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看心得 > 地图 >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看心得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看心得相关栏目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看心得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观看心得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和学习读后感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观后感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看心得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观看心得 中小学生灾难安全自救教育观看心得 中小学生人科教育读后感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挂图观看心得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观后感 中小学感恩教育观看心得 中小学生灾难安全自救教育观后感 中小学生跨年作文 中小学生安全和传染病防治教育观看心得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知识讲座观看心得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读后感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讲座范文 中小学生安全知识讲座观看心得 中小学生读后感 中小学生读简爱有感 中小学生国防教育读后感 中小学生地震逃生与自救观看心得 中小学生法制教育读后感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读后感 中小学生廉洁教育读本读后感 中小学生读《红岩》的心得感悟 27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观后感启迪 中小学生看完中国机长感悟 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材读后感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挂图观后感 中小学生法则读后感 中小学生读后感作文 中小学生弱水读后感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直播观后感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讲座读后感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观后感 中小学生夏季安全教育第一课观看心得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手册读后感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看心得热门栏目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看心得推荐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看心得

(共 494 篇)

  • 1、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 2011级1班 司金泽 早上7:15,公共频道播出了于丹老师讲述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准时坐在电视机前进行收看,感悟很多。 “真正爱孩子的老师和父母,不是教孩子怎样去躲避挫折,而是教会孩子在面对挫折时,怎样去修复生命。”这段话出自于于丹老师,简洁有力的表明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而我们学生应该做的,就是要孝敬父母,用节目中的话来说,孝敬就是给父母一个好脸色看。 在学习方面,首先我们要有兴趣。照样还是用孔子的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命乐在其中,在学习一种知识的同时才能完成自己的开发。要知道成绩不能代表一切,孩子应该因材施教,对孩子要进行多元化教育,充分发挥孩子自己的潜能,如果孩子都变成了一种模式,那学习岂不是太单调了。写到这,我不禁想起了中国式教育:“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不知道老师在听完讲的这些以后,会不会改变教育方式,换换教育方法。 此外,于丹老师还通过讲一些小故事来阐述道理。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一对兄弟俩,两人乘船一起到一个大城市卖瓷砖。结果在路上,因为一场大风暴,瓷砖全都被摔成了碎片。哥哥当即就哭得稀里哗啦,而弟弟则很冷静。去那个大城市考察一番后,发现那个城市里有很多地方在装修。于是,弟弟把瓷器碎片都彻底砸碎,变成一船的马赛克,卖了出去,结果赚了大钱。于丹老师的四岁的女儿都懂得哭是无能的表现,那我们为何还要在挫折面前只会哭呢?要是一遇到挫折就随之堕落,那是绝对不行的。 又返回到刚开始的地方去,于丹老师更关心的那个问题“今天的孩子快乐吗?”“一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能不能拥有快乐的生命,可能比他掌握多少知识更重要。什么是一种生命快乐呢?”显然,不是上很多很多的兴趣班,有很多很多的辅导课,有好多好多的课外题。这些课程,已经在无形之中给我们学生的心理上增添了重大的压力。所以才会出现,孩子们“不懂得珍惜生命”之说。 那么,最后总结一下。于丹老师此次的讲座,主要分为四项内容:第一:父母应怎样正确认识孩子,如何拟定正确合理的人生目标。第二:孩子不听话,爱发脾气,作为家长应如何让正确引导教育。第三:怎样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第四:培养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义。 总之,此讲座值得一看!

