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比利战争读后感 > 地图 > 比利战争读后感,2024比利战争读后感
比利战争读后感相关栏目
比利战争读后感热门栏目
比利战争读后感推荐
比利战争读后感

(共 6502 篇)

  • 1、 《比利战争》读后感_1200字

    《比利战争》读后感1200字

    《比利战争》 [美] 丹尼尔·凯斯 提到《24个比利》,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个熟悉的名字。比利在神志不清的情况下,侵犯了三位女性,而在审判他的过程里,人们发现,因为童年的种种不幸,致使比利的“体内”存在24个“我”。而这本《比利战争》是它的续篇,讲述了比利在被定义为人格分裂症后,没有被送去监狱服刑,而是被送往了专门治疗拥有精神疾病的犯人的医院。可在这里,病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治疗,反而被限制了很多原本应该拥有的权利和自由,甚至在不服管教时会遭到电击这样的私刑。当然,这并不是这本书的全部,在此之后,在比利获得真正的自由之前,他还经历了许多。 读完之后,想要思考的其实也不是故事里比利这一路抗争得多么艰难,反而是一个关于受害者和被害者的概念。比利在很小的时候,就曾遭到继父的侵犯,受到了许多的虐待,这些痛苦慢慢催生了他的人格分裂。从这个角度来说,比利自然是受害的一方,但无论是否是因为神志不清,比利侵犯了三位女性是事实,即便他也是不幸的,但他同样是给予了他人伤害的施暴者。就像故事的最后,比利说,也许伤害是会不断传承的吧,比利的继父之所以虐待他,也是因着他曾拥有过不幸的经历。所以比利站在他的坟前说,他想要原谅他了,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让伤害继续延续。 而从故事的大背景来说,民众都认为比利是一个危险的人物,所以对于他没有被判刑或关押,民众心里都是带着隐隐的担忧的,所以皆不赞成给予比利“自由”。而从比利的角度,当他不在分裂状态的情况下,他所承受的所有的看管与限制,都是一种灾难,因为在比利这个人格下,他其实算是没有过错的。所以“比利”想要逃离,他也曾尝试反抗甚至逃亡。而政客们则是利用比利事件,意图谋取自己的政治利益,律师在辩护上也更多地是考虑如果败诉对自己的影响。每一方都在努力维护自己所在群体的权利,似乎没有任何一方是绝对错误的,但似乎对其他的一方也都是一种压力与威胁。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事是难以真正分辨出绝对的对错的,所以我们拥有规则和法律。人们维护自己的利益是本能,自然不能全部归咎于自私,但不择手段或者纯粹利用,则是另外一个维度。就像是无论施暴者如果患有精神疾病,无论他是否在事后恢复理智,受到制裁是合理的,但作为院方,不给予病人应有的治疗,将救死扶伤的圣地化为人间地狱,便是没有理由的纯粹的恶。人性里的善与恶,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是个太复杂的事情。但每一次天堂与地狱

  • 2、 24个比利读后感

    24个比利读后感(一)

    大力

    最近这段时间,一不小心喜欢上了心理学研究。那么有什么感受呢?不得不说的是,心理学果然是一门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前路未卜的学科。光看基础心理学,就花了大量时间学习感觉和感知,气质和性格,神经和大脑,思维和意识,记忆和语言,人格和智力,情绪和动机等。是不是很枯燥。

    最近看了本心理学小说,《24个比利》,一本讲述多重人格分裂症的纪实小说。恰恰恰是因为我在通读心理学基础知识后去阅读这么一本书,貌似给自己带上了一顶专业的小帽子,让我心里不由自主地自信了一小把。好吧,这的确是一本心理学小说,但它所讲述的故事真的是匪夷所思,荒诞离奇,我甚至没有办法试图用我学到的一丁点知识去解读它,就好像我学会了几个英语单词后就试图想去翻译一本英文小说一般,这个打击可是够沉重的。

    比利的故事会对让你对多重人格病症有一个透彻了解。即便如此我仍然难以想像这竟然是一个真实的案例。正如比利个人反复强调,“他们不是不同的人格,而是不同的人”。24个人拥挤在比利的脑袋中,成为他对极端痛苦与孤独的回应。而最可怕,也最神奇的是,这个人真的能够在现实世界里使用多种语言,懂得各种科学知识,并且掌握多种技能,能够集24个人的优点与弱点为一身,并且能够变换自如,实在匪夷所思。

