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永别了武器的读后感 > 地图 > 永别了武器的读后感,2024永别了武器的读后感
永别了武器的读后感相关栏目
永别了武器的读后感热门栏目
永别了武器的读后感推荐
永别了武器的读后感

(共 2747 篇)

  • 1、 永别了武器的读后感精选6篇

    读后感大全编辑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永别了武器的读后感”。拜读名家大作,可造就雄辩之才,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中,我们沉醉其中。是时候写出一篇能体现作品内涵的读后感了。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永别了武器的读后感【篇1】

    嵩栾十标项目为了更加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经领导研究决定特购买了一批励志、小说等多方面的书籍,我读的第一本就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早期代表作《永别了,武器》。

    《永别了,武器》是一部自传色彩很浓的长篇小说,初稿写于1922年,手稿在巴黎不幸被小偷扒走,只好重新创作,于1929年出版。

    《永别了,武器》这部小说富有强烈的反战情绪。小说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告别战争;第二部分是告别爱情。

    在战争过程中,他们的身体和心灵大多遭受到无可挽回的创伤。他们怀疑一切、厌恶一切,鄙视高谈阔论,厌恶理智,几乎否定一切传统价值认为人生一片黑暗,到处充满不义和暴力,总之,万念俱灰,一切都是虚空。我讨厌战争,从文中也感觉到他们也不喜欢有战争,想过一个安详、和平的生活,我的生活里虽然没有硝烟的战争那么可怕,但是也有着无形的战争,他们随时都有可能牺牲自己的生命,现在我生活里的战争与他们的战争区别之处就在这里,所以说我和他们相比还是很幸福的。应该珍惜现在,快乐地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海明威指出战争摧毁了人的幸福。即使是已告别了硝烟弥漫的战场,在黑暗中奋身跃进一条大河,受了死亡的浸礼而重生,逃亡到瑞士,享受世外桃源一般的幸福生活,但最后爱人还是难免一死,因为作者认为“世界杀害最善良的人,最温和的人,最勇敢的人”。

    这种人生如梦的悲观绝望,从根本上否定了资产阶级社会的文明。其实《永别了,武器》从第一章起就开始描写两个对立的世界,一方面是辛苦地风尘跋涉的士兵,另一方面是安坐在小轿车里的矮小国王,接着又报道部队里传染瘟疫,还挖苦地加了一句话说:“结果部队里只死了七千人。”

    他们的爱情对我很有感染力,和相爱的人在一起真的很幸福,即使他们没有一个固定温馨的家,因为战争而总是再不断地换地方逃难等等,他们能处处为家,也能体会到家的感觉。同时他们很珍惜彼此朝夕相处时那美好幸福的日子,即使是短暂的但也是很快乐!最后因为德国人的进攻,终于击垮了意军的抵抗,意军开始溃退;士兵们的情绪很激动,反战热情高涨。在一座桥前,意军前线宪兵部队开始逮捕所谓擅离职守的军官,并

  • 2、 【热门】永别了武器的读后感6篇

    有关“永别了武器的读后感”是读后感大全编辑精心整理的内容,读者们都对作品一书赞不绝口。写读后感可以联系自己的实际,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来写,你最近在写作品的读后感吗?欢迎大家参阅本文!

    永别了武器的读后感【篇1】

    “我刚打电话到旅馆去找你,”护士说。我心里好像有样什么东西沉了下去。

    护士开了门,用手指示意叫我进去。我跟她进入房间,我进去时,凯瑟琳并没有抬眼来望。

    医生站在床的另一边。凯瑟琳望着我,笑了一下。我俯伏在床上哭起来。

    “我就要死了,”她说;等了一会儿,又说,“我憎恨死。”我抓住她的手。

    “你有什么事要我做的,凯特?”凯瑟琳 笑笑, “没有。”

    过了一会儿,她又说,“我们做的事你不至于再和别的女人做吧?不会把我们的话又重复一遍的吧?”

