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一梦经年读后感 > 地图 > 一梦经年读后感,2024一梦经年读后感
一梦经年读后感相关栏目
一梦经年读后感热门栏目
一梦经年读后感推荐
一梦经年读后感

(共 282 篇)

  • 1、 关于《一梦经年》的读后感

    当我拿到《一梦经年》的时候,就简单地翻了一下,里面的内容,无外乎是农具与农民,西部与穿青人。

    过了几天,我突然在次拿起《一梦经年》,开始读起有关农民和农具,西部与穿青人的诗了。简单滴看了一下序,序和纳雍诗歌七星阵的其它书基本一样,五就直接看了正文。关于西部的天空,西部的“天空是卷了边口”的。徐源和我们一直生活在天空之下,难道就只有他发现天空是卷了边口的?因为在许多人眼里,天空总是蓝蓝的,还飘着几朵白云。

    徐源,他把盗窃者写死了 ,把正在屠宰场大口呼吸的牛写活了,每读一句,我都会听见我心脏抖动的声音。很平凡的事与事物,徐源却附上了那颗不平凡的心。

    他仿佛在用一双大手抚摸着西部疼痛的伤口,试图把诗歌撕碎,用来敷住西部流出的血液。在石漠化的累累白骨上,盖上一层关于春天与生命的皮肤。

    “一头牛啃着大坪地的骨头”,那是西部的特有的现象, 他和我共同生活在西部,也在同一个小县城里,喝的都是来自杉木箐水库的自来水。这些水把他净化,同时他也把农民净化,农具净化,还有那头牛。

    前段时间我说过,我听周进老师的诗歌朗诵,我就会身临其境,他朗诵《将进酒》,我就会醉,不添加任何酒精。假如他朗诵《蜀道难》,我仿佛就站在蜀道边。而现在,看到徐源的《一梦经年》,他把我置于,黔西北的伤痛之上,他感觉到的疼痛,我在字里行间也感受到了,这感觉,于心或于肺腑。呼吸都感觉到,空气是如此干燥与寒冷。

    《一梦经年》,我可以放歌,吧歌声建立在云贵高原之上,在黔西北最高的山上,一路既往地看着老牛啃着大坪地的骨头,看大地的呼吸, 那一阵阵的隐隐作痛,把呻吟、伤口、血液都收入怀中;放眼,把一本诗集端端正正地放在一口犁铧边,喝着锈瓷杯里的茶,深深地吸一口叶子烟,看攀枝树的如故的落叶,泥石流翻转的屋子,边上还有未干的泪痕和汗渍。

    在远处的小泥路上,有人依旧呼唤着我的乳名,乳名你含有有关于童年里许多令人发笑的故事。外婆的大围兜里,刚刚烧好的洋芋还尚有余温,外公割下一大把包谷草,老牛就不会啃大坪地的骨头。

    其实,我根本不知道徐源家在纳雍哪里,我只是通过《一梦经年》来配合我描述我的家乡,有老牛,有攀枝树,有泥石流,还有光亮的泥石流和烟斗。偶尔屋檐下还会跳下一只猫,都是跑到院坝里躺着,静静享受充满阳光的下午。在老家时,我不会觉得自己很累,每天看风雨飘摇走过那片大竹林,偶尔的蛙声、蝉鸣、鸟叫 ,那是如此安逸和惬意的事情。那时候,我从