    比利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不断处在美国舆论旋涡的三宗强奸抢劫案的嫌疑犯。他终生没有逃脱过公众的视线、媒体的追踪。终其一生,他也辗转于不同的精神医疗中心,企图找寻自己的命运。他被诊断为多重人格分裂症患者--一种至今在精神医学界尚无定论的精神疾病。

    比利有24个不同的人格,每个人格都能够掌管一部分时间。他会突然变成南斯拉夫口音,骁勇善斗,也会变成持重的英国绅士,高傲又有智慧。他有时候会突然精通电路修理,还会成为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只能够承受痛苦不断哭泣的小孩。24个人格,24种性格。这些离奇的情节听上去足够荒谬,足以吸引到任何一个读者的好奇心。

    根据书中讲述,比利来自于一个分裂的家庭,母亲经历过几次的离婚与再婚,生父在他年幼的时候自杀,他最严重的童年虐待来自于他的继父,一个用性侵、暴力和不断的恐吓对待幼年比利的恶人。“只要闭上眼睛,我所遭遇的痛苦就由另一个我创造出的人格来承担。”这是比利人格分裂的开始,在随后十几年里,因为他的怪诞行为,他备受周围人的嘲笑和歧视,别人把他视为精神病人对待。随后他不断创造出不同的人格,有纯洁的孩

  • 3、 《二十四比利》读后感

    《二十四比利》读后感

    文/王婷

    一口气看完24个比利,作者站在同情比利的角度来撰写了这本传记,看完,心里五味杂陈,对于比利最终未能转院一事终究还是难以释怀。

    比利是个悲剧,究其原因,还是社会的阴暗与人性的自私。

    比利的精神分裂,来自于幼年时代的被忽视,与虐待,比利是个聪明的孩子,因而天生敏感以及想象力丰富,在外在能力不强的情况下,他迫切希望获得帮助,企图逃离,外在能力太弱,内心极度期盼强大,内心矛盾以及压力达到了他能承受的极限,以至于他的潜意识不得不不停地制造出不同的人来帮助他,代替他承受苦难,这是一种人性本能的体现,他的生存渴望十分强烈,于是,这种意识强迫比利,那个想要自杀的比利,必须沉睡,以保证其他人格的存活,因为他自己渴望存活,惧怕死亡他的继父将他活埋,强暴,一系列的暴行都让他联想到死亡。

    比利的继父,性格暴躁,残忍,忽视生命,极度自私,极端的以自我为中心,几乎是人性阴暗面的代表,比利的母亲,软弱,没有能力去改变现实,家庭暴力频发,比利成了一个牺牲品。

    比利的每一种人格都是他自己某种欲望的体现,亚瑟是他的理智,亚伦是他对社交与融入人群的渴望,雷根是他内心的愤怒与对强大的渴望,克里斯汀是他内心中弱化了的自己,渴望通过弱化的自己获得同情

    作为一个人,他拥有人类的一切情感、欲望、恐惧,这些东西通过不同的人格体现出来,非完整的自己,丧失了对行为的控制,以及是非观念,他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保证自己能活下去,并且渴望获得认同与爱,失去了自控能力的比利于是去犯罪,用最原始的方式企图在人性阴暗的丘壑中得以生存。

    社会并不会理会弱者的反抗,除非这威胁到了大部分强者的生存。

    避开比利所犯罪行来说,他是值得同情的,应该给予积极的治疗,于是,有众多医师站在职业的角度,用行动为病患争取利益,他们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但是,社会并没有那么良善,媒体人渴望获得更多的关注,监狱企图从这个明星囚犯身上榨取利益,法院为了逃避民众的责难,大众的自私性,憎恨一切有可能危及其利益的可能性,他们不允许比利存活。

    不管比利是不是值得同情,他是不是不能掌控他的行为,已经无所谓了,在旁人的眼中,他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动物,一个怪胎,他只是一粒微尘,在掌权者眼中,微不足道,只用像一只苍蝇一样关起来就行了。

    但,比利确实犯下了罪,对被害人造成了伤害。他应该就此提出道歉与赔偿,去尽力地弥补,而这一切都需要他人的帮助

  • 4、 《24个比利》读后感_800字

    《24个比利》读后感800字

    一如简介所说,这是一本纪实多重人格分裂的书,是关于一个人的故事,是一个具有多重人格的人的前半生。没有过多华丽的词藻,只是简单地将事情记述下来,虽然故事中间有些许混乱和琐碎(可谁的人生又不曾有过琐碎),但依然平实而又尊重事实。