  • 2、 家长看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
    家长看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 赵晗琳妈妈 12月22日上午7:15,按照学校统一要求,我观看了山东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的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专题讲座。于丹老师说:“中小学生人格教育,其实就是教育孩子如何追寻一种生命的快乐和尊严。”她以其博学、睿智和思辨震慑了我的心。 回顾我自己教育孩子的过程,有成功,有挫折,也有失败。我觉得孩子虽小,难以理解生命,但是身为父母,总是期望能缩短孩子成长过程中混沌的历程,期望能尽早地对自己、对社会、对这个世界产生清醒的认识。一个孩子怎样正确认识自己,善通人情世事比他认知知识更重要,滋长朴素的人格和内心道德力量比获取知识和技巧更重要。 通过于丹老师的讲述和举例阐述,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知道了“一碗米的价值因人而异,一个孩子的空间大小也因人不同,除了老师和家长能够帮助他发现最大的价值空间,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来认知自己的生命价值。”懂得了“一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能不能拥有快乐的生命,可能比他掌握多少知识更重要。”“在学习一种知识的同时,完成自己的开发,其实这是我们大家都企及的一种教育的境界。”“我们能够陪伴孩子成长,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让孩子独立去完成自己的发现,去完成自我成长的修复。”“真正爱孩子的老师和家长,不是教孩子怎么去躲避挫折,而是教会孩子在面对挫折时,怎样去修复生命。”“好老师和好家长完成的是唤醒,而不是灌输,建立的是孩子的自信,而不是家长的教训。”…… 教育就是培养好的习惯,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上,那么我们的教育效果就会徒劳无功。我会不断努力,与你一同成长,做一个心智成熟的人,把爱、信念和美好传递给你以及家人同事、朋友,努力让你身心健康积极,让家庭充满朝气和正气;也在努力做一个善良、朴素端庄、努力向上、热爱生活的母亲,尽可能地让你受到良好的熏陶。 一碗米可以有不同的用途,一碗水可以煮出不同的答案,一个孩子可以成就不同的人生。作为父母,我们不仅有责任教育孩子阅读、书写……还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心里气氛。我们一定要遵从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为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而踏实走好每一步! 教育是一个起点,是一种陪伴,是一种理念和鼓励,而最终的成全,是
  • 3、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1000字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专家讲座,十分有感触。她教给我很多对我终身有益的做人道理。 于丹老师的演讲分为几个主题,分别是: 1.父母应怎样认识孩子,如何拟定合理的人生目标。 2.孩子不听话,爱发脾气,作为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教育。 3.怎样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 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义。 其中我最有感触的是第3个主题。 在讲这个主题的时候,于丹老师先讲了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它却再一次的带给我心灵上的震撼: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棵又高又大的苹果树,树上结满了果子。 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天天到苹果树下,他爬上去摘苹果吃,在树荫下睡觉。他爱苹果树,苹果树也爱和他一起玩耍。 后来,小男孩变成了个少年,不再天天来玩耍。 一天他又来到树下,很伤心的样子。苹果树要和他一起玩,男孩说:不行,我不小了,不能再和你玩,我想要玩具,可是没钱买。 苹果树说:很遗憾,我也没钱,不过,把我所有的果子摘下来卖掉,你不就有钱了? 男孩十分激动,他摘下所有的苹果,一个也不留,高高兴兴地走了。 然后,男孩好久都没有来看过它。苹果树很伤心。 有一天,男孩终于回来了,但他十分不开心。树问他:你怎么了?男孩说:我的朋友们都成家立室了,我却连房子都没有,新娘也不愿意嫁给我。说完,就在树荫下哭起来。 抱歉,我没有房子,苹果树说,不过你看,我的树枝又粗又大,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统统砍下来,拿去搭房子。 于是男孩砍下所有的树枝,高高兴兴地运走去盖房子。看到男孩高兴起来,树感到好快乐。 可是,男孩比以前更久不回来了。 这棵苹果树再次陷入孤单和悲伤之中。 一年夏天,男孩回来了,树太快乐了:来呀!孩子,来和我玩呀。 男孩却说:我心情不好,一天天老了,我要扬帆出海,轻松一下,你能给我一艘船吗? 苹果树说:把我的树干砍去,拿去做船吧!于是男孩砍下了它的树干,造了条船,然后驾船走了,很久都没有回来。 树好快乐,但不是真的。 许多年过去,男孩终于回来,苹果树说:对不起,孩子,我已经没有东西可以给你了,生不出果子来了。 男孩说:我的牙都掉了,吃不了苹果了。 苹果树又说:我再没有树干,让你爬上来了。 男孩说:我太老了,爬不动了。 我再也没有什么给得出手了,只剩下枯死下去的老根。,树流着泪说。
  • 4、 于丹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讲座观后感
    于丹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讲座观后感 周六我观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她结合《论语》和中国古代先贤的教育主张,博古论今,指出目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看完之后,引发了我对于家长、学校与孩子之间的教育、人格、沟通、学习、健康成长问题的诸多思考和感触。 一、于丹主张教育的根本是快乐的学习,是自我潜力的开发。 面对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每个家长都深有体会。在学校教育阶段,所有能让孩子增长见识,锻炼操作能力、强健体魄的课程,譬如音乐、美术、手工、体育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这就是于丹所谓的工艺教育的主张。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都重视孩子的学习,从来不让孩子做家务。结果绝大部分的孩子从小都不会做家务,从来没有做过家务。 我想通过这一点,需要家长和学校反思的是:和生活脱节的学习,是不会快乐的,同时自我潜力的开发也会受到严重的阻碍和发展。 二、于丹老师在讲座中强调孩子要学会感恩。 中国家庭几乎无一例外溺爱子女,对子女的呵护无所不及。这样一来,子女会认为给予是本份,不给是亏欠。一切都是应得的。孩子在小的时候,因为某个要求没有被满足就会大哭大闹,就会埋怨父母;在成年的子女中,还有的子女因为父母不能满足自己的物质要求而和父母断绝往来。用古代传统的孝顺理念去教育现在的孩子,无异于比全天还难。 简单的一个道理:子女要学会感恩,要懂得分享。 三、于丹老师的观点还有挫折教育,为人处事的能力,人际关系的融合能力。 这些教育和能力是孩子在走向社会前所必备的素质。但是,我们周围的孩子却令人遗憾的发现,他们独自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实在有限。 教育是一个起点,是一种陪伴,是一种理念和鼓励,而最终的成全,是每个孩子自我的人格和心灵。让孩子在人群中去学会爱,在山水中去发现永恒,在社会的规则中去勇于承担,在这一切中,去建立人格!

