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编年史读后感 > 地图 > 编年史读后感,2024编年史读后感
编年史读后感

(共 7635 篇)

  • 1、 读后感大全:观变异编年史有感

    一个惨绝人寰的预言,牵动七个人的命运.一本残编裂简的古书,掌握世间万物的存亡.一场坚固的宗教信仰,见证不可磨灭的友情.变异编年史,带我走近伟大的友情.地球的未来,能源枯竭,人性泯灭.人类自作自受,逐步走向自我毁灭.千钧一发之际,一本古书横空出世.记载了世界惨不忍睹的未来. 一位耶稣的信徒,带着拯救世界的预言与六位骁勇善战的战士展开了一场血腥残忍的战争.由于地球资源将近,疾病肆意横生,灾祸接踵而至,拯救任务迫在眉睫.殊不知这一次残酷暴烈的战争仅仅是一场惊为天人灾难的开始.剧烈的爆炸冲击摧毁了一个古老神秘机器,残忍无度的变异人重返地球,七个人面临巨大的挑战.在一次又一次的刀枪摩擦中,七个人拼死相护,在面对变异人冷血无情的攻击中,战士们以命相抵,护全他人.在一场场厮杀对决中,他们齐心协力,豪不惧怕.患难见真情,也不过如此吧. 然而给我以心灵震撼的不是夸张惊人的特技表演.而是在最后关头,信徒被病毒感染,变成了狰狞恐怖的变异人,一边是正义的拯救任务,一边是友情的拥护,双重利益的考验,让他们陷入了生死两难的境地.或许友情是决胜灾难的最大力量.终于在最后时刻,信徒被友情的力量唤醒,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却因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尽管如此,他在朋友眼中,仍然是伟大的英雄.友情的力量竟如此之大,确实给我以心灵的震撼. 千钧一发之际,他们把求生机会拱手相让,生死存亡关头,他们为了朋友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生命最后时刻,他们携手共度,于患难风豪杰,看完这部电影,我才真正意识到这句话的含义,患难见真情,想必就是如此吧.缅怀我内心最真诚的崇拜,向英雄们致敬,向友情致敬.

  • 2、 《罪恶的编年史》观后感500字

    《罪恶的编年史》观后感 刚刚看完了韩国的电影《罪恶的编年史》,知道韩国的人相信都了解,这样的影名,这样的国家,没错就是韩国有名的黑色电影(自认为有名,不同人当然有不同的认识)。我个人一向喜欢韩国的,当然也不是一点也不看非韩的黑色电影,但是唯独对韩国的黑色电影情有独钟,也许是一样的肤色,类似的饮食,一样的苦衷。 影片和韩国以往的黑色电影一样,主要讲诉的大抵上都是社会的弊端。影片的剧情我在此就不必介绍了,喜欢的话大家都可以去观看,主要就是来写写观后感什么的吧。 首先在这部影片中,人到底在充当什么角色,人到底是人,还是人?人到底是为了什么而要去做一系列的事情?在片中我发现(个人观点)其实片名是罪恶,但是我深深去体悟,发现没有一个人是罪恶的,每一个人都是正常的,规矩的规矩地做地痞流氓该做的事情,规矩地去做为父亲报仇的策划,规矩地去做养活孩子的工作,规矩地去做升官提禄的方法,每一个人都不应该得到别人的批评,活在别人的屋檐,哪能不受气?活在人类社会,哪能不会别人服务,哪能不为自己着想。很多时候当我看黑色电影的时候,看到的不是人性的堕落,以及社会的黑暗,也不是人群的麻木。看到的是人们为了生活的那份拼斗却没有思考过这样做的价值。仅仅看到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看到了,想到了?明白了?我们要做的不是指指点点,而是去了解这一切的背后的秘密。 在这个现实的世界,要维持心中的那份正义,实属不易。母亲在前几日便每每催逼我的学业,担心我的工作,担心我的生活,她不了解我,只会用她们老一代人的思维来定义。很少有人会去关注一个衣服褴褛的乞丐,就算他/她衣着整齐,人们也不一定瞧得起他/她,因为他/她是马路的清洁工。当然如果你是同情她们/他们的话,那说明你是那另一类的其中一员。我不知道人该不该被歧视,当然不被歧视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个世界上产出了歧视这种东西,不去履行它,那么它的存在还是否有意义?我能做的也仅仅是劝阻那些向傻子扔石头的小孩子,掏出口袋里为数不多的钱给路过的乞丐,帮他们/她们维护一下平衡。
  • 3、 鲍勃迪伦《编年史》读后感800字

