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作文大全 > 悲惨世界读后感作文 > 地图 > 悲惨世界读后感作文,2024悲惨世界读后感作文
悲惨世界读后感作文相关栏目
悲惨世界读后感作文热门栏目
悲惨世界读后感作文推荐
悲惨世界读后感作文

(共 3081 篇)

  • 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是一部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所著的长篇小说,于1862年首次发表,该书被称为是一部《奥德赛》式的伟大史诗。

    作者通过冉阿让等人的悲惨遭遇以及冉阿让被卞福汝主教感化后一系列令人感动的事迹,深刻揭露和批判了19世纪法国封建专制社会的腐朽本质及其罪恶现象,对穷苦人民在封建重压下所遭受的剥削欺诈和残酷迫害表示了悲悯和同情。

    查看本书相关读后感 >
  • 1、 悲惨世界读后感作文1000字通用9篇

    作文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记录生活的方式,写作文可以促进我们多思考、多学习。一篇优秀的作文往往会具备很强的感染力。下面由读后感大全的编辑帮大家编辑的《悲惨世界读后感作文》,让我们都努力变得更加优秀吧!

    悲惨世界读后感作文 篇1

    这个国庆长假,我阅读了十九世纪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的一本作品——《凄惨国际》。

    这本书叙述了一个凄惨的故事:主人公冉阿让是一个质朴的园艺工人,为了让七个外甥不挨饿,他偷了一块面包,但当场被捉住,坐了牢,成了一个苦役犯,过了十九年的非人日子。出狱后,他饱尝轻视,只要主教当他是兄弟,并劝他做个好人。后来,冉阿让改名马兰德,成为了财主,为了不让别人替代自己受罚,他向法庭自首,再次入狱,然后乘着一次时机又越了狱,越狱后,他救下了孤女珂赛特,躲进了修道院,以园丁弟弟的身份活了下来。冉阿让为了让马利尤斯和珂赛特夸姣,把一切的钱都留给了他俩,自己却静待逝世。当冉阿让到了弥留之际时,马利尤斯和珂赛特总算赶到,他俩看着恩人慈祥的离世。

    我觉得冉阿让勤劳正派、胸怀坦荡,他尽管备受轻视,饱尝排挤,却一直以德报怨,用最真挚的一颗心向着别人,哪怕那些人都从前深深地伤害过他。冉阿让尽管被虐待,受了许多咱们无法幻想的磨难,却依然有着一颗金子相同的心,他乐于助人,品德崇高,一心想协助别人:他在成为财主时仍不忘关怀贫民,为他们做了许多的功德;他既往不咎,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福施勒旺,而福施勒旺正是一位他的反对者;他不肯让别人替代自己受罪,在法庭上自首,自己却被判无期徒刑。冉阿让便是这样一个好人,他就像是蜡烛,甘愿焚烧自己去照亮别人,带给别人光和热,为了协助别人,他乃至能够献身自己,支付自己的生命!冉阿让为了让马利尤斯和珂赛特夸姣,自愿退出了他们的日子,自己挑选在破屋里静待死神的来临。其实,假如冉阿让挑选告知马利尤斯自己没有偷和抢,没有杀和害人,假如他告知马利尤斯自己救了他的命,那么,我想,他就不会那么早的离世了。可是,他历来没有为自己辩解一句,全都自愿戴上了那些底子不是他的罪名,他历来都是为了保全别人而献身自己!我觉得,这种甘于静静贡献的精力是值得称颂的,这种崇高的质量是应该人人都报以崇高的敬意的,而冉阿让直到生命之火平息的最终一刻都在请求马利尤斯的宽恕,都在为马利尤斯和珂赛特祝愿,看到这儿,我想,是没有一个人会不感动的流泪的,这样巨大的品格,是让人不得不发自肺腑的感动的。这

  • 2、 悲惨世界读后感作文精选11篇

    现在是一个写作的时代,文字的魅力是我们永远无法想象的,一篇成功作文的背后离不开大量的心血去揣摩。你一般会看哪些优秀作文?你不妨看看悲惨世界读后感作文,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悲惨世界读后感作文 篇1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使我增长了许多丰富的课外知识,使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所以,我从小就喜爱读书。