  • 2、 《目送》读后感:一眼,经年
    一眼,经年 —《目送》读后感 董嘉祺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孩提时看这本书,喜欢的是它入微的细节描写和温柔静好的语言。而今,时光在轻纱流霜中渐行渐远,岁月在悄无声息中变了容颜。我赴学离家,才觉光阴似箭,亲人远离。再度品读《目送》,感慨万千,早已泪眼婆娑。 《目送》是龙应台女士在经历过至亲死亡后提笔书写的感悟,饱含满满的亲情、浓浓的不舍。“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深邃,忧伤,美丽。轻轻翻开书,重寄一段过往。 曾经我以为,长大就是鲜衣怒马,仗剑天涯。后来,在一遍一遍目送后,我恍然,长大还意味着独自漂泊,心中牵挂。原来,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曾经,年幼的弟弟想我陪他玩,若我在写作业、在看电视,甚至只是因疲倦烦躁便会拒绝他,让他自个儿玩。后来,要离家时,看着他恬静美好的睡颜,我只能深深地看着,看着,好似我在“目送”他。我只想将他的模样连同我们朝夕相处的点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曾经,日子很长,只是陪在爸妈的身旁。昨天爸爸又做了糖醋鱼,今天放学妈妈又给我买了小蛋糕;上周爸妈带我去买裙子,这周又带我去放风筝……童年岁月是那么美好,让人以为那段与家人相伴的甜蜜时光会一直延续。 后来,生命很短,山间果脯成养老枝桠。记得那个中午要离家,妈妈在厨房张罗了一大桌子菜,爸爸坐在阳台摇椅上,摘下眼镜,微眯着眼,替我缝紧新校服的扣子。我看着厨房中妈妈微驼、瘦弱的背影,看着爸爸眯着双眼,小心翼翼穿针的侧颜……父母老了,我是多么的不舍啊!可我只能看着,看着啊! 那天,要去车站了。下楼后一抬眼,妈妈站在阳台上,连连嘱咐我注意安全。爸爸的车驶离前,再次回头,妈妈还在那儿远远地张望。到了车站,我接过爸爸手中的行李,道别。检票进站前,一回头,竟还能一下子在川流不息的人潮中看见了远处的爸爸——他一直望着我,然后朝我招招手,笑了。 这些都是自己最深切的情感体会,怎能不对《目送》产生共鸣? 曾经,外公帮我种花,为我做糕点,教我念诗……我相信外公会一直呵护着我。后来,老屋里堆满白花,墙上的老风扇吱呀呀地转,唱着别离的歌。外公全身被缠上白布,旁边是一副冰冷的深褐色棺木。我竟没见到外公最后一面!我只能盯着那白布,深深地看着,看着。 曾经,我看着帮助了我的陌生人道别离去;看着幼时好友搬家远去;看着毕业晚会后老师的身影淡去……我以为
  • 3、 《红楼梦》读后感:遇饮红楼醉经年

    遇饮红楼醉经年《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一梦,一品便是百年。如同佳酿,历经岁月的发酵,愈显醇香。可是三生石畔那灌愁海水增了韵味,还是悼红轩中那辛酸之泪添了离殇。

    鲁迅曾如此评价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将自己的血肉,都研碎在蘸笔的墨砚里。呕心沥血,惨淡经营,方才酿出这既醇厚又清洌的奇酿美酒,以飨后人芸生各自悲喜。

    我本是一个不喜悲剧的人,读书必要知道结局美好才肯开始,唯红楼例外,明知宝黛悲剧已成定局,却还是将书稿一读再读,电子书、纸质版甚至是繁体字脂评本反反复复读了不下五遍。初识红楼,不过是初中的一节语文课,老师为讲解四大名著泛泛而谈,当初吸引我的,却是那些诗词,辞藻华丽,又不是简单的堆砌,字字珠玑,每一首词,都有它自己的故事,每一首诗,也有其独特的寓意。它们,都是作者内心的写照。全书以曹公之诗开篇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评价宝玉的那两阙《西江月》,更是令我诧异,古往今来,哪一个作者不是将人世间所有美好献给自己的主人公,曹公却以贬笔写宝玉,将其批得体无完肤,通篇读来,却不由得佩服曹公的智慧,以贬写褒,何等无奈之举,却又是何等的荡气回肠。黛玉之诗,总有那止不住的泪水,化不开的忧愁,那怪宝玉会对薛宝琴说,这是林妹妹作的,你不会有如此的忧愁,许是木石前盟还泪报恩,只有宝玉会如此知黛玉之愁。

    后人观之红楼,大多认为是曹公自身经历的写照,荣宁二府乃至大观园,更像是整个社会的缩影。贾母是整个贾府的实际掌权者,她从重孙媳妇做到有重孙媳妇,有后人说她是受封建毒害最深的一位,在我看来,贾母也定然是一个厉害的角色,支撑如此大的一个家,着实不易,封建桎梏,不知年轻时的她是否反抗过,但,年年岁岁的光阴,早已磨平了她的棱角,在尔虞我诈中,学会了如何保住自己的利益,她所能做的不过是用自己的方式影响着下一代子女。第五回中,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可谓将诗词功夫显现到了极致,众人的命运,全被写入这词曲之中,我们在为万艳同悲时,也不禁暗暗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叫绝。黛玉的五美绝,更是为这部奇书填了些许悲凉味道。而广为后人所知的《葬花吟》,又何尝不是黛玉自己身世的写照,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从小寄人篱下,年少的她似乎有着不合乎年纪的敏感与成熟,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 4、 读后感大全:曾经年少