    这本书的原名叫做chronicles,准确翻译应该叫成《历代纪》才对,不过《编年史》也还好吧。

    封面上bob dylan 抱着膝盖,一双欲言又止的眼睛望着你,阳光勾勒着蓬松的头发。dylan的民谣代表着一个时代,他所在的那个时代。

    耳边放着他的专辑,重新思想着dylan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永远都不是主流,对于任何道貌岸然的东西保持着警惕心。他说,我只是觉得主流文化很落后,是个骗人的把戏。它就像窗外那坚固的冰霜,你不得不穿这笨重的鞋子走在上面。他的音乐,在我听来总是带着淡淡的忧郁,也许我第一次听他的音乐的时候,心情正是如此。吉他和口琴是多么苍凉的乐器,只有游呤诗人才使用的道具。

    他自己这么说,无论我到哪里,我都是一个60年代的行呤诗人,一个摇滚民谣的遗迹,一个从逝去时代过来的词语的匠人,一个从无人知晓的地方来的虚构的国家首脑。我处在被文化遗忘的无底深渊之中。

    dylan已经感受到了时代压在身上的无力感,那是一个躁动的时代,而他自己,无非是个走路的人。这本书没有从头到尾地说他是怎么一步步走过来的,而是信马由缰,在言语的平原上驰骋。也许dylan的人生也是如此,在时代的洪波中他不能左右什么,只能表达什么。

    但是dylan是个诗人,一个诗人有他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即使是报纸上那些骇人听闻的新闻,比如肯尼迪被枪杀,马丁路得金被枪杀,马尔克姆x被枪杀我不是将他们堪称被枪杀的领袖,而是更多地想到他们的家庭失去了父亲,将会遭到什么样的创伤。

    dylan有过很多政治民谣,他所表达的意思无非也是如此。美国是个自由独立的国度,这是美国的价值观,任何假国家名义对个人自由的侵害都是非正义的。这也正是dylan为之奋斗的事情。

    dylan的民谣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而过去的事情不能再现,就像不会再有第二个dylan一样。很多人误会了这个时代,从来没有真的有过正确的认识。

    但有一件事情是确定的,它不仅不受上帝的住在,也不被魔鬼所控制。永远不向任何东西低头的摇滚斗士。

  • 4、 一本爱情编年史_《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一本有完整时间轴的爱情编年史——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心得体会

    “一本有完整时间轴的爱情编年史”,刚合上书页,我这样归纳道。

    从情窦初开时的相遇,到费尽心机的接近,第一次通信时明明没有什么实质内容,却躲在厕所里紧张得浑身发抖,一直到最后“一生一世”,六十年的爱情长跑让人动容。然而,除了感动之外,费尔明娜私定终生后突然又反悔让我读时感到讶异,阿里萨后来拥有的众多情人也让我吃惊。

    可是细细琢磨,是啊,并非所的爱情都如卡西莫多,如果说《巴黎圣母院》适合二十岁追求爱情的年轻人看,本书更适合我这样,已过而已,迈向不惑的人来品味吧。

    阿里萨对费尔明娜的爱,当然是爱,那他对别人就不曾有爱意吗?那些曾让他反复想起的女人们,那些陪他度过最困难时间的女人,那默默牺牲自己只为了成就他事业的女人,那在半夜三点只凭暗号就为他开门,听他倾诉的女人,甚至那为了他自杀,让他终于与一辈子的夙望在一起的时候,仍然关上门好好痛苦了一场的女人。

    难道不是爱么?