  • 5、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观后感800字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观后感800字

    文/李培铭

    今天,我看了于丹教授讲的题为《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的教育讲座。感触很深!她教给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我最有感触的是:有好多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会觉得给他的一切都是本分,不给他的一切都是亏欠!

    于丹老师讲这个主题之前,她先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很娇纵的小男孩,他认为别人都应该是惯纵他的,他只要好好学习,他就应该是这个“自我中心”。所以他每天都会因为各种不如意,乱发好多脾气。有一天,父亲把儿子带到后院的篱笆旁,对儿子说:“你每天都发脾气,这样不好,现在你每发一次脾气,就在篱笆墙上钉一颗钉子,看看自己一天发了多少次脾气。”儿子照父亲的话做了,一天下来他去看了看,发现篱笆上密密麻麻地钉着三十来颗钉子。这孩子忽然很惊讶,他想:哎呀!我一天里发了这么多脾气吗?我自己不觉得呀!他爸爸说:“你看,数字摆在这儿你才知道,你这一天让多少人不痛快。我们来试试,能不能控制减少直至消失?”这个孩子就学习开始自我控制,过几天去看看钉了二十多颗钉子;再过几天看看,一天只钉了十几颗钉子,变到几颗钉子,五颗钉子、三颗钉子……终于他控制,再控制,终于有一天,他很高兴地跟爸爸说:“您看,今天我一颗钉子都没有钉!”这个时候,爸爸又把他带到那儿,说:“那你把所有的钉子都拔了吧!”他把钉子都拔了以后,爸爸指着那个密密麻麻的钉子洞跟他说:“你现在已经能控制自己不发脾气了,但是你知道吗?你每发的一次脾气,就是往别人的心里钉了一颗钉子,你现在很真诚地把钉子都拔掉了,但是这些洞永远都在!”