    读《城南旧事》有感

    有一本书,蕴藏着素雅,怀旧的基调。满含人间烟火,却不见半分名利。那样一种委婉的诗意,一片宁静的意境。水墨画般的淡泊,绘出了作者林海音的童年《城南旧事》。

    它描写了二十世纪初,北京城南那座院里,发生的一件件往事。以英子的视角去静静窥探着那个太陌生的世界。一个幼童的内心深处的天真纯良,与全篇中无往不复的悲剧轮回,令人深省。

    最叫我深思的章节,是书的结局。英子终于毕业了,终于是站在高台上看那如自己曾经一样纯真的孩子们唱着送别的日子。似乎那长大二字也近在咫尺了。院落里的夹竹桃终是凋零,于是,有了那样一句话: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告别了宁静的童年,父亲离去了,甚至那花儿亦是谢了。似乎就在瞬息间,不再年少,不再天真,重新审视一切。她必须面对这个世界,又对幼时充满了怀念。对比曾经旧事,再一番感慨,文章便就结局了。

    恰到好处,耐人寻味。

    我不会有英子那样北京老胡同里享受阳光,见到世俗黑暗又忐忑不安的经历。但我记得那句话。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那么怕呢!呵,曾经幼时的我们如今,是否依旧懵懂无知的希望快些长大?如同那书中的英子,是否?

    十岁时看着高自己许多的父母,拉着他们的手跟前跟后,挥霍着幼年的光阴,几个糖果便足够乐上半天,一个气球便满载了欢乐,毫不掩饰着笑时露出的缺了的门牙。

    十一岁是便有了许多不足为奇的小秘密与烦恼,偷偷与邻居家的伙伴埋下的种子,盼着来年结出果实。看着父母期许着自己可以快些长大,希望生日蜡烛插得越多越好。如同那书中的英子,是否?

    十几岁正处花季的如今,个头已如父母无差。花儿开了几春,又见了几番阴晴圆缺。一日日成熟,心中也有了许多事。不再如同小时候一样天真,有些明白长大意味着肩负了责任,便有些耍赖的不愿意了。但细想想,我们是否如英子一样,不再是小孩子了?现今,是否又再开始怀念曾经年少?呵,那便是成长呀。

    永远掩不了,挡不下的。年少的往昔,曾经的梦想,会如同英子一样,渐渐消弭。迎接新的,陌生的一切。不管是否有了准备。成长如同甜酒,会有妙不可言的美好,亦会有涩然生硬的苦辣。再没有曾经年少的岁月,我们只能如同英子一样,成长。

    英子在那个年代的事儿似乎远去了。那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也如那曾经年少,再不复返。

  • 5、 《红楼梦》阅读偶感:红楼一梦,一梦红楼

    《红楼梦》阅读偶感:红楼一梦,一梦红楼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抛不完相思的血泪抛红豆,品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药咽满喉,照不尽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推不明的更漏。呀,便恰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一首新词,一滴秋雨,一声雁叫,一盏孤灯,一种化不开驱不散的孤独寂寞;一部《红楼》,一首唱不尽人间悲欢冷暖、爱恨情愁的盛世离歌。

    儿时,初识《红楼梦》读的是大观园内的珠光宝气,读的是大家族中每天上演的热闹的纷繁;中学,又品《红楼梦》,将目光聚焦于宝黛钗之间的爱情悲剧,时而欣喜忘形,时而蹙眉千度,时而悲喜交加,时而扼腕伤怀;如今,再捧《红楼梦》,读的便不仅仅是文字2024,是作者的呕心沥血,是人物的彷徨呐喊,是社会的风雨飘摇,是封建礼教的真可谓读一百次《红楼梦》,便会有一百种不同的感受。我想,这便是曹雪芹先生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真谛所在吧。

    从初次偶遇,到再次邂逅,《红楼梦》一直以它特有的魅力,深深的吸引着我。人物命运的百转千回,诗词曲赋的暗藏玄机,结局的扑朔迷离,故事的回味无穷任凭哪一点,都可以成为我深爱它的理由。所谓滚滚波涛,终究流去虚华的浑浊;幽幽薄雾,定将笼罩刺目的丑恶;唯有匆匆流走的时间长河中,沉淀的才是不朽的精华!《红楼梦》的魅力在历史的风尘中沉淀,在我的内心深处,沉淀。

