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西游记二十九章读后感 > 地图 > 西游记二十九章读后感,2024西游记二十九章读后感范文
西游记二十九章读后感相关栏目
西游记二十九章读后感热门栏目
西游记二十九章读后感推荐
西游记二十九章读后感

(共 6324 篇)

  • 1、 《论语》读后感之二十九

    从前,我之所以读一本书是因为它来到了我的手边,而书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气或分几天读完它。后来,知道了有公共图书馆这等读书的好地方,我也懒得去翻书目卡片,只是在开放阅览室书架上随手抓一本我能读得进去的书。再后来,通过网络,也约略知道近来新出的哪几本书是值得一读的,可我也往往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偶尔在浏览的网页上碰到一两本好书也都是大概的翻翻,很少有时间和心情静下心来看,相逢或相违全凭运气。所以,我读《论语》也只是因为选了《中西经典选读》这门课,于是从图书馆借了这本书。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

  • 2、 论语读后感之二十九
    论语读后感

    从前,我之所以读一本书是因为它来到了我的手边,而书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气或分几天读完它。后来,知道了有公共图书馆这等读书的好地方,我也懒得去翻书目卡片,只是在开放阅览室书架上随手抓一本我能读得进去的书。再后来,通过网络,也约略知道近来新出的哪几本书是值得一读的,可我也往往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偶尔在浏览的网页上碰到一两本好书也都是大概的翻翻,很少有时间和心情静下心来看,相逢或相违全凭运气。所以,我读《论语》也只是因为选了《中西经典选读》这门课,于是从图书馆借了这本书。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

  • 3、 第二十九床读后感

    第二十九床读后感

    第29床让人想起医院的病床,不错,并且它还是一张写着梅毒的瘟床。患者伊尔玛是位美丽的姑娘,因对美男子埃皮旺上尉的倾慕,让她放弃了工厂主唐普利埃--帕蓬先生的追求。当她对上尉动真情后,战争爆发了,不久后伊尔玛被侵略者(普鲁士士兵)强奸后感染了梅毒,坚强的她没有马上治病,出于对侵略者的仇恨,她勇敢刚毅地把病毒传染给了普鲁士士兵,并以该手段杀死了许多敌人。这是一种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当战争结束后,那位令所有女人一见都会回眸一笑的埃皮旺上尉带着勋章回到这里,他反而以见伊尔玛为羞,以吻伊尔玛为耻,就连这位美丽的女孩在死神来临的前一秒钟,他都不忘挖苦讽刺她。

    该篇小说深刻揭露了虚伪男人的内心,将他们华丽外表下的本质撕开进行剖析。也告诉女人们,为爱痴狂,为爱丧志的下常。

    美的含义在故事中也通过对比得到了阐述:埃皮旺是一个只有外壳而无内容的废物,作为一个男人,他没有牺牲精神,没有奉献精神,充满其皮囊的全是自私。他招摇过市勾引女人,以和美女伊尔玛成立暧昧关系为骄傲,后来又以和患梅毒的伊尔玛交往为耻,这样一种男人真让人唾弃。伊尔玛是一个单纯而真诚的人,当初她为了爱情放弃了一切,只想认真的和埃皮旺白头偕老,后来为了国家她甚至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只想以己牺牲换民之安宁。她和羊脂球一样生得渺小,死得伟大。

  • 4、 西游记十九回读后感

    《西游记》讲述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辅保大唐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经,师徒四人一路抢滩涉险,降妖伏怪,历经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修正果的故事。以下是小编收集的西游记十九回读后感,欢迎查看!

    篇一:西游记第十九回读后感

    读名著,发感想。自古至今名著一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不同时期的大家都对名著有所解读。然而我们写的读后感可能达不到那么高的境界,但是可以从名著中吸取到一些自己受用的东西就好了,这也是名著传递给我们的思想。

    今天,我读了《西游记》第十九回。在这一回中,“男二号”——猪八戒终于也皈依佛门,成了唐僧的弟子,悟空的师弟。唐僧又多了一个“贴身保镖”。但是,猪八戒的降服经历却不像悟空——帖子一揭,完事。降服猪八戒主要还是靠悟空和多年前就料到此事的观世音菩萨。我猜,结尾的“水怪前头遇”就应该是“男三号”沙僧了吧!唐僧的西行队伍眼看要集齐了,好期待啊!