    时间久了,读书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每次读书,我都会兴致勃勃地走进那充满芳香的书房。每当走进书房,我都能闻到那“迷人心窍”的书香,仿佛那有趣的图书就摆在我的面前。拿起图书,我心中难免会有几分激动。很快,我便投入到看书的情景中,陶醉在那一望无际、浩瀚无垠的书海中。我便在那无边无际的书海中畅游。

    俗话说得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开始勤奋读书,在我读过的书中,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它便是法国著名的作家雨果呕心沥血写出来的图书《悲惨世界》。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当今社会的残酷。一个苦役犯,他的名字叫冉阿让,为了抚养姐姐的七个孩子,他必须去偷面包给他们吃,最终因偷了一个面包背判了19年苦役。难道现在的社会连养活一个人都养不起吗?难道连一个面包都要如此的斤斤计较?转眼间,19年的岁月飞速流逝。冉阿让出狱了,可是,人们都离他远远的,就连住的地方都不给,就连住在狗窝里的狗都要赶他走。每个人的权利不都因该相等吗?为什么你们有睡觉的权利,而他没有?他觉定报复这个社会,可是,他后来却改变了主意。也许,改变他的正是那个主教,他偷了主教的东西,而主教却没有责备他,还送了他东西。主教说,他赎的是冉阿让的灵魂。十九年来冉阿让第一次流下眼泪。真是因为这样,那个苦役犯冉阿让消失了,乐善好施的马德兰市长出现了。也许,他的改变,他的坚持,却是那位主教非凡的宽厚,惊人的慈爱让他受到了巨大的震动。他的形象,在这一刻,成为了书中最为光辉的亮点。马德兰市长帮助了一个有一个人,为了救被压在车底的割风连信命都要丢了,可真正帮助过、关心过他的人,却寥寥无几。

    这本书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寂寞”二字。虽然是两个不起眼的小字,却让那孤单的人感受到巨大的疼痛。他们整天生活在被人抛弃、欺负的环境中,只会让他们的内心更加沉湎于悲痛之中。其实,在冉阿让背着马吕斯,穿过整个巴黎市区下水道时,他可以健康的再活六十年。但他最后还是安祥平静地逝去了,他之所以安静的死去,是因为他把柯赛特视为自已的女儿,让

  • 3、 悲惨世界简介_悲惨世界主要内容

    悲惨世界简介

    《悲惨世界》是由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62年所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是十九世纪最著名的小说之一。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土伦苦刑犯冉·阿让(jeanvaljean)的个人经历,融进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多次被改编演绎成影视作品。

    悲惨世界主要内容_悲惨世界简介

    冉阿让年轻时为了给饥饿的弟妹偷一块面包还是什么吃的被捕入狱,又因为刑期内逃狱延长了刑期,结果最后一出狱已经成了一个大叔,他对社会充满了憎恨,想要报复,却遇到了一个很好的主教,感化了他,他因为路上阴差阳错的抢了一个小孩的一块钱,再次被追捕,他隐姓埋名拿着主教给他的钱去一个小镇上开办了工厂,成了人人爱戴的富翁和镇长,但终于还是被一个叫沙威的探长知道了他的身份不得不继续逃亡,然后他收养的一个女儿爱上了一个反革命份子,他也被卷入了战争,他的善行终于感动了沙威,沙威放过了他但因为自己违背了自己的职责而自杀,冉阿让最终病死在女儿怀中,是很好很好看的一本书。

    悲惨世界主要内容_悲惨世界简介

    悲惨世界是讲述主人公:冉·阿让为了养活姐姐的七个孩子偷了一片面包,被判五年苦役,在监狱中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途中越狱四次,都没有成功,并且因为越狱还被判了14年的苦役。直到十九年后才被释放,可出乎意料的是这种释放并不是真正获得自由的意思,而是假释犯,终身都要背着苦役犯的罪名,没有身份,只有一个编号陪伴着冉·阿让:24601。