    无论是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还是湘江水逝楚云飞,都从一开篇便暗示着人物的命运沉浮与结局,这没有哪一部外国小说能够做到。无论是贾宝玉的浪漫多情、桀骜不驯,还是林黛玉的忧伤叹惋,抑或是王熙凤的狡猾奸诈,机关算尽,都是对封建礼教的不满,是对遭遇的慨叹,是对社会的控诉。这其中的心酸血泪,我能体会得到,我能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茫茫大地真干净

  • 6、 《狼王梦》读后感(一)

    《狼王梦》读后感

    在这本书中,有一匹叫紫岚的母狼,它在猎狗——大白狗的追杀中,生下了五只狼崽。可是,第五只狼崽在狂风暴雨中夭折了,饥饿中的紫岚为了生存,为了剩余的四只狼崽不得不吃掉了自己孩子的尸体……。从此,紫岚和四只狼崽:儿子蓝魂儿、黑仔、双毛、女儿媚媚过上了相依相伴的生活。

    紫岚一心想让自己的孩子坐上狼王的宝座,为它们的父亲——黑桑报仇。在紫岚苦心培养狼王期间,最有希望成为狼王的黑仔因为出去玩而不慎被金雕所杀;蓝魂儿因为争强好胜,在打猎中总是冲锋在前,最终因抵不住诱惑落入猎人的诡计中,最后失血过多而死;双毛,在生长过程中遭到母亲长期的不公待遇而自卑,在就要争得狼王宝座时,因自卑心理错失良机,遭到狼群的围杀。紫岚想要培养自己的孩子当狼王的梦想彻底破灭了。紫岚在培养自己孩子当狼王的过程中也伤痕累累:为救蓝魂儿崩断了几颗门牙、培育双毛过程中被双毛咬残的一条前肢,真是惨不忍睹,最后连女儿媚媚也嫌弃它,将它赶了出去。最后,孤苦无依的紫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为了不让金雕再伤害媚媚的狼崽,设计引出金雕,与它同归于尽,血洒碧空。

    虽说狼很残忍,但读了《狼王梦》这本书之后,我对它有了全新的了解,书中的紫岚为了自己的儿女,一生费心费力,最后落得了一个悲惨的下场,真是让人深思,动物也是有感情的,动物也是有母爱的。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呀!。

  • 7、 红楼一梦终成空_《红楼梦》读后感1500字

    《红楼梦》作为古代文学之巅峰,便涵盖了所有小说应该具备的良好素质,丰富的故事情节,深厚的文化底蕴,细腻的文字描写,鲜活的人物形象,以纯熟精妙的笔法为我们展现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揭露了社会百态。

    《红》用一种带有玄幻色彩的开头,巧妙地设下了由一块石头引发的三世恩怨。小说处处有伏笔,例我们初看宝玉出世时,不要那金书玉帛,不要那兵戎铁马,偏生选择了女孩子家家使用的玩意儿,便可粗略猜出他的性格。

    小说的细节描写更是令人惊叹,单是黛玉进贾府这一事,就把熙凤等人的性格描绘得淋漓尽致。王熙凤,作为古代社会的女强人,有着精美绝对的容颜和狠毒足够的心肠。而她,也是间接导致贾府腐败的原因之一。要说贾宝玉身边的女子,且不谈那金陵十二钗的正册,单是他的丫鬟,袭人就足够了。袭人长伴宝玉左右,似乎是最懂得他心思的。我想她定是一个善解人意,温柔婉约的女子,哪曾想曾在一本评析上,看见她是那尖酸刻薄之人,从她的名字上就可以略知一二(一说袭人是因为姓花,宝玉取自花气袭人知骤暖)。我心底也疑惑,不知究竟该给她下个什么定义。只是从心底,并不厌恶这个身世可怜的女子。

    薛宝钗作为故事的核心人物之一,作者自是花了大量笔墨在她身上。她出身优越,大方得体,知书达礼,无一不彰显着一个完美女性所应有的所有特征。她生得珠圆玉润,她眉目含情,怎奈如此佳人美景,却得不到宝玉的真心怜爱,便是平白娶了这位美人儿,也百般不愿。