    当我听到这个寓言故事时,我的脸上感到火辣辣的。想起自己平时,每当妈妈叫我学习的时候,我都不情愿,很多时候还给妈妈发脾气。我虽然把气撒在了妈妈身上,但却在妈妈的心里钉了一颗钉子,也留下了钉子洞,这真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今天,于老师的讲座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在付出跟交流中应该懂得,父母、老师乃至所有人给我们的一切是情分,如果不给那才是本分。有了情分,我们要懂得感恩,并在以后的日子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恩父母,感恩亲友,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所有的遇见!

    (指导:柯山隐士 图片:网络)

    【作者简介】

    李培铭,陕西省洛川县北关小学五年级三班学生。

  • 6、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一: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 周六早上,我观看了于丹老师的感恩教育讲座,讲座结束后,我感受颇深。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然后谈到“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第一个故事——大树与调皮的小男孩。大树无私地奉献自己的全部,让小男孩完成自己一生的梦想——没了果实,没了树枝,没了树干,只剩下一个老树根。而小男孩呢?小的时候,摘大树的果实和叶子,在大树上乱刻乱划;为了上学和买玩具,他摘下了大树的全部果实;为了娶妻子盖房,他砍下了大树全部的树枝;为了周游世界,他砍下了大树粗壮的枝干;到了年老,他在老树旁一直陪伴着老树。 可能我们都会觉得小男孩残忍,但这不正是我们吗?当我们年幼的时候,我们喜欢跟父母一起玩;等我们长大了,我们就离开父母;只有当我们有需要或者遇到麻烦的时候才回到他们身边;可无论怎样,父母都一直在那里,尽一且所能提供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只为我们快乐、幸福;可当我们年纪大了,想再回到父母身边,他们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树根,那叶子、果实、庞大的树枝,早都不见了。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的就是孝,可见“孝”在整个社会道德中的分量。那么,何为孝?孝最基本的就是关心父母,理解父母。父母对我们没什么要求,只是希望我们快乐平安的成长。我们如果连这都做不到,成天抱怨生活,自怨自艾,那还如何谈得上“孝”?孝,其实很简单。有事一杯水,一个问候就能让父母很欣慰,并不是多豪华明亮的房子和一桌奢侈
  • 7、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一)

    周六早上,我观看了于丹老师的感恩教育讲座,讲座结束后,我感受颇深。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然后谈到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一爱一心,和善待人。【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一性一本善。一性一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一性一都是善良的,一性一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一性一就会产生差异。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一爱一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一性一。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第一个故事大树与调皮的小男孩。大树无私地奉献自己的全部,让小男孩完成自己一生的梦想没了果实,没了树枝,没了树干,只剩下一个老树根。而小男孩呢?小的时候,摘大树的果实和叶子,在大树上乱刻乱划;为了上学和买玩具,他摘下了大树的全部果实;为了娶妻子盖房,他砍下了大树全部的树枝;为了周游世界,他砍下了大树粗一壮的枝干;到了年老,他在老树旁一直陪伴着老树。

    可能我们都会觉得小男孩残忍,但这不正是我们吗?当我们年幼的时候,我们喜欢跟父母一起玩;等我们长大了,我们就离开父母;只有当我们有需要或者遇到麻烦的时候才回到他们身边;可无论怎样,父母都一直在那里,尽一且所能提一供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只为我们快乐、幸福;可当我们年纪大了,想再回到父母身边,他们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树根,那叶子、果实、庞大的树枝,早都不见了。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的就是孝,可见孝在整个社会道德中的分量。那么,何为孝?孝最基本的就是关心父母,理解父母。父母对我们没什么要求,只是希望我们快乐平安的成长。我们如果连这都做不到,成天抱怨生活,自怨自艾,那还如何谈得上孝?孝,其实很简单。有事一杯水,一个问候就能让父母很欣慰,并不是多豪华明亮的房子和一桌奢侈的饭菜可比的。