    故事(比利的分裂更像是个故事)到了结尾处走向另一个高潮。比利个人的痛苦,群众的不解以及专业医生与政客的对比,一桩桩一件件都扣人心弦。于比利及家人而言,他所遭受的不幸与混乱迷茫与痛苦令人悲伤,那个家庭的存在就是整个世界。对群众而言,无论比利的多重人格是否真实,他的“自由”都足以令人恐慌。对政客而言,对比利事件的态度仿佛是改变其政治生涯的关键步骤。对专业医生而言,他们尊重科学,他们真诚的关心比利以及医学的发展。似乎每个人都有自己行动的理由,一如比利的所作所为事出有因……即便如此,依然想感谢以考尔医生为代表的医护工作者们,谢谢他们对比利的关心,谢谢他们为比利所做出的坚持与贡献。

    一个人的故事在社会面前多么渺小,即使没有经历过了解过的人无权发言,可舆论还是将比利打回原型。熟是熟非,难下定论。只是,无论比利的人生和幸福在众人面前多么不值一提,那都是属于他的全部。

    关于比利的故事,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引人注目――人的潜能。24个比利,有24种不同的状态,又有各自的特长。阿瑟的睿智与好学,里根的强健与敏捷,亚伦的机敏及绘画天赋,汤姆的逃脱术及电学知识……每一个人格出众的才能都令人叹服,包括凯文的谋略。如考尔医生所言,对多重人格的研究会促进人类对人的深层了解。单个的人是很渺小,可由他分裂出来的碎片壮大以后又是如此强大。再一次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的丰富。而比利的遭遇又不禁让人联想到那句话:人的潜能是需要激发的。然而,激发比利的同时也毁灭了比利。

    关于一个人的故事很短又很长。谢谢比利愿意将自己的故事讲出来,也谢谢作者花费时间和精力关注比利。

    加油,每一个有故事的人。

  • 5、 《24个比利》读后感_1800字

    《24个比利》读后感1800字

    1 威廉·斯坦利·米利根(比利,william stanley milligan),26岁

    最初的核心人格,后来被称为“分裂的比利”或“比利”;高中时被勒令退学,身高6英尺、体重190磅,蓝眼睛,棕色头发。

    2 阿瑟(arthur),22岁

    英国人,理性、冷酷,讲话带英国腔。他自修物理、化学并研习医学,能流利地应用阿拉伯文。他顽固保守、自认是资本主义者,但公开承认信奉无神论。他是第一个发现有其他人格存在的人,在安全状况下负责管理,决定由谁来出现代表“家庭”。戴眼镜。

    3 里根(ragen),23岁

    充满仇恨的人格。南斯拉夫人,讲英语时带斯拉夫口音,会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语;武器和军事权威,精通空手道。他体格健壮,能有效地控制肾上腺素。他信奉共产主义,是个无神论者,职责是保护家庭成员,特别是妇女和儿童;在危机状况下负责管理。他曾犯罪、吸毒,有暴力倾向;体重210磅,虎背熊腰,黑发,八字胡,色盲,只画黑白图画。

    4 亚伦(allen),18岁

    骗子、操纵者。他负责对外联络,不可知论者,人生态度为“得过且过”。他会打小鼓、画人像,是唯一抽烟的人格;与比利的妈妈很亲近,身高与威廉·米利根相仿,体重略轻(165磅);头发右分,也是唯一的右撇子。

    5 汤姆(tommy),16岁

    精通逃脱术。好斗、具有反社会倾向,经常被误认为是亚伦。他会吹萨克斯管,是无线电专家,还擅长风景画;头发蓬乱、发色金黄,眼睛为琥珀色。

    6 丹尼(danny),14岁

    容易被惊吓,惧怕陌生人,特别是男人。他曾被逼挖掘坟墓并被活埋,因此只画有生命的东西;留着棕色的齐肩长发,蓝色眼睛,身材瘦小。

    7 戴维(david),8岁

    充满痛苦,经常代其他人格承受痛苦。他非常敏感,善于理解,但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大部分时间精神恍惚;头发为深棕红色,蓝眼睛,身材矮小。

