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巴金再论说真话读后感 > 地图 > 巴金再论说真话读后感,2024巴金再论说真话读后感范文大全
巴金再论说真话读后感相关栏目
巴金再论说真话读后感热门栏目
巴金再论说真话读后感推荐
巴金再论说真话读后感

(共 197 篇)

  • 1、 再见了,忍老师 读后感(3)篇
    再见了,忍老师 读后感 第(1)篇

    忍老师真是一个可爱有趣的女人啊

    舍不得跟忍老师说再见

    也舍不得跟“万年下层刑警”新藤说再见

    还有可爱淘气又聪明的田中跟原田

    忍老师系列读起来诙谐幽默

    但跟推理、悬疑相关的内容不多

    侧重于在描写忍老师上

    作为一个教师

    东野圭吾给了她几乎完美的人设

    (至少是我所喜欢的老师的形象)

    因为不喜欢小时候的老师,所以决定自己要做一个好老师,因为觉得别人开车危险,所以自己学开车,有自己跟学生与家长打交道的一套方法,对生活充满热情,独立而有趣,对于感情,也不拖泥带水,(哈哈哈哈觉得新藤警官真的很不错,能跟一个会一直让你笑呵呵活一辈子的人在一起,是多么幸福的事情)而不管面对的是什么问题,都是从改变自身开始改变,这一点非常难得。

    再见了,忍老师 读后感 第(2)篇

    东野圭吾难得的轻快风格轻推理小说

    读完《浪花少年侦探团》时隔两年看到有续作出版,欣喜去读,真的是有一种老朋友再见的感觉,主角还是那些主角,风格还是那些风格。

    其实说真的,第一次读东野圭吾是在大学12年时好远的一个朋友送了我一本,名字我都没记得,印象里只有两个字,晦涩,从此好长一段时间我对东野圭吾的印象就是四个字,晦涩,推理。

    直到一次读他的《信》,才发现原来东野圭吾不止写推理,后来读的他的书越来越多,对东野圭吾真的越发敬佩

    再见了,忍老师 读后感 第(3)篇

    在去年读完《浪花少年侦探团》的时候就迫不及待的想要看这部续集,但是在淘宝京东上看了居然都没有,也不想去网上百度其他的电子书

    终于前天看到提示,东野圭吾《再见了,忍老师》上架,于是在周六的下午,听着雨声就赶紧继续和忍老师一起快乐的玩耍了。

    话说忍老师的吃货属性在这部书里表现得依旧淋漓尽致,同时这部书里,我记得有一个员工自杀的故事,以及孩子冒充绑架犯想要激起父母关爱家人的故事,我觉得或许只有东野圭吾会写出这样的作品吧。

    到了最后有一种突然结束的感觉,好像东野圭吾以后也不会再写忍老师的续集了

    真的不愿意说再见呀,忍老师的故事只有两部,但是正如东野圭吾所说,自己随着年龄有了变化,而我们也有了变化,曾经的天真,善良,逗逼不知道还在不在自己的身边。

    但是我的以后,依旧会记得陪伴我的浪花少年,自己竹内忍老师

    那再见啦忍老师

  • 2、 《检察再出发》有感

    《检察再出发》有感

    文/刘哲

    这本一诞生就汇集万千宠爱的检察官著作,拥有华丽的推荐人名单:刘仁文、车浩、周光权、陈瑞华、樊崇义,出于一个前检察官的好奇与好学,一出版我就买来拜读一二。

    这是一本有着很多表情的书,我不知道该把他归于检察专著、还是归于法治评论,亦或是法律随笔的范畴。它时而一本正经地在谈检察改革的新路径,谈司法制度的新设想、谈检警关系的再协调,谈公诉理念和实务的新主张,时而又画风一变,调侃公诉腔、致敬公诉老炮儿、自嘲检察官之官、肆意徜徉在法律马拉松的狂想曲之中但无论是理性的叙述、思考和分析,还是貌似一个法律媒体人不知天高地厚的狂言浪语,在一个曾经是同行,而今成为他的死对头的刑辩律师眼里,作者那份发自内心的焦灼、那份主人翁情怀,那份担当与责任心,都无所遁形。

    最打动我心的是那句:所谓公诉人的初心,不就是人性吗?