    在演讲中,于丹老师也提到了仁。仁已经作为了社会生活中与人

  • 8、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观后感

    具体来说,通过观看《讲座》我学到了许多有关地震、游泳、火灾还有人身安全等方面的安全知识及注意事项。比如在发生地震时我们应该在老师的指挥下跑出教室,或躲在课桌底下,也可以就近躲在狭小空间的墙角处;在遇到火灾时要及时拨打110报警,并用湿毛巾捂住嘴和鼻口,尽量贴近地面沿着安全路线逃离火灾现场。逃生时要走楼梯,不能坐电梯;夏天游泳时必须和大人一起去,要做到四不要,不要在游泳池里打闹,不要成群结队去河里游泳,当其它小朋友溺水时,不要自己下水救助,要呼喊大人或打110报警;在学校要遵守校规校纪,在上下楼梯时不要拥挤打闹。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要走人行道,要走斑马线,不要在马路上嬉戏打闹玩耍,不要横跨护栏,横穿马路,更不能在马路上看书。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贪小便宜,不跟不熟悉的人走,与陌生人保持一定的距离,遇到坏人时不要被他或她的言语吓倒,要勇敢地大声呼救,做好自己的人身安全防护。

    通过观看这个讲座让我明白了我们应该坦然的去面对那些无情的自然灾害;我懂得了在灾害发生时要先自救,有能力的再去救其它的人这个道理。

    同学们: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学会一些逃生和自救的小常识,使自己和他人能避免或减少受到的伤害,时刻把安全铭记在心,让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今天,下午我们观看了安全知识的教育片,使我们又懂得了很多的安全知识,都有什么时候我来给你们讲一讲吧!

    如果我们在游泳或钓鱼的水池边玩耍时,不慎落水要大声呼救引起路人的注意,要保持头到能呼吸。不能在楼梯上玩耍打闹,比免碰撞。你如果看到有小朋友在楼底上要积极阻止。有一些小朋友爬到树上,如果你看到不能大声惊叫,要小心的走近劝阻。小黄帽和同同在公交车上的做法,有一些是错误的,如不能在公交车上吃有竹签的食品,不能在车上打闹玩耍,不能用脚踏车门,容易使脚部受伤。在公交车吃完的东西不能从窗户向外扔,因为可能伤到马路上的行人,在车没有停稳时不要上下车,在车上不会看书,玩游戏等。如果发生意外要记住打112求救电话。

    学校是我们的家园,在学校里我们不能在校园里打闹,上楼梯时要排好队以免踩踏,听到上课或下课铃时不要快速跑出教室,容易碰到同学,发生不必要的伤害。作为学校的小主人我们要保护公共财产。有一些人,他们模仿网上游戏上打斗的盗窃的情景,酿成了不可挽回的罪孽,2005年夏天,10位年龄不到20岁年

  • 9、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范文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一) 周六早上,我观看了于丹老师的感恩教育讲座,讲座结束后,我感受颇深。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然后谈到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第一个故事大树与调皮的小男孩。大树无私地奉献自己的全部,让小男孩完成自己一生的梦想没了果实,没了树枝,没了树干,只剩下一个老树根。而小男孩呢?小的时候,摘大树的果实和叶子,在大树上乱刻乱划;为了上学和买玩具,他摘下了大树的全部果实;为了娶妻子盖房,他砍下了大树全部的树枝;为了周游世界,他砍下了大树粗壮的枝干;到了年老,他在老树旁一直陪伴着老树。 可能我们都会觉得小男孩残忍,但这不正是我们吗?当我们年幼的时候,我们喜欢跟父母一起玩;等我们长大了,我们就离开父母;只有当我们有需要或者遇到麻烦的时候才回到他们身边;可无论怎样,父母都一直在那里,尽一且所能提供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只为我们快乐、幸福;可当我们年纪大了,想再回到父母身边,他们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树根,那叶子、果实、庞大的树枝,早都不见了。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的就是孝,可见孝在整个社会道德中的分量。那么,何为孝?孝最基本的就是关心父母,理解父母。父母对我们没什么要求,只是希望我们快乐平安的成长。我们如果连这都做不到,成天抱怨生活,自怨自艾,那还如何谈得上孝?孝,其实很简单。有事一杯水,一个问候就能让父母很欣慰,并不是多豪华明亮的房子和一桌奢侈的饭菜可比的。 在演讲中,于丹老师也提到了仁.仁已
  • 10、 中小学生安全素质教育观后感