    8 克丽丝汀(christene),3岁

    经常被老师叫到角落罚站,因此被称为“角落里的孩子”。她是个英国小女孩,聪明,但患有失读症;喜欢画花和蝴蝶;金发及肩、蓝眼睛。

    9 克里斯朵夫(christopher),13岁

    克丽丝汀的哥哥,说话带英国腔,性格温顺但内心不安;会吹口琴;褐色金发类似克丽丝汀,留着短刘海。

    10 阿达拉娜(adalana),19岁

    性格孤独、内向、害羞。她会写诗,烹调,操持家务事;一头乌黑的直发,茶色的

  • 6、 《24个比利》读后感_1000字

    《24个比利》读后感1000字

    [超级乱…有时间再理]……这本书看到最后 , 既愤怒又难过 ,政客和哥伦布市快报记者无耻的嘴脸让我气愤不已……在书的前一部分看到公共辩护律师不辞辛劳地寻找证据为犯下重罪的比利辩护 、处处保障他的权利时,还以为美国自由平等重视人权 ,即使连犯罪者的权利也有很大的保障。看到后面 ,靠……一个童年遭受虐待的可怜的精分患者成年后也要面对群众不公正的指责, 甚至医学的尊严在政治面前也变的苍白 ,法官宁愿听从庸医的建议也不愿理睬专业医生对多重人格症患者的治疗方法,比利本信心满满能打赢官司,却没想到是这样的结局。最后他被送进利玛医院忍受非人的折磨,他们一步一步将比利逼上绝路。

    书的前一半大部分讲的是比利因人格分裂生活出现很多麻烦。本来在阿瑟的指挥下,所有人都能在适当的时候出现,干自己擅长的事情,花所有精力去学习,每个人都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断进修。不出现时,不断学习,一旦出现,就利用一切机会去练习。如果一直这样的话,可以说其实多重人格也不错嘛……然而现实事与愿违,混乱时期总是在比利生活步入正规时出现,不受欢迎人格趁机作乱,导致比利生活一团乱麻。每次混乱时期的时候,亚伦都咒骂,该死的混乱时期,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我看的时候,也很厌恶这个时期。一个积极向上的天才本该有自己灿烂的人生,即使他们没有完全融合,在阿瑟的指挥下生活也是很舒服的,可是混乱时期完全打乱了他的生活轨迹……书的后一部分讲的是群众舆论带给比利的痛苦……(前面已经说了…)

    书中的温暖的人也不少,即使与家人产生巨大矛盾也要保障比利权利的律师,顶着舆论压力一直为比利治疗的医生们,即使比利进监狱了也一直对他不离不弃的玛琳娜,比利的家人,还有此书的作者……正是因为有他们,比利才能够站起来,努力面对艰难的生活。

    “当悲伤太多的时候,一个人无法承受,那就把投注在一个人身上的所有煎熬分别来接受。”对比利真是又心疼又敬佩啊,他从小经历那么多残忍的事,后来依旧能积极面对生活,在医院里一步步好转后,对着朋友充满希望地规划自己的未来生活的场景,我难以忘记……在大部分心理犯罪的书里,最变态的犯罪者,多是幼年遭受了比利这种事情……而比利能够规范自己,好好生活 !

    ps:在众多人格中我最喜欢亚伦和汤姆

  • 7、 《24个比利》读后感_900字

    《24个比利》读后感900字

    “情出无奈,罪可赦免”引用书里的这句话,来做书评的开始,想必是最合适不过的。

      童年时期的一系列经历,让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从忍受强暴、虐待等不幸遭遇后,变得胆怯、暴躁,最终造成了精神分裂出23种人格。23种人格,性格、特长、年龄、外貌各不相同,全都兼容在一个身体内。或许在外人看来,一个人可以拥有那么多身份,是一件很神奇、很好玩的事情。可是我们不能想象如何去面对那些失落的时间,那些没有记忆但却实实在在做过的事情。相比于新奇,分裂带给比利更多的是恐惧和无奈。好在一个个人格的变换、故事,初衷都是对核心人格比利的保护。因为不忍让他再次受到伤害,他们约定可以彼此包容、谦让,大部分时间不去打扰比利,让他可以沉睡在安宁的角落。主要由阿瑟决定由谁出场,里根、亚伦、史蒂夫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有过抱怨和争执,可是从来没有放弃比利。不断的磨合,让他们开始拥有新的原则和底线,对于孩子和妇女,他们可以做到像保护比利一样去付出。渐渐的,这个在很多看来是精神分裂的人,在我眼里,是爱的集合体。