    “死亡唯一的痛苦,便是不能为爱而死”,那么,为了阿里萨自杀的阿美利加,大概并不觉得痛苦吧。

    阿里萨是不幸的,他在自己所追求的幸福门外,等待了将近一辈子。阿里萨是幸福的,这一辈子,有那么多女人慷慨地给予他爱,不求回报。阿里萨是宽容的,尽管费尔明娜如此对他,他的爱却始终如一。阿里萨是残忍的,他在等待一个残忍的人时,又残忍地让多少人白白等了他?

    反观费尔明娜,一生的经历则寡淡得近乎愚蠢。她轻易地相信了青春所带来的冲动,私定终生却没有细想过阿里萨为了找到她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于是又同样轻易地因为他的外貌而轻视他,几乎一瞬间便抛弃了他。因为吃惊与嫉妒而迅速的嫁给了乌尔比诺,明知是“浮华而已”却仍旧买回一堆看过即忘的破烂,任由它们占满了人居住的空间。尽管阿里萨最终俘获了她的心,却并不是被他一辈子的坚守所打动。从某种程度上说,她是最最幸运的,毫不费力就赢得了全城最具声望的男人的心,同时又获得了阿里萨一辈子的爱:一辈子以德报怨的爱。尽管,她到最后也未曾学会爱,说什么“如果一定要做那见不得人的事,那就做吧”,七十二岁高龄了说脱掉上衣的话阿里萨“不会喜欢的”,拜托,那个男人爱了你一世,难道渴望的只是你的身体吗?肤浅,傻瓜。

    为什么同样是人,对爱的感知,一辈子的收获与付出,相差能如此之大呢?书中有一句话,“爱情,首先是一种本能,要么生来就会,要么永远都不会。”我倒不愿意采

  • 5、 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读后感范文5篇

    我们将阅读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在阅读了资治通鉴后,我想您对于这个资治通鉴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于这个资治通鉴,我们都需要写一篇读后感来加深对资治通鉴的理解。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资治通鉴心得更好的记录下来呢?栏目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读后感范文”,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读后感范文 篇1

    最近阅读了一本白话版的《资治通鉴》,随着阅读的进行越发感觉这部书字字珠玑。

    《资治通鉴》是北宋多学科通才司马光花费19年编写而成的横跨16个朝代,由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的,“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巨著。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打响了反抗暴秦的第一枪,但是不到半年陈胜就被杀身亡。司马光在评价失败的原因时,分析道首先是陈胜在时机不成熟时着急称王,再就是滥杀熟人,亲近苛刻督查的人,将领们带兵攻占土地回来,凡是与命令不相和的,就把他们逮捕治罪,从而导致将领、朋友都不亲附他。

    楚王韩信因势力过大引起刘邦的不安,进而用计捉住韩信,封了个没有实权的淮阴侯。刘邦问韩信他能带多少兵,韩信说:“陛下你不过能带十万”,而说他自己带的兵越多越好,刘邦笑他说:“越多越好,那你为什么被我捉住哪?”,韩信说:“陛下你不会带兵,但很会带将”。

    公元前265年,秦国发兵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人要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做人质才肯发兵,太后舍不得,就没有答应。触龙劝说:“为什么国君的儿子被封了侯就都没有好结果呢?因为他们俸禄丰厚,却没有为国家流汗,地位崇高,却没有为国家立功。如今您抬高长安君的地位,却不趁现在您还在时让他多为国家立功,一旦您不幸去世,长安君将凭什么在赵国存身哪?”赵太后听后就同意了长安君做人质的要求。而《资治通鉴》记载的汉文帝时,吴国太子入京朝见,陪皇太子喝酒赌博,因为赌博争棋态度不恭,被皇太子用棋盘砸死。朝廷把吴太子送回吴地,吴王刘濞生气的说:“天下都是刘家的天下,死在长安就葬在长安好了,何必送回来?”又送回去,葬在长安。丧子之痛最终导致吴王挑起七王之乱。