    是的,有因才有果。贾宝玉无法接受宝钗,是因为心里已有了一个林黛玉。黛玉瘦弱,不似宝钗丰腴,却另有一番风味。她双瞳如剪秋水,乃至见宝玉一见,便不由得给她取了个颦颦作为字赞美她万千风韵。然,黛玉并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她多疑、善妒,常常讽刺他人,言语之间充满了一股清傲之味,仿佛就是那冬日里一株梅,高洁傲慢。这仅是我个人拙见,并不能遮掩她的种种光芒。她才华过人,完全颠覆了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她好胜,她骨子里带着一份叛逆。她偷看被禁的《西厢记》,她是曹雪芹笔下无与伦比的女子,她勇于突破,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她仿佛就是天上那一只落单却又倔强飞翔的雁,永久地飞翔。文坛不会再有下一个林黛玉,不会再有这样一个美得令人以为从天而来的女子,怀揣冲破禁锢的心,守候着自己的爱情。作者借这个人物形象地表现了自己想要改变封建社会制度的美好愿望。只是小说的结局不免给人一种凄凉的感受

    《红楼梦》里佳丽无数,我最喜欢的要数史湘云。她

  • 8、 《红楼梦》读后感(高一)
    我总认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没落,这在喜聚不喜散,爱好大团圆结尾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 我不得不感谢续者高鄂,尽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管她登仙还是辞世,至少她别了宝玉,很好很好。 不是说我天生残忍喜欢看别人的悲剧,但是,不是有句话说吗?塞翁失马,焉之非福?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封建少女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剧的终结,是她的幸福。当她在地下安静的沉眠时,看着宝玉仍在凡世寻找出路,不得不说,她还是幸福的。 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可是也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悲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点,我是不赞成高鄂的续书的,也许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许黛玉确实应该泪尽证前缘,这样不是更好吗?她牵挂着宝玉,用她全部的热情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的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高贵神圣的,然而高鄂没有这样写,他最终让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愤恨,气极而亡。这不象我们认识的那个高傲自赏的黛玉,反而象个情场失意的一般女子。 尽管如此,她最终是在贾府垮倒前离开这是非之地的,否则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宝玉是个纨绔子弟,他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能给予黛玉的其实很少,谈不上保护与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别人保护的弱者,所以在他身边,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带着回忆离开他,是一种幸福。宝玉自己能给予黛玉的只是几句好话,他连痴情都谈不上,看看宝钗的下场,不得不说黛玉是幸福的,当然有人说宝钗需要的只是宝二奶奶的宝座,她并不在乎宝玉,是这样吗?难道有一个天生喜欢孤独的女子吗,不管怎么说,寂寞的独守空房总是悲惨的。何况所谓宝二奶奶的宝座她是不是坐上了还是个问题。 如果贾府不倒台,至少宝钗还有容身之地,至少没了丈夫还有富贵,但是不是这样呢?最终贾府沦落到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地步,那宝二奶奶的头衔之于宝钗还有何等意义呢?没有幸福的生活,没有丈夫的关爱,寂寞的独自生,独自死,难道不是更大的悲剧吗? 我一直疑心宝玉并不是因为黛玉而离开贾府的,否则他不会娶宝钗。他最终的出世是因
  • 9、 红楼梦读后感高一

    阅读是一件自我增值的事情,下面小编整理了红楼梦读后感高一,欢迎阅读!

    红楼梦读后感高一一

    《红楼梦》读后感我认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还是仕途的,都是走向没落,在爱好大团圆结尾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

    我很感谢续者高鹗,尽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让她别了宝玉,我觉得很好。

    不是说我天生残忍,喜欢看别人的悲剧,不过不是有句话说:赛翁失马,焉之非福吗?对于黛玉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的悲剧结局,是她的幸福。当她在地下安静地沉睡时,看着宝石仍在凡是寻找出路,不得不说,她还是幸福的。

    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是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可是也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悲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点,我也是不赞成的。也许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许黛玉确实应该泪尽证前缘,这样不是更好吗?她牵挂着宝玉,用她全部的热情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地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高贵神圣的?然而高颚没有这样写,他最终让黛玉很庸俗地指天愤恨,气极至亡。