  • 3、 《再见了,诺顿》读后感

    《再见了,诺顿》读后感

    文/富平站 刘蓓

    自己平时不怎么喜欢猫,所以也不太关注有关猫方面的信息。一次偶然的翻阅休息区的书籍时被这本书的封面吸引了,一只黑猫蹲坐在远处,注视着对面的城市,不知到它在看什么?就这样,我随手拿起这本书翻阅了起来,看着看着还竟然入迷了

    《再见了,诺顿》是美国作家彼得盖泽斯根据自身的经历撰写的一本小说,是关于一只不平凡的苏格兰折耳猫诺顿的故事。诺顿是史上最了不起的苏格兰折耳猫,有趣又聪明,了解沉默是力量,享受追逐的快感,乐于接受男人和女人的奉献。即使最顽固的恨猫人士也不得不拜倒在诺顿的魅力之下,连奥斯卡最佳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奥斯卡影帝、《沉默的羔羊》主演安东尼霍普金斯、《夺宝奇兵》主演哈里森福特都争相一见的神奇小猫。

    这本书是诺顿三部曲最终篇章。本书讲述了诺顿最新的奇异冒险、名人经历,以及它遍及世界的旅行足迹,并以它那温暖人心,又令人心碎的最后跨国之旅作为终结。随着年龄的增长,诺顿在身体的病痛和不便中挣扎。它帮助它的人类朋友彼得学会如何面对死亡和悲痛,并珍惜人生在世的种种快乐时光。

    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就在我搬进梦想居所的那天,我的猫得了癌症。我想你一定知道这有多好用。我是说,这绝对会吸引人们的注意,而且,就像所有我曾经写过的关于诺顿的事一样,都是真实无欺的。然而我还是拒绝这么做,太悲情,太自怜了,实在是腻死人的多愁善感。而且根本不是这本书所要传达的讯息。诺顿才不是这样的猫呢。我希望你将要读到的内容,是悲伤之外的一切事情。这并不是关于生病,而是关于健康的;不是关于疾病所产生的伤痛,而是关于随着我们年纪渐长,学会关怀彼此、进而得到的满足和归属感并学会接受其他人的这种关怀。

    读到此处,我很感动,很感谢,感谢这只猫让我懂得了身体的康健比一切都重要,身边的亲人,关爱你的朋友,他们的对你付出都是无价之宝,要珍惜,在当今这样快节奏的生活了,除了不断的努力,更重要的是珍惜,珍惜自己的身体,多锻炼;珍惜身边的亲人朋友;珍惜每一次的挑战与失败,这些都是你成长的营养素。

