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三国演义二十九回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三国演义二十九回读后感800字,2024三国演义二十九回读后感800字
三国演义二十九回读后感800字相关栏目
三国演义二十九回读后感800字热门栏目
三国演义二十九回读后感800字推荐
三国演义二十九回读后感800字

(共 7210 篇)

  • 1、 三国演义回读后感精选

    读后感大全专题“三国演义回读后感”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阅读好书就是从人类文明的智慧中摘取发光的星星,作品就是一部值得大家细细品味的好作品,我们需要将这些感悟梳理出来,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优秀的读后感都有哪些特点呢?经过读后感大全编辑精心整理,推出三国演义回读后感,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三国演义回读后感 篇1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到现在我才发觉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是如此讲义气。在吕布连杀两元大将,伤一大将的情况下,张飞毅然挺身出马救出了孙瓒并与吕布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关羽见状把马一拍,舞动八十二斤青龙郾月刀来夹攻吕布,战了三十会合仍旧不能战胜吕布,刘备便手拿双股剑出马来攻吕布,最后大败吕布,把吕布赶回了老牢关。他们这种无畏相助的精神让我很敬佩。他们明明知道自己的对手非常强大,可还是毅然出战并相互配合打败了吕布。此外曹操发矫诏、招义兵,假借奉天子密诏,发布檄文。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采取各种手段强大自己。并且为了不被人认为自己是夺权目的,还强烈推荐当时实力雄厚的袁绍成为盟主,足见其老谋深算。后陈宫又转念一想,认为此做法为不义之举,而弃操而去。操觉,遂连夜到陈留,寻见父亲,备说前事;欲以家产来招募义兵。操父教操去找卫弘相助。

    见到卫弘后,将其意告之,弘愿相助。不数日间,便有人纷纷投兵。各路英雄、诸侯也纷纷引兵来投。袁绍也领兵三万来与操会盟。公孙瓒前来的途中与刘备三人相遇,说明来意后,备三人便与公孙瓒一同前往。一群人便结盟,立袁绍为盟主。孙坚请命出头战,绍允之。

    李儒得知后,告之卓,桌慌张不已。布愿意去降乱,但有一人愿先领兵去降乱,卓允之。途中遇鲍忠,将忠人头斩下,领功,奉为都督。

    雄伤了袁术手下数人,但却被关羽于酒还热时斩下。但袁术瞧不起刘备三人,不加以奖励。

    卓见折了雄,便亲自引兵来战。吕布英勇无敌,将对方手下前来迎战者皆杀之,刘备三人上前战吕布,这一战打得昏天暗地,八路人马皆看呆了。布跑,三人追之。张飞见青罗伞盖,认是董卓。拍马上关,便擒董卓。

    刘备三人虽机智勇敢,但却怀才不遇,这又能怪谁?在三国时期又何来公平呢?

    三国演义回读后感 篇2

    开头陈宫弃曹操;说明从陈宫的口中说出了曹操性格,有缺陷,而陈宫是个追求完美性格的人;而且曹操见陈宫走了后,立刻感到危险;说明曹操性

  • 2、 水浒传每回读后感第二十九回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完全通俗口音写成的长篇小说,它标志着古代通俗小说语言艺术的成熟。《水浒传》的语言生动、活泼,极富表现力,充满生活气息。无论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其语言或细腻,或简洁,或夸张,或明快,都显得粗俊爽,雄健豪放。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水浒传》是运用日常口语达到炉火纯青艺术境界的典范。

    《水浒传》不仅是农民起义的壮丽史诗,而且是中国古代英雄传奇的光辉典范。它以辉煌的艺术成就彪炳文学史册。

  • 3、 三国演义某回读后感

    三国演义某回读后感(一)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精彩的一百二十回的第二回:张冀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

    这一回主要讲了:张飞用柳条痛打督邮,但在仁慈的刘备的劝说下,仍旧停下了,以及何国舅谋诛宦竖。我觉得张飞和刘备俩兄弟的性格截然不同,从性发、大怒、咬咬钢牙、滚鞍下马、早等词中可以看出张飞的性子比较急,比较卤莽,同时也是一个十分重义气的人,要不刘备受了点小委屈,被人家诬蔑,他怎么会挺身而出,为兄弟两肋插刀呢?再来说说刘备,他是个十分纳贤的人,但他实在是太仁慈了!就连一个对自己有害,想害自己的人都一视同仁,也是那么仁慈,那可怎么行呀!就算要帮助别人,那也得是就对自己无害处的人,不是吗?我们现在还小,还在成长,我们可千万不能太卤莽,同时也不能对人太仁慈。