    出狱后,好心的主教收留了又冷又饿的冉·阿让,给他了一个温暖的家。可冉·阿让并不领情,反咬一口把迪涅主教的所有银器都偷走了。很快冉·阿让落网了,在警察准备要带走冉·阿让时,迪涅用仁爱感化了了冉·阿让。读书笔记告诉警察说银器是他送给冉·阿让的,冉·阿让被迪涅主教感动了,发誓以后要做个好人,他重新做人,化名马德兰,开设工厂,成了富翁,还当上市长。

    但是社会并不容许犯有前科的人,他在商马第案件的庭审上自首后又被捕了,在成功逃脱了沙威的追捕后,将女工芳汀寄养在德纳迪埃德小酒店里的私生女柯赛特领回,抚养成人。本应享受平静的生活可沙威却不放过冉·阿让,一直追捕。

    柯赛特长大后,在公园里遇上具有共和思想的年轻人马吕斯,两人一见钟情。这时爆发了一场共和党人的起义,冉·阿让将在街垒战中受伤的马吕斯救出,成全了一对年轻人的婚姻,但自己却一再受到误解

  • 4、 悲惨世界读后感800字:《悲惨世界》读后感

    悲惨世界读后感800字 《悲惨世界》读后感

    今天上午,我看完了暑假中最后一本书:《悲惨世界》。

    这本书是法国著名大作家雨果写的。这是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了。这本书的大体故事是这样的:冉阿让因为生活所迫偷窃面包被抓坐牢。出狱后的冉阿让因为有黄色通行证(此证记录了一个人的罪恶过往)而饱受人们欺凌和藐视,没有人敢接受他过夜。而无私的主教却帮助了冉阿让,也没有因为他偷主教的银器而送他上法庭,而是仁慈的说:把这些用在银器适当的地方,让自己过上好日子,我已经洗净了你的灵魂,把它放在主面前。冉阿让听后倍感温暖。之后,冉阿让改名换姓,在一个小镇上定居下来,成为了马德兰市长深受别人的爱戴。之后,他又收养了一个叫珂赛特的女孩,她的妈妈死了,珂赛特也一直被黑心店主德纳第虐待着。冉阿让和珂赛特一起相依为命,虽然无理的警方一直在通缉他。几年过去了,珂赛特长大出嫁了,不久,冉阿让就去世了,他在十字架前,走得很安详。

    我看完书后,心里难以平静。我想:因为有了仁慈的主教,冉阿让才获得了新的生活,快乐的生活。同时,他也帮冉阿让变得善良,变得助人为乐,最后通过努力成为了市长,深受市民的爱戴。看到冉阿让取得这样的成绩,我真替他感到高兴啊。他变得友好了,变得平易近人了,变得快乐了。冉阿让很感激主教对他的救赎和帮助:在主教去世时,他穿着一身黑色的衣服。由此可以体现出他沉痛的心情。冉阿让也是被逼无奈去偷面包坐牢的,但是出狱后,他变成了一个好人!这肯定让主教很欣慰,觉得冉阿让出人头地了。在小说中,也有一种丑陋的人,就像德纳第夫妇。他们肮脏,邪恶,贪婪无比,他们视钱如命,因为说谎而有了英雄称呼,这种不择手段的卑鄙小人,把可怜的珂赛特当成了摇钱树,一直虐待她

    我想,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宽容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正是因为这样,沙威警官才被冉阿让的善良和宽容感动,放弃了对他的追捕。

    好的名著胜过一切美食。多读些好书,可以引导我们的思想洗涤我们的灵魂。要做一个善良而高尚的人,这就是这本书对我的教育。

  • 5、 《悲惨世界》读后感初中作文

    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是雨果最重要的作品,雨果通过这部作品,批评了社会的黑暗,赞扬了底层最美好的真善美,下面是《悲惨世界》读后感初中作文,一起来看看吧!