  • 4、 再见了拖拉读后感2篇
    篇一:再见了拖拉读后感 这本书主要写了明月懒惰,还很拖拉。 第一课写了还有二十四小时就是世界末日了,你会干什么?还有二十四小时就是世界末日,所有人都在着急。一些老人和年轻人都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主持人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航行的速度是38000千米。如果算这个速度,4月五日上午8点23分,也就是24小时后的时候。人民们,再过一天,航行就撞击我们的地球。一位最红气偶奇仁来了。他的心愿是告诉人们她不是女的,而是男的。主持人的声音越来越大。 说话的时候天上飘下了无数张纸币。而且纸币像秋天的落叶一样在地上。记者好奇地问:“这些钱是哪来的?好像是高楼大厦的天台掉下来的。如果没有世界末日,早就有许许多多的人来捡钱。可是现在,人们居然没有一个人来捡钱。 镜头里出来一个光秃秃的老爷爷。那不是超级吝啬的大富豪董事长吗?董事长说这些钱是我攒了一辈子的血汗钱。我从来都没捐过一分钱,现在这些钱都变成没用的废纸。如果谁给他一个月的时间,他就把所有的财产都给他。 有一个小女孩含含糊糊的说:“我是……向天小学……五年级三班……马明明。 马明明小朋友,宝贵的时间在不管的逝着,明明小朋友,你在干什么?明明说:“我再睡觉。”主持人和人们很惊讶。不管主持人怎么说,明明也是不醒。突然爸爸大声喊:“你要从床上掉下来了。”果然掉下来了。 明辉和爸爸说:“起床了,迟到大王。”爸爸用力把明明夹在腰里。明明要死了,明明想弄开爸爸的手,可怎么也弄不开。于是马明明的一天开始了。 篇二:再见了拖拉读后感 《再见了,拖拉》终于被我读完了,我来给你们讲一下这本书的内容吧。 一个叫马明月的小姑娘,是一个非常拖拉的小女孩。她不但非常拖拉,而且她还让生病住院的妈妈为她担心,每天上学都会迟到,放学回家后,总是先玩电脑游戏。后来,受到老师的惩罚。可是她进了学校广播站后,慢慢懂得了制定计划的重要性,学好了掌握实现计划的方法。马明月从此开始了有计划的生活,并朝着自己的梦想去努力,最后她变得不再拖拉了。 从这一本书里,让我学到了:“珍惜现在的时间,灿烂的明天会向你挥手。浪费现在的时间,残酷的明天会向你挥手。”这句话让我明白了我们要珍惜今天的每一分钟,明天才会变的灿烂。 从今天开始,让我们有计划的合理安排好每一天,珍惜
  • 5、 《再见了,亲人》读后感
    《再见了,亲人》读后感 这篇课文是说:朝鲜人民被志愿军救回了生命和国家,所以这没血型关系的也是亲人。因为志愿军救回了朝鲜人的生命,所以朝鲜人民当志愿军是亲人。 我记得有一次,妈妈和我去买菜,我看见一个小偷,正在偷一位先生的钱,却被一位好心的先生发现了,这位小偷被那位好心的先生当场捉住,那位被小偷偷了钱还不知道。小偷马上交出了偷了的钱出来,一数,小偷偷大约一千多元。那一位先生万分的感谢你,不是我不知道这个月怎么过,随后那位好心的先生把小偷送去公安局,没送去前那位好心的先生那位先生说:“不用谢我都是中国人谢什么。” 还有一次,我和婆婆还有妈妈和阿姨去逛街,走着走着,阿姨看见商场里引诱人偷东西。阿姨马上上去捉到那小偷。小偷逃走了,阿姨马上追上去,终于捉到个小偷,小偷又是上次偷那位先生钱的那个小偷,商场的经理说:“小偷我已经看见你几次偷那些贵的东西我布下天罗地网,终于给我和这位女士拿住你,那位经理谢谢阿姨。给我门商场除了一个大害,真是谢谢你。”
  • 6、 《漫谈骨干教师再跃升》读后感
    《漫谈骨干教师再跃升》读后感 骨干教师是指在一定范围的教师群体中,师德修养,职业素质相对优异,有一定知名度、被大家公认的、具有较为丰富的教育经验,在学校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承担了较重的工作量,对教育研究方面有一定兴趣和较为突出的能力,取得过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并对一般教师具有一定示范作用和带动作用,能够支撑所在地区或学校的学段或学科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的优秀教师代表。我觉得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来努力,让自己逐渐靠近骨干教师队伍。 第一,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还要广泛地学。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1)阅读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类期刊,做好札记。(2)每学期至少研读1本教育理论书籍,做好札记。(3)多听课,多评课,多反思对比。(4)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5)认真参加每一次培训活动。 第二,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素质教育提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还学生主动思维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发展。平时多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手段和方式,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让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服务。 第三,形成教学风格:多研究教材,多分析教材,多观课,学会评课,要善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针对问题进行实验研究,并善于把研究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把握一般规律,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课堂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益。结合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特点,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第四,善于反思、总结,力争做一名“科研型、学者型”的教师。开展课堂观察,收集教学问题案例,并作评析。课后作好反思记录,在反思中成长。通过努力使自己基本具备研究型教师的素养: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育教学有强烈的研究意识;有反思的能力,并能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成为一名有自己教学风格与特色的研究型、开拓型教师。
  • 7、 《再不要假装努力了》读后感
    希望那个假装努力的人,不是你!“只有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在朋友圈上看到这句话的你,突然间热血沸腾,热泪盈眶,仿佛这句话说的就是你。于是你暗暗发誓:只有努力,才能得到认可。你感觉,看到这句话就是你牛逼逆袭的开始,于是你点了个赞并且转发。 嗯,马上就要开始努力奋斗了,看书……才过了15分钟,你惦记着刚刚转发的朋友圈有没有人评论,打开手机,没有人点赞也没有评论,有些失落。 突然,朋友圈又更新了一条:“现在努力,只为有朝一日与你平起平坐!” 你心想:哎唷,这句话说得贼棒啦!于是你热情澎湃地点了一个赞,并且发起了一个集赞做作业的活动,你要让所有人都见证你所付出的努力。“集够20个赞今晚做完物理作业”“集够30个赞今晚做完数学作业” …… 接下来,你便沉浸在朋友圈的评论回复以及不断的互动当中,当你晃过神来,时间已经不知不觉过去了一个小时。很多同学总会抱怨自己学习压力太大,尽管自己很努力,但是时间根本不够。那现在,你终于知道你的时间都去哪里了吗?你真的已经很努力了吗?如果你想改变,为什么不勇敢一点承认?“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在很多学霸身上,都能看到非常强的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的能力。他们能够为了一个清晰的目标,制定合理的计划,并一以贯之地执行到底。 然而,大多数学生面临的问题是:计划制定之后要么束之高阁,要么三分钟热度,总之就是执行不下去。最后的结果是,计划定了也没用。所以,如何让自己的计划能够真正被执行下去才是所有问题的重点! 没有人是纯粹因为喜欢学习而去学习的。 学霸纯粹是因为热爱学习而去学习的吗?每天加班到凌晨的人是因为喜欢工作而去加班的吗? 显然不是。因为他们都明白,为了一个值得去实现的目标,现在吃的苦不算什么。为了上到一个更好的平台,为了上一个更好的大学,为了拿到更好的工作机会,为了实现理想的生活,值得为了这个目标付出代价。 杨海龙