    如果太卤莽的话,就可能会失去许多朋友,如果太仁慈的话,那么被你帮助过的人就会得寸进尺,使你没有任何的反抗能力!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它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第十回时,我被故事里的情节深深所吸引,看得爱不释手。

    《三国演义》第十回写的是: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揽,实施暴-政,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

    我觉得他们互相残杀,最终会两败俱伤,伤亡惨重。

    人物点评曹操:是一个纳贤良,听取别人建议的人。曹操听取了从袁绍那来投奔自己的许攸的计策,冒充袁军,烧掉袁绍在乌巢的粮库。结果曹军大败袁绍。可见曹操是一个爱惜人才的人。

    事件点击:曹操快没有粮草了,许攸给曹操献计,让曹操去烧了袁绍的粮草,曹操一路上冒充自己是保护军粮的,结果一路冲杀进去,曹操烧了袁绍的粮草,曹操大败袁绍。

    语言评析:曹操刚解了衣服休息,听说许攸来了,满心欢喜,来不及穿鞋,光着脚板跑出来迎接。

    评析:这句话表现出曹操是一个纳贤良的人。还表现出曹操对许攸的尊重,更让许攸看出曹操对他的尊重,因而他才死心塌地跟着曹操,给他献计,让他打败袁绍。

    在读了三国演义第二章后,我有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

    在东汉末年,群英并起,他们为了阔大自己的领地,于是相互厮杀。最终,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进入了三国社会。其中,最有名的要数是诸葛亮了,他做事果断,谨慎。所以他能帮刘备获得新野胜利、赤壁胜利、博望坡胜利等。更利于刘备成为三

  • 4、 三国演义第15回读后感

    篇一:读三国演义有感——第十五回

    篇二:三国演义第15回读后感

    篇三:三国演义第十五回读后感

    篇四:读《三国演义》第十五回有感

  • 5、 三国演义第2回读后感

    三国演义第2回读后感(一)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精彩的一百二十回的第二回:张冀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

    这一回主要讲了:张飞用柳条痛打督邮,但在仁慈的刘备的劝说下,仍旧停下了,以及何国舅谋诛宦竖。我觉得张飞和刘备俩兄弟的性格截然不同,从性发、大怒、咬咬钢牙、滚鞍下马、早等词中可以看出张飞的性子比较急,比较卤莽,同时也是一个十分重义气的人,要不刘备受了点小委屈,被人家诬蔑,他怎么会挺身而出,为兄弟两肋插刀呢?再来说说刘备,他是个十分纳贤的人,但他实在是太仁慈了!就连一个对自己有害,想害自己的人都一视同仁,也是那么仁慈,那可怎么行呀!就算要帮助别人,那也得是就对自己无害处的人,不是吗?我们现在还小,还在成长,我们可千万不能太卤莽,同时也不能对人太仁慈。

    如果太卤莽的话,就可能会失去许多朋友,如果太仁慈的话,那么被你帮助过的人就会得寸进尺,使你没有任何的反抗能力!

    在第二回中,刘备怕曹操害自己,为了让曹操放松对自己的警惕,便在园中种地,一天,曹操叫刘备去小亭吃吃梅喝酒,突然下起了雨,曹操便与刘备谈起天下英雄,刘备一惊,突然打了一道闪电,刘备正好筷子掉到了地上,便对曹操说;对不起,看着雷把我吓得,曹操以为刘备只是一名胆小的懦夫,便对他放松了警惕。让刘备有了更多时间发展自己。

    书中的刘备有勇有谋,将计就计骗过了曹操,让自己有了更多时间发展,聪明真是过人,让我大为震惊,怪不得将来是一方的霸主啊!