    《悲惨世界》读后感初中作文【1】

    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是雨果最重要的作品。在这部小说中,雨果刻化了从拿破仑在滑铁卢的失败直到反对七月王朝的人民起义这一阶段的历史面貌。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贯穿本书始终的冉阿让。年轻勤劳的冉阿让找不到工作在难忍的饥饿驱使下,打碎了商店的一块玻璃,拿了一块面包而前后被判了十九年徒刑。出狱后,为了报复,在晚上想打死好心收留他的善良的神父。但老人待人真诚,酣然睡在一个苦役犯旁边的卓绝胸怀,深深地震撼了冉阿让,使他握着铁钎的手慢慢地放了下来。于是他偷走了银器逃出了神父家。当冉阿让被抓住时,神父并没有指证他,反而又把两支银烛台给了冉阿让,并对他说:“不要忘记,永远不要忘记您允诺过我,您拿了这些银子是为了做一个诚实的人用的。”他决定遵守自己的诺言,做一个诚实、正直、仁慈博爱的人。我认为神父是他一生的转折点。

    后来他改名换姓,在一个城市里搞了一项工业的工艺改革,发了财,做了市长,在那里济穷救苦,大做好事。当他得知芳汀的悲惨遭遇时,决定帮助她,接回她的女儿珂赛特。而冉阿让也为了救出冤枉的人,只好在法庭上自首自己是真正的苦役犯冉阿让。于是又被抓走做苦役。但为了履行对芳汀的诺言,在苦役中,他奋不顾身地从战船上空抢救了帆工,然后机智地逃走。到外地把芳汀的女儿珂赛特从刻薄奸诈的夫妇那里带走,并隐居在了修道院。八年了,冉阿让和珂赛特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读了这本书我发现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的人,世界需要这样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我们的生活,创造出一个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悲惨世界》读后感初中作文【2】

    他活着,尽管命运离奇多磨难;他安息,只因失去天使才合眼。生来死去,是人生自然的规律;昼去夜来,也同样是这种道理。”

    这四句诗是《悲惨世界》的附录,“他”指的就是文中的主人公——冉阿让。冉阿让生在布里地区的贫苦农家里,因饥饿偷面包而成为苦役犯,被判五年苦役。后因多次越狱,在苦役场呆了十九年才刑满释放。因为持黄色通行证,所以没有旅店敢留他过夜。后来,他遇上了好心的主教,受到了主教的感化立志从善。他化名为马德兰,为黑玻璃制造业取得了大进步,又当上了市长,经常帮助一些穷人。后因种种原因,他成为了珂赛特的父亲

  • 6、 《悲惨世界》随笔

    《悲惨世界》随笔

    大千世界,人生如画,淡泊与浓烈交相辉映,是精彩或是平淡又或是悲惨。但在一个悲惨世界里的人生,似乎都只能是悲惨的。

    我从2015年7月20日到2015年8月12日,用了23天的时间,算是囫囵吞枣地读完了整本《悲惨世界》。

    即使只是粗略的阅读,但这本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着自己或多或少的理解。

    主人公冉阿让作为一个失业者,却又不得不养姐姐的七个孩子。在生活的压力下,他选择了偷盗。偷了一块面包,被判了五年苦役。

    可能是对自由的向往,可能是对那七个孩子的牵挂,也可能是无法忍受苦役的生活。使他在这五年中四次越狱,都以失败告终,多判了几年。

    19年,他终于获得一纸假释令而逃脱出这个不见天日的人间地狱。出狱时,长官的祝福带着嘲讽,预言者冉阿让未来的生活是有多么的悲惨,说着他将会如何被世人耻笑,将会被当成社会的败类。

    在我看来,偷盗虽是一种过错,但相对于5年的苦役而言,代价实在是太大太大。追其原因,我认为是由于当时社会贫富差距大、阶级地位明显、人情冷漠的社会背景所造成的。这样看来,当时的社会的确是一个悲惨的社会。

    好在冉阿让过着监狱长官预言的生活时,上帝终是为他打开了一扇窗——一位善良的天主教收留了他。

    半夜时分,大地的一切都陷入沉睡,多年来的穷困却使冉阿让故态苏醒。他偷走了主教家的一个银烛台。奈何逃到半路就被警察发现押回天主教面前对质。

    也幸好他又被带回了天主教面前。主教非但没有揭发他,他反而处处袒护,并将另一个烛台赠给了他。受到慈悲的感化,冉阿让发誓重现做人,把今天当做新生。

    看到这,整本书去了差不多一半,我也有了更多的理解,当时的社会的确是一片黑暗的,但对于主人公而言。他得到了上帝的垂爱,不,我想应该是遇见了上帝并获得了新生。那么为何书名还会是悲惨世界呢?带着疑问,我翻开了下一页.......

