面最后一个出场的人,在王学圻的多方打听下这个人物还没出场已经被众人描述一番,有点含糊而多面:一个在校女大学生,和儿子相处时间很短,网上认识的,儿子为了她能做出半夜爬进动物园偷鸟的事儿,儿子在超市失控挟持人质多次拨打电话给她,她没出现,她害死了儿子.......这样的铺垫下演员的表演多了很多条条框框,李菲儿一出场居然就拿下了观众心目中的雯雯,而且是轻描淡写般的拿下,几行眼泪,几句话就做到了,有点不可思议!王学圻的气场没有给她带来丝毫的压力,反而是她聪明的顺势而为接招,漂亮。那句:我很害怕他!然后是回忆,瞬间就从她的闪回中认识了一个最准确的儿子。

    感谢穆小勇的包场观看,王小帅--令人期待合作的导演,《日照重庆》,可看,值得看!

  • 5、 《重庆森林》观后感

    有一个女生介绍我《重庆森林》《怦然心动》这部电影给我看,她说这部《重庆森林》电影是她了解爱情的启蒙,我也就记在心上了,今天不乏也看了一下。

    我喝着啤酒和鸡腿,鸡爪,做在电脑面前去看这一部电影,想用心去看这部电影想表达的意思,又不想用心为什么诠释爱情,虚空,渺茫,乏味。

    电影中的场景如实写照又灵性动人,痴情警察金城武,分手后,做着前女友喜欢做的事情,吃罐头,回忆女友的秉性,优点缺点,爱好和两个人是否真的想法,性格,三观一致,专情是他的孤意独行,便有了思念成了他的专属,了解和体会是为了丰富自已的性格,夺情难得,伤情易得,想象的时间是留给自已,美好的过往是留给别人,其实是放弃别人等于放弃自已。

    梁朝伟和女友空姐,从激情顺其自然到二人无言,真正的喜欢是相互的,它总能以时间为坐标,给你标出个所以然,比如时间上的阴阳差错,遇到前女友,遇到王菲,一个不经意的一瞥,便有了怦然心动的痕迹,空间上他在做警察去执行任务,照顾去每一个区的安全,她以卖咖啡的店员工作,虽言语自由,细嗅蔷薇,但心有猛虎之情,她和梁朝伟的爱情,巧合又错过,该来的还是来,该有的还是有,梁朝伟不做了警察,接管了王菲原来的店铺,听起了王菲喜欢听的噪音乐,王菲旅游过后,做起了她前女友的空姐,二人相遇,言不由衷,但心各有二,惴惴不安,而又心有触动,这就是来往皆是情,一切静语皆情语。

    这个观后感可能有些人读不懂,我也写不懂,每个人都是经历过爱情,他会自言自语,言行不一致,还是做个端庄大汉,一切徒有其表,假的就是假的,爱到了就是爱到了,爱错了就是爱错了,这就是对的体验。

  • 6、 读后感大全:要离开重庆了

    我:今天晚上,我就要离开重庆了。我在重庆玩了很多好玩的。

    我:去了古镇磁器口,我们去磁器口买了木剑,还买了许多糍粑,糍粑是我用来送朋友的,尤其是送我的老师最多。

    我:去了南山,坐了四个小时的地铁和轻轨,坐的我们迷糊脑胀,气死我了,去南山看了南山一棵树和重庆晚上的夜景,那才漂亮呢!在南山看解放碑像金光闪闪的金字塔,两岸的灯光像一条很长很长的龙和一条凤凰尾巴,长江、嘉陵江上的游船灯火通明,我还认识一个船叫满江红,那个船要98元,要是坐的话,我感觉很舒服,上次来的时候坐的是快艇

    老爸:去狠狠地坐轻轨。重庆的轨道交通四通八达,每一辆地铁和轻轨就像一条玲巧的长龙,时而在城市楼林间穿行,时而进入一个又一个山洞,时面在高高的桥上穿过长江、嘉陵江的江面我们一家三口,骑着这个龙到朝天门看两江汇合,去解放碑回味昔日战火的洗礼,去飞机场看现代科技的魅力,到磁器口领略古镇的悠久历史

    老妈:重庆是一个座很时尚,很年轻的城市,充满了活力,使我对它有的留恋,来往于重庆数次,我对它有了一种依恋,受上了它的休闲,爱上了它的青春,爱上了它的古色古香,爱上它的青山绿水

    我:今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就要离开重庆了,我盼望再次尽快回到重庆,我希望来时重庆更加美丽,更加有活力,盼望有一天,重庆也有一个我们的家

    再见了,我还会再回来的!