    篇二:《西游记》第十九回读后感

    这一回继续写唐僧和孙悟空收服猪八戒,但是重点在浮屠山唐僧受《心经》。李卓吾先生认为,学者着意《心经》。方不枉读《西游》一记,孤负了作者婆心。不然,宝山空手,亦付之无可奈何而已。

    二是师徒三人要走时,唐僧又问乌巢禅师西去路途多远?禅师说:“道路不难行,试听我吩咐:千山千水深,多瘴多魔处。若遇接天崖,放心休恐怖……,野猪挑担子,水怪前头遇。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三藏不解其意,老孙却举铁棒望上乱捣,只见莲花生万朵,祥雾护千层。三藏见了,又批评悟空惹事,悟空说:“他骂了我兄弟两个一场去了。”你道他是怎么骂的?原来那野猪不是别人,正猪八戒;那多年老石猴也不是别人,正是孙悟空。这正是《西游记》幽默滑稽富于童趣处。

    篇三:《西游记》第十九回读后感

    《西游记》第十九章中,唐僧因为不相信孙悟空而被孙悟空抓了。我们与同学、朋友、家长相处时一定要互相信任,同时也不能欺骗对方。一开始我还以为猪八戒挺笨的。但从他用激将法让悟空回到师父身边,还是让我刮目相看。

    篇四:《西游记》第十九回读后感

    上回书说的是观音院唐僧脱难、高老庄大圣除魔。这三藏他们倒是从观音院脱难了,可是在高老庄,这大圣除魔还真的说不上,故事的中心在第十九回呢。大圣充其量是把猪头给赶跑了,而且这猪头到还真的不是魔,他只是给高太公的歪心眼充当了一回魔而已、虽然猪头迷恋高家老三,但是他作为魔的角色纯属客串,谁叫那高太公心术不正呢。

  • 5、 水浒传每回读后感第二十九回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完全通俗口音写成的长篇小说,它标志着古代通俗小说语言艺术的成熟。《水浒传》的语言生动、活泼,极富表现力,充满生活气息。无论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其语言或细腻,或简洁,或夸张,或明快,都显得粗俊爽,雄健豪放。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水浒传》是运用日常口语达到炉火纯青艺术境界的典范。

    《水浒传》不仅是农民起义的壮丽史诗,而且是中国古代英雄传奇的光辉典范。它以辉煌的艺术成就彪炳文学史册。

  • 6、 创世记十九章读后感2000字

    读完了创世记十九章后,有非常多的认识、感想和启发,下面就与众灵胞拙谈一下。

    首先,罗得一家人住在罪恶之城所得玛,(18:20节;19:1节);而我们的肉身也是身处物欲横流的世界之中,三大情欲强有力地引诱着我们有时止不住地犯罪。

    第二,几乎全城的人都是污秽邪荡充满罪恶的;悖逆神与神为敌的;(45节);世上不信的都是属地属情欲属血气的,而全世界都卧在那恶者(魔鬼)手下(约壹5:19),而自古以来都是属血气的逼迫那属圣灵的;(加4:29)

    第三,罗得虽是个义人,但他是个失败的义人。为什么呢?说他是个义人,是因为他乐意接待天使,这一点是神所喜悦的,也是他们家族的好传统,因为他的伯伯亚伯拉罕是接待天使的榜样(18:18),并且为保护天使的安全,却毫不犹豫地拿自己女儿的贞操交换,这是我们当学习的。因为往往我们在许多的时候,在遇到是爱主还是爱世界抉择时,有着非常痛苦的犹豫不决和激烈的思想斗争,也就是灵与肉的交战,就如保罗说: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罗7:24)可是主耶稣明明地教训我们: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太10:37);然而对于罗得的这一作法的另一方面讲,他没有用神所喜悦的方法,没有用神所赐的聪明智慧,没有与天使商量而是凭着血气,而自以为是的拿女儿最珍贵的贞操来交换,就如现在我们中有的信徒,自己不敢犯罪,守神的诫命,但是有时却让儿女们去做一些神所愤恨的事,比如世俗上清明节、七月半、过世家人的忌日等,自己不敢做拜偶像的罪,但为了怕家族其他不信之人的斥责,而让儿女们去犯罪以掩人的眼目;还有的家人遇到不平安,求神久久不能成全时,就有病乱投医,让儿女们去拜各路神仙,这等人若是他们的儿女也受的主耶稣的合法大水洗礼,岂不是拿儿女的贞操而不顾犯了灵里奸淫吗?这也是神所不喜悦的.而罗得凭着己意不但不是他救了天使,反而是天使救了他(1011节)我们在有些时候也同罗得一样,虽有主耶稣与我们同在,但我们还是凭自己的方法和所谓为主努力做工。但是所行的并没有求问过主耶稣:主啊,我该如何去行?我们因为没有忍耐等候,安息在主的膀臂中,总是凭着自己的意思任意妄为。外面看着在为主大发热心,却不是按着真知识背主而行。如果我们有时凭着血气而行为,若不被慈爱的主拦阻,有时真的连自己的命为什么丧的都不知道呢!甚至明明是为罪受苦反理解为为义受苦呢!