    《资治通鉴》是一本巨著,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

    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读后感范文 篇2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的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

  • 6、 《西洋史》读后感

    读陈衡哲的《西洋史》已近尾声,感觉她的上古史和中古史写的比近代史部分精彩,也许是离的越远,看得越清楚吧。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对近代史的史实了解较多,缺少了新鲜感的缘故。

    总之,还是一部杰作,对于整个欧洲史的来龙去脉有了一个清晰的再认识,从古巴比伦到古希腊,古罗马,到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列国兴起,法国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各个大事件的意义,之间的联系,继承关系,都讲得非常精彩,逻辑严密。

    这部书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它的女性视角,对于战争的厌恶,对于人类文明成果,尤其是文化成果由衷的赞叹,表露无疑。文字也带有鲜明的文学色彩,女性色彩,爱憎分明,激情洋溢,同时又不失史家的客观,公正,真是一本不多见的好书!

  • 7、 《辽史》读后感

    《辽史》读后感

    唐五代时期,中原政权分裂割据,军阀混战。但此时的北部游牧民族地区却升起了一颗闪亮的“星星”,那就是在耶律阿保机领导下崛起的契丹。

    阿保机登上政治舞台时,正值契丹族由原始氏族制向奴隶制过渡之际,阶级社会的出现已成为历史的必然。阿保机适应历史需要,排除种种干扰,建立起了统一的国家政权,使契丹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但智勇如阿保机者,也不能避免死后儿子们的权利争夺。中原民族政权如此,少数民族政权亦是如此。

    阿保机与述律后有三子:长子也是太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幼子耶律李胡。但阿保机死后,继承皇位的不是名正言顺的太子耶律倍,而是次子耶律德光。按照中原政权的继承制度,应是嫡长子继承制,那么太子耶律倍继承皇位便是实至名归的。难道耶律德光也效仿唐太宗制造了玄武门之变,从而夺取了其兄太子耶律倍的皇位?

    带着疑惑,我去学校图书馆查找资料,最后终于在《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传奇》一书中找到了答案。我总结了一下,原因大概有四:

    其一是契丹族没有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度,我认为这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契丹族相对于中原政权比较落后,处于奴隶社会的契丹,还没有形成完备的继承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度。这就导致了耶律倍在与其弟耶律德光的皇位争夺中处于平等地位,没有中原政权中皇太子所具备的优势。

    其二是述律后对次子耶律德光的偏爱,这也是导致耶律倍没有继承皇位的直接原因。在阿保机死后,述律后成为了契丹族的直接掌权人。因此,没有述律后支持的太子耶律倍自然就占据了下风。

    其三是太子耶律倍当时已经远离了中央政权,而耶律德光则不然。在攻打渤海国时,太子耶律倍有功。因此,在攻下渤海国之后,太子被封为东丹王,管理渤海国事务。耶律德光则继续四处征战,胜仗连连。因此,耶律德光更受中央官员的拥戴,掌握中央军权。

    其四则可以说是耶律倍生不逢时。无论从主观上和客观上看,耶律倍都处于下风。耶律倍和耶律德光其实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耶律倍足智多谋,耶律德光军事才能出众。这或许分不出胜负,但如果放在处于崛起时期、四处征战的契丹里面,优劣就可一眼看出。此时的契丹,更需要的是耶律德光。如果此时的契丹处于和平时期的话,事情完全是有转机的。遗憾的是,历史不能假设。

    最后,我要说的是,虽然耶律倍在于其弟耶律德光的皇位争夺中失败,留下了不少遗恨。但耶律德光孙子之后的皇帝都是耶律倍的直系子孙,不知道耶律倍知道这一趣事之后,他的遗憾和失意会不会减少一分