  • 6、 三国演义第三回读后感

    篇一:三国演义第三回读后感

    篇二:三国演义第三回读后感

    篇三:《三国演义》第三回读后感

  • 7、 三国演义第21回读后感

    三国演义第21回读后感(一)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

    却说董承等问马腾曰:公欲用何人?马腾曰:见有豫州牧刘玄德在此,何不求之?承曰:此人虽系皇叔,今正依附曹操,安肯行此事耶?腾曰:吾观前日围场之中,曹操迎受众贺之时,云长在玄德背后,挺刀欲杀操,玄德以目视之而止。玄德非不欲图操,恨操牙爪多,恐力不及耳。公试求之,当必应允。吴硕曰:此事不宜太速,当从容商议。众皆散去。次日黑夜里,董承怀诏,径往玄德公馆中来。门吏入报,玄德迎出,请入小阁坐定。关、张侍立于侧。玄德曰:国舅夤夜至此,必有事故。承曰:白日乘马相访,恐操见疑,故黑夜相见。玄德命取酒相待。承曰:前日围场之中,云长欲杀曹操,将军动目摆头而退之,何也?玄德失惊曰:公何以知之?承曰:人皆不见,某独见之。玄德不能隐讳,遂曰:舍弟见操僭越,故不觉发怒耳。承掩面而哭曰:朝廷臣子,若尽如云长,何忧不太平哉!玄德恐是曹操使他来试探,乃佯言曰:曹丞相治国,为何忧不太平?承变色而起曰:公乃汉朝皇叔,故剖肝沥胆以相告,公何诈也?玄德曰:恐国舅有诈,故相试耳。于是董承取衣带诏令观之,玄德不胜悲愤。又将义状出示,上止有六位:一,车骑将军董承;二,工部侍郎王子服;三,长水校尉种辑;四,议郎吴硕;五,昭信将军吴子兰;六,西凉太守马腾。玄德曰:公既奉诏讨贼,备敢不效犬马之劳。承拜谢,便请书名。玄德亦书左将军刘备,押了字2020,付承收讫。承曰:尚容再请三人,共聚十义,以图国贼,玄德曰:切宜缓缓施行,不可轻泄。共议到五更,相别去了。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二人乃不复言。董承将衣带诏给刘备观看,刘备在义状上签字2020。曹操请刘备前去饮酒,指出刘备为天下英雄,刘备惊得手中竹筷落地。刘备为逃出曹操控制,自愿前去攻击袁术,袁术死于淮南。徐州刺史车胄欲害刘备,但计谋被陈登识破。

    在生活中:我要充满信心,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每一天,而且要处处注意安全,绝对不做一些危险的事情,万一遇到危险要想方设法的解决,不要慌张,要保持冷静的状态。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

    在学习中:我要用功读书,无论做什么都不要马马虎虎,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一丝不苟的完成每项作业和任务。遇到困难要及时请教他人。对待同学要友好,要助

  • 8、 《论语》读后感之二十九

    从前,我之所以读一本书是因为它来到了我的手边,而书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气或分几天读完它。后来,知道了有公共图书馆这等读书的好地方,我也懒得去翻书目卡片,只是在开放阅览室书架上随手抓一本我能读得进去的书。再后来,通过网络,也约略知道近来新出的哪几本书是值得一读的,可我也往往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偶尔在浏览的网页上碰到一两本好书也都是大概的翻翻,很少有时间和心情静下心来看,相逢或相违全凭运气。所以,我读《论语》也只是因为选了《中西经典选读》这门课,于是从图书馆借了这本书。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

  • 9、 三国演义 (800字)

    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我都看了n遍了。

    它是中国四大名着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着。《三国演义》刻划了近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是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故事。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本书人物描写栩栩如生,故事叙述有声有色.有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周瑜,有阴险狡诈的董卓,曹操,还有英勇善战的关羽和赵云.其中,我最喜欢,最佩服的人物是诸葛亮.虽然周瑜和诸葛亮一样聪明过人,足智多谋,但是,他心胸狭窄,处处为难诸葛亮,想尽办法加害于他.竟然让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十万枝箭,还要他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就按军法处置.而诸葛亮却以国家大事为重,顾全大局,从容应对,既巧妙地避开了周瑜的无端加害,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无人能比。他才是一个真正的,充满智慧的了不起的人物。书中曹操这个人物带给我的启示。曹操一生都属于十分大胆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诈的。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仁义当先,他热爱百姓。刘备一生的行为都与曹操相反,曹操奸诈,刘备仁义。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爱戴。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典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典韦。当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才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

    懂得了做人要心胸开阔,做事要顾全大局,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事,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四年级:周怡

  • 10、 论语读后感之二十九
    论语读后感

    从前,我之所以读一本书是因为它来到了我的手边,而书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气或分几天读完它。后来,知道了有公共图书馆这等读书的好地方,我也懒得去翻书目卡片,只是在开放阅览室书架上随手抓一本我能读得进去的书。再后来,通过网络,也约略知道近来新出的哪几本书是值得一读的,可我也往往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偶尔在浏览的网页上碰到一两本好书也都是大概的翻翻,很少有时间和心情静下心来看,相逢或相违全凭运气。所以,我读《论语》也只是因为选了《中西经典选读》这门课,于是从图书馆借了这本书。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

  • 2019-09-22

  • 2019-09-21

  • 2023-01-13

  • 2019-09-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09-19

  • 2019-10-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19

  • 2019-09-21

  • 2019-09-22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2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三国演义二十九回读后感800字
三国演义二十九回读后感800字有哪些呢?三国演义二十九回读后感8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海量的三国演义二十九回读后感800字,2024三国演义二十九回读后感800字,三国演义二十九回读后感800字范文等,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