      后来,比利被发现有精神分裂后,被送到医院治疗。有很多医护人员并不相信他,认为他只是想躲避法律的制裁,所以装出精神分裂。然后也有人选择去相信和爱护比利。这个过程,对于比利,异常艰辛。不过好在反反复复之后,出现了“老师”。老师好像这24个人格的大家长一样,记得所有发生的事。也是“老师”始终在引导大家去慢慢融合。有时稍有好转,有时又会一下子回到“混乱时期”,让我的心也跟着揪在一起。社会舆论也一直在盯着比利的融合治疗过程,这也给了他的主治医生很多压力,好在,他们都没有放弃。

      出于分裂的原因,比利有时不能完全控制自己,所以对于一些犯下的错误,我想,我们应该选择原谅。毕竟:情出无奈。我相信,比利始终向善,从他对孩子的呵护,对指责他的人们的理解,对自由的向往。

      相信现实生活中,不止一个像比利这样的分裂人格存在。如果遇到,请不要害怕,他们也只是一个人格集合体,有爱,有痛。最后,希望比利的融合之路可以走的更顺利一些,感谢每一个保护比利的人格,感谢每一个陪在比利身边的你们。

  • 8、 24个比利读后感模板13篇

    每一个人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所感受,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之中,让人沉浸其中非常吸引人的情节中。 读后感突出了书中的哲学和道德思考。以下是读后感大全小编花时间整理的《24个比利读后感》,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24个比利读后感(篇1)

    有的人,经历着我们难以想象的遭遇,他们的世界和我们不一样。正如比利,拥有24个人格,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出现都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比利,他们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和“使命”。大多数的他们,是善良的,上进的,不断地完善自己以帮助比利过得更好。也有一些“不受欢迎的人”,他们激进冒失,时常惹祸上身。当人格出现“混沌期”时,几乎所有的人格都经历着巨大的折磨,因为“你”不知道下一秒自己将会出现在哪里,曾经做过什么,又打算做什么。

    多重人格只是精神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的还有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狂症等。有幸去过精神卫生中心,接触过几位精神分裂症患者,听他们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在我们看来离奇古怪的事,在他们眼中真实得不能再真实;而他们的所作所为,在他们看来那也是正常的反应。

    有些事,我们不是当事人,也未曾有过类似的遭遇,是很难做到感同身受完全理解和包容的。

    但是我想,无端的指责是可以避免的,最起码的尊重是可以做到的。

    24个比利读后感(篇2)

    这本书前部分讲了主角威廉米利根在被确诊和治愈之前的故事,而中部讲了在他失落掉的7年里的所有事情。后部讲述他快被治愈时的悲惨遭遇。前半部分由24个人的中的几个断续着讲述和经历。中部由融合后的老师进行叙述(其实老师差不多就是威廉米利根本人了)。后部就很令人揪心了,看的我很想打人(笔者平时是个很温和的人,但是看到这里尤其最后几十页的时候就很想打人)。

    主角比利是二十四重人格,几乎每个人格都有他自己的特长。让我叙述一下几个受欢迎人格的特长(受欢迎是阿瑟判定的,根据是否守法、遵守约定以及利用时间的效益高低等,后来有所变化):

    阿瑟(arthur)自修物理、化学并研习医学,能流利运用阿拉伯文。

    里根(ragen)会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语,武器和军事权威,精通空手道,对生物学感兴趣,看了阿瑟推荐的一本书学会了有效控制肾上腺素,画黑白画(因为他是色盲)。