  • 8、 自然史读后感

    【篇一:《自然史》读后感】

    很早以前,我就听说了《自然史》这本书,在前不久,我读了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家喻户晓的法国著名作家布封的作品,四个字:精彩好看。

    这本《自然史》里讲的是关于动物的。没看这本书之前,我特别想了解动物,特别是狗,虽然我家曾养过狗,但我还想进一步的了解它,可没想到,这本《自然史》里就有讲狗的。有看家狗和猎犬,当然,我了解的是看家狗。这里面说看家狗热情、温顺,只记得人们给予的恩惠。它们又坚忍谦恭,当遭受虐待时,从不恼怒,反而会更温顺地等待更大暴风雨的来临。我喜欢看家狗,除了它的外貌可爱,还因为它性格温和谦恭、情感丰富细腻;野狗则比较野蛮粗暴,甚至是凶狠残忍。看完这篇文章,我又证实了一个知识点:狗有一个天生的缺陷,它们没有汗腺,而且毛发又厚,这让它们身体的热量不能得以尽快散发。因此,炎炎夏日,我们总是能看到它们张大嘴巴,伸着舌头,气喘吁吁的样子。

    这本书真好看,我要趁今天再看一遍!

    【篇二:《自然史》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布封的《自然史》以后,我认为自然界是神奇的,是奇妙的。

    《自然史》里面讲述了人类史,地球史,动物史和矿物史等结合了丰富的事实材料,例如:人类史里面说了人类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的智力和模样会怎么样,还有人的触觉,神经,大脑各个地方的联系,还有人的品种,黑人,白人他们的皮肤可能是某种基因或者天气的气候变成的。

    动物史,里面中说了种属变种,例如:驴,它体内的脑子,心,肠道,肝脏等气官都类似于是马的气官,好像从马退化的一样,还有很多像这样的类型的:山羊,如果一只公的山羊和一只符合的母羊就可以,和不符合的母羊就不可以。

    自然界是神秘的,是奇妙的。

    【篇三:《自然史》读后感作文】

    今天,我读完了这本《自然史》。我觉得,他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有趣,更多的,反而是极其认真的叙述,这真的很让我反感。我最不喜欢这种书。但是,我还是粗略读了一下下。

    《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综合了无数个事实,对自然界作了科学的描述和解释,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简介。破除各种宗教,把上帝从宇宙中驱逐出去,这是布封对现代科学的一大贡献。他坚持以他自己的观点解释地球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说出地球与太阳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相似之处,地球竟然是冷却的小太阳;地球上的物质演变,然而产生了植物和动物,最后有了人类;人类的进化不是像圣经《创世纪》所说的,人类的祖先亚当、夏娃偷吃了禁果才拥有了智慧