    中小学生安全素质教育观后感(一)

    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大家都必须去珍惜它,因为有了生命,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加美丽。安全与健康是学校、家长、社会时刻关注的事情。孩子每一天的安危,都牵动着家庭生活的安宁与幸福。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读本》这本书是为中小学生编写的,作为学生家长,我也抽空读了读,受益匪浅。此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伤害、安全事故等,还教我们许多非常实用的自我保护措施、生存技能、自救技能等等。书中也提到了,许多人为事故是可预防的,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想,不幸的事不会发生自己身上,但是往往这种意识,让我们忽略了小细节,有可能就导致了意外事故的发生,比如偶尔闯个红绿灯等等。总之,我们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给孩子做好榜样,创建安宁、幸福的社会和家庭。

    书中最后章节特别介绍了心理健康教育,这也是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的一个话题,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安全保障。作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家长,我觉得在孩子感受学习知识乐趣的同时,应该培养孩子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为了我们自己、为了家庭、为了孩子,请时刻牢记"安全".

    中小学生安全素质教育观后感(二)

    今天我观看了《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学到了许多安全知识,同时也更加认识到生命的珍贵和脆弱。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要从小懂得珍爱生命,牢记"安全第一",拒绝诱惑,远离危险,让我们在健康的天空下,快乐成长。

    地面晃动,门窗震倒……发生地震了,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人们感到恐慌、无助,人的力量顷刻间显得那样渺小,可是,我们应该相信,了解一些地震逃生知识,在面对地震时,就会多一分逃生保障,多一分自救本领。在地震来临时我们应该就近躲避,地震时在家中,我们可以躲在坚固家具旁或卫生间空隙大的地方;地震时在学校,我们首先要冷静的躲避在课桌旁,用书包保护头部……其中,让我最佩服的还是成都师范附属学校的师生在5·12地震时紧急疏散场面,那场面虽然十分紧张但是井然有序,全校师生安全撤离,竞无一伤亡,眼前一幕幕既让我触目惊心,又使我明白了我们学校开展紧急疏散演练的重大意义。

    每年中小学生溺水伤亡事故很多,告诉中小学在游泳时要有大人陪同,不要互相打闹,刚学会游泳的同学不要到深水区,要做好入水准备活动,以免溺水。我也要努力学会游泳,它不仅能锻炼身体,还是我们自救的本领,所以我真希望

  • 2019-11-02

  • 2019-10-29

  • 2023-05-13

  • 2022-04-09

  • 2019-10-28

  • 2023-01-13

  • 2022-12-29

  • 2019-10-28

  • 2023-06-26

  • 2019-11-02

  • 2019-10-28

  • 2023-01-05

  • 2019-10-28

  • 2023-02-10

  • 2023-03-07

  • 2019-11-11

  • 2019-09-20

  • 2022-09-14

  • 2019-11-02

  • 2022-12-18

  • 2019-09-20

  • 2023-03-18

  • 2023-01-10

  • 2019-11-02

  • 2023-01-05

  • 2019-10-28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1-02

  • 2023-01-06

  • 2019-10-28

  • 2019-11-02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1-02

  • 2022-04-02

  • 2022-09-06

  • 2023-01-05

  • 2023-02-08

  • 2019-10-19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看心得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看心得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看心得、2024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看心得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