    第四,

  • 7、 读《西游记》有感:二十年后再话西游

    二十年后再话西游

    ——读《西游记》有感

    洱源县炼铁乡茄叶中心完小 刘四香

    每每翻开《西游记》总有不同的心情,它是一部充满神话色彩而又不落俗套的经典神魔小说,它伴随着我们八零后走过了三十一个春秋,不知安抚过多少个啼哭的孩童,逗笑过多少个孤独的老人,慰藉过多少年少无知、迷茫的心灵。

    小时候的我总为唐僧无底线的善良而感到费解;为孙悟空的神通广大、手眼通天而惊叹不已;为猪八戒的贪吃好色而又憨态可掬拍案叫绝,也为沙和尚的忠厚老实而感慨万千……但时至今日,再次翻开这本书已不同往日了,不变的是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变的是个人的领悟。

    以前读《西游记》时总有一个疑问:唐僧那么无能,他的徒弟个个神通广大,为什么非要跟着他去取经呢?如果他们自己去取经,麻烦不就少多了吗?后来长大了,工作了,经历了种种终于明白如果没有唐僧的领导,纵然他们三徒弟有通天的本领也是很难取得真经修得正果的。

    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活络、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行端正,会念真经,不怕"千刀万剐",有坚定的信念,具有其他人难以代替的协调能力和凝聚力,核心地位非唐僧莫属。作为领导人应该有的定力、坚守原则、处变不惊,这几点唐僧做得非常到位。在面临年轻貌美、位高权重的女儿国国王求婚时,唐僧不仅不为所动,还多次呵斥劝说自己留下的徒弟,自己勇敢地站在第一线,把失身危险一人扛。更重要的是,唐僧目标明确,无论多苦,也不论艰难险阻,一心只愿求得真经,由此目标作为动力,永不言弃,是一位科学发展观的践行者。再者也是因为唐僧所谓的"无能",于是他就会欣赏有本事的人,能够包容能人们的缺点,这样才能找到三个有本事的徒弟来保护自己。如果唐僧神通广大,孙悟空就不会愿意跟着他。相反,恰恰是因为唐僧"无能",孙悟空等人就有了用武之地,他们可以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

    当年司马懿抓住蜀国的小兵,问他诸葛亮每天都干些什么,小兵想这个不算情报吧,就说丞相凡是责罚20杖以上的军法事宜,都要亲自监督。司马懿就知道了诸葛亮肯定会被累死——太能干的领导,敌人没来,自己就先累死了。而唐僧这块无能的"长生肉",却一直很安全。所以,跟对领导很重要,如果遇到愿意教你、放手让你干的领导一定要珍惜!

    孙悟空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无尽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它有着大英雄的气概,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敢与至

  • 8、 《西游记》读后感之《新西游记》

    想必你们都看过《西游记》,今天,给大家讲讲我自己的原创巨作:《新西游记》。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取经回来,每个人都得到了奖赏,之后,他们各奔前程,过着属于自己的快乐的日子。

    一天,唐僧接到国际名人部的通知,大意是唐僧师徒四人的名人效应已经影响到全世界,希望唐僧师徒四人再去一次西天取经,并且取经过程中需要到各国首都都去做演讲。

    唐僧找徒弟们来,问他们怎么办,猪八戒说:像以前那样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再走一遍取回来不就得了吗?唉,那多麻烦呀,八戒,你想累死我呀!况且,我不希望再遇到什么妖魔鬼怪了,搞得我心脏病复发不说,还要被妖怪惦记吃我的肉,或者变成什么老虎给关起来!唐僧连连摇头说。

    沙僧说:那还不如上谷歌网搜索搜索需要哪些经书呢!那样多省人力,省财力。唐僧说:那下载到了也要亲自交给佛祖呀,他在西天,我们不也得去吗?孙悟空说:那还不如先把资料找好,再将去西天的路线当作一条旅游路线,好好玩上一番,既长见识,又有收获,何乐而不为?!同意!同意!同意!另外三人说。