    尽管如此,她最终是在贾府垮到前离开这是非之地的,否则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宝玉是个纨绔子弟,他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能给予黛玉的甚实很少,谈不上保护与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别人保护的弱者,所以在他身边。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带着回忆离开他,是种幸福。宝玉自己能给予黛玉的只是几句好话,他连痴情都谈不上。看看宝钗的下场,不得不说黛玉是幸福的。当然有人说宝钗需要的只是宝二奶奶的宝座,她并不在乎宝玉,是这样吗?难道有个天生喜欢孤独的女子吗?不管怎么说,寂寞地独守空房总是悲惨的,何况的所谓宝二奶奶的宝座,她是不是坐上了还是问题。

    我一直疑心宝玉并不是因为黛玉二离开贾府的,否者他不会娶宝钗。他最终的出世是因为他的世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他的象牙塔坍塌了,他终于明白他的斗争,他的思想其实全部是依附着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么思想斗争,统统没了。他不得不离家出走,也许是为了避祸。

    可以试想一下,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厨做羹汤的场景吗?穿着破衣烂裙,甚至是要依靠袭人的救济,然后她当然无法再

  • 10、 释然一梦——读《红楼梦》 后感

    梦境悠长,哀婉绵延,梦醒之时,飞鸟各投林。

    题记

    在我眼中,曹雪芹的惊鸿巨着《红楼梦》其实非常模糊,每一个人物都亦真亦幻。正如那句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近些年来,许多红学家着力于寻找《红楼梦》中人物的原型,譬如,说史太君的原型是康熙的曹贵妃:譬如,说邢夫人的原型是雍正皇后乌喇那拉氏云云。可惜,文学与政治挂上钩,便失去了原先那种模模糊糊的美意。

    许多人说,《红楼梦》是晦涩的批判:批判封建制度,批判家长管制,批判统治者专权,批判黑暗污浊社会;但我看来,《红楼梦》仅仅描绘了一个家庭的兴衰,仅仅是一个唯美而凄凉的爱情故事,一个动人的梦,更重要的是,所有的人物都在唯美而模糊的悲剧中得到了自己的极乐与升华。

    何必把《红楼梦》想得那么复杂深奥呢?它只是一个模糊而释然的梦。

    黛玉葬花时,酿作出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溅落,便是红颜老死时。这样悲伤的诗句,她的性格变幻莫测,又有些离奇古怪,拥有着悲的一面,但这种悲,无疑也是一种感人的美。后来,她气尽而死,看似抱怨抱憾,可试想,她走黄泉路,喝下孟婆汤,忘却世间是是非非,升天化作潇湘妃子,生活在着她梦寐以求的世外仙源,何尝不是清高脱俗的生活呢?以死来结束这样一个人物,又不对其死因做清晰描写,任其模模糊糊的死去,真是神来之笔。

    同样模糊的还有跟林黛玉以身相许的贾宝玉,其实贾宝玉并没有准确的性格,他任性,风流,多愁善感,又有一点小孩子气。他衔玉而生,肌骨如凝脂,似桃花,他曾两次梦游仙境,目睹仙界妖娆华丽,鉴金陵十二钗之命运,却懵懵懂懂,似傻似呆。他生活在纸醉金迷中,模糊而多变,扑朔迷离。

    或许是有意避讳,作者将书中的一切都描绘的模模糊糊,既然如此,我们便似懂非懂的品读,又有何妨呢?

    十二钗如一梦;宝黛间但凭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爱情如一梦;宝钗矜持柔韧,不卑不亢的高风如一梦;晴雯勇而直爽,死而无憾的豪情如一梦;诗社中风花雪月,潇潇洒洒的岁月如一梦;刘姥姥嬉笑无忌,粗糙浮躁的俗乐如一梦;大观园红香绿玉,清泉泻露的浮华如一梦;贾府流水落花春去也,曲终人散的结局如一梦。

    这一梦一梦,简单如歌,单纯如一首清丽的诗,超脱凡尘,飘渺至极乐,在岁月的洗礼下,愈发模糊懵懂,也愈发透露出释然凄美的气质。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09-19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09-20

  • 2023-06-27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1-06

  • 2022-11-17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6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24

  • 2022-04-02

  • 2019-09-20

  • 2021-07-26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0-19

  • 2019-09-25

  • 2019-10-19

  • 2019-10-1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22-12-30

  • 2019-09-22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09-25

  • 2019-10-22

  • 2019-11-08

  • 2023-06-15

  • 2019-10-11

一梦经年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一梦经年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一梦经年读后感、2024一梦经年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