  • 8、 《再见了,拖拉》读后感

    《再见了,拖拉》读后感

    《再见了,拖拉》这本书主要告诉我的是:不管做任何事不要拖拉,要有计划性,这样,做事才能又快又好。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马明月因为懒惰拖拉,每天上学都会迟到。放学后总是先玩电脑游戏在做作业,结果受到老师的批评,还让生病的妈妈担心。可进入学校广播台后,她渐渐懂得制定计划的重要性,掌握了实现计划的方法,于是她开始有计划的生活。

    其实在我刚刚看这本书时,发现我也有拖拉病,比如写作业时,我写着写着遇到了一道难题。如果我好好思考,就能很快的知道答案。可是我想着想着就跑神了,想到了一些漫画人物,结果一想就过了半小时,那道题一动也没动。而我制定了计划也只有三分钟热度。过了几天那个计划表就成了在墙上的一个摆设。

    现在我知道了我为什么不能坚持遵守计划表的原因了,因为我当时即不知道制定计划表的方法,又不知道实现计划的方法。我以为只要有计划,就可以了。并没有想到去完成它。所以才只有三分钟的热度。

    我已经想到了怎样计划了!我知道制定计划不单单是去想,也不单单是去写。是要按计划里的去做,这样才能完成计划。但是,你设计的计划要合理,不要设计的很多,因为你可能完不成。只有计划的好才能完成的好!

    计划!是让你的生活从无序到有序的一位老师。要记住,做事要有计划性,这样你才能完成的更好。

  • 9、 再见了,亲人读后感

    再见了,亲人读后感(一)

    读了《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感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之间那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珍贵友谊。

    文中讲了朝鲜人民给志愿军洗补衣服,为他们失去了双腿,甚至为了志愿军而牺牲了我们都能感受到朝鲜人民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还给了志愿军慈母般的温暖。这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世间最美好的亲情。

    其中,让我最受感动的是小金花的妈妈为了志愿军而牺牲这一段。这段使我感受到了小金花是那么的坚强,自己的妈妈牺牲了,他却能忍住心中的悲痛;可是和志愿军叔叔分别时,却落下了眼泪。这说明了:小金花把志愿军叔叔看最比自己亲人还要亲的人。在分别时,她流下了依依不舍的眼泪。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知道了:只有无私的爱真诚的爱,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再见了,亲人读后感(二)

    《再见了,亲人》主要讲了大娘在阻击战中为了救助伤员失去了 小孙孙;小金花为了救侦察员老王失去了母亲;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 被敌人的炮火炸掉了双腿,只能靠拄着双拐走路了。最后讲了志愿军 舍不得朝鲜的亲人们的心情。 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

    读到这里, 让我热泪盈眶。 书中的这句话让我知道了大娘对志愿军的情谊真的是 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啊!因为小孙孙是大娘唯一的亲人啊!很多人都 会第一时间 抢救自己的亲人,可大娘却先救志愿军伤员,然后才想着 救自己的孙子。 不料敌人的一颗炮弹在您的身旁爆炸, 您倒在血泊伤好以后, 您只能靠双拐走路了。

    大嫂为了让志愿军吃上蔬菜,明知道危险, 仍旧上山采野菜,挖完了后山就来到前沿阵地挖,结果失去了双腿, 只能靠双拐走路了。 朝鲜大嫂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表达了中朝人民的友 谊!