    “永远不会。”

    ……

    这是《永别了,武器》的最后一幕,也是因为这一幕我才拿起这本海明威的小说细细品味。

    这是一部自传色彩很浓的长篇小说,海明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遭遇到两件终生难忘的事情。

    一是大腿中弹,几乎成为残废,当时的思想是痛恨政客在报刊杂志上的宣传,认为什么 “神圣”、 “光荣”等等,全是骗人的鬼话。

    又一件大事是初恋。他在意大利疗养时期,结识了一位比他大几岁的美国护士,战后她嫁了他人,海明威觉得受了人家的玩弄。

    小说的内容也如此,大致可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告别战争;第二部分是告别爱情。整本小说有强烈的反战情绪,作者透过主角的朋友以及对话中表露出这份对战争的不满。

    我不知道你会不会看一部自己不喜欢看的电影、听一首不喜欢听的歌曲,即使它对你来说无聊透顶。但你还是会去花时间去品味,只是为了怀念某人,因为这部电影、这首歌曲你和某个人曾经一起看过、听过。

    我就是这样一个怀旧到骨子里的人,即使我反复告诉自己,无须沉迷过去。

    即使我表面装着不在乎,但有太多感情放不下。亲人没有了儿时的那种感觉,儿时的伙伴也变得陌生起来。

    如何洒脱的处理感情的流逝呢?有时候我们想抓紧它,企图找回过去的那种感情,不过那只是枉然,甚至把美好的回忆都给撕裂。

    曾今看过一个故事 描写一个中年男人,一天收到老情人的电话,说要路过他住的这个小镇。这个小镇正是他们当年旧游之地,如今男婚女嫁,颇思旧梦重温,于是相约一见。不料那天到来,两人却阴错阳差,老是碰不到:男的到甲处,女的竞刚离开;女的到乙处,男的又方才走。最后交错了一下午,也绿怪一面。到了晚上,男的收到

  • 3、 永别了武器的简单读后感10篇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作品,才能写出“真材实料”。人在阅读的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在同步增长。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我们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有所获益。如何写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读后感呢?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永别了武器的简单读后感10篇,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永别了武器的简单读后感 篇1

    初看完《永别了,武器》觉得意犹未尽,有一种再看一遍的想法。等到自己回想起才发现这本书场景和人物竟然只有这么几个。

    我读过很多场面大气、人物众多的战争小说,有些小说对战斗的描写细致入微,战斗一场接着一场。后来深受影响觉得战争小说就是要靠大气的场面 、众多的战斗场面,看了海老爷子的《永别了,武器》才发现有些悲惨只需要几个人几个地方就可以了。

    这让我想起武侠小说中的绝顶高手,真正的高手已经超脱正常规范。需要表现什么只是信手拈来,想到就写到就表达到,无需庞大的世界、纷繁的人物。

    在学校时老师总是告诉我们某些手法可以表达什么感情,每种感情都对应的一些手法。那时自己从来不考虑自己想法就是用规定好的手法对应填写就可以了。以前觉得就像开锁某种钥匙开某种锁。但看完这本书我才知道真正的大师已经可以用一把钥匙开任何锁了而且比我们开的更好更舒服。这也许就是境界,之前的自己想写什么东西总是用定好的手法来写,虽然很简单就写出来了但总是不怎么满意。或许这就是境界,这本书表达的已经也许不是最深刻的,但是看这本书让我看到一个老人信手拈来的大气,这才是文学的最高境界。

    永别了武器的简单读后感 篇2

    1918年,19岁的海明威加入美国红十字战地服务队,被授予中尉军衔,在意大利受到重伤,住院期间,他爱上了比他大十岁的美国护士艾格尼丝。1919年,浑身伤痕的海明威从欧洲回国,战争给他的肉体和精神都造成巨大的创伤。

    艾格尼丝与海明威之间的恋情无疾而终,多年后这个女子的形象频频出现在海明威的小说里。《永别了,武器》里战争的影子无处不在,但它最让人动情,让人叹息,让人凝视虚空而出神之处,却是战争之下人如风中浮萍身不由己的命运。

    海明威的文字风格,剔透简洁,晶莹如钻。书中第一章就彰显无疑,山河景色,寥寥数笔,就勾画出独有的意境。他不直接写炮火,他会写“夜里我们能看见山上战炮的闪光”,他不写白雪,他写“路上除落叶外,白白漫漫,空空荡荡”。

    凯瑟琳来自英国,是

  • 4、 《永别了!武器》读后感

    《永别了!武器》读后感(一)

    战争是什么?在读这篇文章前,除中国八年抗日战争于我这个炎黄子孙来说给予我了深深的震撼与悲痛,其他的战争似乎大部分只是历史书上的白纸黑字2020,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记录在书上,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也无太多其他的色彩。直至读了这篇文章,战争,才残酷而真实地褪去它的光彩外衣,鲜血淋淋地展现在我的面前。