    于是,第二天唐僧师徒四人买了机票便上了飞机。刚坐上飞机,贪吃的猪八戒就开始喊饿了,服务员给他送了一盒盒的饭菜和一杯杯饮料,等八戒吃饱后,飞机上的食品就只剩三分之一了!飞机降落以后,师徒四人又用各种方式:坐汽车、火车、轮船,来到女儿国、乌鸡国、宝象国,平顶山等国家和地区,痛痛快快地重游了一回他们以前去过的地方,并且每到一地,都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更受到了各自的粉丝们的热情欢呼和拥戴,师徒四人一路逍遥自在,好不得意忘形,早忘了过去取经途中的各种磨难、艰辛和危险。

    师徒四人就这样每天过得潇洒、快乐,周游了世界各国后,都拿到了盖有各国印章的证明文件,然后从网上搜索所需经书并打印下来后,由孙悟空一个筋斗翻腾到天廷,将经书交给了玉皇大帝,他们又一次完成了西天取经的任务。

  • 9、 读《西游记》有感_西游记读后感450字

    坚持往往操纵着结果。

    遇到困难便放弃,放弃是不可能赢得成功;遇到困难半途而废,半途而废是不可能享受成功;遇到困难勇敢面对,向困难发出挑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坚持是孕育着成功,是享受成功的结果,是品味着成功的经历。

    《西游记》中,唐僧,取经路上无论遇到怎样的艰辛,都勇敢面对,执着!孙悟空,成佛路上无论碰见怎样的妖怪,都毫不手软,不会对妖怪留情,就算失败也不放弃,坚定!沙僧,无论担子怎样的沉重,都任劳任怨,不放弃,坚强!而八戒,虽然师傅有事便会想方设法去解救,但是若遇到困难,就会果断的选择放弃!这样的放弃,只会使人在离成功一步之遥的地方束手就擒。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坚持,只有坚持,才会在困难面前不畏惧,在挫折面前不害怕,在失败面前不低头。

    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于坚持的长期不懈的认真努力。

    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于坚持的长期不懈的克服困难。

    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于坚持的长期不懈的积极刻苦。

    放弃---离成功十万八千里啊!

    半途而废---距成功还差一点哦!

    坚持---离成功越来越近了!

    坚持---成功已向你招手拉!

    再坚持---成功已是属于你的了!

    坚持吧!坚持。

  • 10、 读西游记有感600字:《西游记》读后感

    读西游记有感600字 《西游记》读后感

    在暑假,我读了《西游记》这本书,书的大概内容讲的是:唐僧带着三个徒弟,去西天取经,路上,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这书里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孙悟空,他原本是从石头里碰出来的,所以是只石猴。为了学本领,他不怕艰苦,到处拜师学艺,最后学得一身好本领,经佛主指点跟随唐僧西天取经,他机智勇敢,忠于师父,火眼金睛降妖除魔,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终保得唐僧一路西天取经平安。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猪八戒,肥肥大大的,他可没有孙悟空那样的气度,好吃懒睡不干活,好女色,好占便宜,爱偷懒,经常是心里惦记着高老庄的老婆,还有时不停的让师傅念紧箍咒,伺机报复一下孙悟空。虽然他这样,但人们还是很喜欢他。

    沙悟净心地善良,任劳任怨且忠心耿耿,但沙悟净有个缺点就是不敢反抗。

    最后是师傅唐僧,他既没有孙悟空的本领,也不像好吃懒做的猪八戒一样。虽然他只会念经但他心地善良,慈悲宽厚。唐僧曾经被人们说成软弱迂腐,但他并没有失去信心,一直坚持不懈。最后终于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历了八十一次磨难,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著、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还有做什么事情都要三思而后行,不要太鲁莽;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不能做到一半,就不做了。只有坚持,最终才能达到目的。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1

  • 2022-11-20

  • 2019-11-11

  • 2019-09-22

  • 2019-09-22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6

  • 2019-09-22

  • 2019-11-0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2

  • 2019-11-08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2-03-30

  • 2019-09-22

  • 2019-10-20

  • 2019-10-19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11-08

  • 2019-11-08

  • 2019-11-08

  • 2019-11-08

西游记二十九章读后感
西游记二十九章读后感栏目为您提供许多优质的2024西游记二十九章读后感,西游记二十九章读后感范文,西游记二十九章读后感大全等,希望在您写西游记二十九章读后感中有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