  • 7、 重庆森林观后感影评

    《重庆森林》是一部由林青霞、金城武和梁朝伟等主演的爱情电影,影片首播于1994年,虽然至今时间久远,但网友们的评价却依旧很高,一起去看看吧!

    复古,这是我想说的一个词。94年的作品,在今天看来一点都没有因时光变迁而褪色,反而相较如今众多不能称之为电影的银幕作品而显得愈加浓烈。

    很早就听说过这部影片之前却一直没有去看的冲动,或许是光听名字觉得不是很能理解,有点暗黑系的感觉。

    的确,年龄过小去看可能真的不容易理解。电影画面感很强烈,扎实的场景被缥缈的镜头摄下。让人觉得既虚幻但更真实,仿佛在一个独立的空间。

    更妙的是,它的剧情是断续性的,然而一点也不影响它成为经典。其中的每一句台词都没有废话的感觉,每一处布景都觉得是必须。

    迷雾般的森林浮世,身处钢筋水泥的世界,让我们都忘了许多本质的东西。我喜欢金城武在小食店打电话那个片段,几通电话,把当代都市人的情感世界描摹完整。

    两个男主角都失恋,看似没有什么关联性,却又都在说着时间与改变这回事。

    金城武的角色孤独而渴望陪伴,寻觅着有着相同频率的人。王菲的阿菲暗恋的可爱而又洒脱,一个有主见有思想的人,她的暗恋才更可能开花结果。

    是呀 不吃

    不是所有好东西都能够刚好对胃口

    吃东西这件事也是很讲缘分的

    人世间哪件事又不需要缘分呢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城

    都市气息繁重的覆盖在每一处边角落

    灵魂的剑客转眼已变作故野的浪客

    电话机可以讲出温情的话语

    也可以道出决绝的语句

    电风扇吹醒了面庞 吹乱了发丝

    吹不吹得起心的波皱

    厨师沙律、炸鱼薯条、凤梨罐头 可供选择

    商场的琳琅百货被用掉后只剩下 废旧外壳

    杂货铺废品站私人会所 人来人往

    熙熙攘攘过生之颠簸

    物质固然极大繁荣

    又可否补缺心之所空

    陌生人

    怎样走进内心

    制造这次兴奋

    思想开始过份

    我在心里不禁

    今夕何夕

    时间的计算算是不朽的发明

    可也是拴住人们的计时器

    自我们出生就有了生日

    我们开始被定义 被计算 被追赶

    就连世界这个词都是被框定的

    世间所有都被衡量

    花不是花 我们给它们起了名字

    每项东西都有给它标记的价值

    一小块墨西哥披萨3.5美元

    一整只猪扒包5英镑

    人们开始有了好坏高低贵贱之分

    常常为了拿到好的而不分是非黑白

    有的时候真的很可笑 跳脱出这视野

    世界也像是一个大自然与巨大工厂的融合

    我们生产制造 我们被生产制造

    我们其乐融融 我们歇斯底里

    售货员兴许不会管你一公升的眼泪

    就算飙出到天际

  • 8、 《红岩》读后感600字——《红岩》与重庆

    《红岩》与重庆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红岩》的长篇小说,这是一本用鲜血与泪水写成的悲壮篇章,这本书主要讲述了,解放前夕,重庆中共地下党员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为了人民能够当家作主,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斗争。本书讲述了以许云峰、江姐为代表的一批***员,为了***,在斗争中不幸被捕,深陷囫囵,而遭国民党反动残酷的迫害和惨绝人寰地杀戮,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歌乐山,他们的英勇行为谱写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为了对《红岩》有更深的了解,为了缅怀***先烈,我们便去了重庆。

    到了重庆,我们首先去了被誉为人间地狱的渣滓洞,渣滓洞原先只是一个小煤窑,因煤少渣多而得名。因地理位置特殊,而被国民党反动派改为监狱。走进渣滓洞,一股寒气扑面而来,望着一个个阴森、潮湿、黑暗的牢房,看着地上血迹斑斑的印迹,不禁令人胆寒。林立的岗哨,门上拳头大小的铁锁,窗户上胳膊一样粗的栏杆,牢房内,冷漠的镣铐,无情的皮鞭,惨无人道的刑具,看着这些,我不禁想起了***员惨遭迫害的一幕幕场景。

    离开渣滓洞,我们又到了白公馆,这里曾经是白居易美丽的香山别墅,如今已成了国民党反动派囚禁***人的另一个监狱。这里和渣滓洞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电板凳、迷魂药、烙铁等刑具,令人谈虎色变,应有尽有。