  • 9、 近代史读后感

    近代史读后感(一) 读这本《中国近代史》感觉并不像之前的历史教科书那样枯燥乏味,反而像听一个长者在述说着一个遥远的故事一样,既充满遐想,又不失趣味和深刻。 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感觉民族复兴道路的坎坷,真可谓是乱世出英雄,中国近代史跨越了封建制度、君主立宪制度、民主制度的三种社会体制,对于古老而守旧的中国而言,就像是一个高龄迟暮的老人要拼命奔跑着追赶一辆急速飞奔的蒸汽火车一样,显得十分力不从心,并且最后幡然觉悟,却也只能望其项背,在新的科技革命的浪潮袭来的时候,我们已经不只是输在起跑线上了,我们背负的包袱过于沉重,却还是一厢情愿的把这种包袱当成我们封建王朝的资本。 封建的思想和封建的体制束缚着我们的民族裹足不前,自以为是的王朝终于在面对强大对手的层层武力打击和主权被不断瓜分、帝制权力不保的危机情况下,终于开始图谋改变,但是顽固的士大夫阶层和封建制度下的既得利益者,不肯积极的应对改革与变法,导致很多有才能、有远见的仁人志士不能被很好的重用,反而受到压迫和排挤,最终这种封建势力严重阻碍了我们民族的复兴,种种变革的尝试都因为种种原因最终失败了。 说实话,读近代史其实就是在读耻辱史,近代史从清朝后期到民国初年,中国的处境一直都是外有列强,内有动乱的窘境,外面有八国列强不断的虎视眈眈,欲瓜分中国或者盘食利益;内有太平天国,义和团、匪拳,邪教、土匪,等等藩镇割据势力此起披伏,大清王朝军事落后,政治昏庸无能、明君良臣少之又少,封建体制已经不能迎合开始近现代化市场和时代,中国的领导决策者又未能及时改革,战争频繁,民怨民愤满溢,所以各地各种藩镇割据势力和农民运动不谋自发的揭竿而起,最终导致大清王朝和封建体制岌岌可危。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觉得对于失败的经验教训,需要总结,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我们才能不会犯同样的错误,我们才能知道如何更好地发展。 从大的方向看,中国对外战争的失败主要是在于两点:第一,器不良,第二:技不熟。 器不良,主要是说,我们的武器军备要落后敌人很多,无论是军舰、还是枪炮,我们都远远落在了列强的后面,古语云:工欲成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我们想打败敌人,还是要先夯实最基本的基础,在作战工具上一定不能输于对手。 技不熟,主要是说,我们的战略战术,实战经验方面远远逊色于敌人,我们长期的养尊处优,让军队严重丧失了战斗力,俗话说平时多流汗,战时

  • 10、 创业史——读后感
    主人公和我的爸爸一妈一一妈一是老乡 主人公梁生宝,是中国50年代的农村社会主义创造者!会这样说是因为他的自强不息、勇于奋进和坚持不懈。生宝是一个世代贫农的儿子,他年幼丧父,后来在一个灾荒严重的年头随母亲流一浪一到渭河南侧的下堡村。缘份使该村村民梁三老汉成了他的继父,之后,他们父子二人在渭河平原上开始了他们艰苦的创业。 人常说:古今中外成大事者必有远见,而梁生宝就是这么一个人。他十三岁就给吕二财主家打长工,两年后便用五块大洋买了吕老二家半死的牛犊,回家后他母亲和梁三老汉都责备他太冲动,可他却说:“爹,你那是个没出息的想法,今辈子也创不起业……”后来,小牛犊果然长成了壮牛,生宝也种出了好庄稼。 但真正让生宝站起来的是中国共产一党一。互助组、合作社那时候在广大刚刚解放的新农村是灯塔一样的新生事物,所以有很多人不认同,可是结果告诉大家是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可能一性一和历史必然一性一。路就在前方,所以生宝才能领导一大群农民进山砍竹子,才能推广新法育秧,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柳青曾说:“要知道,好多历史事件,都是一逼一出来的,譬如,不搞五年计划,不一定会有粮食市场紧张;粮食商人不捣我们的乱,不一定在一九五三年实行统购统销;不实行统购统销,互助合作不一定会一下子结束逆水行舟的阶段而快马加鞭。历史巨人的脚步并不乱。没有上帝!是辩证法同志决定:旧势力在灭亡以前嚣张和疯狂,让它刺激我们,一逼一使我们很快地发动消灭旧势力的斗争,义无反顾!”就因为在困难无路可走时还 相信前方有路,所以才会激起群众的愤怒,开辟新的道路。 我们是新时代的年轻人,有新思想,但仍不能忘前辈辛辛苦苦的努力。在困境中,不能忘记前方的路。 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但关键处仅有几步,特别是人年轻的时候。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09-19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10-28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10-28

  • 2019-10-29

  • 2019-11-08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09-25

  • 2019-10-23

  • 2019-10-24

  • 2021-05-07

  • 2019-11-16

  • 2023-01-19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17

编年史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编年史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编年史读后感、2024编年史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