    8年后,冉阿让真的遵守了他当年的诺言,彻底改头换面,成为了蒙特里受人爱戴的市长兼工厂厂长,并以慈善闻名。这是,他收留了工厂里一名女工芳汀的私生女柯赛特。

    8年前,冉阿让因为教主的慈悲而受感化决定重新做人;8年后,冉阿让同样用慈悲温暖着这个冰冷的社会。这不禁使我感慨万千,感慨慈悲的力量是如此的伟大,感慨冉阿让可以用如此久的时间履行着一个最初的誓言。

    我想这边是冉阿杨知恩图报的最好的方式,使我相信人人都付出一点最初的誓言。

    有是一个8年,柯赛特渐渐长大成人,与信仰

  • 7、 悲惨世界有感

    悲惨世界有感(一)

    卡国作家雨果的旷世巨著【悲惨世界】,是他酝酿构思三十余年而创作出来的稀世珍品,被称为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这部卷帙浩繁的长篇小说,赞颂了真善美,揭露了假恶丑。这部作品是作者用三十余年的心血凝结成的,其间充满了一精一辟的思想、闪光的智慧。书中一精一致、巧妙、睿智的语句比比皆是,就像散落在沙滩上的颗颗珍珠和美丽的贝壳,拾取一个,你就获得一份快乐。

    卞福汝主教有一次收到当地一位贵绅的讣告,一张讣告上写满了死者的所有爵位荣衔,还列上他所有亲戚的所有贵族尊号。主教嘲笑道:人的智慧确实了不得,讲虚荣连坟墓也不放过!先扬后抑,语言冷峭,极具讽刺意味。

    库建时代的法国向民众征收门窗税,致使三百多万户农舍连门窗都不敢多开,生活在空气不流通的斗室里。卞福汝主教在大教堂讲道:唉!上帝把空气给人,法律却让人出钱买空气。我不想指责法律,但我要颂扬上帝。批判国王滥征税收,渔肉百姓。通过赞颂上帝的大公无私,反衬国王的贪婪无度。

    卞福汝主教要到山里一个很不起眼的小村庄去,看望那些和气厚道的牧民。乡长警告他说,路上有强盗,会为非作歹,图财害命。乡长先生,主教说道,仅仅担心这一点吗?我在这世上,不是守护自己的生命,而是守护灵魂。比照中外历史,比照当今中国社会,许多人为了求得生存,为了苟延生命,为了物质的欲一望,已经不再关注灵魂,甚至于出卖灵魂,换取欲肉的满足。主教还说:永远也不要害怕盗贼和凶手。那是身外的危险,小危险。还是惧我们自身吧。偏见,就是盗贼;恶习,就是凶手。巨大的危险在我们自身。威胁我们的脑袋或者钱袋的危险,何足挂齿!一心考虑威胁我们灵魂的危险吧!

    一项英国统计表明,在伦敦五件盗窃案中,有四件是由饥饿直接引起的。冉阿让偷了一个面包,被判19年徒刑,成为苦役犯。刑满释放后,卞福汝主教对他说:您离开那个痛苦的地方,如果对人怀着仇恨和激愤的念头,那么您是值得可怜的;如果怀着慈善、温良和平和的念头,那么您就胜过我们任何人。这段话成为冉阿让后半生的指导思想,以后他弃恶从善,用全副身心行善积德,成了一个道德圆满的人。但现实社会里,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暴易暴的多,相逢一笑泯恩仇,以德报怨,以善报恶的少。有些宗族、有些村落,怨怨相报几十年上百年干戈不息。理解、宽容、和睦、友一爱一,被长期抛置。慈悲为怀,容忍是金,宗教教义劝人向善,多么了不得呀!如果他愿意向善,他就得成为天使;如果执意为