    在意大利的战场上,血肉横飞,子弹从枪口中发射,冷酷地命中目标,炮弹轰然而降,无情地爆炸。伴随着这些冰冷的武器的开动,哀嚎,悲鸣,笼罩在一战的战场上,成为挥之不去的阴霾。亨利中尉在战场上受了伤,在被抬去治疗时,他目睹了与他出生入死的战友们的伤亡。那是怎样一幅画面啊,坚强的士兵疼到窒息,颤抖着,在无尽的痛苦中慢慢死去。战场犹如一个屠宰场,只是屠杀的是人类这个活生生的物种啊。

    战争,不只是记录在史书上的史料,也不是只能用那些白纸黑字2020的 时间地点 意义评价所可以简单描绘的。它的真相就是由血与肉与泪交织而成,无论是正义战争还是非正义战争,其胜利的代价是千万家庭的破碎,是成千上万生命的消逝。

    所以我想,战争的一些积极性,虽说在正义战争中是可以肯定的。但是战争所弑杀的生命的可贵,是什么也比不上的,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可以任何借口轻易剥夺。

    在我看来,战争是用人的鲜血写成的二字2020血书。

    《永别了!武器》读后感(二)

    我从未经历过战争,战争对于我来说是一个不敏感也不可怕的词。可读了海明威笔下的战争,我发现战争并不像电视剧中演的那样好玩,相反它令人毛骨悚然,它冷酷无情到极致。

    战争中的人们,是身不由己的。战争一旦被挑起,不打得你死我活生灵涂炭,谁也别想从中脱身。它像一个黑洞,吞噬着人们的生命。一个个家庭被无情的战火拆散,一条条生命被混乱的战争毁灭,人们无法决定自己的生死,无法决定战争的停止,人们像是洪水中的泥沙,随着激流,被随意的冲刷,漫无目的,毫无方向。

    战争会改变人们的思想。长期生存于战火中的人们变得消极,他们甚至开始抱怨统治者,他们的心中开始充斥着憎恨。可这又怎能怪他们呢?试想一下,炮火、子弹随时会落在你身边,甚至落到你的身上,人们居无定所,丧失亲人,家庭破碎,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的人们,如何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战争是冷酷无情的。在战争中,生命是多么不值钱的东西,死亡又是多么平常的事情。海明威在文章中用平淡冷酷的笔调描写死亡当伤员的血

  • 5、 《永别了,武器》读后感1000字

    挣脱枷锁,拥抱自由

    ——《永别了,武器》读后感

    读罢《永别了,武器》,感想颇多。我看到了主人公亨利作为一个战士的笑与泪,也看到了亨利的理性与果敢,为了挣脱不义之战的枷锁所付出的一切努力。

    作为战争文学,它颇有些“另类”,其他的作品在描绘战争时,都在歌颂那些冲锋陷阵的英雄。而这本书写的却是一位一战时期逃兵的故事。主人公亨利,在经历了腥风血雨,理性的思考,激烈的思想斗争过后毅然选择逃离战场,选择追求和平安宁的生活。做出这样的决定,是正确的吗?事实证明是正确的。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亨利经受着死亡的威胁。战争的枷锁束缚着他的身心。他没有钢铁之躯,却有着爱好和平的坚定信念信念。一战是帝国主义的争霸。同盟国和协约国为了一己之利,将本过无数年轻的生命绑上了他们的战车,让无数祖国的未来,葬身在他们共同制造的战争——这个巨大的“绞肉机”里。他们开动宣传机器,企图将军国主义的毒素灌输到青年的头脑中。在他们的鼓动下,许多懵懂无知的男儿开赴前线,在这场非正义的战争中化为炮灰,死得毫无意义。

    但人终归是人,不是机器。在本书中多次表现了战士们强烈的厌战情绪。在战争的末期,许许多多的士兵哗变,天天喊着“我不要在这里,我要回家!”。甚至有士兵绑架了自己的长官,不顾宪兵的追捕,逃离前线。 许许多多人清醒的青年人看清了这场战争的本质。他们为帝国主义感到失望,为自己的人生感到彷徨和失落。“在战争中我观察了好久,并没有看到所谓神圣,光荣的事物。所谓牺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宰场。只不过这里屠宰好的肉不是装进罐头,而是就地掩埋。”战争给他们所带来的,不是所谓的功名利禄,而是悲伤,死亡,无家可归和痛失亲人的痛苦。他们不想成为无谓的牺牲品。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捍卫和平,不为侵略战争白白流血是对的,给帝国主义当炮灰是不值得的。他用逃离战场的实际行动向帝国主义抗议,这也是一种宣战!