    来到了红岩魂广场,瞻仰了那些为了***而光荣牺牲的先烈,他们是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他们是伟大的,他们是光荣的,他们是值得我们尊敬和缅怀的。

    重庆是一座美丽的城市,重庆也是一座具有光荣***斗争史的城市,这里有许多令我们牢记的故事和缅怀的先烈。

  • 9、 《重庆寻宝记》读后感300字

    在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重庆寻宝记》。这本书里讲的是米克、秦博士、顶呱呱、月半、卡卡和果果的故事。他们组成了一个寻宝小分队,按照线索在重庆寻找宝藏。他们首先去了家具城找到了东周巴将军的头骨,但是又被坏人抢走了,最终他们用勇气和智慧夺回了头骨。

    这本书除了介绍重庆的寻宝故事,还让我了解了重庆这座城市。重庆除了风景秀丽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美食。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重庆火锅。因为重庆火锅配料独特,选料丰富,非常美味。

    读完这个故事我收获很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就会有好收获。寻宝小分队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他们积极开动脑筋,用勇气和智慧战胜了困难。就像《西游记》里的唐僧和孙悟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了真经。我们在学习中要有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

  • 10、 舌尖上的重庆观后感

    《舌尖上的重庆》是一部描写重庆美食的纪录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小编这里整理了一些网友们对这部影片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朋友从网上下了一套高清版的《舌尖上的重庆》,推荐给我看。此时,《舌尖上的中国》中飘散的各种鲜香虽已渐行渐远,但片中起之美食落之人文的精彩讲述仍然让人回味。

    《舌尖上的中国》巨大的光环之下,居然有人敢再打舌尖上之旗号,显然是自不量力。不过据说七名制作人员拍片的缘起是因为看了《舌尖上的中国》中重庆仅有火锅亮相,而且细数了一下,时长不过90秒钟,大呼不服,决心用自己的镜头做个补充,经费自筹,只求认同,不求赚钱。青年人说干就干值得肯定叫人佩服,不过不服就实在没有必要了,中华之大,美食之多,《舌尖上的中国》的舌头再宽,也舔不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啊,再说了,它有那么大嘴,也没那么大胃是吧。重庆人不服气?恐怕全国人民都没服气都说,我们那儿好吃的多了去了!

    说片子吧。

    《舌尖上的重庆》,名字上就决定了这是一部学习之作、模仿之作、山寨之作,我们不必用太苛刻的眼光去审视它,不过虽为山寨,整个片子还是端足了架势,处处显着纪录片的风范,让人想起沿海的山寨手机,先不说体验和功能,开机一看,外观界面上还是能唬住人的。

    山寨得最不山寨的,是词儿。这个一定要赞一个!解说词的语言风格、行文方式虽然随时都在向着《舌尖上的中国》致敬,不过依然因地制宜,成功移植,让人感觉行文者信手拈来,把玩得游刃有余:小面一集中,小面之小、小面之大一段;夜摊猫儿面和早餐板凳面的衔接契合;火锅一集中结尾处麻辣因子一段的总结升华;家常菜一集中对家常菜味道的定义;江湖菜一集中的七分岁月,在锅中熬煮着三分生活,于是便荡漾出了江湖的模样精准的叙述中带出作者的感悟,凝聚重庆人对家乡美食的回味与思索。

    片中的语言,与其说是对《舌尖上的中国》的模仿,不如说是对《舌尖上的中国》的延续。

    除语言外,片中还不乏精巧的构思,下饭菜一集中,母亲将盐水传与儿子,帮儿子做泡菜,儿子回家开启母亲精心准备的美味,隐喻重庆味道的传承,令人动容。

    好听的说完了,下面要拍砖了。

    毕竟是山寨,《舌尖上的重庆》具备了山寨应有的素质。

    首先是策划构思的混乱,如果这算个硬伤的话,最大的伤口在江湖菜一集,杀偏了,杀得太偏了!这一集根本就应该叫做电台dj的苦乐人生或者飞哥的酸甜苦辣,一集十分钟看完,我敢保证,没碰过江湖菜的外地人还是不知江湖菜为何

  • 2019-11-04

  • 2019-10-28

  • 2023-01-27

  • 2023-01-29

  • 2023-04-29

  • 2019-10-11

  • 2019-10-28

  • 2022-06-07

  • 2019-09-20

  • 2021-12-31

  • 2022-03-12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1-10-26

  • 2021-12-24

  • 2022-03-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29

  • 2022-03-31

  • 2021-10-05

  • 2021-12-04

  • 2021-12-16

  • 2021-10-25

  • 2021-10-30

重庆日报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重庆日报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重庆日报读后感、2024重庆日报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