  • 8、 《悲惨世界》书评

    黑暗的时代里,雨果让我们看到的,是一颗颗在苦难的洗礼中透明、纯洁的心灵。《悲惨世界》是雨果创作时间最长的作品,它在西方文学史上影响也是巨大的。每当我拿起这部沉甸甸的九百多万字的著作,心中神圣感油然而生。每一次翻开书页,心便慢慢沉静下来,感受那份沉重的苦难和清澈的文字带给我心灵的洗礼。

    故事围绕核心人物冉阿让的经历展开,四位主人公冉阿让、芳汀、珂赛特、马里于斯的故事在19世纪那个悲惨的时代下展开。冉阿让为了给姐姐饥饿的孩子偷面包而做了19年苦役犯。出来之后也无人接受他。在福来主教的感化下,他变成了一个无比善良的人。中间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最终他将小珂赛特抚养成人,小珂赛特和马里于斯相爱,最终冉阿让幸福地在珂赛特怀中死去。

    事实上,这部作品是无法一言以蔽之的。它是十九世纪的缩影,在整部作品中体现的,是在贫苦的低层,那些苦难的人民的生活。不仅有人道主义思想对于人们的影响,还有共和思想对于人们的指导。这两大思想同时贯穿着整部作品。人道主义,讲的是对于一个内心的救赎,而共和思想,则是对于整个时代的救赎。二者有矛盾之处,即时代的变革需要有流血牺牲作为代价。但它也是必要的,它无法让贫穷的人真正脱离外界施与的苦难。对于内在,雨果对于仁爱思想的局限性的认识在泰纳迪埃这个形象身上表现了出来。仁爱并不一定能感化所有的人。

    文中出现了很多人物给予我很深的印象,比如福来主教,他可以说是善良的化身,他的宽容和仁爱让冉阿让觉醒,并走上了救赎的道路。雨果的仁爱思想在他和冉阿让的身上很好的体现。

    冉阿让在被福来主教感化之后,先是做了市长。为了救一个被冤枉的人,承认了自己苦役犯的身份,再次入狱。他救了被社会逼迫到堕落的女工;救了被残忍地利用的孤儿并将其抚养成人;救了一直追捕自己的警察;参与街垒战却不伤害一个人,只救了那个夺走他的爱的人;最后为了孩子的幸福,将自己的一切给了孩子,并让她与相爱的人结婚冉阿让的高尚是那样真实,不为了任何利益,只为了善良。他不信宗教,却比教徒更好地完成了上帝的使命。他的善良源自心底,被激发出后,便不再遮蔽。

    整部作品为我们展示了在那个混沌的世界中纯白、温暖的一束光善良和纯洁之光。像百合一般纯洁的少女珂赛特与马里于斯之间的爱情是纯洁的;冉阿让对珂赛特的爱是纯洁的;小伽弗洛什虽生在恶劣的环境下,却仍善良单纯,为革命奋斗的热情是纯洁的在苦难中,雨果为我们展示了人道主义的力量。他们

  • 9、 《 悲惨世界》简介

    《 悲惨世界》简介

    喻 楠

    这本书用了拿破仑滑铁卢大战为背景。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一本名著。文中主角让.瓦让是个苦穷犯,他蹲19年牢。原因是让.瓦让偷了一块面包,被判五年牢,后来因为越狱而加重处罚,关了19年。

    出狱后,他到了一个小镇上,无意间到了一个主教家里。他被主教感化,弃暗投明。做了许多好事,他改名换姓叫马德兰。而且被市民选为市长。一名叫芳蒂娜的女子在马德兰先生工厂里做事,她有一个女儿,叫珂赛特。为了完成芳蒂娜的遗愿,马德兰先生用重金把珂赛特赎回来。多年来,马德兰先生把珂赛特当作自己的女儿一样。到处逃命,幸好有一名修道院工人帮助下,把他们安顿下来,他们总算过上了一段安稳的生活。