    亚伦(allen)负责对外联络,口才很好,会打小鼓,画人像。

    汤姆(tommy)精通逃脱术,会吹萨克斯管,无线电专家,擅长风景画。

  • 9、 24个比利读后感1000字

    这本书前部分讲了主角威廉·米利根在被确诊和治愈之前的故事,而中部讲了在他失落掉的7年里的所有事情。后部讲述他快被治愈时的悲惨遭遇。前半部分由24个人的中的几个断续着讲述和经历。中部由融合后的“老师”进行叙述(其实老师差不多就是威廉·米利根本人了)。后部就很令人揪心了,看的我很想打人(笔者平时是个很温和的人,但是看到这里尤其最后几十页的时候就很想打人)。 乍一看好像这种类似娱乐性质的心理方面的小说并没有什么值得写读后感的,但是,我觉得里面的有些东西确实是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主角比利是二十四重人格,几乎每个人格都有他自己的特长。让我叙述一下几个受欢迎人格的特长(受欢迎是阿瑟判定的,根据是否守法、遵守约定以及利用时间的效益高低等,后来有所变化): 阿瑟(arthur)自修物理、化学并研习医学,能流利运用阿拉伯文,。 里根(ragen)会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语,武器和军事权威,精通空手道,对生物学感兴趣,看了阿瑟推荐的一本书学会了有效控制肾上腺素,画黑白画(因为他是色盲)。 亚伦(allen)负责对外联络,口才很好,会打小鼓,画人像。 汤姆(tommy)精通逃脱术,会吹萨克斯管,无线电专家,擅长风景画。 克里斯朵夫(christopher)会吹口琴。 阿达拉娜(adalana)会写诗,烹调,操持家务。没错,她是女人。 其他人也有特长(大部分偏向于艺术方面) 是不是很厉害?但是你看到后面会发现他们还不止这么厉害。 他们明明失落着时间,大部分时间没有自主意识,一睁眼可能就是完全陌生的场景和状况,但他们却用常人不到二十四分之一的时间,做到了这么多了不起的事情。 让我最为震撼的是阿瑟,他意识到自己和很多人一起共用比利的身体,便制定出一些公约,以保证大家的安全。 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第四条: 自我完善。不可浪费时间去看漫画书或电视,专业要精益求精。 阿瑟制定的规则 这个规定,类似于我们对自己规定不可浪费时间去看网络小说或者刷手机。我想,大部分人应该做不到这点吧。。。 还有一个情节很让我触动了。家里的电灯灯泡坏了,汤姆想学妈妈换个灯泡,结果被电了。按照常理电了一下也就算了。tommy不是,他查看了电灯里电的来源,来自电线,然后开始找电线的来源,找到了街上,看到了电线杆,再找到了街边的高压

  • 10、 《24个比利》读后感_700字

    《24个比利》读后感700字

    刚刚结束对这本书的阅读,内心有点低落,为比利所遭受的痛苦,为人们的自私无知感到难受。 从接触这本书看到名字开始,我只是带着一种好奇心去阅读,因为就算是之前阅读过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也没有出现过有24个人格同时存在的人。而且这还是根据真实案件来写的一本书。但是随着慢慢深入,我发现导致出现这么多人格并不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只有在遭受极大的伤害,为了保护自己才会分裂出其他人格以求保护自己。无法想象在幼年时期就不断出现人格分裂的比利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事情。 在后期治疗期间,可以看得出来比利其实是个很聪明的人才,如果他没有经历过那些伤害,而是一个正常人,应该在社会上会得到大部分人都想得到的名声地位。但是,他无法决定自己的出生,幼年父亲的自杀,遭受继父的性侵鞭打,见证母亲的悲惨人生等等,让他开始想逃避甚至自杀,如果没有其他人格开始出现并保护他,也许我们无法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不可思议的事情,而承受着这件事的人到底经历了什么。 童年的成长环境真的很重要,家庭教育奠定了一个人的基本品行,学校教育为他的不断完善提供必要的基础。而比利不仅在家里无法得到正常家庭教育,在学校更是被欺负的对象。一个孩子,再怎么坚强也无法承受这一切。 无论哪个国家,总是有着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打着正义的旗号招摇撞骗,伤害他人。美国多家报纸对比利的一切进行不实的报道,导致恢复期的比利再次奔溃。幸好,总会有着清醒的人与恶势力对抗。在阅读这本书时,我有多次为比利所遭受的感到不忍,想放下书,但又想知道他是否能得到公平点的待遇。总算在反反复复中读完了这本书。 我们也许无法原谅比利因为分裂人格所犯下的罪行,但我们应该试着去理解。

  • 2019-11-16

  • 2023-04-13

  • 2019-10-29

  • 2019-11-06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09

  • 2019-10-29

  • 2019-11-03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10-29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17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8

  • 2019-10-09

  • 2019-10-17

  • 2023-02-21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比利战争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比利战争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比利战争读后感、2024比利战争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