    读完这篇文章,我泪流满面。深深地感受到了中朝两国人民的深 情厚意!那是用血肉之躯铸成的!同时也知道抗击美国 侵略军是在中 朝人民的打击下,美帝国主义连遭失败。

    再见了,亲人读后感(三)

    学习了着名作家魏巍的《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我被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和依依惜别的情谊感动了。

    大嫂为了让志愿军吃到疏菜,冒着敌人的炮火去挖野菜,结果失去了双腿,她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小金花和她的妈妈为了救侦查员老王,小金花的妈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小金花妈妈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和小金花刚强的意志深深地打动了我;大娘帮志愿军缝补衣服,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为了救伤员,

  • 10、 《培根论说文集》读后感

    《培根论说文集》读后感(一)

    这本书是我数年前温州东南艺术书店买的,读了,放在那儿。是我书柜里珍视的一本书。商务印书馆,1983年7月第一版的。

    《文集》有58篇,加上残篇,共59篇。篇名都以论或说字2020开头,如《论真理》、《论恋爱》、《论学问》、《说美》、《说建筑》,等等。

    培根的论说文是其睿智精思和丰富治学和人生经验的体现。哲学史上总把培根划归为经验主义一派,我倒觉得在理性上也丝毫不逊色。译者水同天先生说:黑格尔以此讥之,或正即培根之所长也欤。

    在写作特色方面,培根文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高屋建瓴、见解深刻、逻辑严密、材料翔实,善于归纳、对比等论证方法推出结论,观点无懈可击。

    二、语言简约朴素、清晰流畅,用词言简意赅、干净利落,有不少词语一语破的,堪称格言。

    三、善于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使文章说理生动形象,文章极富感染力。

    关于第二点,他的不少语言堪称格言,特摘几例,与大家共赏:

    辛运所生的德行是节制,厄运所生的德性是坚忍。

    妻子是青年人的情人,中年人的伴侣,老年人的看护。

    无德之人常嫉他人有德。

    长期夸张的言辞惟有在关于恋爱的言语中是合适的,在其他的事情中总是不宜。

    夫妇之爱,是人类蕃滋,朋友之爱使人完美;但是无度的淫爱则使人败坏并卑贱焉。

    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是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培根论说文集》是一本在思想史上有着永远价值的书,经常翻翻,可以提升我们对人生、对人性的认识;帮助我们明了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社会集体的关系、人与自己的关系、人与上帝的关系。

    《培根论说文集》读后感(二)

    终于硬着头皮把《培根论说文集》看完了。这本书是一个朋友推荐给我的,耽搁了好几年才抽时间拜读。有什么感受呢?一是这种半文半白的译文,读起来有些别扭,但也很好玩儿。发现了不少我国百十年前习惯用的语法和词汇,这些文辞的表述,总起来看是文雅的,在当下很少见到了。二是感觉培根先哲有些像曹雪芹先生。培根论说的方面十分广泛,上至治国理政,中至人情世故,下至盖楼种花,几乎无所不包。而曹雪芹先生在着名的红楼梦一书中,也是涉猎广泛,包罗万象,既有关于皇家内部事事,也有对复杂人际关系的深刻了解,还有熟悉如何建造楼宇和花园、放飞风筝等多种工艺,在这些方面二人有些相像。三是深感近五百年前的英伦先人,除了一些物质进步而无法先知以外,在社会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09-28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1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10-09

  • 2022-02-05

  • 2023-02-05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20

  • 2019-10-24

  • 2019-11-08

  • 2023-04-3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0

巴金再论说真话读后感
巴金再论说真话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巴金再论说真话读后感,巴金再论说真话读后感大全,巴金再论说真话读后感2024,更多巴金再论说真话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