    好景不长,外面打起来了(打仗),一名叫雅韦尔的警官混进了起义军里去了,后来被抓住,是马德兰先生把他放了。他被着一个身负重伤的年轻小伙,叫马里尤斯逃命。逃命时,他们遇到警官雅韦尔,雅韦尔应该抓住苦穷犯让.瓦让,可他心里矛盾,最后投河自尽。马里尤斯的伤好了,准备和珂赛特结婚,他知道了马德兰先生真实的身份后,带着珂赛特隔离让.瓦让。最后马里尤斯知道让.瓦让是他的恩人时,他愧疚不已,准备去道歉。可是让.瓦让已经与世长逝了。

    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到书店去买。

  • 10、 悲惨世界影评

    悲惨世界影评(一)

    上周看完《悲惨世界》(人文社08年插图精华版,1400页的书有几个扎眼的错别字),心里难以平静,周日下午在书店里看到有1958年的上译版《悲惨世界》电影,就买了哈。回来花了两个晚上看完,除了中文配音有几段不知道为什么换成了法语之外,内容本身倒也没太大问题。不过,对于刚刚看完小说的人来说, 1958年的这个电影版本和雨果在我头脑里酿起的风暴相比,太太过单薄了。

    首先一点,冉阿让的扮相,从苦役犯时代,到市长时代,再到割风时代,都是一个模子,甚至从成为马德兰到最后去世,连发型都没有变过。主人公的面部表情,总是很严肃。与此对应的是沙威这个演员的选择,选了一个胖乎乎的,一副老好人的样子,一点沙威的冷酷无情,不知人性为何物,都体现不出来啊。当然,这也跟整个剧本对沙威这个角色戏份的大大弱化有关。

    雨果在原著中用了逾四成的内容来谈纯粹“故事发展”之外的问题,例如滑铁卢战役,巴黎流浪儿的素描,巴黎下水道的历史,女子修道院的历史,巴黎黑话的历史,街垒的历史,等等。尽管如此,由于时间跨度太长,与主线息息相关的重点人物很多,电影在这方面大刀阔斧的删减大大削弱了原著的细部结构。举几个例子来说,比如德纳第夫妇,原著在描写他们对待小珂赛特的时候,完全是一副虐待狂的模样,到了电影中,珂赛特夜里去森林打泉水,不但有独轮车可以放水桶,晚上也有类似马圈的地方睡觉,而不是书中描写的楼梯底下。还有,马德兰两次越狱,也被压缩成一次。书中扣人心弦的一节,沙威在巴黎城内追捕冉阿让和珂赛特,到了电影,就提前到了德纳第酒馆。还有更大的简化,就是女子修道院,冉阿让冒着暴露身份危险救下的割风在电影里完全成了路人甲,而不是书中描写的那么惊心动魄。老割风在冒险将冉阿让装入棺材,运出修道院,又因为失策,差点将他活埋,那种对义人知恩图报的感情在电影中直接被忽略了。另外,对马伯夫老人,也就是在街垒战中牺牲的第一个公民,对他的背景生活完全没有交代,原著则花了大量篇幅介绍这位神甫,植物学家,如何在复辟时代和1830年后一步步被社会逼上绝路的,只有在看到这些之后,才能理解马伯夫,这位参加过1789年革命的老人,毅然加入到巷战中,擎起红旗牺牲的意义。那个全书最让我喜欢的角色,小伽弗洛什,电影里对他的描述也太粗线条了一点,感觉就像是德纳第的一个淘气儿子,无知的参加巷战,为了捡子弹给战士们,不顾枪林弹雨死在战地中央。书中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0

  • 2023-01-27

  • 2019-09-23

  • 2021-09-13

  • 2019-10-09

  • 2021-06-09

  • 2019-10-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28

  • 2019-10-20

  • 2019-10-20

  • 2022-02-18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23-02-01

  • 2019-09-19

悲惨世界读后感作文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悲惨世界读后感作文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悲惨世界读后感作文、2024悲惨世界读后感作文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