    这部作品用一种消极的情绪,表现了一种对和平的向往。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又是积极的。

    亨利所代表的,就是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不是帝国主义驯良的奴才,他们有血有肉,他们厌恶战争,他们爱好和平。他们没有被帝国主义的糖衣炮弹蒙住双眼。他们选择了冷静,远离武器。在那个战争的晕笼罩着人们的年代,他们的精神是那一束穿破黑暗的耀眼的阳光。他们是战场上的逃兵,但这恰恰证明了他们不是生活中的逃兵。他们选择远离战场,远离杀戮,是为家庭负责,为自己负责。亨利在

  • 6、 永别了武器英文读后感

    永别了武器英文读后感

    compared to other 9th or 10th grade books, the english used in this book is not too difficult, but many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ferences etimes describes important events in very few words, so it is easy to miss something important. moreover, the book makes many references without any explanationfor example, references to europe, european languages, and war vocabularywhich may make it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without looking these up on your own.

  • 7、 《永别了武器》读书笔记

    一个告别了武器的人,不是敌人的俘虏,就是爱的俘虏。我不是不善于自我保护,实在是一个放弃自我保护的人。就如同生命的数据库,已经不需要进入的密码,随时都可以打开全部程序,可以读出全部的文件。我说的俘虏,就是这个意义上的俘虏。 当我把自我放到阳光下的时候,我明白从此不能有所伪装,隐蔽的日子一想起就令人不安。当我意识到抗拒的无奈,有多少时间无可挽回,有多少记忆渐渐从内心淡出。说到底,俘虏就是一个不能抵挡伤害的人,就是要有足够的勇气放弃希望,必须承受生存的全部压力。 本来,在属于个人的空间,可以沉浸于独自的幻想,可以从尘埃里开出虚拟的花朵。而一个放弃自我保护的人是连欺骗自己都不能,只有不断地净化内心世界。

  • 8、 《永别了武器》读后感400字

    篇一

    读了《永别了,武器》使人明白战争是一个屠宰场,人们在战争中看不到任何光荣、辉煌的事。

    这部作品在美国当代战争题材作品中有着一定地位,在纷繁复杂的新世纪,我们可以从它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战争是人类文明史不可分割的部分,帮助我们解读历史,认识人类发展的轨迹。他在作品里主人公的勇敢与情感中表现了对人性的尊重。从某种意义上说,和平也是由战争收获来的,战争的胜利不仅表现在战争本身的胜利,也表现在一种自由民主对一种邪恶专制的胜利,从而使其走向理性的道路。人类历史本身就是一部战争史,期间发生的一切事件都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战争二字的含义较为宽广。

    如今提倡和平与发展的氛围下,怎样看待战争这个概念以及它的生存和发展,是我们每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所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课题。海明威擅于描绘战争,读了《永别了,武器》使人明白战争是一个屠宰场,人们在战争中看不到任何光荣、辉煌的事。揭示了那场荒唐战争留给青年一代难以愈合的精神创伤。这部小说在美国两次被拍成电影,在世界许多大学成了专门研究的课题、作品让人们感觉到美与恶,给人以感情上和意识上的认可与否定。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它依然焕发着永不泯灭的光辉,在我们的精神里共鸣。海明威不是一个社会主义者,对战争除了诅咒之外无法指出消灭帝国主义战争的正确途径,关于全世界人民如何团结起来彻底消灭帝国主义战争根源这一点在他的作品中没有体现,给读者留下一些遗憾。

    一个告别了武器的人,不是敌人的俘虏,就是爱的俘虏。我不是不善于自我保护,实在是一个放弃自我保护的人。就如同生命的数据库,已经不需要进入的密码,随时都可以打开全部程序,可以读出全部的文件。我说的俘虏,就是这个意义上的俘虏。当我把自我放到阳光下的时侯,我明白从此不能有所伪装,隐蔽的日子一想起就令人不安。当我意识到抗拒的无奈,有多少时间无可挽回,有多少记忆渐渐从内心淡出。说到底,俘虏就是一个不能抵挡伤害的人,就是要有足够的勇气放弃希望,必须承受生存的全部压力。本来,在属于个人的空间,可以沉浸于独自的幻想,可以从尘埃里开出虚拟的花朵。而一个放弃自我保护的人是连欺骗自己都不能,只有不断地净化内心世界。

    篇二

    在海明威看来,战争本来就是一种荒诞的行为,是黑暗的政府对人们的一种欺骗和利用,政府用正义的名义骗大众去前线奋战,但结果只是牺牲。

    这部作品大致可分为两部分,前部分是小说主人公在战场上的情

  • 9、 《永别了!武器》(精选读后感)

    《永别了!武器》读后感怀宁县秀山中学江为多年的教学中,一直在和学生们交流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老人与海》,每次教学都被小说中老人的形象所感动,老人有着坚毅的性格,他的信念是,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每每感动之余,对作者海鸣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决定拜读一点他的其他作品,左挑右选,选择了《永别了!武器》这本主旋律比较强的小说。这样一篇标题新颖小说,对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小说基本以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为蓝本展开写作,表现一个基层汽车本对战争的理解和厌恶。在意大利的战场上,血肉横飞,子弹从枪口中发射,冷酷地命中目标,炮弹轰然而降,无情地爆炸。伴随着这些冰冷的武器的开动,哀嚎,悲鸣,笼罩在“一战”的战场上,成为挥之不去的阴霾。亨利中尉在战场上受了伤,在被抬去治疗时,他目睹了与他出生入死的战友们的伤亡。那是怎样一幅画面啊,坚强的士兵疼到窒息,颤抖着,在无尽的痛苦中慢慢死去。战场犹如一个屠宰场,只是屠杀的是“人类”这个活生生的物种啊。我从未经历过战争,战争对于我来说是一个不敏感也不可怕的词。可读了海明威笔下的战争,我发现战争并不像电视剧中演绎的那样“好玩”,相反它令人毛骨悚然,它冷酷无情到极致。战争中的人们,是身不由己的。战争一旦被挑起,不打得你死我活生灵涂炭,谁也别想从中脱身。它像一个黑洞,吞噬着人们的生命。一个个家庭被无情的战火拆散,一条条生命被混乱的战争毁灭,人们无法决定自己的生死,无法决定战争的停止,人们像是洪水中的泥沙,随着激流,被随意的冲刷,漫无目的,毫无方向。战争,不只是记录在史书上的史料,也不是只能用那些白纸黑字的““时间”“地点”意义”“评价”所可以简单描绘的。它的真相就是由血与肉与泪交织而成,无论是正义战争还是非正义战争,其胜利的代价是千万家庭的破碎,是成千上万生命的消逝。战争就会有牺牲,而死人无论如何都不是什么好事。战争就像一台绞肉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走进去,一滩滩血水淌出来。战争过后,留下悲伤的人民、满目疮痍的土地和倒退的经济。战争,便是如此。海明威经历过战争,所以他知道战争的残酷,也知道和平的可贵。他写下这篇文章,不仅是为了告诉人们战争的场景是什么样子,所谓的战争是多么残酷,还想要呼吁人们珍视现在的和平,保护现在的和平。永别了,武器,愿世间永远和平;永别了,战争,希望世界再无战火。

  • 10、 《永别了武器》读书笔记300字 -

    《永别了武器》读书笔记300字

    一个告别了武器的人,不是敌人的俘虏,就是爱的俘虏。我不是不善于自我保护,实在是一个放弃自我保护的人。就如同生命的数据库,已经不需要进入的密码,随时都可以打开全部程序,可以读出全部的文件。我说的俘虏,就是这个意义上的俘虏。当我把自我放到阳光下的时侯,我明白从此不能有所伪装,隐蔽的日子一想起就令人不安。当我意识到抗拒的无奈,有多少时间无可挽回,有多少记忆渐渐从内心淡出。

    说到底,俘虏就是一个不能抵挡伤害的人,就是要有足够的勇气放弃希望,必须承受生存的全部压力。本来,在属于个人的空间,可以沉浸于独自的幻想,可以从尘埃里开出虚拟的花朵。而一个放弃自我保护的人是连欺骗自己都不能,只有不断地净化内心世界。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04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19

  • 2022-11-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2-09-17

  • 2022-09-18

  • 2023-04-06

  • 2022-09-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08

  • 2023-05-09

  • 2019-10-11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11-11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16

  • 2023-05-03

  • 2023-05-31

  • 2023-05-30

  • 2023-06-17

  • 2023-04-25

  • 2023-06-19

  • 2023-04-14

  • 2023-05-21

  • 2019-09-20

永别了武器的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永别了武器的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永别了武器的读后感、2024永别了武器的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